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栽培学I (Crop Cultivation Science I) 作物栽培学(经济作物部分)是研究经济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和产量形成及其与环境条件的相互 的栽 技木理 和猫 的一门综合 【的必修课或选修误程及量为以后指 济的主干 物产类有关专业 打下其持 学目的与要求 在学生已修读《作物栽培学概论》的基础上,通过教学, 市悦生 系统地掌握广东省主要经济作物(包括甘蔗、花生和烟草等)的器官建成和产量 形成的过程与规律,以及这些过程和规律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释在了解上述各神作物生长发有特性的基础上茶土技良、品神选择、植期透 密度选择、 施肥技术 灌溉技术、耕作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等栽培措施 实现作物生产三高的目的。 教学重点 重点内容是各种作物的生长发育特性与产量形成和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其原理 教学难点:难点是作物生长发育与产量,品质的关系和栽培上应采取的相应措施。 教学方法与手段 以课堂教学为主,设置相应的实验课(包括室内实验和田间观察及调查),注重理论 联系实际,部分内容采用电化教学。 四教号 内谷与日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课时分配 (35学时) 课堂讲授 25 上1民经济中的地位,了,05 1.2我国甘蔗生产概况、分布与区划 了解0.5 甘蔗的起源与分类 理解0.5 甘蔗的生物学基础 3 了解0.5 条2 ,1选地与整地 堂握0.5 4.2下种掌握0.5 4.3施肥与排灌掌握1 4.4田间管理探究1 4.5收获与贮运 5. 了解 0.5 3地膜覆盖栽 术掌握0.5 :4在题及其解途径探究·0.5 6. 宿根甘蔗 15 (1)宿根甘蔗的概念和意义了解0.5 (2)宿根甘蔗的生育特点 理解0.5 (3)宿根甘蔗的栽培技术探究0.5 花生 8 解0.5 探究0.5 9. 花生栽培技术3.5 9.1轮作 掌握0.5
作物栽培学Ⅰ ( Crop Cultivation Science Ⅰ) 作物栽培学(经济作物部分)是研究经济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和产量形成及其与环境条件的相互 关系,探讨经济作物高产、优质、高效益的栽培技术理论和措施的一门综合性应用科学的课 程。该课程是农学专业(包括该专业的遗传育种方向)的主干课程,也是植物生产类有关专业 的必修课或选修课程。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主要经济作物的形态特征、生育特 性和一般的栽培方法及原理,为以后指导和管理农业生产、科研及教学打下基础。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在学生已修读《作物栽培学概沦》的基础上,通过教学,使学生: 1.系统地掌握广东省主要经济作物(包括甘蔗、花生和烟草等)的器官建成和产量 形成的过程与规律,以及这些过程和规律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2.在了解上述各种作物生长发育特性的基础上,掌握土壤改良、品种选择、植期选 择、种植密度选择、播种技术、施肥技术、灌溉技术、耕作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等栽培措施 的调控原理与实践,以实现作物生产三高的目的。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重点内容是各种作物的生长发育特性与产量形成和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及其原理。 教学难点:难点是作物生长发育与产量,品质的关系和栽培上应采取的相应措施。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以课堂教学为主,设置相应的实验课(包括室内实验和田间观察及调查),注重理论 联系实际,部分内容采用电化教学。 四.教学内容与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课时分配 (35学时) 课堂讲授 25 1. 甘蔗概述 1 1.1甘蔗生产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了解 0.5 1.2我国甘蔗生产概况、分布与区划 了解 0.5 2. 甘蔗的起源与分类 理解 0.5 3. 甘蔗的生物学基础 3 3.1甘蔗的形态特征 了解 0.5 3.2甘蔗的生育特征 理解 1 3.3甘蔗生育期 掌握 0.5 3.4甘蔗产量形成和构成 探究 1 4. 甘蔗栽培技术 4 4.1选地与整地 掌握 0.5 4.2下种 掌握 0.5 4.3施肥与排灌 掌握 1 4.4田间管理 探究 1 4.5收获与贮运 1 5. 地膜覆盖栽培 1.5 5.1地膜覆盖栽培的概念和意义 了解 0.5 5.2地膜覆盖栽培的条件 理解 5.3地膜覆盖栽培的技术 掌握 0.5 5.4存在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探究 0.5 6. 宿根甘蔗 1.5 (1)宿根甘蔗的概念和意义 了解 0.5 (2)宿根甘蔗的生育特点 理解 0.5 (3)宿根甘蔗的栽培技术 探究 0.5 7. 花生概述 0.5 8. 花生生物学基础 2 8.1花生的形态特征 了解 0.5 8.2花生在生育特性 理解 0.5 8.3花生的类型和优良品种 理解 0.5 8.4花生产量形成和构成 探究 0.5 9. 花生栽培技术 3.5 9.1轮作 掌握 0.5
