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科学》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政策科学 课程英文名称:Policy Science 课程号:305030063 课程属性:专业必修课 开课学期:春 总学时:54学时(课堂授课学时:48学时;实验学时:6学时) 学分:3 先修课程:政治学、公共行政、统计学、概率论 面向对象:行政管理专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开课院/部(室/所):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系 一、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1、使学生了解政策的基本知识:2、使学生理解政策过程:3、 使学生初步具有分析政策的基本框架 开设本课程,旨在通过理论教学与案例分析操作训练,使学生掌握公共政策的基础知识 公共政策系统的基本原理、政策基本过程原理,了解政策活动中的常见概念,为学生分析政 策问题、解构政策现象、提高政策创新思维能力莫定必要的专业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与学习目标 (一)理论教学:54学时 知识单元1:政策科学的概念与学科发展 参考学时:3学时 学习内容: 1.政策概念。关于政策概念中的三个关键要素:政策主体、政策目的、政策过程。从 互联网中查找相关学者的观点,比较分析不同学者的表述,建构公共政策的概念。 2.政策本质。关注常见的六种理论对政策的探究。 中国古代观点一一帝王之术与治国之术 一自然与理性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要求的体现, 一避苦求乐 实证主义观点一一事实问题和规范问题应当分开讨论 马克思主义观点一—阶级统治工具 自由主义一一个体做主、市场是最好的 3.政策的基本特征 鲜明的政治性 管理功能(目的性)。 权威性。 一定的原则性和灵活性。 政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连续性一—时间特征 4.政策与法律的关系
《政策科学》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政策科学 课程英文名称: Policy Science 课程号:305030063 课程属性:专业必修课 开课学期:春 总学时:54 学时(课堂授课学时:48 学时;实验学时:6 学时) 学分:3 先修课程:政治学、公共行政、统计学、概率论 面向对象:行政管理专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开课院/部(室/所):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系 一、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1、使学生了解政策的基本知识;2、使学生理解政策过程;3、 使学生初步具有分析政策的基本框架。 开设本课程,旨在通过理论教学与案例分析操作训练,使学生掌握公共政策的基础知识、 公共政策系统的基本原理、政策基本过程原理,了解政策活动中的常见概念,为学生分析政 策问题、解构政策现象、提高政策创新思维能力奠定必要的专业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与学习目标 (一) 理论教学:54 学时 知识单元 1:政策科学的概念与学科发展 参考学时:3 学时 学习内容: 1.政策概念。关于政策概念中的三个关键要素:政策主体、政策目的、政策过程。从 互联网中查找相关学者的观点,比较分析不同学者的表述,建构公共政策的概念。 2.政策本质。关注常见的六种理论对政策的探究。 中国古代观点——帝王之术与治国之术 自然法学派观点——自然与理性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要求的体现。 功利主义观点——避苦求乐 实证主义观点——事实问题和规范问题应当分开讨论 马克思主义观点——阶级统治工具 自由主义——个体做主、市场是最好的 3. 政策的基本特征 鲜明的政治性。 管理功能(目的性)。 权威性。 一定的原则性和灵活性。 政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连续性——时间特征。 4. 政策与法律的关系
政策集包含法律集。关于政策集中哪些政策是法律的问题,往往与各国的立法机制有 关,一般认为与特定机构、授权有关,即特定机构说与宪政授权说。 5.政策研究的关键范畴 政策系统:政策制定及其改进:政策执行:政策评估, 6.改策研究的沿 政策科学与政策分析从不同途径进行政策研究的历史渊源,以及这两个范式对政策研究 的认识,资料可在互联网上查阅。 政笛研究的最新主流动向 一用绕政策昆箱讲行研究,力图使政策觅箱诱明化。政笛阻 箱缘起于政治系统里的政策黑箱:垃圾桶模型:多源流理论 间断平衡理论、 制度分析理论 支持联盟分析框架。可参考保罗·A·萨巴蒂尔主编的《政策过程理论》,并以该论文集文 献为索引,可进一步学习。 学习目标: 1理解什么是政策 2.政策的基本特征 3政策科学的历史演进 4.政策研究的经典范式 要求 1,建立政策科学的基本认识 初步了解政策研究的常见模式。 作业: 1,理解政策与法律的关系 2.请尝试为政策下一个定义 3.总结政策科学与政策分析对政策研究的影响。 知识单元2:政策要素(一)政策主体与政策客体 参考学时:3学时 学习内容: 1.政策主体的概念。关键点:参与决策行动,具有主导支配地位,并承担政治、行政、 法律责任。 2.政策主体的特征。政治倾向:实体影响:系统与层次性:主观性和能动性:角色的双 重性和相对性:构成主体的差异性:权力、责任以及民事法律关系的继承性 3政策主体作用的途径与形式。直接途径与形式主要集中在决策、执行、监控、研究与 评估。间接影响政策系统的运行和公共政策的形式主要是:组织化的公众、退休政要、历史 形成的权威、专业人才、非正式的组织关系相关人员、极瑞维权事件等。 4,政策主体的具体形式。立法机关、行政机关、政党、利益团体(特别是压力集团) 公众(集体行动》 国际力量(联合国及其分支机构、地区组织、双边关系、跨国公司 5.政策客体的概念 政策客体是指公共政策所要发生作用的对象,包括公共政策所为处理和解决的政策间啊 而需要指向的社会成员和社会资源两部分。 有些学者认为政策客体包括公共政策所要处理和解决的各种社会问题以及所要发生作 用的社会成员两个方面 政策客体的最终对象是社会活动中的自然人。 致策客体的三个层次
