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自测题 语文知识积累及其运用:(30分) 填空:(12分) 1、按议论文的样式分,富兰克林的《哨子》属于 《论科学技术是 生产力》属于 2、《最先与最后》的作者是 ,请写出他的一本杂文集的名称 散文集的名称《 》以及任两篇短篇小说名称《 3、读书破万卷 4、知否?知否? 此句所描写的是时节景象。(李清照《如梦令》) 5、醉里吴音相媚好, 头卧剥莲蓬。(辛弃疾《清平乐》) 二、选择:(18分) 7、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嗤笑(chi)韧性(len)自恃(shi)栖身(qi) B、鏖战(ω0)恬淡(tian)谬误(miou)鄙薄(bi) C、扪心(men)蓦地(m)相称(chen)抖擞(sou) D、塞责(she)矗立(chu)凛然(lin)告诚(jie) 8、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汗牛充栋闻明于世班师回朝 拔地而起土崩瓦解纸上谈兵 C、鱼目混珠烟波浩渺敲诈勒索 D、饱食终日杞人忧天至理名言 9、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没有结合句义的一项是() A、但那第一句是只适用于赛马的,不幸中国人却奉为人的处世金针了(比喻秘法、决窍) B、一时的终点上的失美,并不是什么不得了的事(失去美丽的美貌) C、在今天,我们国家每一个人的工作岗位都有一条通向成才的阳光大道(比喻成才的途径非常宽 D、还有一些同志任意浪费和挥霍国家资财(任意浪费钱财) 10、下列句子关联词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只有天下雨,地上才会湿 、中国人不是“不为戎首”、“不为祸始”,就是“不为福先”。 C、我的手也还灵便,眼睛还没有花。 D、这次夏令营活动,虽然时间不长,但收获很大 11、下列复句类型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理论研究一旦获得重大突破,迟早会给生产和技术带来极其巨大的进步。(因果复句) B、人生的终极点只有一个,然而起点却有很多。(转折复句) C、既然不敢轻取,就只好用阴谋和手段。(因果复句) D、鼓励,即使是一点点,也会给人带来许多希望。(假设复句) 12、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1 第三单元自测题 一、语文知识积累及其运用:(30 分) (一)填空:(12 分) 1、按议论文的样式分,富兰克林的《哨子》属于 ,《论科学技术是 生产力》属于 2、《最先与最后》的作者是 ,请写出他的一本杂文集的名称《 》, 散文集的名称《 》以及任两篇短篇小说名称《 》、《 》。 3、读书破万卷, 。 4、知否?知否? 。此句所描写的是 时节景象。(李清照《如梦令》) 5、醉里吴音相媚好, 。 6、 ,溪头卧剥莲蓬。(辛弃疾《清平乐》) 二、选择:(18 分) 7、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 A、嗤.笑(chī) 韧.性(lèn) 自恃.(shì) 栖.身(qī) B、鏖.战(áo) 恬.淡(tián) 谬.误(miòu) 鄙.薄(bǐ) C、扪.心(mén) 蓦.地(mò) 相称.(chèn) 抖擞.(sǒu) D、塞.责(shè) 矗.立(chù) 凛.然(lìn) 告诫.(jiè) 8、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汗牛充栋 闻明于世 班师回朝 B、拔地而起 土崩瓦解 纸上谈兵 C、鱼目混珠 烟波浩渺 敲诈勒索 D、饱食终日 杞人忧天 至理名言 9、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没有结合句义的一项是( ) A、但那第一句是只适用于赛马的,不幸中国人却奉为人的处世金针..了(比喻秘法、决窍) B、一时的终点上的失美..,并不是什么不得了的事(失去美丽的美貌) C、在今天,我们国家每一个人的工作岗位都有一条通向成才的阳光大道 ....(比喻成才的途径非常宽 广) D、还有一些同志任意浪费和挥霍..国家资财(任意浪费钱财) 10、下列句子关联词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只有天下雨,地上才会湿。 B、中国人不是“不为戎首”、“不为祸始”,就是“不为福先”。 C、我的手也还灵便,眼睛还没有花。 D、这次夏令营活动,虽然时间不长,但收获很大。 11、下列复句类型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理论研究一旦获得重大突破,迟早会给生产和技术带来极其巨大的进步。