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劳动教育》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21300012 课程名称:劳动教育 英文名称:Labor Education 课程类别:通识必修课 时:32 学 分:2 适用对象:学校学生 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无 二、课程简介 《大学生劳动教育》结合高等教育立德树人规律,借鉴国内外劳动教育相关研究 成果和实践经验,围绕劳动科学的普及和加强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教育,系统闸述 了劳动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1)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和社会主义劳动关 系,掌握通用劳动科学知识,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创业观,具有到艰苦地区和行业工 作的奋斗精神:(2)巩固良好日常生活劳动习惯,自觉做好宿舍卫生保洁,独立处 理个人生活事务,积极参加勒工助学活动,提高劳动自立自强能力。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大学生劳动教育是明确劳动科学体系、掌握劳动科学知识的阶段,必须以劳动教 育课程化为基础。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 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明确提出:“普通高等学校要明确劳动教育主要依 托课程,其中本科阶段不少于32学时。”开设《劳动教育》通识课程是贯彻落实《意 见》和教育部发部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积极实践。 本课程以普及劳动科学知识、提高劳动科学素养为着眼点,把劳动科学发展和劳 动实践需求两个维度相结合,针对当代大学生特点,从劳动科学、劳动与人生、劳动 与伦理、劳动与文化、劳动与经济、劳动与法律、劳动与社会、劳动与心理、劳动与 劳动关系、劳动与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劳动与安全、劳动与工会、劳动与未来等 多个维度出发,全面系统介绍劳动学科领域基本知识,旨在引导新时代大学生坚定树 立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真正懂得劳动创造价值、劳动关乎幸福人生的道理
1 《大学生劳动教育》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21300012 课程名称:劳动教育 英文名称:Labor Education 课程类别:通识必修课 学 时:32 学 分:2 适用对象: 学校学生 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无 二、课程简介 《大学生劳动教育》结合高等教育立德树人规律,借鉴国内外劳动教育相关研究 成果和实践经验,围绕劳动科学的普及和加强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教育,系统阐述 了劳动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1)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和社会主义劳动关 系,掌握通用劳动科学知识,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创业观,具有到艰苦地区和行业工 作的奋斗精神;(2)巩固良好日常生活劳动习惯,自觉做好宿舍卫生保洁,独立处 理个人生活事务,积极参加勤工助学活动,提高劳动自立自强能力。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大学生劳动教育是明确劳动科学体系、掌握劳动科学知识的阶段,必须以劳动教 育课程化为基础。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 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明确提出:“普通高等学校要明确劳动教育主要依 托课程,其中本科阶段不少于 32 学时。”开设《劳动教育》通识课程是贯彻落实《意 见》和教育部发部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积极实践。 本课程以普及劳动科学知识、提高劳动科学素养为着眼点,把劳动科学发展和劳 动实践需求两个维度相结合,针对当代大学生特点,从劳动科学、劳动与人生、劳动 与伦理、劳动与文化、劳动与经济、劳动与法律、劳动与社会、劳动与心理、劳动与 劳动关系、劳动与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劳动与安全、劳动与工会、劳动与未来等 多个维度出发,全面系统介绍劳动学科领域基本知识,旨在引导新时代大学生坚定树 立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真正懂得劳动创造价值、劳动关乎幸福人生的道理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基本教学要求: (一)正确认识劳动的现象和本质,深化对劳动内涵的理解与认识,懂得马克思 主义劳动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深刻领会贯穿其中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世界观与方法论,让学生从理论到实践、从历史到未来,完整学习与未来职业发展密 切相关的通用劳动科学知识。 