政策集包含法律集。关于政策集中哪些政策是法律的问题,往往与各国的立法机制有 关,一般认为与特定机构、授权有关,即特定机构说与宪政授权说。 5.政策研究的关键范畴 政策系统;政策制定及其改进;政策执行;政策评估。 6.政策研究的沿革 政策科学与政策分析从不同途径进行政策研究的历史渊源,以及这两个范式对政策研究 的认识,资料可在互联网上查阅。 政策研究的最新主流动向——围绕政策黑箱进行研究,力图使政策黑箱透明化。政策黑 箱缘起于政治系统里的政策黑箱;垃圾桶模型;多源流理论;间断平衡理论、制度分析理论、 支持联盟分析框架。可参考保罗·A·萨巴蒂尔主编的《政策过程理论》,并以该论文集文 献为索引,可进一步学习。 学习目标: 1.理解什么是政策。 2.政策的基本特征。 3.政策科学的历史演进。 4.政策研究的经典范式。 要求: 1.建立政策科学的基本认识。 2.了解政策科学的概念。 3.初步了解政策研究的常见模式。 作业: 1.理解政策与法律的关系。 2.请尝试为政策下一个定义。 3.总结政策科学与政策分析对政策研究的影响。 知识单元 2:政策要素(一)政策主体与政策客体 参考学时:3 学时 学习内容: 1.政策主体的概念。关键点:参与决策行动,具有主导支配地位,并承担政治、行政、 法律责任。 2.政策主体的特征。政治倾向;实体影响;系统与层次性;主观性和能动性;角色的双 重性和相对性;构成主体的差异性;权力、责任以及民事法律关系的继承性。 3.政策主体作用的途径与形式。直接途径与形式主要集中在决策、执行、监控、研究与 评估。间接影响政策系统的运行和公共政策的形式主要是:组织化的公众、退休政要、历史 形成的权威、专业人才、非正式的组织关系相关人员、极端维权事件等。 4.政策主体的具体形式。立法机关、行政机关、政党、利益团体(特别是压力集团)、 公众(集体行动)、国际力量(联合国及其分支机构、地区组织、双边关系、跨国公司) 5.政策客体的概念 政策客体是指公共政策所要发生作用的对象,包括公共政策所为处理和解决的政策问题 而需要指向的社会成员和社会资源两部分。 有些学者认为政策客体包括公共政策所要处理和解决的各种社会问题以及所要发生作 用的社会成员两个方面。 政策客体的最终对象是社会活动中的自然人。 政策客体的三个层次
6,改策客体的特征 复杂性与广罗性 发展与变化特征 有一定规律与可改变特征。 对政策具有对策性。 其有记忆和学习能力 7.政簧客体的核心内容 作为政策客体的政策相对人 作为政策客体的资源 政策空间资源。 对政策客体的时间资源管制。 物质资源分配。 社会评价的价值资源 学习目标: 1.了解政策主体与政策客体的基本范围。 2.掌握政策主客体的内在机理。 3.政策客体的内容。 作业: 政策主体的继承性指的是什么?与政策的连续性有什么关系? 政策主体的影响力是如何体现的: 政策客体的资源指的是什么? 知识单元3:政策要素(二)政策价值与政策内容及形式 参考学时:3学时 学习内容: 1.政策价值 政策价值指政策的偏好或倾向,实际反映在一定环境下政策主体的价值取向。是政策主 体通过政策过程实现自己已价值趋向的体现,也是政策运行过程的生命力所在。 政策价值的形成受到历史条件、文化传统、环境因素、技术发展水平以及决策者意志等 因素影响。 公共政策的基本价值标准是社会活动的基本理性规则。 一一“政者正也”:正义、公正 效率、规律?天理国法人情? 2.政策价值的特征。 多元一体性。 厚次性 阶段性 3政策价值构成。文化传统、意识形态、政策理论、政策理想、政策认识、政策情感 政策态度。 4政策内容的构成。政策主题、政策对象、政策价值(有时是隐藏的)、政策目标、政 策适用原则、政策保障手段与控制措施、政策的时空边界、政策评价标准与手段、政策主体、 发布日期。 5.政策形式。政策形式是把政策内容运用特定的语言文字表述出来的文体、文本和其他 可供传播的载体。政策的表现形式主要是政策性的文件和政要论述(最主要的是领导人讲 话) 6.改策形式的微观要求
6.政策客体的特征。 复杂性与广泛性。 发展与变化特征。 有一定规律与可改变特征。 对政策具有对策性。 具有记忆和学习能力。 7.政策客体的核心内容。 作为政策客体的政策相对人。 作为政策客体的资源。 政策空间资源。 对政策客体的时间资源管制。 物质资源分配。 社会评价的价值资源。 学习目标: 1.了解政策主体与政策客体的基本范围。 2.掌握政策主客体的内在机理。 3.政策客体的内容。 作业: 政策主体的继承性指的是什么?与政策的连续性有什么关系? 政策主体的影响力是如何体现的? 政策客体的资源指的是什么? 知识单元 3:政策要素(二)政策价值与政策内容及形式 参考学时:3 学时 学习内容: 1.政策价值。 政策价值指政策的偏好或倾向,实际反映在一定环境下政策主体的价值取向。是政策主 体通过政策过程实现自己价值趋向的体现,也是政策运行过程的生命力所在。 政策价值的形成受到历史条件、文化传统、环境因素、技术发展水平以及决策者意志等 因素影响。 公共政策的基本价值标准是社会活动的基本理性规则。 ——“政者正也”:正义、公正、 效率、规律?天理国法人情? 2.政策价值的特征。 多元一体性。 层次性。 阶段性。 3.政策价值构成。文化传统、意识形态、政策理论、政策理想、政策认识、政策情感、 政策态度。 4.政策内容的构成。政策主题、政策对象、政策价值(有时是隐藏的)、政策目标、政 策适用原则、政策保障手段与控制措施、政策的时空边界、政策评价标准与手段、政策主体、 发布日期。 5.政策形式。政策形式是把政策内容运用特定的语言文字表述出来的文体、文本和其他 可供传播的载体。政策的表现形式主要是政策性的文件和政要论述(最主要的是领导人讲 话)。 6.政策形式的微观要求
