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详解 学习目标 1.领会作品的内容与题旨 2.认识场景描写在小说中的地位和功能; 3.了解场景描写方法和场景效果; 4.考察风景的意义和风景描写在古典小说与现代小说中的地位变化。 知识点详解: (一)在场景中生活 1.场景:小说的最小构成因素 从形式本身而言,小说与绘画、雕塑不同。绘画、雕塑总是将发生在空间与 时间中的某一顷刻的动作或画面凝固下来表现,并且只能这样表现。小说则不同 作为语言艺术,它可以叙述一个漫长的故事,可以在事件与事件之间进行一次又 次的连接。这一点,小说又与电影相似,将一个个事件组成画面、再将画面连 缀起来。只不过它们所运用的语言不同,小说是用文字来展现画面讲述故事,电 影则是用画面直接来讲述故事。 场景描写是场面描写和风景描写的合称,类似于传统教科书所说的“环境描 写”。但我们认为,小说是由一个又一个场景连缀而成的,并不是像传统教科书 所认为的“小说是由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组成的”。而且“环境描写”并非 只为人物服务,也可以单独存在。因而,我们将它命名为“场景”,意味着“环 境描写”只是“场景”的功能之一,而不是全部内涵。 场景描写与单纯的环境描写不同,它是以人物为中心的环境描写,一般由人 物、事件和环境组成。它是某一段时间内社会生活的横截面,包括人物、事件和 环境三个因素。如舞会、晚餐、战斗。它既不是风景描写,也不是单纯的社会环 境描写。这种描写是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 2.空间是人物活动的“舞台” 小说是写人的。没有人存在的小说是没有意义也不可能发生的。在那些以动 物或以其他形象(如雨、如电)为描写对象的作品里,这些形象其实也是人格化 了的。而人是生活在空间之中的—必须生活在一定空间之中。这些空间养育着 人、影响着人,甚至左右着人的命运。从这个意义上讲,作为小说材料的一切故 事,都只能发生于空间之中——一是空间才使这些故事得以发生
《场景》详解 学习目标: 1.领会作品的内容与题旨; 2.认识场景描写在小说中的地位和功能; 3.了解场景描写方法和场景效果; 4.考察风景的意义和风景描写在古典小说与现代小说中的地位变化。 知识点详解: (一)在场景中生活 1.场景:小说的最小构成因素 从形式本身而言,小说与绘画、雕塑不同。绘画、雕塑总是将发生在空间与 时间中的某一顷刻的动作或画面凝固下来表现,并且只能这样表现。小说则不同, 作为语言艺术,它可以叙述一个漫长的故事,可以在事件与事件之间进行一次又 一次的连接。这一点,小说又与电影相似,将一个个事件组成画面、再将画面连 缀起来。只不过它们所运用的语言不同,小说是用文字来展现画面讲述故事,电 影则是用画面直接来讲述故事。 场景描写是场面描写和风景描写的合称,类似于传统教科书所说的“环境描 写”。但我们认为,小说是由一个又一个场景连缀而成的,并不是像传统教科书 所认为的“小说是由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组成的”。而且“环境描写”并非 只为人物服务,也可以单独存在。因而,我们将它命名为“场景”,意味着“环 境描写”只是“场景”的功能之一,而不是全部内涵。 场景描写与单纯的环境描写不同,它是以人物为中心的环境描写,一般由人 物、事件和环境组成。它是某一段时间内社会生活的横截面,包括人物、事件和 环境三个因素。如舞会、晚餐、战斗。它既不是风景描写,也不是单纯的社会环 境描写。这种描写是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 2.空间是人物活动的“舞台” 小说是写人的。没有人存在的小说是没有意义也不可能发生的。在那些以动 物或以其他形象(如雨、如电)为描写对象的作品里,这些形象其实也是人格化 了的。而人是生活在空间之中的──必须生活在一定空间之中。这些空间养育着 人、影响着人,甚至左右着人的命运。从这个意义上讲,作为小说材料的一切故 事,都只能发生于空间之中──是空间才使这些故事得以发生
空间为人物活动提供了背景,是人物的“底色”。人物在何种空间出生、成 长,也决定了他们日后的性格和命运。因此,空间还对人物性格的养成起决定性 的作用。社会环境可以造就一个人的气质、修养、风度,正如一个平民难以用贵 族的腔调说话一样,一个豪门闺秀也难以说出一个采桑村女的话来。在社会环境 的耳濡目染里,人在不断地被环境改造着 《九三年》中对1793法国大革命中巴黎城市街头场景的描写,揭示了当时 狂热而缺乏理性的市民生活。巴尔扎克小说中对外省和巴黎生活场景的描写,则 展现出19世纪法国社会生活的面貌。有人把他们的小说当成历史教科书来读, 原因就在于此。小说当然不是历史,但在现实主义作品中,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是 要忠实于历史的客观实际的。