(因果复句) B、人生的终极点只有一个,然而起点却有很多。(转折复句) C、既然不敢轻取,就只好用阴谋和手段。(因果复句) D、鼓励,即使是一点点,也会给人带来许多希望。(假设复句) 12、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议论文常有的样式有:社论、评论、学术论文、专题讨论、杂感、随笔以及侧重于议论性的讲 演词、书信等。 B、有的议论文理论性较强,如《政论两则》、《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有的议论文文艺性比较强, 如《杂感两篇》、《好兵不一定都当元帅》。 C、《最先与最后》由赛马的妙法说起,以常见的运动场上的竞争作喻,批判了阻碍中国社会改革、 进步的“中庸之道”,提倡“不耻最后”,坚持韧性战斗的精神 D、作为议论文,不管是理论较强的还是文艺性较强的,都应为一定的政治经济服务,都应对读者 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而且在语言上总是力求准确,但不要求生动 三、现代文阅读(48分) (-)(10分) 我有时也会偶尔去看看学校的运动会。这种竞争,本来不像两敌国的开战,挟有仇隙的,然 而也会因了竞争而骂,或者竞打起来。但这些事又作别论。竞走的时候,大抵是最快的三四个人 一到决胜点,其余的便松懈了,有几个甚至失去了跑完预定的圈数的勇气,中途挤入看客的群集 中;或者佯为跌倒,使红十字队用担架将他抬走。假如偶有虽然落后,却尽跑、尽跑的人,大家 就嗤笑他。大概是因为他太不聪明,“不耻最后”的缘故罢。 13、文中加点的“这些事”指的是什么?(2分) 14、文中写了哪几种“竞技者”?(3分) 15、概括这段文字的大意。(2分) 16、后文说“我每看到运动会时”,就经常想到“中国将来的脊梁”。由这段看,“中国将来的脊梁 应指哪些人,为什么?(3分) (二)(12分) 何况,一心想当元帅的不一定就是真能成才,当好一个兵未必就不是人才,其实当元帅往往 还要从当一个好兵开始。战国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自幼饱读兵书,纸上谈兵,有时候连他 老子都不是对手。他自恃聪敏,一心想成为未来的统帅,而他父亲则最担心他这点。后来,赵括 果真做了40万大军的统帅,可是没神气几天就全军覆没,连他自己也死于乱军之中。相反,赵奢 有一次率部队击秦救韩,突然出现在敌人面前。当时赵军5万,秦军20万,众寡悬殊。一人叫许 历的士兵冒死向赵奢建议:“元帅必厚其阵,以防冲突,不然必败。”赵奢认为很对,立即采纳 接着,许历又建议派一支部队去占领一座山头,居高临下,攻击敌军。赵奢一听,又是好计,不 仅采纳,而且干脆命令许历率一万兵去抢占高地。结果,大败秦军,连敌军统帅也差点活捉过来。 班师回朝,“赵奢荐许历之才,以为国尉”。许历这位好兵,不就是一个极好的将才吗? 17、这段文字的观点是什么? (2分) 18、赵括的例子证明了什么? (2分) 19、文中的举许历的例子来证明观点,这在论证方法上属于 将这个 例子用简要的话概括出来: 0、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3分)
2 A、议论文常有的样式有:社论、评论、学术论文、专题讨论、杂感、随笔以及侧重于议论性的讲 演词、书信等。 B、有的议论文理论性较强,如《政论两则》、《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有的议论文文艺性比较强, 如《杂感两篇》、《好兵不一定都当元帅》。 C、《最先与最后》由赛马的妙法说起,以常见的运动场上的竞争作喻,批判了阻碍中国社会改革、 进步的“中庸之道”,提倡“不耻最后”,坚持韧性战斗的精神。 D、作为议论文,不管是理论较强的还是文艺性较强的,都应为一定的政治经济服务,都应对读者 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而且在语言上总是力求准确,但不要求生动。 三、现代文阅读(48 分) (一)(10 分) 我有时也会偶尔去看看学校的运动会。这种竞争,本来不像两敌国的开战,挟有仇隙的,然 而也会因了竞争而骂,或者竞打起来。但这些事 ...又作别论。竞走的时候,大抵是最快的三四个人 一到决胜点,其余的便松懈了,有几个甚至失去了跑完预定的圈数的勇气,中途挤入看客的群集 中;或者佯为跌倒,使红十字队用担架将他抬走。假如偶有虽然落后,却尽跑、尽跑的人,大家 就嗤笑他。大概是因为他太不聪明,“不耻最后”的缘故罢。 13、文中加点的“这些事”指的是什么?(2 分) 。 14、文中写了哪几种“竞技者”?(3 分) 。 15、概括这段文字的大意。(2 分) 。 16、后文说“我每看到运动会时”,就经常想到“中国将来的脊梁”。由这段看,“中国将来的脊梁” 应指哪些人,为什么?(3 分) 。 (二)(12 分) 何况,一心想当元帅的不一定就是真能成才,当好一个兵未必就不是人才,其实当元帅往往 还要从当一个好兵开始。战国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自幼饱读兵书,纸上谈兵,有时候连他 老子都不是对手。他自恃聪敏,一心想成为未来的统帅,而他父亲则最担心他这点。后来,赵括 果真做了 40 万大军的统帅,可是没神气几天就全军覆没,连他自己也死于乱军之中。相反,赵奢 有一次率部队击秦救韩,突然出现在敌人面前。当时赵军 5 万,秦军 20 万,众寡悬殊。一人叫许 历的士兵冒死向赵奢建议:“元帅必厚其阵,以防冲突,不然必败。”赵奢认为很对,立即采纳。 接着,许历又建议派一支部队去占领一座山头,居高临下,攻击敌军。赵奢一听,又是好计,不 仅采纳,而且干脆命令许历率一万兵去抢占高地。结果,大败秦军,连敌军统帅也差点活捉过来。 班师回朝,“赵奢荐许历之才,以为国尉”。许历这位好兵,不就是一个极好的将才吗? 17、这段文字的观点是什么? (2 分) 18、赵括的例子证明了什么? (2 分) 19、文中的举许历的例子来证明观点,这在论证方法上属于 。将这个 例子用简要的话概括出来: 。(3 分) 20、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3 分)
21、上文末句从句式上看是 ,若将其改为一般陈述句,可表达为 。(2分) 三)挫折是一种有益的收获(14分) ①挫折,意味着失败、失利,人们对它无不厌恶。然而,挫折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不可避免的。 因为,每个人都必须经历种种的失败或失利。例如,升学、爱情、事业等等。每个人都会或多或 少地遭遇到一些挫折。这是因为每个人的追求和愿望都是不可能一帆风顺就可实现的,在实现目 标和愿望的过程中,每每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挫折,只不过有的人遭遇挫折不自馁、不退缩;有 的遭遇挫折不能自拔,心灰意冷,一蹶不振。 ②其实,挫折并不可怕,挫折并不都是坏事。当你摔了一跤,爬起来冷静地思考一下“为什 么摔跤了”、“怎样才能避免摔跤”……你就会从中找到摔跤的原因和避免摔跤的法子,从此亦就会 不摔或少摔跤。这样的挫折岂不是一种好事,一种意想不到的收获 ③挫折,会使你练就坚韧的意志。这是因为挫折犹如风雨,当你经受了风雨的吹打,你的意志便 同淬过火的钢丝,会使你从容面对生活中任何打击和磨难 ④挫折,会使你攀上高锋,越过险滩急流。这是因为挫折犹如一条绳索,坚持的人可以借助 攀高涉险,步入新的天地 ⑤挫折,会使你走向成熟。这是因为通过挫折,会使你看清天都不是蓝的,云不都是白的 会使你发现患难之时见真情 当你经历了一次次的挫折,你想得到的便会不期而至。因为任何成功 的过程都难免遇到挫折。可以说,没有挫折便没有成功 ⑦生活中,成功与挫折并在。要心存希望,便不能拒绝挫折。这像我们既然接受了生,便不 能回避死一样。因此,人不能因迟早要死而丧失生的勇气,也不能因为有挫折而放弃对希望的追 求。只有经历了挫折,才能懂得怎样面对挫折,怎样避免或减少挫折:才能勇敢地闯过生活中 个又一个挫折。为了生活,为了更美好的人生,我们应该心平气静地随时容纳挫折。因为,挫折 也是一种有益的收获 22、第②段中加点词语“意向不到的收获”指的是什么? (2分) 23、根据上下文,文中第⑥段画线处应填入的句子 分) 24、仿照文章③④⑤段首句的句式特点,写出三个句子。(6分) (1)骄傲,会使人 (2)骄傲,会使人 (3)骄傲,会使人 25、作者为什么说“挫折也是一种收获”? (2分) 26、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分) (四)(12分) [甲]古今中外,积累起来的书籍如烟海。但是书虽然多,有永恒价值的却是少数。可以把书 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要精读的,第二类是可以泛读的,第三类是只供翻阅的。所谓精读,是说要 认真地读,扎扎实实地一个字一个字地读。如明代张溥读书,细嚼慢咽,寻幽探微,读后还要抄 写七遍,可谓精读之典范。所谓泛读,是说可以粗枝大叶地读,只要知道它大概说的是什么就行 了。有时为了开阔视野,增大阅读面,泛读是必不可少的。所谓翻阅,是说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