9.2选地与整地理解0.5 9.3下种 0. 掌握 10。.秋花生的生有特点 10.2秋植花生的栽培要点 11 烟草概述 0.5 12. 烟草的生物学基础2 12.1烟草的形态特征了解0.5 12.2烟草的生育特性 理解 类装品种理解Q5 烤的栽培技术 13.1烟的 堂握0.5 13:2烟草的育苗和移栽掌握】 13.3烟草的营养与施肥探究1 13.4田间管理探究0.5 14. 晒、晾烟栽培特点1 1晒烟的栽培特点 理解0.5 (2)白肋烟的栽培点理解0. 12 五. 考试范围与题型 考试范围与分数比例 5% 阅这天根甘我路要点 (6)烟草生长发育特性 (7)烟草栽培技术 8 2. 考试题型与分数比例 (1)填空题20% (2 o.lo 6)论述题 教材与参考资料 1.教材:苏广达主编《作物学》(全国高等农业院校).广东省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参考资料:(1)杨守仁,郑丕尧.1989.作物栽培学概论(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教材),农业出 版 (2)南京农学院主编.1979.作物栽培学(南方本)下册.上海科技出版社 作物栽培学Ⅱ (Crop Cultivation Science II) 课程的任务是阐述粮食作物栽培学的理论与技术体系。作为衣学专业的专业核心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学生应食丽物的基本理论、专门知识和技能
9.2选地与整地 理解 0.5 9.3下种 掌握 0.5 9.4施肥与排灌 掌握 1 9.5田间管理 探究 0.5 9.6收获与贮藏 0.5 10. 秋植花生 1 10.1秋植花生的生育特点 理解 0.5 10.2秋植花生的栽培要点 掌握 0.5 11. 烟草概述 0.5 12. 烟草的生物学基础 2 12.1烟草的形态特征 了解 0.5 12.2烟草的生育特性 理解 0.5 12.3烟草的起源、分类、类型和主要品种 理解 0.5 12.4烟草产量形成和构成 探究 0.5 13. 烤烟的栽培技术 3 13.1烤烟的种植制度 掌握 0.5 13.2烟草的育苗和移栽 掌握 1 13.3烟草的营养与施肥 探究 1 13.4田间管理 探究 0.5 14. 晒、晾烟栽培特点 1 (1)晒烟的栽培特点 理解 0.5 (2)白肋烟的栽培特点 理解 0.5 实验 10 1.甘蔗形态结构识别与解剖 2 2.花生形态结构识别与解剖 3 3.烟草形态结构识别与解剖 2 4.甘蔗产量形成因素 3 五.考试范围与题型 1. 考试范围与分数比例 (1)甘蔗的起源与分类 5% (2)甘蔗生长发育特性 15% (3)甘蔗栽培技术与宿根甘蔗栽培要点 20% (4)花生生长发育特性 15% (5)花生栽培技术 15% (6)烟草生长发育特性 15% (7)烟草栽培技术 15% 2. 考试题型与分数比例 (1)填空题 20% (2)选择题 20% (3)是非判断题 10% (4)名词解释 10% (5)简答题 20% (6)论述题 20% 六.教材与参考资料 1.教材:苏广达主编《作物学》(全国高等农业院校).广东省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参考资料:(1)杨守仁,郑丕尧.1989.作物栽培学概论(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教材).农业出 版社 (2)南京农学院主编.1979.作物栽培学(南方本)下册.上海科技出版社 作物栽培学Ⅱ (Crop Cultivation Science Ⅱ) 本课程以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土壤学、肥料学、农业气象学、植物病虫害防治学等多学科为基础,研究 粮食作物生育规律和产量形成机理,研究获得作物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的综合栽培技术措施体系和单 项技术及其原理。它在作物生产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农学专业的核心课程。 课程的任务是阐述粮食作物栽培学的理论与技术体系。作为农学专业的专业核心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学生应掌握粮食作物栽培学的基本理论、专门知识和技能。 一.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程的教物案来等)的生长发有、器官建成、产量与品质形成规 2环境条件和栽培措施对作物生长发有、器官建成,产量与品质形成的影响。 3.作物高产、优质、高效栽培理论:技术原理及措施效应等。学会进行作物栽培试验研究必要的基本技 能问熊秀生产上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作物生产中的其体同,是高分 ,教学重点与难点 企物的持根食作物类、及来生长发有特性性:作物生长发有与环境条件之同的相互关系:丰塑 稻品圆 高效的技不特性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 水稻品质性状指 水稻分蘖的发生及其生长发 培 条件对米质形 成的彩 分化和发育过程:玉米器官的生长发育及对环境条件的要求:玉 个物我培学具有很强的综合性、理论性和实践性,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多学科相结合以及理论与实践相结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四.