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北京化工大学:《高分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讲义,打印版)原料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PDF,文档页数:11,文件大小:3.02MB,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

其它路线主要是以农副产品或木材工业副产品为基本原料,直接用作单体或经化学加 工成为单体。大路品种有淀粉、纤维素、糠醛等。此路线原料不充足,成本较高,但可充分 利用自然资漂,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表1-12主要单体及其物理性质 名称 相对 密度 熔点 沸点 折光指数 分子质量 (20"℃)g/al (c) Cc) (20"c) 乙烯 28.05 0.38(-10℃) -169.20 -103.70 1.36(-110C) 丙烯 42.07 0.52 -185.20 -47.80 1.36(-110℃) 」烯 56.11 0.60(20") -185.40 -6.30 1.40(-20C) 苯乙烯 104.15 0.91 -30.6 145.00 1.55 氯乙烯 62.50 0.99(-15"℃) -153.79 -13.37 1.38 丁二烯 54.09 0.62 -108.90 -4.40 1.43(-25℃ 异戊二烯 68.12 0.68 -120.00 34.00 1.42 氯」二烯 88.81 0.96 59.40 偏二氢乙烯 83.00 1.28 -80.50 60.30 丙烯腈 53.06 0.81 -83.80 77.30 1.39 丙烯酰胺 71.08 1.12(30"℃) 84.80 125.00℃ 丙烯酸甲赌 86.09 0.95 -70.00 80.00 1.40 醋酸乙烯酯 86.09 0.93 -93.20 72.50 1.40 甲基丙烯酸甲酯 100.12 0.94 -48.00 100.50 1.41 己内酰胺 113.16 1.02 70.00 139.00 1.48 己二胺 116·2 39-42 205.00 己二酸 146.14 1.37 152.00 330.5(分解) 顺」烯二酸酐 98.66 1.48 52.80 200.00 邻苯二甲酸酐 148.12 1.53(4"℃) 130.80 284.50 对苯二甲酸 酯 149.19 1.28 L40.60 288.00 乙二醇 62.07 1.19 -12.30 197.50 1.43 双酚A 228.29 1.20 153.50 250.00 环氧乙烷 42.03 0.89 -111.00 13.00 环氧丙烷 57.05 0.86 35.00 环氧氢丙烧 37.49 1.18 -57.20 116.20 1.44 乙酸乙酯 113.12 1.06 -22.50 208.00 己内酯 114.14 1.07 -5.00 98.00 四氟乙烯 100.16 -142.50 -76.30 无静 94.11 1.07 42.00 180.00

甲醛 30.100.19(←-20℃)-92.00 -19.50 尿素 58.29 1.34 132.70 2、引发剂(催化剂) 在高分子合成反应中,引发剂(催化剂)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引发剂(催化剂)的选择 首先是考虑聚合反应机理,其次是活性、稳定性、副反应、价格、 逐步聚 般要加入催化剂,但种类比较简单,如聚反应常用酸盐或金属氧化物等做 化剂。相比之下,连锁聚合则要复杂得多。 ()自由基聚合 常用的引发剂有偶氮类引发剂、过氧类引发剂、氧化还原类引发剂等。一般可从经下 几个方面着手: 溶解性 主要涉及到采用什么聚合方法,本体聚合、悬浮聚合和油溶液聚合需选用油溶 性引发剂,如偶氨类和有机过氧类引发剂:乳液聚合和水溶液聚合需选用水溶性引发剂,如 无机过氧类或水溶性氧化-还原类引发剂。 