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国际关系》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战后国际关系 课程英文名称:The Post-war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课程号:305020142 课程属性:专业必修课 开课学期:秋 总学时36学时(课堂授课学时:3学时) 学分:3 先修课程:近现代国际关系史 而向对象:国际政治专业 开课院/部(室/所):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国际政治研究所 一、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国际政治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一般规律:掌握雅尔塔体系的建立、战后两 大阵营的形成、对抗及分化、第三世界的崛起、世界的多极化发展趋势、世界全球化和一体 化的发展趋势。 开设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使学生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发展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掌握历 史的脉搏,追踪历史的脚步,思考历史的变幻。 二、课程教学内容与学习目标 (一)理论教学:36学时 知识单元1:绪论 参考学时:2学时 学习内容: 1.战后国际关系的特点及演变历程。 2.战后国际关系的特点 3.战后国际关系的演变历程 4.战后国际关系的研究对象、范围 学习目标:
《战后国际关系》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战后国际关系 课程英文名称: The Post-war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课程号:305020142 课程属性:专业必修课 开课学期:秋 总学时 36 学时(课堂授课学时:3 学时) 学分:3 先修课程:近现代国际关系史 面向对象:国际政治专业 开课院/部(室/所):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国际政治研究所 一、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国际政治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一般规律;掌握雅尔塔体系的建立、战后两 大阵营的形成、对抗及分化、第三世界的崛起、世界的多极化发展趋势、世界全球化和一体 化的发展趋势。 开设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使学生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发展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掌握历 史的脉搏,追踪历史的脚步,思考历史的变幻。 二、课程教学内容与学习目标 (一) 理论教学:36 学时 知识单元 1:绪论 参考学时:2 学时 学习内容: 1.战后国际关系的特点及演变历程。 2.战后国际关系的特点 3.战后国际关系的演变历程 4.战后国际关系的研究对象、范围 学习目标:
1.了解战后国际关系的研究对象、范围。 2.掌握战后国际关系的特点及演变历程 作业: 1、战后国际关系的特点是什么? 2、如何把握战后国际关系的演变历程? 3、如何掌握科学的国际关系研究方法? 知识单元2:冷战的起源与东西方阵营的激烈对抗 参考学时:4学时 学习内容: 1.同盟国在处理战败国问题上的矛盾及斗争 2.冷战的概念性质及学术分歧 3.冷战的起源的内因、外因及思想根源 学习目标: 1.了解同盟国在处理战败国问题上的分歧 2.掌握冷战的缘起, 作业: 1.何为“冷战”,试析冷战的起源。 2.试析马歇尔计划计划出台的背景、经过及意义。 3.简述杜鲁门主义的内容及其出台背景 知识单元3:冷战期间的美苏关系 参考学时:12学时 学习内容 1.冷战初期的美苏关系(1945-1953) 2.美苏关系的第一次缓和(19531964) 3.美苏关系的再度缓和(1964-1981) 4.美苏关系的缓和与新冷战(1981-1989 学习目标: 掌握冷战期间美苏关系的三次缓和 作业: 1.试析冷战期间美苏关系三次缓和的异同