政策形式的微观要求与政策主体中的政策制定机关和政策发布机关有关,同时也与政策 所指向的事项有关。在我国主要是: 立法系统主要受《立法法》约束 行政系统主要受《立法法》和《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约束 司法系统一一人民法院系统受《人民法院公文处理办法》约束,以及《法院诉讼文书样 式(试行)》。 检察系统-一《最高人民检察院公文处理办法》(2006年1月1日正式施行)以及 《检察法律文书格式》 各部门的示范文本 7政策形式的运用要求。 一般要求:形式准确,针对性强:语言流畅、用词严谨:形式 简明、文字精炼:严肃规范:标识完整,权威。 特别注意:政策是政府最权威的信总表达。政策是让普通民众看的,应当让民众无误解 地看明白。 学习目标」 了解政策价值的构成 2.掌握政策价值的社会引导功能。 3.熟练掌握不同政策形成的功能。 作业. 1.如何理解政策活动中的偏好? 2.从政策价值的形成过程看政策价值的含义是什么? 3.在移风易俗中,政策该发挥何种作用? 4.政策形式为什么需要规范? 知识单元4:政策系统 参考学时:3学时 学习内容 1.政策体系的宏观层面 纵向结枸 横向结构 总休结构。 2,政策体系的宏观特征及效应 宏观特征(整体性、层序性、关联性、异化) 宏观效应(功能更新效 、整休效能增减效应、效果延滞效应、局部放大效应、要素连 锁效应、宏观辐射效应、周期波动效应)。 3.政策体系的微观层面。 政策体系的微观层面主要是从技术操作角度对政策进行研究,它关注的对象是具体政 策,在技术上可分为:政策战略、政策模型和政策实施三部分 4.政策体系的运行规则 理论原则。 运行规则的影响因素。集中在:宪政规则及其实际效力(违宪审查机制是关键)入、政治 权力结构、政策主体序列、司法系统的权力及能力。 中国政策体系运行的主要制度安排, 中国政策体系运行的微观控制结构 学习目标:
政策形式的微观要求与政策主体中的政策制定机关和政策发布机关有关,同时也与政策 所指向的事项有关。在我国主要是: 立法系统主要受《立法法》约束。 行政系统主要受《立法法》和《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约束。 司法系统——人民法院系统受《人民法院公文处理办法》约束,以及《法院诉讼文书样 式(试行)》。 检察系统——《最高人民检察院公文处理办法》(2006年1月1日正式施行)以及 《检察法律文书格式》。 各部门的示范文本。 7.政策形式的运用要求。一般要求:形式准确,针对性强;语言流畅、用词严谨;形式 简明、文字精炼;严肃规范;标识完整,权威。 特别注意:政策是政府最权威的信息表达。政策是让普通民众看的,应当让民众无误解 地看明白。 学习目标: 1.了解政策价值的构成。 2.掌握政策价值的社会引导功能。 3.熟练掌握不同政策形成的功能。 作业: 1.如何理解政策活动中的偏好? 2.从政策价值的形成过程看政策价值的含义是什么? 3.在移风易俗中,政策该发挥何种作用? 4.政策形式为什么需要规范? 知识单元 4:政策系统 参考学时:3 学时 学习内容: 1.政策体系的宏观层面。 纵向结构。 横向结构。 总体结构。 2.政策体系的宏观特征及效应。 宏观特征(整体性、层序性、关联性、异化)。 宏观效应(功能更新效应、整体效能增减效应、效果延滞效应、局部放大效应、要素连 锁效应、宏观辐射效应、周期波动效应)。 3.政策体系的微观层面。 政策体系的微观层面主要是从技术操作角度对政策进行研究,它关注的对象是具体政 策,在技术上可分为:政策战略、政策模型和政策实施三部分。 4.政策体系的运行规则。 理论原则。 运行规则的影响因素。集中在:宪政规则及其实际效力(违宪审查机制是关键)、政治 权力结构、政策主体序列、司法系统的权力及能力。 中国政策体系运行的主要制度安排。 中国政策体系运行的微观控制结构。 学习目标:
1.了解政策作为一个体系的系统性特征及效应 2.掌握微观政策体系的操作技术。 3理解不同政策体系的共同的理论指引下有不同的运行规则的事实 作业: 1政策体系为什么随时间会发生哪些变化? 2.分析政策战略、政策模型及政策实施各自要解决的问题。 3,我国政镜体系运行机制的特点。 知识单元5:政策环境与政策功能 参考学时:3学时 学习内容: 1,政策环境的特征及其对政策潜在要求 复杂多样 一要求政策具有一定的模糊性、灵活性和原则性。 差异性(地域跨度、自然条件、社会人文)一一要求政策具有包容性。 动态性/时效性(随时间变化) 一求政再稳定又要与时但进 不可复制性/特定性 要求政策学习和借鉴不能简单复制和照搬 2.政策环境的类别。自然环境(地理位置、地缘关系、自然资原) ,社会经济环境(社 会经济状况或发展水平),经济实力(GDP、财政收入),体制或制度条件(政策是在制度内 做出的、制度空间有多大?)。政治与政治、行政文化,国际环境。 3多变的政策环境。国际关系,政治生态,社会心理,变化速度快 4.政策功前 :所发挥的作用 之包括目标功 和实际 功能两方面 般而言,这两种功能之间会存在差异,其差异的大小是评估公共政策效果的基础。增进亥 益和分配效益并以分配效益为主。公共利益为核心的政策目的被认为是合理的,因此评价具 体政策的功能往往会与公共利益联系在一起,但公共利益本身往往是有争议的。 5,政簧的基本管理功能。导向功能,协调功能,控制功能,分配功能 6.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政策的功能 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激励、沟通、规划、 衡平、参与:效 励 公平 一“控制or”?”。政策功能灵魂是“分配 7.政策环境与政策功能的发挥。 政策功能只能在政策环境中得到释放。政策在环境中存在,功能在互动中实现。 政策主体的相对性(双重身份)和环境的非自主性决定政策功能在环境中具有一定的不 确定性。 8政策与环境的协调是政策功能展现的常态。不断地协调,在微观上处在冲突中,在宏 观上处在协调中,是 个相对缓受的过程: 9.政策与环境的两种关系一一政策改变环境与环境决定政策。有所作为与无为而治两种 社会治理思想,激进主义与保守主义两种政治倾向。 学习目标: “解政策功能发挥与环境的关系 2 掌握政策环境对政策的潜在影响 作业: 1为什么在政策中会提出“因时因地制宜”、“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这样的要求。 2如何理解政策环境的非自主性? 3.政策功能的发挥受那些因素的影响? 4.政策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5.如何理解政策活动中的顺势而为?
