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运城学院:《民俗旅游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八章 人生礼仪民俗与旅游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DOCX,文档页数:7,文件大小:27.09KB,团购合买
通过本讲的教学,掌握人生礼仪民俗的概念、分类、功能、传统婚姻的民俗形态、葬礼形式、旅游价值及人生礼仪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方式,了解与此相关的归葬地(陵墓)构成及其旅游吸引因素。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X)

第八章人生礼仪民俗与旅游 (第9次课2学时)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讲的教学,掌握人生礼仪民俗的概念、分类、功 能、传统婚姻的民俗形态、葬礼形式、旅游价值及人生礼仪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 方式,了解与此相关的归葬地(陵墓)构成及其旅游吸引因素。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人生礼仪民俗的含义、特征及类型:人生礼仪民俗旅游资 源开发利用 三、教学方法 讲授、启发、讨论、案例、课堂提问、PPT演示 四、教学过程: 1、教学内容:人生礼仪民俗的含义、特征及类型;人生礼仪民俗旅游资源 开发利用。 2、教学设计 【背景分析】人生仪礼决定因素不只是他本人年龄和生理变化,而且是在生命过程的不 同阶段上,生育、家庭、宗教等社会制度对个人的地位规定和角色认可,也是一定文化规范 对他进行人格塑造的要求。因此,人生仪礼是将个体生命加以社会化的程序和阶段性标志。 比如一个小孩满月的时候,生育孩子的家庭要遍请宾客,不只是庆贺孩子的诞生,更是小孩 子与家里的宾朋相见,让他被亲戚接纳而融入社会的契机。 【课程思政内容】 1.“礼敬人生”为主轴,关注人、人生、人的生命、人的现实生活,这正是中国礼仪 的内在灵魂和根本精神。以孝德文化为引领,把主流价值观融入日常生活的成人礼、婚礼、 寿礼和葬礼中,以新“四礼”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人们道德自觉,构建社 会道德自律。 2.成年礼是为承认年轻人具有进入社会的能力和资格而举行的人生仪礼。在“成人礼” 中植入感恩、奉献的价值观。成人礼是人生走向成熟的第一步,成人之要在于感恩和奉献。 3.用新礼仪民俗培育核心价值观。在“婚礼”中融入忠诚、和睦的价值观。婚礼是组 建家庭的序曲,婚姻之美在于忠诚、和睦。在“寿礼”中注入孝老、爱亲的价值观。寿礼是 对长辈的美好祝福,祝寿之本在于孝老和爱亲。在“葬礼”中嵌入“重生”、简朴的价值观。 葬礼是人生的庄严谢慕,葬礼之义在于重生、简朴。 第一节人生礼仪民俗旅游 一、人生礼仪民俗概述 (一)人生礼仪民俗的概念 人生成长发育的不同阶段都有与之相适应的礼仪。这种标志人生不同阶段、反映人的社

第八章 人生礼仪民俗与旅游 (第 9 次课 2 学时) 一 、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讲的教学,掌握人生礼仪民俗的概念、分类、功 能、传统婚姻的民俗形态、葬礼形式、旅游价值及人生礼仪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 方式,了解与此相关的归葬地(陵墓)构成及其旅游吸引因素。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人生礼仪民俗的含义、特征及类型;人生礼仪民俗旅游资 源开发利用 三、教学方法 讲授、启发、讨论、案例、课堂提问、PPT 演示 四、教学过程: 1、教学内容:人生礼仪民俗的含义、特征及类型;人生礼仪民俗旅游资源 开发利用。 2、教学设计 【背景分析】人生仪礼决定因素不只是他本人年龄和生理变化,而且是在生命过程的不 同阶段上,生育、家庭、宗教等社会制度对个人的地位规定和角色认可,也是一定文化规范 对他进行人格塑造的要求。因此,人生仪礼是将个体生命加以社会化的程序和阶段性标志。 