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政治学原理》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国际政治学原理》 课程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International Politics 深程号:305020053 课程属性:专业必修课 开课学期:春 总学时:54学时(课堂授课学时:54学时) 学分:3 先修课程:政治学原理、近现代国际关系史 面向对象:政治学和国际政治学专业本科生 开课院/部(室/所):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国际政治系 一、课程教学目标: 国际政治学原理是政治学和国际政治学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国际政治学是揭示国际社会中各种国际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 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旨在使学生更好地 解国际政治学原 理的 要内名 ,学习的重点和教学目的 握国际政治学原理的主要研究才 法,提高专业理论水平,为从事国际问题的分析和研究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与学习目标 ((一)理论教学:54学时 知识单元1:第一章导论 参考学时:9学时 学习内容: 第一节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和方法 ·、国际政治学的基本概念与学科范畴 国际政治学是政治学的一个分支,是揭示国际社会中各种国际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 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得一门新兴学科。它不同与国际关系学,侧重于研究国家间的 政治关系 、国际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国际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是国际社会中各个国际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及其发展 变化的一般规律。首先,国际社会是一定历史时期内各个人类共同体或国家间相互交往关系 的总和,是国际政治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其次,国际政治行为主体是国际政治社会中最主要 的构成要素,包括国家行为主体,即主权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主体,即国际组织、跨国政党 跨国公司等。第三,我们主要研究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最后,国际社会各构成要素 之间政治关系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 三、国际政治研究的实用方法 1、国际政治系统论。50年代后期,系统论被引入政治学研究领域,国际政治学家开始 运用系统论来研究国际政治问题,特别是研究国际政治社会和国际政治体系的形成、发展和 2、国际政治沟通论。60年代以后科学行为主义方法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人物
1 《国际政治学原理》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国际政治学原理》 课程英文名称: Introduction To International Politics 课程号:305020053 课程属性:专业必修课 开课学期:春 总学时:54 学时(课堂授课学时:54 学时) 学分:3 先修课程:政治学原理、近现代国际关系史 面向对象:政治学和国际政治学专业本科生 开课院/部(室/所):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国际政治系 一、课程教学目标: 国际政治学原理是政治学和国际政治学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国际政治学是揭示国际社会中各种国际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 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旨在 使学生更好地了 解国际政治学原理的主要内容,学习的重点和教学目的,掌握国际政治学原理的主要研究方 法,提高专业理论水平,为从事国际问题的分析和研究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与学习目标 (一) 理论教学:54 学时 知识单元 1:第一章 导论 参考学时:9 学时 学习内容: 第一节 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国际政治学的基本概念与学科范畴 国际政治学是政治学的一个分支,是揭示国际社会中各种国际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 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得一门新兴学科。它不同与国际关系学,侧重于研究国家间的 政治关系。 二、国际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国际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是国际社会中各个国际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及其发展 变化的一般规律。首先,国际社会是一定历史时期内各个人类共同体或国家间相互交往关系 的总和,是国际政治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其次,国际政治行为主体是国际政治社会中最主要 的构成要素,包括国家行为主体,即主权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主体,即国际组织、跨国政党、 跨国公司等。第三, 我们主要研究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 最后,国际社会各构成要素 之间政治关系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 三、国际政治研究的实用方法 1、国际政治系统论。50 年代后期,系统论被引入政治学研究领域,国际政治学家开始 运用系统论来研究国际政治问题,特别是研究国际政治社会和国际政治体系的形成、发展和 变革。 2、国际政治沟通论。 60 年代以后科学行为主义方法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人物
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卡尔·多伊奇。沟通论源于控制论,强调政治系统与其他诸系统一样, 是一个借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利用而实现维持、变化和控生制的过程。 3、博奔论, 又称对箭论。是一 冲数学的运筹学方法,20世纪40年代被应用到经济 学中,用来分析经济和贸易竞争。50年代以后被广泛应用于国际政治研究领域,最常见的 国际玖治博弈论模型有“小鸡游戏”、“因犯的困境”等。 4、国际合作机制论。最早在国际问题研究中提出“国际合作机制”概念的是约翰·鲁 杰,他把国际合作机制定义为己经被一部分国家所接受的一系列相互期望、规则和规定、计 划、组织的能量和财政义务。 5、公共选择范式。公共选择被称为“新政治经济学方法”,主要是运用现代的或古典经 济学的方法来分析政治过程和政治与经济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新现实主义的研究方法之 公共选择范式主要是通过运用现代经济学方法来对政治过程和政治与经济之间的相互作用 进行分析。 6、比较政治经济方法。主要运用来对国际政治经济讲行比较研究,其研究的重点是名 种不同的政治经济制度的运行对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影响 第二节国际政治学的形成与发展 一、国际政治学形成的条件 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确立和发展,为现代民族国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国际 分工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形成,把世界各国从经济上联结成为一体,使得彼此间的联系日益 密切,相互之间的依存关系 不断加深,从而出现了现代意义上的国际关系,构成了当今世界 的国际政治社会。 2、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逐渐取代自由竞争而占据统治地位,自由资本主义发展 成为垄断资本主义。