1.了解战后国际关系的研究对象、范围。 2.掌握战后国际关系的特点及演变历程 作业: 1、战后国际关系的特点是什么? 2、如何把握战后国际关系的演变历程? 3、如何掌握科学的国际关系研究方法? 知识单元 2:冷战的起源与东西方阵营的激烈对抗 参考学时:4 学时 学习内容: 1.同盟国在处理战败国问题上的矛盾及斗争 2.冷战的概念性质及学术分歧 3. 冷战的起源的内因、外因及思想根源 学习目标: 1.了解同盟国在处理战败国问题上的分歧。 2.掌握冷战的缘起。 作业: 1.何为“冷战”,试析冷战的起源。 2.试析马歇尔计划计划出台的背景、经过及意义。 3.简述杜鲁门主义的内容及其出台背景 知识单元 3:冷战期间的美苏关系 参考学时:12 学时 学习内容: 1.冷战初期的美苏关系(1945-1953) 2.美苏关系的第一次缓和(1953-1964) 3.美苏关系的再度缓和(1964-1981) 4.美苏关系的缓和与新冷战(1981-1989) 学习目标: 掌握冷战期间美苏关系的三次缓和 作业: 1.试析冷战期间美苏关系三次缓和的异同
2.试述古巴导弹危机的起因及影响 3试述尼克松主义出台的背景及其内容、实质。 知识单元4:冷战期间的地区力量 参考学时:6学时 学习内容: 1.联合自强的西欧 2.重新崛起的日木 3.冷战期间的第三世界 学习目标: 掌握冷战期间西欧联合发展的历程、日本政治及外交发展历程、第三世界的崛起 作业: 1.试述不结盟运动形成的基础及意义。 2.试析20世纪70至80年代欧洲一体化的发展。 3.试析日本确立政治大国战略目标的原因。 知识单元5:冷战后的国际关系 参考学时:12学时 学习内容: 1.冷战的终结 2.冷战后的超级大国一一美国 3.冷战后的地区力量 学习目标: 1.掌握冷战终结的根源 2。掌握美国冷战后的发展 3.掌握俄罗斯、日本、西欧、第三世界的对外关系的发展 作业: 1,试析苏联解体的历史原因。 2简述布什政府的“超越遏制”战略的背景、内容及影响。 3.试析冷战后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 4试析冷战后日美同盟关系的强化及其影响, 5试对冷战后欧洲一体化深入发展的表现及其原因进行分析
2.试述古巴导弹危机的起因及影响 3.试述尼克松主义出台的背景及其内容、实质。 知识单元 4:冷战期间的地区力量 参考学时:6 学时 学习内容: 1.联合自强的西欧 2.重新崛起的日本 3.冷战期间的第三世界 学习目标: 掌握冷战期间西欧联合发展的历程、日本政治及外交发展历程、第三世界的崛起 作业: 1.试述不结盟运动形成的基础及意义。 2.试析 20 世纪 70 至 80 年代欧洲一体化的发展。 3.试析日本确立政治大国战略目标的原因。 知识单元 5:冷战后的国际关系 参考学时:12 学时 学习内容: 1.冷战的终结 2.冷战后的超级大国——美国 3.冷战后的地区力量 学习目标: 1. 掌握冷战终结的根源 2. 掌握美国冷战后的发展 3. 掌握俄罗斯、日本、西欧、第三世界的对外关系的发展 作业: 1.试析苏联解体的历史原因。 2.简述布什政府的“超越遏制”战略的背景、内容及影响。 3.试析冷战后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 4.试析冷战后日美同盟关系的强化及其影响。 5.试对冷战后欧洲一体化深入发展的表现及其原因进行分析
6,试析俄罗斯由“一边倒”外交转向全方位外交的原因。 三、课程进度表 周次 课程内容 备注 1. 绪论、冷战的起源与东西方阵营的激烈对抗 2. 冷战的起源与东西方阵营的激烈对抗 3 3. 冷战期间的美苏关系 4. 冷战期间的美苏关系 5. 冷战后的美苏关系 3 6. 冷战期间的美苏关系 7. 冷战期间的地区力量 73 8. 冷战期间的地区力量 3 9. 冷战后的国际关系 10. 冷战后的国际关系 3 11. 冷战后的国际关系 3 12. 冷战后的国际关系 13. 14. 夕 16. 四、说明 1、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相互关系 先修课程:近现代国际关系史、国际政治学 2、课程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冷战、美苏关系的三次缓和、欧洲一体化进程、日本政治大国战略、俄罗斯外交 政策的调整、第三世界的崛起及冲突 难点:冷战的起源、美苏关系的三次缓和 3、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6.试析俄罗斯由“一边倒”外交转向全方位外交的原因。 三、课程进度表 周次 课 程 内 容 学 时 备 注 1. 绪论、冷战的起源与东西方阵营的激烈对抗 3 2. 冷战的起源与东西方阵营的激烈对抗 3 3. 