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见梁惠王 永州三中唐华荣
孟子见梁惠王 永州三中 唐华荣
孟子(前372年一前289年),山东邹城人,汉族。名轲 字子舆,又字子车、子居。父名激,母邹氏。中国古代伟 大的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哉国时期儒家代表人 物之一。著有《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孟子》 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 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和政治行动的儒家经典著 作。孟子师承孔伋(孔子之孙一般来说是师承自孔伋的学 生),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 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并称为“孔孟” 孟子曾仿效孔子,带领门徒游说各国。但不被当时各国 所接受,退隐与弟子一起著书。有《孟子》七篇传世: 学院一 《梁惠王》上下;《公孙丑》上下;《滕文公》上下; 《离娄》;《万章》上下;《告子》上下;《尽心》上 下。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提出“仁政”、“王道” 主张德治。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 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从此直到清末, 四书”一直是科举必考内容。孟子的文章说理畅达, 气势充沛并长于论辩。孟子远祖是鲁国贵族孟孙氏,后 地将他抚养成人,盂母管束甚y岁丧父,孟母艰辛 家道衰微,从鲁国迁居邹国。孟子 ,其“孟母三迁” “孟母断织”等故事,成为千古美谈,是后世母教之典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山东邹城人,汉族。名轲, 字子舆,又字子车、子居。父名激,母邹氏。中国古代伟 大的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 物之一。著有《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孟子》 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 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和政治行动的儒家经典著 作。孟子师承孔伋(孔子之孙一般来说是师承自孔伋的学 生),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 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并称为“孔孟”, 孟子曾仿效孔子,带领门徒游说各国。但不被当时各国 所接受,退隐与弟子一起著书。有《孟子》七篇传世: 《梁惠王》上下;《公孙丑》上下;《滕文公》上下; 《离娄》;《万章》上下;《告子》上下;《尽心》上 下。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提出“仁政”、“王道”, 主张德治。 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 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从此直到清末, “四书”一直是科举必考内容。孟子的文章说理畅达, 气势充沛并长于论辩。孟子远祖是鲁国贵族孟孙氏,后 家道衰微,从鲁国迁居邹国。孟子三岁丧父,孟母艰辛 地将他抚养成人,孟母管束甚严,其“孟母三迁”、 “孟母断织”等故事,成为千古美谈,是后世母教之典 范
孟子思想 民本思想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意思是说,人民放 在第一位,国家其次,君在最后。孟子认为君主应以爱护 人民为先,为政者要保障人民权利。孟子赞同若君主无道, 人民有权推翻政权。正因此原因,《汉书》「艺文志」 仅仅把《孟子》放在诸子略中,视为子书,没有得到应有 的地位。到五代十国的後蜀时,後蜀主孟昶命令人楷书 十一经刻石,其中包括了《孟子》,这可能是《孟子》列 入「经书」的开始。到南宋的孝宗时,朱熹将《孟子》与 《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并 成为「十三经」之一,《孟子》的地位才被推到了高峰。 传说明太祖朱元璋因不满孟子的民本思想,曾命人删节 《孟子》中的有关内容
孟子思想 民本思想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意思是说,人民放 在第一位,国家其次,君在最后。孟子认为君主应以爱护 人民为先,为政者要保障人民权利。孟子赞同若君主无道, 人民有权推翻政权。 正因此原因,《汉书》「艺文志」 仅仅把《孟子》放在诸子略中,视为子书,没有得到应有 的地位。 到五代十国的後蜀时,後蜀主孟昶命令人楷书 十一经刻石,其中包括了《孟子》,这可能是《孟子》列 入「经书」的开始。到南宋的孝宗时,朱熹将《孟子》与 《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并 成为「十三经」之一,《孟子》的地位才被推到了高峰。 传说明太祖朱元璋因不满孟子的民本思想,曾命人删节 《孟子》中的有关内容