3 21、上文末句从句式上看是 ,若将其改为一般陈述句,可表达为 。(2 分) (三)挫折是一种有益的收获(14 分) ①挫折,意味着失败、失利,人们对它无不厌恶。然而,挫折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不可避免的。 因为,每个人都必须经历种种的失败或失利。例如,升学、爱情、事业等等。每个人都会或多或 少地遭遇到一些挫折。这是因为每个人的追求和愿望都是不可能一帆风顺就可实现的,在实现目 标和愿望的过程中,每每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挫折,只不过有的人遭遇挫折不自馁、不退缩;有 的遭遇挫折不能自拔,心灰意冷,一蹶不振。 ②其实,挫折并不可怕,挫折并不都是坏事。当你摔了一跤,爬起来冷静地思考一下“为什 么摔跤了”、“怎样才能避免摔跤”……你就会从中找到摔跤的原因和避免摔跤的法子,从此亦就会 不摔或少摔跤。这样的挫折岂不是一种好事,一种意想不到的收获 .......? ③挫折,会使你练就坚韧的意志。这是因为挫折犹如风雨,当你经受了风雨的吹打,你的意志便 同淬过火的钢丝,会使你从容面对生活中任何打击和磨难。 ④挫折,会使你攀上高锋,越过险滩急流。这是因为挫折犹如一条绳索,坚持的人可以借助 攀高涉险,步入新的天地。 ⑤挫折,会使你走向成熟。这是因为通过挫折,会使你看清天都不是蓝的,云不都是白的, 会使你发现患难之时见真情…… ⑥ 。当你经历了一次次的挫折,你想得到的便会不期而至。因为任何成功 的过程都难免遇到挫折。可以说,没有挫折便没有成功。 ⑦生活中,成功与挫折并在。要心存希望,便不能拒绝挫折。这像我们既然接受了生,便不 能回避死一样。因此,人不能因迟早要死而丧失生的勇气,也不能因为有挫折而放弃对希望的追 求。只有经历了挫折,才能懂得怎样面对挫折,怎样避免或减少挫折;才能勇敢地闯过生活中一 个又一个挫折。为了生活,为了更美好的人生,我们应该心平气静地随时容纳挫折。因为,挫折 也是一种有益的收获。 22、第②段中加点词语“意向不到的收获”指的是什么? 。(2 分) 23、根据上下文,文中第⑥段画线处应填入的句子 。(2 分) 24、仿照文章③④⑤段首句的句式特点,写出三个句子。(6 分) (1)骄傲,会使人 (2)骄傲,会使人 (3)骄傲,会使人 25、作者为什么说“挫折也是一种收获”? 。(2 分) 26、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 (2 分) (四)(12 分) [甲]古今中外,积累起来的书籍如烟海。但是书虽然多,有永恒价值的却是少数。可以把书 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要精读的,第二类是可以泛读的,第三类是只供翻阅的。所谓精读,是说要 认真地读,扎扎实实地一个字一个字地读。如明代张溥读书,细嚼慢咽,寻幽探微,读后还要抄 写七遍,可谓精读之典范。所谓泛读,是说可以粗枝大叶地读,只要知道它大概说的是什么就行 了。有时为了开阔视野,增大阅读面,泛读是必不可少的。所谓翻阅,是说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
读,不要一句话一句地读,也不要一页一页地读。就像看报一样,随手一翻,看看标题,觉得有 兴趣的地方就大略看看,没兴趣的地方就随手翻过。听说在中国凡有报纸的时候,有些人捧着报 纸,就像念四书五经一样,一字一句地高声朗读。按这办法,一天的报纸,念一年也念不完 [乙]①读书务求深解。②古人读书之道,讲究深钻细研,融会贯通。③张溥读书,不但字斟 句酌,还要手抄七遍,对于经典文献,他终能解其本质,得其精髓。④韩愈在《进学解》一文中 也说,他读书时“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⑤今人读书往往不求甚解,浮于 其表,结果即使是“读书破万卷”,涉猎无限广,充其量不过是一知半解的半瓶醋而已。⑥能深钻 细研者,实属凤毛麟角。⑦总之,无论古今,读书切不可停于表面,深刻理解文意,读书才会有 所得。 27、[甲]、[乙]两文的内容的共同点是 其不 同点在于:[甲]文采用说明的表达方式,它说明的对象是 ,[乙]文 采用议论的表达方式,它的中心论点是 (3分) 28、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 涉猎: 凤毛麟角 29、对[甲]文主要采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举例子分类别 B、举例子列数据下定义 C、分类别列数据 D、打比方分类别作比较 对[乙]文主要采用的论证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举例论证道理论证 B、举例论证对比论证 C、比喻论证道理论证 D、对比论证道理论证 31、对[乙]文层次划分的几种图示,正确的一项是()(2分)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②③④⑤|⑥⑦ C、①|②③④|⑤⑥|⑦ D、①②|③④⑤⑥|⑦ 32、两段文字都谈到了张溥的事例,试简要分析其在不同文体中的作用。