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题] 1.解释政策终结和政策周期概念。 2.简述政策终结的种类、方式与作用。 3.政策终结的主要障碍有哪些?如何加以克服 4.试论述政策周期与经济(发展)周期的关系 5.如何评价政策变化的两种基本模式? 6。分析以下案例,指出国有股诚持政策终止中的问及教训, 案例 一项短命的公共政策 国有股减持政策的终止 2001年10月23日,这一天必将载入中国证券史的史册。正是在这天,沪深股市在重 大利好事件的带动下跳空高开,仅在5分钟之内两市1000多支股票全部封至涨停,为世界 资本市场发展史上所罕见。究竟是什么样的一个利好事件呢?事情还要从今年五月讲起 今年5月,财政部经国务院授权,宜布为了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制,筹集和充实社保 基金,支持国企改革和发展,国家将对上市公司的国有股(即非市场流通股)进行减持。该 项政策一经出台,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但不论是经济学者还是广大股民,都一致认同减持国 有股这一政策取向,因此股市并未发生大的波动。相反,大家纷纷出谋献策,对国有股减持 的方式,特别是减持定价问题给予了广泛而热烈的讨论,提出了一套套切实可行、合理合情、 符合市场价值规律并得到广泛认同的方案。这些政策建议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大家对政府国 有股减持方式和定价这一最为重要的关键性问题抱有很大的信心和较高的预期,他们相信政 府将会拿出一套切实可行的、符合市场规律的政策方案来。可是,后来发生的事实却使人们 的美好愿望彻底破灭。 6月12日国务院所授权的财政部发布国有股减持方案,宜布将在今后的首发和增发新 股时,按融资额的10%“捆绑式”出售国有股(我们知道,中国的上市公司与西方不同, 股份不是全流通的,占绝大部分的国有股是在当初设立股份公司时由国家以每股极低的价格 投入的。这本身就已经具有了背离市场定价原则的不合理性,然而就是这部分已经以同股同 权的名义本已占了很大便宜的国有股,今天却又要将它拿到流通股市场上,用市场十来年积 紫起来的市盈率而产生的高价出售,在离开资本市场时还要再占最后一大笔的便宜)。难怪 有人疾呼:“这是明目张胆的圈线,是强盗抢钱的行径。”大家可能会疑虑,财政部按流通股 的市价出售国有股,若定价过高,没有人会去买!可是你注意到了这个减持方案吗?财政部 是将欲减持的国有股“捆绑”在新股上出售的,而新股是一件人人都争者买以至于必须以抽 签的方式产生幸运的认购者的畅销货,因此这种方式具有强卖的性质。这就必然造成流通股 ·本案例由董洋整理
1 [思考题] 1.解释政策终结和政策周期概念。 2.简述政策终结的种类、方式与作用。 3.政策终结的主要障碍有哪些?如何加以克服? 4.试论述政策周期与经济(发展)周期的关系。 5.如何评价政策变化的两种基本模式? 6.分析以下案例,指出国有股减持政策终止中的问题及教训。 案 例 一项短命的公共政策 ——国有股减持政策的终止 2001 年 10 月 23 日,这一天必将载入中国证券史的史册。正是在这天,沪深股市在重 大利好事件的带动下跳空高开,仅在 5 分钟之内两市 1000 多支股票全部封至涨停,为世界 资本市场发展史上所罕见。究竟是什么样的一个利好事件呢?事情还要从今年五月讲起—— 今年 5 月,财政部经国务院授权,宣布为了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制,筹集和充实社保 基金,支持国企改革和发展,国家将对上市公司的国有股(即非市场流通股)进行减持。该 项政策一经出台,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但不论是经济学者还是广大股民,都一致认同减持国 有股这一政策取向,因此股市并未发生大的波动。相反,大家纷纷出谋献策,对国有股减持 的方式,特别是减持定价问题给予了广泛而热烈的讨论,提出了一套套切实可行、合理合情、 符合市场价值规律并得到广泛认同的方案。这些政策建议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大家对政府国 有股减持方式和定价这一最为重要的关键性问题抱有很大的信心和较高的预期,他们相信政 府将会拿出一套切实可行的、符合市场规律的政策方案来。可是,后来发生的事实却使人们 的美好愿望彻底破灭。 6 月 12 日国务院所授权的财政部发布国有股减持方案,宣布将在今后的首发和增发新 股时,按融资额的 10%“捆绑式”出售国有股(我们知道,中国的上市公司与西方不同, 股份不是全流通的,占绝大部分的国有股是在当初设立股份公司时由国家以每股极低的价格 投入的。这本身就已经具有了背离市场定价原则的不合理性,然而就是这部分已经以同股同 权的名义本已占了很大便宜的国有股,今天却又要将它拿到流通股市场上,用市场十来年积 累起来的市盈率而产生的高价出售,在离开资本市场时还要再占最后一大笔的便宜)。难怪 有人疾呼:“这是明目张胆的圈钱,是强盗抢钱的行径。”大家可能会疑虑,财政部按流通股 的市价出售国有股,若定价过高,没有人会去买!可是你注意到了这个减持方案吗?财政部 是将欲减持的国有股“捆绑”在新股上出售的,而新股是一件人人都争着买以至于必须以抽 签的方式产生幸运的认购者的畅销货,因此这种方式具有强卖的性质。这就必然造成流通股 本案例由董洋整理