仁政学说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 其政治思想的核心。他把“亲亲”、“长长”的原则运用于政治, 以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长远利益 孟子一方面严格区分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阶级地位,认为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并且模仿周制拟定了一套从天 子到庶人的等级制度;另一方面,又把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关系 比作父母对子女的关系,主张统治者应该像父母一样关心民的 疾苦,人民应该像对待父母一样去亲近、服侍统治者 孟子认为,这是一种最理想的政治,如果统治者实行仁政 可以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反之,如果不顾人民死活,推行虐敢, 将会失去民心而变成独夫民贼,被人民推翻。仁政的具体内容很 广泛,包括经济、政治、教育以及统一天下的途径等,其中贯穿 着一条民本思想的线索。这种思想是从春秋时期重民轻神的思想 发展而来的
仁政学说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 其政治思想的核心。他把“亲亲”、“长长”的原则运用于政治, 以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长远利益。 孟子一方面严格区分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阶级地位,认为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并且模仿周制拟定了一套从天 子到庶人的等级制度;另一方面,又把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关系 比作父母对子女的关系,主张统治者应该像父母一样关心人民的 疾苦,人民应该像对待父母一样去亲近、服侍统治者。 孟子认为,这是一种最理想的政治,如果统治者实行仁政, 可以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反之,如果不顾人民死活,推行虐政, 将会失去民心而变成独夫民贼,被人民推翻。仁政的具体内容很 广泛,包括经济、政治、教育以及统一天下的途径等,其中贯穿 着一条民本思想的线索。这种思想是从春秋时期重民轻神的思想 发展而来的
孟子根据战国时期的经验,总结各国治乱兴亡的规律,提出了一个富有民主 性精华的著名命题:“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认为如何对待人民这 问题,对于国家的治乱兴亡,具有极端的重要性。孟子十分重视民心的向 背,通过大量历史事例反复阐述这是关乎得天下与失天下的关键问题。孟子 说:“夫仁政,必自经界始”。所谓“契”,就是划分整理田界,实行井 田制。孟子所设想的井田制,是一种封建性的自然经济,以家一户的小农 为基础,采取劳役地租的剥削形式。每家农户有五亩之宅,百亩之田,吃穿 自给自足。孟子认为,“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 只有使人民拥有“恒产”,固定在土地上,安居乐业,他们才不去触犯刑律 为非作歹。孟子认为,人民的物质生活有了保障,统治者再兴办学校,用孝 悌的道理进行教化,引导他们向善,这就可以造成一种“亲亲”、《长长 的良好道德风尚,即“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孟子认为统治者 实行仁政,可以得到天下人民的衷心拥护,这样便可以无敌于天下。孟子所 说的仁政要建立在统治者的“不忍人之心”的基础上。孟子说:“先王有不 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不忍人之心”是一种同情仁爱之心。但 是,这种同情仁爱之心不同手墨子的“兼爱”,而是从血缘的感情出发的 孟子主张,“亲亲而仁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仁政就是这种不忍人之心在政治上的体现。 孟子把伦理和政治紧密结合起来,强调道德修养是搞好政治的根本。他 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后来《大学》提出的 日