比如一个小孩满月的时候,生育孩子的家庭要遍请宾客,不只是庆贺孩子的诞生,更是小孩 子与家里的宾朋相见,让他被亲戚接纳而融入社会的契机。 【课程思政内容】 1. “礼敬人生”为主轴,关注人、人生、人的生命、人的现实生活,这正是中国礼仪 的内在灵魂和根本精神。以孝德文化为引领,把主流价值观融入日常生活的成人礼、婚礼、 寿礼和葬礼中,以新“四礼”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人们道德自觉,构建社 会道德自律。 2. 成年礼是为承认年轻人具有进入社会的能力和资格而举行的人生仪礼。在“成人礼” 中植入感恩、奉献的价值观。成人礼是人生走向成熟的第一步,成人之要在于感恩和奉献。 3. 用新礼仪民俗培育核心价值观。在“婚礼”中融入忠诚、和睦的价值观。婚礼是组 建家庭的序曲,婚姻之美在于忠诚、和睦。在“寿礼”中注入孝老、爱亲的价值观。寿礼是 对长辈的美好祝福,祝寿之本在于孝老和爱亲。在“葬礼”中嵌入“重生”、简朴的价值观。 葬礼是人生的庄严谢幕,葬礼之义在于重生、简朴。 第一节 人生礼仪民俗旅游 一、人生礼仪民俗概述 (一)人生礼仪民俗的概念 人生成长发育的不同阶段都有与之相适应的礼仪。这种标志人生不同阶段、反映人的社

会属性的礼仪就是人生礼仪民俗。它既是社会物质生活状况的反映,又表现为一个民族的心 理状态。 (二)人生礼仪民俗的分类 我国传统的人生礼仪主要有诞生礼、成年礼、婚礼、寿礼、葬礼。 二、传统婚姻民俗 (一)传统婚姻的民俗形态 我国是个历史悠久、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国家,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众多独特 的婚姻形态。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其婚姻形态的表征是不一样的, 主要有: 1.抢劫婚 抢劫婚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其形态有两种-”女抢男”和”男抢女”.其形式因地域和文化 背景的不同可以分为奴役式抢亲、掠夺求亲、"格斗”婚礼、占有新娘式抢亲、模拟抢亲、私 奔抢婚六种类型.我国的抢婚现象有不少零散的史料记载.抢婚从一种现象到一种文化习俗 有其发生发展原因,其落后性将在婚俗发展中被淘汰 2.转房婚 一般是指父亲死后某一特定的儿子收娶其后母,或者兄长死后弟弟收娶其嫂,或者弟 弟死后兄长收娶其弟媳。当然,这种婚姻大多并非基于双方之间的感情,而是和家族内部的 财产继承直接联系起来了。既然妻子是丈夫家里出钱买来的,她自然就成为丈夫家庭财产的 一部分,丈夫死后也理所当然地不能外嫁,只能由家族或家庭内部的成员来继承。 3.表亲婚 表亲婚指兄弟的子女与姐妹的子女即姑舅表兄际之间互相缔结的婚配形式。表亲婚是古 人以亲族感情和继承特权为其依存基础而形成的多民族传统习俗,是原始社会古老的亚血缘 婚的遗风。这种落后的血缘近亲的婚俗对人类子孙繁衍、人种进化有严重危害,给婚配双方 及家庭带来许多不幸。我国新颁布的《婚姻法》己明令禁止,规定“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 禁止结婚。 4.交换婚 这是一种变形的买卖婚姻,也是古代以人易人,对等交换的族外婚的延伸。它是指两 个不同姓的家族通过协议,互换异性子女互为配偶的婚姻方法。一家男子娶另一家女子,必 须以一女嫁到对方家作为交换条件。 中国古代,从上到下,交换婚广为流行。比如西周时姬、姜两姓世代为婚。汉武帝娶卫 青之姐卫子夫为皇后,卫青则娶武帝姐平阳公主为妻,汉梁荒王刘嘉娶任宝姐妹,而任宝则 以刘嘉之妹刘园子为妻。当然,贵族之间的这种交换,其初衷乃是出于政治目的,扩大政治 资源,按现在的说法是:资源共享,强强联合。而穷人也不傻,自然学会了这一手,并且成 为交换婚的主要消费群体,其特点是:弱弱联合,互通有无,降低成本,节源开流。由于穷