市场资金面严重吃紧,甚至造成广大投资者对股市和政府信心的崩渍。 人们还未回过神来的时候,6月13日财政部就单方面向市场宜战,吹响了第一声“战 斗的号角”。仅在一周之内,峰火通讯等4家公司就纷纷上市发行新股,无一例外的都“捆 绑”着10%比例的国有股,几乎达到了溢发的程度。市场毕竟是市场,它以其自己持有的 方式,表明了自己的看法。广大投资者“用脚投票”,造成资金撤离,股市大跌,沪市综指 到10月18日已从6月份的225点跌至1650点。而就在此时,当市场普遍预期管理层会对 政策作出调整时,财政部的一位副部长却说:“国有股减持,方向正确,方式定价合理。”此 言一出,沪指一下跌1520点,股市几近崩盘。眼看者一场由资本市场引发的金融危机就要 发生,券商要倒,基金预亏,资金撤离,上市公司无法融资,新股停发,大家叫苦连天,敢 怒而不敢言,只有用10月2日的1520点说明一切。就在这天晚上深夜12点,中国证监会 终于宣布:“在具体操作办法出台前,停止执行有关国有股减持的规定”。同时,发言人还指 出:“中国证监会将会同有关部门在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研究制度具体的操作办 法,稳定推进国有股减持工作。”于是便出现了10月23日全线涨停飘红的蘑为壮观的一幕。 但人们不禁要问,用1.7万亿元的市值损失换来的纠偏机制,这一代价是否太大了?(本案 例由董洋整理) [链接] 1.7万亿元市值换来纠错机制 众多经济学家肯定证监会暂停国有股减持的决定 市场以特有的方式,再次表明了自己的看法,正如一位股民所说:“全线涨停说明了一切.”“证监会 叫停国有股减持,并非暂停,而是就此停止。”经济学家吴晓求说。在23日下午的对国有股减持的研时会 上,几乎所有与会的专家都对这种知错能政的态度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著名股份制转家刘纪说:“一项政策执行3个月后果断终止,这在中国证监史上还是第一次。这是 监管部们广泛征求意见、尊重市场反映、调整政策的结果,这是一个重大的进步。它标志着资本市场建立 纠陆机制的开端。 与此同时,由于此次下跌发生在沪指狂泻60余点后,此举也被一些人疑为托市”,对此,刘纪鹏强 调:“此次市场下跌,不当政策的因素占了相当大的成分。股市是宏观经济的晴雨表,中国股市却在宏观经 济向好的形势下出现了持续的阴跌。这与国有股减持方案不当所造成的‘市”是不可分的。因而此次是 到错反正”,还市场以本来面目,并非托市。” 件随着大盘的全线飘红,对于国有股减持方案的思考也正步入高潮,“这次推行国有股减持方案其实 是花了西瓜价检了芝麻果,为了不足几十亿的社保基金,市场在3个月中损大了1.?万亿的市值.”刘纪 鹏说,“事实上国有股减持引发如此大的震荡是出乎人们想象的。国有股减持主要是在新发环节,国有股诚 持10%的比例似乎并不大,然而人们忽略了其背后国有股、法人股的全面流通问题,如同小地雷后面拖着 一个大地雷,政策制定者看到的只是前者,而后者的潜在减,直接导致了市场的恐悦。 资料来源:《厦门日报》2001年10月25日
2 市场资金面严重吃紧,甚至造成广大投资者对股市和政府信心的崩溃。 人们还未回过神来的时候,6 月 13 日财政部就单方面向市场宣战,吹响了第一声“战 斗的号角”。仅在一周之内,峰火通讯等 4 家公司就纷纷上市发行新股,无一例外的都“捆 绑”着 10%比例的国有股,几乎达到了滥发的程度。市场毕竟是市场,它以其自己持有的 方式,表明了自己的看法。广大投资者“用脚投票”,造成资金撤离,股市大跌,沪市综指 到 10 月 18 日已从 6 月份的 2245 点跌至 1650 点。而就在此时,当市场普遍预期管理层会对 政策作出调整时,财政部的一位副部长却说:“国有股减持,方向正确,方式定价合理。”此 言一出,沪指一下跌 1520 点,股市几近崩盘。眼看着一场由资本市场引发的金融危机就要 发生,券商要倒,基金预亏,资金撤离,上市公司无法融资,新股停发,大家叫苦连天,敢 怒而不敢言,只有用 10 月 22 日的 1520 点说明一切。就在这天晚上深夜 12 点,中国证监会 终于宣布:“在具体操作办法出台前,停止执行有关国有股减持的规定”。同时,发言人还指 出:“中国证监会将会同有关部门在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研究制度具体的操作办 法,稳定推进国有股减持工作。”于是便出现了 10 月 23 日全线涨停飘红的蔚为壮观的一幕。 但人们不禁要问,用 1.7 万亿元的市值损失换来的纠偏机制,这一代价是否太大了?