恩格斯认为,现实主义就是要描写典型环境下的典 型人物。也就是说,人物要有“来处”,人物的存在不可能是无根的,不可能凭 空而来,必须有一个时代和环境的落脚点,打上了时代烙印的人物,他们的言行 就好理解了。有了时代背景这个“出处”,我们就不能耻笑安娜·卡列宁娜的道 德焦虑与灵魂挣扎:我们也不难理解桥上的老人为什么会对两只山羊那么担心忧 虑;我们也能理解《安东诺夫卡苹果》里“我”对旧物的感伤与留恋。我们必须 到小说的时代环境里去理解人物,同理,也必须把人物放到相应的时代环境中去 刻画 空间距离的改变,使得一切关系得以改变,从而不断编织新的或改写原有的 人间故事。近在咫尺与远在天涯的转换,都会成为改变生活、人心、命运从而改 变故事的因素。“悲欢离合”可以解释为:人世间的悲欢故事,是与人的离合密 切联系在一起的。儿女远行,父母孤守家园,于是有了冷清,有了思念,有了盼 望,有了诸种故事发生的可能。儿女归来,与父母终日相伴,又会有另一番情趣 和故事的可能。空间不仅仅是改变关系的因素,同时,也是故事得以发生与进行 的场所。故事必须放入一定的场所中去编织。简·爱的到达、离去又复归,随着 小说空间环境的转变,决定着她与罗切斯特爱情的走向。设想一下,如果她不是 作为一个“闯入者”在后来出现,而是自始至终与罗切斯特生活在同一空间里, 那故事将多么平淡啊!当然,也会有故事发生,但却是另一个故事。 二)场景的功能 1.给全篇“定调” 场合(社会环境)与风景(自然环境)在小说里有多种多样的功能。如果场 景描写作为小说的开头,会给全篇起“定调”作用。许多小说家就是以描写一段 场景而进入叙述的。相对于以对话开头或是以直接叙述一个人物或事件开头,这 样的进入方式显得更舒缓、自然。《炮兽》开头的场景就带给我们紧张的气氛 结尾的场景则给我们带来不祥的预兆。从喧闹到静寂,阴郁的气氛弥漫开来 直渗透到全篇,给小说定下了悲剧的调子。 2.营造意境与渲染气氛
空间为人物活动提供了背景,是人物的“底色”。人物在何种空间出生、成 长,也决定了他们日后的性格和命运。因此,空间还对人物性格的养成起决定性 的作用。社会环境可以造就一个人的气质、修养、风度,正如一个平民难以用贵 族的腔调说话一样,一个豪门闺秀也难以说出一个采桑村女的话来。在社会环境 的耳濡目染里,人在不断地被环境改造着。 《九三年》中对 1793 法国大革命中巴黎城市街头场景的描写,揭示了当时 狂热而缺乏理性的市民生活。巴尔扎克小说中对外省和巴黎生活场景的描写,则 展现出 19 世纪法国社会生活的面貌。有人把他们的小说当成历史教科书来读, 原因就在于此。小说当然不是历史,但在现实主义作品中,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是 要忠实于历史的客观实际的。恩格斯认为,现实主义就是要描写典型环境下的典 型人物。也就是说,人物要有“来处”,人物的存在不可能是无根的,不可能凭 空而来,必须有一个时代和环境的落脚点,打上了时代烙印的人物,他们的言行 就好理解了。有了时代背景这个“出处”,我们就不能耻笑安娜·卡列宁娜的道 德焦虑与灵魂挣扎;我们也不难理解桥上的老人为什么会对两只山羊那么担心忧 虑;我们也能理解《安东诺夫卡苹果》里“我”对旧物的感伤与留恋。我们必须 到小说的时代环境里去理解人物,同理,也必须把人物放到相应的时代环境中去 刻画。 空间距离的改变,使得一切关系得以改变,从而不断编织新的或改写原有的 人间故事。近在咫尺与远在天涯的转换,都会成为改变生活、人心、命运从而改 变故事的因素。“悲欢离合”可以解释为:人世间的悲欢故事,是与人的离合密 切联系在一起的。儿女远行,父母孤守家园,于是有了冷清,有了思念,有了盼 望,有了诸种故事发生的可能。儿女归来,与父母终日相伴,又会有另一番情趣 和故事的可能。空间不仅仅是改变关系的因素,同时,也是故事得以发生与进行 的场所。故事必须放入一定的场所中去编织。简·爱的到达、离去又复归,随着 小说空间环境的转变,决定着她与罗切斯特爱情的走向。设想一下,如果她不是 作为一个“闯入者”在后来出现,而是自始至终与罗切斯特生活在同一空间里, 那故事将多么平淡啊!当然,也会有故事发生,但却是另一个故事。 (二)场景的功能 1.给全篇“定调” 场合(社会环境)与风景(自然环境)在小说里有多种多样的功能。如果场 景描写作为小说的开头,会给全篇起“定调”作用。许多小说家就是以描写一段 场景而进入叙述的。相对于以对话开头或是以直接叙述一个人物或事件开头,这 样的进入方式显得更舒缓、自然。《炮兽》开头的场景就带给我们紧张的气氛, 结尾的场景则给我们带来不祥的预兆。从喧闹到静寂,阴郁的气氛弥漫开来,一 直渗透到全篇,给小说定下了悲剧的调子。 2.营造意境与渲染气氛
