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交通民俗 (第8次课2学时)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讲的教学,认识交通民俗的产生及其重要作用,了 解中外各民族的独特交通方式及习俗,学习交通民俗的特点、主要类型和影响这 种民俗产生发展的因素,以此一握交通民俗的一些基本知识,为旅游活动的开展 创造条件。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交通民俗的含义、特征及类型;交通民俗的影响因素及开 发利用模式。 三、教学方法 讲授、启发、讨论、案例、课堂提问、PPT演示 四、教学过程: 1、教学内容:交通民俗概述;中国交通民俗;交通民俗旅游开发。 2、教学设计。 【背景分析】围绕“走向世界的中国交通”“交通工程中的工程伦理”“彰显大国风范的 古代丝绸之路”“邮轮产业的前世今生”“中国高铁崛起之路”“中国大飞机战略”等主题, 为学生上大课、讲大势、传大道,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 理念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切实将铸魂有人、立德树人落到实处。 【课程思政内容】 1.“交通中国”课程以丝绸之路与“一带一路”为纵线、技术与文化交流为横线的交 互呈现,既展现了中国现代交通发展的历程,也展示了交通在民族认同、经济发展、文化交 流、国际合作的作用。树立爱国的信念,为中国丰富多彩的服饰文化而骄傲。 2.以中国“青藏铁路”重大交通工程为例,介绍交通民俗发展中展现出的国家意识, 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要求学生学习“工匠精神”,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 3.通过近些年我国在交通领域中取得的伟大成就去引导学生价值观、文化观的正确建 立,建立民族自豪感,树立文化自信,促成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知和认识。 4.引导学生文明交通出行,遵守交通规则、绿色低碳出行。 第一节交通民俗概述 一、交通民俗概述 交通民俗是指在交通设施和交通工具的创造及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与交通有关的民间习 俗与惯制如道路或航线的开辟,桥梁的建筑,车船的制造和使用,交通管理的规约,交通 信仰,送别与欢迎的仪式,交通动力的使用等等。 1、交通民俗的产生及其特点 远古时代,人们为了获取食物与保证安全,需要不断地来回奔走、迁徙。原始人群的 这种经常性地来回往返,最终导致了最基础的交通设施一一道路的产生。为将所采的野果和
第七章 交通民俗 (第 8 次课 2 学时)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讲的教学,认识交通民俗的产生及其重要作用,了 解中外各民族的独特交通方式及习俗,学习交通民俗的特点、主要类型和影响这 种民俗产生发展的因素,以此一握交通民俗的一些基本知识,为旅游活动的开展 创造条件。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交通民俗的含义、特征及类型;交通民俗的影响因素及开 发利用模式。 三、教学方法 讲授、启发、讨论、案例、课堂提问、PPT 演示 四、教学过程: 1、教学内容:交通民俗概述;中国交通民俗;交通民俗旅游开发。 2、教学设计。 【背景分析】围绕“走向世界的中国交通”“交通工程中的工程伦理”“彰显大国风范的 古代丝绸之路”“邮轮产业的前世今生”“中国高铁崛起之路”“中国大飞机战略”等主题, 为学生上大课、讲大势、传大道,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 理念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切实将铸魂育人、立德树人落到实处。 【课程思政内容】 1.“交通中国”课程以丝绸之路与“一带一路”为纵线、技术与文化交流为横线的交 互呈现,既展现了中国现代交通发展的历程,也展示了交通在民族认同、经济发展、文化交 流、国际合作的作用。树立爱国的信念,为中国丰富多彩的服饰文化而骄傲。 2. 以中国“青藏铁路”重大交通工程为例,介绍交通民俗发展中展现出的国家意识, 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要求学生学习“工匠精神”,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 3.通过近些年我国在交通领域中取得的伟大成就去引导学生价值观、文化观的正确建 立,建立民族自豪感,树立文化自信,促成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知和认识。 4.引导学生文明交通出行,遵守交通规则、绿色低碳出行。 第一节 交通民俗概述 一、交通民俗概述 交通民俗是指在交通设施和交通工具的创造及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与交通有关的民间习 俗与惯制 如道路或航线的开辟,桥梁的建筑,车船的制造和使用,交通管理的规约,交通 信仰,送别与欢迎的仪式,交通动力的使用等等。 1、交通民俗的产生及其特点 远古时代,人们为了获取食物与保证安全,需要不断地来回奔走、迁徙。原始人群的 这种经常性地来回往返,最终导致了最基础的交通设施——道路的产生。为将所采的野果和
所获的猎物搬运回驻地,这就需要一定的运输工具来完成这一任务,最初靠手提肩扛就能完 成物资运送工作,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交往的日益频繁,这己经满足不了现实的需要,于是 先进的运输工具就应运而生了。由驯养而来的牛马等动物首先承担了这一使命,随后出现了 各种车船等代步运输工具。适应于异彩纷呈的各式交通运输工具的产生和广泛应用,交通民 俗也逐渐萌芽、发展、形成了。远行有远行礼仪:赶车有赶车的套路:舟船有舟船的信仰。 交通民俗具有自己独特的特征,主要有如下几点: (1)地域性交通设施、交通工具和交通的信仰、禁忌等等,在民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当地的地域环境。北人乘马,南人乘船:马帮穿行在云贵川的崇山峻岭中,驼队跋涉在西北 的沙漠上:黄河上漂着羊皮筏子,乌苏里江上行驶着桦皮船。特定的地域环境选择了不同的 交通民俗。 (2)神秘性外出旅行无论对旅行者自身还是对其亲戚朋友都是一件重大的事情,因为 出门远去就意味着要经历跋山涉水之艰险,以及对不测事件的担忧这样的难题,为了减缓人 们外出行路难的内心恐惧,于是就将平安的希望寄托于路途中神灵的庇护上,行路信仰和禁 忌也就由此产生。陆路有山神信仰、树神信仰、石神信仰:水路则有妈祖信仰、龙王信仰等 等。人们外出时和在路途中都必须对这些神灵予以真诚的敬仰和祭祖,不得对他们有任何的 忤逆(不孝顺)和不礼貌的地方,这样也就形成了许多禁忌。 (3)等级性各种交通设施和交通工具的使用都有其严格的等级。