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学原理》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行政学原理 课程英文名称:Theories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深程号:305030013 课程属性:专业必修课 开课学期:春 总学时:48学时(课堂授课和讨论48学时) 学分:3 先修课程:管理学 面向对象:行政管理专业 开课院/部(宝/所):政管学院行政管理研究所 一、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行政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1、培养公共精神和公共意识:2、掌握行政学理论和知识:3、 提高运用行政学理论分析问题的能力。 开设本课程,旨在通过理论教学与行政思维训练,使学生掌握行政学的基础知识、基本 原理和基本思维方式,为组织行为、公共政策、公共人力资源等后续课程莫定必要的理论基 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与学习目标 知识单元1:总论 参考学时:9学时 学习内容: 1.基本概念、行政范围、研究对象。 名克代美致。近代行政思想、现代行政理论、当代行玫理论发展 学习目标: 1.了解行政的发展和行政理论的历史演变。 2.掌握基本概念、行政理论发展各阶段的主要观点和府际关系理论。 作. 辨析公共管理、行政管理、公共行政之异同 辨析新公共行政、新公共管理、新公共服务之异同: 简述中国的府际关系。 知识单元2:分论 参考学时:24学时 学习内容: 3.决策理论模式。 4.公共行政的逻辑过程
1 《行政学原理》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行政学原理 课程英文名称: Theories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课程号:305030013 课程属性:专业必修课 开课学期:春 总学时:48 学时(课堂授课和讨论 48 学时) 学分:3 先修课程:管理学 面向对象:行政管理专业 开课院/部(室/所):政管学院行政管理研究所 一、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行政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1、培养公共精神和公共意识;2、掌握行政学理论和知识;3、 提高运用行政学理论分析问题的能力。 开设本课程,旨在通过理论教学与行政思维训练,使学生掌握行政学的基础知识、基本 原理和基本思维方式,为组织行为、公共政策、公共人力资源等后续课程奠定必要的理论基 础。二、课程教学内容与学习目标 知识单元 1:总论 参考学时:9 学时 学习内容: 1.基本概念、行政范围、研究对象。 2.古代行政、近代行政思想、现代行政理论、当代行政理论发展。 3. 府际关系 学习目标: 1.了解行政的发展和行政理论的历史演变。 2.掌握基本概念、行政理论发展各阶段的主要观点和府际关系理论。 作业: 辨析公共管理、行政管理、公共行政之异同; 辨析新公共行政、新公共管理、新公共服务之异同; 简述中国的府际关系。 知识单元 2:分论 参考学时:24 学时 学习内容: 1.官僚制组织理论与政府结构。 2.人事理论与制度。 3.决策理论模式。 4.公共行政的逻辑过程
5.公共服务的供给机制。 6.名元行政途径。 学习目标: 1.了解政府结构、人事制度的历史沿革、政府决策程序、行政管理过程、多元行政途 径、公共服务供给、行政监督现状、行政改革历史。 2.掌握理想官僚制理论、现代人事制度精神、不同决策模式、三阶段行政理论、准立 法和准司法理论、非直接 供给机制、政府责任的实现机制、行政改革模型。 作业: 简述官像制组织的高效与低效: 简述现代人事制度的基本原理: 比较不同决箭模式在现实中的运用 公共问题界定的理论探讨 准立法行政问愿分析 服务外包中的责任机制研究: 主观责任与客观责任分析: 试述渐进式行政改革之利整, 知识单元3:案例分析 1.公共问题之界定 2,利益关系之分析。 3.多样化之公共服务供给。 4.监管体制与方法。 5.行政政革路径研究 学习目标: 1.了解公共行政之复杂性、公共决策多元价值之平衡、公共服务供给的多样性、行政 改革的曲折性等。 2.掌握公共行政案例的基本分析方法、各个案例根本特征及其扩展思维方式。 作业: 运用行政学理论和知识分析公共行政案例 三、课程进度表 周次 课程内容 时 备注 1. 研究对象 3 2. 历史沿革 3 3 府际关系 3 4. 案例分析 3 5 公共组织 3 6. 公共人事 3
2 5.公共服务的供给机制。 6.多元行政途径。 7.行政监督理论。 8.行政改革与发展。 学习目标: 1.了解政府结构、人事制度的历史沿革、政府决策程序、行政管理过程、多元行政途 径、公共服务供给、行政监督现状、行政改革历史。 2.掌握理想官僚制理论、现代人事制度精神、不同决策模式、三阶段行政理论、准立 法和准司法理论、非直接供给机制、政府责任的实现机制、行政改革模型。 作业: 简述官僚制组织的高效与低效; 简述现代人事制度的基本原理; 比较不同决策模式在现实中的运用; 公共问题界定的理论探讨; 准立法行政问题分析; 服务外包中的责任机制研究; 主观责任与客观责任分析; 试述渐进式行政改革之利弊。 知识单元 3:案例分析 参考学时:15 学时 学习内容: 1.公共问题之界定。 2.利益关系之分析。 3. 多样化之公共服务供给。 4. 监管体制与方法。 5. 行政改革路径研究。 学习目标: 1.了解公共行政之复杂性、公共决策多元价值之平衡、公共服务供给的多样性、行政 改革的曲折性等。 2.掌握公共行政案例的基本分析方法、各个案例根本特征及其扩展思维方式。 作业: 运用行政学理论和知识分析公共行政案例。 三、课程进度表 周次 课 程 内 容 学 时 备 注 1. 研究对象 3 2. 历史沿革 3 3. 府际关系 3 4. 案例分析 3 5. 公共组织 3 6. 公共人事 3