在这个阶段,帝国主义国家为攫取高额的垄断利润而在经济上和领土 上将世界瓜分完毕,同时,也使整个世界形成为经济和政治上的整体,形成了统一的资本 主义全球国际关 系体系 3、国际政治学或国际关系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第一次世界 大战结束以后,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理论的教学与研究在西方国家迅速发展起来,并逐步 形成广较为专门和系统的国际政治教科书和理论著作。 、围际政治学的理论渊源 对国际关系和国际政治学的发展具有较大影响的,主要有以下几个学科 1、哲学。哲学是社会科 中最古老的字 4之一,在东西方哲学史的发展过程中,“人性 论”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历代哲学家都从人性的“善”或“恶”的角度出发,来分析人与 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 2、政治学。国际政治学作为政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受政治学的影响最为直接。政治 学说中的国家主权理论,自由、平等和天赋人权理论,以及国家意志论、社会有机体论 功利主义和实证主义等等 邵对国际关系理论具有重要的影响, 3、世界史学。世界史学对世界历史中具体史实的研究,大量涉及到国际关系的一些基 本理论问题,而目国际关系史的研究本身,就是国际政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4、国际法学。国际法是调整国家间相互关系,规定其权利与义务关系的原则和制度的 总和,与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直接相关。国际法学自近代以后逐步完善,先于国际政治学 而形成了自己独立的学科体系 5、地理学。地理学与政治学的结合,早在古代就已出现,近代以后,随着政治学的发 展,出现了政治地理学和地缘政治学。地缘政治学从国家的地理状况,以及不同的地理空间 和位置的角度,论及了不同国家所应采取的国家战略和对外政策。在国际政治学形成以后
2 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卡尔·多伊奇。沟通论源于控制论,强调政治系统与其他诸系统一样, 是一个借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利用而实现维持、变化和控制的过程。 3、博弈论,又称对策论。原是一种数学的运筹学方法,20 世纪 40 年代被应用到经济 学中,用来分析经济和贸易竞争。50 年代以后被广泛应用于国际政治研究领域,最常见的 国际政治博弈论模型有“小鸡游戏”、“囚犯的困境”等。 4、国际合作机制论。最早在国际问题研究中提出“国际合作机制”概念的是约翰·鲁 杰,他把国际合作机制定义为已经被一部分国家所接受的一系列相互期望、规则和规定、计 划、组织的能量和财政义务。 5、公共选择范式。公共选择被称为“新政治经济学方法”,主要是运用现代的或古典经 济学的方法来分析政治过程和政治与经济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新现实主义的研究方法之一。 公共选择范式主要是通过运用现代经济学方法来对政治过程和政治与经济之间的相互作用 进行分析。 6、比较政治经济方法。 主要运用来对国际政治经济进行比较研究,其研究的重点是各 种不同的政治经济制度的运行对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影响。 第二节 国际政治学的形成与发展 一、国际政治学形成的条件 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确立和发展,为现代民族国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国际 分工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形成,把世界各国从经济上联结成为一体,使得彼此间的联系日益 密切,相互之间的依存关系不断加深,从而出现了现代意义上的国际关系,构成了当今世界 的国际政治社会。 2、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垄断逐渐取代自由竞争而占据统治地位,自由资本主义发展 成为垄断资本主义。在这个阶段,帝国主义国家为攫取高额的垄断利润而在经济上和领土 上将世界瓜分完毕,同时,也使整个世界形成为经济和政治上的整体,形成了统一的资本 主义全球国际关系体系。 3、国际政治学或国际关系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形成于 20 世纪 20 年代,第一次世界 大战结束以后,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理论的教学与研究在西方国家迅速发展起来,并逐步 形成广较为专门和系统的国际政治教科书和理论著作。 二、国际政治学的理论渊源 对国际关系和国际政治学的发展具有较大影响的,主要有以下几个学科: 1、哲学。哲学是社会科学中最古老的学科之一,在东西方哲学史的发展过程中,“人性 论”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历代哲学家都从人性的“善”或“恶”的角度出发,来分析人与 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 2、政治学。国际政治学作为政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受政治学的影响最为直接。政治 学说中的国家主权理论,自由、平等和天赋人权理论,以及国家意志论、社会有机体论、 功利主义和实证主义等等,都对国际关系理论具有重要的影响。 3、世界史学。世界史学对世界历史中具体史实的研究,大量涉及到国际关系的一些基 本理论问题,而目国际关系史的研究本身,就是国际政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4、国际法学。国际法是调整国家间相互关系,规定其权利与义务关系的原则和制度的 总和,与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直接相关。国际法学自近代以后逐步完善,先于国际政治学 而形成了自己独立的学科体系。 5、地理学。地理学与政治学的结合,早在古代就已出现,近代以后,随着政治学的发 展,出现了政治地理学和地缘政治学。地缘政治学从国家的地理状况,以及不同的地理空间 和位置的角度,论及了不同国家所应采取的国家战略和对外政策。在国际政治学形成以后
成了国际政治学的一个重要的分支。 6、政治经济学。政治经济学起源于资本主义形成时期的重商主义。政治经济学所研究 的是政治与经济、国家与市场的关系。早期的政治经济学从 开始就将其应用于对国际问 的研究,论述了国际关系中的政治经济互动,为后来国际政治学中的现实主义理论、新现实 主义理论,特别是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莫定了基础。 三、国际政治学的发展与演变 国际政治学自形成至今,大体上经历了四个阶段: 1、国际政治学的创立阶段。 从第 一次世界大战到第 二次世界大战,国际政治学处于初创阶段。首先是在组织机构的 法发展,其次是各国大学、学院中的国际关系教学研究机构大量涌现,国际关系的果程有了 明显的发展,一些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的教科书和论著作陆续出版。 2、西方完整的国际政治学的确立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至20世纪60年代) 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其胜利对整个世界面貌的变化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美国凭借其雄 厚的经济军事实 跃成为资本 义世界的霸主。战前已 具规模的西方国际政治理论研 究,在战后以美国为中心迅速发展起来,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立的学科体系。 3、国际政治学在全球范用内大发展的时期(20世纪70-80年代)。 首先,西方国际政治学有了新的发展。其次,在西欧,与西欧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对外 关系的实践相话应,西欧主要国家的国际关系理论也有了很大发展。第三,会主义国家 的国际政治学相继建立起来 4、冷战结束后的新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 首先,西方国际政治学理论在理论体系、子学科的扩展和研究方法等方面均趋于完善。 其次,当代马克思主义取得新的进展。第三,世界范围内围绕世界新秩序而进行的理论探 讨深步深入 第三节马克思主义的国际政治学理论 、马克思主义研究国际政治的基本方法 1、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其重要理论贡献在于消除了以往历史理论的 重要缺陷,不仅考察人们历史活动的动机,而且考察产生这些动机的原因,不仅阐述社会关 系体系发展的客观规律,而且阐述物质生产发展程度是这种规律的根源,并且强调了人民群 众对创造历史的作 2、坚持政治与积极相结合的方法。