重庆市永川萱花中学校课案 课案序号 5敬业与乐业 【教学目标】 初步学习恰当运用事例或道理证明自己观点的方法 积累经典语句、格言,体会演讲词的特点 3.结合生活体验品味哲理,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要,建立快乐学习观 【教学重难点】 通过范读、跟读、自由读、表演读等方式体会演讲词的特点。 2.学习恰当运用事例或道理证明自己的观点 (本文教学拟设一系列紧扣文本又贴近生活的话题,在对话中推动学生阅读、思考和探究。)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方式】小组合作、质疑探究、朗读讨论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解题导入 提出疑问 1.你理解的“业”指的是什么?职业、工作 2.“敬业”是什么意思?专心致力于工作 3.“乐业”又是什么意思?快乐地工作 4标题是否表达了作者的观点?否。 、饮冰室主人一一梁启超 结合注解①了解梁启超。 补充:梁启超自号“饮冰”,取的是庄子内热饮冰之意,只是数十年的“饮冰”,也未能凉了他的热血。 “饮冰”与《饮冰室合集》:“饮冰”,语出《庄子·人间世》:“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意思 是现在我早晨接受命令而晚上饮冰,我难道内心很焦热吗?后人以“饮冰”形容惶恐焦灼意。 三、整体感知 要求学生反复阅读课文,讨论 1.演讲中哪句话最能体现作者的观点? 明确:“敬业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2.作者先后谈论了哪几个问题? 明确:作者首先论述有业之必要,因为“敬业乐业”的前提是“有业”。接着再论述敬业之重要和乐业之 重要;最后归结全文: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是既有责任心又有趣味 3.本文运用了怎样的结构形式?作者是如何论述的? 明确:(本文的结构是“总——分—总”。) 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揭示全篇论述中心。 第二部分(第2~6段):论述敬业与乐业的重要。 第三部分(第7段):总结全篇,勉励人们敬业乐业。) 四、深入研讨 设计如下话题 1课文是如何论述有业之必要的?(可以先朗读3、4自然段,正音。) 梁先生引用了孔子的话和百丈禅师的故事,得出“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的结论,强调“有业”是做 人之本 2.“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化用自古语“百事孝为先,万恶淫为首”,谈谈这样化用的好处 准确的化用旗帜鲜明地表明了讲演者的态度,极有感染力。 3请结合现实谈谈你对“业”的看法
重庆市永川萱花中学校课案 课案序号 32 5 敬业与乐业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习恰当运用事例或道理证明自己观点的方法。 2.积累经典语句、格言,体会演讲词的特点。 3.结合生活体验品味哲理,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要,建立快乐学习观。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范读、跟读、自由读、表演读等方式体会演讲词的特点。 2.学习恰当运用事例或道理证明自己的观点。 (本文教学拟设一系列紧扣文本又贴近生活的话题,在对话中推动学生阅读、思考和探究。)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方式】小组合作、质疑探究、朗读讨论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解题导入 提出疑问: 1.你理解的“业”指的是什么?职业、工作。 2.“敬业”是什么意思?专心致力于工作。 3.“乐业”又是什么意思?快乐地工作。 4.标题是否表达了作者的观点?否。 二、 饮冰室主人——梁启超 结合注解①了解梁启超。 补充:梁启超自号“饮冰”,取的是庄子内热饮冰之意,只是数十年的“饮冰”,也未能凉了他的热血。 “饮冰”与《饮冰室合集》:“饮冰”,语出《庄子•人间世》:“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意思 是现在我早晨接受命令而晚上饮冰,我难道内心很焦热吗?后人以“饮冰”形容惶恐焦灼意。 三、整体感知 要求学生反复阅读课文,讨论: 1.演讲中哪句话最能体现作者的观点? 明确:“敬业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2.作者先后谈论了哪几个问题? 明确:作者首先论述有业之必要,因为“敬业乐业”的前提是“有业”。接着再论述敬业之重要和乐业之 重要;最后归结全文: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是既有责任心又有趣味。 3.本文运用了怎样的结构形式?作者是如何论述的? 明确:(本文的结构是“总——分——总”。) 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第 l 段):揭示全篇论述中心。 第二部分(第 2~6 段):论述敬业与乐业的重要。 第三部分(第 7 段):总结全篇,勉励人们敬业乐业。) 四、深入研讨 设计如下话题: 1.课文是如何论述有业之必要的?(可以先朗读 3、4 自然段,正音。) 梁先生引用了孔子的话和百丈禅师的故事,得出“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的结论,强调“有业”是做 人之本。 2.“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化用自古语“百事孝为先,万恶淫为首”,谈谈这样化用的好处。 准确的化用旗帜鲜明地表明了讲演者的态度,极有感染力。 3.请结合现实谈谈你对“业”的看法