1.了解政策作为一个体系的系统性特征及效应。 2.掌握微观政策体系的操作技术。 3.理解不同政策体系的共同的理论指引下有不同的运行规则的事实。 作业: 1.政策体系为什么随时间会发生哪些变化? 2.分析政策战略、政策模型及政策实施各自要解决的问题。 3.我国政策体系运行机制的特点。 知识单元 5:政策环境与政策功能 参考学时:3 学时 学习内容: 1.政策环境的特征及其对政策潜在要求。 复杂多样——要求政策具有一定的模糊性、灵活性和原则性。 差异性(地域跨度、自然条件、社会人文)——要求政策具有包容性。 动态性/时效性(随时间变化)——要求政策既要稳定又要与时俱进。 不可复制性/特定性——要求政策学习和借鉴不能简单复制和照搬。 2.政策环境的类别。自然环境(地理位置、地缘关系、自然资源),社会经济环境(社 会经济状况或发展水平),经济实力(GDP、财政收入),体制或制度条件(政策是在制度内 做出的、制度空间有多大?),政治与政治、行政文化,国际环境。 3.多变的政策环境。国际关系,政治生态,社会心理,变化速度快。 4.政策功能。指公共政策在运行中所发挥的作用,它包括目标功能和实际功能两方面。 一般而言,这两种功能之间会存在差异,其差异的大小是评估公共政策效果的基础。增进效 益和分配效益并以分配效益为主。公共利益为核心的政策目的被认为是合理的,因此评价具 体政策的功能往往会与公共利益联系在一起,但公共利益本身往往是有争议的。 5.政策的基本管理功能。导向功能,协调功能,控制功能,分配功能。 6.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政策的功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激励、沟通、规划、 衡平、参与;效率——“激励”,公平——“控制”or“……?”。政策功能灵魂是“分配”。 7.政策环境与政策功能的发挥。 政策功能只能在政策环境中得到释放。政策在环境中存在,功能在互动中实现。 政策主体的相对性(双重身份)和环境的非自主性决定政策功能在环境中具有一定的不 确定性。 8.政策与环境的协调是政策功能展现的常态。不断地协调,在微观上处在冲突中,在宏 观上处在协调中,是一个相对缓慢的过程。 9.政策与环境的两种关系——政策改变环境与环境决定政策。有所作为与无为而治两种 社会治理思想,激进主义与保守主义两种政治倾向。 学习目标: 1.了解政策功能发挥与环境的关系。 2.掌握政策环境对政策的潜在影响。 作业: 1.为什么在政策中会提出“因时因地制宜”、“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这样的要求。 2.如何理解政策环境的非自主性? 3.政策功能的发挥受那些因素的影响? 4.政策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5.如何理解政策活动中的顺势而为?
