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0U-B-11-213 《兽医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330063学分4总学时72理论48实验24 英文课程名 Veterinary Microbiology 开课院(系) 农学院开课系动物医学系修订时间2006年10月28日 课程简介 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在微生物学一般理论基础上研究微生物与动物疾病和人畜共患传染病的 关系,并利用微生物学的知识和技能来诊断、预防和治疗动物疾病,保障畜牧业生产, 保障人类食品安全与卫生,保障动物的健康及生态环境免于破坏。通过本课程的系统 学习,掌握细菌、病毒、真菌、螺旋体、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放线菌等微 生物的基本特征及其与畜禽疾病的关系,微生物学诊断及防治方法,兽医微生物学的 基本操作技术。 课程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兽医微生物学是动物医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在微生物学一般理论基础上研 究微生物与动物疾病和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关系,并利用微生物学的知识和技能来诊断、 预防和治疗动物疾病,保障动物的健康和人类食品安全与卫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 同学们掌握兽医微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为动物传染病学、动物性 食品卫生学及其他相关课程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技术基础。 二、课程的目的与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系统学习,使学生熟悉各类微生物的生物学基本特性及其与人类和动 物疾病的关系:掌握细菌、病毒的结构与致病机理,重要病原体的微生物学诊断及防治 方法,兽医微生物学的基本操作技术,为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和将来从事畜禽疫病诊 断与防治打下良好基础。 三、面向专业 动物医学本科专业
《 兽医微生物学 》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1330063 学分 4 总学时 72 理论 48 实验 24 英文课程名 Veterinary Microbiology 开课院(系) 农学院 开课系 动物医学系 修订时间 2006 年 10 月 28 日 课 程 简 介 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在微生物学一般理论基础上研究微生物与动物疾病和人畜共患传染病的 关系,并利用微生物学的知识和技能来诊断、预防和治疗动物疾病,保障畜牧业生产, 保障人类食品安全与卫生,保障动物的健康及生态环境免于破坏。通过本课程的系统 学习,掌握细菌、病毒、真菌、螺旋体、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放线菌等微 生物的基本特征及其与畜禽疾病的关系,微生物学诊断及防治方法,兽医微生物学的 基本操作技术。 课 程 大 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兽医徽生物学是动物医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在微生物学一般理论基础上研 究微生物与动物疾病和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关系,并利用微生物学的知识和技能来诊断、 预防和治疗动物疾病,保障动物的健康和人类食品安全与卫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 同学们掌握兽医微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为动物传染病学、动物性 食品卫生学及其他相关课程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技术基础。 二、课程的目的与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系统学习,使学生熟悉各类微生物的生物学基本特性及其与人类和动 物疾病的关系;掌握细菌、病毒的结构与致病机理,重要病原体的微生物学诊断及防治 方法,兽医微生物学的基本操作技术,为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和将来从事畜禽疫病诊 断与防治打下良好基础。 三、面向专业 动物医学本科专业。 GDOU-B-11-213
四、先修课程 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动物生物化学,动物生理学,动物免疫学,兽医病理学。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以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动物生物化学、动物生理学、动物免疫学、兽医病 理学等为先修课程,这些课程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可为兽医微生物学的相关内容的学 习奠定基础。而兽医微生物学的学习可为后续课程如家畜传染病学、家畜外科学、兽医 产科学、动物性食品卫生学、禽病学、兽医流行病学、兽医生物制品学及其他相关课程 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技术基础。 六、教学内容安排、要求、学时分配及作业 绪言(2学时) 微生物 概念、特点、分类(A)。 微生物学 概念(B)。 发展过程(C). 兽医微生物学 概念、目的(B)。 内容、学时与分配、考试(C)。 第一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3学时) 第一节:细菌的形态 细菌大小(A)。 细菌形态:球菌(A):杆菌(A):螺形菌(B)。 第二节:细菌的结构 基本构造:细胞壁(A):细胞膜(C):细胞质(C):核体(B)。 特殊构造:荚膜、鞭毛、菌毛、芽胞(A)。 思考题: 1、比较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的细胞壁的结构及化学组成的差异。 2、细菌的形态和大小。 3、细菌的特殊结构有哪些,各有何特点和作用。 第二章:细菌生理(3学时) 第一节:细菌的化学组成 水分、无机盐、蛋白质(B) 核酸、糖类、脂类(C)