重庆市永川萱花中学校课案 课案序号 (1)一个人有了职业,好处是很多的。做出了奉献,充实了生活,也能解决自己的生存问题,踏踏实实 的。一旦一个人没有了职业,他可能会去乞讨,就失去了人的尊严,更恶劣一点,他可能去干一些不利于 国家、不利于人民的事情,一天到晚提心吊胆的,肯定没有快乐。这样就会影响到社会风气。所以,有也 是必要的。(全面地谈到了有业既利于自己,也利于社会,并从反面说到了无“业”的危害。) (2)当一个人整天无所事事,他就会像一只离群的大雁,找不到前进的方向,在原地不停地徘徊,会感 到无比的郁闷与孤寂,即使他想掩盖,也不能摆脱他的形只影单。所以,有业是必要的。(运用比喻手法 生动地描述出无业的悲哀,让我们明白有业之必要。) 五、拓展延伸作业 听了同学们的讨论,请写一段文字补充论证有业之必要。(讨论可能会一晃而过,要求学生写出来,有助 于加深理解,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第二课时 、知识回放 听写词语:断章取义、不二法门、理至易明、饱食终日、言行相顾、心无旁骛、趋之若鹜、亵渎、发愤 忘食、老之将至、强聒不舍。 二、继续研读课文 课文是如何论述敬业之重要的?请勾划原文句子分析作者的论证思路。 (1)首先解释什么是敬 明确:“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鹜,便是敬。” (2)接着论证“为什么该敬呢?”作者用了一个极具感情的词语来说明职业是可敬的。 明确:“神圣”。 (3)作者还举了事例来证明“职业的神圣 明确:“当大总统是一件事,拉黄包车是一件事……便是人生合理的生活。 (4)“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你觉得哪些人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示例: ①居里夫人在实验室里勤奋工作,提炼出了镭,获得了诺贝尔奖,她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②梁启超是天地间第一等人。梁实秋在《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中说,他演讲到紧张处,就是表演 手舞足蹈,叹息,狂笑等,梁先生至情至性的演讲就如他所说,做一种劳作做到了圆满,所以他是天地间 第一等人 ③邰丽华自小失聪,但这并没有阻挡她对舞蹈的热爱。她始终不渝地舞蹈着,一场《千手观音》向世界展 示了灵动优美的舞姿,使世界为之震撼。她是天下第一等人 (5)接下来作者又讲到“如何敬”的问题,体现这一思路的句子是哪句? 明确:“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 (6)《庄子》“佝偻丈人承蜩”是什么意思呢?请讲述这个故事。 (7)接下来作者又举了两个例子 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同一价值:我信得过… (8)你们赞同这个观点吗? 示例 ①我认为这几件事并非有同样的价值。比如说,一个木匠做好的桌子只能使极少数人受益,当它消失之后, 给人们带来的损失也不会太大,而一个共和国的存在与否却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价值是不等的 ②我同意梁启超的观点。价值是不能有职业的高低来衡量的,同样是为社会作贡献,虽然功劳不一样,但 价值是等同的。如果人们的职业有价值高低之分,那一位清洁工辛勤工作一辈子,他的价值就不如其他人 吗?每一个敬业的人都实现了自己的价值,就是同一价值
重庆市永川萱花中学校课案 课案序号 33 示例: (1)一个人有了职业,好处是很多的。做出了奉献,充实了生活,也能解决自己的生存问题,踏踏实实 的。一旦一个人没有了职业,他可能会去乞讨,就失去了人的尊严,更恶劣一点,他可能去干一些不利于 国家、不利于人民的事情,一天到晚提心吊胆的,肯定没有快乐。这样就会影响到社会风气。所以,有也 是必要的。(全面地谈到了有业既利于自己,也利于社会,并从反面说到了无“业”的危害。) (2)当一个人整天无所事事,他就会像一只离群的大雁,找不到前进的方向,在原地不停地徘徊,会感 到无比的郁闷与孤寂,即使他想掩盖,也不能摆脱他的形只影单。所以,有业是必要的。(运用比喻手法, 生动地描述出无业的悲哀,让我们明白有业之必要。) 五、拓展延伸作业 听了同学们的讨论,请写一段文字补充论证有业之必要。(讨论可能会一晃而过,要求学生写出来,有助 于加深理解,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第二课时 一、知识回放 听写词语: 断章取义、不二法门、理至易明、饱食终日、言行相顾、心无旁骛、趋之若鹜、亵渎、发愤 忘食、老之将至、强聒不舍。 二、继续研读课文 1.课文是如何论述敬业之重要的?请勾划原文句子分析作者的论证思路。 (1)首先解释什么是敬? 明确:“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 (2)接着论证“为什么该敬呢?”作者用了一个极具感情的词语来说明职业是可敬的。 明确:“神圣”。 (3)作者还举了事例来证明“职业的神圣”。 明确:“当大总统是一件事,拉黄包车是一件事……便是人生合理的生活。” (4)“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你觉得哪些人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示例: ①居里夫人在实验室里勤奋工作,提炼出了镭,获得了诺贝尔奖,她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②梁启超是天地间第一等人。梁实秋在《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中说,他演讲到紧张处,就是表演。 手舞足蹈,叹息,狂笑等,梁先生至情至性的演讲就如他所说,做一种劳作做到了圆满,所以他是天地间 第一等人。 ③邰丽华自小失聪,但这并没有阻挡她对舞蹈的热爱。她始终不渝地舞蹈着,一场《千手观音》向世界展 示了灵动优美的舞姿,使世界为之震撼。她是天下第一等人。 (5)接下来作者又讲到“如何敬”的问题,体现这一思路的句子是哪句? 明确:“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 (6)《庄子》“佝偻丈人承蜩”是什么意思呢?请讲述这个故事。 (7)接下来作者又举了两个例子—— “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同一价值;我信得过……同 一价值。” (8)你们赞同这个观点吗? 示例: ①我认为这几件事并非有同样的价值。比如说,一个木匠做好的桌子只能使极少数人受益,当它消失之后, 给人们带来的损失也不会太大,而一个共和国的存在与否却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价值是不等的。 ②我同意梁启超的观点。价值是不能有职业的高低来衡量的,同样是为社会作贡献,虽然功劳不一样,但 价值是等同的。如果人们的职业有价值高低之分,那一位清洁工辛勤工作一辈子,他的价值就不如其他人 吗?每一个敬业的人都实现了自己的价值,就是同一价值
