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题 1.简述官方政策活动者的政策角色及其相互关系。 2.如何看待非官方政策主体尤其是公民在政策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 3. 试比较中西方政策活动者的政策角色及发挥作用方式的异同。 4.为什么说思想库是现代化公共决策链条中不可缺的一环? 5.联系实际,论述如何发展与完善我国的政策研究组织 6。分析下面两个案例,指出兰德公司与布鲁金斯学会的政策分析家所提出的美国对华 政策建议的联系和差别,以及它们对美国现实对华政策的影响 [案例] 一、美对华应采取“遏制接触政策”· 一美国兰德公司分析家向政府建议 美国兰德公司9月10日发表一份新闻公报,题:兰德公司分析家们敦促美国在对华政 策问题上做出重大改变。 兰德公司的一些分析家对华盛顿长期以来实行的对华接触政策提出批评,同时也对许多 对此政策持批评态度的人所成的遏制政策子以摒弃,他们今天敦促实行一项新的对华政 策,并且称之为“遏制接触政策”,目的在于既能维持合作关系,又能抵御将来中国对美国 的利益和目标形成的挑战。 这项提议出现在《美国与妮起的中国:战略和军事影响》的报告之中,这是一份内容 泛的报告,既探讨了影响中国国家安全行为的种种决定因素,又提供了对于中国军事现代化 务力的最新估计,还研究了美国的政策选择。这份分析报告建立在历时两年,专门为美国空 军而进行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之上,主其事者是兰德公司的高级战略家,前负责政策计划的国 防部副部长帮办蔡迈·哈利勒扎德。 这份报告指出,北京正在朝者“提高综合力”的既定目标前进,这是一个长期的目标, 而不是一时的应急之需,尽管从一些世界水平来看,中国的军队在一些领域中,包括导弹 光学、激光和核武器,还远远落在后面。但是,中国认识到它们的弱点,国防开支正在不断 增加。这份报告估计,与1991年相比,1998年的预算实际增加了54, 鉴于关国的防务努力没有出现重大的减少,在今后的半个世纪里中国不可能在世界上与 美国的力量分庭抗礼,平起平坐。不过,分析家们认为,如果中国自己的国防建设按照目前 的速度进行,那么,在15一0年内,中国可能成为“一个可怕的、多方面的地区强国”。到 那时,中国就有能力争夺对东亚的海洋和空域的控制,在战场上投入各种各样的远程武器, 对美国在信息领域的支配地位构成挑战,同时给美国本土造成一种加大了的战略核威助。 这些都表明,中国可能成为一个陆咄逼人的竞争对手,不过,其他可能出现的情况,比 资料来源:《参考消息》1999年9月22日
1 [思考题] 1. 简述官方政策活动者的政策角色及其相互关系。 2. 如何看待非官方政策主体尤其是公民在政策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 3. 试比较中西方政策活动者的政策角色及发挥作用方式的异同。 4. 为什么说思想库是现代化公共决策链条中不可缺的一环? 5. 联系实际,论述如何发展与完善我国的政策研究组织。 6. 分析下面两个案例,指出兰德公司与布鲁金斯学会的政策分析家所提出的美国对华 政策建议的联系和差别,以及它们对美国现实对华政策的影响。 [案 例] 一、美对华应采取“遏制接触政策” ——美国兰德公司分析家向政府建议 美国兰德公司 9 月 10 日发表一份新闻公报,题:兰德公司分析家们敦促美国在对华政 策问题上做出重大改变。 兰德公司的一些分析家对华盛顿长期以来实行的对华接触政策提出批评,同时也对许多 对此政策持批评态度的人所赞成的遏制政策予以摒弃,他们今天敦促实行一项新的对华政 策,并且称之为“遏制接触政策”,目的在于既能维持合作关系,又能抵御将来中国对美国 的利益和目标形成的挑战。 这项提议出现在《美国与崛起的中国:战略和军事影响》的报告之中,这是一份内容广 泛的报告,既探讨了影响中国国家安全行为的种种决定因素,又提供了对于中国军事现代化 努力的最新估计,还研究了美国的政策选择。