古代的馆驿是供来往 的驿使和官员休息和住宿的地方,根据过路官员的品阶和勋爵,待遇有所区别。官大住大厅, 官小只能住小厅,表现出严格的等级观念和制度。 (4)行业性因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日趋繁荣,我国传统交通运输行业的分工也越来越细, 陆上的各种车把式、脚夫(包括马帮与驼队)、轿夫、水上的船家、筏子客、各重要交通站 口、码头的店家、脚行与牙行(代运商)等,在业务方面都有各自的活动领域和技艺传承, 并形成了各自的操作规范、旅途规矩、行话、信仰、禁忌等一系列行业习俗。 2、交通民俗的主要类型 交通存在于人类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由于各地环境的不同,产生了各种不同类型的交 通民俗,根据交通民俗的载体一一交通的不同存在形式,可以将其分为陆路交通民俗、水路 交通民俗、空路交通民俗等三种类型。 (1)陆路交通民俗迄今为止,人类最古老而且仍是最普遍的交通方式是步行。对这一 方式最初的改进就是路。路从存在之日起就对人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人们生产与生活的 活动提供了通道,而且路的特点必然随着人们使用的交通工具的变化而变化,并不断呈现出 新的形式。在以道路为起点的交通设施和以步行开始的交通工具的产生和演变过程中,人们 在交通生产和生活中,逐渐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陆路交通民俗。 ①交通设施 一道路道路是路的总称,因其大小、形式和用途,可以分为很多种类,形成多种
所获的猎物搬运回驻地,这就需要一定的运输工具来完成这一任务,最初靠手提肩扛就能完 成物资运送工作,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交往的日益频繁,这已经满足不了现实的需要,于是 先进的运输工具就应运而生了。由驯养而来的牛马等动物首先承担了这一使命,随后出现了 各种车船等代步运输工具。适应于异彩纷呈的各式交通运输工具的产生和广泛应用,交通民 俗也逐渐萌芽、发展、形成了。远行有远行礼仪;赶车有赶车的套路;舟船有舟船的信仰。 交通民俗具有自己独特的特征,主要有如下几点: (l)地域性 交通设施、交通工具和交通的信仰、禁忌等等,在民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当地的地域环境。北人乘马,南人乘船;马帮穿行在云贵川的崇山峻岭中,驼队跋涉在西北 的沙漠上;黄河上漂着羊皮筏子,乌苏里江上行驶着桦皮船。特定的地域环境选择了不同的 交通民俗。 (2)神秘性 外出旅行无论对旅行者自身还是对其亲戚朋友都是一件重大的事情,因为 出门远去就意味着要经历跋山涉水之艰险,以及对不测事件的担忧这样的难题,为了减缓人 们外出行路难的内心恐惧,于是就将平安的希望寄托于路途中神灵的庇护上,行路信仰和禁 忌也就由此产生。陆路有山神信仰、树神信仰、石神信仰;水路则有妈祖信仰、龙王信仰等 等。人们外出时和在路途中都必须对这些神灵予以真诚的敬仰和祭祖,不得对他们有任何的 忤逆(不孝顺)和不礼貌的地方,这样也就形成了许多禁忌。 (3)等级性 各种交通设施和交通工具的使用都有其严格的等级。古代的馆驿是供来往 的驿使和官员休息和住宿的地方,根据过路官员的品阶和勋爵,待遇有所区别。官大住大厅, 官小只能住小厅,表现出严格的等级观念和制度。 (4)行业性 因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日趋繁荣,我国传统交通运输行业的分工也越来越细, 陆上的各种车把式、脚夫(包括马帮与驼队)、轿夫、水上的船家、筏子客、各重要交通站 口、码头的店家、脚行与牙行(代运商)等,在业务方面都有各自的活动领域和技艺传承, 并形成了各自的操作规范、旅途规矩、行话、信仰、禁忌等一系列行业习俗。 2、交通民俗的主要类型 交通存在于人类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由于各地环境的不同,产生了各种不同类型的交 通民俗,根据交通民俗的载体——交通的不同存在形式,可以将其分为陆路交通民俗、水路 交通民俗、空路交通民俗等三种类型。 (1)陆路交通民俗 迄今为止,人类最古老而且仍是最普遍的交通方式是步行。对这一 方式最初的改进就是路。路从存在之日起就对人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人们生产与生活的 活动提供了通道,而且路的特点必然随着人们使用的交通工具的变化而变化,并不断呈现出 新的形式。在以道路为起点的交通设施和以步行开始的交通工具的产生和演变过程中,人们 在交通生产和生活中,逐渐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陆路交通民俗。 ①交通设施 ——道路 道路是路的总称,因其大小、形式和用途,可以分为很多种类,形成多种
各具特色的民俗事象。 栈道。又名阁道,是沿悬崖峭壁修建的一种道路。栈道是我国陆路交通的一大奇迹, 也是非常有开发价值的旅游资源。古栈道本身可以进行旅游开发,更重要的是旅游开发时, 可以以古为鉴,有意识地使用栈道这种交通设施,增加旅游者的交通乐趣。 纤道。是古代水上交通的陆路辅助设施,为纤夫提供拉纤的通道。这种道路曾经普遍 存在于各地的水上交通线。现今不仅有如浙江萧山、绍兴、上虞的浙东运河古纤道,而且还 有西南一些地区现在仍在使用的纤道。 盘山道和石阶路。民间创造出的适合山地地形起伏较大的道路。盘山道的形式,有石 阶式,也有平面式。狭窄的盘山道只能通行人或牲畜,宽阔的盘山道可以通行各式车辆。石 阶路在山地交通中应用得更广泛些。 冰雪道。是冬季严寒地区利用天然河道,或用冰雪人工修建的道路。冰雪道路可以通 行滑板类交通工具,如雪橇、爬犁、冰床,也适合行人使用冰鞋或滑雪板。 城镇道路。在民间传统上,根据路的大小和用途,分别称为街、巷、弄、胡同。弄和 胡同,现在都已经作为旅游资源在开发。北京民俗旅游中,串小胡同,看四合院,颇受旅游 者欢迎。 一桥梁桥梁是道路的组成部分,是为了使道路跨过江河、湖泊、海峡、山谷或人 工建筑物所修建的建筑物。传统的桥梁,按其建筑材料,可以分为木桥、石桥、砖桥、铁桥、 竹桥和藤桥:按其结构,可以分为梁桥、拱桥、浮桥、索桥和吊桥。 石桥。主要有蹬步、梁桥和拱桥。蹬步又称踏石,多设在水浅的河流溪涧上,把石块 按一定距离有规律地安放稳固,连接河流两岸。梁桥是我国石桥采用最多的形式,现存的很 多石桥属于这种结构,以福建滨海地区最为集中,晋江安平桥为其中之最。拱桥是石桥的主 要形式,早在东汉时代,我国已开始建造石拱桥,现存最古老的是河北的赵州桥。另外著名 的侗族风雨桥为石桥之变异形式,有拱桥,也有梁桥,上有亭廊,以避风雨。 木桥。木桥的历史比石桥还悠久,最迟在西周时代,中国人己经在渭水上建造梁桥和 浮桥。木桥的形式很多,有多跨式木梁桥、木拱桥、浮桥、吊桥等。 索桥。是以竹篾、藤条或铁索等作为索具架在河涧之上,以便通行的设施,主要流行 于西南和西北地区。其形式最古老的是溜索,以后不断改进,出现了双索桥、多索桥、多索 网状桥、多索多孔索桥等。 一其他设施在各重要交叉路口及交通沿线都有凉亭、车马店、关塞、货栈、码头 之类供客人歇脚、食宿、存取货物之用,它们都是民间传统交通设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各具特色的民俗事象。 