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国家》导学案 制作:陶月江审定:高二语文组 【学习目标】 l、积累本专题中的名句,翻译文言语句,并整理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和 虚词。 2、研读并理解儒家提倡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辩证关系及其丰富 内涵。 3、诵读并了解孔子“仁政”和孟子“王道”的主张,认识孔孟思想的批 判精神。 4、能理解“政者,正也”“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等著名论断的积 极意义。 【学习重、难点】 学习目标2、3、4 【课时安排】四课时 第一课时政者,正也 【本课内容】 在本课中,孔子和孟子都强调为政者自身的素质。孔子提倡“以德 孟子提倡“行道”,名虽不同,实无区别,那就是要求统治者自身端正, 作民众的表率,否则就会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联系当时的社会状况,可 以看出无论是孔子还是孟子,其主张都源自他们对当时为政者无德无道的 忧患,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 【学习过程】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注意加点字的读音和通假字 l、读准字音 譬如 八佾 虽有粟 草上之风必偃 盖阙如也稼稽 请学为圃 福负其子而至矣 2、指出通假字: 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则民无所错手足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 结合注释,再读文本,疏通字词句 1、解释词义: 为政以德 使民敬、忠以劝 临之以庄 举善而教不能 足兵,足食 于斯三者何先 民无信不立 信如君不君 吾得而食诸 子帅以正 季康子患盗 苟子之不欲 君子之德风 小人之德草 草上之风,必偃
1 《天下国家》导学案 制作:陶月江 审定:高二语文组 【学习目标】 1、 积累本专题中的名句,翻译文言语句,并整理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和 虚词。 2、 研读并理解儒家提倡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辩证关系及其丰富 内涵。 3、 诵读并了解孔子“仁政”和孟子“王道”的主张,认识孔孟思想的批 判精神。 4、 能理解“政者,正也”“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等著名论断的积 极意义。 【学习重、难点】 学习目标 2、3、4 【课时安排】 四课时 第一课时 政者,正也 【本课内容】 在本课中,孔子和孟子都强调为政者自身的素质。孔子提倡“以德”, 孟子提倡“行道”,名虽不同,实无区别,那就是要求统治者自身端正, 作民众的表率,否则就会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联系当时的社会状况,可 以看出无论是孔子还是孟子,其主张都源自他们对当时为政者无德无道的 忧患,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 【学习过程】 一、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注意加点字的读音和通假字: 1、 读准字音 譬.如 八佾. 虽有粟. 草上之风必偃. 盖阙.如也 稼穑. 请学为圃. 襁.负其子而至矣 2、 指出通假字: 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则民无所错手足 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 二、 结合注释,再读文本,疏通字词句: 1、 解释词义: 为.政以德 使民敬、忠以劝. 临.之以庄 举.善而教不能 足.兵,足食 于斯三者何先. 民无信不立. 信.如君不君 吾得而食诸. 子帅.以正 季康子患.盗 苟.子之不欲 君子之德风. 小人之德草. 草上之风,必偃.
子将奚先 子之迂也 则礼乐不兴 则刑罚不中 无所苟而已矣 上好礼 人有恒言 天下之本在国 使人不以道 2、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征,并翻译句子 临之以庄,则敬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 政者,正也 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小人哉,樊须也 夫何为哉 三、合作探究,师生共同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1)探究1、12章,加以分析归纳: (2)探究2、6、7、8章,加以分析归纳 (3)探究4、10章,加以分析归纳: (4)探究3、5、9章,加以分析归纳 (5)探究13、14章,加以分析归纳 四 背诵: 背诵:1、3、4、8、1113章 五、随堂练习: 1、以下成语出自本课,查一查它们的意思 ①众星拱北: ②是可忍,孰不可忍: ③风行草偃: ④化若偃草: ⑤名正言顺