教学内容与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课时分配 课堂讲授 (35学时) 25 1.粮食作物概述 1,1世界和我国粮食现状以及我国的 了解 对策 粮食作物的分类及特征 掌握 2. 我国水稻分区与稻种起源、演变 掌握 32 水稻品种的光温反应特性及其应 理解 用 .3水稻的生育过程 理解 2.4水稻产量及品质的形成 2.5 水稻栽培技术原理及栽培措施 提 4 3. 玉米生长发有与环境条件 1. 水稻秧苗素质调查 掌握 水稻分蘖特性观察 水稻小穗、枝梗败育调查 33 456 水稻幼穗分化过程观察 成因 33 (,以上实验根据课时分配由任课教师安排3-5个) 五.考试范围与题型 考试范围与分数比例 (1)粮食作物概述 10 受与分左 0% (2)选择题 238% (3)填空题 (4)简答题 30% (5)论述题 20% 六.教材与参考资料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 1. 南方主要粮食作物(水稻、玉米等)的生长发育、器官建成、产量与品质形成规律。 2. 环境条件和栽培措施对作物生长发育、器官建成,产量与品质形成的影响。 3.作物高产、优质、高效栽培理论;技术原理及措施效应等。学会进行作物栽培试验研究必要的基本技 能,能在实际生产上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作物生产中的具体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 二.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主要粮食作物类型、及其生长发育特性性;作物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之间的相互关系;主要 作物的高产、稳产、优质、低耗、高效的栽培技术措施。 教学难点:水稻品种的生态类型;水稻光温反应特性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水稻分蘖的发生及其生长发 育规律;水稻幼穗分化和发育过程;水稻器官同步生长规律;水稻品质性状指标和栽培生态条件对米质形 成的影响;水稻栽培技术原理;玉米幼穗分化和发育过程;玉米器官的生长发育及对环境条件的要求;玉 米的田间管理技术。 作物栽培学具有很强的综合性、理论性和实践性,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多学科相结合以及理论与实践相结 合。 三.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过程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实行课堂教学、实验室教学与田间教学相结合的方法。以课堂理 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为中心,搞好课程教学实习、田间现场观察诊断和课程论文等教学环节,把各个环节有 机结合起来。使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增强直观性,增加信息量。 四. 教学内容与目标 教学内容 课堂讲授 教学目标 课时分配 (35学时) 25 1.粮食作物概述 2 1.1 世界和我国粮食现状以及我国的 对策 了解 1 1.2 粮食作物的分类及特征 掌握 1 2.水稻 13 2.1 我国水稻分区与稻种起源、演变 及分类 掌握 2 2.2 水稻品种的光温反应特性及其应 用 理解 2 2.3 水稻的生育过程 理解 3 2.4 水稻产量及品质的形成 掌握 2 2.5 水稻栽培技术原理及栽培措施 掌握 4 3. 玉米 10 3.1 玉米概述 了解 1 3.2 玉米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 理解 5 3.3 玉米栽培技术 掌握 4 实验 10 1. 水稻秧苗素质调查 掌握 3 2. 水稻分蘖特性观察 掌握 3 3. 水稻小穗、枝梗败育调查 掌握 3 4. 水稻幼穗分化过程观察 掌握 4 5. 水稻产量构成因素调查及产量预测 掌握 3 6. 玉米形态特征及幼穗分化过程观察 掌握 3 ( 以上实验根据课时分配由任课教师安排3-5个) 五. 考试范围与题型 1. 考试范围与分数比例 (1)粮食作物概述 10% (2)水稻 60% (3)玉米 30% 2.考试题型与分数比例 (1)名词解释 10% (2)选择题 20% (3)填空题 20% (4)简答题 30% (5)论述题 20% 六. 教材与参考资料
1.教材:苏广达主编《作物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 参考资(1)刁操铨主编.1994.作物栽培学各论(南方本).中国农 料 杨文钰主编.2003.作物栽培学各论(方本).中国农 中国农业科学院主编.1986.中国稻作学.中国农业出 版社
1 . 教材:苏广达主编《作物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 参考资 料: (1) 刁操铨主编.1994.作物栽培学各论(南方本).中国农 业出版社 (2) 杨文钰主编.2003.作物栽培学各论(南方本).中国农 业出版社 (3) 中国农业科学院主编.1986.中国稻作学.中国农业出 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