四、先修课程 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动物生物化学,动物生理学,动物免疫学,兽医病理学。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以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动物生物化学、动物生理学、动物免疫学、兽医病 理学等为先修课程,这些课程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可为兽医微生物学的相关内容的学 习奠定基础。而兽医微生物学的学习可为后续课程如家畜传染病学、家畜外科学、兽医 产科学、动物性食品卫生学、禽病学、兽医流行病学、兽医生物制品学及其他相关课程 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技术基础。 六、教学内容安排、要求、学时分配及作业 绪言(2 学时) 微生物 概念、特点、分类(A)。 微生物学 概念(B)。 发展过程(C)。 兽医微生物学 概念、目的(B)。 内容、学时与分配、考试(C)。 第一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3 学时) 第一节:细菌的形态 细菌大小(A)。 细菌形态:球菌(A);杆菌(A);螺形菌(B)。 第二节:细菌的结构 基本构造:细胞壁(A);细胞膜(C);细胞质(C);核体(B)。 特殊构造:荚膜、鞭毛、菌毛、芽胞(A)。 思考题: 1、比较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的细胞壁的结构及化学组成的差异。 2、细菌的形态和大小。 3、细菌的特殊结构有哪些,各有何特点和作用。 第二章:细菌生理(3 学时) 第一节:细菌的化学组成 水分、无机盐、蛋白质(B)。 核酸、糖类、脂类(C)
第二节:细菌的营养与代谢 细菌的营养:细菌细胞内外物质的交换方式(C):细菌的营养类型(A):细 菌的营养物质(B)。 细菌代谢:分解代谢产物(C):合成代谢产物(A)。 第三节:细菌的生长繁殖 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A)。 细菌个体的增殖(B)。 细菌群体的生长(A) 微生物数量的测定方法:测生长量(C):计数法(B)。 第四节:细菌的人工培养 细菌培养的用途(C)。 细菌的培养方法(A)。 培养基:配制培养基的原则(C):培养基的分类(B):培养基的主要成分(C): 细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性状(A)。 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培养(B)。 思考题: 1、细菌的生长曲线如何确定?有何意义? 2、细菌的营养类型及生长繁殖的条件。 3、细菌的培养方法及其在培养基上的生长性状。 第三章:消毒与灭菌(2学时) 第一节:物理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 温度:常用的高温消毒灭菌方法(A):热力灭菌的原理(C):低温对微生物 的影响(B)。 辐射:日光(B):电离辐射(C):紫外线(A)。 干燥、超声波(B)。 过滤除菌法(A)。 第二节:化学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 化学消毒剂:化学消毒剂的种类(C):影响消毒剂作用的因素(B)。 化学治疗剂(C)。 第三节:生物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 抗生素、植物杀菌素、细菌素(C)。 噬菌体(B)。 思考题: 1、何谓消毒、灭菌、防腐?比较它们的异同,并举例说明, 2、列述影响微生物的主要物理因素及其实用价值。 3、何谓消毒剂、防腐剂、化学治疗剂、噬菌体?
第二节:细菌的营养与代谢 细菌的营养:细菌细胞内外物质的交换方式(C);细菌的营养类型(A);细 菌的营养物质(B)。 细菌代谢:分解代谢产物(C);合成代谢产物(A)。 第三节:细菌的生长繁殖 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A)。 细菌个体的增殖(B)。 细菌群体的生长(A)。 微生物数量的测定方法:测生长量(C);计数法(B)。 第四节:细菌的人工培养 细菌培养的用途(C)。 细菌的培养方法(A)。 培养基:配制培养基的原则(C);培养基的分类(B);培养基的主要成分(C); 细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性状(A)。 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培养(B)。 思考题: 1、细菌的生长曲线如何确定?有何意义? 2、细菌的营养类型及生长繁殖的条件。 3、细菌的培养方法及其在培养基上的生长性状。 第三章:消毒与灭菌(2 学时) 第一节:物理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 温度:常用的高温消毒灭菌方法(A);热力灭菌的原理(C);低温对微生物 的影响(B)。 辐射:日光(B);电离辐射(C);紫外线(A)。 干燥、超声波(B)。 过滤除菌法(A)。 第二节:化学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 化学消毒剂:化学消毒剂的种类(C);影响消毒剂作用的因素(B)。 化学治疗剂(C)。 第三节:生物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 抗生素、植物杀菌素、细菌素(C)。 噬菌体(B)。 思考题: 1、何谓消毒、灭菌、防腐?比较它们的异同,并举例说明。 2、列述影响微生物的主要物理因素及其实用价值。 3、何谓消毒剂、防腐剂、化学治疗剂、噬菌体?