(本案 例由董洋整理) [链接] 1.7 万亿元市值换来纠错机制 众多经济学家肯定证监会暂停国有股减持的决定 市场以特有的方式,再次表明了自己的看法。正如一位股民所说:“全线涨停说明了一切。”“证监会 叫停国有股减持,并非暂停,而是就此停止。”经济学家吴晓求说。在 23 日下午的对国有股减持的研讨会 上,几乎所有与会的专家都对这种知错能改的态度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著名股份制专家刘纪鹏说:“一项政策执行 3 个月后果断终止,这在中国证监史上还是第一次。这是 监管部门广泛征求意见、尊重市场反映、调整政策的结果,这是一个重大的进步。它标志着资本市场建立 纠错机制的开端。” 与此同时,由于此次下跌发生在沪指狂泻 600 余点后,此举也被一些人疑为托市”。对此,刘纪鹏强 调:“此次市场下跌,不当政策的因素占了相当大的成分。股市是宏观经济的晴雨表,中国股市却在宏观经 济向好的形势下出现了持续的阴跌。这与国有股减持方案不当所造成的‘砸市’是不可分的。因而此次是 ‘纠错反正’,还市场以本来面目,并非托市。” 伴随着大盘的全线飘红,对于国有股减持方案的思考也正步入高潮。“这次推行国有股减持方案其实 是花了西瓜价捡了芝麻果,为了不足几十亿的社保基金,市场在 3 个月中损失了 1.7 万亿的市值。”刘纪 鹏说,“事实上国有股减持引发如此大的震荡是出乎人们想象的。国有股减持主要是在新发环节,国有股减 持 10%的比例似乎并不大,然而人们忽略了其背后国有股、法人股的全面流通问题。如同小地雷后面拖着 一个大地雷,政策制定者看到的只是前者,而后者的潜在威胁,直接导致了市场的恐慌。” 资料来源:《厦门日报》2001 年 10 月 25 日
应该说对于减持国有股,人们是持支持态度的。但其减持方案尤其是定价方式则到了广泛批评。北 京大学的曹风歧教授撰文指出,定价是对公众股的不公平,通过高溢价发行使国有股的净资产大幅增值, 其实是利用证券市场的制度缺陷形成不公平价值,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王国刚认为,这是低 质资产高价实,与民争利,而刘纪鹏则强调,国有股诚持办法从根本上缺乏法律基础,达背了同股同权的 基木法理。他说,曾有人试图用公共产品的公共政策来解释国有诚持的法律依指问,认为不流动的国 有股可以作为公共产品按公共政策流通。这种说法没有考虑到中国的特殊情况。在西方发达国家,政府部 门的角色定位是单纯的监管者,而中国的政府部门既是所有者又是监管者,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与这 种给予特殊政策的四家队踢球,是没有取胜希望的。面国有股减持方案相当于赋予了国家队“特权”,并由 此导致了市场信心的崩盘。 毫无疑问,我们在为减持国有股错误的方案付出代价,痛定思痛,人们在反思,叫停之后我们又当如 何: 显然,证监会召集专家进行集体碰商的目的就是为了下一步寻找良策。“我们不能因喷废食,不能因 为挫折而放慢改革的脚步。”刘纪鹏强调,对国有股、法入股等中国证券市场上遗留的问愿,我们要有一个 正确的认识。田有股、法人股的存在有其历史原因。正是由于保留了国有股、法人股,从而回避了公有制 与私有制的争执,确保了证券市场的建立和迅速发展。但是随着改革的深入,国有歌、法人股不流通的历 史使命应该结束,对国有股、法人股的流通问题必须尽快妥善解决。 “当务之急是尽快推出新的田有股减持方案。”刘纪鹏在此次会上提出了“股转债”的方案。他说, 此方案的特点是通过回购的方式诚少国有股,从而减少总的股本,相对增加流通股的此例,由此可以绕开 在解决存量国有股流通中面临的不流通股变成流通股所造成的解间扩容太大,市场根本无法承受的问愿, “股转”方案与其他几个方案一起引起了证监会有关领导的重视。他预计,未来的国有股减持方案很可 能是一种综合方案。“无论采取哪种方案,符合法理规定、市场理念、追求多赢,无疑应该是制订国有股减 芬方案所追求的宗旨,这就是财政部筹到社保资金,证监会规范上市公可股本结构,股民认为利好” 由于此次国有股、法入股减持恰逢政府加大监管力度清理违规资金之时,两股力量的交汇使得人们对 此轮大盘的阴跌一直持有不同的看法,据媒体报道,有经济学家认为始于6月的股市大跌是一场“革命性 变革”.9月份由中金公司许小年博士主笔的一份研究报告中认为,日前的市场鸿整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健 的。更有专家估计,当指数跌到1000点左右才可能是“较干净”的市场。中国的股市应该推倒重来。但 刘纪鹏等专家则对此持激烈的反对态度,他说,目前要警惕的一种现象是全盘否定中国的资本市场。如果 说这种说法不是出于对中国股市的不了解,不是出了一种无知的话,就有可能是别有他图。 刘纪鹏说,中国正在迎来一个发展机遇,中因的证券市场又何尝不是如此,珍惜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 珍惜今日的局面是人们共同的心声。 (资料来源:《厦门日报》2001年10月25日.)