(2分) (1)在[甲]文中的作用是 (2)在[乙]文中的作用是 33、根据两段文字的内容和特点,[甲]文的标题可拟为 》:[乙] 文的标题可拟为《 四、文言文阅读:(22分) (-)(12分) 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雁门①备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②,为士卒 费。日击数牛飨士,习骑射,谨烽火,多间谍,厚遇战士。为约曰:“匈奴即入盜,急入收保,有 敢捕虏者斩。”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敢战。如是数岁,亦不亡矣。然匈奴以李牧为怯, 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 岁余,匈奴每来,出战。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固 称疾。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命。”王许之。 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终以为怯。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于是乃具 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的3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射者十万人,悉勒习战。大纵畜牧,人 民满野。匈奴小入,佯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单于闻之,大率众来入。李牧多为奇阵,张左右 翼击之,大破杀匈奴十余万骑。破东胡,降林胡③,单于奔走。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 [注]①代雁门:代雁门郡。②莫府:“莫”通“幕”;幕府,将帅在外的营帐,即为处理军政
4 读,不要一句话一句地读,也不要一页一页地读。就像看报一样,随手一翻,看看标题,觉得有 兴趣的地方就大略看看,没兴趣的地方就随手翻过。听说在中国凡有报纸的时候,有些人捧着报 纸,就像念四书五经一样,一字一句地高声朗读。按这办法,一天的报纸,念一年也念不完。 [乙]①读书务求深解。②古人读书之道,讲究深钻细研,融会贯通。③张溥读书,不但字斟 句酌,还要手抄七遍,对于经典文献,他终能解其本质,得其精髓。④韩愈在《进学解》一文中 也说,他读书时“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⑤今人读书往往不求甚解,浮于 其表,结果即使是“读书破万卷”,涉猎..无限广,充其量不过是一知半解的半瓶醋而已。⑥能深钻 细研者,实属凤毛麟角 ....。⑦总之,无论古今,读书切不可停于表面,深刻理解文意,读书才会有 所得。 27、 [甲] 、[乙]两文的内容的共同点是 。其不 同点在于:[甲] 文采用说明的表达方式,它说明的对象是 ,[乙]文 采用议论的表达方式,它的中心论点是 。(3 分) 28、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 分) 涉猎: 。凤毛麟角 29、对[甲] 文主要采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举例子 分类别 B、举例子 列数据 下定义 C、分类别 列数据 D、打比方 分类别 作比较 30、对[乙]文主要采用的论证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举例论证 道理论证 B、举例论证 对比论证 C、比喻论证 道理论证 D、对比论证 道理论证 31、对[乙]文层次划分的几种图示,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②③④⑤│⑥⑦ C、①│②③④│⑤⑥│⑦ D、①②│③④⑤⑥│⑦ 32、两段文字都谈到了张溥的事例,试简要分析其在不同文体中的作用。(2 分) (1)在[甲]文中的作用是: (2)在[乙]文中的作用是: 33、根据两段文字的内容和特点,[甲] 文的标题可拟为《 》;[乙] 文的标题可拟为《 》。(2 分) 四、文言文阅读:(22 分) (一)(12 分) 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雁门①备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②,为士卒 费。日击数牛飨士,习骑射,谨烽火,多间谍,厚遇战士。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 敢捕虏者斩。”