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21300062 课程名称:劳动经济学 英文名称:Labor Economics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时:32 学 分:2 适用对象:经济管理类专业。 老核方式:老试 先修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 二、课程简介 带动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古,现代带动经济学是研究带动力市场现象乃 其运行规律的 于劳动资源的稀缺性与成本的存在。具体来讲,劳动经济学 研究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劳动力需求、劳动力供给、劳动力市场均衡、劳动力 市场中的工资水平和工资差别以及就业与失业等问题。在教学中,通过引入国内外的 新理论、新观点,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同时在授课过程中,理论的讲解和与社会所关 心的各种现实劳动问题相结合,把教师授课、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等作为重要的教学 环 并且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党的 十大精神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 旗帆,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守正 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而团结奋斗。”有机融入专业课程中。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 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中,达 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Labor economics is an important branch of economics.Modern Labor economics is a science to study the phenomenon of labor market and its operation law.It originates from the scarcity of labor resources and the existence of cost Specifically,the study of labor economics includes the following aspects:labor demand. abor supply,labor market equ ilibrium,labor market wage level and wag gap,employment and unemployment.In the teaching,through the int roduction of new theories and new perspectives at home and abroad.to expand the vision of students.At the same time,in the course of teaching,teachers'teaching,case analysis and class discussion are taken as important teaching links.In addition,in combination with the report of the 20th CPC National Congress.the spirit of the
《劳动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21300062 课程名称:劳动经济学 英文名称:Labor Economics 课程类别: 专业基础课 学 时:32 学 分:2 适用对象: 经济管理类专业。 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微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二、课程简介 劳动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现代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劳动力市场现象及 其运行规律的科学,它源于劳动资源的稀缺性与成本的存在。具体来讲,劳动经济学 研究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劳动力需求、劳动力供给、劳动力市场均衡、劳动力 市场中的工资水平和工资差别以及就业与失业等问题。在教学中,通过引入国内外的 新理论、新观点,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同时在授课过程中,理论的讲解和与社会所关 心的各种现实劳动问题相结合,把教师授课、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等作为重要的教学 环节。并且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党的二十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 旗帜,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守正 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而团结奋斗。”有机融入专业课程中。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 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中,达 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Labor economics is an important branch of economics. Modern Labor economics is a science to study the phenomenon of labor market and its operation law. It originates from the scarcity of labor resources and the existence of cost. Specifically, the study of labor economics includes the following aspects: labor demand, labor supply, labor market equilibrium, labor market wage level and wage gap, employment and unemployment. In the teaching, through the int roduction of new theories and new perspectives at home and abroad, to expand the vision of students. At the same time, in the course of teaching, teachers' teaching, case analysis and class discussion are taken as important teaching links.In addition,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report of the 20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the spirit of the