3 应该说对于减持国有股,人们是持支持态度的。但其减持方案尤其是定价方式则遭到了广泛批评。北 京大学的曹凤歧教授撰文指出,定价是对公众股的不公平,通过高溢价发行使国有股的净资产大幅增值, 其实是利用证券市场的制度缺陷形成不公平价值。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王国刚认为,这是低 质资产高价卖,与民争利。而刘纪鹏则强调,国有股减持办法从根本上缺乏法律基础,违背了同股同权的 基本法理。他说,曾有人试图用公共产品的公共政策来解释国有股减持的法律依据问题,认为不流动的国 有股可以作为公共产品按公共政策流通。这种说法没有考虑到中国的特殊情况。在西方发达国家,政府部 门的角色定位是单纯的监管者,而中国的政府部门既是所有者又是监管者,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与这 种给予特殊政策的国家队踢球,是没有取胜希望的。而国有股减持方案相当于赋予了国家队“特权”,并由 此导致了市场信心的崩盘。 毫无疑问,我们在为减持国有股错误的方案付出代价,痛定思痛,人们在反思,叫停之后我们又当如 何? 显然,证监会召集专家进行集体磋商的目的就是为了下一步寻找良策。“我们不能因噎废食,不能因 为挫折而放慢改革的脚步。”刘纪鹏强调,对国有股、法入股等中国证券市场上遗留的问题,我们要有一个 正确的认识。国有股、法人股的存在有其历史原因。正是由于保留了国有股、法人股,从而回避了公有制 与私有制的争执,确保了证券市场的建立和迅速发展。但是随着改革的深入,国有股、法人股不流通的历 史使命应该结束,对国有股、法人股的流通问题必须尽快妥善解决。 “当务之急是尽快推出新的国有股减持方案。”刘纪鹏在此次会上提出了“股转债”的方案。他说, 此方案的特点是通过回购的方式减少国有股,从而减少总的股本,相对增加流通股的比例,由此可以绕开 在解决存量国有股流通中面临的不流通股变成流通股所造成的瞬间扩容太大,市场根本无法承受的问题, “股转债”方案与其他几个方案一起引起了证监会有关领导的重视。他预计,未来的国有股减持方案很可 能是一种综合方案。“无论采取哪种方案,符合法理规定、市场理念、追求多赢,无疑应该是制订国有股减 持方案所追求的宗旨,这就是财政部筹到社保资金,证监会规范上市公司股本结构,股民认为利好”。 由于此次国有股、法入股减持恰逢政府加大监管力度清理违规资金之时,两股力量的交汇使得人们对 此轮大盘的阴跌一直持有不同的看法。据媒体报道,有经济学家认为始于 6 月的股市大跌是一场“革命性 变革”。9 月份由中金公司许小年博士主笔的一份研究报告中认为,日前的市场调整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健 康的。更有专家估计,当指数跌到 1000 点左右才可能是“较干净”的市场。中国的股市应该推倒重来。但 刘纪鹏等专家则对此持激烈的反对态度,他说,目前要警惕的一种现象是全盘否定中国的资本市场。如果 说这种说法不是出于对中国股市的不了解,不是出了一种无知的话,就有可能是别有他图。 刘纪鹏说,中国正在迎来一个发展机遇,中国的证券市场又何尝不是如此,珍惜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 珍惜今日的局面是人们共同的心声。 (资料来源:《厦门日报》2001 年 10 月 25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