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0U-B-11-213 《畜牧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330082学分25总学时50理论32实验/上机18 英文课程名 Animal Husbandry Microbiology 于课院(系)农学院开课系动物科学系修订时间2007年3月1目 课程简介 课程简介: 畜牧微生物学主要以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技术研究细菌、病毒、真菌的形态、构 造、生理、生态,正常动物体的微生物、自然界中与动物相关的微生物及其作用:与饲 料有关的微生物,饲料的加工调制与微生物学检验:与畜产品有关的微生物,畜产品的 加工、贮藏与微生物学检验:引起畜禽传染病的病原微生物: 课程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畜牧微生物学(animal husbandry microbiology)是微生物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是动 物科学、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专业性强,研究内容广泛的应 用学科。 畜牧微生物学的任务是将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技术知识综合应用到畜牧业生产 中,充分发挥有益微生物的作用,控制有害微生物的作用,保障畜禽健康生长,提高畜 禽产品生产的数量和质量,促进畜牧业经济的发展。 二、课程的目的与基本要求: 本课程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细菌、病毒、真菌的形态、构造、生理、生态以及微生物 在动物疾病的发生与防制、畜牧业生产、饲料加工、畜产品加工等方面的作用的有关理 论知识和基本技术。理解自然界中微生物的分布、外界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等知识,了 解微生物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微生物的变异及肉、乳、蛋等动物性食品中微生物的来 源、种类及作用等知识。 三、面向专业: 动物科学、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 四、先修课程: 《家畜解剖学》、《家畜生理与组织胚胎学》、《动物生物化学》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家畜解剖学》、《家畜生理与组织胚胎学》、《动物生物化学》等作为本课程的先修
《畜牧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1330082 学分 2.5 总学时 50 理论 32 实验/上机 18 英文课程名 Animal Husbandry Microbiology 开课院(系) 农学院 开课系 动物科学系 修订时间 2007 年 3 月 1 日 课 程 简 介 课程简介: 畜牧微生物学主要以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技术研究细菌、病毒、真菌的形态、构 造、生理、生态,正常动物体的微生物、自然界中与动物相关的微生物及其作用;与饲 料有关的微生物,饲料的加工调制与微生物学检验;与畜产品有关的微生物,畜产品的 加工、贮藏与微生物学检验;引起畜禽传染病的病原微生物。 课 程 大 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畜牧微生物学(animal husbandry microbiology)是微生物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是动 物科学、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专业性强, 研究内容广泛的应 用学科。 畜牧微生物学的任务是将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技术知识综合应用到畜牧业生产 中,充分发挥有益微生物的作用,控制有害微生物的作用,保障畜禽健康生长,提高畜 禽产品生产的数量和质量,促进畜牧业经济的发展。 