20th CPC National Congress:"hold high the great banner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ully implement the thought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carry forward the great spirit of building the Party,be confident and self-improvement be hone and innovative,work hard and forge ahead,and work together to build a socialist modern country in an all-round way and comprehensively promote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We will also infiltrate the education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the education of the rule of law labor education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and the education of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into all teaching links to achieve a silent effect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劳动经济学是从分析劳动中的人的问题中产生出来的一门专门学科,它是一门应 用经济学。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同学们熟悉劳动投入一产出机理:能运用一定的 价值尺度和福利目标,对劳动投入的经济效果及决定这一经济效果的制度因素进行评 价,以提出提高经济福利的政策建议 知识目标:本课程是人力资源本科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 同学们在己经掌握经济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劳动力这种特殊资源的利 用、开发的机制和原理】 能力目标:使得同学们能够从微观和宏观层面,用实证和规范的研究方法,对劳 动力市场的运行机理、人力资本投资理论、工资和就业、芳动关系等相关的问题进行 定量或定性的分析。 育人目标:本课程坚持“立德树人”根本,融入课程思政,使学生德才兼备,通 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一定的管理、组织、协调和创新能力,熟悉国内外劳动力 市场与用工环境,视野开阔,充满活力,能在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从事人力资源管 理活动的专业人才。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劳动力需求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劳动经济学有关的基本概念及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2.熟悉单个企业劳动力需求量的决定以及劳动力需求弹性的决定要素: 3掌握短期劳动力需求和长期劳动力需求的不同。 思政融入点: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同学们了解我国劳动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历程和现状,让同学
2 20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hold high the great banner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ully implement the thought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 carry forward the great spirit of building the Party, be confident and self-improvement, be honest and innovative, work hard and forge ahead, and work together to build a socialist modern country in an all-round way and comprehensively promote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We will also infiltrate the education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the education of the rule of law, labor education,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and the education of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into all teaching links to achieve a silent effect.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劳动经济学是从分析劳动中的人的问题中产生出来的一门专门学科,它是一门应 用经济学。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同学们熟悉劳动投入—产出机理;能运用一定的 价值尺度和福利目标,对劳动投入的经济效果及决定这一经济效果的制度因素进行评 价,以提出提高经济福利的政策建议。 知识目标:本课程是人力资源本科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 同学们在已经掌握经济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劳动力这种特殊资源的利 用、开发的机制和原理。 能力目标:使得同学们能够从微观和宏观层面,用实证和规范的研究方法,对劳 动力市场的运行机理、人力资本投资理论、工资和就业、劳动关系等相关的问题进行 定量或定性的分析。 育人目标:本课程坚持“立德树人”根本,融入课程思政,使学生德才兼备,通 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一定的管理、组织、协调和创新能力,熟悉国内外劳动力 市场与用工环境,视野开阔,充满活力,能在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从事人力资源管 理活动的专业人才。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 劳动力需求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劳动经济学有关的基本概念及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2.熟悉单个企业劳动力需求量的决定以及劳动力需求弹性的决定要素; 3.掌握短期劳动力需求和长期劳动力需求的不同。 思政融入点: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同学们了解我国劳动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历程和现状,让同学