第四章:微生物的生态(1学时) 第一节:土壤、水、空气中的细菌 细菌总数、大肠菌群数(B)。 病原菌检测、土壤、水、空气中的细菌学检验(C)。 第二节:正常动物体的细菌 正常菌群(A)。 不同微生物种群间的相互关系(C)。 正常菌群与宿主的相互关系:营养作用、免疫作用、生物拮抗(B):益生菌 益生元、合生元(A). 菌群失调、悉生动物、无菌动物(C)。 无特定病原体动物(A)。 第三节:细菌在自然界物质转化中的作用(自学) 思考题: 1、何谓正常菌群、益生元、合生元、无特定病原体动物? 2、正常菌群与宿主的相互关系是什么? 第五章:细菌的感染与致病机理(3学时) 第一节:细菌的致病性和毒力 基本概念:病原微生物(A):感染(B):发病(B):致病性、致病菌、毒力、 条件致病菌(A)。 病原菌的毒力物质:侵袭力、毒素(A)。 细菌致病岛与分泌系统(C)。 毒力测定:半数致死量、半数感染量(B)。 毒力变化:毒力减弱(A):毒力增强、毒力不变(B)。 第二节:细菌致病性和毒力的现代概念 细菌的作用、宿主的作用(C)。 第三节:病原菌引起传染的条件 毒力强与数量多、侵入机体的门户(传播途径)要适当、动物机体的易感性 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A)。 思考题: 1、什么是病原微生物、致病性、致病菌、毒力、条件致病菌、毒素? 2、比较外毒素与内毒素的主要异同点。 3、病原菌引起传染的条件是什么? 第六章:细菌的遗传与变异(1学时) 第一节:常见的细闲变异现象 形态变异、结构与抗原性变异、培养性状变异、生化特性变异(C): 毒力变异、耐药性变异(B)
第四章:微生物的生态(1 学时) 第一节:土壤、水、空气中的细菌 细菌总数、大肠菌群数(B)。 病原菌检测、土壤、水、空气中的细菌学检验(C)。 第二节:正常动物体的细菌 正常菌群(A)。 不同微生物种群间的相互关系(C)。 正常菌群与宿主的相互关系:营养作用、免疫作用、生物拮抗(B);益生菌、 益生元、合生元(A)。 菌群失调、悉生动物、无菌动物(C)。 无特定病原体动物(A)。 第三节:细菌在自然界物质转化中的作用(自学) 思考题: 1、何谓正常菌群、益生元、合生元、无特定病原体动物? 2、正常菌群与宿主的相互关系是什么? 第五章:细菌的感染与致病机理(3 学时) 第一节:细菌的致病性和毒力 基本概念:病原微生物(A);感染(B);发病(B);致病性、致病菌、毒力、 条件致病菌(A)。 病原菌的毒力物质:侵袭力、毒素(A)。 细菌致病岛与分泌系统(C)。 毒力测定:半数致死量、半数感染量(B)。 毒力变化:毒力减弱(A);毒力增强、毒力不变(B)。 第二节:细菌致病性和毒力的现代概念 细菌的作用、宿主的作用(C)。 第三节:病原菌引起传染的条件 毒力强与数量多、侵入机体的门户(传播途径)要适当、动物机体的易感性、 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A)。 思考题: 1、什么是病原微生物、致病性、致病菌、毒力、条件致病菌、毒素? 2、比较外毒素与内毒素的主要异同点。 3、病原菌引起传染的条件是什么? 第六章:细菌的遗传与变异(1 学时) 第一节:常见的细菌变异现象 形态变异、结构与抗原性变异、培养性状变异、生化特性变异(C); 毒力变异、耐药性变异(B)