2 子将奚.先 子之迂.也 则礼乐不兴. 则刑罚不中. 无所苟.而已矣 上.好礼 人有恒言.. 天下之本.在国 使.人不以道 2、 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征,并翻译句子: 临之以庄,则敬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 政者,正也 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小人哉,樊须也 夫何为哉 三、 合作探究,师生共同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1)探究 1、12 章,加以分析归纳: (2)探究 2、6、7、8 章,加以分析归纳: (3)探究 4、10 章,加以分析归纳: (4)探究 3、5、9 章,加以分析归纳: (5)探究 13、14 章,加以分析归纳: 四、 背诵: 背诵:1、3、4、8、11、13 章。 五、 随堂练习: 1、 以下成语出自本课,查一查它们的意思: ①众星拱北: ②是可忍,孰不可忍: ③风行草偃: ④化若偃草: ⑤名正言顺:
2、《论语》里有很多句子演变为今天的成语或熟语,请根据下列句子的意 思写出相应的成语或熟语 不以向学问比自已差的或职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 不担任那种职务,就不考虑那方面的事情 3。表示遇到应该做的事就要积极主动地去做,不应该推委。 4.工作很投入,常忘记吃饭。形容十分勤奋。 5。比喻做小事情不必费大力气或大材不能不用 6.工匠要把活儿做好,首先要使工具精良。 7。年轻人很容易超过老一辈,他们是可敬畏的。多称赞有志气有作为的 年轻人。 8。对于个人的利益得失斤斤计较 9.形容举动慌乱,或没有办法应付 10.比喻内部发生祸乱。 3、下面一句话语序有不当之处,通过调整短语结构,使之协调一致,语 意连贯: 孔子毕竟是一个贵族气息较浓的人,“文化”的王朝他喜欢,他也喜 欢“文化”的人,他自已从艰辛的少年到中老年的奔波,学而不厌,也就 是要使自己“文化” 六、参考译文: 1、孔子说:“(周君)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就会像北极星那样,自己 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 2、季康子问道:“要使人民严肃认真,尽心竭力和相互劝勉,该怎样去做 呢?”孔子说:“你对待人民的事情严肃认真,他们对待你的政令也会严 肃认真了;你对父母孝顺、慈爱幼小,他们也就会对你尽心竭力了;你提 拔好人,教育能力弱的人,他们也就会劝勉了 3、孔子谈到季氏,说,“他用六十四人在自己的庭院中奏乐舞蹈,这样的 事他都忍心去做,还有什么事情不可狠心做出来呢? 4、子贡问怎样治理国家。孔子说,“粮食充足,军备充足,老百姓信任统 治者。”子贡说:“如果不得不去掉一项,那么在三项中先去掉哪一项呢?” 孔子说:“去掉军备。”子贡说:“如果不得不再去掉一项,那么这两项中 去掉哪一项呢?”孔子说:“去掉粮食。自古以来人总是要死的,如果老 百姓对统治者不信任,那么国家就不能存在 5、齐景公问孔子如何治理国家。孔子说:“做君主的要像君的样子,做臣 子的要像臣的样子,做父亲的要像父亲的样子,做儿子的要像儿子的样
3 2、《论语》里有很多句子演变为今天的成语或熟语,请根据下列句子的意 思写出相应的成语或熟语: 1.不以向学问比自己差的或职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 2.不担任那种职务,就不考虑那方面的事情。 3。表示遇到应该做的事,就要积极主动地去做,不应该推委。 4.工作很投入,常忘记吃饭。形容十分勤奋。 5。比喻做小事情不必费大力气或大材不能不用。 6.工匠要把活儿做好,首先要使工具精良。 7。年轻人很容易超过老一辈,他们是可敬畏的。多称赞有志气有作为的 年轻人。 8。对于个人的利益得失斤斤计较。 9.形容举动慌乱,或没有办法应付。 10.比喻内部发生祸乱。 3、下面一句话语序有不当之处,通过调整短语结构,使之协调一致,语 意连贯: 孔子毕竟是一个贵族气息较浓的人,“文化”的王朝他喜欢,他也喜 欢“文化”的人,他自己从艰辛的少年到中老年的奔波,学而不厌,也就 是要使自己“文化”。 六、 参考译文: 1、孔子说:“(周君)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就会像北极星那样,自己 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 2、季康子问道:“要使人民严肃认真,尽心竭力和相互劝勉,该怎样去做 呢?”孔子说:“你对待人民的事情严肃认真,他们对待你的政令也会严 肃认真了;你对父母孝顺、慈爱幼小,他们也就会对你尽心竭力了;你提 拔好人,教育能力弱的人,他们也就会劝勉了。” 3、孔子谈到季氏,说,“他用六十四人在自己的庭院中奏乐舞蹈,这样的 事他都忍心去做,还有什么事情不可狠心做出来呢?” 4、子贡问怎样治理国家。孔子说,“粮食充足,军备充足,老百姓信任统 治者。”子贡说:“如果不得不去掉一项,那么在三项中先去掉哪一项呢?” 孔子说:“去掉军备。”子贡说:“如果不得不再去掉一项,那么这两项中 去掉哪一项呢?”孔子说:“去掉粮食。自古以来人总是要死的,如果老 百姓对统治者不信任,那么国家就不能存在了。” 5、齐景公问孔子如何治理国家。孔子说:“做君主的要像君的样子,做臣 子的要像臣的样子,做父亲的要像父亲的样子,做儿子的要像儿子的样
