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 ● 第一节市场失灵及原因 ·一、市场失灵的含义和原因 ·1、含义:现实的资本主义市场机制在很多场合不能导 致资源的有效配置,这种情况被称为所谓市场失灵。 ·2、原因:()、市场机制的功能和作用有局限性; (2)、现实经济生活中的市场不是完全竞争市 场,即市场的不完全性; ● (3)、市场本身的不完善。 ●】 二、非对称信息与市场失灵 1、非对称信息是指市场上买方与卖方所掌握的信息 是不对称的
• 第七章 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 • 第一节 市场失灵及原因 • 一、市场失灵的含义和原因 • 1、含义:现实的资本主义市场机制在很多场合不能导 致资源的有效配置,这种情况被称为所谓市场失灵。 • 2、原因:⑴、市场机制的功能和作用有局限性; • ⑵、现实经济生活中的市场不是完全竞争市 场,即市场的不完全性; • ⑶、市场本身的不完善。 • 二、非对称信息与市场失灵 • 1、非对称信息是指市场上买方与卖方所掌握的信息 是不对称的
·2、信息不对称导致的效率损失 (1)、逆向选择问题:它是指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的情况 下,差的商品必将把好的商品驱逐出市场。 (2)、道德风险:它是指个人在获得保险公司的保险后, ·降低防范意识而采取更冒险的行为,使发生风险的概 ·率增大的动机。 ·(③)、委托人一代理人问题:它是指由于委托人不能确切 ·了解代理人的行为,代理人可能追求他们自己的目标而 ·以牺牲委托人的利益为代价
• 2、信息不对称导致的效率损失 ⑴、逆向选择问题:它是指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的情况 下,差的商品必将把好的商品驱逐出市场。 ⑵、道德风险:它是指个人在获得保险公司的保险后, • 降低防范意识而采取更冒险的行为,使发生风险的概 • 率增大的动机。 • ⑶、委托人—代理人问题:它是指由于委托人不能确切 • 了解代理人的行为,代理人可能追求他们自己的目标而 • 以牺牲委托人的利益为代价
● 第二节微观经济政策 ·一、政府职能和微观政策目标 ·1、制定法律规则: ·2、保持稳定增长 ·3、影响资源配置,提高效率; ·(1)、提供公共服务,发展社会福利; ·(2)、限制垄断势力,维护自由竟争。 ·4、收入再分配; ·5、微观经济政策目标: ·(1)、平等与效率的含义; ·(2)、平等与效率交替的必然性; ·(3)、平等与效率交替关系影响政策
• 第二节 微观经济政策 • 一、政府职能和微观政策目标 • 1、制定法律规则; • 2、保持稳定增长; • 3、影响资源配置,提高效率; • ⑴、提供公共服务,发展社会福利; • ⑵、限制垄断势力,维护自由竟争。 • 4、收入再分配; • 5、微观经济政策目标; • ⑴、平等与效率的含义; • ⑵、平等与效率交替的必然性; • ⑶、平等与效率交替关系影响政策
·二、促进竞争,反对垄断 ·1、垄断的存在可能产生的弊病: ·(1)、减少社会福利: ·(2)、引起其他浪费: ·(3)、导致政治权利过分集中: ·(4)、造成经济和技术出现停滞趋势。 ·2、反托拉斯法 ·(1)、1890年的谢尔曼反托拉斯法; ·(2)、1914年美国国会制定的克莱顿法; ·(3)、1914年联邦贸易委员会法: ·(4)、1936年罗宾逊一帕特曼法: (5)、1950年塞勒一凯弗维尔反合并法
• 二、促进竞争,反对垄断 • 1、垄断的存在可能产生的弊病: • ⑴、减少社会福利; • ⑵、引起其他浪费; • ⑶、导致政治权利过分集中; • ⑷、造成经济和技术出现停滞趋势。 • 2、反托拉斯法 • ⑴、1890年的谢尔曼反托拉斯法; • ⑵、1914年美国国会制定的克莱顿法; • ⑶、1914年联邦贸易委员会法; • ⑷、1936年罗宾逊—帕特曼法; • ⑸、1950年塞勒—凯弗维尔反合并法
3、有效竞争:对不同的产业部门采取不同的反垄断政策。 4、公共管制:是西方政府对公用事业的价格和产量的管 制。它分为对自然垄断行业和非自然垄断行业的管制。 三、公共物品与公共选择 1、公共物品:是由公共部门生产的,或指私人不愿意生 产或无法生产而由政府提供的产品。它具有非排他性和 非竞争性的特征
3、有效竞争:对不同的产业部门采取不同的反垄断政策。 4、公共管制:是西方政府对公用事业的价格和产量的管 制。它分为对自然垄断行业和非自然垄断行业的管制。 三、公共物品与公共选择 1、公共物品:是由公共部门生产的,或指私人不愿意生 产或无法生产而由政府提供的产品。它具有非排他性和 非竞争性的特征