知识单元6:政策研究方法论(一) 参考学时:3学时 学习内容: 1.宏观意义上的科学方法论。科学方法论在宏观上是指科学论。方法论的层次:问题 类方法、学科类方法、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哲学方法。 )微观意义上的方法论。W.LB。月里奇认为主有五个步(参考《科学研究的 艺术》第13页)。问题的识别与表述: 搜集相关资料 ,用归纳得出假说 说明资料中的因果 相关关系及重要模式:用假说进行演绎,进而验证假说:推理。同时贝弗里奇认为这种方法 也有不可靠性主要在于:问题表述不准:资料相关度难以判断:归纳很容易走向片面,不可 靠性较大:演绎过程中,验证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在一般情况下,结果都是不确定的, 统其量也是有概率的,同一结果的解释往往是多种的 3,现代科学方法论的认识原则 实际知识由经验和理性获得,不存在超凡的认识能力 提出问题并依据经验和理性,在已有的成型知识的帮助下解决问题,是科学的基本任务。 检验问题的解决结果应依据某些客观方法,不能仅仅考虑与原有观念是否冲突。权威与 直觉在解决认识问题中并不起决定作用。 自发的观察对科学不具有决定价值,缺乏足够的知识积累,观察所得的新知识十分有限 理论的究容与多元性及其相互竞争, 有利于科学的发展。 科学的合理性是随着认知而改变的,这个认知以人类当时所能达到的标准为度。 科学的基本原理和基础假定,将随者新知识的积累而修正。 4政簧研究中的基本关系。 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定性与定量。 宏观与微现 理论与实践。 历史、现实与未来 5.什么情况下用定性分析 我们所 研究的 群体与我们有着重大的文化差异(代际的、职业的、地域的、民族的): 我们要发现隐秘的 、深是的 微妙的需要与原因 一我们要发现最新的心理需要与产品概念的开发: 一由于某种原因而使我们需要了解的问题具有敏感性,人们在表层意识上拒绝向第三人透露 直情。 6完性研究的两个层次(参老) 定性研究旨在判明事物的构成要素及其实际联系与作用方式,其功能具有明显的探索性 与解剖性,在实际应用中有两个应用层次: 作为指述性研究方法(Descriptive Technique):探索性地了解民众在讨论相关问题时所 使用的典型语言,发掘思维要点,区分行为类别,对社会假设检验,帮助开发定量研究问卷。 了解行为模式。了解对于政策宣传、新政策、新政府行为等的初步反应, 作为诊断性研究方法 Projective Techniqu 动机性研究 探询公众的信念、态度、需 要、动机及行为激发机制,需要适当的心理技术,系统模型及结构。创意性研究,需要特殊 技术激发受访者及研究者的想像力,以用于开发新政策。策略性研究,使用头脑风暴法进行 策略挖掘,如突破点、创新点研究。 学习目标: 1.了解科学的方法是什么
知识单元 6:政策研究方法论(一) 参考学时:3 学时 学习内容: 1.宏观意义上的科学方法论。科学方法论在宏观上是指科学论。方法论的层次:问题 类方法、学科类方法、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哲学方法。 2.微观意义上的方法论。W.I.B.贝弗里奇认为主要有五个步骤(参考《科学研究的 艺术》第 13 页)。问题的识别与表述;搜集相关资料;用归纳得出假说,说明资料中的因果 相关关系及重要模式;用假说进行演绎,进而验证假说;推理。同时贝弗里奇认为这种方法 也有不可靠性主要在于:问题表述不准;资料相关度难以判断;归纳很容易走向片面,不可 靠性较大;演绎过程中,验证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在一般情况下,结果都是不确定的, 充其量也是有概率的,同一结果的解释往往是多种的。 3.现代科学方法论的认识原则。 实际知识由经验和理性获得,不存在超凡的认识能力。 提出问题并依据经验和理性,在已有的成型知识的帮助下解决问题,是科学的基本任务。 检验问题的解决结果应依据某些客观方法,不能仅仅考虑与原有观念是否冲突。权威与 直觉在解决认识问题中并不起决定作用。 自发的观察对科学不具有决定价值,缺乏足够的知识积累,观察所得的新知识十分有限。 理论的宽容与多元性及其相互竞争,有利于科学的发展。 科学的合理性是随着认知而改变的,这个认知以人类当时所能达到的标准为度。 科学的基本原理和基础假定,将随着新知识的积累而修正。 4.政策研究中的基本关系。 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定性与定量。 宏观与微现。 理论与实践。 历史、现实与未来。 5.什么情况下用定性分析 ──我们所要研究的群体与我们有着重大的文化差异(代际的、职业的、地域的、民族的); ──我们要发现隐秘的、深层的、微妙的需要与原因; ──我们要发现最新的心理需要与产品概念的开发; ──由于某种原因而使我们需要了解的问题具有敏感性,人们在表层意识上拒绝向第三人透露 真情。 6.定性研究的两个层次(参考) 定性研究旨在判明事物的构成要素及其实际联系与作用方式,其功能具有明显的探索性 与解剖性,在实际应用中有两个应用层次: 作为描述性研究方法(Descriptive Technique):探索性地了解民众在讨论相关问题时所 使用的典型语言,发掘思维要点,区分行为类别,对社会假设检验,帮助开发定量研究问卷。 了解行为模式。了解对于政策宣传、新政策、新政府行为等的初步反应。 作为诊断性研究方法(Projective Technique):动机性研究,探询公众的信念、态度、需 要、动机及行为激发机制,需要适当的心理技术,系统模型及结构。创意性研究,需要特殊 技术激发受访者及研究者的想像力,以用于开发新政策。策略性研究,使用头脑风暴法进行 策略挖掘,如突破点、创新点研究。 学习目标: 1.了解科学的方法是什么