重庆市永川萱花中学校课案 课案序号 (这样的讨论有助于培养质疑精神。名家的观点也不一定全面,我们应该有怀疑精神,要敢于说“我认为”。 不同的职业创造的价值也许会不同,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我们不能用价值来判定职业的高低,职业没 有高低贵贱之分,大树是可敬的,小草同样装点着春天。) 2.课文是如何论述乐业之重要的? (1)朗读课文,体会演讲的特点 ①语言通俗,如话家常。“做工好苦呀!” ②注意结合现场气氛。“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 结合前文,看看还有什么特点,尤其是引用名言方面 ③引用名言,通俗注解 (2)乐业之重要。 梁先生首先说明“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人应该“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然后从四个方面论证“凡职业都 是有趣味的”。这四个方面可概括为:睹其变化乐、奋斗前行乐、竞争得胜乐、杜绝游思乐。(加点字板书, 可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3)请为“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提供几个例子 教师可以自己的教育快乐观证明职业是有趣味的:“在浅薄浮躁与急功近利的今天,语文给了我一片宁静 的天空,一颗自由的心灵,一份自在的生活,一袭自然的情感。在语文园地里耕耘,我快乐!” 三、拓展延伸 请结同学们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写一段文字,谈谈如何在学习中找到快乐 板书 敬业与乐业 粱启超 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引论) (结论) 第一部分:提出论点。 第二部分:论述敬业与乐业的重要 第一层:论“敬业”的重要 第二层:论“乐业”的重要。 第三部分:总结全篇,勉励人们敬业乐业。 教学反思 6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 教材分析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一文是文坛泰斗雨果对思想大师伏尔泰的礼赞,是对人类先贤的 崇高礼赞,对思想与人格力量的热情颂扬,也是对人类社会永远需要的正义的呐喊、对良知的呼唤 学情分析: 教学本文,重在引导学生理解伏尔泰的历史贡献及启蒙思想的伟大意义,体会雨果充满激情、富于 浪漫主义色彩的演讲语言风格,理解诗化的语言中蕴含的深意。由于学生对时代和思想背景感到陌生, 在教学中应避繁就简,从正义感切入,帮助学生理解雨果对伏尔泰的高度评价,对启蒙思想的当代阐发。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积累词语,掌握“陨落、睿智,恪尽职守”等词语的形、音、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启蒙运动,浪漫主义以及伏尔泰、雨果在人类思想史上的非凡地位
重庆市永川萱花中学校课案 课案序号 34 (这样的讨论有助于培养质疑精神。名家的观点也不一定全面,我们应该有怀疑精神,要敢于说“我认为”。 不同的职业创造的价值也许会不同,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我们不能用价值来判定职业的高低,职业没 有高低贵贱之分,大树是可敬的,小草同样装点着春天。) 2.课文是如何论述乐业之重要的? (1)朗读课文,体会演讲的特点。 ①语言通俗,如话家常。“做工好苦呀!” ②注意结合现场气氛。“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 结合前文,看看还有什么特点,尤其是引用名言方面。 ③引用名言,通俗注解。 (2)乐业之重要。 梁先生首先说明“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人应该“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然后从四个方面论证“凡职业都 是有趣味的”。这四个方面可概括为:睹其变化乐、奋斗前行乐、竞争得胜乐、杜绝游思乐。(加点字板书, 可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3)请为“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提供几个例子。 教师可以自己的教育快乐观证明职业是有趣味的:“在浅薄浮躁与急功近利的今天,语文给了我一片宁静 的天空,一颗自由的心灵,一份自在的生活,一袭自然的情感。在语文园地里耕耘,我快乐!” 三、拓展延伸 请结同学们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写一段文字,谈谈如何在学习中找到快乐。 板书 敬业与乐业 粱启超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引论) (本论) (结论) 第一部分:提出论点。 第二部分:论述敬业与乐业的重要。 第一层:论“敬业”的重要。 第二层:论“乐业”的重要。 第三部分:总结全篇,勉励人们敬业乐业。 总------------------分-----------------总 教学反思 6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 教材分析: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一文是文坛泰斗雨果对思想大师伏尔泰的礼赞,是对人类先贤的 崇高礼赞,对思想与人格力量的热情颂扬,也是对人类社会永远需要的正义的呐喊、对良知的呼唤。 学情分析: 教学本文,重在引导学生理解伏尔泰的历史贡献及启蒙思想的伟大意义,体会雨果充满激情、富于 浪漫主义色彩的演讲语言风格,理解诗化的语言中蕴含的深意。由于学生对时代和思想背景感到陌生, 在教学中应避繁就简,从正义感切入,帮助学生理解雨果对伏尔泰的高度评价,对启蒙思想的当代阐发。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积累词语,掌握“陨落、睿智,恪尽职守”等词语的形、音、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启蒙运动,浪漫主义以及伏尔泰、雨果在人类思想史上的非凡地位