·2、公共物品的需求和供给 P P Po DA Po PA 0 Q Q QA QB QT Qo (a)私人产品 (b)公共产品 私人产品和公共产品的价格和产量
• 2、公共物品的需求和供给 P DA DB D H O PO QA QB QT Q P DA DB D M O PB PO PA QO Q S S 私人产品和公共产品的价格和产量 (a)私人产品 (b)公共产品
·3、成本一收益分析 成本一收益分析是对某公共投资项目预期收益的现 值给予估计,然后同它预期所需支出的成本相比较,以 求出该项目可能产生的全部收益与全部成本的比率,最 后将各项目的效率加以比较,决定取舍,作出决策。 4、公共选择理论 ·(I)、非市场集体决策; ·(2)、集体决策规则:分为一致同意规则与多数规则: ·(3)、民主无效率: (4)、官员制度和效率:官员制度是指选举所产生的政府 官员和被任命的官员以及经考试录用的官员管理政治事 务的制度
• 3、成本—收益分析 • 成本—收益分析是对某公共投资项目预期收益的现 值给予估计,然后同它预期所需支出的成本相比较,以 求出该项目可能产生的全部收益与全部成本的比率,最 后将各项目的效率加以比较,决定取舍,作出决策。 4、公共选择理论 • ⑴、非市场集体决策; • ⑵、集体决策规则:分为一致同意规则与多数规则; • ⑶、民主无效率; ⑷、官员制度和效率:官员制度是指选举所产生的政府 官员和被任命的官员以及经考试录用的官员管理政治事 务的制度
四、外部影响及其校正措施 1、外部影响 当某种商品的生产和消费所产生的效应扩散或波及 到当事人之外时,就出现外部经济效果。 ·(1)、外部经济 某个人从其活动中得到的私人利益小于该活动所带 来的社会利益,这种性质的外部影响被称为外部经济。 ①、生产的外部经济 当一个生产者采取的经济行动对他人产生了有利的 影响,而自己却不能从中得到报酬时,便产生了生产的 外部经济。 ②、消费的外部经济 当一个消费者采取的行动对他人产生了有利的影响 而自己却不能从中得到补偿时,便产生了消费的外部经 济
四、外部影响及其校正措施 1、外部影响 • 当某种商品的生产和消费所产生的效应扩散或波及 到当事人之外时,就出现外部经济效果。 • ⑴、外部经济 • 某个人从其活动中得到的私人利益小于该活动所带 来的社会利益,这种性质的外部影响被称为外部经济。 • ①、生产的外部经济 • 当一个生产者采取的经济行动对他人产生了有利的 影响,而自己却不能从中得到报酬时,便产生了生产的 外部经济。 • ②、消费的外部经济 当一个消费者采取的行动对他人产生了有利的影响, 而自己却不能从中得到补偿时,便产生了消费的外部经 济
·(2)、外部不经济 某个人的一项经济活动会给社会上其他成员带来 危害,但他自己却并不为此而支付足够抵偿这种危害的 成本。此时,这个人为其活动所付出的私人成本就小于 该活动所造成的社会成本,这种性质的外部影响被称为 “外部不经济”。 ● ①、生产的外部不经济 当一个生产者采取的行动使他人付出了代价而又为 给他人以补偿时,便产生了生产的外部不经济。 ②、消费的外部不经济 当一个消费者采取的行动使他人付出了代价而又未 给他人以补偿时,便产生了消费的外部不经济
• ⑵、外部不经济 某个人的一项经济活动会给社会上其他成员带来 危害,但他自己却并不为此而支付足够抵偿这种危害的 成本。此时,这个人为其活动所付出的私人成本就小于 该活动所造成的社会成本,这种性质的外部影响被称为 “外部不经济”。 • ①、生产的外部不经济 • 当一个生产者采取的行动使他人付出了代价而又为 给他人以补偿时,便产生了生产的外部不经济。 • ②、消费的外部不经济 • 当一个消费者采取的行动使他人付出了代价而又未 给他人以补偿时,便产生了消费的外部不经济
·2、外部影响的特征 (1)、外部影响独立于市场机制之外。这是最重要的一 个特征; (2)、外部影响产生于决策范围之外而具有伴随性: (3)、外部影响与受损者之间具有某种关联性: (4)、外部影响具有某种强制性; (⑤)、外部影响不可能完全消除。 ·3、外部影响的普遍性与严重性 ·4、外部影响的校正措施 (1)、行政措施:管制与指导; ● (2)、经济措施:税收与补贴: (3)、法律措施:制定规则与信息结构 (4)、自愿协商:科斯定理与交易费用
• 2、外部影响的特征 • ⑴、外部影响独立于市场机制之外。这是最重要的一 个特征; • ⑵、外部影响产生于决策范围之外而具有伴随性; • ⑶、外部影响与受损者之间具有某种关联性; • ⑷、外部影响具有某种强制性; • ⑸、外部影响不可能完全消除。 • 3、外部影响的普遍性与严重性 • 4、外部影响的校正措施 • ⑴、行政措施:管制与指导; • ⑵、经济措施:税收与补贴; • ⑶、法律措施:制定规则与信息结构; • ⑷、自愿协商:科斯定理与交易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