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木中学“352高效课堂”高二语文导学案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主备人:高小梅班级组别姓名 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用法。 2.分析人物的语言,领会孔子勇于担当社会道义的精神。 3.体会运用动作、语言、行为描写来表现人物的不同性格特征的写作手法。 二.重点难点 1.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用法。 2.分析人物的语言,领会孔子勇于担当社会道义的精神。 三,学习方法 1.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2.还原情境,披文探义。 3.多方考证,“文”“质”并重。 预习案 同学们,只要你认真通读课文,结合注释就能完成下列内容 1、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长沮()桀漏()耦而耕()怃然() 憂()辍()荷蕉()食之() 2、解释下列词语在文章中的意思。 封人:君子 无道:稱而耕 津:易: 怃然:谏: 食: 3、掌握下列通假字。 桀溺:且而与其从胖人之士也 而谁以易之:植其杖而芸 使子路反见之 探究案 同学们,爱思考的你们,只要再细读课文,就能解谷下面问题,老师喜欢你的独到见解。 1.读第二小节(长沮、桀溺耦而耕),回答:孔子是怎样理解桀溺所言之“津”的?孔子的回答体现了 孔子怎样的处世态度?你赞同吗? 2.读第三小节(楚狂接舆),回答:从楚狂接舆的歌词中可看出接奥对孔子持什么态度?你是如何看待 此时的行为的呢? 3.读第四小节(子路从而后),回答:过去有一个时期,人们认为这一章中老丈所说:“四体不勤,五 谷不分”是劳动人民对孔丘的批判。如何看这一待这一问题? 4、孔子与长沮、桀以及荷蔡丈人有什么不同? 神木中学“352高效课堂”高二语文导学案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主备人:高小梅班级组别姓名
神木中学“352 高效课堂”高二语文导学案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主备人:高小梅 班级 组别 姓名 一.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用法。 2.分析人物的语言,领会孔子勇于担当社会道义的精神。 3.体会运用动作、语言、行为描写来表现人物的不同性格特征的写作手法。 二.重点难点 1.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用法。 2.分析人物的语言,领会孔子勇于担当社会道义的精神。 三.学习方法 1.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2.还原情境,披文探义。 3.多方考证,“文”“质”并重。 预习案 同学们,只要你认真通读课文,结合注释就能完成下列内容! 1、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长沮( ) 桀溺( ) 耦而耕( ) 怃然( ) 耰( ) 辍( ) 荷蓧( ) 食之( ) 2、解释下列词语在文章中的意思。 封人: 君子: 无道: 耦而耕: 津: 易: 怃然: 谏: 趋: 荷: 食: 3、掌握下列通假字。 桀溺: 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 而谁以易之: 植其杖而芸: 使子路反见之: 探究案 同学们,爱思考的你们,只要再细读课文,就能解答下面问题,老师喜欢你的独到见解。 1.读第二小节(长沮、桀溺耦而耕),回答:孔子是怎样理解桀溺所言之“津”的?孔子的回答体现了 孔子怎样的处世态度?你赞同吗? 2.读第三小节(楚狂接舆),回答:从楚狂接舆的歌词中可看出接舆对孔子持什么态度?你是如何看待 此时的行为的呢? 3.读第四小节(子路从而后),回答:过去有一个时期,人们认为这一章中老丈所说:“四体不勤,五 谷不分”是劳动人民对孔丘的批判。如何看这一待这一问题? 4、孔子与长沮、桀溺以及荷蓧丈人有什么不同? 神木中学“352 高效课堂”高二语文导学案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主备人:高小梅 班级 组别 姓名
训练案 同学们,学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收获?想知道吗?那就赶快完成下面的习题,检查一下吧! 1、孔子(公元前~前),名,字,末期国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公认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他一生周游列国,宜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他主张仁义,主张以德服人,反对残暴统治,反对武力征伐,同 情人民疾苦,具有一定的开明态度 2、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A.使子路反见之B.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 C.是鲁孔丘与?D.闻斯行诸 3、下列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使子路问津(渡口)B.趋而辟之(快步走) C.杀鸡为黍而食之(吃)D.见其二子焉(介绍,引见 4、下列各项中,“之”的意义、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 A.天下之无道也久矣B.是鲁孔丘之徒与 C.趋而辟之D.孔子过之 5、下列各项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滔滔者天下皆是也 A.他人之贤者,丘陵也B.子路宿于石门 C.夫执奥者为谁D,不吾知也 6、对下列文学知识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弟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着作,也是有关儒家思想的最重要的著作。 B.《论语》由孔子编写,全书共20篇;孔子,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C.《论语》的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 D.“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7.解释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仪封人请见 (2)二三子何患于丧乎 (3)使子路问津焉 (4)滔滔者天下皆是也 (5)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6)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7)植其杖而芸 (8)杀鸡为黍而食之 8翻译下列句子。 (1)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译文 (2)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译文 (3)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译文
训 练 案 同学们,学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收获?想知道吗?那就赶快完成下面的习题,检查一下吧! 1、 孔子(公元前 ~前 ),名 ,字 , 末期 国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公认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他一生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他主张仁义,主张以德服人,反对残暴统治,反对武力征伐,同 情人民疾苦,具有一定的开明态度。 2、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 ) A. 使子路反见之 B. 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 C. 是鲁孔丘与? D. 闻斯行诸 3、下列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使子路问津焉(渡口) B.趋而辟之(快步走) C.杀鸡为黍而食之(吃) D.见其二子焉(介绍,引见) 4、下列各项中,“之”的意义、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 A.天下之无道也久矣 B.是鲁孔丘之徒与 C.趋而辟之 D.孔子过之 5、下列各项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滔滔者天下皆是也 A.他人之贤者,丘陵也 B. 子路宿于石门 C.夫执舆者为谁 D.不吾知也 6、对下列文学知识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 A.《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弟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著作,也是有关儒家思想的最重要的著作。 B.《论语》由孔子编写,全书共 20 篇;孔子,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C.《论语》的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 D.“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7.解释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仪封人请见 (2)二三子何患于丧乎 (3)使子路问津焉。 (4)滔滔者天下皆是也 (5)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6)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7)植其杖而芸 (8)杀鸡为黍而食之 8.翻译下列句子。 (1)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译文: (2)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译文: (3)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