重庆市永川萱花中学校课案 课案序号 【过程与方法】 1、整体感知,了解伏尔泰为人类所作的贡献,感受雨果对伏尔泰的赞扬崇敬之情 2、体会雨果饱含激情的演讲风格和理解诗化的语言中蕴蓄的深刻含义 3、学习作者抓住伏尔泰的“笔”和“微笑”两个特征刻画他的“斗士”和“智者”形象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作者及伏尔泰的人格魅力,学习他们为自由、平等而战的宽阔胸怀和对人类的解放事业执著追求 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 1、从雨果包含激情的语言中领略两位杰出人物的思想光辉。 2、了解伏尔泰为人类文明做出的贡献:通过著书立说和文学创作,做出思想上的贡献 以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和素质,为他那个时代的弱势人群争取人权,勇敢斗争。 教学难点 启蒙运动在西方历史上的重大意义 2、伏尔泰所处的时代及思想背景。 教学方式:讲授法、诵读法、小组合作 教学手段:准备伏尔泰的相关资料、多媒体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从今天开始,我们通过学习一篇演说词,走近法兰西的两位杰出人物:伏尔泰和维克多?雨果。 他们相差整整一个世纪,伏尔泰于1778年病逝,雨果生于1802年,他们二人并没有面对面的交往。但 是,阅读过本文的人,无不被雨果对伏尔泰的敬爱与景仰之情感染 二、整体阅读: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陨落:yun诅咒:zu不挠:nao恪尽职守:Ke 2、理清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世纪性贡献 第二部分(2-8)思想启蒙:(9)现实关怀 第三部分(10-12)非凡人格 第四部分(13-14)时代意义 三、新课讲授: 从雨果的演讲中,可以了解伏尔泰为人类文明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明确:(1)、通过著书立说和文学创作,做出思想上的贡献 (2)、以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和素质,为他那个时代的弱势人群争取人权,勇敢斗争。 2、雨果为什么把伏尔泰生活的时代看作是“一个新的纪元的开始? 明确:在伏尔泰生活的时代前期,统治阶级压迫人民,而人民却甘心受迫,不敢、也不懂起来反抗, 社会愈加昏暗腐败。这时,许多像伏尔泰这样的启蒙主义思想家用自己的笔写下了不朽的篇章,唤起了 人们反抗的意识,投入到为民主自由而斗争的自由中去。所以,雨果把伏尔泰生活的时代称为“一个新的 纪元”的开始。 3、教师范读第一段,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在第一段中找出最能够体现雨果对伏尔泰评价的一个词和一句话 为什么雨果认为伏尔泰是永生的? (3)、世人怎么对待伏尔泰的逝世?雨果呢? 明确:(1)、“巨星”、“伏尔泰不仅是一个人,他是一个世纪
重庆市永川萱花中学校课案 课案序号 35 【过程与方法】 1、整体感知,了解伏尔泰为人类所作的贡献,感受雨果对伏尔泰的赞扬崇敬之情。 2、体会雨果饱含激情的演讲风格和理解诗化的语言中蕴蓄的深刻含义。 3、学习作者抓住伏尔泰的“笔”和“微笑”两个特征刻画他的“斗士”和“智者”形象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作者及伏尔泰的人格魅力,学习他们为自由、平等而战的宽阔胸怀和对人类的解放事业执著追求 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 1、从雨果包含激情的语言中领略两位杰出人物的思想光辉。 2、了解伏尔泰为人类文明做出的贡献:通过著书立说和文学创作,做出思想上的贡献; 以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和素质,为他那个时代的弱势人群争取人权,勇敢斗争。 教学难点: 1、启蒙运动在西方历史上的重大意义。 2、伏尔泰所处的时代及思想背景。 教学方式:讲授法、诵读法、小组合作 教学手段:准备伏尔泰的相关资料、多媒体 课时安排: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从今天开始,我们通过学习一篇演说词,走近法兰西的两位杰出人物:伏尔泰和维克多?雨果。 他们相差整整一个世纪,伏尔泰于 1778 年病逝,雨果生于 1802 年,他们二人并没有面对面的交往。但 是,阅读过本文的人,无不被雨果对伏尔泰的敬爱与景仰之情感染。 二、整体阅读: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陨落:yǔn 诅咒:zǔ 不挠:náo 恪尽职守:kè 2、理清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世纪性贡献 第二部分(2-8)思想启蒙;(9)现实关怀。 第三部分(10-12)非凡人格 第四部分(13-14)时代意义 三、新课讲授: 1、从雨果的演讲中,可以了解伏尔泰为人类文明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明确:⑴、通过著书立说和文学创作,做出思想上的贡献; ⑵、以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和素质,为他那个时代的弱势人群争取人权,勇敢斗争。 2、雨果为什么把伏尔泰生活的时代看作是“一个新的纪元”的开始? 明确:在伏尔泰生活的时代前期,统治阶级压迫人民,而人民却甘心受迫,不敢、也不懂起来反抗, 社会愈加昏暗腐败。这时,许多像伏尔泰这样的启蒙主义思想家用自己的笔写下了不朽的篇章,唤起了 人们反抗的意识,投入到为民主自由而斗争的自由中去。所以,雨果把伏尔泰生活的时代称为“一个新的 纪元”的开始。 3、教师范读第一段,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⑴、在第一段中找出最能够体现雨果对伏尔泰评价的一个词和一句话。 ⑵、为什么雨果认为伏尔泰是永生的? ⑶、世人怎么对待伏尔泰的逝世?雨果呢? 明确:⑴、“巨星”、“伏尔泰不仅是一个人,他是一个世纪
重庆市永川萱花中学校课案 课案序号 (2)、因为他有长寿的岁月,有等身的著作,还担负着培育良知、教化人类的责任 (3)、世人有两种态度:诅咒和祝福。雨果认为,这是荣誉最美好的两种形式。 4、伏尔泰是几个世纪前的伟人,在雨果口中他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学生独立思考,找出文中能够表现 伏尔泰形象的句子 总结学生的发言,分析得出:文中的伏尔泰表现出两种形象:斗士、智者。 明确:如:第八段中“他孤军奋战”、“具有女性的温情和英雄的怒火,他具有伟大的头脑和浩瀚无际 的心胸”;第十一段中“从这深邃的双目里露出了微笑”。 四、作业布置 1、完成练习二 2、自读后面的课文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通过上一节课的分析,我们得出:文中的伏尔泰表现出两种形象:斗士、智者。这节课我们来分析 伏尔泰的形象。 新课讲授 (一)、分析分析“斗士”的形象 思考讨论:1、斗争的原因是什么?2、对象是谁?3、以何种方式?4、具体的表现是什么?5、结果 怎样? 明确 1、时代的原因:人民无知,宗教愚昧,君主专制,司法黑暗。 对象:宫廷、贵族、金融界、教会 、方式:独自一人,一枝笔(轻如和风,猛如雷电) 4、表现:为西尔旺、蒙巴伊、卡拉斯、拉巴尔辩护 5、结果:胜利。 小结:伏尔泰是“法兰西思想之父”,他经历了君主专制由鼎盛到衰败的转折期,为当时的人们带来了 自由和民主的声音。