场景描写可以营造意境、氛围。意境和氛围,无形中控制着整个小说的走向。 芥川龙之介的《罗生门》开篇便是一连串的场景描写:“雨包围着罗生门,从远 处,刷刷地发着声响扑过来。昏暗的傍晩使天空渐渐低下去,仰头向上看,城楼 楼顶那斜着伸岀去的雕甍支撑着沉重的微暗的云层。”一股凄凉阴冷的情绪立刻 弥漫开来。那“灰蒙蒙一片的雨点”、“绕着圈儿”的“成群的乌鸦”以及“落 满了鸦粪”的“到处将要断裂、在裂缝中间长出老高的青草的石阶”,向我们渲 染出荒年里城市的衰败景象。而罗生门内“横七竖八”躺在地板上的尸体的图景 又将小说自始至终笼罩在阴森的寒气中。 场景是具有情绪感染力的。人们会因春而喜,因秋而悲。《安东诺夫卡苹果》 开头的丰收场景渲染出欢快喜悦的情绪,结尾时那在初冬空旷的雪野中打猎的场 景,又营造出忧郁哀伤的气氛。 3.导引人物出场 简·爱与罗切斯特的相识,就是在一片风景描绘中开始的。小说在写简·爱 到达桑菲尔德时,通过简·爱的眼睛,站在庄园内部对庄园的室内室外进行了细 致的观察和描绘。叙述者很有耐心地、从里向外有层次地向我们展示了庄园的景 色。她揭示了庄园远离闹市、离群索居的地理环境,也显示出房屋主人的身份 地位、财富以及情趣。这里的环境描写,不仅交代了人物活动的主要舞台,还对 罗切斯特的性格和出场起到了暗示和铺垫的作用。就连教堂、村庄都不是闲笔, 它们对以后故事的发展有着关键作用。 接下来,作者又通过几个月后简·爱的一次散步,从外部观察桑菲尔德,进 步向读者介绍和描绘庄园所处的地理环境。作者像一个出色的导游,带领着读 者随简·爱一起漫步在桑菲尔德的周围,感受当地的景致。这里侧重描写冬日的 气候与风物,也描绘了环境和气氛,突出周围的寂静和冷清。在一片寂静中,主 人公出场了。先闻其声不见其人,这时我们忽然体会到前面为什么作者要铺垫那 么一个清静的环境了,原来是为了导引出重要人物。 《炮兽》整个场景的设计,都是为了引导全书中的主角之一朗德纳克侯爵出 场。雨果并没有把这个反面人物写得委琐、怯懦、无能、卑鄙,而是赋予他卓越 的指挥才能、刚毅的性格和坚定的意志。他把这个人物置于一个特定的险峻场景 中,面对一个出师不利的突发事件,考验他的行动,从而把这个人物的性格很好 地烘托出来。这是朗德纳克侯爵在小说中第一次出场,一露面就显示出不凡的气 度,为以后其他主人公的出现提供进一步的对比和衬托。 4.揭示人物的性格 在现实主义作品中,普遍认为人能改变环境,环境也造就人。人物的性格与 环境通常是和谐一致的。《安东诺夫卡苹果》中,果园主的豪爽与果园富足的环 境息息相关,小地主感伤的心境也与没落的时势紧紧相连,贵族气派的姑妈和她 那所古老庄园的大宅的陈设是多么和谐一体!
场景描写可以营造意境、氛围。意境和氛围,无形中控制着整个小说的走向。 芥川龙之介的《罗生门》开篇便是一连串的场景描写:“雨包围着罗生门,从远 处,刷刷地发着声响扑过来。昏暗的傍晚使天空渐渐低下去,仰头向上看,城楼 楼顶那斜着伸出去的雕甍支撑着沉重的微暗的云层。”一股凄凉阴冷的情绪立刻 弥漫开来。那“灰蒙蒙一片的雨点”、“绕着圈儿”的“成群的乌鸦”以及“落 满了鸦粪”的“到处将要断裂、在裂缝中间长出老高的青草的石阶”,向我们渲 染出荒年里城市的衰败景象。而罗生门内“横七竖八”躺在地板上的尸体的图景, 又将小说自始至终笼罩在阴森的寒气中。 场景是具有情绪感染力的。人们会因春而喜,因秋而悲。《安东诺夫卡苹果》 开头的丰收场景渲染出欢快喜悦的情绪,结尾时那在初冬空旷的雪野中打猎的场 景,又营造出忧郁哀伤的气氛。 3.导引人物出场 简·爱与罗切斯特的相识,就是在一片风景描绘中开始的。小说在写简·爱 到达桑菲尔德时,通过简·爱的眼睛,站在庄园内部对庄园的室内室外进行了细 致的观察和描绘。叙述者很有耐心地、从里向外有层次地向我们展示了庄园的景 色。她揭示了庄园远离闹市、离群索居的地理环境,也显示出房屋主人的身份、 地位、财富以及情趣。这里的环境描写,不仅交代了人物活动的主要舞台,还对 罗切斯特的性格和出场起到了暗示和铺垫的作用。就连教堂、村庄都不是闲笔, 它们对以后故事的发展有着关键作用。 接下来,作者又通过几个月后简·爱的一次散步,从外部观察桑菲尔德,进 一步向读者介绍和描绘庄园所处的地理环境。作者像一个出色的导游,带领着读 者随简·爱一起漫步在桑菲尔德的周围,感受当地的景致。这里侧重描写冬日的 气候与风物,也描绘了环境和气氛,突出周围的寂静和冷清。在一片寂静中,主 人公出场了。先闻其声不见其人,这时我们忽然体会到前面为什么作者要铺垫那 么一个清静的环境了,原来是为了导引出重要人物。 《炮兽》整个场景的设计,都是为了引导全书中的主角之一朗德纳克侯爵出 场。雨果并没有把这个反面人物写得委琐、怯懦、无能、卑鄙,而是赋予他卓越 的指挥才能、刚毅的性格和坚定的意志。他把这个人物置于一个特定的险峻场景 中,面对一个出师不利的突发事件,考验他的行动,从而把这个人物的性格很好 地烘托出来。这是朗德纳克侯爵在小说中第一次出场,一露面就显示出不凡的气 度,为以后其他主人公的出现提供进一步的对比和衬托。 4.揭示人物的性格 在现实主义作品中,普遍认为人能改变环境,环境也造就人。人物的性格与 环境通常是和谐一致的。《安东诺夫卡苹果》中,果园主的豪爽与果园富足的环 境息息相关,小地主感伤的心境也与没落的时势紧紧相连,贵族气派的姑妈和她 那所古老庄园的大宅的陈设是多么和谐一体!
