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颀 送魏万之京 第 组
送魏万之京— 李颀 第一小组
李颀 李颀(690-751)唐朝诗人,赵郡(今河北赵县)人,一说 子弟,倾财破产。后立志刻苦读书,隐居颍阳(今河南许昌 苦读10年,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 735年)考取进士,曾任 新乡县尉。任职多年,没有升迁,晚年仍过隐居生活。他一生 交游很广;当时著名诗人王昌龄、高适、王维等都与他关系密 切。李颀性格疏放超脱,厌薄世俗。他的诗以边塞诗成就最大, 塞下曲》等。李颀还善于用诗歌来描写音乐和塑造人物形象。 他以长歌著名,也擅长短诗,他的七言律诗尤为后人推崇 《全唐诗》中录存李颀诗三卷,后人辑有《李颀诗集》。 魏万比李颀晚一辈,丛此诗看,两人象是情意土分密切的“忘 年交”。李颀晚年家居颍陌而常到洛阳,此诗可能就写于洛阳
李颀 李颀(690-751) 唐朝诗人,赵郡(今河北赵县)人,一说 东川(今四川三台一带)人。少时家本富有,后结识富豪轻薄 子弟,倾财破产。后立志刻苦读书,隐居颍阳(今河南许昌) 苦读10年,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年)考取进士,曾任 新乡县尉。任职多年,没有升迁,晚年仍过隐居生活。他一生 交游很广,当时著名诗人王昌龄、高适、王维等都与他关系密 切。李颀性格疏放超脱,厌薄世俗。他的诗以边塞诗成就最大, 奔放豪迈,慷慨悲凉,最著名的有《古从军行》、《古意》、 《塞下曲》等。李颀还善于用诗歌来描写音乐和塑造人物形象。 他以长歌著名,也擅长短诗,他的七言律诗尤为后人推崇。 《全唐诗》中录存李颀诗三卷,后人辑有《李颀诗集》。 • 魏万比李颀晚一辈,从此诗看,两人象是情意十分密切的“忘 年交”。李颀晚年家居颍阳而常到洛阳,此诗可能就写于洛阳
送魏万之京 朝闻游子唱离歌,眶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嵁慈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奠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送魏万之京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开首,“朝闻游子唱离歌”,先说魏万的走,后 用“昨夜微霜初渡河”,点出前一夜的景象,用倒 戟而入的笔法,极为得势 说一说 “渡”字的理解 魏万乘着微霜渡河而来 渡 胙夜微霜渡河而来把霜拟人化了,写 出深秋时节萧瑟的气氡
一开首,“朝闻游子唱离歌”,先说魏万的走,后 用“昨夜微霜初渡河”,点出前一夜的景象,用倒 戟而入的笔法,极为得势 . “渡”字的理解 说一说 渡 魏万乘着微霜渡河而来 昨夜微霜渡河而来把霜拟人化了,写 出深秋时节萧瑟的气氛
·秋夜微霜,挚友别离,自然地逗出了一个“愁” 字。“鸿雁不堪愁里听”,是紧接第二句,渲染 氛围。“云山况是客中过”,接写正题,照应第 句。大雁,秋天南去,春天北归,飘零不定, 有似旅人。它那嘹唳的雁声,从天末飘来,使人 觉得怅惘凄切。而抱有满腹惆怅的人,当然就更 难忍受了。 云山,一般是令人向往的风景,而对于落寞失意 的人,坐对云山,便会感到前路茫茫,黯然神伤 他乡游子,于此为甚。这是李颀以自己的心情来 体会对方。“不堪”、“况是”两个虚词前后呼 应,往复顿挫,情切而意深
• 秋夜微霜,挚友别离,自然地逗出了一个“愁” 字。“鸿雁不堪愁里听”,是紧接第二句,渲染 氛围。“云山况是客中过”,接写正题,照应第 一句。大雁,秋天南去,春天北归,飘零不定, 有似旅人。它那嘹唳的雁声,从天末飘来,使人 觉得怅惘凄切。而抱有满腹惆怅的人,当然就更 难忍受了。 •云山,一般是令人向往的风景,而对于落寞失意 的人,坐对云山,便会感到前路茫茫,黯然神伤。 他乡游子,于此为甚。这是李颀以自己的心情来 体会对方。“不堪”、“况是”两个虚词前后呼 应,往复顿挫,情切而意深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薛道衡《人日思归》 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 曾丕《燕歌行》 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欧阳修《戏答元稹》 见雁思乡信,闻猿积阗痕。 岑参《巴南舟中夜市》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薛道衡《人日思归》 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 —曹丕《燕歌行》 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欧阳修《戏答元稹》 见雁思乡信,闻猿积泪痕。 —岑参《巴南舟中夜市》
五、六两句,诗人对远行客又作了充满情意的推 想:“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讨论 1“催”字的好处? 2傍晚砧声之多,为长安特有,“长安一片月, 万户捣衣声”。然而诗人为什么不用城关雄伟、 御苑清华这样的景色来介绍长安,却只突出了 “御苑砧声”?