认识大学生接受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了解我国新时代劳动精神,理解并 树立“四最”新时代劳动价值观。 (三)要求学生进行一定的自学,并提倡学生广泛阅读参考书,使其更多地了解 劳动科学知识及其在各方面的应用。提倡学生独立地结合实际问题进行思考和展开讨 论。在此基础上,学会分析案例,解决实际问题,把劳动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学习融入 对经济社会活动日 研究 知认识 y中, 切实提高创造性劳动的能力 (四)要求学生认知劳动品德: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不断提升自身劳动素养要 求学生学会感受劳动中的快乐,将热爱劳动转为内生动力:学会换位思考并能尊重每 一位劳动者:形成社会责任感,掌握国家和时代需要的技能。 数学内容: 第 章新时代高校加强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 )教学内容: 1.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客观需要 2.构建德智体美劳劳全面培养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 3.富因强民、建设高素质劳动者大军的需要 4.新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之义 教学要求: 1.通过教学,了解加强劳动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与新中国劳动散育的历史回顾 一)教学内容 1.马克思劳动价 值观 2.新中国成立以来劳动教育的历史回顾 (二)教学要求 1.掌握劳动与人来、劳动与社会发展、劳动与人的发展的马克思劳动价值观 2.掌握新中国成立以来劳动教育的历史发展进程 第三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劳动散育的发展 (一)教学内容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劳动的重要论述 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劳动的重要论述的时代价值 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于劳动教有的新发展 2
2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基本教学要求: (一)正确认识劳动的现象和本质,深化对劳动内涵的理解与认识,懂得马克思 主义劳动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深刻领会贯穿其中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世界观与方法论,让学生从理论到实践、从历史到未来,完整学习与未来职业发展密 切相关的通用劳动科学知识。 (二)认识大学生接受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了解我国新时代劳动精神,理解并 树立“四最”新时代劳动价值观。 (三)要求学生进行一定的自学,并提倡学生广泛阅读参考书,使其更多地了解 劳动科学知识及其在各方面的应用。提倡学生独立地结合实际问题进行思考和展开讨 论。在此基础上,学会分析案例,解决实际问题,把劳动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学习融入 对经济社会活动的研究和认识之中,切实提高创造性劳动的能力。 (四)要求学生认知劳动品德;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不断提升自身劳动素养要 求学生学会感受劳动中的快乐,将热爱劳动转为内生动力;学会换位思考并能尊重每 一位劳动者;形成社会责任感,掌握国家和时代需要的技能。 教学内容: 第一章 新时代高校加强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教学内容: 1.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客观需要 2.构建德智体美劳劳全面培养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 3.富国强民、建设高素质劳动者大军的需要 4.新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之义 (二)教学要求: 1.通过教学,了解加强劳动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与新中国劳动教育的历史回顾 (一)教学内容: 1.马克思劳动价值观 2.新中国成立以来劳动教育的历史回顾 (二)教学要求 1.掌握劳动与人来、劳动与社会发展、劳动与人的发展的马克思劳动价值观 2.掌握新中国成立以来劳动教育的历史发展进程 第三章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劳动教育的发展 (一)教学内容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劳动的重要论述 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劳动的重要论述的时代价值 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于劳动教育的新发展