因此他的形象可以概括为:倔强的斗士形象。 (二)分析“智者”的形象。 1、雨果抓住伏尔泰的什么特点去表现的? 明确:抓住伏尔泰的“深邃的双目”和“睿智的微笑”进行描写 2、师生共同朗读第12段,体会雨果是如何描写伏尔泰的“微笑"的。 提示:理解作家借助“微笑",呈现出伏尔泰的成就。 3、提问:为什么要选择这个特点进行描写? 明确:对于斗士的形象,“微笑”所造成的反差最大,能够表现出伏尔泰的性格,感染的效果更加 、拓展提高 1、雨果抓住伏尔泰的“笔”和微笑″塑造了一位“斗士”和智者”的形象。在雨果看来,伏尔泰“是一个新 纪元的到来”。请学生思考其原因。 明确:结合第13段,能够认识到:伏尔泰把自由的精神和民主的思想带到人们中间,引起人们思 想彻底的变化。 2、引导学生结合上文,从“人“和公民”、“权力”和“职责”人手,理解“做一个人,我们要行使自己的权 力:做一个公民,我们要恪尽职守”这句话的含义 明确:作为人,我们有追求自由 小结:伏尔泰形象的意义在于,他和民主的权力:作为公民,我们有遵守法律的职责。不代表行政 权力,他代表进步的文明思想。在他生活的时代,君主的权力、宗教的权威,束缚着人们:而伏尔泰的 目的就是推翻权威,建立自由
重庆市永川萱花中学校课案 课案序号 36 ⑵、因为他有长寿的岁月,有等身的著作,还担负着培育良知、教化人类的责任。 ⑶、世人有两种态度:诅咒和祝福。雨果认为,这是荣誉最美好的两种形式。 4、伏尔泰是几个世纪前的伟人,在雨果口中他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学生独立思考,找出文中能够表现 伏尔泰形象的句子。 总结学生的发言,分析得出:文中的伏尔泰表现出两种形象:斗士、智者。 明确:如:第八段中“他孤军奋战”、“具有女性的温情和英雄的怒火,他具有伟大的头脑和浩瀚无际 的心胸”;第十一段中“从这深邃的双目里露出了微笑”。 四、作业布置 1、完成练习二 2、自读后面的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通过上一节课的分析,我们得出:文中的伏尔泰表现出两种形象:斗士、智者。这节课我们来分析 伏尔泰的形象。 二、新课讲授: (一)、分析分析“斗士”的形象。 思考讨论:1、斗争的原因是什么? 2、对象是谁? 3、以何种方式? 4、具体的表现是什么? 5、结果 怎样? 明确: 1、时代的原因:人民无知,宗教愚昧,君主专制,司法黑暗。 2、对象:宫廷、贵族、金融界、教会。 3、方式:独自一人,一枝笔(轻如和风,猛如雷电)。 4、表现:为西尔旺、蒙巴伊、卡拉斯、拉巴尔辩护。 5、结果:胜利。 小结:伏尔泰是“法兰西思想之父”,他经历了君主专制由鼎盛到衰败的转折期,为当时的人们带来了 自由和民主的声音。因此他的形象可以概括为:倔强的斗士形象。 (二)分析“智者”的形象。 1、雨果抓住伏尔泰的什么特点去表现的? 明确:抓住伏尔泰的“深邃的双目”和“睿智的微笑”进行描写。 2、师生共同朗读第 12 段,体会雨果是如何描写伏尔泰的“微笑”的。 提示:理解作家借助“微笑”,呈现出伏尔泰的成就。 3、提问:为什么要选择这个特点进行描写? 明确:对于斗士的形象,“微笑”所造成的反差最大,能够表现出伏尔泰的性格,感染的效果更加 强烈。 三、拓展提高: 1、雨果抓住伏尔泰的“笔”和“微笑”塑造了一位“斗士”和“智者”的形象。在雨果看来,伏尔泰“是一个新 纪元的到来”。请学生思考其原因。 明确:结合第 13 段,能够认识到:伏尔泰把自由的精神和民主的思想带到人们中间,引起人们思 想彻底的变化。 2、引导学生结合上文,从“人“和”公民”、“权力”和“职责”人手,理解“做一个人,我们要行使自己的权 力;做一个公民,我们要恪尽职守”这句话的含义。 明确:作为人,我们有追求自由 小结:伏尔泰形象的意义在于,他和民主的权力;作为公民,我们有遵守法律的职责。不代表行政 权力,他代表进步的文明思想。在他生活的时代,君主的权力、宗教的权威,束缚着人们;而伏尔泰的 目的就是推翻权威,建立自由
重庆市永川萱花中学校课案 课案序号 四、品味语言: 1、他受到诅咒、受祝福地走了:受到过去的诅咒,受到未来的祝福。先生们,这是荣誉的两种美好 的形式 明确:受到黑暗暴力的统治阶级的诅咒,帮人民摆脱愚味,人民祝福他,未来属于人民。 2、人们就为这微笑感动。这微笑里含有黎明的曙光。 明确:这里的黎明"指的是封建王朝即将崩溃,民主时期即将开始。这“微笑”是对封建统治者的蔑视 和嘲笑,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展望。他的沉着坚定给人以力量 3、我们感到,从今以后人类最高的统治权力将是思想 明确:只有思想开放了,人民才能创造出更为先进的文明 4、既然黑夜出自王座,就让光明从坟墓里出来! 明确:封建君主专制使人民生活在痛苦之中,而伏尔泰虽然去世了,但他的思想仍然指引着人们 走向光明,作者强调让光明从坟墓里出来,就是表明作者向黑暗宣战的决心。 五、总结演说的特点 演讲是以口语表达的方式面对听众,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观点,阐明某一事理的活动。演讲不仅是 宣传和动员群众的手段,而且还是阐明理论观点、发表学术见解的一种手段,同时又是锻炼和培养青年 口才的一种手段 演讲应注意: 1、认清对象,确立主旨。即针对性 2、思路清晰,节奏明快 感情充沛,例证动人 4、语言准确,形象生动。 、作业布置: 完成练习 板书设计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 雨果 1、通过著书立说和文学创作,做出思想上的贡献 伏尔泰为人类文明作出的贡献“培育良知,教化人类”“教导人们走向自由”。 2、以知识分子的良知和责任,为他那个时代的弱势人群争取人权,勇敢斗争。 教学反思:
重庆市永川萱花中学校课案 课案序号 37 四、品味语言: 1、他受到诅咒、受祝福地走了:受到过去的诅咒,受到未来的祝福。先生们,这是荣誉的两种美好 的形式。 明确:受到黑暗暴力的统治阶级的诅咒,帮人民摆脱愚味,人民祝福他,未来属于人民。 2、人们就为这微笑感动。这微笑里含有黎明的曙光。 明确:这里的“黎明”指的是封建王朝即将崩溃,民主时期即将开始。这“微笑”是对封建统治者的蔑视 和嘲笑,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展望。他的沉着坚定给人以力量。 3、我们感到,从今以后人类最高的统治权力将是思想。 明确:只有思想开放了,人民才能创造出更为先进的文明。 4、既然黑夜出自王座,就让光明从坟墓里出来! 明确:封建君主专制使人民生活在痛苦之中,而伏尔泰虽然去世了,但他的思想仍然指引着人们 走向光明,作者强调让光明从坟墓里出来,就是表明作者向黑暗宣战的决心。 五、总结演说的特点: 演讲是以口语表达的方式面对听众,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观点,阐明某一事理的活动。演讲不仅是 宣传和动员群众的手段,而且还是阐明理论观点、发表学术见解的一种手段,同时又是锻炼和培养青年 口才的一种手段。 演讲应注意: 1、认清对象,确立主旨。即针对性。 2、思路清晰,节奏明快。 3、感情充沛,例证动人。 4、语言准确,形象生动。 七、作业布置: 完成练习三 板书设计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 雨 果 1、通过著书立说和文学创作,做出思想上的贡献: 伏尔泰为人类文明作出的贡献“培育良知,教化人类”“教导人们走向自由”。 2、以知识分子的良知和责任,为他那个时代的弱势人群争取人权,勇敢斗争。 教学反思:
重庆市永川萱花中学校课案 课案序号 7《傅雷家书两则》 、教学目标: 1、体会书信中感情的流露和哲理的阐明。 2、体会两封信中的联系及“坚强”的含义。 3、尝试用书信与同学、朋友、师长进行友好的交流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坚强”的含义 2、第2封信中哲理的阐明。 三、教学时数:安排2课时。 四、教学方式:学生自主探究讨论与老师讲解结合。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说明:第一封信内容简单,学生理解较易,教学时宜以学生自主讨论、探究为主。) 导入新课: 1、复习书信的格式,导入新课并简介作者 简介人物:傅雷(1908-1966)www.homeing.com/maingot/sXzf101.htm 傅聪的有关介绍www.moniquearts.com等网站 2.这两封信是傅雷接到傅聪的信后的回信。请浏览这两封信,说说它们的主题各是什么? 第一封信,如何面对挫折,第二封信,如何对待成功。 (要求学生课前利用网络资源查找有关的材料。) 、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出示问题。 1、这封信是傅雷在儿子什么心境下写的?找出句子。 讨论明确:这种情绪消沉的情形,以后还是会有的 2、开头为什么这样称呼? 讨论明确:称呼:“聪,亲爱的孩子。” 这样称呼起了宽慰儿子,给他以感情上的慰藉 3、对于情绪的高低起伏,傅雷给儿子提出了哪些忠告? 讨论明确:(1)面对情绪上起伏跌宕的正确态度之一:泰然处之,保持心理相当平衡 (2)面对情绪上起伏跌宕的正确态度之二:正视错误,冷静对待,彻底感悟,引为借鉴 4、课文中有两处生动的比喻,请找出并体会其含义 讨论明确:(1)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 (比喻说明控制情绪的必要性,否则只会适得其反。) 2)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 (恰如其分地表达出傅雷要求儿子在回首往事的时候要以一种平静的心态,做到冷静、洒脱。) 三、归纳与总结: 参照课文段落层次的划分,学生明确第一封书信层次及其大意,并总结划分的方法与体会 明
重庆市永川萱花中学校课案 课案序号 38 7《傅雷家书两则》 一、教学目标: 1、体会书信中感情的流露和哲理的阐明。 2、体会两封信中的联系及“坚强”的含义。 3、尝试用书信与同学、朋友、师长进行友好的交流。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坚强”的含义。 2、第 2 封信中哲理的阐明。 三、教学时数:安排 2 课时。 四、教学方式:学生自主探究讨论与老师讲解结合。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 教学过程: 第 1 课时 (说明:第一封信内容简单,学生理解较易,教学时宜以学生自主讨论、探究为主。) 一、导入新课: 1、复习书信的格式,导入新课并简介作者 简介人物:傅雷(1908—1966)www.homeing.com/maindoc/jsxz_fl01.htm 傅聪的有关介绍 www.moniquearts.com 等网站 2.这两封信是傅雷接到傅聪的信后的回信。请浏览这两封信,说说它们的主题各是什么? 第一封信,如何面对挫折,第二 封信,如何对待成功。 (要求学生课前利用网络资源查找有关的材料。) 二、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出示问题。 1、这封信是傅雷在儿子什么心境下写的?找出句子。 讨论明确:这种情绪消沉的情形,以后还是会有的…… 2、开头为什么这样称呼? 讨论明确:称呼:“聪,亲爱的孩子。” 这样称呼起了宽慰儿子,给他以感情上的慰藉。 3、对于情绪的高低起伏,傅雷给儿子提出了哪些忠告? 讨论明确:(1)面对情绪上起伏跌宕的正确态度之一:泰然处之,保持心理相当平衡。 (2)面对情绪上起伏跌宕的正确态度之二:正视错误,冷静对待,彻底感悟,引为借鉴。 4、课文中有两处生动的比喻,请找出并体会其含义。 讨论明确:(1)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 (比喻说明控制情绪的必要性,否则只会适得其反。) (2)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 (恰如其分地表达出傅雷要求儿子在回首往事的时候要以一种平静的心态,做到冷静、洒脱。) 三、归纳与总结: 参照课文段落层次的划分,学生明确第一封书信层次及其大意,并总结划分的方法与体会。 明确:
重庆市永川萱花中学校课案 课案序号 四、课堂练习: 理解下列词语的形、音、义。 舐()犊之情 重蹈覆辙: 庸碌: 惊心动魄: 凭吊 第2课时 、导入: 多媒体播放贝多芬《第九号交响曲》的ⅤCD片段。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并体会“坚强”的具体含义 (学生分组朗读课文) 提示:这是本课学习的重点,教学时应指导学生找出具体语句。 明确 “坚强”有两方面的表现 (1)在失败时,精神消沉时:(第一封信) “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 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所侵蚀。 (2)在成功时:(第二封信) 多少过分的谀词与夸奖,都没有使你丧失自知之明,众人的掌声、拥抱,名流的赞美,都没有减少你对艺 术的谦卑! 、傅雷在儿子成功时表达了他对儿子的赞赏,请找出具体的语句,并理解傅雷对儿子的更高的要求。 明确:世界上最高的最纯洁的快乐,莫过于欣赏艺术,更莫过于欣赏自己孩子的手和心传达出来的艺 术!…我们真是心都要跳出来了! (延伸体会:傅雷在此时用了激动的心情表达了对儿子的赞赏与自豪。试想像,在生活中别人或自己获得 成功时,你是怎样的感受?) 傅雷对儿子的赞美,浸透了他自己的人生体会与独特的感受,作为一个过来人,他更提出了要有“赤 子之心”这样一个更高的要求。要求儿子在艺术上“保有一颗纯洁的心灵”。这是艺术的更高的境界,也 是人生的至境,只有这样才能体会到“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 四、体会傅雷由儿子的成功演奏表现想到克利斯朵夫,进而想到了新中国“复旦”的黎明时期,更想到了 滔滔不绝的中华文明,这些相像表现了什么内容? 明确:这些想像激励着儿子在音乐上取得更高的成就,同时也洋溢着他对新中国的殷切的期望和信心,要 求儿子在艺术上要有气吞斗牛的表现 五、课文最后一段:“有矛盾正是生机蓬勃的明证”,对这一句话应该如何理解? 提示:这是本课学习上的一个难点,应着重指导学生用课文的语句去理解。 学生找出文中语句 相信艺术家没有矛盾不会进步 解决一个矛盾便是前进一步 矛盾是解决不完的,所以艺术没有止境 明确:这是傅雷鼓励儿子要勇敢面对各种各样的矛盾,在解决矛盾后追求艺术更高境界