活性主要是在确定的聚合反应温度下选择活性适当的引发剂。为了使整个聚合阶段反 应速率均匀,可采用高活性低活性互配的复合型引发剂。 其它因素副反应、毒性、安全性、 废以及价格等问题均应在考虑之列。实际中引发 剂的种类和用量需经过大量实验才能确定 对于近年发展起来的活性白由基聚合,体系比较复杂,多需引发剂和催化剂匹配使用, t如AIBN-CuClz/2,2'-bpy,CICH,CN-CuCl2/2,2'-bpy-AIBN等。 表1-13引发剂使用温度范围 使用温度范围 活化能 C (kJ/mol) 引发剂举例 高温>100 138188 异丙苯过氧化氢,特丁基过氧化氢,过氧化二异丙苯,过氧化二特丁基 中温30~100 110-13 过氧化 二苯甲酰,过氧化十二酰,偶氨二异丁睛过硫酸盐 低温-10~30 63110 过氧化氢-亚铁盐,过疏酸盐-亚铁盐,过化二苯甲酰-二甲基苯按 极低温<-10 <63 过氧化物-烷基金属(三乙基铝,三乙基硼,二乙基铅),氧-烷基金展 表1-14儿种引发剂的分解速率常数和分解活化能 引发剂 溶剂 度C) kd (s) tu2 (h)Ea (kJ/mol) 50 2.64×106 79.2 苯 6 8.45X106 228 3.18X10 6.0 125.6 偶氨二异丁睛 80 1.52X10 0.13 甲装 0 4.00×104 4.8 苯乙烯 2.97×10 64.8 4.72×10 4, 甲基丙烯酸甲酯 70 3.10X10 6.2 69.8 1.98×104 0.79 偶氨二异庚睛 甲苯 80.2 7.10×10 0.27 1213

60 20×10 96.3 14×10 140 124.3 过氧化二苯甲酰 80 2.5×10 7.7 61.0 2.6×10 74.6 苯乙烯 74.8 1.8×10 10.5 1000 46×10 04 2.19x10 88 过氧化十二酰 苯 9.17X10- 127.2 70 2.86×105 6.7 过氧化一碳 甲苯 % 303×10- 6.4 酸“异丙酯 过氧化二碳 酸 环己酯 苯 50 5.4×10 3.6 125 异丙苯过氧化氢 9×10 21.4 甲苯 139 3×10 64 g5×10 212 过硫酸钾 0.1mo/L·KoH 3.16×1 0-6 140.2 70 2.33×10 8.3 (2)阴离子聚合 阴离子聚合引发剂中要是L©wis碱,选择时要注意单体与引发剂的匹配,如下表中由A ,引发剂活性由高到低而单体活性则由低到高,因而A类引发剂可引发A、B、C、D 到米单体聚合,B类引发剂只能引发B、C、D类单体聚合,余类推, 表1-15阴离子聚合常用引发剂和单体 引发剂 单体 A SrR、CaR、Na、NaR、Li、LiR -甲基苯乙烯、苯乙烯、二烯烃 RMgX、t-ROLi 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甲酯 ROK、ROLi、强碱 丙烯腈、甲基丙烯腈、甲基乙烯酮 硝基乙烯、亚甲基丙一二鞍一乙酯、 D 吡啶、NR、弱碱、ROR、H:O 氰基丙烯酸乙酯、偏二氧基乙烯 (3)阳离子聚合 阳离子聚合引发剂主要有Ls酸(多用干高相对分子质量聚合物合成)!质子酸 Lewis酸一般和共引发剂 司使用。常用的Lewis酸有:BeC、ZnC、CdC、HgC、BF, BCL、AIBr、RAl、R,AlX、RAX(R为烷基、芳基)、SnCL4、TiCL4、ZrCL4、VCL、SbFs SbCl5、WCs、FeCL等。常用的共引发剂(助引发剂)有:RX、HC、HO、(C.Hs)O等。 对于近年发展起来的活性阳离子聚合,体系比较复杂,可参看有关文献。 表1-16阳离子聚合常用质子酸引发剂 引发剂 单体 氯磺酸 米乙烯、丁二烯

