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福州大学:《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电磁场、热学)02 电场电场强度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PPT,文档页数:15,文件大小:1.03MB,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PT)

电场电场强度

1 电场 电场强度

、电场 电荷是通过电场来作用的。 电场的基本性质:对处在其中的其它电荷会产生作 用力,该力称为电场力。 电荷们1<>电场B<→电荷v 臼 电场是电荷周围存在的一种特殊物质。 E程序 场的物质性体现在: 电场与实物有 a给电场中的带电体施以力的作用。 何不同? b当带电体在电场中移动时,电场力作功表明电场具有能量。 c变化的电场以光速在空间传播,表明电场具有动量 电场是一种客观存在,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形式。 静电场:相对于观察者静止的电荷周围产生的电场。 2

2 一、电场 电荷是通过电场来作用的。 电场的基本性质:对处在其中的其它电荷会产生作 用力,该力称为电场力。 电场是电荷周围存在的一种特殊物质。 电荷q1 电场E 电荷q2 场的物质性体现在: a.给电场中的带电体施以力的作用。 c.变化的电场以光速在空间传播,表明电场具有动量 电场是一种客观存在,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形式。 b.当带电体在电场中移动时,电场力作功. 表明电场具有能量。 静电场:相对于观察者静止的电荷周围产生的电场。 电场与实物有 何不同?

电场强度 三2 描写电场性质的物理量。 (拉 1电场强度的定义 出发点从电场的电荷受力出发,引入一描述电场的物理量 1.检验电荷:φ本身携带电荷足够小;占据空间也足够 小,放在电场中不会对原有电场有显著的影响。 2.将④放在点41,q2,q3”4n电荷系产生的电场中,受 到的作用力为F。 F 比值一与检验电荷无关,反映电场本身的性质。 F 电场强度:E= 单位正电荷在电场中 qo某点所受到的力。 物理 E场强单位是NC。或者叫做伏特米l。 意义

3 描写电场性质的物理量。 二、电场强度 1.电场强度的定义 1. 检验电荷: q0 本身携带电荷足够小;占据空间也足够 小,放在电场中不会对原有电场有显著的影响。 2. 将 放在点 电荷系产生的电场中, 受 到的作用力为 。 q0 n q0 q1 ,q2 ,q3 ,...q F  比值 与检验电荷无关,反映电场本身的性质。 0 q F  电场强度: q0 F E   = 单位正电荷在电场中 某点所受到的力。 物理 意义 E场强单位是[N/C]。或者叫做[伏特/米]。  q0 + F  Ea 电场  出发点:从电场的电荷受力出发,引入一描述电场的物理量

2场强迭加原理 点电荷系电场中空间某点的场强为各个点电荷在 该点单独存在时产生的场强的矢量和。 E=E+E2+…+E∑Eq1e = q 证明:检验电荷受力 F=F1+F2+…+Fn 场强迭加原理 两边除qo D go En=∑E1证毕F +E2+…+E

4 点电荷系电场中空间某点的场强为各个点电荷在 该点单独存在时产生的场强的矢量和。 证明:检验电荷受力 F F F Fn      = 1 + 2 + + 2.场强迭加原理 两边除q0 0 0 2 0 1 0 q F q F q F q F n      = + + + E E E En      = 1 + 2 + + = = n i Ei 1  证毕 E E E En      = 1 + 2 + + = = n i Ei 1  场强迭加原理 q1 q2 qi q0 F1  F2  p Fi 

3场强的计算 1点电荷的场强EA q 场点P 904282e 表示的单位矢量 位矢 的方向:从源点指向场点。 O场源+q r→>0时,E→∞此结论正确吗? 2点电荷系的场强 乃3 E=∑E=∑当 i=1 4兀6717

5 3.场强的计算 1.点电荷的场强 r e r q q F E    2 0 4 0 1   = = r 表示 e 的单位矢量。  r    = = = = n i r i i i n i i e r q E E 1 2 1 4 0   1    1 r  2 r  3 r  q3 q2 q1 p 2.点电荷系的场强 r  的方向:从源点指向场点。 E1  E2  E3  位矢 场点 r  O 场源 p +q E  r → 0 时, E →  此结论正确吗?