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经 济学和政治学有机结合的产物。重商主义强调政治决定经济,古典政治经济学强调经济决定 政治,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则将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在此基础上将其贯彻于对国 际攻治经济相瓦作用的分析,对现代国际政治经济理论的发展具有不可磨灭的贡献」 3、坚持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相结合的方法。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国际政治的重要理论 1、时代观。马克思主义时代观的基础是对不同历史时期生产方式和由此产生的阶级关 系的分析。通过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研究,马克思和恩格斯将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不同 生产方式看作不同的社会时代,对自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基本特点作了持辟分析。列宁 根据所处时代的变化,提出了生产方式与世界革命形势现结合的时代划分方法,提出了时代 发展阶段性的观点,提出 “战争与草命”的时代主题 2、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世界体系理论。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世界体系的分析是建立在其 对国际分工、世界生产、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资产阶级及其历史地位的分析基础上的。 列宁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对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的世界体系进行了系统阐述
3 成了国际政治学的一个重要的分支。 6、政治经济学。政治经济学起源于资本主义形成时期的重商主义。政治经济学所研究 的是政治与经济、国家与市场的关系。早期的政治经济学从一开始就将其应用于对国际问题 的研究,论述了国际关系中的政治经济互动,为后来国际政治学中的现实主义理论、新现实 主义理论,特别是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奠定了基础。 三、国际政治学的发展与演变 国际政治学自形成至今,大体上经历了四个阶段: 1、国际政治学的创立阶段。 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国际政治学处于初创阶段。首先是在组织机构的 法发展,其次是各国大学、学院中的国际关系教学研究机构大量涌现,国际关系的课程有了 明显的发展,一些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的教科书和论著作陆续出版。 2、西方完整的国际政治学的确立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至 20 世纪 60 年代)。 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其胜利对整个世界面貌的变化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美国凭借其雄 厚的经济军事实力一跃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战前已初具规模的西方国际政治理论研 究,在战后以美国为中心迅速发展起来,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立的学科体系。 3、国际政治学在全球范围内大发展的时期(20 世纪 70-80 年代)。 首先,西方国际政治学有了新的发展。 其次,在西欧,与西欧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对外 关系的实践相适应,西欧主要国家的国际关系理论也有了很大发展。 第三,社会主义国家 的国际政治学相继建立起来。 4、冷战结束后的新发展(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 首先,西方国际政治学理论在理论体系、子学科的扩展和研究方法等方面均趋于完善。 其次,当代马克思主义取得新的进展。 第三,世界范围内围绕世界新秩序而进行的理论探 讨逐步深入。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的国际政治学理论 一、马克思主义研究国际政治的基本方法 1、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其重要理论贡献在于消除了以往历史理论的 重要缺陷,不仅考察人们历史活动的动机,而且考察产生这些动机的原因,不仅阐述社会关 系体系发展的客观规律,而且阐述物质生产发展程度是这种规律的根源,并且强调了人民群 众对创造历史的作用。 2、坚持政治与积极相结合的方法。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经 济学和政治学有机结合的产物。重商主义强调政治决定经济,古典政治经济学强调经济决定 政治,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则将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在此基础上将其贯彻于对国 际政治经济相互作用的分析,对现代国际政治经济理论的发展具有不可磨灭的贡献。 3、坚持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相结合的方法。 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国际政治的重要理论 1、时代观。马克思主义时代观的基础是对不同历史时期生产方式和由此产生的阶级关 系的分析。通过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研究,马克思和恩格斯将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不同 生产方式看作不同的社会时代,对自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基本特点作了精辟分析。列宁 根据所处时代的变化,提出了生产方式与世界革命形势现结合的时代划分方法,提出了时代 发展阶段性的观点,提出了“战争与革命”的时代主题。 2、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世界体系理论。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世界体系的分析是建立在其 对国际分工、世界生产、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资产阶级及其历史地位的分析基础上的。 列宁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对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的世界体系进行了系统阐述
3、民族消民地理论。马点思和因格斯对干济本原给积累时期殖民主义的特占乃其对资 本主义形成和发展的作用进行了详尽论述。列宁发展了这一理论,就区分压迫民族与被压 4、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国际政治经济学是将政治经济学的方法应用于国际政治学研 究,重点研究国际政治与国际经济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马克思和恩格斯从辩证唯物 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方法出发,把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对社会关系进行抽象的理论学 科,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为剩余价值论为核心,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现象背后所隐含的各 种政治、经济及社会关系。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从资本主义发展为垄断后的基本特征出发 论述了与国际政治经济相关的一些基本问题,得出了帝国主义战争不可避免的结论。 第四节中国的国际政治学 中国国际政治学的建立与发展 1950年中国人民大学开设了外交系,1955年扩大为外交学院。60年代起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大学和复日 大学设立了国际政治系 些外国 可题研究机构建 ,专业刊物出现,编轧 和翻译的国内外学术及政治著作和教科书出版。文化大革命时期国际问题研究受到严重损 害。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后,国际问题的研究出现新的高湖。 