冷战期间的美苏关系 3 4. 冷战期间的美苏关系 3 5. 冷战后的美苏关系 3 6. 冷战期间的美苏关系 3 7. 冷战期间的地区力量 3 8. 冷战期间的地区力量 3 9. 冷战后的国际关系 3 10. 冷战后的国际关系 3 11. 冷战后的国际关系 3 12. 冷战后的国际关系 3 13. 14. 15. 16. 四、说明 1、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相互关系 先修课程:近现代国际关系史、国际政治学 2、课程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冷战、美苏关系的三次缓和、欧洲一体化进程、日本政治大国战略、俄罗斯外交 政策的调整、第三世界的崛起及冲突 难点:冷战的起源、美苏关系的三次缓和 3、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老师讲授为主。 2.学生自学为辅 3.课堂讨论 4期中作业,教师点评 教学手段: 1.多媒体 2.影像资料 4、实践教学环境(实验室、设备和软件】 多媒体教师,能上网 5、课程自主学习和课外实验课时 课外学习,不占用课时 6、课程考核方法与要求 课程考核方法:考试 考核要求:提倡淡化一次考试、注重全过程的理念。期末总评中,平时成绩占30%, 考核内容有:学生出勒、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及平时随堂检测估况:期末考试占0%。 7、作业要求: 每章结束均应布置相应作业。 8、教材选用或自主编写的原则 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自主编写出版国际关系教学教材。 五、教材选用及推荐参考书 (一)选用教材 自主编写《国际关系》,待出版 (二)推荐参考书 1.王绳祖等主编:《国际关系史》,第7、8、9、10卷,世界知识出版社,1995年版: 2.方连庆、刘金质、王炳元主编:《战后国际关系史(1945-1995)》(上下册),北京大 学出版社,1999年版: 4.刘德斌主编:《国际关系史》,高等教有出版社,2003年版: 5.刘金质:《冷战史》(上、中、下册),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版。 6.中国国际关系学会主编:《国际关系史》,第十一卷,世界知识出版社2004年版。 7.中国国际关系学会主编:《国际关系史》,第十二卷,世界知识出版社2006年版
1.老师讲授为主。 2.学生自学为辅 3.课堂讨论 4.期中作业,教师点评 教学手段: 1.多媒体 2.影像资料 4、实践教学环境(实验室、设备和软件) 多媒体教师,能上网 5、课程自主学习和课外实验课时 课外学习,不占用课时 6、课程考核方法与要求 课程考核方法:考试 考核要求:提倡淡化一次考试、注重全过程的理念。期末总评中,平时成绩占 30%, 考核内容有:学生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及平时随堂检测情况;期末考试占 70%。 7、作业要求: 每章结束均应布置相应作业。 8、教材选用或自主编写的原则 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自主编写出版国际关系教学教材。 五、教材选用及推荐参考书 (一)选用教材 自主编写《国际关系》,待出版。 (二)推荐参考书 1.王绳祖等主编:《国际关系史》,第 7、8、9、10 卷,世界知识出版社,1995 年版; 2.方连庆、刘金质、王炳元主编:《战后国际关系史(1945-1995)》(上下册),北京大 学出版社,1999 年版; 4. 刘德斌主编:《国际关系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年版; 5. 刘金质:《冷战史》(上、中、下册),世界知识出版社 2003 年版。 6. 中国国际关系学会主编:《国际关系史》,第十一卷,世界知识出版社 2004 年版。 7. 中国国际关系学会主编:《国际关系史》,第十二卷,世界知识出版社 2006 年版
执笔:刘艳 审定: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学部教学指导委员会 制(修)订时间:2015年10月18日
执笔:刘艳 审定: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学部教学指导委员会 制(修)订时间:2015 年 10 月 18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