二、课程的目的与基本要求: 本课程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细菌、病毒、真菌的形态、构造、生理、生态以及微生物 在动物疾病的发生与防制、畜牧业生产、饲料加工、畜产品加工等方面的作用的有关理 论知识和基本技术。理解自然界中微生物的分布、外界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等知识,了 解微生物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微生物的变异及肉、乳、蛋等动物性食品中微生物的来 源、种类及作用等知识。 三、面向专业: 动物科学、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 四、先修课程: 《家畜解剖学》、《家畜生理与组织胚胎学》、《动物生物化学》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家畜解剖学》、《家畜生理与组织胚胎学》、《动物生物化学》等作为本课程的先修 GDOU-B-11-213
课程,为学习本课程提供了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本课程又为《家畜生产学》、《畜产品加 工》、《饲料生产学》、《饲料添加剂学》、《兽医学》等后续课程提供有关理论知识和基本 技术,是许多后续课程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六、教学内容安排、要求、学时分配及作业: 绪论(1.0学时) 微生物的类型与基本特征(⑧) 微生物与人类、动物、植物的关系(⑧) 微生物学微生物学概念(A):微生物学发展阶段(C) 畜牧微生物学概念(A) 要求:1.掌握微生物、微生物学、畜牧微生物学概念。 2.了解畜牧微生物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作业:1.微生物、微生物学、畜牧微生物学概念 第一章:原核细胞微生物(4.0学时) 第一节细菌 1.细菌的大小、形态与排列() 2.细菌的构造(A) 3.细菌的观察方法B) 4.细菌的生长代谢与繁殖(A) 5.细菌的人工培养(B) 6.细菌的分类与命名(C) 第二节 其他原核 生物 螺旋体(C)霉形体(B)立克次氏体(C)衣原体(C) 要求: 掌握细菌的形态、构造、化学组成、营养需要、呼吸的类型、细菌生长和繁殖的 条件。 2.理解细菌的营养类型、酶、细菌的繁殖速度与生长曲线 3.了解细菌的观察方法、培养生长性状、对营养物质的摄取、细菌的代谢产物、分 类与命名。 作业: 1.细菌基本构造有哪些功能? 2细黄的殊物浩 、化学组成、营养需要、呼吸类型、营养类型有哪些? 3.细菌为 取的途径有哪些 4.细菌生长和繁殖的条件、真菌生长繁殖的条件有哪些? 5.细菌的代谢产物有哪些? 第二章真核细胞微生物(1.0学时) 第一节酵母菌(⑧) 第二节霉菌(A) 第三节真菌的培养(A) 要求: 1.掌握真菌生长繁殖的条件
课程,为学习本课程提供了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 本课程又为《家畜生产学》、《畜产品加 工》、《饲料生产学》、《饲料添加剂学》、《兽医学》等后续课程提供有关理论知识和基本 技术,是许多后续课程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六、教学内容安排、要求、学时分配及作业: 绪论 (1.0 学时) 微生物的类型与基本特征(B) 微生物与人类、动物、植物的关系(B) 微生物学 微生物学概念(A);微生物学发展阶段(C) 畜牧微生物学 概念(A) 要求:1.掌握微生物、微生物学、畜牧微生物学概念。 2.了解畜牧微生物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作业:1.微生物、微生物学、畜牧微生物学概念。 第一章:原核细胞微生物 (4.0 学时) 第一节 细菌 1.细菌的大小、形态与排列(A) 2.细菌的构造(A) 3.细菌的观察方法(B) 4.细菌的生长代谢与繁殖(A) 5.细菌的人工培养(B) 6.细菌的分类与命名(C) 第二节 其他原核微生物 螺旋体(C)霉形体(B)立克次氏体(C)衣原体(C) 要求: 1.掌握细菌的形态、构造、化学组成、营养需要、呼吸的类型、细菌生长和繁殖的 条件。 2.理解细菌的营养类型、酶、细菌的繁殖速度与生长曲线 3.了解细菌的观察方法、培养生长性状、对营养物质的摄取、细菌的代谢产物、分 类与命名。 作业: 1.细菌基本构造有哪些功能? 2.细菌的特殊构造、化学组成、营养需要、呼吸类型、营养类型有哪些? 3.细菌对营养物质摄取的途径有哪些? 4.细菌生长和繁殖的条件、真菌生长繁殖的条件有哪些? 5.细菌的代谢产物有哪些? 第二章 真核细胞微生物 (1.0 学时) 第一节 酵母菌(B) 第二节 霉菌(A) 第三节 真菌的培养(A) 要求: 1.掌握真菌生长繁殖的条件