二、中国国际政治学的现状 目前正处在探索和创建阶段,方向是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国际政治理论,正确地吸收和 借鉴国外国际政治学理论 的科学成分,继承和发扬人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在坚持与发 展 借鉴与扬弃中,结合中国的具体实际,建立中国特色的国际政治学和国际关系理论体系。 三、中国的国际政治学理论框架 中国的国际问题研究起步较晚,但是依然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为建立中国的国际政 治学科体系做出了奠定了基础。主要的理论贡献有(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三个世界 战略划分 (3)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 (4)国际政治新秩序:(5)国际关系民主化:(6)新 安全观:(7)和谐世界等。 学习目标: 通过本意教学,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围际政治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和基本研究方法 熟国际政治学形成的历史演变过程,国 :掌握马克思 主义国际政治学的主要内容, 作业: 1、试析国际政治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通常分析国际问题的方法有哪些?试用一方法分析一国际问题, 3 如何看待和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国际政治学? 、你认为中国的国际政治学科建设需要做哪些工作? 知识单元2:第二章当代西方国际政治学基本理论 参考学时:9学时 学习内容: 第一节西方国际政治学的主要流派 一、理想主义学派
4 3、民族殖民地理论。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于资本原始积累时期殖民主义的特点及其对资 本主义形成和发展的作用进行了详尽论述。 列宁发展了这一理论,就区分压迫民族与被压 迫民族的问题,殖民地对帝国主义国家的生存和发展的意义问题,民族自决权原则问题,帝 国主义时代的民族战争问题进行了客观的阐述。 4、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国际政治经济学是将政治经济学的方法应用于国际政治学研 究,重点研究国际政治与国际经济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马克思和恩格斯从辩证唯物 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方法出发,把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对社会关系进行抽象的理论学 科,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为剩余价值论为核心,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现象背后所隐含的各 种政治、经济及社会关系。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从资本主义发展为垄断后的基本特征出发, 论述了与国际政治经济相关的一些基本问题,得出了帝国主义战争不可避免的结论。 第四节 中国的国际政治学 一、中国国际政治学的建立与发展 1950 年中国人民大学开设了外交系,1955 年扩大为外交学院。60 年代起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大学和复旦大学设立了国际政治系。一些外国问题研究机构建立,专业刊物出现,编辑 和翻译的国内外学术及政治著作和教科书出版。文化大革命时期国际问题研究受到严重损 害。1978 年中国改革开放后,国际问题的研究出现新的高潮。 二、中国国际政治学的现状 目前正处在探索和创建阶段,方向是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国际政治理论,正确地吸收和 借鉴国外国际政治学理论中的科学成分,继承和发扬人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在坚持与发展、 借鉴与扬弃中,结合中国的具体实际,建立中国特色的国际政治学和国际关系理论体系。 三、中国的国际政治学理论框架 中国的国际问题研究起步较晚,但是依然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为建立中国的国际政 治学科体系做出了奠定了基础。主要的理论贡献有(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三个世界 战略划分;(3)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4)国际政治新秩序;(5)国际关系民主化;(6)新 安全观;(7)和谐世界等。 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教学,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国际政治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和基本研究方法; 熟悉国际政治学形成的历史演变过程,国际政治学形成的基本条件和理论渊源;掌握马克思 主义国际政治学的主要内容,并对探索和发展中的中国国际政治学理论有所了解。 作业: 1、试析国际政治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2、通常分析国际问题的方法有哪些?试用一方法分析一国际问题。 3、如何看待和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国际政治学? 4、你认为中国的国际政治学科建设需要做哪些工作? 知识单元 2:第二章 当代西方国际政治学基本理论 参考学时:9 学时 学习内容: 第一节 西方国际政治学的主要流派 一、理想主义学派
理想主义学派(1 dealism),也称规范主义理论,是西方国际政治学理论中形成最早的 个学 理想主义学派在哲学观点上主张的是人性善的学说。在政治观点上,理想主义崇尚国家 和世界的民主化和法治化,主张恢复国际规范,建立国际普遍安全机构,完善国际法及其明 能,加强国家间的相互合作,用理性战胜邪恶,最终实现一种和平稳定的世界秩序,避免世 界战争的悲剧重演。理想主义最初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第28任总统伍德罗·威尔逊。第二次 世界大战的爆发,使理想主义学说受到沉重打击,从此一撕不振。 二、现实主义学派 现实主义学派(Realism)是在对理想主义学派的批判和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反思中逐 步形成的。现实主义学派与理想主义学派的主要分歧表现在许多方面,在政治哲学观上、在 伦理观点上、在看待国际组织和国际法的作用上、在对国际社会及其发展前景的看法上都 不相同。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是英国威尔士大学教授爱德华·N·卡尔。战后,西方最著 名的现实主义理论代表是美国的汉斯,摩根索、法国学者雷蒙利隆以及乔治·凯南、昆西·赖 特等人。现实主义的理论中最核心的概念是权力和利益 三、新现实主义学派 新现实主义学派(Neo-Realism)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正值美国的霸权地位衰落和 第三世界异军突起。1973年的石油斗争震撼了整个西方世界,战后一直在西方国际政治学 理论中占统治地位的现实主义权力政治理论,已经无法单纯用权力和利益来解释国际社会的 现实 西方一批学者开始对传统的现实主义理论进行改造和 形成了新现实主义学 主要代表人物有肯尼思·华尔兹等人 四、新自由主义学派 新自由主义(neo-liberalism)强调的是国家间的经济联系,认为这种经济联系是国际体 系之内确立和维持秩序的基础。按照这一理论的假定,伴随若经济的全球化与一体化,以及 各国经济利益的日益融合,国家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会越来越深化,越来越普遍。正是 这种日益发展的相互依存,深刻的改变若国际 长系的性质 ,使得国际合作日益成为可能。新 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是罗伯特·基欧汉和约瑟夫·奈。 五、建构主义学派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是冷战结束以来在欧美国家国际关系研究中凸显的一个重要 学派。与传统的主流学派相比,该学派被认为对国际政治的 一些重要问颗更且解力。建松 义认 物质世界并不 定或构成 为者所从事的行 还存在 个意义与知识的世 这个世界包含了行为者对其周围世界的解释和理解。代表人物为亚历山大·温特。 第二节西方国际政治学基础理论 。的热理论 均势理论是最古老,也是最持久、影响最为广泛的“国际关系”理论。均势政策首先由 英国的红衣 教沃尔 西提出,后来,在1713年的《乌得勒支和约》和1815年的《巴黎条约 中明文写入。从此以后,它一直是欧洲国际关系舞台上不可或缺的主角。从威斯特伐利亚体 系、维也纳体系和凡尔赛 一#搔顶体系,到“冷载”时期,定两霸高设对特的状态。无 不显示着均势的思想和战略。 霸权理论20世纪70-80年代兴起,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国际关系学者乔治·莫德分 斯基、罗伯特·吉尔平和罗伯特·基欧汉。根据他们的理论,霸权看作是一种正常的、合理 的历史现象,霸权的兴衰是一种超越时代的周期循环,甚至是使国际格局稳定的因素。此外, 他们还将霸权战争看作是永久存在的,是国际政治变革的基本动力所在