除了教材中所说的通过物质空间的描写可暴露人的性格身份之外,自然风景 也起着塑造人物性格的作用。在第四单元《素芭》中,我们看到,在人群中孤独 的素芭,在大自然中却游刃有余、毫不寂寞。是那些“小溪的絮语、村人的喧哗、 船夫的哼唱、鸟儿的鸣叫、树叶的簌簌声”孕育和滋养了哑女素芭的心灵世界。 大自然不仅是素芭生活的背景,也是素芭性格心灵的写照。她静坐在“一棵大树 的绿阴底下”,与那片“炎热炙人的辽阔无垠的天空下”的风景喁喁细语,无休 无止。素芭与这片自然相处的情景,何其和谐、何其动人! 作为象征 波兰作家显克微支的《灯塔看守人》里,灯塔守夜老人一生漂泊,来到了 个与世隔绝的小岛,终日与大海为伴,享受孤独与平静。常人所不能忍受的寂寞 在他看来,却是一种难得的享受。小说花很大的笔墨,描写灯塔外海浪的咆哮和 威猛,反衬出灯塔内的安全和温暖。“上面是浑然的天,下面是浩然的水:而这 个人的心灵便孤独地处于这两大之间。”在浩瀚的大海中孤独耸立的灯塔,毋宁 说就是守夜老人遗世独立的写照。他淡然于人世的纷争,甘守着孤独与寂寞。海 的喧哗与热闹,衬托出灯塔的孤独与安详;海的浩瀚无边,衬托出灯塔的渺小存 在。如果没有海和塔这一风景主题,小说里老人的精神气质就会苍白许多。这篇 小说以环境写人,环境在这里不仅是人的背景,也是人的存在的象征。 《炮兽》中,大海的风暴、船上的劫难,何尝不是一种象征?最后那一句“远 远的飓风在呼啸”其实也是一种象征,它预示着即将到来的战争是异常残酷的 它已经在人们的心底刮起来了,它已经在威胁每个人的生活、生命,质问和动摇 他们的信仰、价值 (三)风景的意义 1.衬托 如果把摄自不同国家的风景图片放在一起,我们仍能清晰地区分出它们分属 的地域。在川端康成的《雪国》里,我们看到的秀美凄楚的雪景;到了杰克·伦 敦的笔下,却是苍茫荒凉的旷野。东方式的忧郁善感与西方式的粗犷奔放似乎与 东西方的自然有关。无论是中国、日本还是印度,这些东方国家文学中所展现出 来的风景,总是与其文学风格有着惊人的一致性。小桥流水、落月池塘、残照当 楼与霜冷长河的风景,造就了东方文学柔婉秀美的审美风格。而光芒壮阔的大海、 苍莽深邃的森林、辽阔无际的草原,似乎成就了西方文学的壮美和阳刚。中国风 景的影子里,似乎永远也走不出托尔斯泰来。西方的风景里,也走不出源氏公子 (日本小说《源氏物语》的主人公)来。因而,风景是民族与人类的背景。 《灯塔看守人》中,有这样一段海景描写: 长列的浪头一个接一个地从黑暗中翻滚出来,咆哮着一直扑奔到岛脚下,于 是喷溅着泡沫的浪脊,在灯光中闪耀着红光,也看得清了。潮水愈涨愈髙,淹没 了沙礁。大洋的神秘的语声,清晰地传来,愈加响朗,有时像大炮轰发,有时像
除了教材中所说的通过物质空间的描写可暴露人的性格身份之外,自然风景 也起着塑造人物性格的作用。在第四单元《素芭》中,我们看到,在人群中孤独 的素芭,在大自然中却游刃有余、毫不寂寞。是那些“小溪的絮语、村人的喧哗、 船夫的哼唱、鸟儿的鸣叫、树叶的簌簌声”孕育和滋养了哑女素芭的心灵世界。 大自然不仅是素芭生活的背景,也是素芭性格心灵的写照。她静坐在“一棵大树 的绿阴底下”,与那片“炎热炙人的辽阔无垠的天空下”的风景喁喁细语,无休 无止。素芭与这片自然相处的情景,何其和谐、何其动人! 5.作为象征 波兰作家显克微支的《灯塔看守人》里,灯塔守夜老人一生漂泊,来到了一 个与世隔绝的小岛,终日与大海为伴,享受孤独与平静。常人所不能忍受的寂寞, 在他看来,却是一种难得的享受。小说花很大的笔墨,描写灯塔外海浪的咆哮和 威猛,反衬出灯塔内的安全和温暖。“上面是浑然的天,下面是浩然的水;而这 个人的心灵便孤独地处于这两大之间。”在浩瀚的大海中孤独耸立的灯塔,毋宁 说就是守夜老人遗世独立的写照。他淡然于人世的纷争,甘守着孤独与寂寞。海 的喧哗与热闹,衬托出灯塔的孤独与安详;海的浩瀚无边,衬托出灯塔的渺小存 在。如果没有海和塔这一风景主题,小说里老人的精神气质就会苍白许多。这篇 小说以环境写人,环境在这里不仅是人的背景,也是人的存在的象征。 《炮兽》中,大海的风暴、船上的劫难,何尝不是一种象征?最后那一句“远 远的飓风在呼啸”其实也是一种象征,它预示着即将到来的战争是异常残酷的。 它已经在人们的心底刮起来了,它已经在威胁每个人的生活、生命,质问和动摇 他们的信仰、价值。 (三)风景的意义 1.衬托 如果把摄自不同国家的风景图片放在一起,我们仍能清晰地区分出它们分属 的地域。