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敢战。如是数岁,亦不亡矣。然匈奴以李牧为怯, 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 岁余,匈奴每来,出战。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固 称疾。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命。”王许之。 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终以为怯。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于是乃具 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的 3 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射者十万人,悉勒习战。大纵畜牧,人 民满野。匈奴小入,佯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单于闻之,大率众来入。李牧多为奇阵,张左右 翼击之,大破杀匈奴十余万骑。破东胡,降林胡③,单于奔走。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 [注]①代雁门:代雁门郡。②莫府:“莫”通“幕”;幕府,将帅在外的营帐,即为处理军政
事务的衙署。③东胡、林胡:都是北方的游牧民族。 3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匈奴小入,佯北不胜(失败)B、赵王让李牧(责备) C、单于奔走(逃跑) D、以数千人委之(推委)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为士卒费 缚者何为者也 B、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 虽我之死 C、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D、张左右翼击之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36、下列句子中括号内的文字是补出的省略成分,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匈奴每入,烽火谨,(匈奴)辄入收保,不敢战 B、(李牧)以数千人委之 C、岁余,匈奴每来,(将)出战 D、出战,数不利,(赵国将士)失亡多 3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匈奴小入,佯北不胜 ②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 38、李牧对匈奴采取了什么战术?请用一个成语概括。(2分) (二)(10分) 赵简子举兵而攻齐,令军中有敢死谏者罪至死。被甲之士名曰公卢,望见简子大笑。简子 曰:“子何笑?”对曰:“臣乃有宿笑①。”简子曰:“有以解之则可,无以解之则死。”对曰:“当 桑之时,臣邻家夫与妻俱之田,见桑中女,因往追之,不能得,还反,其妻怒而去之。臣笑其旷 ②也。”简子曰:“今吾伐国失国,是吾旷也。”于是罢师而归。 《说苑卷九·正谏》 [注]①宿笑:隔夜犹存的笑料。指不久前发生的笑话。②旷:荒废,也指失职。 39、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分) 俱 40、下列虚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臣邻家夫与妻俱之田 于是罢师而归 挈妻子而去之走 人不知而不愠 因往追之 无以解之则死 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则有心旷神怡
5 事务的衙署。③东胡、林胡:都是北方的游牧民族。 3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匈奴小入,佯北.不胜(失败) B、赵王让.李牧(责备) C、单于奔走.(逃跑) D、以数千人委.之(推委) 3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为.士卒费 缚者何为.者也 B、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 虽.我之死 C、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D、张左右翼.