这份分析报告建立在历时两年,专门为美国空 军而进行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之上,主其事者是兰德公司的高级战略家,前负责政策计划的国 防部副部长帮办蔡迈·哈利勒扎德。 这份报告指出,北京正在朝着“提高综合力”的既定目标前进,这是一个长期的目标, 而不是一时的应急之需,尽管从一些世界水平来看,中国的军队在一些领域中,包括导弹、 光学、激光和核武器,还远远落在后面。但是,中国认识到它们的弱点,国防开支正在不断 增加。这份报告估计,与 1991 年相比,1998 年的预算实际增加了 54%。 鉴于美国的防务努力没有出现重大的减少,在今后的半个世纪里中国不可能在世界上与 美国的力量分庭抗礼,平起平坐。不过,分析家们认为,如果中国自己的国防建设按照目前 的速度进行,那么,在 15-20 年内,中国可能成为“一个可怕的、多方面的地区强国”。到 那时,中国就有能力争夺对东亚的海洋和空域的控制,在战场上投入各种各样的远程武器, 对美国在信息领域的支配地位构成挑战,同时给美国本土造成一种加大了的战略核威胁。 这些都表明,中国可能成为一个咄咄逼人的竞争对手,不过,其他可能出现的情况,比 资料来源:《参考消息》1999 年 9 月 22 日
如中国的民主化或者对国际标准的适应,或者国际经济利益的不断加强,可能产生一种更加 积极的结果。考虑到风险很大,而且前途难以预料,美国应该如何同中国打交道? 这份分析报告指出,布什和克林顿政府实行的接触政策存在三个缺陷。首先,结果“不 如宜传的那个样子”一一接触政策没有能够阻止中国研制化学和生物武器(尽管中国是禁止 这些武器的条约的签字国),也没有能够阻止中国向巴基斯坦和伊朗提供导弹。其次,如果 中国表现不好,这种政策没有提供一个反应的基础。最后,这种政策建立在一种假设的基础 之上,即帮助中国发展经济和技术,最终将产生合作性的行为表现。如果这种假设错误,接 触只会帮助中国成为一个威胁更大的对手。简而言之,接触并不能说明必须采取哪些措施才 能保护美国的利益。 不过,一种试图遏制中国,降低中国力量发展速度的政策也不合适。首先,这样需要在 国内取得一定程度的一致意见和动员,在国外取得一定程度的盟友的支持,这些要求不切实 际。 这样将会丢掉接触政策带米的对于中国政策的影响。最为重要的一点是,这是一种宿命 论的政策,一种自身可能成为事实的预言,中国现在还无法在东亚处于支配地位,这种结果 并非远远不可避免,過制政策忽略了这样一种可能性,即美中关系可能会以一种令人满意的 方式发展。 在这些作者们看来,现在所需要的是一个超越两种战略的“第三条道路”。他们提出的 政策将“一如既往地吸纳中围进入当今的国际体系,同时,既要准备可能对这种体系形成株 战,又要设法说服中国领导阶层:这种挑战很难构成,执行起来极其危险。”这样做的目的: “突出中国阶层面临的基本选择,指出其他选择都会面临严峻的形势。” “遏制接触政策”应该一 △继续奉行接触政策,但是其程度应该有所减轻,华盛顿应该保持与中国的经济、政治 和文化关系,寻求加强军队与军队之间的关系,同时强调互惠原则。但是,美国不应太多地 顾及中国人在人权问题上的敏感态度,应该对出口关键军事物资的中国企业实施制裁。 △避免任何直接帮助中国发展军事力量的事情,尤其是尖端的武器和技术。我们将敦促 美国的朋友和盟国也如法炮制,最为明显的一个手段就是通过加强出口控制,限制最为危险 的系统的出口。 △加强美国同其他东亚国家的关系、努力改善它们之间的关系和军事合作。具体说来包 括务力拓宽日本和韩国之间的军事关系,加强东盟国家之间以及它们与美国之间的政治、军 事合作,鼓励日本和俄罗斯之间重建支好关系。 △既不鼓励也不逼追台湾与大陆实行统一。根据“遏制接触政策”,“只要中国将来的道 路仍然前途不明,维持现状符合美国的利益”。如果中国成为一个友好的民主国家,美国的 政策可能会更加赞同实现统一。“另一方面,如果中国变成一个敌对国家,美国可能采取 种支持台湾事实上独立的政策。” 在结尾处,这份报告对上升之中的中国力量对美国整体军事,尤其是空军,可能产生的 影响进行了长长的一段分析。将来需要做的事情包括:防御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制订在核 武器、化学武器和生物武器威胁之下的行动新概念:增加接近东南亚设施的机会:一如慨往 地接近日本和韩国的设施:若重强调远程武器系统的重要性