(二)教学要求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劳动的重要论述 2.学习、理解并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劳动的重要论述 第四章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内容与外延 (一)教学内容 1. 劳动教有概念的内涵解析 2. 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内涵 3.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外延分析 (二)教学要求 1.掌握劳动教育的内涵 2.掌握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外延和内涵 第五章劳动与经济 (一)教学内容 1.生活中的劳动与经济 2.劳动经济的学科特点 3.劳动力、人力资本 4.劳动力供给 5.劳动力需求 6.失业 7.工资与收入分配 (二)教学要求 1.理解劳动与经济、劳动与财富的关系 2.初步理解劳动经济学科的基本理论、概念和方法 第六章劳动与法律 (一)教学内容 1.劳动与法律 2.劳动与就业促进法 3.劳动与劳动基准法
3 (二)教学要求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劳动的重要论述 2.学习、理解并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劳动的重要论述 第四章 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内容与外延 (一)教学内容 1. 劳动教育概念的内涵解析 2. 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内涵 3. 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外延分析 (二)教学要求 1.掌握劳动教育的内涵 2.掌握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外延和内涵 第五章 劳动与经济 (一)教学内容 1.生活中的劳动与经济 2.劳动经济的学科特点 3.劳动力、人力资本 4.劳动力供给 5.劳动力需求 6.失业 7.工资与收入分配 (二)教学要求 1. 理解劳动与经济、劳动与财富的关系 2. 初步理解劳动经济学科的基本理论、概念和方法 第六章 劳动与法律 (一)教学内容 1.劳动与法律 2.劳动与就业促进法 3.劳动与劳动基准法
4.劳动与劳动合同法 5.劳动与集体合同法 6.劳动与劳动争议处理法 7.劳动与社会保险法 (二)教学要求 1.理解劳动法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2.初步学握我国劳动法律体系 3.理解和掌握大学生兼职、实习与就业中的劳动权益的具体内容 4.理解和掌握大学生合法劳动意识培养的方法。 第七章劳动与社会 (一)教学内容 1.劳动者社会化 2.职业与社会分工 3.职业地位与职业声望 4.职业流动 5.劳动组织 6.劳动制度 (二)教学要求 1.理解劳动者社会化的过程与劳动分工的含义 2.理解我国的劳动组织和基本劳动制度 第八章劳动与工会 (一)教学内容 1.工会的产生与发展 2.工会的性质与职能 3.工会的组织类型 4.工会的理论模式 (二)教学要求 1.了解我国工会产生于发展过程 2.我国工会的组织形式 3.工会在保护劳动者权益中的作用
4 4.劳动与劳动合同法 5.劳动与集体合同法 6.劳动与劳动争议处理法 7.劳动与社会保险法 (二)教学要求 1.理解劳动法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2.初步掌握我国劳动法律体系 3.理解和掌握大学生兼职、实习与就业中的劳动权益的具体内容 4.理解和掌握大学生合法劳动意识培养的方法。 第七章 劳动与社会 (一)教学内容 1.劳动者社会化 2.职业与社会分工 3.职业地位与职业声望 4.职业流动 5.劳动组织 6.劳动制度 (二)教学要求 1. 理解劳动者社会化的过程与劳动分工的含义 2. 理解我国的劳动组织和基本劳动制度 第八章 劳动与工会 (一)教学内容 1.工会的产生与发展 2.工会的性质与职能 3.工会的组织类型 4.工会的理论模式 (二)教学要求 1. 了解我国工会产生于发展过程 2. 我国工会的组织形式 3. 工会在保护劳动者权益中的作用
第九章劳动与心理 (一)教学内容 1.劳动心理的基本规律 2.劳动中的生物节律 3.劳动与气质类型的匹配 4.劳动效率与心理效应 5.劳动中的压力管理 6.劳动者的心理健康 (二)教学要求 1.掌握劳动心理的基本规律 2.理解劳动效率、心理效率和压力管理等基本概念和理论 3.能够自我进行压力管理,促进自身基本心理健康 第十章劳动与劳动关系 (一)教学内容 1.认识劳动关系 2.劳动与劳动关系 3.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 4.学习劳动关系的必要性 5.中国特色劳动关系治理的根本原 6.中国特色劳动关系治理的基本主体 7.中国特色劳动关系治理的法律规范 8.中国特色劳动关系治理的制度机制 9.中国特色劳动关系管理的基石 10.中国特色劳动关系管理的整体原则 11.中国特色劳动关系管理的重要实践 (二)教学要求 1.掌握劳动关系的概念、内涵及其重要性 2.我国劳动关系治理体系及其特征
5 第九章 劳动与心理 (一)教学内容 1.劳动心理的基本规律 2.劳动中的生物节律 3.劳动与气质类型的匹配 4.劳动效率与心理效应 5.劳动中的压力管理 6.劳动者的心理健康 (二)教学要求 1. 掌握劳动心理的基本规律 2. 理解劳动效率、心理效率和压力管理等基本概念和理论 3. 能够自我进行压力管理,促进自身基本心理健康 第十章 劳动与劳动关系 (一)教学内容 1.认识劳动关系 2.劳动与劳动关系 3.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 4.学习劳动关系的必要性 5.中国特色劳动关系治理的根本原则 6.中国特色劳动关系治理的基本主体 7.中国特色劳动关系治理的法律规范 8.中国特色劳动关系治理的制度机制 9.中国特色劳动关系管理的基石 10.中国特色劳动关系管理的整体原则 11.中国特色劳动关系管理的重要实践 (二)教学要求 1. 掌握劳动关系的概念、内涵及其重要性 2. 我国劳动关系治理体系及其特征
