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礼赞》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师:史俊萍2014-4-14 【学习目标】 1、掌握课文以作者行踪为顺序,赞美白杨树不平凡为线索的结构特点。 2、通过反复的诵读,体会文章富有感情和含义深刻的语言,学习本课运用的的 排比、反问 等修辞手法。 3、通过品读文章中的关键词句,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体悟文章的中心思想 4、运用象征手法进行说写练习。 【学习重点】 5、把握文章结构,体味语言特点 【学习难点】 6、理解把杨树的象征意义及作者蕴含其中的情感 【学习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小白杨》 2、导入语:歌曲中有这样一句话“小白杨和我一起守边防”,我们可以听出这首 歌歌唱的并不仅仅是小白杨,而是守卫边疆的战士。那早在半个世纪以前,茅盾 先生也写过一篇关于白杨树的文章,他想通过白杨树赞美什么呢?今天,我们就 一起来学习他的《白杨礼赞》。 师生研讨 1、提问:同学们有没有见过白杨树?(见过或者没有见过) 那我们就来看看茅盾笔下的白杨树长什么样?(第5段) 外部形态的不平凡:笔直的干笔直的枝 桠枝一律向上,紧紧靠拢。 叶子片片向上,没有斜生 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 2、这样的白杨树生长在什么环境中呢?(第2段 生长环境的不平凡:黄绿错综(雄伟壮阔的黄土高原,宛如并肩远山的 连峰给人一种壮美之情) 3、假如你当时坐车经过黄土高原,看到一排或三五株白杨树,会有什么感想 起来看看茅盾先生当时有怎样的感想?(第7、8段) 气质的不平凡:伟岸、正直、质朴、严肃、坚强不屈、挺拔 4、显然,这篇文章对白杨树充满(赞美)之情,请同学们找出文中直接对白杨 树进行赞美的语句。(第1、4、6、8、9段)(诵读) 5、从“那”到“这”,从第一段的赞美到第九段的“高声赞美”,说明什么? 说明对白杨树的观察是从远到近,感情是由浅入深。这说明对白杨树的感 情不仅仅是赞美,还有祟敬的感情。崇敬和赞美,就叫做礼赞 这篇课文就表达了作者对白杨树赞美和祟敬的感情
1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师:史俊萍 2014-4-14 【学习目标】 1、掌握课文以作者行踪为顺序,赞美白杨树不平凡为线索的结构特点。 2、通过反复的诵读,体会文章富有感情和含义深刻的语言,学习本课运用的的 排比、反问 等修辞手法。 3、通过品读文章中的关键词句,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体悟文章的中心思想。 4、运用象征手法进行说写练习。 【学习重点】 5、把握文章结构,体味语言特点。 【学习难点】 6、理解把杨树的象征意义及作者蕴含其中的情感。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小白杨》 2、导入语:歌曲中有这样一句话“小白杨和我一起守边防”,我们可以听出这首 歌歌唱的并不仅仅是小白杨,而是守卫边疆的战士。那早在半个世纪以前,茅盾 先生也写过一篇关于白杨树的文章,他想通过白杨树赞美什么呢?今天,我们就 一起来学习他的《白杨礼赞》。 二、师生研讨 1、提问:同学们有没有见过白杨树?(见过或者没有见过) 那我们就来看看茅盾笔下的白杨树长什么样?(第 5 段) 外部形态的不平凡:笔直的干 笔直的枝 桠枝一律向上,紧紧靠拢。 叶子片片向上, 没有斜生 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 2、这样的白杨树生长在什么环境中呢?(第 2 段) 生长环境的不平凡:黄绿错综 (雄伟壮阔的黄土高原,宛如并肩远山的 连峰给人一种壮美之情) 3、假如你当时坐车经过黄土高原,看到一排或三五株白杨树,会有什么感想? 一起来看看茅盾先生当时有怎样的感想?(第 7、8 段) 气质的不平凡:伟岸、正直、质朴、严肃、坚强不屈、挺拔 4、显然,这篇文章对白杨树充满(赞美)之情,请同学们找出文中直接对白杨 树进行赞美的语句。(第 1、4、6、8、9 段)(诵读) 5、从“那”到“这”,从第一段的赞美到第九段的“高声赞美”,说明什么? 说明对白杨树的观察是从远到近,感情是由浅入深。这说明对白杨树的感 情不仅仅是赞美,还有崇敬的感情。 崇敬和赞美,就叫做礼赞。 这篇课文就表达了作者对白杨树赞美和崇敬的感情