2.理解真核细胞微生物的形态、细胞构造。 3.了解真核细胞微生物的繁殖。 作业: 1.霉菌菌丝的类型、真菌分离培养方法有哪些? 第三章非细胞型微生物一一病毒(4.0学时) 第一节病毒的形态、大小和结构() 第二节病毒的化学组成(A) 第三节病毒的抵抗力(®) 第四节 病毒的增殖与工人培养(A 第 ”病毒的致病作用和干扰现象(A) 第六节噬菌体(B) 第七节亚病毒(C) 第八节病毒的分类与命名(C) 要求 .掌握病毒的特征、形态、大小、结构、化学组成、病毒的增殖、人工培养与干扰 现象。 2.了解噬茵体。 作业: 1病击的特征? 2.病毒衣壳具有哪些功能? 3.病毒的化学组成有哪些? 4.病毒的增殖有哪些阶段? 5.病毒人工培养的方法有哪些? 6.病毒干扰现象、干扰素、包涵体的概念? 第四章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与作用(2.0学时) 第一节正常动物体的微生物中的微生物(A) 第一节十罐 水、空气中的微生物(⑧) 第三节微生物在自然界物质循环转化中的作用(⑧) 要求 1.掌握正常动物体微生物的分布与作用。 2.理解土壤、空气、水中的微生物分布与作用。 3.了解微生物在自然界物质循环转化中的作用。 作业 .菌群失调、菌群失调症、微生态制剂、·益生素、化学益生素、无菌动物、无特定 病原动物、氨化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固氮作用的概念。 2.正常动物体微生物的分布与作用? 3.正常菌群对动物体的意义表现在哪几个方面?土壤、空气、水中的微生物来源、 种类、作用。 第五章外界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4.0学时) 第一节物理因素(A) 第二节化学因素(A 第三节 生物因素(A)
2.理解真核细胞微生物的形态、细胞构造。 3.了解真核细胞微生物的繁殖。 作业: 1.霉菌菌丝的类型、真菌分离培养方法有哪些? 第三章 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 (4.0 学时) 第一节 病毒的形态、大小和结构(A) 第二节 病毒的化学组成(A) 第三节 病毒的抵抗力(B) 第四节 病毒的增殖与工人培养(A) 第五节 病毒的致病作用和干扰现象(A) 第六节 噬菌体(B) 第七节 亚病毒(C) 第八节 病毒的分类与命名(C) 要求: 1. 掌握病毒的特征、形态、大小、结构、化学组成、病毒的增殖、人工培养与干扰 现象。 2. 了解噬菌体。 作业: 1.病毒的特征? 2.病毒衣壳具有哪些功能? 3.病毒的化学组成有哪些? 4.病毒的增殖有哪些阶段? 5.病毒人工培养的方法有哪些? 6.病毒干扰现象、干扰素、包涵体的概念? 第四章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与作用 (2.0 学时) 第一节 正常动物体的微生物中的微生物(A) 第二节 土壤、水、空气中的微生物(B) 第三节 微生物在自然界物质循环转化中的作用(B) 要求: 1.掌握正常动物体微生物的分布与作用。 2.理解土壤、空气、水中的微生物分布与作用。 3.了解微生物在自然界物质循环转化中的作用。。 作业: 1.菌群失调、菌群失调症、微生态制剂、.益生素、化学益生素、无菌动物、无特定 病原动物、氨化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固氮作用的概念。 2.正常动物体微生物的分布与作用? 3.正常菌群对动物体的意义表现在哪几个方面?土壤、空气、水中的微生物来源、 种类、作用。 第五章 外界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 (4.0 学时) 第一节 物理因素(A) 第二节 化学因素(A) 第三节 生物因素(A)