2.掌握研究问题的基本路径 作业. 1.找一个事件,严格用微观方法的步骤对其进行结构和重枸。 2.使用描述和诊断,对某一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3历史的眼光与发展的眼光在政策活动中具有什么价值? 4.如何理解“理论是公共政策最主要的工具”? 5,试举例说明现代科学方法论的认识原则在科学研究中的价值, 知识单元7:政策研究方法论(二) 参考学时:3学时 学习内容: 1行为研究(事实研究 行为研究回答的问颗是:是什么?在什么时候?到什么程度?有多少?关心的是事 实是什么的问题。 基本假设 “如果反复观察到某种事实,则某个确定的结局将以一个确定的概率发生。” 首要准则就是尊重事实,一定要注意排除各种干扰和主观因素影响,特别注意不能依据 个人的价值观念或上级的价值观念臆造事实。 最主要的学术语言是概率,其只讲事物以某种概率发生,而不进行模糊的表述」 2.行为研究的工具和方法。 具:描述、观察 可论 推理主要有三种形式:逻辑推理、概率推理、模糊推理。 3.价值研究。 价值研究回答的问题是:为什么?为谁?许诺什么?多大风险?应优先考虑什么?等主要是 偏好问题。价值研究实际上是在研究系统的偏好 价值研究通过价值的确认与分析而直接面对价值问恩,其前提是人类系统中的价值观 在一定的客观现实基础上决定了人类各种行动和行为。 价值研究所做出的基本判断是:“该系统的偏好是…”或“经过考虑,系统的偏好是”。 4.表达和理解价值观的方法」 对价值表征和政策标准的各个方面进行行为研究。 对比较成形的社会意识形态进行分析 决策分析,决策者的价值观体现在其实际的选择行为中。包含对不同价值的灵敏度进行 分析,特别是决策者对不同价值的灵敏度进行分析。 准确判断个人与团体的价值观的基本含义和范围。 预算分析,资源分配是表示信好面要方式」 调查 5.规范研究 规范研究回答是问题是:应该是什么?应该怎样做?并通过确定和肯定为达到预期目的所 采取的行动和手段,来证实上述问趣答案。 规范研究是一种未来研究。 规范研究最主要的方法是演绎推理。从抽象的原则得出具体问题的结论 规范研究的基本判断是 "如果你想得到某种结果,那么在特定的条件下采取规定的行 动,就会以某种确定的概幸获得成功。 6规范研究与行为研究的对应
2.掌握研究问题的基本路径。 作业: 1.找一个事件,严格用微观方法的步骤对其进行结构和重构。 2.使用描述和诊断,对某一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3.历史的眼光与发展的眼光在政策活动中具有什么价值? 4.如何理解“理论是公共政策最主要的工具”? 5.试举例说明现代科学方法论的认识原则在科学研究中的价值。 知识单元 7:政策研究方法论(二) 参考学时:3 学时 学习内容: 1.行为研究(事实研究) 行为研究回答的问题是:是什么?在什么时候?到什么程度?有多少?…… 关心的是事 实是什么的问题。 基本假设:“如果反复观察到某种事实,则某个确定的结局将以一个确定的概率发生。” 首要准则就是尊重事实,一定要注意排除各种干扰和主观因素影响,特别注意不能依据 个人的价值观念或上级的价值观念臆造事实。 最主要的学术语言是概率,其只讲事物以某种概率发生,而不进行模糊的表述。 2.行为研究的工具和方法。 定性工具:描述、观察、讨论。 定量工具:计数、度量、推理、计算置信度。 推理主要有三种形式:逻辑推理、概率推理、模糊推理。 3.价值研究。 价值研究回答的问题是:为什么?为谁?许诺什么?多大风险?应优先考虑什么?等主要是 偏好问题。价值研究实际上是在研究系统的偏好。 价值研究通过价值的确认与分析而直接面对价值问题,其前提是人类系统中的价值观, 在一定的客观现实基础上决定了人类各种行动和行为。 价值研究所做出的基本判断是:“该系统的偏好是……”或“经过考虑,系统的偏好是……”。 4.表达和理解价值观的方法。 对价值表征和政策标准的各个方面进行行为研究。 对比较成形的社会意识形态进行分析。 决策分析,决策者的价值观体现在其实际的选择行为中。包含对不同价值的灵敏度进行 分析,特别是决策者对不同价值的灵敏度进行分析。 准确判断个人与团体的价值观的基本含义和范围。 预算分析,资源分配是表示偏好重要方式。 调查。 5.规范研究。 规范研究回答是问题是:应该是什么?应该怎样做?并通过确定和肯定为达到预期目的所 采取的行动和手段,来证实上述问题答案。 规范研究是一种未来研究。 规范研究最主要的方法是演绎推理。从抽象的原则得出具体问题的结论。 规范研究的基本判断是:“如果你想得到某种结果,那么在特定的条件下采取规定的行 动,就会以某种确定的概率获得成功。” 6.规范研究与行为研究的对应
历史和现状的研究与对未来的研究。 归纳的方法与演经的方法 个完整思考过程的两个部分 7规范研究中问题的产生 只要实际状态不同于所期望的状态,问题就产生了。常见的来源:行为研究的结果表明 事态己经发生了变化:价值研究表明在价值观上发生了不协调:规范研究要求某种变革:任 何一种事件和分析工作的组合表明,系统的实际状态与期望状态之间产生了偏差。 8.可行性研究 可行性研究回答的问愿是:这样做是否行得通?领导或广大公众是否会同意? 可行性研究包括两个方面:可行与不可行,不可行主要指困难和风险, 最关注不可行研究的领域是军事领域,特别是战场上的决策。 9.政策可行性研究的重点。 政治可行性。 技术可行性, 经济上的可行性 一般的可行性报告主要关注后两个,政策的可行性研究中政治可行性的位置更重要。 10.定量研究 自学UNDO 建议学习运筹学和博奔论 建议学习微 把以上学科的模型及知识应用到政策分析中。 学习目标: 1.了解行为研究、价值研究、规范研究的基本范畴 2.掌握问题的探索途径。 作业: 1.定性研究方法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2.为什么说行为研究是定性研究的基础? 