们知道在劳动经济学领域我们己经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不足,引导学生努力学习,巩 固成就弥补差距,早日成为国家有用之才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劳动力与劳动力需求 1主要内容 (1)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2)劳动力需求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劳动力、劳动力资源、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劳动力需求、劳动力需求的 假设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如何更好地深入理解马克思关于劳动力或劳动能力的定义。 第二节企业劳动力需求行为 1主要内容 (1)劳动力需求表、需求曲线 (2)劳动力需求弹性 (3)决定劳动力需求工资弹性的因素 (4)劳动力需求量的变动和劳动力需求的变动 (5)完全竞争下的劳动力需求分析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劳动力需求表、劳动力需求弹性、希克斯一马歇尔派生需求四大法则、替代 效应和规模效应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社会制度安排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 第三节资本积累和长期劳动力需求 1主要内容 (1)完全竞争下的长期劳动力需求 (2)完全竞争下企业的长期劳动力需求曲线的推导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等产量线、等产量线的特征、等成本线、最佳生产方法选择、完全竞争下企业的 长期劳动力需求曲线的推导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法律、道德约束和厂商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权衡。 第四节短期劳动力需求和长期劳动力需求 3
3 们知道在劳动经济学领域我们已经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不足,引导学生努力学习,巩 固成就弥补差距,早日成为国家有用之才。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劳动力与劳动力需求 1.主要内容 (1)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2)劳动力需求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劳动力、劳动力资源、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劳动力需求、劳动力需求的 假设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如何更好地深入理解马克思关于劳动力或劳动能力的定义。 第二节 企业劳动力需求行为 1.主要内容 (1)劳动力需求表、需求曲线 (2)劳动力需求弹性 (3)决定劳动力需求工资弹性的因素 (4)劳动力需求量的变动和劳动力需求的变动 (5)完全竞争下的劳动力需求分析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劳动力需求表、劳动力需求弹性、希克斯—马歇尔派生需求四大法则、替代 效应和规模效应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社会制度安排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 第三节 资本积累和长期劳动力需求 1.主要内容 (1)完全竞争下的长期劳动力需求 (2)完全竞争下企业的长期劳动力需求曲线的推导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等产量线、等产量线的特征、等成本线、最佳生产方法选择、完全竞争下企业的 长期劳动力需求曲线的推导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法律、道德约束和厂商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权衡。 第四节 短期劳动力需求和长期劳动力需求
1.主要内容 (1)完全竞争下的短期和长期劳动力需求曲线的形状 (2)完全竞争下短期和长期劳动力需求曲线的不同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长期劳动力需求形状更加水平的原因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劳动需求理论在政策上的运用最低工资立法的经济学分析 (三)思考与实践 1何为等产量曲线,其特征是什么: 2.希克斯马歇尔需求定理内容是什么: 3为什么说劳动力需求是一种派生性需求。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网络辅助教学、分组讨论、课堂讨论。 第二章劳动力供给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劳动力供给的概念以及劳动力供给量的变动与劳动力供给的变动: 2,熟悉劳动力参与率的概念影响劳动力参与率的因素以及劳动力供给弹性的概 3.掌握主体均衡、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以及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和市场劳动力供 给曲线。 思政融入点: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同学们明白,劳动力供给质量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成就出彩 人生,发展成为有明确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质的人。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劳动力供给的含义 1主要内容 (1)劳动力供给的基本概念 (2)把握劳动力供给概念的几个要点 (3)劳动力供给假设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劳动力供给、个体决策、个体意愿、时间要素、劳动力供给假设 4
4 1.主要内容 (1)完全竞争下的短期和长期劳动力需求曲线的形状 (2)完全竞争下短期和长期劳动力需求曲线的不同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长期劳动力需求形状更加水平的原因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劳动需求理论在政策上的运用--最低工资立法的经济学分析 (三)思考与实践 1.何为等产量曲线,其特征是什么; 2.希克斯-马歇尔需求定理内容是什么; 3.为什么说劳动力需求是一种派生性需求。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网络辅助教学、分组讨论、课堂讨论。 第二章 劳动力供给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劳动力供给的概念以及劳动力供给量的变动与劳动力供给的变动; 2.熟悉劳动力参与率的概念.影响劳动力参与率的因素以及劳动力供给弹性的概 念; 3.掌握主体均衡、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以及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和市场劳动力供 给曲线。 思政融入点: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同学们明白,劳动力供给质量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成就出彩 人生,发展成为有明确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质的人。