击之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36、下列句子中括号内的文字是补出的省略成分,错误的一项是()(2 分) A、匈奴每入,烽火谨,(匈奴)辄入收保,不敢战。 B、(李牧)以数千人委之 C、岁余,匈奴每来,(将)出战。 D、出战,数不利,(赵国将士)失亡多。 3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 分) ① 匈奴小入,佯北不胜。 ② 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 38、李牧对匈奴采取了什么战术?请用一个成语概括。(2 分) (二)(10 分) 赵简子举.兵而攻齐,令军中有敢死谏者罪至死。被甲之士名曰公卢,望见简子大笑。简子 曰:“子何笑?”对曰:“臣乃有宿笑①。”简子曰:“有以解之则可,无以解之则死。”对曰:“当 桑之时,臣邻家夫与妻俱.之田,见桑中女,因往追之,不能得,还反.,其妻怒而去.之。臣笑其旷 ②也。”简子曰:“今吾伐国失国,是吾旷也。”于是罢师而归。 《说苑卷九• 正谏》 [注]①宿笑:隔夜犹存的笑料。指不久前发生的笑话。②旷:荒废,也指失职。 39、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 分) 举.: 反. 俱.: 去.: 40、下列虚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臣邻家夫与妻俱之.田 于是罢师而.归 A、 B、 挈妻子而去之.走 人不知而.不愠 因.往追之 无以解之则.死 C、 D、 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则.有心旷神怡
41、用现代汉语写出句子的意思。(2分) 令军中有敢死谏者罪至死: 42、听了公卢的笑话,为什么赵简子会罢师而归?用自己的话简要回 (2分) 五、作文: 阅读下面材料,联系生活实际和自己的感受、体会和认识,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 少于500字的“一事一议”的文章。 《高老头》是法国著名作家巴尔扎克创作的世界名著,情节构思复杂,故事引人入胜。你能相 信,这部世界名著竞是巴尔扎克因债务所迫被逼着写出来的吗? 当时巴尔扎克在经济上遇到了困难,负债累累,急需用稿酬来还债,不得不夜以继日地每天 写作20个小时,有时实在是疲倦了,就喝很浓的咖啡来提神。他用40天的时间,写出了这部80 万字的长篇小说。 第三单元自测题答案 语文积累及运用 文艺性较强的议论文理论性较强的议论文 2、鲁迅二心集朝花夕拾故乡孔乙己或阿Q正传等 3、下笔如有神4、应是绿肥红瘦。暮春 5、白发谁家翁媪6、最喜小儿无赖 、选择 7、C(A中韧应为ren,B中谬应为mi,D中塞应为se。) 8、D(A中闻明于世应为闻名于世,B中变本加厉应为变本加厉,C中费应心计应为费尽心机。) 9、B(失美应为不成功。)10、D(A不应用唯一条件句,可改为一般条件句:只要…就 B“不是…就是”表示选择,应改为递进,不但…甚至C、“也”不应放在前面而应在后面。) 11、A应为假设关系 D文艺性较强的议论文要求语言生动 三、现代文阅读 13、(“这些”是近指代词,答案可在前面找到)因为竞争而骂,或者竞打起来。 14、优胜者、“耻于最后”的竞技者和“不耻最后”的竞技者 15、通过对学校运动会上竞走比赛的透视,揭露当时社会缺乏进取、自甘落后而又耻于最后的弊 病 16、不耻最后的竞技者和见了这样的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根据这是一句转折复句得出,而 且作者重在表扬不耻最后的精神。 17、一心想当元帅的不一定就是真能成才,当好一个兵未必就不是人才,其实当元帅往往还要从 当好一个兵开始 心想当元帅的不一定就是真人才 摆事实许历冒死进谏并率军大败秦军 6
6 41、用现代汉语写出句子的意思。(2 分) 令军中有敢死谏者罪至死: 42 、 听 了 公 卢 的 笑 话 , 为 什 么 赵 简 子 会 罢 师 而 归 ? 用 自 己 的 话 简 要 回 答。 。(2 分) 五、作文: 阅读下面材料,联系生活实际和自己的感受、体会和认识,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 少于 500 字的“一事一议”的文章。 《高老头》是法国著名作家巴尔扎克创作的世界名著,情节构思复杂,故事引人入胜。你能相 信,这部世界名著竟是巴尔扎克因债务所迫被逼着写出来的吗? 当时巴尔扎克在经济上遇到了困难,负债累累,急需用稿酬来还债,不得不夜以继日地每天 写作 20 个小时,有时实在是疲倦了,就喝很浓的咖啡来提神。他用 40 天的时间,写出了这部 80 万字的长篇小说。 第三单元自测题答案 一、语文积累及运用 1、 文艺性较强的议论文 理论性较强的议论文 2、 鲁迅 二心集 朝花夕拾 故乡 孔乙己或阿 Q 正传等 3、 下笔如有神 4、应是绿肥红瘦。