2 如中国的民主化或者对国际标准的适应,或者国际经济利益的不断加强,可能产生一种更加 积极的结果。考虑到风险很大,而且前途难以预料,美国应该如何同中国打交道? 这份分析报告指出,布什和克林顿政府实行的接触政策存在三个缺陷。首先,结果“不 如宣传的那个样子”——接触政策没有能够阻止中国研制化学和生物武器(尽管中国是禁止 这些武器的条约的签字国),也没有能够阻止中国向巴基斯坦和伊朗提供导弹。其次,如果 中国表现不好,这种政策没有提供一个反应的基础。最后,这种政策建立在一种假设的基础 之上,即帮助中国发展经济和技术,最终将产生合作性的行为表现。如果这种假设错误,接 触只会帮助中国成为一个威胁更大的对手。简而言之,接触并不能说明必须采取哪些措施才 能保护美国的利益。 不过,一种试图遏制中国,降低中国力量发展速度的政策也不合适。首先,这样需要在 国内取得一定程度的一致意见和动员,在国外取得一定程度的盟友的支持,这些要求不切实 际。 这样将会丢掉接触政策带来的对于中国政策的影响。最为重要的一点是,这是一种宿命 论的政策,一种自身可能成为事实的预言,中国现在还无法在东亚处于支配地位,这种结果 并非远远不可避免,遏制政策忽略了这样一种可能性,即美中关系可能会以一种令人满意的 方式发展。 在这些作者们看来,现在所需要的是一个超越两种战略的“第三条道路”。他们提出的 政策将“一如既往地吸纳中国进入当今的国际体系,同时,既要准备可能对这种体系形成挑 战,又要设法说服中国领导阶层:这种挑战很难构成,执行起来极其危险。”这样做的目的: “突出中国阶层面临的基本选择,指出其他选择都会面临严峻的形势。” “遏制接触政策”应该—— △继续奉行接触政策,但是其程度应该有所减轻,华盛顿应该保持与中国的经济、政治 和文化关系,寻求加强军队与军队之间的关系,同时强调互惠原则。但是,美国不应太多地 顾及中国人在人权问题上的敏感态度,应该对出口关键军事物资的中国企业实施制裁。 △避免任何直接帮助中国发展军事力量的事情,尤其是尖端的武器和技术。我们将敦促 美国的朋友和盟国也如法炮制,最为明显的一个手段就是通过加强出口控制,限制最为危险 的系统的出口。 △加强美国同其他东亚国家的关系、努力改善它们之间的关系和军事合作。具体说来包 括努力拓宽日本和韩国之间的军事关系,加强东盟国家之间以及它们与美国之间的政治、军 事合作,鼓励日本和俄罗斯之间重建支好关系。 △既不鼓励也不逼迫台湾与大陆实行统一。根据“遏制接触政策”,“只要中国将来的道 路仍然前途不明,维持现状符合美国的利益”。如果中国成为一个友好的民主国家,美国的 政策可能会更加赞同实现统一。“另一方面,如果中国变成一个敌对国家,美国可能采取一 种支持台湾事实上独立的政策。” 在结尾处,这份报告对上升之中的中国力量对美国整体军事,尤其是空军,可能产生的 影响进行了长长的一段分析。将来需要做的事情包括:防御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制订在核 武器、化学武器和生物武器威胁之下的行动新概念;增加接近东南亚设施的机会;一如既往 地接近日本和韩国的设施;着重强调远程武器系统的重要性
分析家们警告说,美国还必须准备对付中国利用突然袭击造成既成事实的军事主张。这 种倾向在台湾海峡目前的紧张局势中可能非常适用。 (资料来源:(参考清息)1999年9月2日。) 二、美应对中国实行有限接触政策 一一美国布鲁金斯学会政策分析家贝茨·吉尔的建议 布鲁金斯学会对外政策研究高级研究员、布鲁金新东北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贝发·吉尔在关国《外交) 杂志?一8月份合刊文章“有限接触”中指出:美国新的对华玫策在今后与北京的关系问思上应包含更多的 现实政策,既非全方位的退制战略,亦非热情地拥抱,面是冷静的接触与回避共存,即有限的接触,克林 顿总统最近关于中国间题的讲话是在正确方向上迈出的一步。 