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劳动力供给的含义 1.主要内容 (1)劳动力供给的基本概念 (2)把握劳动力供给概念的几个要点 (3)劳动力供给假设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劳动力供给、个体决策、个体意愿、时间要素、劳动力供给假设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在分析劳动力供给时为什么要进行必要的假设 第二节人口与劳动力供给 1.主要内容 (1)劳动经济学所研究的劳动力 (2)劳动力供给与人口总量和人口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 (3)劳动力参与率及影响劳动力参与率的因素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劳动力供给与人口总量和人口结构的关系、劳动力参与率、影响劳动力参与 率的因素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教育制度与教育供给规模对劳动力参与率的影响 第三节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供给曲线 1主要内容 (1)劳动力供给函数与影响劳动力供给的因素 (2)劳动力供给函数 (3)劳动力供给的工资弹性 (4)劳动力供给量的变动与劳动力供给的变动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劳动力供给函数与影响劳动力供给的因素、劳动力供给弹性、劳动力供给量 的变动与劳动力供给的变动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人口结构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 第四节最佳劳动供给时间的选择机制 1主要内容 (1)收入约束线 (2)收入一闲暇无差异曲线 (3)主体均衡 (4)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和市场劳动力供给曲线 (5)劳动力市场均衡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收入约束线、无差异曲线、主体均衡、收入效应、替代效应、个人劳动力供给 曲线、市场劳动力供给曲线、劳动力市场均衡 3.问颗与应用(能力要求) 过去与现在的比较以及中国城市女性就业历程 5
5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在分析劳动力供给时为什么要进行必要的假设 第二节 人口与劳动力供给 1.主要内容 (1)劳动经济学所研究的劳动力 (2)劳动力供给与人口总量和人口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 (3)劳动力参与率及影响劳动力参与率的因素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劳动力供给与人口总量和人口结构的关系、劳动力参与率、影响劳动力参与 率的因素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教育制度与教育供给规模对劳动力参与率的影响 第三节 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供给曲线 1.主要内容 (1)劳动力供给函数与影响劳动力供给的因素 (2)劳动力供给函数 (3)劳动力供给的工资弹性 (4)劳动力供给量的变动与劳动力供给的变动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劳动力供给函数与影响劳动力供给的因素、劳动力供给弹性、劳动力供给量 的变动与劳动力供给的变动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人口结构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 第四节 最佳劳动供给时间的选择机制 1.主要内容 (1)收入约束线 (2)收入---闲暇无差异曲线 (3)主体均衡 (4)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和市场劳动力供给曲线 (5)劳动力市场均衡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收入约束线、无差异曲线、主体均衡、收入效应、替代效应、个人劳动力供给 曲线、市场劳动力供给曲线、劳动力市场均衡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过去与现在的比较以及中国城市女性就业历程
(三)思考与实践 1推导并画出个人和市场劳动力供给曲线: 2.为什么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向后弯曲而市场的劳动力供给曲线却不是: 3影响劳动力参与率的因素有哪些。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网络辅助教学、分组讨论、课堂讨论。 第三章劳动力市场的均衡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均衡的基本含义,劳动力供求关系类型: 2.熟悉劳动力市场的静态均衡分析、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 3.掌握劳动力市场的动态均衡分析(蛛网模型)。 思政融入点: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同学们明白,劳动力市场实现均衡,劳动力资源能达到最有 效的配置。在给定资源与总需求水平的前提下,社会产出亦能取得最高的水平。习近 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要 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经过改革实践,我们认识到,决不能不克服市场的盲目性,也不 龙手竿然音上去美务方南市带商作用政的布用给合将复好一高这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均衡的基本含义 1主要内容 (1)古典经济学描述的均衡 (2)现代经济学描述的均衡 (3)劳动力供求关系类型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均衡”的含义、古典均衡、局部均衡、一般均衡、静态均衡、动态均衡、经 济均衡、凯恩斯失业均衡、非均衡、劳动力供求关系类型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如何理解瓦尔拉斯一般均衡 第二节劳动力市场的静态均衡分析 1主要内容 (1)单一竞争性劳动力市场的静态均衡 (2)劳动力供求变动对静态均衡的影响 6