氟磺酸 苯乙烯、a-甲基苯乙烯、环戊二烯 三氯乙酸 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 二纸乙酸 苯乙桥 烷徒磺酸 异丁烯 三氟甲烷磺酸 苯乙烯 (4)配位聚合 配位聚合催化体系十分复杂,不但组成繁多,且机理各异,许多至今尚不清楚。配位聚 合所用催化剂主要是Ziegler-Nata催化剂,大体上有以下儿类: 两组分Ziegler-Naa催化剂通常由过渡金屈卤化物组成的主催化剂和由有机金属化 合物组成的共催化剂组成。催化剂的性质,通常取决于两组分的化学组成、过渡金属的性质、 两组分的配比和化学反应。两组分催化剂可以实现多形 般来说,活性高的催化剂(聚 合速率高)定向能力低,而定向能力高的催化剂聚合速率却较慢。聚合物的结构和立构规整 度,虽然有时也与共催化剂有关,但多数场合主要取决于主催化剂过渡金属组分。不少非均 相催化剂的活性高于均相催化剂。能使α-烯烃聚合的催化剂一般也可使乙烯聚合,但反过 来则很困难;当与烷基铝或AR,X3m搭配时,Ⅷ族过渡金属的催化剂能使二烯烃聚合,但不 能使 -烯聚合:而V一Ⅵ族过波金属的催化剂则能使。烯烃 二烯烃聚合 三组分Ziegler-Naa催化剂在二组分Ziegler-Nara催化剂中加入第三组分路易氏碱 如含N、P、O、S的给电子体后,可与烷基铝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生的化合物,得到P更 高的聚丙烯。第三组分的加入对催化剂的活性和定向能力有很大影响。有些第三组分可以提 富催化剂活性,有些可以提高催化剂的定向能力。一般的情况是提高催化剂活性的第二组分 往往使催化剂的定向能力下降,而使催化剂定向能力得以提高的第 组分多又导致催化活性 的降低,还有一些第三组分在政变催化剂活性和定向能力的同时影响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 量。 载体型Ziegler-Nata催化剂对常规Ziegler-Natta催化剂,主催化剂过液金属仅在结品 表面(边、角等处)的T形成活性中心,因此催化活性低。而将主催化剂负载到特殊的载 体上,则可大幅度提高催化活性。50年代末首先研究出以硅胶为载体的C系催化剂,用于 乙烯聚合 1968 体的系催化 的出现 了高效催化剂的新时代 茂金属催化剂均相茂金属催化剂产生于50年代,但直到80年代应用甲基铝氧烷 (MAO)作共催化剂后才出现突破性进展。根据组成和结构的特征,茂金属催化剂大致分为以 下四类: ①双茂金屈催化剂为有两个环茂二烯基(Cp)的4B族过渡金属(五、Z、H)茂化 合物。 二个环之间有桥基-CH,C CH)hSi化 连接的称 桥联茂金屈化合物 反之称 非桥联型茂金属化合物。除去环茂二烯基,还可选用苗基(d或芴基(Flu,改变过渡金属(T Z、H)和环茂二烯环上的取代基以及桥基团,可以合成出大量不同的茂金属化合物。桥基 不仅为茂金属化合物提供立体刚性构型,而且支配着过渡金屈和环茂二烯配体之间的距离和 夹角,从而对烯经单体的插入和烯经聚合的立体选择性产生重要影响。 ②单茂金属催化剂主要种类为限定几何构型催化剂,为4B族过波金属以共价键联接 到与杂原子N桥联的单 环茂 烯基团上而成 如(叔丁氨基)二甲基(四甲基 15环 二烯基 硅烷二甲基错。用这类催化剂可合成出具有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与长支化链的高加工性能的 聚烯烃 ③阳离子茂金属催化剂最大特点是可以在无共催化剂甲基铝氧烷(MAO)情况下,形成 具有作化活性的茂金屈棕基阳离子」 ④载体茂金属催化剂为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催化剂,它与上面介绍的三种均相 茂金属催化剂不同,为非均相催化剂。它克服了均相茂金属催化剂对聚合物形态不易控制的