在川端康成的《雪国》里,我们看到的秀美凄楚的雪景;到了杰克·伦 敦的笔下,却是苍茫荒凉的旷野。东方式的忧郁善感与西方式的粗犷奔放似乎与 东西方的自然有关。无论是中国、日本还是印度,这些东方国家文学中所展现出 来的风景,总是与其文学风格有着惊人的一致性。小桥流水、落月池塘、残照当 楼与霜冷长河的风景,造就了东方文学柔婉秀美的审美风格。而光芒壮阔的大海、 苍莽深邃的森林、辽阔无际的草原,似乎成就了西方文学的壮美和阳刚。中国风 景的影子里,似乎永远也走不出托尔斯泰来。西方的风景里,也走不出源氏公子 (日本小说《源氏物语》的主人公)来。因而,风景是民族与人类的背景。 《灯塔看守人》中,有这样一段海景描写: 长列的浪头一个接一个地从黑暗中翻滚出来,咆哮着一直扑奔到岛脚下,于 是喷溅着泡沫的浪脊,在灯光中闪耀着红光,也看得清了。潮水愈涨愈高,淹没 了沙礁。大洋的神秘的语声,清晰地传来,愈加响朗,有时像大炮轰发,有时像
森林呼啸,有时又像远处人声嘈杂,有时又完全寂静:既而老人的耳朵里,听到 了长叹的声音,或者也像一种呜咽,再后来又是一阵猛厉的大声,惊心动魄。终 于海风大起,吹散了浓雾,但却带来了许多破碎的黑云,把月亮都遮没了。西风 越吹越紧,海涛怒立,冲激着灯塔下的石矶,水花直舐着基墙。这是有一场风暴 在远处开始发作了。昏黑而纷乱的海面上,有几点绿色的灯光正在船桅上闪烁。 这些绿点儿正在忽上忽下,忽左忽右,飘摇不定。史卡汶思基走下塔顶,回到自 己的卧室里。风暴开始在咆哮了。在塔外,船里的人正在与夜、黑暗及浪涛相斗 争;而塔内却是安逸与平静。便是风暴的吼声也不能侵入这坚厚的墙壁,只有单 调划一的时钟滴答声,在诱使这个疲倦的老人颓然入梦。 灯塔外,大海像一只失去控制的野兽狂猛地咆哮着、撕扯着,然而,越是喧 嚣、越是恐怖,就越反衬出灯塔内的安宁和寂寞,老人之心的疲惫与平静。 有时,自然环境不仅仅是背景,还作为一个与人匹敌的对手存在。在杰克·伦 敦的《热爱生命》里,自然是人的背景,也是人的对手。荒原上的寒冷、恶劣的 自然环境,随时可能威胁人的生命。人所处的环境越险恶越严酷,就越显示生命 力的强大与执著:人与荒凉、浩瀚的自然斗,也与自己内心的软弱与渺小斗,最 终生的本能战胜了一切。 2.作为幕间音乐 小说像一列火车在运行,用的是一种不变的节奏。但如果旅途永远匀速直到 终点,不免会令人疲倦。当旅客感到疲倦和厌烦时,它的速度逐渐缓慢下来,停 靠在一个小站。小站的风景也许与目的地无关,却会令旅客眼睛一亮,精神一振。 小说中充当这“小站”的,常常就是风景。风景是小说的变奏。在幕间休息时 我们更喜欢听到一段幕间音乐,它与戏剧本身无关,却可以调整心情,舒缓观众 的情绪,让人们从戏剧气氛中走出来歇一会儿,维持与戏剧之间一定的“审美距 离 (四)现代小说的场景观 1.古典小说的场景:细致、确切 外国古典小说特别强调地点(环境)因素。现实主义认为,环境与人有着牢 不可破的关系,这是小说“真实”性的必要条件。西方19世纪对现实主义定义 是:“艺术应该忠实地表现这个真实的世界,因此,它应该通过精微的观察和仔 细的辨析来研究当代生活和风俗。”强调对当代生活和风俗的“精微的观察” 势必要忠实于空间场景的描写。因此,在现实主义小说中,我们看到了大量的对 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的真实描写。如今,当我们阅读这些作品时,还能感受到几 百年前的外国风情。现实主义对场景的描写充满了物质感,追求细节的真实、具 体。因而,现实主义作家之间常常互相挑剔,指出壁虎不可能生活在粪坑中、壁 炉的摆放方向不对、百灵鸟是生活在草原上而不是森林里…
森林呼啸,有时又像远处人声嘈杂,有时又完全寂静;既而老人的耳朵里,听到 了长叹的声音,或者也像一种呜咽,再后来又是一阵猛厉的大声,惊心动魄。终 于海风大起,吹散了浓雾,但却带来了许多破碎的黑云,把月亮都遮没了。西风 越吹越紧,海涛怒立,冲激着灯塔下的石矶,水花直舐着基墙。这是有一场风暴 在远处开始发作了。昏黑而纷乱的海面上,有几点绿色的灯光正在船桅上闪烁。 这些绿点儿正在忽上忽下,忽左忽右,飘摇不定。史卡汶思基走下塔顶,回到自 己的卧室里。风暴开始在咆哮了。在塔外,船里的人正在与夜、黑暗及浪涛相斗 争;而塔内却是安逸与平静。便是风暴的吼声也不能侵入这坚厚的墙壁,只有单 调划一的时钟滴答声,在诱使这个疲倦的老人颓然入梦。 