栈道。又名阁道,是沿悬崖峭壁修建的一种道路。栈道是我国陆路交通的一大奇迹, 也是非常有开发价值的旅游资源。古栈道本身可以进行旅游开发,更重要的是旅游开发时, 可以以古为鉴,有意识地使用栈道这种交通设施,增加旅游者的交通乐趣。 纤道。是古代水上交通的陆路辅助设施,为纤夫提供拉纤的通道。这种道路曾经普遍 存在于各地的水上交通线。现今不仅有如浙江萧山、绍兴、上虞的浙东运河古纤道,而且还 有西南一些地区现在仍在使用的纤道。 盘山道和石阶路。民间创造出的适合山地地形起伏较大的道路。盘山道的形式,有石 阶式,也有平面式。狭窄的盘山道只能通行人或牲畜,宽阔的盘山道可以通行各式车辆。石 阶路在山地交通中应用得更广泛些。 冰雪道。是冬季严寒地区利用天然河道,或用冰雪人工修建的道路。冰雪道路可以通 行滑板类交通工具,如雪橇、爬犁、冰床,也适合行人使用冰鞋或滑雪板。 城镇道路。在民间传统上,根据路的大小和用途,分别称为街、巷、弄、胡同。弄和 胡同,现在都已经作为旅游资源在开发。北京民俗旅游中,串小胡同,看四合院,颇受旅游 者欢迎。 ——桥梁 桥梁是道路的组成部分,是为了使道路跨过江河、湖泊、海峡、山谷或人 工建筑物所修建的建筑物。传统的桥梁,按其建筑材料,可以分为木桥、石桥、砖桥、铁桥、 竹桥和藤桥;按其结构,可以分为梁桥、拱桥、浮桥、索桥和吊桥。 石桥。主要有蹬步、梁桥和拱桥。蹬步又称踏石,多设在水浅的河流溪涧上,把石块 按一定距离有规律地安放稳固,连接河流两岸。梁桥是我国石桥采用最多的形式,现存的很 多石桥属于这种结构,以福建滨海地区最为集中,晋江安平桥为其中之最。拱桥是石桥的主 要形式,早在东汉时代,我国已开始建造石拱桥,现存最古老的是河北的赵州桥。另外著名 的侗族风雨桥为石桥之变异形式,有拱桥,也有梁桥,上有亭廊,以避风雨。 木桥。木桥的历史比石桥还悠久,最迟在西周时代,中国人已经在渭水上建造梁桥和 浮桥。木桥的形式很多,有多跨式木梁桥、木拱桥、浮桥、吊桥等。 索桥。是以竹篾、藤条或铁索等作为索具架在河涧之上,以便通行的设施,主要流行 于西南和西北地区。其形式最古老的是溜索,以后不断改进,出现了双索桥、多索桥、多索 网状桥、多索多孔索桥等。 ——其他设施 在各重要交叉路口及交通沿线都有凉亭、车马店、关塞、货栈、码头 之类供客人歇脚、食宿、存取货物之用,它们都是民间传统交通设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补充阅读资料 我国多种多样的桥 现代交通迅猛发展,越湖跨河的桥梁类型众多、构造别致、瑰丽多姿。 △我国最长的竹索桥一一珠浦桥。在都江堰市,位于著名的都江堰口,横跨岷山的内外 两江,桥全长340米。它由24根五寸的竹索,用竹篾编织而成。 △我国最长的铁索桥一一沪定桥在四川沪定县的大渡河上,它建于1706年,净跨100 米。铁索桥由13根铁链组成,9根承底索,两边各有2根作为扶手缆。每根铁链重约1.5 吨,由近900个扁环扣联而成。 △我国最长的石桥一安平桥。又叫五里桥,在福建省泉州市境内,长约265公里,至 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它是用坚硬的花岗石砌筑的,桥的中亭上有一副对联:“世间有佛 同此桥,天下无桥长此桥。”确实天下没有比这再长的石桥了。 △我国最短的石梁桥一锦带桥。此桥在杭州西湖中,它长度仅1米。如果你稍不留意, 从桥上走过,还不知道已过了桥。桥旁的清清湖水,千姿百态的山石和绚艳的花木,更衬托 出锦带桥的幽雅有趣。 △我国孔数最多的石桥一一宝带桥。这座千年石桥屹立在澹台(tantai姓)湖和大运河相 通的河面上,是从前苏州通往杭州的必经之路。宝带桥是我国孔数最多的石拱古桥,全长 317米,共有53孔。聪明的建桥工匠把形态多姿的石塔、石狮等雕刻修建在桥上,用来装 饰桥面,增添了风采。 △我国最重的石梁桥一一虎渡桥。它架设在福建省漳州九龙江上。桥墩上巨大的石梁每 根均有1米多宽,1米多厚,20米长。最大的石梁长23.7米,宽1.7米,厚1.9米,重达 200多吨。 △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石拱桥一一赵州桥。又名安济桥,位于赵县城南2.5公里处,南 北飞架于洨河之上。赵县古称赵州,故世人多称“赵州桥”、“赵州大石桥”。赵州桥,建 于隋代开皇至大业年间(595一605年)。据唐代中书令张嘉贞《石桥铭序》记载:“赵郡液 河石桥隋匠李春之迹也”,距今己有1400年的历 史。 资料来源胡杰:《古桥撷趣》,载《中国旅游报》,1997一3一27(2)。 ②交通工具交通工具是载人载物用于运输的工具,陆路交通工具主要有直接附着于人 体的工具,如扁担、背篓等,各种车辆、动物,以及用于冰雪路上的雪橇等等,是交通民俗 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车辆。车辆是我国陆路交通中使用历史较长,范围最广的交通工具。按车轮数量, 可以分为独轮车、两轮车、三轮车、四轮车等等:按动力,可以分为人力车和畜力车:按车 轮质地和结构,可以分为有辐车、无辐车、木轮车、铁轮车、胶轮车等:按车辕数量,可以 分为单辕车和双辕车。独轮车,又称小车、羊角车、鸡公车等等、各地叫法不一,适用范围
补充阅读资料 我国多种多样的桥 现代交通迅猛发展,越湖跨河的桥梁类型众多、构造别致、瑰丽多姿。 Δ我国最长的竹索桥——珠浦桥。在都江堰市,位于著名的都江堰口,横跨岷山的内外 两江,桥全长 340 米。它由 24 根五寸的竹索,用竹篾编织而成。 Δ我国最长的铁索桥——沪定桥 在四川沪定县的大渡河上,它建于 1706 年,净跨 100 米。铁索桥由 13 根铁链组成,9 根承底索,两边各有 2 根作为扶手缆。每根铁链重约 1.5 吨,由近 900 个扁环扣联而成。 Δ我国最长的石桥——安平桥。又叫五里桥,在福建省泉州市境内,长约 265 公里,至 今已有 800 多年的历史。它是用坚硬的花岗石砌筑的,桥的中亭上有一副对联:“世间有佛 同此桥,天下无桥长此桥。”确实天下没有比这再长的石桥了。 Δ我国最短的石梁桥——锦带桥。此桥在杭州西湖中,它长度仅 1 米。如果你稍不留意, 从桥上走过,还不知道已过了桥。桥旁的清清湖水,千姿百态的山石和绚艳的花木,更衬托 出锦带桥的幽雅有趣。 Δ我国孔数最多的石桥一一宝带桥。这座千年石桥屹立在澹台(tantai 姓)湖和大运河相 通的河面上,是从前苏州通往杭州的必经之路。宝带桥是我国孔数最多的石拱古桥,全长 317 米,共有 53 孔。聪明的建桥工匠把形态多姿的石塔、石狮等雕刻修建在桥上,用来装 饰桥面,增添了风采。 Δ我国最重的石梁桥——虎渡桥。它架设在福建省漳州九龙江上。桥墩上巨大的石梁每 根均有 1 米多宽,l 米多厚,20 米长。最大的石梁长 23.7 米,宽 1.7 米,厚 1.9 米,重达 200 多吨。 Δ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石拱桥——赵州桥。又名安济桥,位于赵县城南 2.5 公里处,南 北飞架于洨河之上。赵县古称赵州,故世人多称“赵州桥”、“赵州大石桥”。赵州桥,建 于隋代开皇至大业年间(595—605 年)。据唐代中书令张嘉贞《石桥铭序》记载:“赵郡洨 河石桥隋匠李春之迹也 ” ,距今已有 1400 年的历 史。 资料来源 胡杰:《古桥撷趣》,载《中国旅游报》,1997-3-27(2)。 ②交通工具 交通工具是载人载物用于运输的工具,陆路交通工具主要有直接附着于人 体的工具,如扁担、背篓等,各种车辆、动物,以及用于冰雪路上的雪橇等等,是交通民俗 的重要组成部分。 ——车辆。车辆是我国陆路交通中使用历史较长,范围最广的交通工具。按车轮数量, 可以分为独轮车、两轮车、三轮车、四轮车等等;按动力,可以分为人力车和畜力车;按车 轮质地和结构,可以分为有辐车、无辐车、木轮车、铁轮车、胶轮车等;按车辕数量,可以 分为单辕车和双辕车。独轮车,又称小车、羊角车、鸡公车等等、各地叫法不一,适用范围