第十一章劳动与管理 (一)教学内容 1.劳动与管理 2.劳动与组织文化管理 3.劳动与工作效率管理 4.劳动与激动管理 (二)教学要求 1.掌握劳动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掌握劳动激励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第十二章劳动与社会保障 (一)教学内容 1.劳动与社会保障 2.劳动与养老保险 3.劳动与医疗保险 4.劳动与生育、工伤、失业保险 (二)教学要求 1,掌握劳动社会保障的概念和内涵 2.我国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生育、工伤和失业保险制度安排和现实状况 第十三章劳动与安全 (一)教学内容 1.安全与危险 2.常用劳动安全法律 3.劳动安全与职业健康一一事故类型 4.劳动安全与职业健康 一职业健康 5.安全与应急逃生 6.劳动安全事故责任 (二)教学要求 1.认识劳动安全的重要性 2.了解我国劳动安全法律法规
6 第十一章 劳动与管理 (一)教学内容 1.劳动与管理 2.劳动与组织文化管理 3.劳动与工作效率管理 4.劳动与激励管理 (二)教学要求 1.掌握劳动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掌握劳动激励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第十二章 劳动与社会保障 (一)教学内容 1.劳动与社会保障 2.劳动与养老保险 3.劳动与医疗保险 4.劳动与生育、工伤、失业保险 (二)教学要求 1. 掌握劳动社会保障的概念和内涵 2. 我国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生育、工伤和失业保险制度安排和现实状况 第十三章 劳动与安全 (一)教学内容 1.安全与危险 2.常用劳动安全法律 3.劳动安全与职业健康——事故类型 4.劳动安全与职业健康——职业健康 5.安全与应急逃生 6.劳动安全事故责任 (二)教学要求 1. 认识劳动安全的重要性 2. 了解我国劳动安全法律法规
3.掌握应急逃生基本方法 第十四章劳动的未来 (一)教学内容 1“全球化4.0”到底是什么? 2.未来与劳动 3.组织新特征 4.劳动世界的新“劳动者 5.人类劳动新特征 6.未来劳动世界的职业变动预测 7.新素质体系 8.新劳动者素质获取路径 (二)教学要求 1.理解和掌握人类劳动发展历史 2.理解和掌握人工智能、信息技术等与未来劳动发展变化 3.了解世界未来职业变动的基本趋势 第十五章劳动与创新创业 (一)教学内容 1.就业创业与劳动教育的内涵 2.就业创业与劳动教育 3.加强劳动教育,提升就业创业的积极性 (二)教学要求 1.了解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理解和掌握创新、创业劳动的内涵 3.掌握和了解我国促进国家和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法律法规 4.理解和掌握大学生创造性劳动能力的培育方法 第十六章劳动与教育 (一)教学内容 1.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
7 3. 掌握应急逃生基本方法 第十四章 劳动的未来 (一)教学内容 1“全球化 4.0”到底是什么? 2.未来与劳动 3.组织新特征 4.劳动世界的新“劳动者” 5.人类劳动新特征 6.未来劳动世界的职业变动预测 7.新素质体系 8.新劳动者素质获取路径 (二)教学要求 1.理解和掌握人类劳动发展历史 2.理解和掌握人工智能、信息技术等与未来劳动发展变化 3.了解世界未来职业变动的基本趋势 第十五章 劳动与创新创业 (一)教学内容 1.就业创业与劳动教育的内涵 2.就业创业与劳动教育 3.加强劳动教育,提升就业创业的积极性 (二)教学要求 1.了解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理解和掌握创新、创业劳动的内涵 3.掌握和了解我国促进国家和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法律法规 4.理解和掌握大学生创造性劳动能力的培育方法 第十六章 劳动与教育 (一)教学内容 1.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
2.教育随人类生产劳动方式的变化而变化 3.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到劳动教育 (二)教学要求 1.掌握劳动与教有的基本关系 2。掌握劳动教育内涵 第十七章劳动散育与高素质劳动者培养 (一)教学内容 1.产业结构升级与劳动者素质 2.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 3.劳动教育与高素质劳动者培养 (二)教学要求 1.理解劳动者素质与产业结构及其变化之间的基本关系和规律 2。理解与把握我国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对劳动者素质要求的变化 3.形成通过努力和劳动,提高自身素质的意识 五、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教学环节 现场 观看 网络布 网络 小 散学时数 置与批 答疑 其他教 授课 课 改作业 教学 学环节 课程内容 第一至十七章内容学习 18 18 劳动教育课程导论 2 课程串讲与重点内容解析 6 课程内容答疑解惑 2 学习内容平时测试(2次月) 总计 18 4 32 六、课程考核 (一)考核方式:考试 期末统考、闭卷。 (二)成绩构成:
8 2.教育随人类生产劳动方式的变化而变化 3.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到劳动教育 (二)教学要求 1. 掌握劳动与教育的基本关系 2. 掌握劳动教育内涵 第十七章 劳动教育与高素质劳动者培养 (一)教学内容 1.产业结构升级与劳动者素质 2.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 3.劳动教育与高素质劳动者培养 (二)教学要求 1. 理解劳动者素质与产业结构及其变化之间的基本关系和规律 2. 理解与把握我国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对劳动者素质要求的变化 3. 形成通过努力和劳动,提高自身素质的意识 五、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教学环节 教学时数 课程内容 现场 授课 观看 慕课 网络布 置与批 改作业 网络 答疑 教学 其他教 学环节 小 计 第一至十七章内容学习 18 18 劳动教育课程导论 2 2 课程串讲与重点内容解析 6 6 课程内容答疑解惑 2 2 学习内容平时测试(2 次/月) 4 4 总计 8 18 4 2 32 六、课程考核 (一)考核方式:考试 期末统考、闭卷。 (二)成绩构成:
平时成绩占比:40% 期末考试占比:60% (三)成绩考核标准 平时考核根据学生出勤情况、网络学习和作业完成情况而定:期末考试以考试成 绩为准。期末考试试卷中,《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论纲》内容占比达到50%。 七、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源 1.刘向兵等,《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论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年。 2.刘向兵, 《劳动通论》 高等教有出版社,2020年 3.曾天山,顾建军等 《劳动教有通论》,教有科学出版社,2020年 4.李珂,《痘变与审视:劳动教有的历史逻辑与现实重构》,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年。 5.《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9。 6李可,《劳模神》0,北京:中共史出版社,2020 7郑银凤, 《“95后”大学生劳动观教育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0 8史蒂芬· (Stephen Lucci),丹尼·科佩克(Danny Kopee)著.《人工智能(第2版)》.北 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8。 9,保罗·多尔蒂,詹姆斯·威尔逊著,赵亚男译.《机器与人一一埃哲森论新人工智能》.北京: 中信出版集团,2018。 10.李开复,王咏刚著.《人工智能》,北京:文化发展出版社,2017。 八、其他说明 大纲编写人:劳动教育课程组 编写日期:2021.8.24 大纲审定人: 审定日期: 9
9 平时成绩占比:40% 期末考试占比:60% (三)成绩考核标准 平时考核根据学生出勤情况、网络学习和作业完成情况而定;期末考试以考试成 绩为准。期末考试试卷中,《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论纲》内容占比达到 50%。 七、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源 1. 刘向兵等,《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论纲》,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 年。 2. 刘向兵,《劳动通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 年。 3. 曾天山,顾建军等,《劳动教育通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20 年。 4. 李珂,《嬗变与审视:劳动教育的历史逻辑与现实重构》,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 年。 5.《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9。 6.李珂,《劳模精神》[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20。 7.郑银凤,《“95 后”大学生劳动观教育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0。 8.史蒂芬·卢奇(Stephen Lucci),丹尼·科佩克(Danny Kopec) 著.《人工智能(第 2 版)》. 北 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8。 9.保罗·多尔蒂,詹姆斯·威尔逊著,赵亚男译. 《机器与人——埃哲森论新人工智能》. 北京: 中信出版集团,2018。 10.李开复,王咏刚著. 《人工智能》. 北京: 文化发展出版社,2017。 八、其他说明 大纲编写人: 劳动教育课程组 编写日期:2021.8.24 大纲审定人: 审定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