灯塔外,大海像一只失去控制的野兽狂猛地咆哮着、撕扯着,然而,越是喧 嚣、越是恐怖,就越反衬出灯塔内的安宁和寂寞,老人之心的疲惫与平静。 有时,自然环境不仅仅是背景,还作为一个与人匹敌的对手存在。在杰克·伦 敦的《热爱生命》里,自然是人的背景,也是人的对手。荒原上的寒冷、恶劣的 自然环境,随时可能威胁人的生命。人所处的环境越险恶越严酷,就越显示生命 力的强大与执著;人与荒凉、浩瀚的自然斗,也与自己内心的软弱与渺小斗,最 终生的本能战胜了一切。 2.作为幕间音乐 小说像一列火车在运行,用的是一种不变的节奏。但如果旅途永远匀速直到 终点,不免会令人疲倦。当旅客感到疲倦和厌烦时,它的速度逐渐缓慢下来,停 靠在一个小站。小站的风景也许与目的地无关,却会令旅客眼睛一亮,精神一振。 小说中充当这“小站”的,常常就是风景。风景是小说的变奏。在幕间休息时, 我们更喜欢听到一段幕间音乐,它与戏剧本身无关,却可以调整心情,舒缓观众 的情绪,让人们从戏剧气氛中走出来歇一会儿,维持与戏剧之间一定的“审美距 离”。 (四)现代小说的场景观 1.古典小说的场景:细致、确切 外国古典小说特别强调地点(环境)因素。现实主义认为,环境与人有着牢 不可破的关系,这是小说“真实”性的必要条件。西方 19 世纪对现实主义定义 是:“艺术应该忠实地表现这个真实的世界,因此,它应该通过精微的观察和仔 细的辨析来研究当代生活和风俗。”强调对当代生活和风俗的“精微的观察”, 势必要忠实于空间场景的描写。因此,在现实主义小说中,我们看到了大量的对 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的真实描写。如今,当我们阅读这些作品时,还能感受到几 百年前的外国风情。现实主义对场景的描写充满了物质感,追求细节的真实、具 体。因而,现实主义作家之间常常互相挑剔,指出壁虎不可能生活在粪坑中、壁 炉的摆放方向不对、百灵鸟是生活在草原上而不是森林里……
《安东诺夫卡苹果》中的场景描写是典型的现实主义风格。作者忠实于现实 场景,用客观的笔触临摹出那个时代的俄罗斯乡村。在对俄罗斯田园生活细腻的 观察和精确的描绘中,给我们展开了一幅19世纪末俄罗斯农村生活的真实图景 它反映着时代的变迁、世事的变化、人们思想情绪的波动,令人仿佛置身于几百 年前的俄罗斯。 浪漫主义对空间的观察也是细致的,但不追求具体、客观,而是注重捕捉整 体印象和感觉。浪漫主义作家常常主观地“因情造景”,为追求场面的唯美而人 为地添加丽的物象,而不在乎它是否真的存在。他们着迷于月光透过云层照在 朵曼陀铃花上的一刹那,而不在乎是否真有那一瞬间。适当的夸张在浪漫主义那 里是被允许的,这便于表达主观印象和强烈的情感。浪漫主义与生俱来的抒情气 质,使它们对场面的描绘总是热情与浓烈的。 浪漫主义作品很重视场景描写,但与现实主义文学的场景描写不同的是 们富有奇幻瑰丽的风格。《炮兽》中的那门大炮,似乎是个有灵魂的猛兽,它被 赋予了某种神性的力量。作为一个贵族老人,朗德纳克侯爵那生死一瞬的出手 如此敏捷和迅速,如此富有勇气和智慧,也似乎超越了凡人。这些或许被作者“言 过其实”,却别有一种华丽精彩。 教材的“话题”里有一段屠格涅夫《猎人手记》里的风景描写,让我们对比 下面一段描写 这是一片沼泽地。我们艰难地走在菝葜藤蔓拉成的拱顶下,穿过葡萄藤、靛 蓝、胡豆等攀援植物,双腿就像绊到罗网一样。松软的草地在脚下颤动,我们随 时都有沉入泥潭的危险。无数昆虫、巨大的蝙蝠遮住我们的眼睛;响尾蛇到处噬 噬作响,而且躲避到这里的狼、熊、美洲獾、小型虎,吼啸之声在林中回荡。这 工夫,天越来越黑,低垂的乌云压到树林的冠顶。忽然一道闪电,劈开云层,飞 快地划出菱形的火焰。一时西风猛吹,乌云翻滚,森林也为之俯首,天幕不时拉 开缝隙,露出新的苍穹和火热的原野。这景象多么骇人,又多么壮观啊!树林遭 雷击起了火,大火拖着长发蔓延,浓烟火柱直冲云端,而乌云又向大火倾泄霹雳 闪电。这时天神显威,沉沉的黑暗覆盖了群山;在这天地混沌中,升起阵阵混杂 的喧嚣,有狂风的怒吼、树林的呼啸、猛兽的嗥叫、大火的喧腾,以及迅雷不断 落入而熄灭的嘶鸣。 (夏多布里昂《阿达拉》) 很显然,教材中的一段是现实主义的描写风格,而这一段是浪漫主义的描写 风格。前者是忠实的、精雕细刻的对自然的再现,后者是富有想像力的、夸张的 对自然的表现。 2.现代小说的场景:模糊、虚幻 在卡夫卡的《城堡》《在流放地》《乡村医生》这些标题即揭示了地点的小 说里,根本看不到巴尔扎克的“社会历史教科书”式的严格而精细的对社会现实