6 (三)思考与实践 1.推导并画出个人和市场劳动力供给曲线; 2.为什么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向后弯曲而市场的劳动力供给曲线却不是; 3.影响劳动力参与率的因素有哪些。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网络辅助教学、分组讨论、课堂讨论。 第三章 劳动力市场的均衡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均衡的基本含义,劳动力供求关系类型; 2.熟悉劳动力市场的静态均衡分析、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 3.掌握劳动力市场的动态均衡分析(蛛网模型)。 思政融入点: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同学们明白,劳动力市场实现均衡,劳动力资源能达到最有 效的配置。在给定资源与总需求水平的前提下,社会产出亦能取得最高的水平。习近 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要 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经过改革实践,我们认识到,决不能不克服市场的盲目性,也不 能回到计划经济的老路上去。要努力将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结合得更好一些,这 是一个止于至善的过程。”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均衡的基本含义 1.主要内容 (1)古典经济学描述的均衡 (2)现代经济学描述的均衡 (3)劳动力供求关系类型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均衡”的含义、古典均衡、局部均衡、一般均衡、静态均衡、动态均衡、经 济均衡、凯恩斯失业均衡、非均衡、劳动力供求关系类型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如何理解瓦尔拉斯一般均衡 第二节 劳动力市场的静态均衡分析 1.主要内容 (1)单一竞争性劳动力市场的静态均衡 (2)劳动力供求变动对静态均衡的影响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完全竞争劳动力市场的假定条件、劳动力市场静态均衡的形成、劳动力供给的 变动对静态均衡的影响、劳动力需求的变动对静态均衡的影响、劳动力供求双方同时 变动对静态均衡的影响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劳动力供求变动对静态均衡有哪些影响 第三节劳动力市场的动态均衡分析 1.主要内容 (1)动态均衡的基本假定 (2)劳动力市场动态均衡的三种模型 (3)教育对生育率控制的影响 2基木概念和知识占 静态均衡和动态均衡的比较、动态均衡的基本假定、劳动力市场动态均衡的 三种模型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收敛型蛛网的形成条件 第四节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 1主要内容 (1)劳动力资源的最优配置 (2)同质的劳动力获得同样的工资 (3)充分就业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劳动力资源最优配置、劳动力地区间的流动、充分就业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如何理解劳动力市场均衡时,劳动力资源能达到最有效的配置和会产出亦能 取得最高的水平 (三)思考与实践 1推导蛛网模型的三种形式: 2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网络辅助教学、分组讨论、课堂讨论
7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完全竞争劳动力市场的假定条件、劳动力市场静态均衡的形成、劳动力供给的 变动对静态均衡的影响、劳动力需求的变动对静态均衡的影响、劳动力供求双方同时 变动对静态均衡的影响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劳动力供求变动对静态均衡有哪些影响 第三节 劳动力市场的动态均衡分析 1.主要内容 (1)动态均衡的基本假定 (2)劳动力市场动态均衡的三种模型 (3)教育对生育率控制的影响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静态均衡和动态均衡的比较、动态均衡的基本假定、劳动力市场动态均衡的 三种模型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收敛型蛛网的形成条件 第四节 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 1.主要内容 (1)劳动力资源的最优配置 (2)同质的劳动力获得同样的工资 (3)充分就业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劳动力资源最优配置、劳动力地区间的流动、充分就业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如何理解劳动力市场均衡时,劳动力资源能达到最有效的配置和会产出亦能 取得最高的水平。 (三)思考与实践 1.推导蛛网模型的三种形式; 2.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网络辅助教学、分组讨论、课堂讨论
第四章劳动时间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劳动投入量的计量尺度: 2熟悉从经济学传统的标准思考方式和劳动供给者的立场看劳动时间: 3.掌握有效劳动时间供给及其影响因素。 思政融入点: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同学们了解劳动时间的国际比较,让学生明白在劳动时间的 安排方面还有哪些方面需要改进,同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学会学习、勤于反思,更 好地促进劳动时间的合理配置,切实保护好劳动者的身心健康。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劳动投入量的计量尺度 1主要内容 (1)劳动时间的计量 (2)劳动时间的特征和功能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劳动时间的计量、劳动时间的特征、劳动时间的功能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线劳动者劳动时间的构成 第二节从劳动供给者的立场看劳动时间 1主要内容 (1)按照经济学传统的标准思考方式 (2)按照劳动供给者立场的思考方式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按照经济学传统的标准思考方式劳动时间的界定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从劳动力供给的立场说明劳动时间的下限 第三节从企业的立场看劳动时间 1主要内容 (1)规范性说明 (2)集体作业的影响 (3)劳动时间和工作效率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劳动需求量的决定、集体作业的影响、工作效率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8 第四章 劳动时间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劳动投入量的计量尺度; 2.熟悉从经济学传统的标准思考方式和劳动供给者的立场看劳动时间; 3.掌握有效劳动时间供给及其影响因素。 思政融入点: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同学们了解劳动时间的国际比较,让学生明白在劳动时间的 安排方面还有哪些方面需要改进,同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学会学习、勤于反思,更 好地促进劳动时间的合理配置,切实保护好劳动者的身心健康。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劳动投入量的计量尺度 1.主要内容 (1)劳动时间的计量 (2)劳动时间的特征和功能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劳动时间的计量、劳动时间的特征、劳动时间的功能、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一线劳动者劳动时间的构成 第二节 从劳动供给者的立场看劳动时间 1.主要内容 (1)按照经济学传统的标准思考方式 (2)按照劳动供给者立场的思考方式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按照经济学传统的标准思考方式劳动时间的界定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从劳动力供给的立场说明劳动时间的下限 第三节 从企业的立场看劳动时间 1.