广,山地平原均可使用。两轮车,大多数畜力车采用两轮结构,如蒙古族的勒勒车、陕西等 地的硬辕车、旧时北京的马拉轿车,以及现代的自行车等均属此类。三轮车属人力车,有载 人载货两种。四轮车是畜力车,稳定性较好,但对路况要求高,既可载人,又可载货。 一动物类交通工具。动物除了用于牵引车辆之外,还可以单独作为交通工具使用。 民间常用的动物主要有马、牛、驴、骡、骆驼、牦牛、狗、羊和驯鹿等等,一般称之为牲畜, 多数既可以骑乘,也可以载物。 一其他类交通工具。包括冰雪类交通工具和直接附着于人体的交通工具。使用于冰 雪路上的交通工具有狗或马拉雪橇:驴或骡拉爬犁:冰鞋和滑雪板也是常见的冰雪交通工具。 直接附于人体的交通工具,适用于以人载物的交通方式,主要有扁担、背篓、背架、绳索、 布或皮袋、滑竿、轿子等等。 (2)水路交通民俗江河湖海本来是隔断人类交通的天堑,但是,当人类受到自然现象 的启发,使用技术和工具征服它们用来航运的时候,江河湖海就被赋予了路的意义,成了陆 路以外的重要交通通道。而且人类逐渐认识到,水路交通的运输量和速度是传统的陆路交通 无法比拟的,从而不断地整治江河、开辟航线、挖掘运河、建造舟船,使水路交通的范围日 益扩大,交通体系越来越完备,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水路交通民俗。 ①水道及其他交通设施 一一水道。水道又可以称为航道或航线.按其形成过程,可以分为天然水道和人工水 道:按其所处地理位置,可以分为内河水道和海上水道。在水道中,航运安全、使用频繁的 水道,又被称为黄金水道。世界各地都有众多的江河湖海,对其进行开发,就构成了交叉分 布航运网道。另外还有各种类型的运河和水库等人工水道设施。 一其他交通设施。路中还有很多其他设施和航运有密切的关系,如渡口、港口、船 闸、航标等。在现今的旅游开发中,这些都是宝贵的民俗风情载体,对它们的开发利用,还 处在初步阶段,应该受到应有的关注。 ②舟船、筏船的历史非常悠久,最原始的就是独木舟,以后随着生产力的提高,逐渐 地发展到了现今的通海巨舶。舟船按其材料分,可分为木船、桦皮船、兽皮船、鱼皮船等。 筏的问世可能比独木舟还要早,是人类最早的水路交通工具之一。筏大致可分为竹筏、 木筏和皮筏三种。这些筏子应用于旅游活动中,己经成了广大游客喜爱的一项节目。 3、影响交通民俗的因素 (1)自然环境的影响各式交通工具的出现是适应于当地自然环境的需求而得以形成和 发展的,反过来,自然界的地理、气候、水文等因素也作用于交通工具,使得人们在使用交 通工具时呈现出与众不同的民俗特点。在地域上,平原地带道宽路直,大型车辆易于通行, 而山区则道路崎岖,多用牲口驮物,在水网地带,则是以舟代步。在气候上,南湿北躁,因 此南方舟相较多,北方则是马车纵横,特别是在炎热的沙漠中,由于骆驼优良的耐旱耐沙特 点,成了沙漠之舟
广,山地平原均可使用。两轮车,大多数畜力车采用两轮结构,如蒙古族的勒勒车、陕西等 地的硬辕车、旧时北京的马拉轿车,以及现代的自行车等均属此类。三轮车属人力车,有载 人载货两种。四轮车是畜力车,稳定性较好,但对路况要求高,既可载人,又可载货。 ——动物类交通工具。动物除了用于牵引车辆之外,还可以单独作为交通工具使用。 民间常用的动物主要有马、牛、驴、骡、骆驼、牦牛、狗、羊和驯鹿等等,一般称之为牲畜, 多数既可以骑乘,也可以载物。 ——其他类交通工具。包括冰雪类交通工具和直接附着于人体的交通工具。使用于冰 雪路上的交通工具有狗或马拉雪橇;驴或骡拉爬犁;冰鞋和滑雪板也是常见的冰雪交通工具。 直接附于人体的交通工具,适用于以人载物的交通方式,主要有扁担、背篓、背架、绳索、 布或皮袋、滑竿、轿子等等。 (2)水路交通民俗 江河湖海本来是隔断人类交通的天堑,但是,当人类受到自然现象 的启发,使用技术和工具征服它们用来航运的时候,江河湖海就被赋予了路的意义,成了陆 路以外的重要交通通道。而且人类逐渐认识到,水路交通的运输量和速度是传统的陆路交通 无法比拟的,从而不断地整治江河、开辟航线、挖掘运河、建造舟船,使水路交通的范围日 益扩大,交通体系越来越完备,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水路交通民俗。 ①水道及其他交通设施 ——水道。水道又可以称为航道或航线.按其形成过程,可以分为天然水道和人工水 道;按其所处地理位置,可以分为内河水道和海上水道。在水道中,航运安全、使用频繁的 水道,又被称为黄金水道。世界各地都有众多的江河湖海,对其进行开发,就构成了交叉分 布航运网道。另外还有各种类型的运河和水库等人工水道设施。 ——其他交通设施。路中还有很多其他设施和航运有密切的关系,如渡口、港口、船 闸、航标等。在现今的旅游开发中,这些都是宝贵的民俗风情载体,对它们的开发利用,还 处在初步阶段,应该受到应有的关注。 ②舟船、筏 船的历史非常悠久,最原始的就是独木舟,以后随着生产力的提高,逐渐 地发展到了现今的通海巨舶。舟船按其材料分,可分为木船、桦皮船、兽皮船、鱼皮船等。 筏的问世可能比独木舟还要早.是人类最早的水路交通工具之一。筏大致可分为竹筏、 木筏和皮筏三种。这些筏子应用于旅游活动中,已经成了广大游客喜爱的一项节目。 3、影响交通民俗的因素 (1)自然环境的影响 各式交通工具的出现是适应于当地自然环境的需求而得以形成和 发展的,反过来,自然界的地理、气候、水文等因素也作用于交通工具,使得人们在使用交 通工具时呈现出与众不同的民俗特点。在地域上,平原地带道宽路直,大型车辆易于通行, 而山区则道路崎岖,多用牲口驮物,在水网地带,则是以舟代步。在气候上,南湿北躁,因 此南方舟相较多,北方则是马车纵横,特别是在炎热的沙漠中,由于骆驼优良的耐旱耐沙特 点,成了沙漠之舟
(2)新型交通的发明和使用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交往的加强,原有交通设施 和工具逐渐不能适应人类交通生产和生活的而要,人们迫切需要有新的更为先进的交通工具 和设施来填补这一空缺,正是由于不同时代人类需求的不同,导致了新型交通的发明和使用。 在以新代旧的过程中,原先的交通民俗也必然受到挑战,直至发生动摇,最终为新的交通民 俗所完全取代。以水上运输工具为例,最初的浮水器具都是一些现成的稍作加工即成的东西, 如一段树干、数个葫芦、皮囊等。但这些浮具尚不能将人体从水中完全托起,更谈不上物资 的运输了,于是古人就发明了用竹子、牛羊皮等编排成的筏子。然而,筏子作为航行工具毕 竞有其不可克服的种种缺陷,于是我们的祖先又开始了“刳(剖开、挖空)木造舟”时代。 随后船体渐趋增大,质量也越来越高,直至现今的“通海巨舶”。以筏、船为载体的水上交 通民俗也随着筏、船的代代更替而以越来越快的速度产生、传承、变异和发展着。例如,明 清时盛行于大运河上的凑潼船会到现今则只能以复原的方式展现于世人面前了。 (3)历史文化的传承和传播民俗文化是民众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创造、传承并享受的 文化事象,具有相对稳定性的特征,也就是说,民俗一旦产生,就会伴随着人们的生产及生 活方式相对地固定下来,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只要社会稳定,人们的生产方式及生 活方式不发生剧烈变革,民俗文化的稳定性就会越强。交通民俗作为民俗体系的一个分支, 同样存在这种稳定性。但是,这里的稳定性并不是说是一层不变的,这是一种相对的稳定性, 随着时空的变化会产生一些细微变化,但于主体却影响不大。这也就是在今日为什么我们仍 能在黄河上看到漂流而下的神奇的羊皮筏子:看到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流行的溜索:看到东北 雪林的狗拉雪橇的原因所在。交通民俗文化的相对稳定性为其从古至今的传承创造了条件和 根据。传承有两种形态,一种是纵向传承,另一种是横向传承,也可称为扩布。纵向传承如 上述的羊皮筏子的传承,而关于横向传承,则是指社会之间的相互借鉴,将其社会中的交通 民俗融入自己固有的民俗文化之中的过程。例如,黄包车是日本人于1870年发明的,1874 年3月,法商米拉将它输入中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上海三轮车公司把自行车和黄包车结 合在一起,制成了后来通行的三轮车。这种在中国出现流行的交通民俗也就是历史文化的传 播传承所最终形成的结果。 (4)民族文化因素民族是具有共同的语言、地域、经济生活和表现有共同的心理素质 的稳定共同体。他们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逐渐形成共同的文化特色,这些特色也就是他们 民族所特有的标志。在居住上有居住上的特色,同样在交通上也有各自民族的特色。朝鲜族 习惯于用头顶载物,蒙古族有以马为动力的勒勒车,而吉卜赛人由于长期居无定所的漂泊生 活,于是就使大篷车成了他们这个群体的标志。民族文化具有强烈的凝聚性与稳定性,因此 许多民族的传统交通得以延续使用,至今仍能为我们世人所见。流行于欧洲中世纪时期的马 车,在今日汽车纵横的空隙中却还能寻到它的踪影:北京的胡同是汉民族文化中的一支奇葩, 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浓缩,具有极高的旅游开发价值,因此现在它开发出来,鲜明地打出 “到胡同去”这一宣传口号,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2)新型交通的发明和使用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交往的加强,原有交通设施 和工具逐渐不能适应人类交通生产和生活的而要,人们迫切需要有新的更为先进的交通工具 和设施来填补这一空缺,正是由于不同时代人类需求的不同,导致了新型交通的发明和使用。 在以新代旧的过程中,原先的交通民俗也必然受到挑战,直至发生动摇,最终为新的交通民 俗所完全取代。以水上运输工具为例,最初的浮水器具都是一些现成的稍作加工即成的东西, 如一段树干、数个葫芦、皮囊等。但这些浮具尚不能将人体从水中完全托起,更谈不上物资 的运输了,于是古人就发明了用竹子、牛羊皮等编排成的筏子。然而,筏子作为航行工具毕 竟有其不可克服的种种缺陷,于是我们的祖先又开始了“刳(剖开、挖空)木造舟” 时代。 随后船体渐趋增大,质量也越来越高,直至现今的“通海巨舶”。以筏、船为载体的水上交 通民俗也随着筏、船的代代更替而以越来越快的速度产生、传承、变异和发展着。例如,明 清时盛行于大运河上的溱潼船会到现今则只能以复原的方式展现于世人面前了。 (3)历史文化的传承和传播 民俗文化是民众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创造、传承并享受的 文化事象,具有相对稳定性的特征,也就是说,民俗一旦产生,就会伴随着人们的生产及生 活方式相对地固定下来,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只要社会稳定,人们的生产方式及生 活方式不发生剧烈变革,民俗文化的稳定性就会越强。交通民俗作为民俗体系的一个分支, 同样存在这种稳定性。但是,这里的稳定性并不是说是一层不变的,这是一种相对的稳定性, 随着时空的变化会产生一些细微变化,但于主体却影响不大。这也就是在今日为什么我们仍 能在黄河上看到漂流而下的神奇的羊皮筏子;看到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流行的溜索;看到东北 雪林的狗拉雪橇的原因所在。交通民俗文化的相对稳定性为其从古至今的传承创造了条件和 根据。传承有两种形态,一种是纵向传承,另一种是横向传承,也可称为扩布。纵向传承如 上述的羊皮筏子的传承,而关于横向传承,则是指社会之间的相互借鉴,将其社会中的交通 民俗融入自己固有的民俗文化之中的过程。例如,黄包车是日本人于 1870 年发明的,1874 年 3 月,法商米拉将它输入中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上海三轮车公司把自行车和黄包车结 合在一起,制成了后来通行的三轮车。这种在中国出现流行的交通民俗也就是历史文化的传 播传承所最终形成的结果。 (4)民族文化因素 民族是具有共同的语言、地域、经济生活和表现有共同的心理素质 的稳定共同体。他们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逐渐形成共同的文化特色,这些特色也就是他们 民族所特有的标志。在居住上有居住上的特色,同样在交通上也有各自民族的特色。朝鲜族 习惯于用头顶载物,蒙古族有以马为动力的勒勒车,而吉卜赛人由于长期居无定所的漂泊生 活,于是就使大篷车成了他们这个群体的标志。民族文化具有强烈的凝聚性与稳定性,因此 许多民族的传统交通得以延续使用,至今仍能为我们世人所见。流行于欧洲中世纪时期的马 车,在今日汽车纵横的空隙中却还能寻到它的踪影;北京的胡同是汉民族文化中的一支奇葩, 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浓缩,具有极高的旅游开发价值,因此现在它开发出来,鲜明地打出 “到胡同去” 这一宣传口号,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二、中国交通民俗 1、中国汉族交通民俗 (1)滑竿在过去交通尚不发达的汉中城乡,是一种比较轻便的代步工具。它用竹竿、 竹篾条编成,宽2尺许,长不盈丈,很像今天的担架。上铺柔软美观的垫褥,撑起挡雨遮阳 的华丽篷布,坐卧自由随心,行路闪闪悠悠,仿佛睡在悬空的大摇篮里,格外安适舒服。因 此,达官贵人,富豪财主出门,宁弃车马而不舍滑竿。因为乘坐者可以左顾右盼,欣赏山水 风光。 (2)羊皮筏羊皮筏是用整张羊皮制成。宰羊的人剥羊皮,让羊皮从肌肉骨骼上蜕下来, 整张上只有4个窟窿。前肢在膝盖的部位切断,一边一个窟窿。脑袋去掉,脖子的部位一个 大窟窿,两条后肢全去掉,臀部的一个窟窿更大。把3个窟窿拴紧,留下1个吹气,吹足了 气也把它拴紧。于是成了个长方形的气囊,还看得出羊身体的形状。4个或5个连成一排, 看羊皮的大小而定。如把3排气囊直接连起来,就成了长方形的连接体。一个连接体少则 12个气囊,多则十五六个。在这连接体上平铺一长方形的木架,用绳子系着。除了用羊皮 作筏子外,还有用牛皮作的。牛皮筏的载重能力更强,可达数吨。