《安东诺夫卡苹果》中的场景描写是典型的现实主义风格。作者忠实于现实 场景,用客观的笔触临摹出那个时代的俄罗斯乡村。在对俄罗斯田园生活细腻的 观察和精确的描绘中,给我们展开了一幅 19 世纪末俄罗斯农村生活的真实图景。 它反映着时代的变迁、世事的变化、人们思想情绪的波动,令人仿佛置身于几百 年前的俄罗斯。 浪漫主义对空间的观察也是细致的,但不追求具体、客观,而是注重捕捉整 体印象和感觉。浪漫主义作家常常主观地“因情造景”,为追求场面的唯美而人 为地添加丽的物象,而不在乎它是否真的存在。他们着迷于月光透过云层照在一 朵曼陀铃花上的一刹那,而不在乎是否真有那一瞬间。适当的夸张在浪漫主义那 里是被允许的,这便于表达主观印象和强烈的情感。浪漫主义与生俱来的抒情气 质,使它们对场面的描绘总是热情与浓烈的。 浪漫主义作品很重视场景描写,但与现实主义文学的场景描写不同的是,它 们富有奇幻瑰丽的风格。《炮兽》中的那门大炮,似乎是个有灵魂的猛兽,它被 赋予了某种神性的力量。作为一个贵族老人,朗德纳克侯爵那生死一瞬的出手, 如此敏捷和迅速,如此富有勇气和智慧,也似乎超越了凡人。这些或许被作者“言 过其实”,却别有一种华丽精彩。 教材的“话题”里有一段屠格涅夫《猎人手记》里的风景描写,让我们对比 下面一段描写: 这是一片沼泽地。我们艰难地走在菝葜藤蔓拉成的拱顶下,穿过葡萄藤、靛 蓝、胡豆等攀援植物,双腿就像绊到罗网一样。松软的草地在脚下颤动,我们随 时都有沉入泥潭的危险。无数昆虫、巨大的蝙蝠遮住我们的眼睛;响尾蛇到处噬 噬作响,而且躲避到这里的狼、熊、美洲獾、小型虎,吼啸之声在林中回荡。这 工夫,天越来越黑,低垂的乌云压到树林的冠顶。忽然一道闪电,劈开云层,飞 快地划出菱形的火焰。一时西风猛吹,乌云翻滚,森林也为之俯首,天幕不时拉 开缝隙,露出新的苍穹和火热的原野。这景象多么骇人,又多么壮观啊!树林遭 雷击起了火,大火拖着长发蔓延,浓烟火柱直冲云端,而乌云又向大火倾泄霹雳 闪电。这时天神显威,沉沉的黑暗覆盖了群山;在这天地混沌中,升起阵阵混杂 的喧嚣,有狂风的怒吼、树林的呼啸、猛兽的嗥叫、大火的喧腾,以及迅雷不断 落入而熄灭的嘶鸣。 (夏多布里昂《阿达拉》) 很显然,教材中的一段是现实主义的描写风格,而这一段是浪漫主义的描写 风格。前者是忠实的、精雕细刻的对自然的再现,后者是富有想像力的、夸张的 对自然的表现。 2.现代小说的场景:模糊、虚幻 在卡夫卡的《城堡》《在流放地》《乡村医生》这些标题即揭示了地点的小 说里,根本看不到巴尔扎克的“社会历史教科书”式的严格而精细的对社会现实
的摹仿,它的场景往往是虚幻的或是特地设定的,具有很强的隐喻性。这些作品 中的故事,可以发生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没有明确的、能在现实中得到确证 的地点。这些场景在现实生活中不存在,是一定程度的现实的夸张与变形,但它 又反映了这个世界荒谬的方面 风景的消失使现代主义在我们心头的印象,似乎总是停留在阴暗、潮湿、不 见天日的背景中,人物可怜而可鄙地被各种“机器”摆布着,在“恶心”的感觉 里,在丑陋肮脏的环境中,沦为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人物被符号化、场景被虚 拟化之后,小说里那些赏心悦目的怡人风景不见了,那些活生生的有性格有魅力 的人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乡村上空的阴霾与寒冷、城市下水道泛滥的臭气与污 物 四、关于“思考与实践 勇气、责任心等,常常是表现人物的最好窗口。试由《炮兽》中人与大炮 搏斗的场面,分析小说中的人物性格 1.设题意图 引导学生体会场景描写与刻画人物性格的关系 解题思路 首先,作者将人物放在特定的场景中来表现。相比外面那个大世界来,这是 个小而集中的世界。作者把环境纯化为人与自然(大炮)之间的斗争,以这个 斗争场面来表现人的性格。 其次,将恶劣的自然环境作为人的对手来表现人物性格。狂暴的大海,无依 的军舰,还有远处的飓风,自然环境非常恶劣、可怕。在战胜困难的过程中,显 示出人物性格 第三,加入突发事件来考验人物的智慧和勇气。与大炮搏斗的场景就显示出 炮队队长的勇气;而朗德纳克侯爵的出手相救的场景又表现出他更高一筹的勇气 和智慧。 二将《安东诺夫卡苹果》中的风景描写找出来,然后体会“动静相宜”的含 义 1.设题意图 让学生领会和掌握风景描写的顺序和笔法。 2.解题思路