会属性的礼仪就是人生礼仪民俗。它既是社会物质生活状况的反映,又表现为一个民族的心 理状态。 (二)人生礼仪民俗的分类 我国传统的人生礼仪主要有诞生礼、成年礼、婚礼、寿礼、葬礼。 二、传统婚姻民俗 (一)传统婚姻的民俗形态 我国是个历史悠久、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国家,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众多独特 的婚姻形态。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其婚姻形态的表征是不一样的, 主要有: 1.抢劫婚 抢劫婚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其形态有两种--"女抢男"和"男抢女".其形式因地域和文化 背景的不同可以分为奴役式抢亲、掠夺求亲、"格斗"婚礼、占有新娘式抢亲、模拟抢亲、私 奔抢婚六种类型.我国的抢婚现象有不少零散的史料记载.抢婚从一种现象到一种文化习俗 有其发生发展原因,其落后性将在婚俗发展中被淘汰. 2.转房婚 一般是指父亲死后某一特定的儿子收娶其后母,或者兄长死后弟弟收娶其嫂,或者弟 弟死后兄长收娶其弟媳。当然,这种婚姻大多并非基于双方之间的感情,而是和家族内部的 财产继承直接联系起来了。既然妻子是丈夫家里出钱买来的,她自然就成为丈夫家庭财产的 一部分,丈夫死后也理所当然地不能外嫁,只能由家族或家庭内部的成员来继承。 3.表亲婚 表亲婚指兄弟的子女与姐妹的子女即姑舅表兄际之间互相缔结的婚配形式。表亲婚是古 人以亲族感情和继承特权为其依存基础而形成的多民族传统习俗,是原始社会古老的亚血缘 婚的遗风。这种落后的血缘近亲的婚俗对人类子孙繁衍、人种进化有严重危害,给婚配双方 及家庭带来许多不幸。我国新颁布的《婚姻法》已明令禁止,规定“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 禁止结婚。 4.交换婚 这是一种变形的买卖婚姻,也是古代以人易人,对等交换的族外婚的延伸。它是指两 个不同姓的家族通过协议,互换异性子女互为配偶的婚姻方法。一家男子娶另一家女子,必 须以一女嫁到对方家作为交换条件。 中国古代,从上到下,交换婚广为流行。比如西周时姬、姜两姓世代为婚。汉武帝娶卫 青之姐卫子夫为皇后,卫青则娶武帝姐平阳公主为妻,汉梁荒王刘嘉娶任宝姐妹,而任宝则 以刘嘉之妹刘园子为妻。当然,贵族之间的这种交换,其初衷乃是出于政治目的,扩大政治 资源,按现在的说法是:资源共享,强强联合。而穷人也不傻,自然学会了这一手,并且成 为交换婚的主要消费群体,其特点是:弱弱联合,互通有无,降低成本,节源开流。由于穷

人在历史演义里的沉默,所以我们找不到穷人交换婚的史料。但是在文艺作品里,我们见到 的太多了,甚至我国某些农村地区,目前仍有交换婚存在。 5.买卖婚 买卖婚是指通过买卖方式或财物交换方式而缔结的婚姻。买卖婚中的主体(即买主) 是男方,客体(即被买卖者)是女方,通常是由男方交付一定的钱财于女方家庭后,女子便 出嫁至男方,构成婚姻状态。买卖婚大约起源于原始社会末期。解放以后,国家立法严禁买 卖婚姻,但由于封建残余思想短期内难以清除,买卖婚姻往往变换形式,由明转暗,至今男 婚女嫁,送礼收礼,或多或少,事实上一般没有空过。 6.服役婚 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转变时期的一种婚俗。男子在婚前或婚后住在妻方劳动一 段时间,作为代价偿还妻方劳动力的损失,换娶妻子到本氏族或本家族中来。服役的期限各 地不一,通常为3~7年,长者达10余年:也有的服役到婚后生育子女,方可携妻返家。 7.招赘婚 封建宗法社会规定唯有男子能传宗接代,续谱世系,子女一律随父姓。一些只有女儿、 没有儿子的家庭,为了维护和延续世系制,往往采取招赘的办法弥补。招赘婚的女方俗称” 坐家囡”;男方一般称"赘夫”。40年代前和40年代的赘夫必须改姓(建国以后一般不改姓)。 赘夫大多来自外乡、外村,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被招赘。他们在”坐家囡”家中的地位,尤其是 建国前的赘夫,犹如妇女出嫁到婆家一样,起早摸黑,做在前,吃在后,背后被人称为”雄 媳妇”。 8.童养婚:中国旧时带有剥削和强制性质的婚烟形式。俗称等郎婚。通常是在自己有 了子嗣之后,买进或抱养别人家的幼女作为养女,等长大成人与自己的儿子成婚。也有的人 家即使膝下暂时无子,也买进或抱养别人家的女孩做养女,准备生子并成人后为其完婚,以 避免儿子成年后聘妻的高额彩礼,同时为自家尽早增添无偿劳力。 (二)汉族传统的婚姻观念 1.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自古以来子女的婚姻都必须经过父母同意后,再经过媒人介绍,男女双方才能结婚,若 是不等到爹娘开口,不经过媒人介绍,和自己喜欢的人私会,那么,爹娘和社会人士都会轻 视他,认为他不遵守礼教。这也说明当时的男女没有一点婚姻自由。 2.婚龄和婚时观 婚龄是一个中性的、不带价值判断的用以测量婚烟年龄数值的概念。在不同时代、不同 地域有不同的标准。在世界范围内,十八世纪以前,男18岁、女16岁结婚是完全正常的, 今天则成为不折不扣的早婚。那是由于传统农业社会经济条件下,简单劳动力的需求较多, 早婚早育为社会再生产提供了必要的劳动力准备,而近代工业社会经济条件下,需要较长时 期教育与培训的劳动力,相应的,婚期的推迟则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在热带地区,人们