所以,一般用羊皮筏载人 载物渡河,进行短距离运输:用牛皮筏载货,进行长途运输。 (3)栈道在巴蜀与中原之间,由于地理环境的限制,使得古人发出了“蜀道难,难于 上青天”的感叹,为加强两地的交流,最迟在3千年前就有了开创巴蜀栈道的活动,以后随 着历代的不断修造,终于成为我国交通史上的一大奇迹。栈道大致有三种:一为木栈,使用 最广。有各种不同的形式,一般由栈、阁、栏、道、桥五部分组成。在所凿石孔内插入横木, 上排檩条与木板,外边加上护栏而构成。二为石栈,与木栈不同的是将石孔内的横木换成石 条,或在悬崖上开凿石梯,两旁加设护栏和攀手。三为土栈,主要用于潮湿的森林或沼泽地 带,不便行走,就伐木铺路,木上再杂以土石,用以固定路基,构成路面。栈道的修建,是 千百万劳动人民血汗的结晶,对促进两地的交流起到了重大的促进作用。 (4)鸟篷船乌篷船为浙江绍兴所特有,因船篷用烟煤和桐油漆成黑色而得名。这是一 种船身窄、船篷低、船体轻盈的小船,在构造上非常有讲究。船沿通常较高,船舱铺有一层 红漆船板,上铺席子,还备有清制的枕头。全套船篷,一般有八扇。乘客坐在舱席上,舒适 平稳,又可观赏两岸风光,别有一番情调。其中四扇固定,四扇可以开合移动。船篷用竹篾 编织而成,呈拱形,中间夹着竹箬,既可遮阳,又可挡雨,牢固耐用。在第二、第四道活动 的船篷移开后,两边有船沿板扣在固定的船篷上,就形成舷窗,挂上白色的窗帘,黑白相映, 更显雅致。艄公头戴乌毡帽坐于船尾,双脚一屈一伸,划动船桨。 2、中国少数民族交通民俗 (1)以牲畜为动力的交通工具 一勒勒车“勒勒车”是蒙古式的牛车,有“草原之舟”之称,是适应草原上的自然 环境和蒙族的生活习惯制造出的一种交通运输工具。“勒勒”是赶车的牧民吆喝牲口的声音
二、中国交通民俗 1、中国汉族交通民俗 (1)滑竿 在过去交通尚不发达的汉中城乡,是一种比较轻便的代步工具。它用竹竿、 竹篾条编成,宽 2 尺许,长不盈丈,很像今天的担架。上铺柔软美观的垫褥,撑起挡雨遮阳 的华丽篷布,坐卧自由随心,行路闪闪悠悠,仿佛睡在悬空的大摇篮里,格外安适舒服。因 此,达官贵人,富豪财主出门,宁弃车马而不舍滑竿。因为乘坐者可以左顾右盼,欣赏山水 风光。 (2)羊皮筏 羊皮筏是用整张羊皮制成。宰羊的人剥羊皮,让羊皮从肌肉骨骼上蜕下来, 整张上只有 4 个窟窿。前肢在膝盖的部位切断,一边一个窟窿。脑袋去掉,脖子的部位一个 大窟窿,两条后肢全去掉,臀部的一个窟窿更大。把 3 个窟窿拴紧,留下 1 个吹气,吹足了 气也把它拴紧。于是成了个长方形的气囊,还看得出羊身体的形状。4 个或 5 个连成一排, 看羊皮的大小而定。如把 3 排气囊直接连起来,就成了长方形的连接体。一个连接体少则 12 个气囊,多则十五六个。在这连接体上平铺一长方形的木架,用绳子系着。除了用羊皮 作筏子外,还有用牛皮作的。牛皮筏的载重能力更强,可达数吨。所以,一般用羊皮筏载人 载物渡河,进行短距离运输;用牛皮筏载货,进行长途运输。 (3)栈道 在巴蜀与中原之间,由于地理环境的限制,使得古人发出了“蜀道难,难于 上青天”的感叹,为加强两地的交流,最迟在 3 千年前就有了开创巴蜀栈道的活动,以后随 着历代的不断修造,终于成为我国交通史上的一大奇迹。栈道大致有三种:一为木栈,使用 最广。有各种不同的形式,一般由栈、阁、栏、道、桥五部分组成。在所凿石孔内插入横木, 上排檩条与木板,外边加上护栏而构成。二为石栈,与木栈不同的是将石孔内的横木换成石 条,或在悬崖上开凿石梯,两旁加设护栏和攀手。三为土栈,主要用于潮湿的森林或沼泽地 带,不便行走,就伐木铺路,木上再杂以土石,用以固定路基,构成路面。栈道的修建,是 千百万劳动人民血汗的结晶,对促进两地的交流起到了重大的促进作用。 (4)乌篷船 乌篷船为浙江绍兴所特有,因船篷用烟煤和桐油漆成黑色而得名。这是一 种船身窄、船篷低、船体轻盈的小船,在构造上非常有讲究。船沿通常较高,船舱铺有一层 红漆船板,上铺席子,还备有清制的枕头。全套船篷,一般有八扇。乘客坐在舱席上,舒适 平稳,又可观赏两岸风光,别有一番情调。其中四扇固定,四扇可以开合移动。船篷用竹篾 编织而成,呈拱形,中间夹着竹箬,既可遮阳,又可挡雨,牢固耐用。在第二、第四道活动 的船篷移开后,两边有船沿板扣在固定的船篷上,就形成舷窗,挂上白色的窗帘,黑白相映, 更显雅致。艄公头戴乌毡帽坐于船尾,双脚一屈一伸,划动船桨。 2、中国少数民族交通民俗 (1)以牲畜为动力的交通工具 ——勒勒车 “勒勒车”是蒙古式的牛车,有“草原之舟”之称,是适应草原上的自然 环境和蒙族的生活习惯制造出的一种交通运输工具。“勒勒”是赶车的牧民吆喝牲口的声音
这种车的特点是车轮较大,轮子直径可达1.40米左右,相当于牛身的高度,轴、轮都是烨 木做的,耐磕碰,车体又轻,适宜在草原、沙滩上通行。特别冬天雪深过膝,夏季草深,沼 泽地多,车轮大的勒勒车轻便灵活,可以免于陷人沼泽和深雪之中。车身长,一般在4米以 上,车上可带篷。带上篷,车厢形若船舱,“行则为室,止则为庐”,常常是一家人住在里头。 一聊鹿驯鹿为鄂伦春族、鄂温克族的交通工具,其头似马非马、角似鹿非鹿、身似 驴非驴、蹄似牛非牛,俗名“四不像”。最先是由捕获的野鹿驯养而来,是出猎和迁徙时重 要的运载工具。平时放入林中,用时敲铜盆,听到声音自己即走回,喂点盐后即可驭用。 一雪横有狗拉雪橇和牛、马雪橇两种。狗拉雪橇又称拖日气。以两根直径约1.5 寸,长约1丈,或者八九尺的柞、榆、桦树杆子,两头砍薄,变成弓形,前后各有两根立柱, 高1.5一2尺,宽一尺七八寸,两边另有2根立柱,前后4个横帐,接连在一起.中间铺树 条。用五七只以至十几只狗拉绳。头狗在前拉一长绳,长绳上拴有许多分开支岔的短绳,套 在其他狗脖子上。赶“拖日气”者用“栲力”(刹拖日气棍)指挥头狗,带领其他狗前进。 停时,用“栲力”交叉在地,即可阻止前进。可坐人载物,载重约500斤。元、明朝时,即 以此传递信息,运送差役。牛、马拉雪橇或称爬犁,以直径约3寸的木杆,做成前端翘起高 2尺、宽4尺,长1丈,周围编有柳条的槽子,以牛、马拖拉,可载重1吨。 (4)牛帮牛帮为藏族的交通运输方式,用数十或上百头牦牛结帮驮运盐及毛、皮等畜 产品。牦牛能登四五千米的高山,抗零下二三十度的严寒,负重100多斤,行五七日至十数 日。一般在到达目的地后,即将牦牛大部宰杀,肉皮就地出售,只留几头作为返程脚力。 (2)船 一一牛皮船牛皮船为藏族水上交通工具,用坚韧的木料做支骨,外面蒙上由数只牛皮 缝制而成的皮子即成。小者只坐三五人,大的也只能坐十来人,由一人划船兼掌舵。牛皮温 软,不惧礁石。牛皮船小巧轻便,不论河道深浅。L岸后船天可将船扛在肩上赶路,十分方 便,常作为捕鱼、运输及渡人之用。 一桦皮船桦皮船为鄂伦春族、鄂温克族的交通工具,长10余尺,宽3尺左右,两面 覆以桦皮,桦皮的接头处用柳条作线加以缝合,然后涂上松树油即可。船极轻便,转移时可 扛在肩上。平时搁置岸上,用时推入水中,顺流用桨,逆水用竿,时速可达20一50华里。 城皮船也用于打猎和捕鱼。 (3)桥 一一溜索。溜索为西南少数民族的一种交通工具,一般设置在两山对峙、江面较窄的地 方,长达百米以上的竹篮溜索固定于两山之间,横跨在汹涌的江面之上。溜索上放置硬木制 的梆,人要过江时,先把溜分为平溜和陡溜两种。平溜的溜索两头高中间低,形成抛物线状 固定江两岸,过江时靠一边的斜度可滑至溜索的一半,然后过江者手脚出力滑动到对岸,来 任互不影响。陡溜过江时可靠人体重量在斜坡溜索上作惯性滑动,一直到对岸。溜索不但可 以过往行人,还可溜货物、猪、牛等牲口