子。”齐景公说:“讲得好呀!如果君不像君,臣不像臣,父不像父,子不 像子,虽然有粮食,我能吃得上吗?” 6、季康子问孔子如何治理国家。孔子回答说:“政就是正的意思。您本人 带头走正路,那么还有谁敢不走正道呢?” 7、季子苦于盗贼太多,问孔子怎么办。孔子回答说:“假如你自己不贪 图财利,即使奖励偷窃,也没有人偷盗。 8、季康子向孔子请教政治,说道:“假若杀掉坏人来亲近好人,怎么样? 孔子答道:“你治理政治,为什么要杀戳?你想把国家搞好,百姓就会好 起来。领导人的作风好比风,老百姓的作风好比草。风向哪边吹,草向哪 边到。” 9、子路(对孔子)说:“卫国国君要您去治理国家,您打算先从哪些事情 做起呢?”孔子说:“首先必须正名分。”子路说:“你的迁腐竟到如此地 步吗这又何必纠正?”孔子说:“仲由,真粗野啊。君子对于他所不知 道的事情,总是采取存疑的态度。名分不正,说起话来就不顺当合理,说 话不顺当合理,事情就办不成。事情办不成,礼乐也就不能兴盛。礼乐不 能兴盛,刑罚的执行就不会得当。刑罚不得当,百姓就不知怎么办好。所 以,君子一定要定下一个名分,必须能够说得明白,说出来一定能够行得 通。君子对于自己的言行,是从不马马虎虎对待的。” 10、樊迟向孔子请教如何种庄稼。孔子说:“我不如老农。”樊迟又请教如 何种菜。孔子说:“我不如老菜农。”樊迟退出以后,孔子说:“樊迟真是 小人。在上位者只要重视礼,老百姓就不敢不敬畏;在上位着只要重视义, 老百姓就不敢不服从;在上位的人只要重视信,老百姓就不敢不用真心实 情来对待你。要是做到这样,四面八方的老百姓就会背着自己的小孩来投 奔,哪里用得着自己去种庄稼呢?“ 11、孔子说:“自身正了,即使不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会去干,自身不正 即使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不会服从。” 12、孔子说:“能够无所作为而治理天下的人,大概只有舜吧?他做了些 什么呢?只是庄严端正地坐在朝廷的王位上罢了。” 13、孟子说:“人们有句常说的话,都说天下国家。天下的根本在于国, 国的根本在于家,家的根本在于个人。” 14、孟子说:“自身不践行大道,对妻室、子女都推行不了:不依大道来 使唤他人,连妻室、子女都不能差遣
4 子。”齐景公说:“讲得好呀!如果君不像君,臣不像臣,父不像父,子不 像子,虽然有粮食,我能吃得上吗?” 6、季康子问孔子如何治理国家。孔子回答说:“政就是正的意思。您本人 带头走正路,那么还有谁敢不走正道呢?” 7、季康子苦于盗贼太多,问孔子怎么办。孔子回答说:“假如你自己不贪 图财利,即使奖励偷窃,也没有人偷盗。” 8、季康子向孔子请教政治,说道:“假若杀掉坏人来亲近好人,怎么样?” 孔子答道:“你治理政治,为什么要杀戮?你想把国家搞好,百姓就会好 起来。领导人的作风好比风,老百姓的作风好比草。风向哪边吹,草向哪 边到。” 9、子路(对孔子)说:“卫国国君要您去治理国家,您打算先从哪些事情 做起呢?”孔子说:“首先必须正名分。”子路说:“你的迂腐竟到如此地 步吗!这又何必纠正?”孔子说:“仲由,真粗野啊。君子对于他所不知 道的事情,总是采取存疑的态度。名分不正,说起话来就不顺当合理,说 话不顺当合理,事情就办不成。事情办不成,礼乐也就不能兴盛。礼乐不 能兴盛,刑罚的执行就不会得当。刑罚不得当,百姓就不知怎么办好。所 以,君子一定要定下一个名分,必须能够说得明白,说出来一定能够行得 通。君子对于自己的言行,是从不马马虎虎对待的。” 10、樊迟向孔子请教如何种庄稼。孔子说:“我不如老农。”樊迟又请教如 何种菜。孔子说:“我不如老菜农。”樊迟退出以后,孔子说:“樊迟真是 小人。在上位者只要重视礼,老百姓就不敢不敬畏;在上位者只要重视义, 老百姓就不敢不服从;在上位的人只要重视信,老百姓就不敢不用真心实 情来对待你。要是做到这样,四面八方的老百姓就会背着自己的小孩来投 奔,哪里用得着自己去种庄稼呢?“ 11、孔子说:“自身正了,即使不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会去干,自身不正, 即使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不会服从。” 12、孔子说:“能够无所作为而治理天下的人,大概只有舜吧?他做了些 什么呢?只是庄严端正地坐在朝廷的王位上罢了。” 13、孟子说:“人们有句常说的话,都说‘天下国家’。天下的根本在于国, 国的根本在于家,家的根本在于个人。” 14、孟子说:“自身不践行大道,对妻室、子女都推行不了:不依大道来 使唤他人,连妻室、子女都不能差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