孟子根据战国时期的经验,总结各国治乱兴亡的规律,提出了一个富有民主 性精华的著名命题:“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认为如何对待人民这 一问题,对于国家的治乱兴亡,具有极端的重要性。孟子十分重视民心的向 背,通过大量历史事例反复阐述这是关乎得天下与失天下的关键问题。孟子 说:“夫仁政,必自经界始”。所谓“经界”,就是划分整理田界,实行井 田制。孟子所设想的井田制,是一种封建性的自然经济,以一家一户的小农 为基础,采取劳役地租的剥削形式。每家农户有五亩之宅,百亩之田,吃穿 自给自足。孟子认为,“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 只有使人民拥有“恒产”,固定在土地上,安居乐业,他们才不去触犯刑律, 为非作歹。孟子认为,人民的物质生活有了保障,统治者再兴办学校,用孝 悌的道理进行教化,引导他们向善,这就可以造成一种“亲亲”、“长长” 的良好道德风尚,即“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孟子认为统治者 实行仁政,可以得到天下人民的衷心拥护,这样便可以无敌于天下。孟子所 说的仁政要建立在统治者的“不忍人之心”的基础上。孟子说:“先王有不 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不忍人之心”是一种同情仁爱之心。但 是,这种同情仁爱之心不同于墨子的“兼爱”,而是从血缘的感情出发的。 孟子主张,“亲亲而仁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仁政就是这种不忍人之心在政治上的体现。 孟子把伦理和政治紧密结合起来,强调道德修养是搞好政治的根本。他 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后来《大学》提出的 “修齐治平”就是根据孟子的这种思想发展而来的
道德伦理 孟子把道德规范概括为四种,即仁、义、礼、智。同时把人 伦关系概括为五种,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 有序,朋友有信”。孟子认为,仁、义、礼、智四者之中,仁、 义最为重要。仁、义的基础是孝、悌,而孝、悌是处理父子和兄 弟血缘关系的基本的道德规范。他认为如果每个社会成员都用仁 义来处理各种人与人的关系,封建秩序的稳定和天下的统一就有 可靠保证。 为了说明这些道德规范的起源,孟子提出了性善论的思想。 他认为,尽管各个社会成员之间有分工的不同和阶级的差别,但 是他们的人性却是同一的。他说:“故凡同类者,举相似也,何 独至于人而疑之?圣人与我同类者。”这里,孟子把统治者和被 统治者摆在平等的地位,探讨他们所具有的普遍的人性。这种探 讨适应于当时奴隶解放和社会变革的历史潮流,标志着人类认 的深化,对伦理思想的发展是一个巨大的推进
道德伦理 孟子把道德规范概括为四种,即仁、义、礼、智。同时把人 伦关系概括为五种,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 有序,朋友有信”。孟子认为,仁、义、礼、智四者之中,仁、 义最为重要。仁、义的基础是孝、悌,而孝、悌是处理父子和兄 弟血缘关系的基本的道德规范。他认为如果每个社会成员都用仁 义来处理各种人与人的关系,封建秩序的稳定和天下的统一就有 了可靠保证。 为了说明这些道德规范的起源,孟子提出了性善论的思想。 他认为,尽管各个社会成员之间有分工的不同和阶级的差别,但 是他们的人性却是同一的。他说:“故凡同类者,举相似也,何 独至于人而疑之?圣人与我同类者。”这里,孟子把统治者和被 统治者摆在平等的地位,探讨他们所具有的普遍的人性。这种探 讨适应于当时奴隶解放和社会变革的历史潮流,标志着人类认识 的深化,对伦理思想的发展是一个巨大的推进
孟子拜见梁惠王。梁惠王说:“老先生,你不远千里而 来,一定是有什麽对我的国家有利的高见吧? 孟子回答说:“大王!何必说利呢?只要说仁义就行 了。大王说‘怎样使我的国家有利?’大夫说,‘怎样 使我的家庭有利?’一般人士和老百姓说,‘怎样使我 自己有利?’结果是上上下下互相争夺利益,国家就危 险了啊!在一个拥有一万辆兵车的国家里,杀害它国君 的人,一定是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大夫;在一个拥有一千 辆兵车的国家里,杀害它国君的人,一定是拥有一百辆 兵车的大夫。这些大夫在一万辆兵车的国家中就拥有 千辆,在一千辆兵车的国家中就拥有一百辆,他们的拥 有不算不多。可是,如果把义放在后而把利摆在前,他 们不夺得国君的地位是永远不会满足的。反过来说,从 来没有讲“仁”的人却抛弃父母的,从来也没有讲义的 人却不顾君王的。所以,大王只说仁义就行了,何必说 利呢?
孟子拜见梁惠王。梁惠王说:“老先生,你不远千里而 来,一定是有什麽对我的国家有利 的高见吧?” 孟子回答说:“大王!何必说利呢?只要说仁义就行 了。大王说‘怎样使我的国家有利?’大夫说,‘怎样 使我的家庭有利?’一般人士和老百姓说,‘怎样使我 自己有利?’结果是上上下下互相争夺利益,国家就危 险了啊!在一个拥有一万辆兵车的国家里,杀害它国君 的人,一定是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大夫;在一个拥有一千 辆兵车的国家里,杀害它国君的人,一定是拥有一百辆 兵车的大夫。这些大夫在一万辆兵车的国家中就拥有一 千辆,在一千辆兵车的国家中就拥有一百辆,他们的拥 有不算不多。可是,如果把义放在后而把利摆在前,他 们不夺得国君的地位是永远不会满足的。反过来说,从 来没有讲“仁”的人却抛弃父母的,从来也没有讲义的 人却不顾 君王的。所以,大王只说仁义就行了,何必说 利呢?