要求: .掌握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及实践中的应用。 2.掌握几个常见概念」 3.理解生物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 作业: 1.物理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及实践中的应用。 2.灭菌、消毒、防腐、无菌法、抑菌作用、杀菌作用、抗菌作用、质壁分离、胞膜 破裂、共生、拮抗、寄生、协同的概念。 3.影响化学物质对微生物作用的因素有哪些? 4.选择消毒剂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第六章微生物的变异(1.0学时) 第一节微生物遗传与变异的概论(C) 第二节 常见的微生物变异现象(A) 第四节微生物变异的机理(®) 第四节微生物变异株的获得及微生物遗传性的保存(B) 要求: 3.了解微生物变异株的获得。 作业: 1.常见的微生物变异现象? 第七章动物免疫学基础 (7.0学时) 第一节 免疫 统(A 抗原(A 免疫应答(A) 第四节抗感染免疫(A) 第五节变态反应(B) 第六节免疫实验技术( 第七节 免疫学在畜牧业生产中的应用(B) 要求 1.掌握动物机体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的组成及功能、免疫分子的种类与功能。 2.掌握构成完全抗原的条件与抗原的分类。 3.掌握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和特征及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 掌握细胞免疫应答 体液免疫应答的概念与作用。 5.掌握免疫应答的影响因素及动物天然防御机制。 6.理解变态反应机制。 .了解佐剂、免疫学实验技术。 作业 1.中枢免疫器宫 、外周免疫器官的的组成及功能 2.免疫细胞有哪些?功能怎样? 3.抗原、抗体的概念。根据抗原与免疫机体的关系不同抗原可分为哪几类? 4.免疫分子分类及功能?构成完全抗原的条件? 5.重要的天然抗原有哪些? 6.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和特征及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
要求: 1.掌握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及实践中的应用。 2.掌握几个常见概念。 3.理解生物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 作业: 1.物理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及实践中的应用。 2.灭菌、消毒、防腐、无菌法、抑菌作用、杀菌作用、抗菌作用、质壁分离、胞膜 破裂、共生、拮抗、寄生、协同的概念。 3.影响化学物质对微生物作用的因素有哪些? 4.选择消毒剂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第六章 微生物的变异 (1.0 学时) 第一节 微生物遗传与变异的概论(C) 第二节 常见的微生物变异现象(A) 第四节 微生物变异的机理(B) 第四节 微生物变异株的获得及微生物遗传性的保存(B) 要求: 1.掌握常见的微生物变异现象。 2.理解微生物变异的机理。 3.了解微生物变异株的获得。 作业: 1.常见的微生物变异现象? 第七章 动物免疫学基础 (7.0 学时) 第一节 免疫系统(A) 第二节 抗原(A) 第三节 免疫应答(A) 第四节 抗感染免疫(A) 第五节 变态反应(B) 第六节 免疫实验技术(B) 第七节 免疫学在畜牧业生产中的应用(B) 要求: 1.掌握动物机体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的组成及功能、免疫分子的种类与功能。 2.掌握构成完全抗原的条件与抗原的分类。 3.掌握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和特征及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 4.掌握细胞免疫应答、体液免疫应答的概念与作用。 5.掌握免疫应答的影响因素及动物天然防御机制。 6.理解变态反应机制。 7.了解佐剂、免疫学实验技术。 作业: 1.中枢免疫器官、外周免疫器官的的组成及功能? 2.免疫细胞有哪些?功能怎样? 3.抗原、抗体的概念。根据抗原与免疫机体的关系不同抗原可分为哪几类? 4. 免疫分子分类及功能?构成完全抗原的条件? 5. 重要的天然抗原有哪些? 6.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和特征及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