确定对华政策 1998年6月美中首脑会晤一年后,双方关系的发展艰难前行,几乎到了停滞状态,朱 铭基总理最近的美国之行受到核间谍案和侵犯人权问题传言的干扰,未能就中国加入世界贸 易组织(I0)达成协议。双边年贸易逆顺差达600亿美元,而且在继续增长:1999年中国 可能会成为美国最大的逆差贸易伙伴,1989年天安门危机的悲刷记忆仍挥之不去。意外轰 炸中国驻贝尔格菜德使馆事件导致己经被激怒的中国反对美国领导的对南斯拉夫采取的行 动。最糟糕的是,笼罩在华盛顿对华政策问题上的高度党派化的气氛扰乱了对稳定这一重要 而动荡的关系生死攸关的清醒冷静的思考。相反地,两国的联系所包含的不过是机械的谈判 和微观的问题。双方一年前刚刚宜布的“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究竟怎么了? 就美国而言,改善与中国的关系取决于两个因素:与中国就战略利益和分歧达成谅解 国内支持这一谅解的共识。这两个因素均未得到应有的持续正常的重视。这两个支柱至少已 有十年,甚至更长时间不见踪影了,冷战结束十年后,世界进入了一个更加复杂的国际时代 美国再也承受不起任凭对华政策自由发展了。 共同基础 即使是在双边关系陷入困境的时候,美国与中国也有一系列共同的经济、安全和政治目 标,至少,两国应避免可能导致冲突的战略误解,应当协同务力,加强稳定,鼓励经济发展。 中国所酚望的是一个有益于它进行迫切需要的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国内等地区和平环境 美国最有资格给予或拒挠这种企盼,美国可以影响石油供应,鼓励南亚采取核克制态度, 帮助亚洲重新激活经济,限制朝鲜搞边缘政策。鉴于美国的财富和经验,美国有能力向中国 提供某些最直接的援助,帮助它实现政治和经济自由,实行法治,并使它的金融体制从不稳 定和不负责任走向比较稳定和负责任。但是,美国也有能力在贸易谈判中对中国施加独一无 二的压力,鼓励台湾自治,支持日本发展军事能力。 另一方面,中国具有最大的潜力,支持或干扰美国在东亚的利益 资料来源:参考清息》1999年9月22日
3 分析家们警告说,美国还必须准备对付中国利用突然袭击造成既成事实的军事主张。这 种倾向在台湾海峡目前的紧张局势中可能非常适用。 (资料来源:《参考消息》1999 年 9 月 22 日。) 二、美应对中国实行有限接触政策 ——美国布鲁金斯学会政策分析家贝茨·吉尔的建议 布鲁金斯学会对外政策研究高级研究员、布鲁金斯东北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贝茨·吉尔在美国《外交》 杂志 7-8 月份合刊文章“有限接触”中指出:美国新的对华政策在今后与北京的关系问题上应包含更多的 现实政策,既非全方位的遏制战略,亦非热情地拥抱,而是冷静的接触与回避共存,即有限的接触,克林 顿总统最近关于中国问题的讲话是在正确方向上迈出的一步。 确定对华政策 1998 年 6 月美中首脑会晤一年后,双方关系的发展艰难前行,几乎到了停滞状态,朱 镕基总理最近的美国之行受到核间谍案和侵犯人权问题传言的干扰,未能就中国加入世界贸 易组织(WTO)达成协议。双边年贸易逆顺差达 600 亿美元,而且在继续增长;1999 年中国 可能会成为美国最大的逆差贸易伙伴,1989 年天安门危机的悲剧记忆仍挥之不去。意外轰 炸中国驻贝尔格莱德使馆事件导致已经被激怒的中国反对美国领导的对南斯拉夫采取的行 动。最糟糕的是,笼罩在华盛顿对华政策问题上的高度党派化的气氛扰乱了对稳定这一重要 而动荡的关系生死攸关的清醒冷静的思考。相反地,两国的联系所包含的不过是机械的谈判 和微观的问题。双方一年前刚刚宣布的“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究竟怎么了? 就美国而言,改善与中国的关系取决于两个因素:与中国就战略利益和分歧达成谅解, 国内支持这一谅解的共识。这两个因素均未得到应有的持续正常的重视。