孟子语录 1)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译文】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正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 (2)权,然后和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译文】称一称,才晓得轻重;量一量,才晓得长短。 (3)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译文】人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4)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 者也。 译文】即使有一种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冻 它十天,没有能够再生长的。 (5)其进锐者,其退速 【译文】前进太猛的人,后退也会快。 (6)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译文】心这个器官职在思考,思考才能获得,不思考便 不能获得
孟子语录 (1)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译文】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正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 (2)权,然后和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译文】称一称,才晓得轻重;量一量,才晓得长短。 (3)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译文】人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4)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 者也。 【译文】即使有一种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冻 它十天, 没有能够再生长的。 (5)其进锐者,其退速。 【译文】前进太猛的人,后退也会快。 (6)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译文】心这个器官职在思考,思考才能获得,不思考便 不能获得
7)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快乐足以使人死亡 (8)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译文】只有道德高尚的仁人,才应该处于统治地位。如果道德 低的不仁者处于统治地位,就会把他的罪恶传播给群众 (9)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 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译文】天子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天下;诸侯不行仁,便保不 住他的国家;卿、大夫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宗庙;一般的老百 姓不行仁,便保不住自己的身体。 (10)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 【译文】一国的君主如果喜爱仁德,整个天下便不会有敌手。 (11)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n道)。 译文】减免刑罚,减轻赋税,让百姓能深耕细作,早除秽草。 (12)仁者无敌 【译文】仁德的人是无敌于天下的
7)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快乐足以使人死亡。 (8)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译文】只有道德高尚的仁人,才应该处于统治地位。 如果道德 低的不仁者处于统治地位,就会把他的罪恶传播给群众。 (9)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 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译文】天子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天下;诸侯不行仁,便保不 住他的国家;卿、大夫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宗庙;一般的老百 姓不行仁,便保不住自己的身体。 (10)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 【译文】一国的君主如果喜爱仁德,整个天下便不会有敌手。 (11)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nǔ)。 【译文】减免刑罚,减轻赋税,让百姓能深耕细作,早除秽草。 (12)仁者无敌。 【译文】仁德的人是无敌于天下的
(13)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 夫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 叽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译文】每家给他五亩土地的住宅,四围种植着桑树,那么,五十岁 以上的人都可以有丝棉袄穿了。鸡狗与猪这类家畜,都有力量去饲养 繁殖,那么,七十岁以上的人就都有肉可吃了。一家给他一百亩土地 并且不去妨碍他的生产,八口人的家庭便都可以吃得饱饱的了。办好 各级学校,反复地用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大道理来开导他们,那么 顼发花白的老人便会有人代劳,不致头顶着、背负着东西在路上行走 (14)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 译文】搞好耕种,减轻税收,可以使百姓富足 (15)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译文】君主仁,没有人不仁;君主义,没有人不义;君主正,没有 人不正。 (16)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译文】以百姓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者,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快乐为自 已的快乐;以百姓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者,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忧愁为 的忙秋
(13)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 失其时, 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 饥矣。谨庠序之教, 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译文】每家给他五亩土地的住宅,四围种植着桑树,那么, 五十岁 以上的人都可以有丝棉袄穿了。鸡狗与猪这类家畜,都有力量去饲养 繁殖,那么, 七十岁以上的人就都有肉可吃了。一家给他一百亩土地, 并且不去妨碍他的生产, 八口人的家庭便都可以吃得饱饱的了。办好 各级学校,反复地用孝顺父母、 敬爱兄长的大道理来开导他们,那么, 须发花白的老人便会有人代劳,不致头顶着、 背负着东西在路上行走 了。 (14)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 【译文】搞好耕种,减轻税收,可以使百姓富足。 (15)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译文】君主仁,没有人不仁;君主义,没有人不义;君主正,没有 人不正。 (16)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译文】以百姓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者, 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快乐为自 己的快乐;以百姓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者,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忧愁为 自己的忧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