第二节:细菌变异的机制 非遗传性变异(C)。 遗传性变异:基因突变(B):基因转移与重组(A)。 第三节:细菌遗传变异研究的实际意义 理论研究(C)。 疾病诊断、疾病预防和治疗(B)。 基因工程(C). 思考题: 1、什么是基因转移与重组、转化、转导、接合? 2、细菌的毒力变异和耐药性变异有哪些? 第七章:细菌的分类与命名(1学时) 第一节:微生物的分类 分类地位、分类等级(单位)(C)。 分类依据:从表型进行分类(C):从基因水平进行分类(B)。 第二节:细菌的命名(自学) 思考题: 1、什么是细菌分类的基本单位? 2、细菌的命名原则是什么? 第八章:革兰氏阳性球菌(2学时) 第一节:葡萄球菌属 形态与染色(A)。 培养特性、抗原结构、抵抗力(B)。 致病性:致病因素(B):所致疾病(A)。 微生物学诊断:病料(B):显微镜检查、分离培养、鉴定、药物敏感试验(A)。 第二节:链球菌属 形态与染色(A)。 培养特性、抵抗力、分类(C)。 致病性:致病因素(C):所致疾病(A)。 微生物学诊断:病料、显微镜检查、分离培养、鉴定、药物敏感试验(B)。 免疫防治(A) 常见的致病性链球菌(C)。 思考题: 1、试述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的基本特征。 2、葡萄球菌的微生物诊断程序。 3、棒球菌所致疾病及其免疫防治 第九章:肠杆菌科(2学时)
第二节:细菌变异的机制. 非遗传性变异(C)。 遗传性变异:基因突变(B);基因转移与重组(A)。 第三节:细菌遗传变异研究的实际意义 理论研究(C)。 疾病诊断、疾病预防和治疗(B)。 基因工程(C)。 思考题: 1、什么是基因转移与重组、转化、转导、接合? 2、细菌的毒力变异和耐药性变异有哪些? 第七章:细菌的分类与命名(1 学时) 第一节:微生物的分类 分类地位、分类等级(单位)(C)。 分类依据:从表型进行分类(C);从基因水平进行分类(B)。 第二节:细菌的命名(自学) 思考题: 1、什么是细菌分类的基本单位? 2、细菌的命名原则是什么? 第八章:革兰氏阳性球菌(2 学时) 第一节:葡萄球菌属 形态与染色(A)。 培养特性、抗原结构、抵抗力(B)。 致病性:致病因素(B);所致疾病(A)。 微生物学诊断:病料(B);显微镜检查、分离培养、鉴定、药物敏感试验(A)。 第二节:链球菌属 形态与染色(A)。 培养特性、抵抗力、分类(C)。 致病性:致病因素(C);所致疾病(A)。 微生物学诊断:病料、显微镜检查、分离培养、鉴定、药物敏感试验(B)。 免疫防治(A)。 常见的致病性链球菌(C)。 思考题: 1、试述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的基本特征。 2、葡萄球菌的微生物诊断程序。 3、链球菌所致疾病及其免疫防治。 第九章:肠杆菌科(2 学时)
第一节:埃希菌属 形态与染色(B)。 培养特性(A)。 抗原构造:O抗原(A):K抗原、H抗原(B):粘附素抗原(A): 抵抗力(C)。 致病性:产肠毒素大肠杆菌、产类志贺毒素大肠杆菌(B):所致疾病(A)。 微生物学诊断:与肠杆菌科内其它菌的区别诊断、致病性菌株与非致病性菌 株的区别、微生物诊断程序(A)。 免疫防治(A)。 第二节:沙门氏菌属 形态与染色、培养特性、生化特性、抵抗力(C)。 抗原构造:O抗原(B):K抗原(B):Vi抗原(C) 致病性:致病因素(B):所致疾病(A)。 微生物学诊断:沙门氏菌与其他菌的区别(B):不同种沙门氏菌的区别(C)。 免疫防治(B)。 常见的沙门氏菌(C) 第三节:耶尔森菌属 鼠疫耶尔森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C)。 第三节:变形杆菌属 形态染色、培养特性、致病性(C)。 