这两个支柱至少已 有十年,甚至更长时间不见踪影了,冷战结束十年后,世界进入了一个更加复杂的国际时代, 美国再也承受不起任凭对华政策自由发展了。 共同基础 即便是在双边关系陷入困境的时候,美国与中国也有一系列共同的经济、安全和政治目 标,至少,两国应避免可能导致冲突的战略误解,应当协同努力,加强稳定,鼓励经济发展。 中国所盼望的是一个有益于它进行迫切需要的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国内等地区和平环境。 美国最有资格给予或拒挠这种企盼,美国可以影响 石油供应,鼓励南亚采取核克制态度, 帮助亚洲重新激活经济,限制朝鲜搞边缘政策。鉴于美国的财富和经验,美国有能力向中国 提供某些最直接的援助,帮助它实现政治和经济自由,实行法治,并使它的金融体制从不稳 定和不负责任走向比较稳定和负责任。但是,美国也有能力在贸易谈判中对中国施加独一无 二的压力,鼓励台湾自治,支持日本发展军事能力。 另一方面,中国具有最大的潜力,支持或干扰美国在东亚的利益。 资料来源:《参考消息》1999 年 9 月 22 日
中国和美国在限制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扩散方面具有共同的利益,特别是在西南亚和中亚 地区,双方都希望俄罗斯妥善处理骚乱,希望日本继续维护该地区的稳定。此外,在促进全 球秩序和经济发展的机构中,如果中国具有较大的利害关系,其国与中国都将受益。作为全 球安全协议的签约国,华盛顿和北京在保证条约得到实施的问题上享有共同利益。一言以蔽 之,如果中国不仅接受国际惯例,而且参与制定,监督和确保它们得到实施,那将有利于美 国。 意识形态的巨大差异 虽然存在这些共同关心的利益,但是美国与中国在许多问题上的观点存在根本性分歧, 如全球化、民主化、国家与公民的关系以及人道主义干预等,尽管这些意见分歧不应夸大 但也不能忽视。 就经济方面而言,中国面临的困难基本上源于对全球化和开放市场的好处存在根本性的 模糊认识,共产党领导人担心美国搞经济、政治和文化垄断,特别是中国正处于市场经济过 波期,容易受到冲击,这些观点在慢慢减弱,但是由于朱在访美期间未能就中国加入世贸组 织达成协议,那些观点可能又有加强。 虽然美国与中国在某些安全问题上进行合作是可能的,但是双方在未来世界秩序的结构 问题上看法不同,北京坚决反对它所认为的华盛顿令人担忧的倾向于单方面采取行动的趋 势。与许多其他国家一样,中国不支持美国领导的对热点地区的干预,比如科索沃和伊拉克 并对美国可能在朝鲜采取军事行动表示严重关注。美国通过武器销售和政治承诺支持台湾是 双方关系不断紧张的一个根源,中国1998年7月发表的国防白皮书毫不遮掩地多次影射美 国,认为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是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威胁:认为冷战式的思维仍然盛 行:认为扩大军事集团和加强联盟力量加剧了国际安全的不稳定性。 北约轰炸中国驻贝尔格莱德使馆更激怒了中国对于它所认为的美国任意采取单方面政 策的长期以米处于一触即发状态的愤慨,这一悲剧性事件说明了美国的垄断地位,突出了中 国的要对弱小,违反了中国长期强烈坚持的不干预别国内部事务的原则。 因经,即使能够克服轰炸使馆造成的直接影响,这一事件也必将长期痛苦地留在记忆中: 直至未来,并将贯穿美中关系。 前进 鉴于双方这些共同的利益和利益冲突,美国显然既不能鼓吹与中国的战略伙伴关系,也 不能一笔勾销接触政箭,说它不灵,其正需要的是为关中关系制定比拉精细、现实和路线明 确的规划图,具有中短期指导方针和适度可行的目标,取得明显进展对于稳定双边关系和美 国国内支持美国与中国保持联系的选民情绪都有很大作用。 鉴于轰炸使馆事件造成的有害氛围,华盛顿必须致力于可以实现的与北京关系的3个具 体目标:接纳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维护朝鲜的稳定,促进中国进一步取得社会和政治自由。 尽管其他问题也可以讨论,但是华盛顿不能指望取得立竿见影的变化。同时,如果克林顿政 府确想看到美中关系取得进展,它必须把国内更多的政治资本用于争取广泛的公众支持: 在经济和贸易领域,政府应致力于与中国就其加入世贸组织达成公平的,商业上确实可 行的协议。一旦达成协议,下一步的任务就是与北京合作,全面实施中国承担的世贸组织义