7.抗体分类有哪些?免疫应答的影响因素?根据抗原的来源不同抗体分为哪几类? 8.多价苗和联苗、兽医生物制品、各型变态反应概念。 9.动物天然防御机制包括哪些内容?影响机体免疫失败原因有哪些? 10.动物获得对某种传染病的免疫力有哪些途径? 第八章饲料微生物 (2学时) 第一节 ,饲料中的微生物(C) 第二节粗饲料的加工与微生物活动(C) 第三节青贮料的微生物(A) 第四节单细胞蛋白饲料(A) 第 饲料添加剂的微生物(A 第六节 微生物与饲料中毒(B) 要求 1.掌握饲料的青贮。 2.理解单细胞蛋白质饲料的概念及其机理。 3.了解微生物与饲料中毒。 作业 1.青贮料的概念与原理。 2.青贮料中的微生物及作用? 3.饲料酵母、益生素、单细胞蛋白质、单细胞蛋白饲料的概念? 第九章乳与乳制品的微生物(0.5学时》 第一节鲜乳的微生物(A) 第十章肉及肉制品的微生物 (0.5学时) 第一节肉的微生物(⑧) 第十一章蛋和蛋制品的微生物 (0.5学时) 第一 鲜蛋内微生物污染的来源(B) 第二节污染微生物对鲜蛋的作用(⑧) 第三节鲜蛋的贮存原则及方法(C) 第四节种蛋的保存与消毒B) 第十二章微生物与皮毛 (0.5学时) 第一节新鲜生皮与被毛的微生物来源及类群(C) 要求 .掌握乳、肉、蛋的微生物来源、类群及作用。 2.理解乳、肉、蛋微生物学检验。 3.了解种蛋的消毒。 作业: 乳、肉、蛋的微生物来源、类群及作用、微生物学检验 2.种蛋的消毒有哪些方法? 第十三章畜禽常见的病原微生物(4.0学时) 第一节病原微生物与感染()
7.抗体分类有哪些?免疫应答的影响因素?根据抗原的来源不同抗体分为哪几类? 8.多价苗和联苗、兽医生物制品、各型变态反应概念。 9.动物天然防御机制包括哪些内容?影响机体免疫失败原因有哪些? 10.动物获得对某种传染病的免疫力有哪些途径? 第八章 饲料微生物 (2 学时) 第一节 饲料中的微生物(C) 第二节 粗饲料的加工与微生物活动(C) 第三节 青贮料的微生物(A) 第四节 单细胞蛋白饲料(A) 第五节 饲料添加剂的微生物(A) 第六节 微生物与饲料中毒(B) 要求: 1.掌握饲料的青贮。 2.理解单细胞蛋白质饲料的概念及其机理。 3.了解微生物与饲料中毒。。 作业: 1.青贮料的概念与原理。 2.青贮料中的微生物及作用? 3.饲料酵母、益生素、单细胞蛋白质、单细胞蛋白饲料的概念? 第九章 乳与乳制品的微生物 (0.5 学时) 第一节 鲜乳的微生物(A) 第十章 肉及肉制品的微生物 (0.5 学时) 第一节 肉的微生物(B) 第十一章 蛋和蛋制品的微生物 (0.5 学时) 第一节 鲜蛋内微生物污染的来源(B) 第二节 污染微生物对鲜蛋的作用(B) 第三节 鲜蛋的贮存原则及方法(C) 第四节 种蛋的保存与消毒(B) 第十二章 微生物与皮毛 (0.5 学时) 第一节 新鲜生皮与被毛的微生物来源及类群(C) 要求: 1.掌握乳、肉、蛋的微生物来源、类群及作用。 2.理解乳、肉、蛋微生物学检验。 3.了解种蛋的消毒。。 作业: 1.乳、肉、蛋的微生物来源、类群及作用、微生物学检验。 2.种蛋的消毒有哪些方法? 第十三章 畜禽常见的病原微生物 (4.0 学时) 第一节 病原微生物与感染(A)
第二节畜禽常见的原核细胞型病原微生物(B) 第三节畜禽常见的真核细胞型病原微生物(B) 第四节畜禽的病毒(B) 要求: 1.掌握病原微生物与感染的发生过程、常见病原细菌的形态与特性。 2.理解防制传染发生的综合性措施。 3.了解畜禽常见病原细菌及病毒及所致的传染病。 作业 1,病原微生物、致病性、毒力、感染、传染来源、传递媒介概念 2. 全身传染有哪些类型? 3。感染微生物学诊断的内容和步骤及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有哪些? 4.畜禽常见的病原微生物及所致的传染病。 七、实验名称与类别: 序号 实验名称 学时实验类别 1 培养基的制备 3 操作型 2 细菌和真菌的分离培养及移植 3 操作型 3 细菌抹片制备、染色及细菌基本形态构造的观察 3 操作型 细菌和真菌培养生长性状观察及细菌生化反应 3 操作型 5 细菌的药敏试验 6 综合型 注:实验类别指:演示型、操作型、验证型、综合型、设计型、研究创新型 八、实验目的、内容与要求 实验】培养基的制备 实验目的: 1.掌握培养基制备的基本原则 2.了解培养基制备的常用原料及作用 3.熟悉培养基制备的基本时程。 4.熟悉普通肉汤、普通琼脂培养基的制备方法 实验内容: 1差其冬的其木 2.培养基制各的常用原料及作用 3.培养基制备的基本过程 4.普通肉汤、普通琼脂培养基的制备方法 实验要求: 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操作,独立完成,掌握培养基的制备方法。 实验2细菌和真菌的分离培养及移植 实验目的: 1.掌握需氧菌分离培养的基本要领