3连续带电体的场强 将带电体分成很多元电荷dq, dE 先求出它在任意场点P的场强: de= 4T8 r 对场源求积分,可得总场强: 1 cdo e=de= 4T8 电荷元的选取: 对于电荷线分布的带电体q=电荷的线密度 对于电荷面分布的带电体dq=OSo电荷的面密度 对于电荷体分布的带电体lq=lp电荷的体密度

6 3.连续带电体的场强 将带电体分成很多元电荷 dq , r e r dq dE   2 4 0 1   = 对场源求积分,可得总场强:  E = dE   电荷元的选取: 电荷的体密度 电荷的面密度 对于电荷线分布的带电体 电荷的线密度 对于电荷面分布的带电体 对于电荷体分布的带电体 dq = dl dq = dS dq = dVdqV P q dE  先求出它在任意场点p 的场强:  = r e r dq  2 4 0 1  

线电荷分布的带电体的场强E=l 4兀Enr ds 面电荷分布的带电体的场强E 4兀Enr 体电荷分布的带电体的场强E=c2 解题思路及步骤 1建立坐标系。4确定电荷元的场E 4丌Er 2 2确定电荷密度:5求场强分量E、E、Ez 体P,面线AE=∫UE,E,=uE,E2=「Ez 3求电荷元电量;求总场E=√E2+E2+Ez 7

7 体电荷分布的带电体的场强 r V e e r dV E    = 2 4  0  面电荷分布的带电体的场强 r S e r dS E    = 2 4  0  线电荷分布的带电体的场强 r l e r dl E    = 2 4  0  解题思路及步骤: 1.建立坐标系。 2.确定电荷密度: 4.确定电荷元的场 r e r dq dE   2 4 0 1   = 5.求场强分量Ex、Ey、EZ。 3.求电荷元电量; 体 , 面, 线 求总场 2 2 2 E = Ex + Ey + EZ , Ex =  dEx ,  Ey = dEy  EZ = dEZ

例1:求电偶极子中垂线上一点的电场强度。 电偶极子:一对等量异号的点电荷系。 电偶极矩:p=ql E 解:E=E+E,由对称性分析E=0E:1E Ex=Et+e=2Ef=-2E' cos] Ex P 1/2 E ∵coS 1qL/2 O E 4兀0 场强的大小为F1q 4reo r3 4e r3 写成矢量式:1p 4. 3 丌CF 8

8 例1:求电偶极子中垂线上一点的电场强度。 电偶极子:一对等量异号的点电荷系。 电偶极矩: 解: Ex 2 cos + = − E , + − E = E +E    由对称性分析Ey =0 + = 2Ex + − = Ex + Ex − q + q l p ql   = o y x P + E  − E  + Ex − Ex + Ey − Ey  r 2 4 0 1 2 r q Ex   = − r l/ 2 r l / 2 cos = p ql   = 3 4 0 1 r ql E  = 3 0 4 1 r p E     = − 3 4 0 r p  = 写成矢量式: 场强的大小为:

例2:电荷均匀分布在一根长直细棒上,此棒电荷线密度 为λ。试计算距细棒垂直距离为a的P点的场强。已知细棒 两端和P点连线的夹角分别为01和02 解:线电荷密度dq=dy dE 4r So dy 4兀r x=4 气r2Sb dE dE cose dE 47 a dE r=a/sin 0, y=actg(t-0)=-actg6 sine

9 例2:电荷均匀分布在一根长直细棒上,此棒电荷线密度 为λ。试计算距细棒垂直距离为a的P点的场强。已知细棒 两端和P点连线的夹角分别为θ1和θ2。 解:线电荷密度λ dE  dq = dy r e r dq dE   2 4 0 1   =     sin 4 1 2 0 r dy dEx =     cos 4 1 2 0 r dy dEy = r = a /sin  , y = actg( − ) = −actg   d a dy 2 sin = dEy  − r e r dy  2 4 0 1    =  r a y P  2  1 dq dEx x o y

a r=asin 0, dy de sin 0 dE 1a小y 6 1 n(a/sin 0)de sin e 4t(a/sin 8) 4rea in 10 (cos 0, -cos 02) 4丌Ena 同理可得 cos 0de y4兀6061 (sin 0,-sin 0) 4兀 10

10     sin 4 1 2 0 r dy dEx =        sin ( /sin ) ( /sin ) 4 1 2 2 0 aa d =  = 21 sin 4 0        d a Ex (cos cos ) 4 1 2 0      = − a 同理可得:  = 21 cos 4 0        d a Ey (sin sin ) 4 2 1 0      = − a r = a/ sin  ,   d a dy 2 sin =  2  1 x oy a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PT)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共15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