4 中国和美国在限制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扩散方面具有共同的利益,特别是在西南亚和中亚 地区,双方都希望俄罗斯妥善处理骚乱,希望日本继续维护该地区的稳定。此外,在促进全 球秩序和经济发展的机构中,如果中国具有较大的利害关系,其国与中国都将受益。作为全 球安全协议的签约国,华盛顿和北京在保证条约得到实施的问题上享有共同利益。一言以蔽 之,如果中国不仅接受国际惯例,而且参与制定,监督和确保它们得到实施,那将有利于美 国。 意识形态的巨大差异 虽然存在这些共同关心的利益,但是美国与中国在许多问题上的观点存在根本性分歧, 如全球化、民主化、国家与公民的关系以及人道主义干预等,尽管这些意见分歧不应夸大, 但也不能忽视。 就经济方面而言,中国面临的困难基本上源于对全球化和开放市场的好处存在根本性的 模糊认识,共产党领导人担心美国搞经济、政治和文化垄断,特别是中国正处于市场经济过 渡期,容易受到冲击,这些观点在慢慢减弱,但是由于朱在访美期间未能就中国加入世贸组 织达成协议,那些观点可能又有加强。 虽然美国与中国在某些安全问题上进行合作是可能的,但是双方在未来世界秩序的结构 问题上看法不同,北京坚决反对它所认为的华盛顿令人担忧的倾向于单方面采取行动的趋 势。与许多其他国家一样,中国不支持美国领导的对热点地区的干预,比如科索沃和伊拉克, 并对美国可能在朝鲜采取军事行动表示严重关注。美国通过武器销售和政治承诺支持台湾是 双方关系不断紧张的一个根源,中国 1998 年 7 月发表的国防白皮书毫不遮掩地多次影射美 国,认为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是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威胁:认为冷战式的思维仍然盛 行;认为扩大军事集团和加强联盟力量加剧了国际安全的不稳定性。 北约轰炸中国驻贝尔格莱德使馆更激怒了中国对于它所认为的美国任意采取单方面政 策的长期以来处于一触即发状态的愤慨,这一悲剧性事件说明了美国的垄断地位,突出了中 国的要对弱小,违反了中国长期强烈坚持的不干预别国内部事务的原则。 因经,即使能够克服轰炸使馆造成的直接影响,这一事件也必将长期痛苦地留在记忆中; 直至未来,并将贯穿美中关系。 前进 鉴于双方这些共同的利益和利益冲突,美国显然既不能鼓吹与中国的战略伙伴关系,也 不能一笔勾销接触政策,说它不灵,真正需要的是为美中关系制定比较精细、现实和路线明 确的规划图,具有中短期指导方针和适度可行的目标,取得明显进展对于稳定双边关系和美 国国内支持美国与中国保持联系的选民情绪都有很大作用。 鉴于轰炸使馆事件造成的有害氛围,华盛顿必须致力于可以实现的与北京关系的 3 个具 体目标;接纳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维护朝鲜的稳定,促进中国进一步取得社会和政治自由。 尽管其他问题也可以讨论,但是华盛顿不能指望取得立竿见影的变化。同时,如果克林顿政 府确想看到美中关系取得进展,它必须把国内更多的政治资本用于争取广泛的公众支持。 在经济和贸易领域,政府应致力于与中国就其加入世贸组织达成公平的,商业上确实可 行的协议。一旦达成协议,下一步的任务就是与北京合作,全面实施中国承担的世贸组织义