3.如何发现政策的价值倾向?在政策科学中,价值研究常用的方法主要有哪些? 4规范研究最主要的方法是海经推理,请问演推理的基本前提是什么?在政策研究 中, 哪些可以作为演绎的基础? 5.为 么说政第 可行性研究的结果并不一定是我们所期望的? 6如何衡量政策研究中政治可行性的地位? 知识单元8:政策问题 参考学时:3学时 学习内 1从问题到政策问题 问题是现实与期望之间的差距。 问题的层次:私人问题、社会问愿、公共问题、政策问恶。 进入政府议程的问题被称为政策问题。 2.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特征。关联性、客观化的主观性、人为性、动态性、历史连续 性。 3政策问题的结构。主要从如下变量分析:决策者的数量、政策方案的数量、后果的风 险性、或然率的可计算性、对目标的共识程度
历史和现状的研究与对未来的研究。 归纳的方法与演绎的方法。 是一个完整思考过程的两个部分。 7.规范研究中问题的产生。 只要实际状态不同于所期望的状态,问题就产生了。常见的来源:行为研究的结果表明 事态已经发生了变化;价值研究表明在价值观上发生了不协调;规范研究要求某种变革;任 何一种事件和分析工作的组合表明,系统的实际状态与期望状态之间产生了偏差。 8.可行性研究。 可行性研究回答的问题是:这样做是否行得通?领导或广大公众是否会同意? 可行性研究包括两个方面:可行与不可行,不可行主要指困难和风险。 最关注不可行研究的领域是军事领域,特别是战场上的决策。 9.政策可行性研究的重点。 政治可行性。 技术可行性。 经济上的可行性。 一般的可行性报告主要关注后两个,政策的可行性研究中政治可行性的位置更重要。 10.定量研究 自学 LINDO 建议学习运筹学和博弈论。 建议学习微观经济学。 把以上学科的模型及知识应用到政策分析中。 学习目标: 1.了解行为研究、价值研究、规范研究的基本范畴。 2.掌握问题的探索途径。 作业: 1.定性研究方法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2.为什么说行为研究是定性研究的基础? 3.如何发现政策的价值倾向?在政策科学中,价值研究常用的方法主要有哪些? 4.规范研究最主要的方法是演绎推理,请问演绎推理的基本前提是什么?在政策研究 中,哪些可以作为演绎的基础? 5.为什么说政策可行性研究的结果并不一定是我们所期望的? 6.如何衡量政策研究中政治可行性的地位? 知识单元 8:政策问题 参考学时:3 学时 学习内容: 1.从问题到政策问题。 问题是现实与期望之间的差距。 问题的层次:私人问题、社会问题、公共问题、政策问题。 进入政府议程的问题被称为政策问题。 2.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特征。关联性、客观化的主观性、人为性、动态性、历史连续 性。 3.政策问题的结构。主要从如下变量分析:决策者的数量、政策方案的数量、后果的风 险性、或然率的可计算性、对目标的共识程度
4,影响政策问题认定的因素 政治领袖与政要的认知、价值等。 压力集团与利益集团的利益集中程度、敏感程度与话动能力。 危机与特殊事件。 公众激烈的抗议活动。 大众传媒的动向 各方对问题的敏感度。 5.政策问题构建的常见程序 第一阶段:以“问题感知”体悟“问愿情境” 进而认定问愿 第二阶段:以“问题搜索”认定“元问题”,进而说明问题。 第三阶段:以“问题界定”发现“实质问题”,进而确定原因。 第四阶段:以“问题陈述”建立“正式问题”,进行问题表述 6社会问颗转化为政箭问颗的常见暗碍 政治原则的偏离。价值体系的排斥。政府体系的封闭。承受能力的不足。表达方式的失 当。 7.政策问题构建 一边界分析 饱和抽样:诱导性地提出问题:边界估计。 8.政笛间顺构注 -分类分析 分类是通过归纳推理实现的, 分类分析以两个主要程序为基础:逻辑划分和逻辑归类。 9.政策问题构建 层级分机 政策问题的层次分析是为了确认导致政策问题的原因。导致政策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三 类:可能的原因、合理的原因、可行的原因。政策问题的层次分析一般不用于团体性的政策 分析,而主要用于个人的政策分析 10.政策问愿构建 类比分机 政策分析人员经常使用下列四类相似性比较:人的类比、直接类比、符号类比、想象类 比。 11.政策问题构建 一假设分析。 能够更有效地处理结构不良问题。运用假设分析,大致有以下5个步臻:相关人员的确 定:假设呈现:假设挑战:假设的汇集:假设合成。 学习标 1. 了解政策问题的基本知识。 2.掌握构建政策问题的基本方法。 作业: 1.尝试从传媒资料中,发现一个政策问题,并使用某一种构建方法对其进行构建。 2.尝试用假设分析分析班级集体活动 知识单元9:政策议程 参考学时:3学时 学习内容: 1政簧议程的定义 政策议程又称之为政策日程,通常是指某一引起公共政策决策者深切关注并确认必须解 决的公共问,被正式提起政策讨论,决定政府是否需要对其采取行动、何时采取行动、采 取什么行动的政策过程。 2.政策议程的类型