5 理想主义学派(Idealism),也称规范主义理论,是西方国际政治学理论中形成最早的一 个学派 。 理想主义学派在哲学观点上主张的是人性善的学说。在政治观点上,理想主义崇尚国家 和世界的民主化和法治化,主张恢复国际规范,建立国际普遍安全机构,完善国际法及其职 能,加强国家间的相互合作,用理性战胜邪恶,最终实现一种和平稳定的世界秩序,避免世 界战争的悲剧重演。理想主义最初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第 28 任总统伍德罗·威尔逊。第二次 世界大战的爆发,使理想主义学说受到沉重打击,从此一蹶不振。 二、现实主义学派 现实主义学派(Realism)是在对理想主义学派的批判和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反思中逐 步形成的。现实主义学派与理想主义学派的主要分歧表现在许多方面,在政治哲学观上、在 伦理观点上、在看待国际组织和国际法的作用上 、在对国际社会及其发展前景的看法上都 不相同。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是英国威尔士大学教授爱德华·N·卡尔。 战后,西方最著 名的现实主义理论代表是美国的汉斯·摩根索、法国学者雷蒙利隆以及乔治·凯南、昆西·赖 特等人。现实主义的理论中最核心的概念是权力和利益。 三、新现实主义学派 新现实主义学派(Neo-Realism)产生于 20 世纪 70 年代,正值美国的霸权地位衰落和 第三世界异军突起。1973 年的石油斗争震撼了整个西方世界,战后一直在西方国际政治学 理论中占统治地位的现实主义权力政治理论,已经无法单纯用权力和利益来解释国际社会的 现实。西方一批学者开始对传统的现实主义理论进行改造和补充,形成了新现实主义学派。 主要代表人物有肯尼思·华尔兹等人。 四、新自由主义学派 新自由主义(neo-liberalism)强调的是国家间的经济联系,认为这种经济联系是国际体 系之内确立和维持秩序的基础。按照这一理论的假定,伴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与一体化,以及 各国经济利益的日益融合,国家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会越来越深化,越来越普遍。正是 这种日益发展的相互依存,深刻的改变着国际关系的性质,使得国际合作日益成为可能。新 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是罗伯特·基欧汉和约瑟夫·奈。 五、建构主义学派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是冷战结束以来在欧美国家国际关系研究中凸显的一个重要 学派。与传统的主流学派相比,该学派被认为对国际政治的一些重要问题更具解释力。建构 主义认为,物质世界并不决定或构成行为者所从事的行为,还存在一个意义与知识的世界, 这个世界包含了行为者对其周围世界的解释和理解。代表人物为亚历山大·温特。 第二节 西方国际政治学基础理论 一、均势理论 均势理论是最古老,也是最持久、影响最为广泛的“国际关系”理论。均势政策首先由 英国的红衣主教沃尔西提出,后来,在 1713 年的《乌得勒支和约》和 1815 年的《巴黎条约》 中明文写入。从此以后,它一直是欧洲国际关系舞台上不可或缺的主角。从威斯特伐利亚体 系、维也纳体系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到“冷战”时期,美苏两霸高度对峙的状态,无 不显示着均势的思想和战略。 二、霸权理论 霸权理论 20 世纪 70-80 年代兴起,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国际关系学者乔治·莫德尔 斯基、罗伯特·吉尔平和罗伯特·基欧汉。根据他们的理论,霸权看作是一种正常的、合理 的历史现象,霸权的兴衰是一种超越时代的周期循环,甚至是使国际格局稳定的因素。此外, 他们还将霸权战争看作是永久存在的,是国际政治变革的基本动力所在
三、相互依赖理论 相互依赖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罗伯特基欧汉和约瑟夫·奈,代表作是他们合作的著作《权 力与相互依赖》 四、世界体系理论 世界体系理论是一种以新马克思主义为基本理论框架的理论,它以批评帝国主义而著 名。该理论认为,世界政治是发生于全球资本主义逻辑支配下的世界体系的范围之内。这个 世界体系的一个关键性的结果就是富裕和强大是以贫穷和弱小为代价。世界体系论的主要代 表人物伊曼纽尔·沃勒斯坦。 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主要流派和基础理论。 这些流派和理论对国际政治学和国际关系学源远流长,影响极大。准确地把握这些理论范式 的内涵和特征,对于研究国际问题是十分重要和必须的。 作业 1、试分析现实主义与新现实主义的异同 2、新自由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是什么? 3、建构主义是一种什么样的理论?与理性主义理论相比,有那些长处与短处? 你怎样看待霸权理论 是否同意霸权是维: 秩序不可缺少的因素 6、“相互依赖”如何影响一国独立于他国行使的能力?其弱点是什么? 7、试用悲观主义与乐观主义两种基调对国际关系理论流派进行客观评说。 知识单元3:第三章国际政治行为主体 参考学时:6学时 学习内容 第一节围际政治行为体 为主体 国际行为主体是指能够独立地参与国际事务并发挥影响和作用的一系列实体。目前国内 外学者普遍认为,构成国际行为实体的主体应当具备一些基本的要素或基本特征。主要包括 必须具有一定的行为能力:必须具有自身的特殊利益:必须拥有相对稳定或固定的组织形式, 必须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国际行为主体经历了一个由一元变为多元的发展过程,由 开始的单一主权国家行为主体逐步发展为国家与非国家两大类国际政治行为主体并存。 国家政治行为体及其特征 主权国家虽然不是国际舞台上唯一的行为主体,却是国际政治中最主要的行为主体。国 家作为国际社会的行为主体的基本特征与国家在国内政治学意义上的本质特征既有联系,又 有区别。国家作为国际社会的一个最基本的构成单位,必须具备三大要素:具有固定的领土 和一定数量的居民:具有一定的政权机构:拥有至高无上的主权。作为国际政治学的主要研 究对象,我们研究的不是作为 一般政治形态的国家,而主要是研究国家的对外行为,国家作 为国际行为主体在国际舞台 上的地位和作用 三、非国家行为体及其特征 非国家行为主体是指那些主权国家中外的、能够独立地参与国家事务并发挥职能作用的 6
6 三、相互依赖理论 相互依赖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罗伯特·基欧汉和约瑟夫·奈,代表作是他们合作的著作《权 力与相互依赖》。 四、世界体系理论 世界体系理论是一种以新马克思主义为基本理论框架的理论,它以批评帝国主义而著 名。该理论认为,世界政治是发生于全球资本主义逻辑支配下的世界体系的范围之内。这个 世界体系的一个关键性的结果就是富裕和强大是以贫穷和弱小为代价。世界体系论的主要代 表人物伊曼纽尔·沃勒斯坦。 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主要流派和基础理论。 这些流派和理论对国际政治学和国际关系学源远流长,影响极大。准确地把握这些理论范式 的内涵和特征,对于研究国际问题是十分重要和必须的。 作业: 1、试分析现实主义与新现实主义的异同。 2、新自由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是什么? 3、建构主义是一种什么样的理论?与理性主义理论相比,有哪些长处与短处? 4、运用均势理论,分析欧洲历史上曾经出现的均势状态,并说明其原因。 5、你怎样看待霸权理论,是否同意霸权是维持国际秩序不可缺少的因素? 6、“相互依赖”如何影响一国独立于他国行使的能力?其弱点是什么? 7、试用悲观主义与乐观主义两种基调对国际关系理论流派进行客观评说。 知识单元 3:第三章 国际政治行为主体 参考学时:6 学时 学习内容: 第一节 国际政治行为体 一、国际政治行为主体 国际行为主体是指能够独立地参与国际事务并发挥影响和作用的一系列实体。目前国内 外学者普遍认为,构成国际行为实体的主体应当具备一些基本的要素或基本特征。主要包括 必须具有一定的行为能力;必须具有自身的特殊利益;必须拥有相对稳定或固定的组织形式, 必须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国际行为主体经历了一个由一元变为多元的发展过程,由 开始的单一主权国家行为主体逐步发展为国家与非国家两大类国际政治行为主体并存。 二、国家政治行为体及其特征 主权国家虽然不是国际舞台上唯一的行为主体,却是国际政治中最主要的行为主体。国 家作为国际社会的行为主体的基本特征与国家在国内政治学意义上的本质特征既有联系,又 有区别。国家作为国际社会的一个最基本的构成单位,必须具备三大要素:具有固定的领土 和一定数量的居民;具有一定的政权机构;拥有至高无上的主权。作为国际政治学的主要研 究对象,我们研究的不是作为一般政治形态的国家,而主要是研究国家的对外行为,国家作 为国际行为主体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 三、非国家行为体及其特征 非国家行为主体是指那些主权国家中外的、能够独立地参与国家事务并发挥职能作用的
