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 这一章在全书中的地位可以从“功能”和“逻辑”两个方面加以理解。从“功能”的角度来 看,其一,系统讨论人生观、价值观的理论,说明马克思主义认识和解决人生问题的基本理 论立场、主要观点和方法。在一定意义上说,相对于“原理”、“概论”、“纲要”课来说,“基 础”课的全部内容都是关于人生问题的讨论,而这一章则比较深入、系统地阐释人生观、价 值观的理论。其二,对教材提出的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马克思主义的 信念”、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认同并实际践履“社会主义道德”、提高“社会主义 法律素质”,在人生观理论的层面上进行学理的说明和提供理论的基础。从教材的内在逻辑 角度来看,如果说第一、二章关于理想信念和爱国主义是讲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目标“是什么”, 后面的第四至八章说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实践中应当“怎样做”的问题,本章的内容则可以 理解为对“为什么”问题的阐释,一方面从理论上说明为什么成长成才首先应将个人志向与 社会理想结合起来、立志高远又始于足下,做忠诚的爱国者,另一方面说明怎么样在实际生 活中践行社会主义道德、提高社会主义法律素养。就是说,从学理上论证我们认识和解决人 生问题的观点和方法是“科学的”,从人生观、价值观理论的层面上为“有理想、有道德、 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的目标提供支持。 本章分为三节,主要包含了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人生环境等问题,基本内容采 取正面阐述的呈现方式。三节的关系大体上可以理解为:人生目的为核心问题,说明“是什 么”,人生态度讲“怎么样”的问题,人生价值从“意义”的角度对“为什么人的问题”进 行价值的判断,而人生环境则可以理解为人生目的问题在生活实践中的具体延伸,或者说是 在理论上再现实现人生目的的“条件”。各节的框架结构,具体说就是: 第一节直接从世界观与人生观的关系问题切入,由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历史的本质的理 论过渡到人的本质的观点,说明如何理解“人”及怎样对待人生,再通过不同人生观的比较 分析,从理论上阐释究竞什么是科学而高尚的人生观。 第二节提出价值、价值观、人生价值、人生价值标准及评价、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等。建立 这节结构的支点应是第二目下关于人生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的马克思主义观点。就是 说,价值观这一节并不是依照价值哲学的逻辑构造的,而是作为人生观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 部分,完成本章的任务。 第三节关于人生环境,从身与心、个人与他人到个人与社会,最后扩展到人与自然的关系, 是依照从内到外、从近到远的顺序展开的。这一节所分析的四方面关系,是本章理论逻辑的 起点,又是从理论上深入讨论人生观、价值观问题的落脚点。 与原来《思想道德修养》教材中相关章节比较,本教材在篇幅上缩减一半以上,人生观、价 值观的理论在内容选择上更为集中,具有主题鲜明、语言精炼的特点。教材内容的选择和体 系结构的安排,与原教材的明显不同处体现在:一是将人生观和价值观整合起来,不再分为 两个部分:二是将身与心、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作为“人生环境”来讨 论:三是将人生态度不再设为一节,而是作为人生观的一个重要问题来处理。 本章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大体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1)在什么意义上理解教 材中的“人生观”、“价值观”及其关系:(2)如何理解“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3)如何 分析“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及“人性自私”的问题:(4)如何理解“人生环境”,等 等
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这一章在全书中的地位可以从“功能”和“逻辑”两个方面加以理解。从“功能”的角度来 看,其一,系统讨论人生观、价值观的理论,说明马克思主义认识和解决人生问题的基本理 论立场、主要观点和方法。在一定意义上说,相对于“原理”、“概论”、“纲要”课来说,“基 础”课的全部内容都是关于人生问题的讨论,而这一章则比较深入、系统地阐释人生观、价 值观的理论。其二,对教材提出的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马克思主义的 信念”、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认同并实际践履“社会主义道德”、提高“社会主义 法律素质”,在人生观理论的层面上进行学理的说明和提供理论的基础。从教材的内在逻辑 角度来看,如果说第一、二章关于理想信念和爱国主义是讲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目标“是什么”, 后面的第四至八章说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实践中应当“怎样做”的问题,本章的内容则可以 理解为对“为什么”问题的阐释,一方面从理论上说明为什么成长成才首先应将个人志向与 社会理想结合起来、立志高远又始于足下,做忠诚的爱国者,另一方面说明怎么样在实际生 活中践行社会主义道德、提高社会主义法律素养。就是说,从学理上论证我们认识和解决人 生问题的观点和方法是“科学的”,从人生观、价值观理论的层面上为“有理想、有道德、 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的目标提供支持。 本章分为三节,主要包含了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人生环境等问题,基本内容采 取正面阐述的呈现方式。三节的关系大体上可以理解为:人生目的为核心问题,说明“是什 么”,人生态度讲“怎么样”的问题,人生价值从“意义”的角度对“为什么人的问题”进 行价值的判断,而人生环境则可以理解为人生目的问题在生活实践中的具体延伸,或者说是 在理论上再现实现人生目的的“条件”。各节的框架结构,具体说就是: 第一节直接从世界观与人生观的关系问题切入,由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历史的本质的理 论过渡到人的本质的观点,说明如何理解“人”及怎样对待人生,再通过不同人生观的比较 分析,从理论上阐释究竟什么是科学而高尚的人生观。 第二节提出价值、价值观、人生价值、人生价值标准及评价、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等。建立 这节结构的支点应是第二目下关于人生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的马克思主义观点。就是 说,价值观这一节并不是依照价值哲学的逻辑构造的,而是作为人生观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 部分,完成本章的任务。 第三节关于人生环境,从身与心、个人与他人到个人与社会,最后扩展到人与自然的关系, 是依照从内到外、从近到远的顺序展开的。这一节所分析的四方面关系,是本章理论逻辑的 起点,又是从理论上深入讨论人生观、价值观问题的落脚点。 与原来《思想道德修养》教材中相关章节比较,本教材在篇幅上缩减一半以上,人生观、价 值观的理论在内容选择上更为集中,具有主题鲜明、语言精炼的特点。教材内容的选择和体 系结构的安排,与原教材的明显不同处体现在:一是将人生观和价值观整合起来,不再分为 两个部分;二是将身与心、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作为“人生环境”来讨 论;三是将人生态度不再设为一节,而是作为人生观的一个重要问题来处理。 本章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大体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1)在什么意义上理解教 材中的“人生观”、“价值观”及其关系;(2)如何理解“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3)如何 分析“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及“人性自私”的问题;(4)如何理解“人生环境”,等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