务,确保台湾随后尽快加入 其他经济问题将长期存在,应当是解决加入世贸组织问题后进行要认真讨论的主题所 在,随者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它要承担义务,重新处理双边贸易赤字问题将是自然而然的事 情,但是,两国间基本的贸易失衡现象决定了美国对华贸易赤字不大可能大幅下降。 至于眼前的安全问题,华盛顿和北京应加强努力,保证朝鲜半岛的稳定,这种联手外交 务力应包括:解决平壤的核武器计划问题,说服朝鲜停止继续导弹试验并协调人道主义救助 行动 在其他安全领域,将出现较大的长期困难。美国开始与东亚的其他国家一一日本、韩国 和台湾一合作,进行战区导弹防御系统研制,北京越来越视之为有政治企图,目的是在长 期范围内对抗和遏制中国。 台北是导致华盛顿与北京产生分歧的最重要的安全问题。虽然克林顿总统一年前公开声 明华盛顿长期以来的立场,即对台湾实行“三不政策”,可是中国认为美国与台湾的关系在 逐渐加强。北京认为这种事态发展违反了美国的承诺,通过鼓励台湾顽抗到底,妨碍了两岸 的最终统一,但是,美中5年前达成谅解所依据的状况基础正在消退,华盛顿和北京必须 开创性地思维,找到更合适的解决办法。对美国而言,这意味着坚决澄清美国为台湾提供防 御保护的义务,以及美国在和平解决两岸分歧方面的重要利益,这个争执最有可能引起美国 与中国之间爆发战争,双方必须耐心努力,避免这一后果。 明年这一年,美国和中国可以加大刚刚起步的务力,提高中国的政治自由度。特别是在 实行法治和基层选举方面。对人权的狭义理解忽视了中国的重大变化。 美国应认识到:改变这个地区是个长期的进程,人权方面遇到的挫折不应妨碍其他方面 的进步。 作好准备 正如尼克松总统作好准备以来每位总统所发现的那样,美中关系需要不断的关怀和施 肥,不仅是建设双边关系,而且要鼓励公众支持它,美国的决策者必须更加务力地工作,促 成国内对稳定的美中关系形成强大的共识。 最重要的公开性外交途径之一就是中美之间举行定期的、制度化的高级会晤。美国总统 下一次访问中国最早也要到2001年。两国应把一年一次的首脑会晤当作一个惯例。而不是 意外的外交收获“战略伙伴关系”的表现形式,如果总统级首脑会晤难以进行,其他正常的 渠道就应跟上。 第二,建立共识要求国会与政府在对华政策方面进行更多的磋商,双方可以通过加强在 更大问想上的交流来加强相互信任,比如搞好军队与军队之间的关系,保证涉及核实验室的 科技交流的安全性,加强美国控制对华敏感技术出口的能力,政府和国会应更好地协调政策, 互相明确切实可行的预期希望,当然,在有吉的政治氛围中寻求国内支持较稳定的美中关系 是困难的,华盛顿通过的大部分对华政策不是出击性的进玫,就是胆怯的控制危害性措施, 即便是从国内政治角度出发,这也很说是合理的,而在美国重大利益面临成助时,这完全是 不负责任的,在对华政策上,出于政治原因的短期,而且是存有分歧的决策削弱了华盛顿有 效地与北京打交道的能力。 美国领导人在美国利益及美中关系的强弱问题上必须讲实话,讲真话,至少,新的对华
5 务,确保台湾随后尽快加入。 其他经济问题将长期存在,应当是解决加入世贸组织问题后进行要认真讨论的主题所 在,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它要承担义务,重新处理双边贸易赤字问题将是自然而然的事 情,但是,两国间基本的贸易失衡现象决定了美国对华贸易赤字不大可能大幅下降。 至于眼前的安全问题,华盛顿和北京应加强努力,保证朝鲜半岛的稳定,这种联手外交 努力应包括:解决平壤的核武器计划问题,说服朝鲜停止继续导弹试验并协调人道主义救助 行动。 在其他安全领域,将出现较大的长期困难。美国开始与东亚的其他国家——日本、韩国 和台湾——合作,进行战区导弹防御系统研制,北京越来越视之为有政治企图,目的是在长 期范围内对抗和遏制中国。 台北是导致华盛顿与北京产生分歧的最重要的安全问题。虽然克林顿总统一年前公开声 明华盛顿长期以来的立场,即对台湾实行“三不政策”,可是中国认为美国与台湾的关系在 逐渐加强。北京认为这种事态发展违反了美国的承诺,通过鼓励台湾顽抗到底,妨碍了两岸 的最终统一,但是,美中 25 年前达成谅解所依据的状况基础正在消退,华盛顿和北京必须 开创性地思维,找到更合适的解决办法。对美国而言,这意味着坚决澄清美国为台湾提供防 御保护的义务,以及美国在和平解决两岸分歧方面的重要利益,这个争执最有可能引起美国 与中国之间爆发战争,双方必须耐心努力,避免这一后果。 明年这一年,美国和中国可以加大刚刚起步的努力,提高中国的政治自由度。