思考题: 1、大肠杆菌的形态、染色、培养特性及抗原构造。 2、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微生物诊断程序及其鉴定依据是什么? 3、概述对畜禽大肠杆菌病和沙门氏菌病的防治措施。 第十章:弧菌科(自学) 副溶血性弧菌(B), 气单胞菌(C). 第十一章:巴氏杆菌科及相关属(2学时) 第一节:巴氏杆菌属 形态与染色(A)。 培养特性、抵抗力(C) 致病性(A)。 微生物学诊断:涂片染色镜检(A):分离培养(B):鉴定(C):动物试验(B): 药物做感试验(C):多杀性巴氏杆菌与溶血性曼氏杆菌的区别(B), 免疫防治(A)。 第二节:里氏杆菌属
第一节:埃希菌属 形态与染色(B)。 培养特性(A)。 抗原构造:O 抗原(A);K 抗原、H 抗原(B);粘附素抗原(A)。 抵抗力(C)。 致病性:产肠毒素大肠杆菌、产类志贺毒素大肠杆菌(B);所致疾病(A)。 微生物学诊断:与肠杆菌科内其它菌的区别诊断、致病性菌株与非致病性菌 株的区别、微生物诊断程序(A)。 免疫防治(A)。 第二节:沙门氏菌属 形态与染色、培养特性、生化特性、抵抗力(C)。 抗原构造:O 抗原(B);K 抗原(B);Vi 抗原(C)。 致病性:致病因素(B);所致疾病(A)。 微生物学诊断:沙门氏菌与其他菌的区别(B);不同种沙门氏菌的区别(C)。 免疫防治(B)。 常见的沙门氏菌(C)。 第三节:耶尔森菌属 鼠疫耶尔森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C)。 第三节:变形杆菌属 形态染色、培养特性、致病性(C)。 思考题: 1、大肠杆菌的形态、染色、培养特性及抗原构造。 2、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微生物诊断程序及其鉴定依据是什么? 3、概述对畜禽大肠杆菌病和沙门氏菌病的防治措施。 第十章:弧菌科(自学) 副溶血性弧菌(B)。 气单胞菌(C)。 第十一章:巴氏杆菌科及相关属(2 学时) 第一节:巴氏杆菌属 形态与染色(A)。 培养特性、抵抗力(C)。 致病性(A)。 微生物学诊断:涂片染色镜检(A);分离培养(B);鉴定(C);动物试验(B); 药物敏感试验(C);多杀性巴氏杆菌与溶血性曼氏杆菌的区别(B)。 免疫防治(A)。 第二节:里氏杆菌属
鸭疫里默氏杆菌:生物学特性(C):血清型(B):致病性、防治(A):微生 物学诊断(B)。 第三节:放线杆菌属 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生物学特性、致病性、防治(B)。 思考题: 1、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基本特征、致病性及微生物学诊断。 2、鸭疫里默氏杆菌的致病性、微生物学诊断及其防治。 3、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致病性及其防治方法。 第十二章:革兰氏阴性需氧杆菌(1学时) 第一节:布氏杆菌属 分类、形态与染色、培养特性、抵抗力(B)。 致病性(A)。 微生物学诊断:细菌学检查(B):血清学检查(A):变态反应检查(C)。 免疫防治(B)。 第二节:假单胞菌属 鼻疽假单胞菌(C): 铜绿假单胞菌(B)。 第三节:波氏菌属 支气管败血波氏菌(C)。 思考题: 1、布氏杆菌的致病性、微生物学诊断程序及其免疫防治措施。 2、假单胞菌属和波氏菌属哪几种细菌与兽医有关,有何致病性? 第十三章:革兰氏阴性无芽孢微需氧菌和厌氧菌(1学时) 第一节:弯曲菌属 空场弯曲菌、胎儿弯曲菌(B)。 第二节:螺杆菌属 幽门螺杆菌(C) 第三节:梭杆菌属 坏死梭杆菌:生物学特性、致病性(B):免疫性(C)。 思考题: 试述空场弯曲菌、胎儿弯曲菌的基本特征和致病性。 第十四章:革兰氏阳性无芽孢杆菌(1学时) 第一节:李氏杆菌属 形态与染色(A)。 培养特性、致病性、微生物学诊断(B)。 第二节:丹毒丝菌属