五、六两句,诗人对远行客又作了充满情意的推 想:“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讨论: 1 “催”字的好处? 2 傍晚砧声之多,为长安特有,“长安一片月, 万户捣衣声”。然而诗人为什么不用城关雄伟、 御苑清华这样的景色来介绍长安,却只突出了 “御苑砧声”?
“捣衣”和“砧声” A、关心家人冷暖,为全家人缝制衣服,是古代妇女的主要职责之一。在进行捣衣这种 机械重复的劳作之时,她们有足够的时间用于思念远离家乡的亲人。单调悠长的砧声有 助于摒除外虑,心志专一,对思念之情起到凝聚与强化的作用。正因为这些原因,捣衣 的动作和与之相关的清砧的声响,成为古典诗歌中“思妇”主题下最为常见的意象之一: “晓吹员管随落花,夜捣戎衣向明月。”(李白《捣衣》) “不辞捣衣倦,一寄塞垣深。”(杜甫《捣衣》) 飞鸿影里,捣衣砧外,总是玉关情。”(宋晏几道《少年游》) B、月下捣衣,风送砧声这种境界,不仅思妇伤情,也最易触动游子的情怀,因此捣衣 意象也是思乡主题的传统意象之 杜甫的《秋兴》,就是以白帝城的砧声寄寓自己客居漂泊中对故乡的思念: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C、古典诗歌表现了捣衣与砧声意象,也塑造了这种意象。它不仅感染、感动着置身情 境之中的思妇与游子,即使平常诗人,也往往喜欢把这种声音作为自己诗歌的背景音乐, 表达种种复杂的情感: 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十国南 唐·李煜《捣练子》) “砧清秋巷迥,灯白夜堂凉。此意无人会,重城醉梦乡。”(林景熙《夜意》)
“捣衣”和“砧声” A、关心家人冷暖,为全家人缝制衣服,是古代妇女的主要职责之一。在进行捣衣这种 机械重复的劳作之时,她们有足够的时间用于思念远离家乡的亲人。单调悠长的砧声有 助于摒除外虑,心志专一,对思念之情起到凝聚与强化的作用。正因为这些原因,捣衣 的动作和与之相关的清砧的声响,成为古典诗歌中“思妇”主题下最为常见的意象之一: “晓吹员管随落花,夜捣戎衣向明月。”(李白《捣衣》) “不辞捣衣倦,一寄塞垣深。”(杜甫《捣衣》) “飞鸿影里,捣衣砧外,总是玉关情。”(宋•晏几道《少年游》) B、月下捣衣,风送砧声这种境界,不仅思妇伤情,也最易触动游子的情怀,因此捣衣 意象也是思乡主题的传统意象之一。 杜甫的《秋兴》,就是以白帝城的砧声寄寓自己客居漂泊中对故乡的思念: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C、古典诗歌表现了捣衣与砧声意象,也塑造了这种意象。它不仅感染、感动着置身情 境之中的思妇与游子,即使平常诗人,也往往喜欢把这种声音作为自己诗歌的背景音乐, 表达种种复杂的情感: “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十国南 唐•李煜《捣练子》) “砧清秋巷迥,灯白夜堂凉。此意无人会,重城醉梦乡。”(林景熙《夜意》)
1本来是寒气使树变色,但寒不可见而树色 可见,好象树色带来寒气,见树色而知寒近, 是树色把寒催来的。一个“催”字,把平常景 物写得有情有感,十分生动。 2魏万前此,大概没有到过长安,而李颀已多次到过 京师,在那里曾“倾财破产”,历经辛酸。两句推 想中,诗人平生感慨,尽在不言之中。“催寒近” “向晚多”六个字相对,暗含着岁月不待,年华易 老之意,顺势引出了结尾二句
1 本来是寒气使树变色,但寒不可见而树色 可见,好象树色带来寒气,见树色而知寒近, 是树色把寒催来的。一个“催”字,把平常景 物写得有情有感,十分生动。 2魏万前此,大概没有到过长安,而李颀已多次到过 京师,在那里曾“倾财破产”,历经辛酸。两句推 想中,诗人平生感慨,尽在不言之中。“催寒近” 、 “向晚多”六个字相对,暗含着岁月不待,年华易 老之意,顺势引出了结尾二句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纯然 是长者的语气,予魏万以亲切的嘱咐。这里 用“行乐处”三宇虚写长安,与上二句中的 “御苑砧声”相应 虛一实,恰恰表明了 诗人的旨意。他谆谆告诫魏万:长安虽是 “行乐处”,但不是一般人可以享受的。不 要把宝贵的时光,轻易地消磨掉。要抓紧时 机成就一番事业。可谓语重心长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纯然 是长者的语气,予魏万以亲切的嘱咐。这里 用“行乐处”三字虚写长安,与上二句中的 “御苑砧声”相应,一虚一实,恰恰表明了 诗人的旨意。他谆谆告诫魏万:长安虽是 “行乐处”,但不是一般人可以享受的。不 要把宝贵的时光,轻易地消磨掉,要抓紧时 机成就一番事业。可谓语重心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