主要内容 (1)规范性说明 (2)集体作业的影响 (3)劳动时间和工作效率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劳动需求量的决定、集体作业的影响、工作效率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不同工作对生产率的影响 第四节制度劳动时间不规则劳动时间与有效劳动时间供给 1.主要内容 (1)制度劳动时间 (2)超时工作和兼职工作 (3)有效劳动时间供给及其影响因素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制度劳动时间、超时工作、兼职工作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超时工作对劳动力的影响 (三)思考与实践 1劳动时间的特征和功能有哪些; 2.有效劳动时间供给及其影响因素有哪些。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网络辅助教学、分组讨论、课堂讨论。 第五章生命周期与劳动参与决策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生命周期的变化,就业与就学的决策 2熟悉家庭等产量曲线,家庭生产的劳动力供给曲线; 3.掌握家庭联合劳动力供给决策,劳动力供给的生命周期理论。 思政融入点: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同学们明白,在生命周期中,人们首先面对的重要的选择是 就学还是就业。随着社会、经济与教育的发展,人们对教育的支付能力(包括直接成 本和机会成本)提高的同时,教育能够吸纳更多的求学者,再加上人们对教育、知识 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等方面认识的发展,选择就业年龄出现了向后后推移的倾向。培养 学生长远的战略意识,放弃短期的享乐,刻苦学习,发展成为有理想信念、敢于担当 的人。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生命周期的变化 1主要内容 (1)生命周期的界定 (2)生命周期的变化
9 不同工作对生产率的影响 第四节 制度劳动时间.不规则劳动时间与有效劳动时间供给 1.主要内容 (1)制度劳动时间 (2)超时工作和兼职工作 (3)有效劳动时间供给及其影响因素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制度劳动时间、超时工作、兼职工作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超时工作对劳动力的影响 (三)思考与实践 1.劳动时间的特征和功能有哪些; 2.有效劳动时间供给及其影响因素有哪些。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网络辅助教学、分组讨论、课堂讨论。 第五章 生命周期与劳动参与决策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生命周期的变化,就业与就学的决策; 2.熟悉家庭等产量曲线,家庭生产的劳动力供给曲线; 3.掌握家庭联合劳动力供给决策,劳动力供给的生命周期理论。 思政融入点: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同学们明白,在生命周期中,人们首先面对的重要的选择是 就学还是就业。随着社会、经济与教育的发展,人们对教育的支付能力(包括直接成 本和机会成本)提高的同时,教育能够吸纳更多的求学者,再加上人们对教育、知识、 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等方面认识的发展,选择就业年龄出现了向后后推移的倾向。培养 学生长远的战略意识,放弃短期的享乐,刻苦学习,发展成为有理想信念、敢于担当 的人。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生命周期的变化 1.主要内容 (1)生命周期的界定 (2)生命周期的变化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生命周期、生命周期的变化、中国人和日本人的生命周期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平均寿命延长对劳动力供给的意义 第二节就业与就学的决策 1主要内容 (1)就学坏是就业的选择 (2)就业年龄向后推移的条件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就学还是就业的选择、就业年龄向后推移的条件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如何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第三节结婚与育儿决策 1.主要内容 (1)结婚与生育年龄的变化 (2)女性劳动时间增加的原因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中国育龄妇女的初婚和生育年龄有一种逐渐后推趋势、结婚和生育年龄的变化 对女性劳动力参与决策的影响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女性劳动参力率与男性劳动参力率比较 第四节家庭生产、联合劳动力供给和生命周期理论 1主要内容 (1)家庭生产理论 (2)家庭联合劳动力供给决策 (3)劳动力供给的生命周期理论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家庭生产、联合劳动力供给、生命周期理论、“劳动一闲暇”模型、家庭等产量 曲线、工资率的变化对家庭时间配置的影响、交叉替代效应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家庭效用最大化对家庭劳动力供给的影响 (三)思考与实践 1.家庭生产理论的主要内容: 2家庭联合劳动力供给决策的主要内容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0
10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生命周期、生命周期的变化、中国人和日本人的生命周期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平均寿命延长对劳动力供给的意义 第二节 就业与就学的决策 1.主要内容 (1)就学还是就业的选择 (2)就业年龄向后推移的条件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就学还是就业的选择、就业年龄向后推移的条件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如何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第三节 结婚与育儿决策 1.主要内容 (1)结婚与生育年龄的变化 (2)女性劳动时间增加的原因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中国育龄妇女的初婚和生育年龄有一种逐渐后推趋势、结婚和生育年龄的变化 对女性劳动力参与决策的影响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女性劳动参力率与男性劳动参力率比较 第四节 家庭生产、联合劳动力供给和生命周期理论 1.主要内容 (1)家庭生产理论 (2)家庭联合劳动力供给决策 (3)劳动力供给的生命周期理论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家庭生产、联合劳动力供给、生命周期理论、“劳动—闲暇”模型、家庭等 产量 曲线、工资率的变化对家庭时间配置的影响、交叉替代效应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家庭效用最大化对家庭劳动力供给的影响 (三)思考与实践 1.家庭生产理论的主要内容; 2.家庭联合劳动力供给决策的主要内容。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