重庆市永川萱花中学校课案 课案序号 39 四、课堂练习: 理解下列词语的形、音、义。 舐( )犊之情: 重蹈覆辙: 庸碌: 惊心动魄: 凭吊: 第 2 课时 一、导入: 多媒体播放贝多芬《第九号交响曲》的 VCD 片段。 二、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并体会“坚强”的具体含义。 (学生分组朗读课文) 提示:这是本课学习的重点,教学时应指导学生找出具体语句。 明确: “坚强”有两方面的表现: (1)在失败时,精神消沉时:(第一封信) “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 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所侵蚀。 (2)在成功时:(第二封信) 多少过分的谀词与夸奖,都没有使你丧失自知之明,众人的掌声、拥抱,名流的赞美,都没有减少你对艺 术的谦卑! 三、傅雷在儿子成功时表达了他对儿子的赞赏,请找出具体的语句,并理解傅雷对儿子的更高的要求。 明确:世界上最高的最纯洁的快乐,莫过于欣赏艺术,更莫过于欣赏自己孩子的手和心传达出来的艺 术!……我们真是心都要跳出来了! (延伸体会:傅雷在此时用了激动的心情表达了对儿子的赞赏与自豪。试想像,在生活中别人或自己获得 成功时,你是怎样的感受?) 傅雷对儿子的赞美,浸透了他自己的人生体会与独特的感受,作为一个过来人,他更提出了要有“赤 子之心”这样一个更高的要求。要求儿子在艺术上“保有一颗纯洁的心灵”。这是艺术的更高的境界,也 是人生的至境,只有这样才能体会到“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 四、体会傅雷由儿子的成功演奏表现想到克利斯朵夫,进而想到了新中国“复旦”的黎明时期,更想到了 滔滔不绝的中华文明,这些相像表现了什么内容? 明确:这些想像激励着儿子在音乐上取得更高的成就,同时也洋溢着他对新中国的殷切的期望和信心,要 求儿子在艺术上要有气吞斗牛的表现。 五、课文最后一段:“有矛盾正是生机蓬勃的明证”,对这一句话应该如何理解? 提示:这是本课学习上的一个难点,应着重指导学生用课文的语句去理解。 学生找出文中语句: 相信艺术家没有矛盾不会进步 解决一个矛盾便是前进一步 矛盾是解决不完的,所以艺术没有止境 明确:这是傅雷鼓励儿子要勇敢面对各种各样的矛盾,在解决矛盾后追求艺术更高境界
重庆市永川萓花中学校课案 课案序号 六、学生参照第1课时,自己划分并归纳段落大意 七、总结: 八、布置课后练习 1、摘抄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并体会其含义 2、尝试给亲友、师长写一封友好交流的信。 教学反思 8致女儿的信 教学目标: 通过阅读,整体把握文章意思,品味含义深刻的语句 2.体会运用小故事阐述抽象道理这一写法的好处。 3.了解爱情的特质,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重点 1.体会运用小故事阐述抽象道理这一写 法的好处。 2.品味含义深刻的语言,了解爱情的特 质,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难点: 学生处于特殊的生理和心理阶段,且无生活经历,理解爱情的本质有些困难,加之现实生活中对待早恋的 观念,使得学生不太愿意就这一敏感话题发表看法。 教学方式: 朗读、复述、讨论、合作、探究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过程 、检查预习: 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词 繁衍刹那间迷惑不解勃然大怒无与伦比 怒不可遏曙光伫立凝视 繁殖 2.査找资料,了解作者苏霍姆林斯基 、导入新课: 19世纪伟大的诗人、剧作家莎土比亚曾经在一首诗当中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告诉我,爱情生长 在何方?是在脑海,还是在心房?它是怎样发生?它又怎样成长?”这是每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遇到的 问题,可能也是同学想知道的。当我们遇到这样的疑惑时,我们却不一定敢向我们的父母发问,而有一个 14岁的小姑娘向她的父亲提出了这个问题,而她的父亲也在一封信中给了她一个诗意的回答。今天我们就 来学习这封《致女儿的信》
重庆市永川萱花中学校课案 课案序号 40 六、学生参照第 1 课时,自己划分并归纳段落大意。 七、总结: 八、布置课后练习: 1、摘抄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并体会其含义。 2、尝试给亲友、师长写一封友好交流的信。 教学反思 8 致女儿的信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整体把握文章意思,品味含义深刻的语句。 2.体会运用小故事阐述抽象道理这一写法的好处。 3.了解爱情的特质,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重点: 1.体会运用小故事阐述抽象道理这一写 法的好处。 2.品味含义深刻的语言,了解爱情的特 质,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难点: 学生处于特殊的生理和心理阶段,且无生活经历,理解爱情的本质有些困难,加之现实生活中对待早恋的 观念,使得学生不太愿意就这一敏感话题发表看法。 教学方式: 朗读、复述、讨论、合作、探究。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词: 繁衍 刹那间 迷惑不解 勃然大怒 无与伦比 怒不可遏 曙光 伫立 凝视 繁殖 2.查找资料,了解作者苏霍姆林斯基。 二、导入新课: 19 世纪伟大的诗人、剧作家莎土比亚曾经在一首诗当中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告诉我,爱情生长 在何方?是在脑海,还是在心房?它是怎样发生?它又怎样成长?”这是每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遇到的 问题,可能也是同学想知道的。当我们遇到这样的疑惑时,我们却不一定敢向我们的父母发问,而有一个 14 岁的小姑娘向她的父亲提出了这个问题,而她的父亲也在一封信中给了她一个诗意的回答。今天我们就 来学习这封《致女儿的信》