这种车的特点是车轮较大,轮子直径可达 1.40 米左右,相当于牛身的高度,轴、轮都是烨 木做的,耐磕碰,车体又轻,适宜在草原、沙滩上通行。特别冬天雪深过膝,夏季草深,沼 泽地多,车轮大的勒勒车轻便灵活,可以免于陷人沼泽和深雪之中。车身长,一般在 4 米以 上,车上可带篷。带上篷,车厢形若船舱,“行则为室,止则为庐”,常常是一家人住在里头。 ——驯鹿 驯鹿为鄂伦春族、鄂温克族的交通工具,其头似马非马、角似鹿非鹿、身似 驴非驴、蹄似牛非牛,俗名“四不像”。最先是由捕获的野鹿驯养而来,是出猎和迁徙时重 要的运载工具。平时放入林中,用时敲铜盆,听到声音自己即走回,喂点盐后即可驭用。 ——雪橇 有狗拉雪橇和牛、马雪橇两种。狗拉雪橇又称拖日气。以两根直径约 1.5 寸,长约 1 丈,或者八九尺的柞、榆、桦树杆子,两头砍薄,变成弓形,前后各有两根立柱, 高 1.5-2 尺,宽一尺七八寸,两边另有 2 根立柱,前后 4 个横帐,接连在一起.中间铺树 条。用五七只以至十几只狗拉绳。头狗在前拉一长绳,长绳上拴有许多分开支岔的短绳,套 在其他狗脖子上。赶“拖日气”者用“栲力”(刹拖日气棍)指挥头狗,带领其他狗前进。 停时,用“栲力”交叉在地,即可阻止前进。可坐人载物,载重约 500 斤。元、明朝时,即 以此传递信息,运送差役。牛、马拉雪橇或称爬犁,以直径约 3 寸的木杆,做成前端翘起高 2 尺、宽 4 尺,长 1 丈,周围编有柳条的槽子,以牛、马拖拉,可载重 1 吨。 (4)牛帮 牛帮为藏族的交通运输方式,用数十或上百头牦牛结帮驮运盐及毛、皮等畜 产品。牦牛能登四五千米的高山,抗零下二三十度的严寒,负重 100 多斤,行五七日至十数 日。一般在到达目的地后,即将牦牛大部宰杀,肉皮就地出售,只留几头作为返程脚力。 (2)船 ——牛皮船 牛皮船为藏族水上交通工具,用坚韧的木料做支骨,外面蒙上由数只牛皮 缝制而成的皮子即成。小者只坐三五人,大的也只能坐十来人,由一人划船兼掌舵。牛皮温 软,不惧礁石。牛皮船小巧轻便,不论河道深浅。L 岸后船夭可将船扛在肩上赶路,十分方 便,常作为捕鱼、运输及渡人之用。 ——桦皮船 桦皮船为鄂伦春族、鄂温克族的交通工具,长 10 余尺,宽 3 尺左右,两面 覆以桦皮,桦皮的接头处用柳条作线加以缝合,然后涂上松树油即可。船极轻便,转移时可 扛在肩上。平时搁置岸上,用时推入水中,顺流用桨,逆水用竿,时速可达 20-50 华里。 城皮船也用于打猎和捕鱼。 (3)桥 ——溜索。溜索为西南少数民族的一种交通工具,一般设置在两山对峙、江面较窄的地 方,长达百米以上的竹篮溜索固定于两山之间,横跨在汹涌的江面之上。溜索上放置硬木制 的梆,人要过江时,先把溜分为平溜和陡溜两种。平溜的溜索两头高中间低,形成抛物线状 固定江两岸,过江时靠一边的斜度可滑至溜索的一半,然后过江者手脚出力滑动到对岸,来 任互不影响。陡溜过江时可靠人体重量在斜坡溜索上作惯性滑动,一直到对岸。溜索不但可 以过往行人,还可溜货物、猪、牛等牲口
一侗族风雨桥。风雨桥为侗族交通设施,一般长60一100米,宽四五米,青石作桥 墩,杉木铺桥面,上建瓦顶长廊,长廊两旁设栏杆、长凳,形如游廊,可供行人躲避风雨, 观赏休息。长廊中段建有若干座宝塔形楼亭,飞檐交错,层层叠叠,长廊的瓦檐、柱头、栏 杆皆有雕饰,为侗族建筑艺术珍品。 一竹索桥竹索桥为羌族交通设施,在江上同时架几根粗大竹索,索上铺以木板,两 旁另架几根竹索作栏杆即成。著名的有横跨岷江及杂各脑河交叉点的威州大索桥,相传建于 唐代,全长100余米,宽1.5米。 3、台港澳交通民俗 (1)台湾交通民俗台湾目前最流行的交通工具是自行车,近年来汽车、飞机、轮船、 火车的数量大为增加。私人汽车逐渐增加,出租汽车(计程车)遍布市镇,有不少客车备有 冷气。但是,大部分农村地区交通仍不方便,河流多的地区尚需要竹筏、帆船、舢板,山区 无路可走,只能沿山登攀跋涉。而最有特色的交通工具仍是高山族人的一些东西,如在高山 深谷间用藤、竹搭起圆支柱的吊桥、拱桥、溜索桥等,但最有趣的是雅美人的蟒甲了。蟒甲 又称尖尾舟,即独木舟。头窄长,尾高翘,大的能容十数人,小的仅能坐一人。舟身和两头 翘起的尖角,形如一支笔架。船上雕刻许多风格别致、色调新颖的图案花纹,船舷两侧刻一 种叫“妈妈奥格”的奇怪人像,一列横排。“人像”上部和下部又缀以细巧的三角形纹样。 舟外亦雕刻有精美的花纹,漆白、黑、朱红三色,舳(舳舻音“株卢”舳:船头)与舻(船 尾)的部分,刻太阳式图案作舟的眼睛,十分美观。 (2)香港交通民俗在香港这个国际化的大都市中,虽然人多地少,但是在交通上却并 不拥挤堵塞。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香港已经形成了一个海上、空中、地面与地下相互连接的 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络。在香港,到处可见人行天桥、机动天桥、自行车天桥和立体交叉 桥,其上奔驰着各色的巴士、小巴、的士等交通工具。因此人们有时把逛大街称为“游车河”, 非常形象地道出了香港大小马路上每天从早到晚车水马龙的景象。香港私家车很少,停车场 也极少(将停车场叫泊车场,据说是英文“停车”一词的译音),因此绝大部分人都乘坐公 共汽车、地铁、轮渡上下班。交通秩序很好。这是香港在交通上的一大特色。 (3)澳门交通民俗交通是澳门面临的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近年来,澳门在改善公共 交通方面做了不少的努力,如“澳凼(荡,水坑)桥”、“友谊大桥’、“连贯公路”的建成 投入,但面对地窄人稠的现状,这仍然难以解决拥挤的问题,其中最突出的就是行车难和停 车难。近十几年来,澳门的各种车辆迅速增加,许多人还拥有私家车,车辆密度位居世界前 位。但与此同时,澳门的道路建设却远远跟不上车辆的发展速度。由于车辆多,停车场少, 许多汽车只好停在路边,占用路面,有的甚至跨上人行道,可以说在澳门停车比行车还要难。 口典型案例西班牙的豪华列车之旅:AL ANDALUS EXPRESO0 通向安达露西亚的旅游特快列车活动是精心设计的,它强调了安达露西亚的格调。通过 这次列车,向游人展示安达露西亚的风光、历史人物、文物古迹、宗教活动、餐饮风味、民
——侗族风雨桥。风雨桥为侗族交通设施,一般长 60 一 100 米,宽四五米,青石作桥 墩,杉木铺桥面,上建瓦顶长廊,长廊两旁设栏杆、长凳,形如游廊,可供行人躲避风雨, 观赏休息。长廊中段建有若干座宝塔形楼亭,飞檐交错,层层叠叠,长廊的瓦檐、柱头、栏 杆皆有雕饰,为侗族建筑艺术珍品。 ——竹索桥 竹索桥为羌族交通设施,在江上同时架几根粗大竹索,索上铺以木板,两 旁另架几根竹索作栏杆即成。著名的有横跨岷江及杂各脑河交叉点的威州大索桥,相传建于 唐代,全长 100 余米,宽 1.5 米。 3、台港澳交通民俗 (1)台湾交通民俗 台湾目前最流行的交通工具是自行车,近年来汽车、飞机、轮船、 火车的数量大为增加。私人汽车逐渐增加,出租汽车(计程车)遍布市镇,有不少客车备有 冷气。但是,大部分农村地区交通仍不方便,河流多的地区尚需要竹筏、帆船、舢板,山区 无路可走,只能沿山登攀跋涉。而最有特色的交通工具仍是高山族人的一些东西,如在高山 深谷间用藤、竹搭起圆支柱的吊桥、拱桥、溜索桥等,但最有趣的是雅美人的蟒甲了。蟒甲 又称尖尾舟,即独木舟。头窄长,尾高翘,大的能容十数人,小的仅能坐一人。舟身和两头 翘起的尖角,形如一支笔架。船上雕刻许多风格别致、色调新颖的图案花纹,船舷两侧刻一 种叫“妈妈奥格”的奇怪人像,一列横排。“人像”上部和下部又缀以细巧的三角形纹样。 舟外亦雕刻有精美的花纹,漆白、黑、朱红三色,舳(舳舻 音“株卢” 舳:船头)与舻(船 尾)的部分,刻太阳式图案作舟的眼睛,十分美观。 (2)香港交通民俗 在香港这个国际化的大都市中,虽然人多地少,但是在交通上却并 不拥挤堵塞。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香港已经形成了一个海上、空中、地面与地下相互连接的 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络。在香港,到处可见人行天桥、机动天桥、自行车天桥和立体交叉 桥,其上奔驰着各色的巴士、小巴、的士等交通工具。因此人们有时把逛大街称为“游车河”, 非常形象地道出了香港大小马路上每天从早到晚车水马龙的景象。香港私家车很少,停车场 也极少(将停车场叫泊车场,据说是英文“停车”一词的译音),因此绝大部分人都乘坐公 共汽车、地铁、轮渡上下班。交通秩序很好。这是香港在交通上的一大特色。 (3)澳门交通民俗 交通是澳门面临的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近年来,澳门在改善公共 交通方面做了不少的努力,如“澳凼(荡,水坑)桥”、“友谊大桥’、“连贯公路” 的建成 投入,但面对地窄人稠的现状,这仍然难以解决拥挤的问题,其中最突出的就是行车难和停 车难。近十几年来,澳门的各种车辆迅速增加,许多人还拥有私家车,车辆密度位居世界前 位。但与此同时,澳门的道路建设却远远跟不上车辆的发展速度。由于车辆多,停车场少, 许多汽车只好停在路边,占用路面,有的甚至跨上人行道,可以说在澳门停车比行车还要难。 口典型案例 西班牙的豪华列车之旅:AL ANDALUS EXPRESO 通向安达露西亚的旅游特快列车活动是精心设计的,它强调了安达露西亚的格调。通过 这次列车,向游人展示安达露西亚的风光、历史人物、文物古迹、宗教活动、餐饮风味、民
俗节庆等等。列车当然是“古”的,所有的装的都是古色古香,但在古典的外表下,厕所 照明等等都是最现代化的。卧室房间、酒。巴、餐厅、舞池等应有尽有,而且都是精心设计 和安排的,有一种高雅和豪华的气派。加之周到的面对面的服务,旅游者确实有走进历史, 当一回贵族的感觉。这种列车一般只有12节车箱,酒吧占一节,有钢琴和电子音响,有舞 池。豪华餐厅占一节,只有10张餐桌,32个座位,有电视放映间。自助餐厅占两节车箱, 有丰盛的自助餐台。其软卧车箱,每节车箱有6个双人房间和2个豪华间。 (资料来源吴广孝:《旅游商品开发实务》,1版,35一37页,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0) 【分析提示】 介绍国外的情况,是希望国内了解一下“豪华列车”的真正内涵.并且创造条件,推 出自己的“车轮上的宾馆”。我国有搞自己的豪华列车之旅的条件、清朝慈裕太后的专车、 末代皇帝游仪的专车,都可以利用起来。利用它们的“知名度”,在保持原来的豪华的同时, 加以现代化处理,甚至改成电气化的列车在专线上行驶,如果再加上中国特色的服务,一定 能受到世界各国列车旅游爱好者的欢迎。但切不可像北方某省把两辆旧的列车加以修理和重 新涂漆,就称作“豪华旅游列车”,车上根本没有任何娱乐设施和良好的服务,结果只能惨 败而归。 由西班牙的豪华列车之旅使我们进一步深入地想到,旅游商品构成中的交通组合不仅仅 是指现代的交通工具,其中包含着更广更深的意思。旅游的目的就是为了“玩乐”,寻求知 识和满足好奇、猎奇心理,因此在交通组合方面我们是大有可为的。例如,乘古色古香的马 车在公园里游览:乘小游艇在江河湖泊上欣赏风先:骑自行车长途旅行;在内蒙古大草原上 坐牛车和骑骏马:在东北雪原乘一乘马拉雪橇或鹿拉雪橇等等。这些都是令人神往的,通过 这些特色创新,不仅能够增加游客游兴,传播知识,也能解决当地一部分就业问题和增加收 入,何乐而不为呢? 口本章小结 交通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交通设施和工 具也得到了长足的更新。而交通民俗则是人们在使用这些设施和工具中所产生的一系列习俗 与惯制,具有地域性、神秘性、等级性、行业性等特点。根据交通民俗的载体一交通的不 同存在形式,可以分为陆路交通民俗和水路交通民俗两大类。这些民俗事象的产生,是受自 然环境、新型交通的发明和使用、历史文化的传承和传播、民族文化等因素共同起作用的结 果。另外,本章还对中国汉族、少数民族、台港澳地区,以及部分国家的交通民俗作了一番 巡视。 口实训题 广西兴安的灵渠,修建于公元前223年至公元前引214年,沟通汀漓二水,联系长江与 珠江水系,长35公里。灵渠上建有陡门,可提高水位,使船只通行,为船闸的先导,这是
俗节庆等等。列车当然是“古” 的,所有的装的都是古色古香,但在古典的外表下,厕所 照明等等都是最现代化的。卧室房间、酒。巴、餐厅、舞池等应有尽有,而且都是精心设计 和安排的,有一种高雅和豪华的气派。加之周到的面对面的服务,旅游者确实有走进历史, 当一回贵族的感觉。这种列车一般只有 12 节车箱,酒吧占一节,有钢琴和电子音响,有舞 池。豪华餐厅占一节,只有 10 张餐桌,32 个座位,有电视放映间。自助餐厅占两节车箱, 有丰盛的自助餐台。其软卧车箱,每节车箱有 6 个双人房间和 2 个豪华间。 (资料来源 吴广孝:《旅游商品开发实务》,l 版,35-37 页,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0) 【分析提示】 介绍国外的情况,是希望国内了解一下“豪华列车” 的真正内涵.并且创造条件,推 出自己的“车轮上的宾馆”。我国有搞自己的豪华列车之旅的条件、清朝慈裕太后的专车、 末代皇帝游仪的专车,都可以利用起来。利用它们的“知名度”,在保持原来的豪华的同时, 加以现代化处理,甚至改成电气化的列车在专线上行驶,如果再加上中国特色的服务,一定 能受到世界各国列车旅游爱好者的欢迎。但切不可像北方某省把两辆旧的列车加以修理和重 新涂漆,就称作“豪华旅游列车”,车上根本没有任何娱乐设施和良好的服务,结果只能惨 败而归。 由西班牙的豪华列车之旅使我们进一步深入地想到,旅游商品构成中的交通组合不仅仅 是指现代的交通工具,其中包含着更广更深的意思。旅游的目的就是为了“玩乐”,寻求知 识和满足好奇、猎奇心理,因此在交通组合方面我们是大有可为的。例如,乘古色古香的马 车在公园里游览;乘小游艇在江河湖泊上欣赏风先;骑自行车长途旅行;在内蒙古大草原上 坐牛车和骑骏马;在东北雪原乘一乘马拉雪橇或鹿拉雪橇等等。这些都是令人神往的,通过 这些特色创新,不仅能够增加游客游兴,传播知识,也能解决当地一部分就业问题和增加收 入,何乐而不为呢? 口本章小结 交通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交通设施和工 具也得到了长足的更新。而交通民俗则是人们在使用这些设施和工具中所产生的一系列习俗 与惯制,具有地域性、神秘性、等级性、行业性等特点。根据交通民俗的载体——交通的不 同存在形式,可以分为陆路交通民俗和水路交通民俗两大类。这些民俗事象的产生,是受自 然环境、新型交通的发明和使用、历史文化的传承和传播、民族文化等因素共同起作用的结 果。另外,本章还对中国汉族、少数民族、台港澳地区,以及部分国家的交通民俗作了一番 巡视。 口实训题 广西兴安的灵渠,修建于公元前 223 年至公元前引 214 年,沟通汀漓二水,联系长江与 珠江水系,长 35 公里。灵渠上建有陡门,可提高水位,使船只通行,为船闸的先导,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