的摹仿,它的场景往往是虚幻的或是特地设定的,具有很强的隐喻性。这些作品 中的故事,可以发生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没有明确的、能在现实中得到确证 的地点。这些场景在现实生活中不存在,是一定程度的现实的夸张与变形,但它 又反映了这个世界荒谬的方面。 风景的消失使现代主义在我们心头的印象,似乎总是停留在阴暗、潮湿、不 见天日的背景中,人物可怜而可鄙地被各种“机器”摆布着,在“恶心”的感觉 里,在丑陋肮脏的环境中,沦为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人物被符号化、场景被虚 拟化之后,小说里那些赏心悦目的怡人风景不见了,那些活生生的有性格有魅力 的人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乡村上空的阴霾与寒冷、城市下水道泛滥的臭气与污 物。 四、关于“思考与实践” 一勇气、责任心等,常常是表现人物的最好窗口。试由《炮兽》中人与大炮 搏斗的场面,分析小说中的人物性格。 1.设题意图 引导学生体会场景描写与刻画人物性格的关系。 2.解题思路 首先,作者将人物放在特定的场景中来表现。相比外面那个大世界来,这是 一个小而集中的世界。作者把环境纯化为人与自然(大炮)之间的斗争,以这个 斗争场面来表现人的性格。 其次,将恶劣的自然环境作为人的对手来表现人物性格。狂暴的大海,无依 的军舰,还有远处的飓风,自然环境非常恶劣、可怕。在战胜困难的过程中,显 示出人物性格。 第三,加入突发事件来考验人物的智慧和勇气。与大炮搏斗的场景就显示出 炮队队长的勇气;而朗德纳克侯爵的出手相救的场景又表现出他更高一筹的勇气 和智慧。 二将《安东诺夫卡苹果》中的风景描写找出来,然后体会“动静相宜”的含 义。 1.设题意图 让学生领会和掌握风景描写的顺序和笔法。 2.解题思路
参见“作品赏析” 三请观察雨后黄昏和雨后清晨的景色,注意它们有什么不同。也可仔细辨析 雨落在草丛中与落在水中的声音的不同,然后用文字表达出来。 1.设题意图 训练和培养学生对风景的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 2.解题思路 启发他们注意从多种感官出发去品味自然的美。从色彩、形象、声音、气味 等方面抓住风景的特点,培养他们对美的敏感。 可布置他们将观察结果写下来,然后找出文学作品里对雨后黄昏和雨后清晨 的描写来对照 四同学分组,每组四人。由老师命题,每个同学选择一个角度来写一个场景, 然后把四个场景组织成一篇小说。全班评比出优胜者。 1.设题意图 通过游戏式教学,使学生体会“小说是场景的连缀”的意义。 2.解题思路 班组活动,以游戏的方式来创作小说。可以给他们规定适当的题材、人物 比如小米是个9岁的小姑娘,小学4年级学生,性格文静。她家住在……然后分 组写出上学路上、在课堂上、课后活动、放学回家的场景
参见“作品赏析”。 三请观察雨后黄昏和雨后清晨的景色,注意它们有什么不同。也可仔细辨析 雨落在草丛中与落在水中的声音的不同,然后用文字表达出来。 1.设题意图 训练和培养学生对风景的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 2.解题思路 启发他们注意从多种感官出发去品味自然的美。从色彩、形象、声音、气味 等方面抓住风景的特点,培养他们对美的敏感。 可布置他们将观察结果写下来,然后找出文学作品里对雨后黄昏和雨后清晨 的描写来对照。 四同学分组,每组四人。由老师命题,每个同学选择一个角度来写一个场景, 然后把四个场景组织成一篇小说。全班评比出优胜者。 1.设题意图 通过游戏式教学,使学生体会“小说是场景的连缀”的意义。 2.解题思路 班组活动,以游戏的方式来创作小说。可以给他们规定适当的题材、人物, 比如小米是个 9 岁的小姑娘,小学 4 年级学生,性格文静。她家住在……然后分 组写出上学路上、在课堂上、课后活动、放学回家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