人在历史演义里的沉默,所以我们找不到穷人交换婚的史料。但是在文艺作品里,我们见到 的太多了,甚至我国某些农村地区,目前仍有交换婚存在。 5.买卖婚 买卖婚是指通过买卖方式或财物交换方式而缔结的婚姻。买卖婚中的主体(即买主) 是男方,客体(即被买卖者)是女方,通常是由男方交付一定的钱财于女方家庭后,女子便 出嫁至男方,构成婚姻状态。买卖婚大约起源于原始社会末期。解放以后,国家立法严禁买 卖婚姻,但由于封建残余思想短期内难以清除,买卖婚姻往往变换形式,由明转暗,至今男 婚女嫁,送礼收礼,或多或少,事实上一般没有空过。 6.服役婚 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转变时期的一种婚俗。男子在婚前或婚后住在妻方劳动一 段时间,作为代价偿还妻方劳动力的损失,换娶妻子到本氏族或本家族中来。服役的期限各 地不一,通常为 3~7 年,长者达 10 余年;也有的服役到婚后生育子女,方可携妻返家。 7.招赘婚 封建宗法社会规定唯有男子能传宗接代,续谱世系,子女一律随父姓。一些只有女儿、 没有儿子的家庭,为了维护和延续世系制,往往采取招赘的办法弥补。招赘婚的女方俗称" 坐家囡";男方一般称"赘夫"。40 年代前和 40 年代的赘夫必须改姓(建国以后一般不改姓)。 赘夫大多来自外乡、外村,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被招赘。他们在"坐家囡"家中的地位,尤其是 建国前的赘夫,犹如妇女出嫁到婆家一样,起早摸黑,做在前,吃在后,背后被人称为"雄 媳妇"。 8.童养婚:中国旧时带有剥削和强制性质的婚姻形式。俗称等郎婚。通常是在自己有 了子嗣之后,买进或抱养别人家的幼女作为养女,等长大成人与自己的儿子成婚。也有的人 家即使膝下暂时无子,也买进或抱养别人家的女孩做养女,准备生子并成人后为其完婚,以 避免儿子成年后聘妻的高额彩礼,同时为自家尽早增添无偿劳力。 (二)汉族传统的婚姻观念 1.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自古以来子女的婚姻都必须经过父母同意后,再经过媒人介绍,男女双方才能结婚,若 是不等到爹娘开口,不经过媒人介绍,和自己喜欢的人私会,那么,爹娘和社会人士都会轻 视他,认为他不遵守礼教。这也说明当时的男女没有一点婚姻自由。 2.婚龄和婚时观 婚龄是一个中性的、不带价值判断的用以测量婚姻年龄数值的概念。在不同时代、不同 地域有不同的标准。在世界范围内,十八世纪以前,男 18 岁、女 16 岁结婚是完全正常的, 今天则成为不折不扣的早婚。那是由于传统农业社会经济条件下,简单劳动力的需求较多, 早婚早育为社会再生产提供了必要的劳动力准备,而近代工业社会经济条件下,需要较长时 期教育与培训的劳动力,相应的,婚期的推迟则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在热带地区,人们

生理成熟期较寒带地区来得早,婚期也相应地较早。 农闲秋收之后,举行婚礼,这是中国的旧传统,但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和工作压力增大, 这一传统习俗正在发生变化,择节日结婚、择双休日结婚,已经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其产生的直接影响是:五一、十一、元旦己经成了中国的三大婚庆高潮。 3.门第观 所谓“门第观”在婚姻上体现为讲究“门当户对”的准则。我们暂且不谈父母之命,媒 妁之言是多么的不合时宜。单就门当户对而言,我们仔细分析一下,其实,所谓的门当户对 就是处在同一阶层的男女双方,客观上彼此生活的自然条件相差无几,各自的世界观也悬殊 不大。如此以来,沟通起来不会有很大的困难。相互容易理解彼此的思想,行为。