不足,而同时又保持了均相催化剂的固有特点,载体茂金属催化剂常采用SiO2、A,O3、MgCL 作楼休 茂金属催化剂最有效的共催化剂是甲基铝氧烷(M八O)。它是三甲基铝的部分水解产物,其它 铝氧基如乙基铝氧烷(EAO),异丁基氧烷-BAO)等对烯烃的催化活性都不如MAO的活性 高。 与传统的Ziegler-Nata催化剂相比,茂金属催化剂具有以下特点:催化活性高,由于为 均相体系,几乎所有催化剂均为活性中心:催化活性中心单一,可得到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 的聚合物:改变催化剂结构可以有效地控制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共聚 组成、序列结构、 支化度 密度、熔点等指标, 即可实 聚合:催化 稳 可在空 中长期存放而不失活:基本为均相体系,便于对活性中心状 立构规整聚合物的形成机理 等进行研究。茂金属催化剂的一个主要缺点是共催化剂MAO的用量过大,而MAO过高的 成本导致用茂金属催化剂合成的聚合物在市场上竞争力下降。 对于其它一些特殊聚合机理,如基团转移聚合、开环聚合、易位聚合及大分子化学反应 所用的引发剂或催化剂, 这里不再进行介绍,可参看有关文献资料 3、溶剂 在连锁聚合和逐步聚合中,溶液聚合和溶液缩聚是重要的聚合方法之一,因此溶剂的选 择十分重要。溶剂的选抒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溶解性为保证聚合体系在反应过程中为均相,所选用的溶剂应对引发剂或催化剂 单体和聚合物均有良好的为 样有利于降低粘度, 诚缓凝胶效应 导出聚合反应热 必要时可采用混合溶剂。对于无法找到理想溶剂的聚合体系,主要从聚合反应需要出发,选 择对某些组分(一般是对单体和引发剂)有良好溶解性的溶剂。如乙烯的配位聚合,以加氢 汽油为溶剂,尽管对引发体系和聚合物溶解性不好,但对单体乙烯有良好的溶解性。当然, 从另一个角度,坏希望在聚合结束后能方每地将溶剂和聚合物分离开来 (2)活性 溶剂虽 不参与聚合 但自由基聚合时可与引发剂发生诱导分解、与链 活性中心发生链转移反应 。在离子景合中溶剂的影响更大,溶剂的极性对活性种离子对的存 在形式和活性、聚合反应速率、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以及链微观结构都会有明显影向 对于共聚反应,尤其是离子型共聚,溶剂的极性会影响到单体的竞聚率,进而影响到共聚行 为,如共聚组成、序列分布等。因此在洗择溶剂旧时要十分小心 (3)其它 如易于回收、便于再精制、无毒、易得、价廉、 便于运输和藏等 表1-17常用溶剂的沸点、溶度参数 溶剂 沸点,℃8,Ucm2 溶剂 沸点,℃8,em 异丙醚 68.5 14.3 顺- 氯乙烯 60.3 19.9 正 戊烷 36.1 14.4 1.2-二氯乙烷83.5 20.1 异戊 烷 27.9 14.4 1 醛 20.8 20.1 正 69.0 14.8 218.0 20.3 保 34.5 15.2 环 己 155.8 20.3 正 984 153 四氢呋喃64.0 20.3 正 辛 烷 125.7 15.5 硫化碳 46.2 20.5 环 80R 16.8 氧六环 101.3 205 甲基丙烯酸丁 160.0 16.8 156.0 20.5 氯 12.3 17.4 56.1 20.5

L.1.1-三勾乙烧 74.1 17.4 硝基苯 210.8 20.5 乙酸戊酯 149. 17.4 四氯乙烷 93.0 21.3 /酸工融 126.5 17.5 丙 烯睛 77.4 21.4 四氯化 碳 76.5 17.6 丙 睛 97.4 21.9 丙 157.5 17.7 115.3 21.9 143.8 17.7 装 184.1 021 甲基丙烯酸甲酯 102.0 17.8 甲基乙酰胺 165.0 22.7 乙酸乙烯酯 72.9 17.8 硝基乙烷 16.5 22.7 1384 180 161.1 234 乙基 101.7 18.0 醇 117.3 23.4 间 “甲米 139.1 18.0 醇 107.8 24.0 136.2 18.0 丙 醇 97.4 24.4 十 氯 193.3 18.0 睛 81.1 24.4 异 丙 152.4 18.2 甲基甲酰胺 153.0 24.8 110.6 18.2 酸 117.9 25.8 丙烯酸甲酯 80.3 18.2 硝基甲烷 -12.0 25.8 144.4 18.4 783 26.0 乙酸乙酯 77.1 18.6 甲基亚 