特别是在 实行法治和基层选举方面。对人权的狭义理解忽视了中国的重大变化。 美国应认识到:改变这个地区是个长期的进程,人权方面遇到的挫折不应妨碍其他方面 的进步。 作好准备 正如尼克松总统作好准备以来每位总统所发现的那样,美中关系需要不断的关怀和施 肥,不仅是建设双边关系,而且要鼓励公众支持它,美国的决策者必须更加努力地工作,促 成国内对稳定的美中关系形成强大的共识。 最重要的公开性外交途径之一就是中美之间举行定期的、制度化的高级会晤。美国总统 下一次访问中国最早也要到 2001 年。两国应把一年一次的首脑会晤当作一个惯例。而不是 意外的外交收获“战略伙伴关系”的表现形式,如果总统级首脑会晤难以进行,其他正常的 渠道就应跟上。 第二,建立共识要求国会与政府在对华政策方面进行更多的磋商,双方可以通过加强在 更大问题上的交流来加强相互信任,比如搞好军队与军队之间的关系,保证涉及核实验室的 科技交流的安全性,加强美国控制对华敏感技术出口的能力,政府和国会应更好地协调政策, 互相明确切实可行的预期希望,当然,在有害的政治氛围中寻求国内支持较稳定的美中关系 是困难的,华盛顿通过的大部分对华政策不是出击性的进攻,就是胆怯的控制危害性措施, 即便是从国内政治角度出发,这也很说是合理的,而在美国重大利益面临威胁时,这完全是 不负责任的,在对华政策上,出于政治原因的短期,而且是存有分歧的决策削弱了华盛顿有 效地与北京打交道的能力。 美国领导人在美国利益及美中关系的强弱问题上必须讲实话,讲真话,至少,新的对华
政策在今后与北京的关系问题上应包含史多的现实政策,既非全方位的過制战略,亦非热情 地拥抱,而是冷静的接触与回避共存,即有限的接触,克林顿总统最近关于中国问题的讲话 是在正确方向上迈出的一步。 如果美国的利益得到强烈而一贯的表述,美国的政策不仅公开承认美国与中国共同关心 的问题,而且承认其战略分歧,那么接触的信心将增强,更多地国内选民将支持接触政策, 此外,中国领导人将比以往更准确地理解美国对接触政策的和局限的看法。这种策略不应过 分夸大中国的实力一一这是一种太常见的倾向,不仅在国内存有分歧,而且等于承认了中国 在外交争端中可以利用的心理优势。 十多年来,事实证明,美国对华政策取得成功的两个关键因素一一与中国就战略利益和 分歧达成谅解,取得国内支持这种谅解的共识一一飘忽不定,在美国,这要归咎于政治局限, 政策动向以及最近出现的不切实际的期望,但是,中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发展日益显著 美国的对外政策领导人必须尽快稳定对华政策并争取国内较广泛的共识,中国有句谚语:千 里之行始于足下,美国应当有一个关好的开端,越来越好。(资料来源:(参考清息》1999年9 月22日。)
6 政策在今后与北京的关系问题上应包含更多的现实政策,既非全方位的遏制战略,亦非热情 地拥抱,而是冷静的接触与回避共存,即有限的接触,克林顿总统最近关于中国问题的讲话 是在正确方向上迈出的一步。 如果美国的利益得到强烈而一贯的表述,美国的政策不仅公开承认美国与中国共同关心 的问题,而且承认其战略分歧,那么接触的信心将增强,更多地国内选民将支持接触政策, 此外,中国领导人将比以往更准确地理解美国对接触政策的和局限的看法。这种策略不应过 分夸大中国的实力——这是一种太常见的倾向,不仅在国内存有分歧,而且等于承认了中国 在外交争端中可以利用的心理优势。 十多年来,事实证明,美国对华政策取得成功的两个关键因素——与中国就战略利益和 分歧达成谅解,取得国内支持这种谅解的共识——飘忽不定,在美国,这要归咎于政治局限, 政策动向以及最近出现的不切实际的期望,但是,中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发展日益显著, 美国的对外政策领导人必须尽快稳定对华政策并争取国内较广泛的共识,中国有句谚语:千 里之行始于足下,美国应当有一个美好的开端,越来越好。 (资料来源:《参考消息》1999 年 9 月 22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