暮春 5、白发谁家翁媪 6、最喜小儿无赖 二、选择 7、C ( A 中韧应为 rèn,B 中谬应为 miù,D 中塞应为 sè。) 8、D ( A 中闻明于世应为闻名于世,B 中变本加厉应为变本加厉,C 中费应心计应为费尽心机。) 9、B ( 失美应为不成功。)10、D (A 不应用唯一条件句,可改为一般条件句:只要…就… B“不是…就是”表示选择,应改为递进,不但…甚至 C、“也”不应放在前面而应在后面。) 11、A 应为假设关系。 12、D 文艺性较强的议论文要求语言生动 三、现代文阅读 (一) 13、(“这些”是近指代词,答案可在前面找到)因为竞争而骂,或者竞打起来。 14、优胜者、“耻于最后”的竞技者和“不耻最后”的竞技者 15、通过对学校运动会上竞走比赛的透视,揭露当时社会缺乏进取、自甘落后而又耻于最后的弊 病。 16、不耻最后的竞技者和见了这样的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根据这是一句转折复句得出,而 且作者重在表扬不耻最后的精神。 (二) 17、一心想当元帅的不一定就是真能成才,当好一个兵未必就不是人才,其实当元帅往往还要从 当好一个兵开始。 18、一心想当元帅的不一定就是真人才 19、摆事实 许历冒死进谏并率军大败秦军
20、元帅(您)一定要加强我军的防御阵地,以防备敌军冲锋,突破我方阵线,不这样一定会招 致失败。 21、反问许历这位好兵,就是一个极好的将才 22、从中我们知道摔跤的原因和避免摔跤的法子,从此亦就会不摔或少摔。 23、挫折,会使你走向成功 24、略 25、因为只有经历了挫折,才能懂得怎样面对挫折,怎样避免或减少挫折,才难勇敢地闯过生活 中的一个又一个的挫折 26、挫折并不可怕,挫折并不都是坏事。 (四) 27、都是写读书的:怎么读书:读书务求深解 28、粗略地阅读:人非常少 29、A(文中对“精读”、“泛读”、“翻阅”只是解释,而不是精确的定义,所以B不对。) 30、B(乙文举张溥、韩愈的事例与今人的读书作对比。) 31、C(乙文是总分总结构。第一句是提出论点,最后一句是总结论证,中间是并列的关系,古 今两个方面。) 32、(1)具体准确地说明了什么叫精读,怎样精读 (2)充分地证明了读书深钻细研、融会贯通,使论点更具说服力 33、怎样读书读书务求深解 四、文言文阅读: 34、D“委”应为“丢下、留下”35、B“为”分别是“作为”和“干、是”;“乃”分别是 “于是”“竟”:“翼”分别是“边、路”“像鸟张开翅膀一样”36、A应为“赵军”37、①匈 奴每次小规模地入侵赵国边境,李牧都故意打败仗。②守卫边境的士兵们每日得到李牧的赏赐, 但不出兵打仗,于是都希望跟匈奴作战。38、欲擒故纵 (二) 39、举:率领。反:通“返”,返回俱:一起去:离开40、D“之”分别是“动 词:到、往、去”和“代词:她”“而”分别是“表承接”和“表转折”“因”分别是“于是 和“根据” 41、赵简子命令说:军队中如果有人敢劝谏我的,将处以死罪。42、如果攻 打别国将要丢掉自己的国家
7 20、元帅(您)一定要加强我军的防御阵地,以防备敌军冲锋,突破我方阵线,不这样一定会招 致失败。 21、反问 许历这位好兵,就是一个极好的将才。 (三) 22、从中我们知道摔跤的原因和避免摔跤的法子,从此亦就会不摔或少摔。 23、挫折,会使你走向成功。 24、略 25、因为只有经历了挫折,才能懂得怎样面对挫折,怎样避免或减少挫折,才难勇敢地闯过生活 中的一个又一个的挫折。 26、挫折并不可怕,挫折并不都是坏事。 (四) 27、都是写读书的;怎么读书;读书务求深解 28、粗略地阅读;人非常少 29、A (文中对“精读”、“泛读”、“翻阅”只是解释,而不是精确的定义,所以 B 不对。) 30、B (乙文举张溥、韩愈的事例与今人的读书作对比。) 31、C (乙文是总分总结构。第一句是提出论点,最后一句是总结论证,中间是并列的关系,古 今两个方面。) 32、(1)具体准确地说明了什么叫精读,怎样精读 (2)充分地证明了读书深钻细研、融会贯通,使论点更具说服力 33、怎样读书 读书务求深解 四、文言文阅读: (一) 34、D “委”应为“丢下、留下” 35、B “为”分别是“作为”和“干、是”;“乃”分别是 “于是”“竟”;“翼”分别是“边、路”“像鸟张开翅膀一样”36、A 应为“赵军” 37、①匈 奴每次小规模地入侵赵国边境,李牧都故意打败仗。 ②守卫边境的士兵们每日得到李牧的赏赐, 但不出兵打仗,于是都希望跟匈奴作战。38、欲擒故纵 (二) 39、举:率领。 反:通“返”,返回 俱:一起 去:离开 40、D “之”分别是“动 词:到、往、去”和“代词:她”“而”分别是“表承接”和“表转折” “因”分别是“于是” 和“根据” 41、赵简子命令说:军队中如果有人敢劝谏我的,将处以死罪。 42、如果攻 打别国将要丢掉自己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