鸭疫里默氏杆菌:生物学特性(C);血清型(B);致病性、防治(A);微生 物学诊断(B)。 第三节:放线杆菌属 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生物学特性、致病性、防治(B)。 思考题: 1、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基本特征、致病性及微生物学诊断。 2、鸭疫里默氏杆菌的致病性、微生物学诊断及其防治。 3、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致病性及其防治方法。 第十二章:革兰氏阴性需氧杆菌(1 学时) 第一节:布氏杆菌属 分类、形态与染色、培养特性、抵抗力(B)。 致病性(A)。 微生物学诊断:细菌学检查(B);血清学检查(A);变态反应检查(C)。 免疫防治(B)。 第二节:假单胞菌属 鼻疽假单胞菌(C)。 铜绿假单胞菌(B)。 第三节:波氏菌属 支气管败血波氏菌(C)。 思考题: 1、布氏杆菌的致病性、微生物学诊断程序及其免疫防治措施。 2、假单胞菌属和波氏菌属哪几种细菌与兽医有关,有何致病性? 第十三章:革兰氏阴性无芽孢微需氧菌和厌氧菌(1 学时) 第一节:弯曲菌属 空场弯曲菌、胎儿弯曲菌(B)。 第二节:螺杆菌属 幽门螺杆菌(C)。 第三节:梭杆菌属 坏死梭杆菌:生物学特性、致病性(B);免疫性(C)。 思考题: 试述空场弯曲菌、胎儿弯曲菌的基本特征和致病性。 第十四章:革兰氏阳性无芽孢杆菌(1 学时) 第一节:李氏杆菌属 形态与染色(A)。 培养特性、致病性、微生物学诊断(B)。 第二节:丹毒丝菌属
形态与染色、培养特性(A) 抵抗力、抗原性(C)。 致病性(A)。 微生物学诊断:显微镜检查、分离培养(B):动物试验(A):血清学检查(C)。 免疫与治疗(A)。 思考题: 1、试述猪丹毒杆菌和产单核细胞李氏杆菌的基本特征及其致病性。 2、猪丹毒杆菌的微生物学诊断要点,如何与产单核细胞李氏杆菌区别? 第十五章:革兰氏阳性产芽孢杆菌(2学时) 第一节:芽胞杆菌属 炭疽杆菌芽胞:形态与染色(A):培养特性、抵抗力、致病性、微生物学诊 断、免疫防治(B)。 蜡状芽孢杆菌(C)。 第二节:梭菌属 产气荚膜梭菌:形态与染色(B):培养特性、致病性(A)微生物学诊断、 免疫预防(B)。 肉毒梭菌:形态与染色、培养特性、抵抗力、致病性、微生物学诊断(B)。 破伤风梭菌:形态与染色(B):培养特性、致病性(A):免疫性(B):微生 物学诊断(C): 气肿疽梭菌、腐败梭菌、诺维梭菌(C)。 思考题: 1、炭疽芽胞杆菌的形态、染色、培养特性及微生物学诊断程序。 2、试述炭疽芽胞杆菌的抵抗力及其实际意义。 3、概术榜菌属的特点及常见致病第的致病性 第十六章:分支杆菌属(1学时) 第一节:结核分枝杆菌、牛分枝杆菌和禽分枝杆菌 形态与染色(A)。 培养特性、生化反应、抵抗力、致病性(B)。 微生物学诊断:显微镜检查(A):分离培养、动物接种、PCR技术(C):变 态反应检查(B) 免疫防治(A)。 第二节:副结核分枝杆菌 形态与染色、培养特性、致病性、微生物学诊断(C)。 思考题: 1、分枝杆菌的形态、染色及其致病性 2、分枝杆菌的微生物学诊断程序及免疫防治