加之,婚 姻中求大同,存小异,思想障碍少了,彼此双方就能很好的相互理解了。婚姻生活也就具备 了一路坦途的条件。 4.贞节观。所谓“贞节”,是指女子忠于丈夫,从一而终,丈夫死后,不再改嫁。如果 遇到强暴凌辱,她能够以死相拒。不过,尽管统治者在不断倡导贞节,总的来说,直到宋代, 对妇女的限制,不但在民间尚未形成为一种普遍的风气,在统治阶级内部也未严格遵循。把 贞节观念发展到惨无人道地步的是在南宋理学昌盛时期,那时的寡妇再嫁成为一种奇耻大辱, 备遭世人的唾骂。如果出现寡妇与人私通的事情,则被视为有辱门楣,家族要予以严厉惩罚。 族长有权在祠堂召集全族,当众宣布将这个女子处死。,明清时期贞节观的束缚达到了无以 复加的地步。但也出现了反对传统礼教的新思潮,尤其是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造就了妇女解 放的社会氛围,广大妇女逐渐突破了封建礼教的禁锢,在一定程度上争取了个性自由,社 会地位有所提高。众多家境贫寒的中下层丧偶妇女,为了自己和已有子女的生存而再婚, 这无疑是对贞节观念的极大冲击。 5.禁忌观 性禁忌表现形式:一是血亲之间婚姻和性行为的禁忌,即直系血亲和很近的旁系血亲 之间性行为的禁止。二是人类性对象有特定范围,这种范围因各文化中的风俗、道德不同而 不同。三是性表现和性暴露的禁忌,即不能在许多场合(特别是公众场合)暴露性器官、进 行某些性活动,这种禁忌的差异也很大。 (三)汉族传统的婚礼仪式程序 我国传统婚姻的民俗形态历史悠久,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去其糟粕,取其精 华”己将传统婚姻的礼仪程序总结为六礼:议婚、测算、订婚、送聘礼、商定婚期、迎亲。即: 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1.纳采:是男方请媒人到女方家,提亲获准后备彩礼前去求婚: 2.问名:是男方请媒人问女方的名字,卜于宗庙,请示吉凶: 3.纳吉:是男方卜得凶吉后通知女家,决定订婚 4.纳征:又称纳币,是男方送聘礼到女家:

生理成熟期较寒带地区来得早,婚期也相应地较早。 农闲秋收之后,举行婚礼,这是中国的旧传统,但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和工作压力增大, 这一传统习俗正在发生变化,择节日结婚、择双休日结婚,已经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其产生的直接影响是:五一、十一、元旦已经成了中国的三大婚庆高潮。 3.门第观 所谓“门第观”在婚姻上体现为讲究“门当户对”的准则。我们暂且不谈父母之命,媒 妁之言是多么的不合时宜。单就门当户对而言,我们仔细分析一下,其实,所谓的门当户对 就是处在同一阶层的男女双方,客观上彼此生活的自然条件相差无几,各自的世界观也悬殊 不大。如此以来,沟通起来不会有很大的困难。相互容易理解彼此的思想,行为。加之,婚 姻中求大同,存小异,思想障碍少了,彼此双方就能很好的相互理解了。婚姻生活也就具备 了一路坦途的条件。 4.贞节观。所谓“贞节”,是指女子忠于丈夫,从一而终,丈夫死后,不再改嫁。如果 遇到强暴凌辱,她能够以死相拒。不过,尽管统治者在不断倡导贞节,总的来说,直到宋代, 对妇女的限制,不但在民间尚未形成为一种普遍的风气,在统治阶级内部也未严格遵循。把 贞节观念发展到惨无人道地步的是在南宋理学昌盛时期,那时的寡妇再嫁成为一种奇耻大辱, 备遭世人的唾骂。如果出现寡妇与人私通的事情,则被视为有辱门楣,家族要予以严厉惩罚。 族长有权在祠堂召集全族,当众宣布将这个女子处死。,明清时期贞节观的束缚达到了无以 复加的地步。但也出现了反对传统礼教的新思潮 ,尤其是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造就了妇女解 放的社会氛围 ,广大妇女逐渐突破了封建礼教的禁锢 ,在一定程度上争取了个性自由 ,社 会地位有所提高。众多家境贫寒的中下层丧偶妇女 ,为了自己和已有子女的生存而再婚 , 这无疑是对贞节观念的极大冲击。 5.禁忌观 性禁忌表现形式:一是血亲之间婚姻和性行为的禁忌,即直系血亲和很近的旁系血亲 之间性行为的禁止。二是人类性对象有特定范围,这种范围因各文化中的风俗、道德不同而 不同。三是性表现和性暴露的禁忌,即不能在许多场合(特别是公众场合)暴露性器官、进 行某些性活动,这种禁忌的差异也很大。 (三)汉族传统的婚礼仪式程序 我国传统婚姻的民俗形态历史悠久,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去其糟粕,取其精 华”已将传统婚姻的礼仪程序总结为六礼:议婚、测算、订婚、送聘礼、商定婚期、迎亲。 即: 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1. 纳采:是男方请媒人到女方家,提亲获准后备彩礼前去求婚; 2. 问名:是男方请媒人问女方的名字,卜于宗庙,请示吉凶; 3. 纳吉:是男方卜得凶吉后通知女家,决定订婚 4. 纳征:又称纳币,是男方送聘礼到女家;