6、这篇文章仅仅是在礼赞白杨树吗?你凭什么知道的?请找出有关的语句。 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树本无所谓力争上游,可见是在写人。) 难道你就觉得树只是树?)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第 个反问句改成陈述句就是“你不应该觉得它只是树。”那么是什么呢?) 这里连用了四个反问句组成了一组排比句,写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意思一句比一句扩展而深化,含意隽永,发人深思 第一个“难道”是总提,启发人们深思:不应该只觉得它是树; 后面三个“难道”,就由浅入深地写出了它的象征意义 ■第二个“难道”,由白杨树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的性格出发,把它 象征为北方农民。 第三个“难道”,进一层由白杨树的“傲然挺立”的形象出发,把它象征为 在敌后坚强不屈地守卫自己家乡的哨兵 第四个“难道”,由白杨树的“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品质出发,把它象 征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意志 7、联系时代背景你领会到作者的意旨了吗? 明确:领会到作者不只是赞美树,而是赞颂北方农民,赞颂组织领导革命 群众的中国共产党。这种写法叫象征 8、为什么作者要采用象征手法 明确:因为作者在国统区,不能直言赞美根据地,讴歌共产党 理解象征的表现手法及其与“比喻”的异同。 象征是一种表现手法,即写作方法,是就整个篇章而言的,不是一般意义上 的象征义;而拟人和比喻则是修辞手法,只表现在具体的句子上,不在篇章上 象征与拟人的相同点是都把事务人格化,但象征的写法大都用在立意上,即 把某种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描写的事物的形象中,拟人则是用在语句的表现上 是为了把事物写得生动、形象。通常并不寄寓更深的意义。 象征和借喻都是使事物形象化,但借喻是建立在相似的基础上,象征则是将 所描写的事物赋予一定的意义 简单的说就是,象征是写作方法而不是拟人、比喻之类的修辞法,拟人、比 喻只表现在句子上,象征表现在篇章上,作者将所描绘的事物赋予一定的意义 说说本文的“白杨树”象征什么?文章结尾出的“楠木”象征什么 目的何在 北方的农民、哨兵战士、民族精神 茅盾同志这样回答说:“贵族化的楠木象征国民党反动派。我写此散文是这 样想的。 目的:把楠木和白杨树对比,再次强调白杨树的不平凡,与顽固派的观点形 成对比,表明作者鲜明的爱憎之情,歌颂抗日军民,斥责“积极反共,消极抗日” 的国民党反动派,呼应篇首。 、作业 1、说说“梅花、翠竹、荷花、落叶、蜡烛、孔鹰、太阳、暖水瓶”等的象征意 义
2 6、这篇文章仅仅是在礼赞白杨树吗?你凭什么知道的?请找出有关的语句。 “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 (树本无所谓力争上游,可见是在写人。) “难道你就觉得树只是树?……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第 一个反问句改成陈述句就是“你不应该觉得它只是树。”那么是什么呢?) 这里连用了四个反问句组成了一组排比句,写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意思一句比一句扩展而深化,含意隽永,发人深思。 第一个“难道”是总提,启发人们深思:不应该只觉得它是树; 后面三个“难道”,就由浅入深地写出了它的象征意义 第二个“难道”,由白杨树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的性格出发,把它 象征为北方农民。 第三个“难道”,进一层由白杨树的“傲然挺立”的形象出发,把它象征为 在敌后坚强不屈地守卫自己家乡的哨兵。 第四个“难道”,由白杨树的“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品质出发,把它象 征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意志。 7、联系时代背景你领会到作者的意旨了吗? 明确:领会到作者不只是赞美树,而是赞颂北方农民,赞颂组织领导革命 群众的中国共产党。这种写法叫象征。 8、为什么作者要采用象征手法? 明确:因为作者在国统区,不能直言赞美根据地,讴歌共产党。 9、理解象征的表现手法及其与“比喻”的异同。 象征是一种表现手法,即写作方法,是就整个篇章而言的,不是一般意义上 的象征义;而拟人和比喻则是修辞手法,只表现在具体的句子上,不在篇章上。 象征与拟人的相同点是都把事务人格化,但象征的写法大都用在立意上,即 把某种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描写的事物的形象中,拟人则是用在语句的表现上, 是为了把事物写得生动、形象。通常并不寄寓更深的意义。 象征和借喻都是使事物形象化,但借喻是建立在相似的基础上,象征则是将 所描写的事物赋予一定的意义。 简单的说就是,象征是写作方法而不是拟人、比喻之类的修辞法,拟人、比 喻只表现在句子上,象征表现在篇章上,作者将所描绘的事物赋予一定的意义。 10、 说说本文的“白杨树”象征什么?文章结尾出的“楠木”象征什么? 目的何在? 北方的农民、哨兵战士、民族精神 茅盾同志这样回答说:“贵族化的楠木象征国民党反动派。我写此散文是这 样想的。” 目的:把楠木和白杨树对比,再次强调白杨树的不平凡,与顽固派的观点形 成对比,表明作者鲜明的爱憎之情,歌颂抗日军民,斥责“积极反共,消极抗日” 的国民党反动派,呼应篇首。 三、作业 1、说说“梅花、翠竹、荷花、落叶、蜡烛、孔鹰、太阳、暖水瓶”等的象征意 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