政治、经济实体。非国家行为主体的出现是国际关系不断发展的产物。非国家行为主体大致 可以区分为国际组织和跨国公司这两种基本类型。非国家行为主体的重要特征是参与国家事 务的间接性:对外行为的跨国性和职能作用的协调性 第二节民族与国家 一、近代民族的形成与发展 最早的民族国家大约是历、17世纪在欧洲大陆孕有产生的,经历了一个缓慢而复杂的 过程。14世纪末期 ,欧洲封建据势力受到抑制,王权加强了自己的地位,由此产生出 民族为基础的拥有独立主权的国家。从基督教社会到民族国家的转变,是欧洲进入一个以国 家主权为特征的新时期,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西欧的专职国家多以一个主体民族为基础, 王权统治疆域与民族的生存疆域基本吻合,因此,民族冲突呈现出向外的性质,表现为国家 间的冲突和对外战争。 民族国家及其特征 “民族国家”首先是随者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出现的民族主义的核心概念,是一种理想的 国家形式,是可能性意义上的国家。中世纪的欧洲,既没有现代意义上的民族,更没有民族 国家。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在建立统一国内市场的要求驱动下,在西欧形成了以建立民误 国家为核心,的民族主义的要求。现实中的民族国家与理的民族国家并不一致,它们之间的 终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现实的民族国家基本上都不是单 民族建立的,民族的界线与国家 界线总是存在着程度不同的不一致,即使是被看作民族国家之典型的英国和法国,在民族构 成上也不是单一的和同质的。 民族国家的基本特征主要指一些共性的特点,它们是:(1)国家主权的独立性:(2)国 家领土的统一性:(3)国家权力的世俗性:(4)国家民族单一性。民族国家并不是一成不变 的,在现实的政治进程中,民族国家可以转变为多民族家,多民族国家也可以分化为多个民 族国家 三、民族主义与当代国际政治 民族主义的定义是多种多样的,无论如何界定,民族主义总是各种各样的社会要求的产 物,诸如政治要求、文化要求、宗牧要求等。在这些要求中,最根本的是政治要求。在政治 层面上,民族主义可以说是一个具有认同感的人类群体所表现出来的休成与共,这些人有民 族地位意识,谋求给予这种共 体,要么是建立独立的国家,要么则实现自治。 当代的民族主义运动就清楚地反映出了这种特点。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性民族主义浪潮的兴起引起了世界政治局势的激烈动荡,出现 了许多热点地区。 第三节国家利益与国家实力 ·、国家利益及其特征 国家利益是指一个国家内有利于其绝大多数居民的共同生存与进一步发展的诸因素的 综合。根据国家利益的不同组成部分的重要程度,可将其分为主要利益和次要利益:根据国 家利益的时效性,可将其分为长远利益和近期利益:根据国家利益的适用程度,可将其分为 普遍利益和特殊利益。目前比较常用的方法是从国家的安全、经济、政治、文化利益四个方 面来界定 国家利益的基本特征有(1)客观性和抽象性:(2)客观性与主观性:(3)全民性和阶 级性
7 政治、经济实体。非国家行为主体的出现是国际关系不断发展的产物。非国家行为主体大致 可以区分为国际组织和跨国公司这两种基本类型。非国家行为主体的重要特征是参与国家事 务的间接性;对外行为的跨国性和职能作用的协调性。 第二节 民族与国家 一、近代民族的形成与发展 最早的民族国家大约是历、17 世纪在欧洲大陆孕育产生的,经历了一个缓慢而复杂的 过程。14 世纪末期,欧洲封建割据势力受到抑制,王权加强了自己的地位,由此产生出以 民族为基础的拥有独立主权的国家。从基督教社会到民族国家的转变,是欧洲进入一个以国 家主权为特征的新时期,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西欧的专职国家多以一个主体民族为基础, 王权统治疆域与民族的生存疆域基本吻合,因此,民族冲突呈现出向外的性质,表现为国家 间的冲突和对外战争。 二、民族国家及其特征 “民族国家”首先是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出现的民族主义的核心概念,是一种理想的 国家形式,是可能性意义上的国家。中世纪的欧洲,既没有现代意义上的民族,更没有民族 国家。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在建立统一国内市场的要求驱动下,在西欧形成了以建立民族 国家为核心的民族主义的要求。现实中的民族国家与理想的民族国家并不一致,它们之间始 终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现实的民族国家基本上都不是单一民族建立的,民族的界线与国家的 界线总是存在着程度不同的不一致,即使是被看作民族国家之典型的英国和法国,在民族构 成上也不是单一的和同质的。 民族国家的基本特征主要指一些共性的特点,它们是:(1)国家主权的独立性;(2)国 家领土的统一性;(3)国家权力的世俗性;(4)国家民族单一性。民族国家并不是一成不变 的,在现实的政治进程中,民族国家可以转变为多民族家,多民族国家也可以分化为多个民 族国家。 三、民族主义与当代国际政治 民族主义的定义是多种多样的,无论如何界定,民族主义总是各种各样的社会要求的产 物,诸如政治要求、文化要求、宗教要求等。在这些要求中,最根本的是政治要求。在政治 层面上,民族主义可以说是一个具有认同感的人类群体所表现出来的休戚与共,这些人有民 族地位意识,谋求给予这种共同体一个政治实体,要么是建立独立的国家,要么则实现自治。 当代的民族主义运动就清楚地反映出了这种特点。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全球性民族主义浪潮的兴起引起了世界政治局势的激烈动荡,出现 了许多热点地区。 第三节 国家利益与国家实力 一、国家利益及其特征 国家利益是指一个国家内有利于其绝大多数居民的共同生存与进一步发展的诸因素的 综合。根据国家利益的不同组成部分的重要程度,可将其分为主要利益和次要利益;根据国 家利益的时效性,可将其分为长远利益和近期利益;根据国家利益的适用程度,可将其分为 普遍利益和特殊利益。目前比较常用的方法是从国家的安全、经济、政治、文化利益四个方 面来界定。 国家利益的基本特征有(1)客观性和抽象性;(2)客观性与主观性;(3)全民性和阶 级性
二、国家利益与国家权力 权力即强力是西方政治现实主义的传统概念。国家在国际社会中追求利益,主要通过权 力的运作来实现 。具体表现为运用权力关系来实现相互影响。施加影响可以是暴力的,也可 以是和平的。接受影响的方式也不是单一的,可以是被迫的,也可以是主动的或自愿的。权 力作为一种政治概念和政治现象是客观存在的,国际政治中的权力主要是指,在国际政治互 动关系中,一个国家影响或改变其他国家行为的能力。 三、综合国力及其判定 国家的实力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它既包括有形的构成,如地理条件、人口、自然资源 经济实力、军事实力、科技实力:也包含无形的构成,如社会制度、政治体制、政治局势等 它是两者的结合。在估价一个国家的实力时,必须将两者综合起来加以分析,即“综合国力”。 国家的实力是一个相对性的概念,它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同国家实力的不同构成所发挥的作 用也是不同的 ,在国家 实力构成中,物质构成起着决定性作用。在一般情况下,物质力越 强大的国家,实力地位就强, 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的作用就大。但是在有的情况下,小国、弱 国同样可以取得较强的实力地位,发挥较大的作用。 第四节国家对外决策 国家对外日标 国家的外交政策的制定过程中,目标设定关系重要 般而言,任何一项外交政策都 最大程度地实现国家利益为最终目标。但是国家利益并非抽象的,它由各种具体的利益综合 而成,因此外交政策的目标,除了最终目标之外,还有诸多具体的目标。外交政策目标的分 类,一般可分为:(1)根本目标,(2)现实目标,(3)发展目标,也可称预期目标。主要指 一国在可预见的未来所要达到的外交目标,这类目标大多是较现实可行的目标。(4)理想目 标, 也可称战略目标。它更多 表现为对本国利益与国际社会发展趋势 种目标设定。最 佳的外交目标设定应是根本目标、现实目标、发展目标与理想目标的有机综合。 二、国家外交决策过程 各国的政治体制、外交程序与机构组织不尽相同,外交决策也无相同的模式。各国的外 交决策一般都有自己的传统习惯,但是无论形式有何差异,外交决策过程一般总有以下几个 阶段。 (1)准备阶段。 (2)加工处理阶段。(3)外 决策阶段。(4)实施与调整阶段 响外 的基 设定外交目标,应是一个主观与客观结合、科学分析与综合的结果。任何一类外交目标 的设定都受到外界多种因素的影响,只有对客观因素有清醒认识,才可能产生较合理的外交 目标。影响外交目标设定的客观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1)国际环境因素,主要包括世界政 治与经济发展状况:国际舆论状况:重大关系国的态府与反应等。(2)国内环墙因素。主要 包括经济军事力量与自然资源因素:国内政局、国内政治制度与意识形态因素等 四、外交政策的决策模式 外交决策的过程不仅是力量与手段的抗衡,也是智慧的较量。特别是实力接近的冲突各 人,谋略就更重要。高明的谋略要求把双方可能的选择和后果都估计到,在此基础上找到 种最有利于自己的方案。策略博奕论被当作国际关系中一种特殊的决策分析方法,也被当作 指导国际冲突和对冲突结局进行估价的 种特殊 手 策略博奕论的基本模式有两种。(1) 零和对策” ,或称“零点对策”,即一方所得必为另一方所失,得失之和为零】 2 零和对策”,即双方所得所失之和并非都等于零。其典型模式有“小鸡游戏”与“囚犯困境”。 “非零和对策”是在国际冲突中常用的对策方式