189.0 27.5 11-一氨才铠 573 186 酶 1007 277 甲基丙烯 90.3 18.6 酚 181.8 29.7 80.1 18.7 甲 65.0 29.7 氢甲烷 61.7 19.1 碳酸乙烯酯 248.0 29.7 79.6 19.1 甲基砜 238.0 29.9 四女乙烯 121.1 19.3 丙 暗 218.0 30.9 甲酸乙酯 54.4 19.3 198.0 32.2 125.9 19.5 290.1 33.8 苯甲酸乙酯 212.7 19.9 酰 胺 111.0 265 二甲烷 39.7 19.9 水 100.0 47.5 表1-18聚合物的溶度参数 聚合物 8 (J/em)2 聚合物 8 (J/em')2 聚乙烯 16.4 聚丁二烯 17.2 聚丙烯 19.0 聚氨酯 20.5 聚异丁烯 17.0 聚异戊二烯 17.4 聚差乙烯 18.5 聚氯「一烯 16.8-18.8 聚氯乙烯 20.0 乙内橡胶 16.2 聚偏气乙烯 20.3-20.5 丁一烯/苯乙烯共聚物 16.6-17.6 聚四氟乙烯 12.7 丁二烯/丙烯脂共聚物 18.9-20.3 聚三氟氯乙烯 14.7-16.2 氢乙烯/酷酸乙烯酯共聚物 21.7 聚乙烯 26.0 聚甲醛 20.9

聚醋酸乙烯醋 21.7 聚氧化丙烯 15.3-20.3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18.6 聚氧化丁烯 17.6 聚甲基丙烯酸乙酯 18.3 聚2,6-二甲基苯撑氧 19.0 聚丙烯酸甲酯 20.7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 21.9 聚丙烯酸乙脂 19.2 尼龙6 22.5 聚丙烯酸丁酯 18.5 尼龙66 27.8 聚丙稀错 26.0 聚碳移酯 20.3 聚甲基丙烯酸 21.9 聚砜 20.3 乙基纤维素 21.1 聚二甲基硅氧烷 14.9 环氧树脂 19.922.3 聚硫胶 18.4-19.3 表1-19聚合物的常用溶剂 聚合物 溶剂 聚乙烯 十氢奈,四氢萘,1氯奈(均>130℃) 甲 聚丙烯 十氢奈,四氢紫,I-氯奈(均>130C) 聚异丁烯 。汽油、苯 聚苯乙烯 苯,氯仿,二氯甲烷,醋酸丁醋,二甲基甲酰胺,甲乙酮,吡 聚氯乙烯 四氢呋喃,环己酮,二甲基甲酰胺,氯苯 氯化聚氯乙烯 丙附,醋酸乙酯,苯,氯苯、甲苯,二氯甲烷、四氢呋喃、环 己酮 聚乙烯 甲酰胺,水、乙醇 聚醋酸乙烯 芳香族烃,氯代烃,酮,甲醇 聚乙桥醇缩路 四氢呋喃,酮,酯 聚丙稀酰胺 聚内烯 甲基甲酰胺 氯甲烷、羟乙腈 聚丙烯酸酯 芳香烃,卤代烃,酮,四氢呋哺 聚甲基丙烯酸酯 芳香烃,卤代烃,酮,二氧六环 聚四氟乙烯 聚三氟氯乙烯 邻次氯苄基三纸(>120℃ 聚氟乙烯 环己啊,三甲亚砜,二甲基甲酰胺(均>110"℃) 聚偏氟乙烯 二甲亚砜,二氧六环 ABS 二氨甲烷 苯乙烯 烯共聚物 醋酸乙酯,苯, 氯乙烯-酷酸乙烯共聚物 二氯甲烷,四氢呋喃,环己酮 天然橡胶 卤代烃,苯 聚'一烯 苯,正已烷 聚氯丁二烯 卤代烃甲苯, 氧六环,环己厘 聚甲醛 二甲亚刷,二甲基甲酰胺(150℃) 聚氧化乙烯 醇,卤代烃,水,四氢呋喃 氯代聚醚 环己丽

聚环氧氯丙烷 环己酮,四氢 聚对苯二甲酸乙 苯酚-四氯乙烷 氯乙酸 聚对苯二甲酸丁一酯 苯酚四氯乙 聚碳酸酯 环己酮,二氯甲烷,甲酚 聚芳酯 苯酚四氯乙烷,四氯乙烷 聚酰 甲酸,甲酚,苯酚-四氯乙烷 聚氨班 甲基甲酰胺,四氢呋喃,甲酸,乙酸乙醋 惊酸树脂 酯,卤代烃,低级悴 环氧树脂 醇,酮,酯,二氧六环 硝酸纤维素 酮,醇醚 醋酸纤维素 甲酸,冰醋酸 4、链转移剂 链转移剂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链转移常数大,因而是控制、调节相对分子质量的有效手段 尤其对自由基聚合而言尤为重要 对配位聚合,如聚乙烯、聚丙烯等,可通过氢调控制相对分子质量。对阳离子聚合,由 于反应活化能低,多采用低温反应米养活刷反应,提高相对分子质量。对阴离子聚合,则是 通过单体与引发剂的配比,实现计量聚合。 