7. 案例分析 3 公共决策 3 行政过程 10. 案份例分析 11. 行政途径 12. 服务供给 3 13. 案例分析 3 14. 行政监督 3 15. 行政改革 16.案例分析 四、说明 1、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相互关系 生修课程:管理学 后续课程:公共组织学、公共政策、人事管理 2、课程敏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行政范围、理论发展、府际关系、行政组织、人事行政、行政决策、行政过程 行政途径、服务机制、行政改革。 难点:公共问题界定、多元价值平衡、行政改革路径、责任实现机制。 3、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课微进授法 2.案例研讨法。 教学手段: 1多媒体教学 2.师生互动教学。 4、课程考核方法与要求 课程考核方法:考试 考核要求 提倡淡化一次考试。注重全过程的理念,期末总中,平时成绩占0% 考核内容有:学生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及平时随堂检测情况:期末考试占80%。 5、作业要求: 针对课程主题内容布置相应作业。 6、教材选用或自主编写的原则 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自主编写出版行政学原理教学教材 五、教材选用及推荐参考书 (一)选用教材 1.无
3 7. 案例分析 3 8. 公共决策 3 9. 行政过程 3 10. 案例分析 3 11. 行政途径 3 12. 服务供给 3 13. 案例分析 3 14. 行政监督 3 15. 行政改革 3 16. 案例分析 3 四、说明 1、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相互关系 先修课程:管理学 后续课程:公共组织学、公共政策、人事管理 2、课程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行政范围、理论发展、府际关系、行政组织、人事行政、行政决策、行政过程、 行政途径、服务机制、行政改革。 难点:公共问题界定、多元价值平衡、行政改革路径、责任实现机制。 3、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课堂讲授法。 2.案例研讨法。 教学手段: 1.多媒体教学。 2.师生互动教学。 4、课程考核方法与要求 课程考核方法:考试 考核要求:提倡淡化一次考试、注重全过程的理念。期末总评中,平时成绩占 20%, 考核内容有:学生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及平时随堂检测情况;期末考试占 80%。 5、作业要求: 针对课程主题内容布置相应作业。 6、教材选用或自主编写的原则 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自主编写出版行政学原理教学教材。 五、教材选用及推荐参考书 (一)选用教材 1. 无
(二)推荐参考书 吴琼恩:《行政学》,三民书局,中华民国九十年。 张康之:《公共行政学》(第二版),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年 张国庆:《公共行政学》(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夏书章:《行政管理学》(第四版),中山大学出版社2008年 马建川/翟校义:《公共行政原理》,河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 [美]沙夫里茨:《公共行政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 [美]罗森布鲁姆:《公共行政学一管理、政治和法律的途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年。 [日]西尾胜:《行政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 [法]德巴什:《行政科学》,上海译文出版社2000年。 执笔:XXX审稿:XXX审定:XXXX学院/教学部教学指导委员会 制(修)订时间:×X××年X×月X×日 4
4 (二)推荐参考书 吴琼恩:《行政学》,三民书局,中华民国九十年。 张康之:《公共行政学》(第二版),经济科学出版社 2010 年。 张国庆:《公共行政学》(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 年。 夏书章:《行政管理学》(第四版),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8 年。 马建川/翟校义:《公共行政原理》,河南人民出版社 2003 年。 [美]沙夫里茨:《公共行政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 年。 [美]罗森布鲁姆:《公共行政学—管理、政治和法律的途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 年。 [日]西尾胜:《行政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年。 [法]德巴什:《行政科学》,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0 年。 执笔:××× 审稿:××× 审定:××××学院/教学部教学指导委员会 制(修)订时间:××××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