8 二、国家利益与国家权力 权力即强力是西方政治现实主义的传统概念。国家在国际社会中追求利益,主要通过权 力的运作来实现。具体表现为运用权力关系来实现相互影响。施加影响可以是暴力的,也可 以是和平的。接受影响的方式也不是单一的,可以是被迫的,也可以是主动的或自愿的。权 力作为一种政治概念和政治现象是客观存在的,国际政治中的权力主要是指,在国际政治互 动关系中,一个国家影响或改变其他国家行为的能力。 三、综合国力及其判定 国家的实力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它既包括有形的构成,如地理条件、人口、自然资源、 经济实力、军事实力、科技实力;也包含无形的构成,如社会制度、政治体制、政治局势等, 它是两者的结合。在估价一个国家的实力时,必须将两者综合起来加以分析,即“综合国力”。 国家的实力是一个相对性的概念,它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同国家实力的不同构成所发挥的作 用也是不同的,在国家的实力构成中,物质构成起着决定性作用。在一般情况下,物质力越 强大的国家,实力地位就强,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的作用就大。但是在有的情况下,小国、弱 国同样可以取得较强的实力地位,发挥较大的作用。 第四节 国家对外决策 一、国家对外目标 国家的外交政策的制定过程中,目标设定关系重要。一般而言,任何一项外交政策都以 最大程度地实现国家利益为最终目标。但是国家利益并非抽象的,它由各种具体的利益综合 而成,因此外交政策的目标,除了最终目标之外,还有诸多具体的目标。外交政策目标的分 类,一般可分为:(1)根本目标,(2)现实目标,(3)发展目标,也可称预期目标。主要指 一国在可预见的未来所要达到的外交目标,这类目标大多是较现实可行的目标。(4)理想目 标,也可称战略目标。它更多地表现为对本国利益与国际社会发展趋势的一种目标设定。最 佳的外交目标设定应是根本目标、现实目标、发展目标与理想目标的有机综合。 二、国家外交决策过程 各国的政治体制、外交程序与机构组织不尽相同,外交决策也无相同的模式。各国的外 交决策一般都有自己的传统习惯,但是无论形式有何差异,外交决策过程一般总有以下几个 阶段。(1)准备阶段。(2)加工处理阶段。(3)外交决策阶段。(4)实施与调整阶段。 三、影响外交政策的基本因素 设定外交目标,应是一个主观与客观结合、科学分析与综合的结果。任何一类外交目标 的设定都受到外界多种因素的影响,只有对客观因素有清醒认识,才可能产生较合理的外交 目标。影响外交目标设定的客观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1)国际环境因素,主要包括世界政 治与经济发展状况;国际舆论状况;重大关系国的态度与反应等。(2)国内环境因素,主要 包括经济军事力量与自然资源因素;国内政局、国内政治制度与意识形态因素等。 四、外交政策的决策模式 外交决策的过程不仅是力量与手段的抗衡,也是智慧的较量。特别是实力接近的冲突各 人,谋略就更重要。高明的谋略要求把双方可能的选择和后果都估计到,在此基础上找到一 种最有利于自己的方案。策略博奕论被当作国际关系中一种特殊的决策分析方法,也被当作 指导国际冲突和对冲突结局进行估价的一种特殊手段。策略博奕论的基本模式有两种。(1) “零和对策”,或称“零点对策”,即一方所得必为另一方所失,得失之和为零。 (2)“非 零和对策”,即双方所得所失之和并非都等于零。其典型模式有“小鸡游戏”与“囚犯困境”。 “非零和对策”是在国际冲突中常用的对策方式
学习日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旨在帮助学生对国际政治行为主体的内涵和外延有准确的了解和把 握。国际政治行为主体主要包括国家行为体和非国家行为体两大类,民族国家是国际社会的 主要行为体,形成于近代社会,只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重点分析国家利益的构成,国家实力 的计算方法,以及国家在对外决策时主要考虑的因素和基本过程。 作业】 1.阐述国家在国际政治中的中心地位 2.试析非国家行为体在当今国际政治现实中的地位及发展趋势。 3什么是国家利益?如何界定国家利益 4.国家实力是如何测算的?对国家对外关系的影响是什么? 5为什么说民族主义是一把“双刃剑”? 6.国家制定对外战略的重要依据是什么? 7.影响国家外交决策的因素有哪些?兼评内政与外交的关系。 8试使用搏奔论的决策模式分析国际关系实例。 知识单元4:第四章国际政治的体系、格局与秩序 参考学时:6学时 学习内容: 第一节国际政治体系 、国际政治体系的内涵 体系即系统,若干有关事物互相联系互相制约而构成的一个整体。构成体系的基本条件, 是组成部分不可分割的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 国际政治体 治行为体之间相互作用形成的既对立又统一的有机整体。它区 分为全球体系和区域体系,包括有政党体系、国际组织体系和各类国家体系等,这些体系就 是不同层次的子系统,其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最终形成国际政治体系,即总系统。 在历史长河中,国际政治体系先后曾具体表现为:(1)帝国体系,如罗马帝国、英殖民 帝国,具有集权式的统治机构:(2)势力范围体系,如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集团: 具有健全的组织指挥机构:(3)和平共处体系,如不结盟运司 具有平等协商,共同决策和 轮流主持的会议机构:(4)无世界政府无国际组织的无政府主义体系:(5)无世界政府而有 国际组织的无序与有序并存的国际体系。国际政治体系不是国际社会,它不完全由主权国雾 组成,也无密切的经济联系,缺少公认的行为准则。 “、国际政治体系的基本特征 际政治体系由基本政治单元组成,体系的特占哥取决基本政治单元,也取干基本留 元相互作用,对立统 一的体系自身的结构状态。因此,应该从国际政治研究的 二层次与第 三层次,即主权国家层次与国际体系层次,进行综合分析,才能较客观的发现国际政治体系 的一般特点。(1)国际政治体系的相对稳定由一般国际行为规则维护。(2)基本单元的共同 行为与相互作用构成体系的基本特点。国际政治体系的特点,取决于基本单元所处时代的基 0
9 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旨在帮助学生对国际政治行为主体的内涵和外延有准确的了解和把 握。国际政治行为主体主要包括国家行为体和非国家行为体两大类,民族国家是国际社会的 主要行为体,形成于近代社会,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重点分析国家利益的构成,国家实力 的计算方法,以及国家在对外决策时主要考虑的因素和基本过程。 作业: 1.阐述国家在国际政治中的中心地位 2.试析非国家行为体在当今国际政治现实中的地位及发展趋势。 3.什么是国家利益?如何界定国家利益 4.国家实力是如何测算的?对国家对外关系的影响是什么? 5.为什么说民族主义是一把“双刃剑”? 6.国家制定对外战略的重要依据是什么? 7.影响国家外交决策的因素有哪些?兼评内政与外交的关系。 8.试使用搏弈论的决策模式分析国际关系实例。 知识单元 4:第四章 国际政治的体系、格局与秩序 参考学时:6 学时 学习内容: 第一节 国际政治体系 一、国际政治体系的内涵 体系即系统,若干有关事物互相联系互相制约而构成的一个整体。构成体系的基本条件, 是组成部分不可分割的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 国际政治体系,是国际政治行为体之间相互作用形成的既对立又统一的有机整体。它区 分为全球体系和区域体系,包括有政党体系、国际组织体系和各类国家体系等,这些体系就 是不同层次的子系统,其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最终形成国际政治体系,即总系统。 在历史长河中,国际政治体系先后曾具体表现为:(1)帝国体系,如罗马帝国、英殖民 帝国,具有集权式的统治机构;(2)势力范围体系,如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集团, 具有健全的组织指挥机构;(3)和平共处体系,如不结盟运动,具有平等协商,共同决策和 轮流主持的会议机构;(4)无世界政府无国际组织的无政府主义体系;(5)无世界政府而有 国际组织的无序与有序并存的国际体系。国际政治体系不是国际社会,它不完全由主权国家 组成,也无密切的经济联系,缺少公认的行为准则。 二、国际政治体系的基本特征 国际政治体系由基本政治单元组成,体系的特点既取决基本政治单元,也取决于基本单 元相互作用,对立统一的体系自身的结构状态。因此,应该从国际政治研究的第二层次与第 三层次,即主权国家层次与国际体系层次,进行综合分析,才能较客观的发现国际政治体系 的一般特点。(1)国际政治体系的相对稳定由一般国际行为规则维护。(2)基本单元的共同 行为与相互作用构成体系的基本特点。国际政治体系的特点,取决于基本单元所处时代的基
