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与传统 礼与法
法律与传统 礼与法
思考:中西法文化的差是 侯法 官园 夔孟 道德 殷斯 復鳩 原 譟本 上海商務印館印行 孟德斯鸠 严复
思考:中西法文化的差异
《法意》的按语 近代著名学者严复在翻译西方法学名 著法国孟德斯鸠的《法意》在译文 的第一篇的按语中就提醒读者: “盖在中文,物有是非谓之理,国 有禁令谓之法,而西人则通谓之 法。……西文法字,于中文有理 礼、法、制四者之异译。学者审 之
《法意》的按语 近代著名学者严复在翻译西方法学名 著法国孟德斯鸠的《法意》在译文 的第一篇的按语中就提醒读者: “盖在中文,物有是非谓之理,国 有禁令谓之法,而西人则通谓之 法。……西文法字,于中文有理、 礼、法、制四者之异译。学者审 之
法的三层含义 以存在状态而论,法有三层含义,一是 作为法律制度或规范的法;二是指人们 观念中的法;三是指社会现实中的法。 血简言之,就是制度法、观念法与“活 的法”。制度法是立法机关的劳动成果, 观念法主要指法律意识,“活的法”指 运作中的法和对社会有实际影响力的 法—国家法与民间法(显规则与潜规 则) 卓泽渊:《“法”的含义随感》,《检察日报》2001年3 月6日
法的三层含义 以存在状态而论,法有三层含义,一是 作为法律制度或规范的法;二是指人们 观念中的法;三是指社会现实中的法。 [1]简言之,就是制度法、观念法与“活 的法”。制度法是立法机关的劳动成果, 观念法主要指法律意识,“活的法”指 运作中的法和对社会有实际影响力的 法——国家法与民间法(显规则与潜规 则) [1]卓泽渊:《“法”的含义随感》,《检察日报》2001年3 月6日
中国法律的发展 ※习惯法时代 ※由习惯法到成文法时代 業古典成文法时代 近现代法律渊源
中国法律的发展 习惯法时代 由习惯法到成文法时代 古典成文法时代 近现代法律渊源
习惯法时代的法律渊源 习惯法渊源:礼 命令法渊源:诰、训、誓、 命 判例法渊源:判例(禹刑、 汤刑、九刑) 经过整理汇编的判例就是刑书
习惯法时代的法律渊源 • 习惯法渊源:礼 • 命令法渊源:诰、训、誓、 命 ▪ 判例法渊源:判例(禹刑、 汤刑、九刑) 经过整理汇编的判例就是刑书
礼的起源 ※祭祀礼器》典礼仪式>礼仪规范 ※禮一豐 豐=豆十玨 《说文解字·示部》:“礼, 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
礼的起源 祭祀礼器▶典礼仪式▶礼仪规范 禮—豊 豊=豆+玨 《说文解字 · 示部》:“礼, 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
由习惯法到成文法时代的变革 ※礼的基本精神是亲亲尊尊。 ※春秋时期,礼乐崩坏,礼的地位下降以至被 废弃。 ※各国将命令性法律渊源与刑书结合起来,逐 渐出现了许多成文法(制定法) 成文法的公布打破了法律秘密状态,开创了 “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 而布之于百姓”(韩排子语)的格局
由习惯法到成文法时代的变革 礼的基本精神是亲亲尊尊。 春秋时期,礼乐崩坏,礼的地位下降以至被 废弃。 各国将命令性法律渊源与刑书结合起来,逐 渐出现了许多成文法(制定法) 成文法的公布打破了法律秘密状态,开创了 “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 而布之于百姓”(韩非子语)的格局
礼”的发展演变 ※原始社会习惯一→先秦古礼-→ ※→理论抽象一→礼教(伦理体系) ※→重新强调一→律令(制定法规) ※→缩小范围一→礼仪(礼节仪式) ※→退出法律一→礼俗(礼教指导下的 习俗)
“礼”的发展演变 原始社会习惯-→先秦古礼-→ →理论抽象-→礼教(伦理体系) →重新强调-→律令(制定法规) →缩小范围-→礼仪(礼节仪式) →退出法律-→礼俗(礼教指导下的 习俗)
古典成文法时代的法律渊源 成文法渊源 律、令 格、式、敕 科、比、例 不成文法渊源 儒家经义法律解释 习惯
古典成文法时代的法律渊源 成文法渊源 律、令 格、式、敕 科、比、例 不成文法渊源 儒家经义 法律解释 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