5.请期:是男家择定吉日为婚期,商请女家同意: 6.亲迎:是新郎至女家迎聚: 纳采:婚姻礼仪。为六礼之首礼。男方欲与女方结亲,请媒妁往女方提亲,得到应允 后,再请媒妁正式向女家纳“采择之礼”。《仪礼·士昏礼》:“昏礼,下达纳采。用雁。” 古纳采礼的礼物只用雁。纳采是全部婚姻程序的开始。后世纳采仪式基本循周制,而礼物 有规定。清代的纳采多为定婚礼,与历代不同。 问名:婚姻礼仪,六礼中第二礼。即男方遣媒人到女家询问女方姓名,生辰八字。取回 庚贴后,卜吉合八字。《仪礼·士昏礼》:“宾执雁,请问名:主人许,宾入授。”郑玄注: “问名者,将归卜其吉凶。”贾公彦疏:“问名者,问女之姓氏。” 纳吉:婚姻礼仪。六礼中第三礼。是男方问名、合八字后,将卜婚的吉兆通知女方,并 送礼表示要订婚的礼仪。古时,纳吉也要行奠雁礼。郑玄注:“归卜于庙,得吉兆,复使使 者往告,婚姻之事于是定。”宋代民间多以合婚的形式卜吉定婚。至明代,以媒氏通书、合 婚代之。清代,纳吉一仪己融于问名和合婚的过程中。民国时期,无纳吉仪,只有简单的卜 吉习仪,多将女方庚贴放置灶神前,如三日内无发生异事,则认为顺利,就拿男女庚贴去合 婚。 纳征:亦称纳成、纳币。婚姻礼仪。六礼中第四礼。就是男方向女方送聘礼。《礼记·昏 义》孔颖达疏:“纳征者,纳聘财也。征,成也。先纳聘财而后婚成。”男方是在纳吉得知 女方允婚后才可行纳征礼的,行纳征礼不用雁,是六礼唯一不用雁的礼仪,可见古人义礼之 分明。历代纳征的礼物各有定制,民间多用首饰、细帛等项为女行聘,谓之纳币,后演变为 财礼。 请期:又称告期,俗称选日子。婚姻礼仪。六礼中第五礼。是男家派人到女家去通知 成亲迎娶的日期。《仪礼·士昏礼》:“请期用雁,主人辞,宾许告期,如纳征礼。”请期仪 式历代相同,即男家派使进去女家请期,送礼,然后致辞,说明所定婚期,女父表示接受, 最后使者返回复命。至清代,请期多称通信,即男家用红笺,将过礼日、迎娶日等有关事项 一一写明,由媒人或亲自送到女家,并与女家商议婚礼事宜。 亲迎:又称迎亲。婚姻礼仪。六礼中第六礼。是新郎亲自迎娶新娘回家的礼仪。《诗经·大 雅·大明》:“大邦有子,天之妹,女定阙祥,亲迎于渭。”亲迎礼始于周代,女王成 婚时也曾亲迎于渭水。此礼历代沿袭,为婚礼的开端。亲迎礼形式多样。至清代,新郎亲迎, 披红带花,或乘马,或坐轿到女家,傧相赞引拜其岳父母以及诸亲。岳家为加双花披红作交 文,御轮三周,先归。新娘由其兄长等用锦衾裹抱至轿内。轿起,女家亲属数人伴送,称“送 亲”,新郎在家迎侯。 亲迎的有关礼仪主要包括哭嫁与上头、催妆与铺房、迎娶、拜堂和合卺、闹房、庙见 和回门等仪式。 (四)中国少数民族的传统婚姻民俗

5. 请期:是男家择定吉日为婚期,商请女家同意; 6. 亲迎:是新郎至女家迎聚; 纳采:婚姻礼仪。为六礼之首礼。男方欲与女方结亲,请媒妁往女方提亲,得到应允 后,再请媒妁正式向女家纳“采择之礼”。《仪礼·士昏礼》:“昏礼,下达纳采。用雁。” 古纳采礼的礼物只用雁。纳采是全部婚姻程序的开始。后世纳采仪式基本循周制,而礼物另 有规定。清代的纳采多为定婚礼,与历代不同。 问名:婚姻礼仪,六礼中第二礼。即男方遣媒人到女家询问女方姓名,生辰八字。取回 庚贴后,卜吉合八字。《仪礼·士昏礼》:“宾执雁,请问名;主人许,宾入授。”郑玄注: “问名者,将归卜其吉凶。”贾公彦疏:“问名者,问女之姓氏。” 纳吉:婚姻礼仪。六礼中第三礼。是男方问名、合八字后,将卜婚的吉兆通知女方,并 送礼表示要订婚的礼仪。古时,纳吉也要行奠雁礼。郑玄注:“归卜于庙,得吉兆,复使使 者往告,婚姻之事于是定。”宋代民间多以合婚的形式卜吉定婚。至明代,以媒氏通书、合 婚代之。清代,纳吉一仪已融于问名和合婚的过程中。民国时期,无纳吉仪,只有简单的卜 吉习仪,多将女方庚贴放置灶神前,如三日内无发生异事,则认为顺利,就拿男女庚贴去合 婚。 纳征:亦称纳成、纳币。婚姻礼仪。六礼中第四礼。就是男方向女方送聘礼。《礼记·昏 义》孔颖达疏:“纳征者,纳聘财也。