表1-20常用溶剂的链转移常数Cs×10 苯乙烯 溶剂 甲基丙烯酸甲酯 醋酸乙烯酯 60P℃ 80℃ 80℃ 60℃ 苯 0.023 0.059 0.075 1.2 环己烷 0.031 0.066 01 7.0 庚烷 0.42 - 17.0(50C 甲苯 0.125 0.31 0.52 21.6 乙苯 0.67 1.08 135 55.2 异丙苯 0.82 1.30 1.9 89.9 特丁苯 0.06 3.6 氯正丁烷 0.04 10 溴正丁烷 0.06 50 丙酮 0.4 11.7 醋酸 0.2 正丁粹 0.4 20 氯仿 0.5 0.9 1.4 150 碘正丁烷 1.85 800

丁胺 0.5 三乙胺 7.1 370 特丁基二硫化物 24 10000 四氯化碳 90 130 239 9600 四溴化碳 22000 23000 3300 28700(70℃) 特丁硫醇 37000 正丁硫醇 210000 480000 5、阻聚剂 阻聚剂由于能讯速体系中的白由基反应生成稳定的物质,因此阻聚剂的作用主要是防 止单体在储存、运输等过程 中发生自聚。许多阻聚剂还可做为防老剂、稳定剂等加入聚合物 和制品中,以防止大分子在加工、使用过程中进一步发生不希望出现的化学反应。对于聚合 反应来说,则需要在反应开始前将阻聚剂全部阶去。 表1-21常用阻聚剂的阻聚常数 阻聚剂 温度℃) kz(Lmol·s) 丙烯酸甲酯 50 0.00464 4.63 硝基苯 苯乙烯 醋酸乙烯酯 50 0.326 50 11.2 19300 丙烯酸甲酯 50 0204 204 苯乙烯 1,3,5.三硝基苯 50 642 酯酸乙烯酯 50 404 760000 内烯酸甲脂 4 1200 对苯醌 甲基丙烯酸甲酯 44 5.5 2400 苯乙烯 518 DPPH 甲基丙烯酸甲酯 44 2000 丙烯睛 FeCl 甲基丙烯酸 60 3.33 60 (在二甲基甲酰胺中) 苯乙龙 酷酸乙烯酯 60 536 94000 60 235000 丙烯酸甲酯 甲基丙烯酸 44 44 后酸乙烯酯 007s 4 470 甲基丙烯酸甲脂 102 苯乙烯 10510

丙烯酸甲酷 苯胺 50 0.0001 酷酸乙烯酯 50 0.015 丙烯酸甲酯 苯酚 50 酷酸乙烯酯 0.002 0.012 对苯二酚 醑酸乙烯酯 50 0.7 2,4,6三甲基苯酚 酷酸乙烯酯 5.0 6、悬浮剂 悬浮剂(也称为分散剂或成粒剂)的选抒是悬浮聚合的一个重要方面。主要有水溶性有 机高分子和非水溶液性无机粉末两大类。有时还加入少量表面活性剂作为助悬浮剂,如十 烷基磺酸钠、聚醚、磺化油等。主悬浮剂用量一般为单体量的0.1%左右,助悬浮剂则为0.01~ 0.03%,后者如用量过多,则体系容易转变为乳液聚合。 表1-22主要的悬浮剂品种 种类 举例 无机分散剂 天然硅酸盐 滑石,膨润土,硅藻土,高岭土等 硫酸盐 硫酸钙,硫酸钡 碳酸盐 碳酸钙,碳酸镁,碳酸钡 磁酸盐 砖俊钙 草酸 草酸钙 氢氧化物 氢氧化铝,氢氧化镁 氧化物 二氧化钛,氧化锌 天然高分子 糖类 淀粉,果胶,植物胶,海藻胶 蛋白质类 明胶,鱼蛋白 改性天然高分 纤维素衍生物 甲基纤维素,甲基轻丙基纤维素,羟乙基纤雏素,羟丙基纤雏素 合成高分子 含场基 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 含其 乙酸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甲基)丙烯酸类共聚物 聚乙烯基吡啶烷酮 含醋基 聚环氧乙烷脂肪酸階,失水山梨糖脂肪酸鳊 7、乳化剂 乳化剂是决定乳液聚合成败的关键组分乳化剂分子是由非极性的烃基和极性基团两部 分组成。根据极性 团的性质可将乳化剂分为阴离子型、阳离子型、两性型和非离子型儿类 阴离子型乳化剂极性基团为阴离子,如C00,S0,S0,:非极性基团一般是C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共11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