形态与染色、培养特性(A)。 抵抗力、抗原性(C)。 致病性(A)。 微生物学诊断:显微镜检查、分离培养(B);动物试验(A);血清学检查(C)。 免疫与治疗(A)。 思考题: 1、试述猪丹毒杆菌和产单核细胞李氏杆菌的基本特征及其致病性。 2、猪丹毒杆菌的微生物学诊断要点,如何与产单核细胞李氏杆菌区别? 第十五章:革兰氏阳性产芽孢杆菌(2 学时) 第一节:芽胞杆菌属 炭疽杆菌芽胞:形态与染色(A);培养特性、抵抗力、致病性、微生物学诊 断、免疫防治(B)。 蜡状芽孢杆菌(C)。 第二节:梭菌属 产气荚膜梭菌:形态与染色(B);培养特性、致病性(A);微生物学诊断、 免疫预防(B)。 肉毒梭菌:形态与染色、培养特性、抵抗力、致病性、微生物学诊断(B)。 破伤风梭菌:形态与染色(B);培养特性、致病性(A);免疫性(B);微生 物学诊断(C)。 气肿疽梭菌、腐败梭菌、诺维梭菌(C)。 思考题: 1、炭疽芽胞杆菌的形态、染色、培养特性及微生物学诊断程序。 2、试述炭疽芽胞杆菌的抵抗力及其实际意义。 3、概述梭菌属的特点及常见致病菌的致病性。 第十六章:分支杆菌属(1 学时) 第一节:结核分枝杆菌、牛分枝杆菌和禽分枝杆菌 形态与染色(A)。 培养特性、生化反应、抵抗力、致病性(B)。 微生物学诊断:显微镜检查(A);分离培养、动物接种、PCR 技术(C);变 态反应检查(B)。 免疫防治(A)。 第二节:副结核分枝杆菌 形态与染色、培养特性、致病性、微生物学诊断(C)。 思考题: 1、分枝杆菌的形态、染色及其致病性 2、分枝杆菌的微生物学诊断程序及免疫防治
第十七章:螺旋体(1学时) 第一节:概述 概念、特点(A)。 第二节:蛇形螺旋体属 猪痢蛇形螺旋体:形态、培养、抵抗力、病原性、微生物学诊断(B)。 第三节:细螺旋体属 钩端螺旋体(C): 思考题: 1、螺旋体概念及特点。 2、猪痢蛇形螺旋体的形态、抵抗力、病原性及微生物学诊断。 第十八章:霉形体(1学时) 第一节:概述 概念、特点(A)。 第二节:猪的霉形体 猪肺炎霉形体(B) 第三节:禽的霉形体 禽败血霉形体(B):滑液霉形体(C)。 第四节:牛、羊的致病霉形体(自学) 思考题: 1、霉形体的概念及特点。 2、猪肺炎霉形体及禽败血霉形体的致病性。 第十九章:放线菌、立克次体及农原体(1学时) 放线菌:概念、特点(A)。 立克次体:概念、特点(A) 衣原体:概念、特点(A)。 思考题: 放线菌、立克次体及衣原体的概念及特点。 第二十章:真菌学(3学时) 第一节:概述 概念、特点(A)。 分类(C)。 形态结构:酵母样真菌(C):丝状真菌(B)。 真菌的培养、真菌的繁殖、真菌的抵抗力(C)。 真菌病的诊断:显微镜检查、分离培养:(B):真菌毒素检查(C)。 真菌病的防治(C)。 第二节:感染性病原真菌
第十七章:螺旋体(1 学时) 第一节:概述 概念、特点(A)。 第二节:蛇形螺旋体属 猪痢蛇形螺旋体:形态、培养、抵抗力、病原性、微生物学诊断(B)。 第三节:细螺旋体属 钩端螺旋体(C)。 思考题: 1、螺旋体概念及特点。 2、猪痢蛇形螺旋体的形态、抵抗力、病原性及微生物学诊断。 第十八章:霉形体(1 学时) 第一节:概述 概念、特点(A)。 第二节:猪的霉形体 猪肺炎霉形体(B)。 第三节:禽的霉形体 禽败血霉形体(B);滑液霉形体(C)。 第四节:牛、羊的致病霉形体(自学) 思考题: 1、霉形体的概念及特点。 2、猪肺炎霉形体及禽败血霉形体的致病性。 第十九章:放线菌、立克次体及衣原体(1 学时) 放线菌:概念、特点(A)。 立克次体:概念、特点(A)。 衣原体:概念、特点(A)。 思考题: 放线菌、立克次体及衣原体的概念及特点。 第二十章:真菌学(3 学时) 第一节:概述 概念、特点(A)。 分类(C)。 形态结构:酵母样真菌(C);丝状真菌(B)。 真菌的培养、真菌的繁殖、真菌的抵抗力(C)。 真菌病的诊断:显微镜检查、分离培养;(B);真菌毒素检查(C)。 真菌病的防治(C)。 第二节:感染性病原真菌