第二节 畜禽常见的原核细胞型病原微生物(B) 第三节 畜禽常见的真核细胞型病原微生物(B) 第四节 畜禽的病毒(B) 要求: 1.掌握病原微生物与感染的发生过程、常见病原细菌的形态与特性。 2.理解防制传染发生的综合性措施。 3.了解畜禽常见病原细菌及病毒及所致的传染病。 作业: 1.病原微生物、致病性、毒力、感染、传染来源、传递媒介概念。 2. 全身传染有哪些类型? 3. 感染微生物学诊断的内容和步骤及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有哪些? 4.畜禽常见的病原微生物及所致的传染病。 七、实验名称与类别: 序号 实验名称 学时 实验类别 1 培养基的制备 3 操作型 2 细菌和真菌的分离培养及移植 3 操作型 3 细菌抹片制备、染色及细菌基本形态构造的观察 3 操作型 4 细菌和真菌培养生长性状观察及细菌生化反应 3 操作型 5 细菌的药敏试验 6 综合型 注:实验类别指:演示型、操作型、验证型、综合型、设计型、研究创新型 八、实验目的、内容与要求 实验 1 培养基的制备 实验目的: 1.掌握培养基制备的基本原则。 2.了解培养基制备的常用原料及作用。 3.熟悉培养基制备的基本过程。 4.熟悉普通肉汤、普通琼脂培养基的制备方法。 实验内容: 1. 培养基制备的基本原则 2. 培养基制备的常用原料及作用 3. 培养基制备的基本过程 4. 普通肉汤、普通琼脂培养基的制备方法 实验要求: 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操作,独立完成,掌握培养基的制备方法。 实验 2 细菌和真菌的分离培养及移植 实验目的: 1.掌握需氧菌分离培养的基本要领
2.了解厌氧菌分离培养的原则及常用几种分离培养法。 3.掌握钓菌、纯培养及移植技术。 实验内容: 1.细菌分离培养和移植的一般原则。 2.细第的分离培养法 3.自患病动物病料中分离病原菌方法。 4.钓菌 位主 5.细菌移植技术 实验要求: 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操作,独立完成,掌握细菌分离培养方法,为多学科实 际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实验3细菌抹片制备、染色及细菌基本形态构造的观察 实验目的: 1.掌握细菌抹片的制备方法和常用几种染色方法。 2.认识细菌革兰氏染色、抗酸染色、和瑞氏染色的反应特性 3.掌握显微镜油镜的使用方法。 4.了解显微镜油镜的使用原理。 5.认识细菌的基本形态和一些特殊构造。 实验内容: 1.细菌抹片的制备 2.几种常用染色方法 3.显微镜油镜的使用 4.细菌基本形态和特殊构造的观察 实验要求: 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操作,独立完成,掌握细菌抹片制备及染色:掌握显微 镜油镜的使用:认识观察细菌标本片,熟悉细菌基本形态和特殊构造并绘图。 实验4细菌和真菌培养生长性状观察及细菌生化反应 实验目的: 1.了解细菌在固体和液体培养基中的生长表现。 2.认识真菌菌落的特征,比较与细菌菌落有何不同。 3.了解各种常用的细菌生化试验原理、方法和结果判断 实验内容: 1.琼脂平板上菌落性状观察 2.液体培养基中的培养性状 3.常用的细菌生化试验 实验要求: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认真仔细观察细菌和真菌培养生长性状及细菌生化试验的结果