重庆市永川萓花中学校课案 课案序号 三、介绍作者: 瓦西里·亚历山德罗维奇·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是乌克兰卓越的教育家、教师、思想家和作家 他在帕夫雷什中学任教,担任这所农村中学的校长、教师和教育者长达32年。苏霍姆林斯基一生短暂 不满52岁,但他却持之以恒地探索和孜孜不倦地去写作,奇迹般地写出了40部专著,600多篇论文,约 1200篇儿童小故事 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部著作都是面向教师、教育家、教育者、父母和自己孩子们的。他把自己的思维、 思索、建议和见解全部倾注在了他的著作当中,即怎样培养“真正的人”。教师和父母应当历经何等艰难 之路,才能使孩子成长为好学上进、聪颖、心地善良而高尚的人和好公民。 瓦·亚·苏霍姆林斯基的作品在乌克兰国内人人皆知并喜爱,而且在国外许多国家也被广为出版,如众所 周知的《我把心给了孩子们》《公民的诞生》《给儿子的信》以及某些论文和小故事。 他的作品每一新版,都引起了人们更大的关注和浓厚的兴趣 四、阅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 1.朗读课文,注意揣摩写信人的心理和语气。 2.浏览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1~4段:女儿提出问题及“我” (父亲)对此的态度 5-24段:回忆从前祖母给“我”讲过的故事,得出爱情是什么的答案。 25段:告诉女儿该如何对待爱情。 3.再读课文,提出自己在阅读中遇到的难题或值得思考的问题,集体展开讨论 提出问题,创设情景,体会文中父亲的形象和文章的写法 1.你是如何理解爱情的? 提示:在提出这个问题之前,可以向学生阐明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让学生放下心理包袱。 2.如果你拿同样的问题问自己的父母,可能得到的答案是什么? 提示:学生给出的答案一定会涉及父母对待这个问题的态度,从而引出下面的问题: 1.文中的“我”对此的态度如何? 提示:文中的“我”把女儿提出的问题看成是女儿长大的标志,同时“我”对女儿的成长表示高兴并给予 充分的尊重。 2.“我”为何没有正面回答女儿的提问,却说到了我的少年时代和祖母玛利亚所讲的故事?这样写有什么 好处? 提示:“我”用自己成长的经历告诉一个正确的引导带给“我”的巨大收获,希望女儿重视。同时运用故 事揭示这个抽象的概念,深入浅出,形象生动。 研读课文,注重自己的体验 五、阅读课文第5-25段: (一)请同学复述文中的故事。 (二)分析、讨论以下问题 1.故事中提到上帝在创造人后,三次来到人间,他从人的眼神中先后读到了哪三种不同的东 提示:爱情,忠诚,心灵的追念 2.五十多年间,那一对男女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促使那一对男女(后来的老头和老太婆)生活发生这么大的变化的基础是什么? 提示:是他们之间相濡以沫的爱情。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美和力量,是人类种族的生命力永不衰败的纽带。) 4.故事中为何要把这对男女的爱情放在五十多年的时间历程中去表现?这说明了什么? 提示:真正的爱情能够经历时间的考验
重庆市永川萱花中学校课案 课案序号 41 三、介绍作者: 瓦西里·亚历山德罗维奇·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是乌克兰卓越的教育家、教师、思想家和作家。 他在帕夫雷什中学任教,担任这所农村中学的校长、教师和教育者长达 32 年。苏霍姆林斯基一生短暂, 不满 52 岁,但他却持之以恒地探索和孜孜不倦地去写作,奇迹般地写出了 40 部专著,600 多篇论文,约 1200 篇儿童小故事。 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部著作都是面向教师、教育家、教育者、父母和自己孩子们的。他把自己的思维、 思索、建议和见解全部倾注在了他的著作当中,即怎样培养“真正的人”。教师和父母应当历经何等艰难 之路,才能使孩子成长为好学上进、聪颖、心地善良而高尚的人和好公民。 瓦·亚·苏霍姆林斯基的作品在乌克兰国内人人皆知并喜爱,而且在国外许多国家也被广为出版,如众所 周知的《我把心给了孩子们》《公民的诞生》《给儿子的信》以及某些论文和小故事。 他的作品每一新版,都引起了人们更大的关注和浓厚的兴趣。 四、阅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 1.朗读课文,注意揣摩写信人的心理和语气。 2.浏览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1~4 段:女儿提出问题及“我” (父亲)对此的态度。 5—24 段:回忆从前祖母给“我”讲过的故事,得出爱情是什么的答案。 25 段:告诉女儿该如何对待爱情。 3.再读课文,提出自己在阅读中遇到的难题或值得思考的问题,集体展开讨论。 提出问题,创设情景,体会文中父亲的形象和文章的写法: 1.你是如何理解爱情的? 提示:在提出这个问题之前,可以向学生阐明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让学生放下心理包袱。 2.如果你拿同样的问题问自己的父母,可能得到的答案是什么? 提示:学生给出的答案一定会涉及父母对待这个问题的态度,从而引出下面的问题: 1.文中的“我”对此的态度如何? 提示:文中的“我”把女儿提出的问题看成是女儿长大的标志,同时“我”对女儿的成长表示高兴并给予 充分的尊重。 2.“我”为何没有正面回答女儿的提问,却说到了我的少年时代和祖母玛利亚所讲的故事?这样写有什么 好处? 提示:“我”用自己成长的经历告诉一个正确的引导带给“我”的巨大收获,希望女儿重视。同时运用故 事揭示这个抽象的概念,深入浅出,形象生动。 研读课文,注重自己的体验。 五、阅读课文第 5—25 段: (一)请同学复述文中的故事。 (二)分析、讨论以下问题: 1.故事中提到上帝在创造人后,三次来到人间,他从人的眼神中先后读到了哪三种不同的东西? 提示:爱情,忠诚,心灵的追念。 2.五十多年间,那一对男女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促使那一对男女(后来的老头和老太婆)生活发生这么大的变化的基础是什么? 提示:是他们之间相濡以沫的爱情。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美和力量,是人类种族的生命力永不衰败的纽带。) 4.故事中为何要把这对男女的爱情放在五十多年的时间历程中去表现?这说明了什么? 提示:真正的爱情能够经历时间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