本性质。(3)基本单元的多样性决定国际政治体系的表现形态的复杂性。主权国家是国际政 治体系中稳定性最强、消亡率最低的基本单元。(4)基本单元的综合国力的对比关系决定了 国际政治体系的存在形式 国际政治体系的发展演变及其规律 迄今为止,国际政治体系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 第一时期从拿破仑战争开始,近代国际体系向现代国际体系的转化。19世纪后期,欧 洲力量格局再度改变,奥地利在资产阶级革命风暴中被削弱,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被削弱, 而普鲁土却诵过对丹、奥、法的三次战争统一德闲,取得欧洲大国的地位。英法两闲为取得 优势地位,也捐弃前嫌 结成联盟,于是欧洲新的力量均势形成了 ,欧洲两大联盟的对峙 在20世纪初,演变为重新瓜分殖民地的两大帝国主义集团,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战”结束,英法集团取胜。巴黎和会签订了《凡尔赛和约》,并建立第一个国际性 的综合组织国际联盟。英法成了欧洲政治体系的中心。华盛顿会议的召开标明美国在欧洲国 际政治体系中逐步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确立,表明欧洲中心的国际 体系逐步瓦解,西欧北美联合的国际体系形成。 第二时期从十月革命到第 次世界大战结束 “二战”爆发,“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 被埋葬。英法在战后己衰落,丧失昔日主宰世界事务的地位,德、意、日作为战败国己一蹶 不振。“二战”中,美国大发其财,并在中途参战,战后由地区大国上升为世界超级大国。 苏联在战后经济迅速恢复,上升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大国。以美苏为主,由美、苏、英、中 大国物的“雅尔塔体系”取代“月尔赛 一华盛顿体系”。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的力量 均数 取代了西欧北美的列强的力量均势,“雅尔塔体系” 建立了战后4 会年的以“冷战 对峙为特点的国际政治体系。 第三时期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战后出现的“雅尔塔体系”显示了一些新 的特点:沿袭了国家主权、国际法、均势原则等三项国际政治体系的基本原则,但以《联合 国宪意》取代《国际联盟职约》,以联合国取代国际联职。维持若苏为首的两大阵营之间 的力量平衡, 主要是美苏之间的势力 ,这种均势以两种 识形 的 政治制度与 济体制为基础,以军备竞赛与冷战過制对抗为特征,以美苏全球争霸为主线。加速了殖民体 系的崩淡,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第三世界在两大势力角逐的夹缝中形成并发展为独立 的国际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 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意味著雅尔塔体系不复存在,新的国际 政治力量正在重新分化组 ,以形成新的力量均势 极多元的世界格局正在形 双治与 经济秩序的设想不尽相同,未来的国际政治体系尚未成型,世界 人民正盼望出现更合理更平等的世界新秩序。 第二节国际政治格局 、国际政治基本格后 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国际政治系统是 一个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其相互关联主要表现 为以主权国家为主角的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冲突。竞争、合作。依存。 所谓格局,是指事物内在的结构、规模或样式。国际政治格局,是指国际舞台上的主要 政治力量之间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结构状态。换言之,国际政治 格局就是国际政治舞台上的政治力量的对比状态。国际政治格局作为一种国际政治系统,与 般国际政治系统或广义国际政治系统的主要区别,就在于国际政治格局的构成要素并不是 所有的国际行为角色 而是国际政治力量 国际政治格局的基本特征 国际政治格局最为国际系统的一种表现形式,无论其居于各种类型,均具有一些共同性
10 本性质。(3)基本单元的多样性决定国际政治体系的表现形态的复杂性。主权国家是国际政 治体系中稳定性最强、消亡率最低的基本单元。(4)基本单元的综合国力的对比关系决定了 国际政治体系的存在形式。 三、国际政治体系的发展演变及其规律 迄今为止,国际政治体系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 第一时期从拿破仑战争开始,近代国际体系向现代国际体系的转化。19 世纪后期,欧 洲力量格局再度改变,奥地利在资产阶级革命风暴中被削弱,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被削弱, 而普鲁士却通过对丹、奥、法的三次战争统一德国,取得欧洲大国的地位。英法两国为取得 优势地位,也捐弃前嫌,结成联盟,于是欧洲新的力量均势形成了。欧洲两大联盟的对峙, 在 20 世纪初,演变为重新瓜分殖民地的两大帝国主义集团,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一战”结束,英法集团取胜。巴黎和会签订了《凡尔赛和约》,并建立第一个国际性 的综合组织国际联盟。英法成了欧洲政治体系的中心。华盛顿会议的召开标明美国在欧洲国 际政治体系中逐步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确立,表明欧洲中心的国际 体系逐步瓦解,西欧北美联合的国际体系形成。 第二时期从十月革命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二战”爆发,“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被埋葬。英法在战后已衰落,丧失昔日主宰世界事务的地位,德、意、日作为战败国已一蹶 不振。“二战”中,美国大发其财,并在中途参战,战后由地区大国上升为世界超级大国。 苏联在战后经济迅速恢复,上升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大国。以美苏为主,由美、苏、英、中 四大国构筑的“雅尔塔体系”取代“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的力量 均势,取代了西欧北美的列强的力量均势,“雅尔塔体系”建立了战后 40 余年的以“冷战” 对峙为特点的国际政治体系。 第三时期从 20 世纪 80 年代末、90 年代初,战后出现的“雅尔塔体系”显示了一些新 的特点:沿袭了国家主权、国际法、均势原则等三项国际政治体系的基本原则,但以《联合 国宪章》取代《国际联盟盟约》,以联合国取代国际联盟。维持着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之间 的力量平衡,主要是美苏之间的势力平衡,这种均势以两种对立的意识形态。政治制度与经 济体制为基础,以军备竞赛与冷战遏制对抗为特征,以美苏全球争霸为主线。加速了殖民体 系的崩溃,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第三世界在两大势力角逐的夹缝中形成并发展为独立 的国际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 80 年代末、90 年代初,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意味着雅尔塔体系不复存在,新的国际 政治力量正在重新分化组合,以形成新的力量均势,一霸多强或一极多元的世界格局正在形 成,各国对新的国际政治与经济秩序的设想不尽相同,未来的国际政治体系尚未成型,世界 人民正盼望出现更合理更平等的世界新秩序。 第二节 国际政治格局 一、国际政治基本格局 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国际政治系统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其相互关联主要表现 为以主权国家为主角的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冲突。竞争、合作。依存。 所谓格局,是指事物内在的结构、规模或样式。国际政治格局,是指国际舞台上的主要 政治力量之间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结构状态。换言之,国际政治 格局就是国际政治舞台上的政治力量的对比状态。国际政治格局作为一种国际政治系统,与 一般国际政治系统或广义国际政治系统的主要区别,就在于国际政治格局的构成要素并不是 所有的国际行为角色,而是国际政治力量。 二、国际政治格局的基本特征 国际政治格局最为国际系统的一种表现形式,无论其居于各种类型,均具有一些共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