征,成也。先纳聘财而后婚成。”男方是在纳吉得知 女方允婚后才可行纳征礼的,行纳征礼不用雁,是六礼唯一不用雁的礼仪,可见古人义礼之 分明。历代纳征的礼物各有定制,民间多用首饰、细帛等项为女行聘,谓之纳币,后演变为 财礼。 请期:又称告期,俗称选日子。婚姻礼仪。六礼中第五礼。是男家派人到女家去通知 成亲迎娶的日期。《仪礼·士昏礼》:“请期用雁,主人辞,宾许告期,如纳征礼。”请期仪 式历代相同,即男家派使进去女家请期,送礼,然后致辞,说明所定婚期,女父表示接受, 最后使者返回复命。至清代,请期多称通信,即男家用红笺,将过礼日、迎娶日等有关事项 一一写明,由媒人或亲自送到女家,并与女家商议婚礼事宜。 亲迎:又称迎亲。婚姻礼仪。六礼中第六礼。是新郎亲自迎娶新娘回家的礼仪。《诗经·大 雅·大明》:“大邦有子, 天之妹,女定阙祥,亲迎于渭。”亲迎礼始于周代,女王成 婚时也曾亲迎于渭水。此礼历代沿袭,为婚礼的开端。亲迎礼形式多样。至清代,新郎亲迎, 披红带花,或乘马,或坐轿到女家,傧相赞引拜其岳父母以及诸亲。岳家为加双花披红作交 文,御轮三周,先归。新娘由其兄长等用锦衾裹抱至轿内。轿起,女家亲属数人伴送,称“送 亲”,新郎在家迎侯。 亲迎的有关礼仪主要包括哭嫁与上头、催妆与铺房、迎娶、拜堂和合卺、闹房、庙见 和回门等仪式。 (四)中国少数民族的传统婚姻民俗

1.土家姑娘哭嫁:是土家族独特的风俗。土家女子婚前要唱哭嫁歌,即在婚前半月至 一月开始哭唱,其形式有一人哭、二人对哭、多人一起哭。哭唱的内容大多是:哭爹妈的养 育之恩,兄嫂、姊妹别离之情,骂媒人和对封建婚姻礼教的不满等:乡邻则以劝嫁为主,内 容以贺新婚、夸新郎、互祝愿、道吉祥为主。 2.抢婚:原始社会的一种婚俗。即由男子通过掠夺其他氏族部落妇女的方式来缔结婚烟。 亦名“掠夺婚”。产生于母系氏族(见母系氏族制)向父系氏族(见父系氏族制)过渡或妻方 居住向夫方居住过渡的时期。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室韦、靺鞨等族有抢婚习俗。直至中华人民 共和国成立前后,有些民族还不同程度地保留这种遗俗。云南景颇族曾盛行过称为“迷确”、 “迷鲁”的拉亲和抢亲:在云南德宏傣族、阿昌族及贵州荔波水族中,抢婚曾是婚烟形式的 一种:部分傈僳族、彝族、白族、布依族、苗族、黎族、高山族均曾保留过抢婚习俗。 二、传统寿庆礼俗 古往今来,人们一直十分重视生命的价值,把长寿视为人间诸种幸福之首,一方面希 望保佑自己和子孙平安长寿,另一方面希冀父母和祖辈长命百岁。所以,上祈于天地神灵, 下求于山川万物,外顺于阴阳寒暑,内志于修身养性,于是形成了祈寿、祝寿等寿庆礼俗。 (一)祈寿礼俗 健康长寿是人生的理想,从出生的第一次洗礼开始,人们就满怀希望地铺设着长寿之 路的每一块基石。包括自三朝、满月到百天、周岁的祈寿礼仪(三朝时产妇娘家要送寿桃、 福寿糕,满月给小孩穿百家衣和长命锁)以及认干亲、过本命年、借寿、为死去的亲人做“冥 寿”等。 (二)寿诞礼俗 庆祝寿诞是中华民族敬老尊老的一项优秀传统。按习惯,古代人满60岁、现在人满50 岁才能做寿,以前,只能叫过生日。做寿那一天,儿女子孙及亲朋好友都来贺寿,送来与寿 庆相关的、颇具特色的寿庆物品(包括寿幛、寿屏、寿烛、寿联、百寿图、福禄寿图、子孙 万代图、松鹤长寿图等寿庆字画,由寿桃、寿面、寿酒、寿菜等构成的寿宴),同时要设立 由寿舞、寿乐、寿戏、贺寿诗文等构成的寿堂,向寿星祝寿。 三、丧葬礼俗 丧葬礼俗是指人死后,亲属、友人、邻里为之举行敛殡、祭奠、哀悼的习俗惯制。它涉 及的范围非常广阔,内涵及其复杂。其中的葬法有土葬、火葬、天葬、水葬、风葬、塔葬、 悬棺葬等:丧礼包括殡殓之礼、治丧之礼和居丧守孝之礼三部分。丧礼习俗中比较有特色的 是土家族的“跳丧”。 土家族的“跳丧。跳丧舞,又叫跳撒叶尔嗬、跳丧鼓,是土家族古老的丧葬仪式歌舞。 在死者面前高歌狂舞,是土家人祭奠亡人,安慰生者的一种特殊方式,同时也是土家人对死 亡的一种特殊理解。 四、人生礼仪民俗的旅游开发