皮肤癣菌(C):烟曲霉(B) 第三节:中毒性真菌 黄曲霉(B):镰孢霉(C)。 思考题 1、真菌的概念及特点。 2、试述真菌的形态结构特点及诊断程序。 3、感染性病原真菌和中毒性真菌有哪些 第二十一章:病毒总论(7学时) 第一节:概述 病毒的定义、病毒与人类的关系、病毒的特点(A)。 第二节:病毒的大小与形态 病毒的大小、病毒的形态(B) 第三节:病毒的结构与组成 病毒的结构:芯随、衣壳、囊膜(A)。 病毒的化学组成(C)。 第四节:病毒的分类 DNA病毒类、RNA病毒类、DNA和RNA反转录病毒类(C). 第五节:病毒的复制 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装配、释放(A) 第六节:病毒的培养 病毒培养的用途(C)。 病毒培养的方法:动物接种(B):鸡胚接种(A):细胞培养(A)。 第七节:病毒病的诊断、治疗与预防 病毒诊断、病毒感染的治疗、病毒感染的预防(A) 第八节:病毒的致病机理 病毒感染对宿主组织和器官的损伤、病毒的持续性感染、病毒感染对免疫系 统的损伤(A)。 思考题: 1、概述病毒的定义、病青与人类的关系、病毒的特点。 2、叙述病毒的结构、培养方法及复制过程。 3、病毒的致病机理是什么?如何诊断、治疗和预防病毒感染? 第二十二章:病毒各论(7学时) 第一节:猪瘟病毒 生物学特性、病原性、诊断、防制(A) 第二节:口蹄疫病毒 生物学特性、病原性(A):诊断(B):防制(A)
皮肤癣菌(C);烟曲霉(B)。 第三节:中毒性真菌 黄曲霉(B);镰孢霉(C)。 思考题: 1、真菌的概念及特点。 2、试述真菌的形态结构特点及诊断程序。 3、感染性病原真菌和中毒性真菌有哪些? 第二十一章:病毒总论(7 学时) 第一节:概述 病毒的定义、病毒与人类的关系、病毒的特点(A)。 第二节:病毒的大小与形态 病毒的大小、病毒的形态(B)。 第三节:病毒的结构与组成 病毒的结构:芯随、衣壳、囊膜(A)。 病毒的化学组成(C)。 第四节:病毒的分类 DNA 病毒类、RNA 病毒类、DNA 和 RNA 反转录病毒类(C)。 第五节:病毒的复制 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装配、释放(A)。 第六节:病毒的培养 病毒培养的用途(C)。 病毒培养的方法:动物接种(B);鸡胚接种(A);细胞培养(A)。 第七节:病毒病的诊断、治疗与预防 病毒诊断、病毒感染的治疗、病毒感染的预防(A)。 第八节:病毒的致病机理 病毒感染对宿主组织和器官的损伤、病毒的持续性感染、病毒感染对免疫系 统的损伤(A)。 思考题: 1、概述病毒的定义、病毒与人类的关系、病毒的特点。 2、叙述病毒的结构、培养方法及复制过程。 3、病毒的致病机理是什么?如何诊断、治疗和预防病毒感染? 第二十二章:病毒各论(7 学时) 第一节:猪瘟病毒 生物学特性、病原性、诊断、防制(A)。 第二节:口蹄疫病毒 生物学特性、病原性(A);诊断(B);防制(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