4.影响政策问题认定的因素。 政治领袖与政要的认知、价值等。 压力集团与利益集团的利益集中程度、敏感程度与活动能力。 危机与特殊事件。 公众激烈的抗议活动。 大众传媒的动向。 各方对问题的敏感度。 5.政策问题构建的常见程序。 第一阶段:以“问题感知”体悟“问题情境”,进而认定问题。 第二阶段:以“问题搜索”认定“元问题”,进而说明问题。 第三阶段:以“问题界定”发现“实质问题”,进而确定原因。 第四阶段:以“问题陈述”建立“正式问题”,进行问题表述。 6.社会问题转化为政策问题的常见障碍。 政治原则的偏离。价值体系的排斥。政府体系的封闭。承受能力的不足。表达方式的失 当。 7.政策问题构建——边界分析。 饱和抽样;诱导性地提出问题;边界估计。 8.政策问题构建——分类分析。 分类是通过归纳推理实现的;分类分析以两个主要程序为基础:逻辑划分和逻辑归类。 9.政策问题构建——层级分析 政策问题的层次分析是为了确认导致政策问题的原因。导致政策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三 类:可能的原因、合理的原因、可行的原因。政策问题的层次分析一般不用于团体性的政策 分析,而主要用于个人的政策分析。 10.政策问题构建——类比分析。 政策分析人员经常使用下列四类相似性比较:人的类比、直接类比、符号类比、想象类 比。 11.政策问题构建——假设分析。 能够更有效地处理结构不良问题。运用假设分析,大致有以下 5 个步骤:相关人员的确 定;假设呈现;假设挑战;假设的汇集;假设合成。 学习目标: 1.了解政策问题的基本知识。 2.掌握构建政策问题的基本方法。 作业: 1.尝试从传媒资料中,发现一个政策问题,并使用某一种构建方法对其进行构建。 2.尝试用假设分析分析班级集体活动。 知识单元 9:政策议程 参考学时:3 学时 学习内容: 1.政策议程的定义。 政策议程又称之为政策日程,通常是指某一引起公共政策决策者深切关注并确认必须解 决的公共问题,被正式提起政策讨论,决定政府是否需要对其采取行动、何时采取行动、采 取什么行动的政策过程。 2.政策议程的类型
对政策发生影响的两种社会活动系统:公民社会系统与政府公共权力系统。 公众议程(系统议程)。此系统主要是指社会政治系统,有层级之分,也有风域之分 系统议程是一种公众讨论的议程,即公众共同讨论某一现象或某一事件或某一问题的是非好 坏,进而讨论社会的应有态度和政府应当采取的对策 政府议程(正式议程)。是指针对那些引起了政府官员的深切关注,在政府议政过程中 被提起的政策问邀,开展政治活动的过程。政府议程在程序方面较为固定,在方式方法上较 为严谨或精确,在讨论的内容方面较为具体或较为集中。其流程主要集中在各种议事规则中。 3解决社会问颗的横式 社区中 非正式、 低成本、低管制、高回应:人际干扰、随意性。 政府模式 正式、机构化、法制化、管制、非赢利:政府失灵。 市场模式 私人机构、赢利性、分散决策、自愿交易:市场失灵。 第二部门榄式一一白原性, 一般非赢利:自愿失灵。 4.政策议程的创立类型。 参考罗杰W科布的分类:外在创始型、政治动员型、内部创始型 5.政府在议程活动中的角色 放任其产生:鼓励其产生:促使其产生:阻止其产生 6,政簧议程模型 攻策黑箱:垃圾桶模型:多源流模型:间断平衡理论:制度分析理论:支持联盟分析相 架。 7政府的议程控制 控制议程相当于控制结果。 控制议程要素。 时间控制与议程安排技术 福利干扰与短期效应」 学习目标 了解政策议程基本知识。 2,掌提分析政策议程的基木路径。 作业: 1参考政簧议程知识,分析中国历史上的且右转折性意义的重要会议议程 2阅读一本政策议程方面的专著,写一个读书笔记。 知识单元10:政策工具 参考学时:3学时 学习内容: 1政策工具的特点 共通性,可以被不同的政策主体使用:针对性,往往针对某种问题很有效:使用效果依 赖于使用 者的技巧 2.政策工具的四个流派。 工具论:过程论:各用论:系统论。 3.政策工具分类著作。 苦名政笛分折家狄龙Van der doelen)将政笛工耳别分为法律工具、经济工且和交流工耳 米 每组工具都有其变 可以限制和扩展其影响行动者行 的可能性。另 一种更新近的 三分法是将政策工具分为管制性工具 财政激励工具和信息转移工具。 加拿大公共政策学者霍莱特和拉梅什(M-Howlett and M-Ramesh)在《公共政策研究》
对政策发生影响的两种社会活动系统:公民社会系统与政府公共权力系统。 公众议程(系统议程)。此系统主要是指社会政治系统,有层级之分,也有区域之分; 系统议程是一种公众讨论的议程,即公众共同讨论某一现象或某一事件或某一问题的是非好 坏,进而讨论社会的应有态度和政府应当采取的对策。 政府议程(正式议程)。是指针对那些引起了政府官员的深切关注,在政府议政过程中 被提起的政策问题,开展政治活动的过程。政府议程在程序方面较为固定,在方式方法上较 为严谨或精确,在讨论的内容方面较为具体或较为集中。其流程主要集中在各种议事规则中。 3.解决社会问题的模式。 社区模式——非正式、低成本、低管制、高回应;人际干扰、随意性。 政府模式——正式、机构化、法制化、管制、非赢利;政府失灵。 市场模式——私人机构、赢利性、分散决策、自愿交易;市场失灵。 第三部门模式——自愿性,一般非赢利;自愿失灵。 4.政策议程的创立类型。 参考罗杰.W.科布的分类:外在创始型、政治动员型、内部创始型。 5.政府在议程活动中的角色。 放任其产生;鼓励其产生;促使其产生;阻止其产生。 6.政策议程模型 政策黑箱;垃圾桶模型;多源流模型;间断平衡理论;制度分析理论;支持联盟分析框 架。 7.政府的议程控制。 控制议程相当于控制结果。 控制议程要素。 时间控制与议程安排技术。 福利干扰与短期效应。 学习目标: 1.了解政策议程基本知识。 2.掌握分析政策议程的基本路径。 作业: 1.参考政策议程知识,分析中国历史上的具有转折性意义的重要会议议程。 2.阅读一本政策议程方面的专著,写一个读书笔记。 知识单元 10:政策工具 参考学时:3 学时 学习内容: 1.政策工具的特点。 共通性,可以被不同的政策主体使用;针对性,往往针对某种问题很有效;使用效果依 赖于使用者的技巧。 2.政策工具的四个流派。 工具论;过程论;备用论;系统论。 3. 政策工具分类著作。 著名政策分析家狄龙(Van der Doelen)将政策工具划分为法律工具、经济工具和交流工具 三类,每组工具都有其变种,可以限制和扩展其影响行动者行为的可能性。另一种更新近的 三分法是将政策工具分为管制性工具、财政激励工具和信息转移工具。 加拿大公共政策学者霍莱特和拉梅什(M·Howlett and M·Ramesh)在《公共政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