1.土家姑娘哭嫁:是土家族独特的风俗。土家女子婚前要唱哭嫁歌,即在婚前半月至 一月开始哭唱,其形式有一人哭、二人对哭、多人一起哭。哭唱的内容大多是:哭爹妈的养 育之恩,兄嫂、姊妹别离之情,骂媒人和对封建婚姻礼教的不满等;乡邻则以劝嫁为主,内 容以贺新婚、夸新郎、互祝愿、道吉祥为主。 2.抢婚:原始社会的一种婚俗。即由男子通过掠夺其他氏族部落妇女的方式来缔结婚姻。 亦名“掠夺婚”。产生于母系氏族(见母系氏族制)向父系氏族(见父系氏族制)过渡或妻方 居住向夫方居住过渡的时期。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室韦、靺鞨等族有抢婚习俗。直至中华人民 共和国成立前后,有些民族还不同程度地保留这种遗俗。云南景颇族曾盛行过称为“迷确”、 “迷鲁”的拉亲和抢亲;在云南德宏傣族、阿昌族及贵州荔波水族中,抢婚曾是婚姻形式的 一种; 部分傈僳族、彝族、 白族、布依族、苗族、黎族、高山族均曾保留过抢婚习俗。 二、传统寿庆礼俗 古往今来,人们一直十分重视生命的价值,把长寿视为人间诸种幸福之首,一方面希 望保佑自己和子孙平安长寿,另一方面希冀父母和祖辈长命百岁。所以,上祈于天地神灵, 下求于山川万物,外顺于阴阳寒暑,内志于修身养性,于是形成了祈寿、祝寿等寿庆礼俗。 (一)祈寿礼俗 健康长寿是人生的理想,从出生的第一次洗礼开始,人们就满怀希望地铺设着长寿之 路的每一块基石。包括自三朝、满月到百天、周岁的祈寿礼仪(三朝时产妇娘家要送寿桃、 福寿糕,满月给小孩穿百家衣和长命锁)以及认干亲、过本命年、借寿、为死去的亲人做“冥 寿”等。 (二)寿诞礼俗 庆祝寿诞是中华民族敬老尊老的一项优秀传统。按习惯,古代人满 60 岁、现在人满 50 岁才能做寿,以前,只能叫过生日。做寿那一天,儿女子孙及亲朋好友都来贺寿,送来与寿 庆相关的、颇具特色的寿庆物品(包括寿幛、寿屏、寿烛、寿联、百寿图、福禄寿图、子孙 万代图、松鹤长寿图等寿庆字画,由寿桃、寿面、寿酒、寿菜等构成的寿宴),同时要设立 由寿舞、寿乐、寿戏、贺寿诗文等构成的寿堂,向寿星祝寿。 三、丧葬礼俗 丧葬礼俗是指人死后,亲属、友人、邻里为之举行敛殡、祭奠、哀悼的习俗惯制。它涉 及的范围非常广阔,内涵及其复杂。其中的葬法有土葬、火葬、天葬、水葬、风葬、塔葬、 悬棺葬等;丧礼包括殡殓之礼、治丧之礼和居丧守孝之礼三部分。丧礼习俗中比较有特色的 是土家族的“跳丧”。 土家族的“跳丧。跳丧舞,又叫跳撒叶尔嗬、跳丧鼓,是土家族古老的丧葬仪式歌舞。 在死者面前高歌狂舞,是土家人祭奠亡人,安慰生者的一种特殊方式,同时也是土家人对死 亡的一种特殊理解。 四、人生礼仪民俗的旅游开发

(一)建立博物馆 即通过建立博物馆展示别具特色的婚姻、寿庆、丧葬礼俗。 (二)婚丧礼仪与开发民俗风情旅游活动相结合 即在开发民俗风情旅游活动过程中安排游客参与婚丧礼仪活动或观赏婚丧礼仪表演活 动。亲身体验别具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的婚丧礼仪。 五、作业 1.简述人生礼仪民俗的功能。 2.哪些人生礼仪民俗与旅游开发的结合最为紧密? 3.谈谈你对成年礼的理解及其社会意义。 六、主要参考资料 1.乌丙安《民俗学原理》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年1月 2.邓永进,薛群慧,赵伯乐《民俗风情旅游》云南大学出版社.1997年12月 3.巴兆祥《中国民俗旅游》福建人民出版社.2011年9月 4.丹增《中国少数民族节日》中国画报出版社.2004年1月 5.姜若恩,张国杰《中外民族民俗》旅游教育出版社.2004年8月 6.陶立潘《民俗学》学苑出版社.2003年9月 七、课后记

(一)建立博物馆 即通过建立博物馆展示别具特色的婚姻、寿庆、丧葬礼俗。 (二)婚丧礼仪与开发民俗风情旅游活动相结合 即在开发民俗风情旅游活动过程中安排游客参与婚丧礼仪活动或观赏婚丧礼仪表演活 动。亲身体验别具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的婚丧礼仪。 五、作业 1.简述人生礼仪民俗的功能。 2.哪些人生礼仪民俗与旅游开发的结合最为紧密? 3.谈谈你对成年礼的理解及其社会意义。 六、主要参考资料 1.乌丙安《民俗学原理》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 年 1 月 2.邓永进,薛群慧,赵伯乐《民俗风情旅游》云南大学出版社.1997 年 12 月 3.巴兆祥《中国民俗旅游》福建人民出版社.2011 年 9 月 4.丹增《中国少数民族节日》中国画报出版社.2004 年 1 月 5.姜若恩,张国杰《中外民族民俗》旅游教育出版社.2004 年 8 月 6.陶立璠《民俗学》学苑出版社.2003 年 9 月 七、课后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X)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