2.了解厌氧菌分离培养的原则及常用几种分离培养法。 3.掌握钓菌、纯培养及移植技术。 实验内容: 1..细菌分离培养和移植的一般原则。 2.细菌的分离培养法。 3.自患病动物病料中分离病原菌方法。 4.钓菌纯培养 5.细菌移植技术 实验要求: 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操作,独立完成,掌握细菌分离培养方法,为多学科实 际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实验 3 细菌抹片制备、染色及细菌基本形态构造的观察 实验目的: 1.掌握细菌抹片的制备方法和常用几种染色方法。 2.认识细菌革兰氏染色、抗酸染色、和瑞氏染色的反应特性。 3.掌握显微镜油镜的使用方法。 4.了解显微镜油镜的使用原理。 5.认识细菌的基本形态和一些特殊构造。 实验内容: 1. 细菌抹片的制备 2.几种常用染色方法 3.显微镜油镜的使用 4.细菌基本形态和特殊构造的观察 实验要求: 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操作,独立完成,掌握细菌抹片制备及染色;掌握显微 镜油镜的使用;认识观察细菌标本片,熟悉细菌基本形态和特殊构造并绘图。 实验 4 细菌和真菌培养生长性状观察及细菌生化反应 实验目的: 1.了解细菌在固体和液体培养基中的生长表现。 2.认识真菌菌落的特征,比较与细菌菌落有何不同。 3.了解各种常用的细菌生化试验原理、方法和结果判断。 实验内容: 1. 琼脂平板上菌落性状观察 2. 液体培养基中的培养性状 3. 常用的细菌生化试验 实验要求: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认真仔细观察细菌和真菌培养生长性状及细菌生化试验的结果
实验5细菌的药敏试验 实验目的: 1.掌握纸片扩散法、稀释法药敏试验的原理、操作方法、结果判断及临床意义。 2.熟悉纸片扩散法、稀释法的质量控制方法。 实验内容, 1.纸片扩散法 2.稀释法 实验要求: 1.学生要掌握药理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并应用到实验中。 2。掌握细菌的药敏试验操作方法,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九、教材与参考书: 本课程选用教材 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畜牧微生物学》黄青云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年5 月第4版。 本课程推荐参考书: 1、《兽医微生物学》甘肃农大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 2、《动物免疫学》杨汉春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 3、《兽医微生物实验诊断手册》廖延雄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 4、《微生物饲料生产技术》余伯良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93年11月第1版。 十、本课程理论课及实验课的考核方式: 理论课考核方式: 闭卷笔试 实验课考试方式: 完成实验报告 执笔:黄毓青 审核: 批准人: 时间:
实验 5 细菌的药敏试验 实验目的: 1.掌握纸片扩散法、稀释法药敏试验的原理、操作方法、结果判断及临床意义。 2..熟悉纸片扩散法、稀释法的质量控制方法。 实验内容: 1.纸片扩散法 2. 稀释法 实验要求: 1.学生要掌握药理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并应用到实验中。 2.掌握细菌的药敏试验操作方法,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九、教材与参考书: 本课程选用教材: 面向 21 世纪课程教材《畜牧微生物学》黄青云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年 5 月 第 4 版。 本课程推荐参考书: 1、《兽医微生物学》甘肃农大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 2、《动物免疫学》杨汉春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 3、《兽医微生物实验诊断手册》廖延雄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 4、《微生物饲料生产技术》余伯良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93 年 11 月第 1 版。 十、本课程理论课及实验课的考核方式: 理论课考核方式: 闭卷笔试 实验课考试方式: 完成实验报告 执笔:黄毓青 审核: 批准人: 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