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巩固学习资料 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A) 课标要求 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教学目标 1.阅读教材,识记“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技术、袁隆平与“南优二号”、“银河一号”、人工合成结晶 牛胰岛素等科技成就 2.依据教材及导学案中的材料,通过生生共议、师生互议、学生质疑,引导学生全面分析建国以来不 同历史时期科技发展的原因:理解科技进步对一个国家的现代化进程、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所能产生的影 响,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中国自主创新的科技要领先世界的价值观念 学法指导 1.采用设置情境、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模式,由浅入深,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帮 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采用比较法,通过比较建国前后我国科技方面的变化,揭示新中国取得巨大建设成 重点难点 1.重点:建国后的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 2.难点:科技的发展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如何深入浅出、准确简炼的讲述本节课文所涉及的 科学知识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备 多媒体教学设备;自制本课课件;相关图文资料 教学方法 以“四导一评”教学模式为主,辅以其它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 【有机引入】 问题:中国古代在科技领域里取得哪些重大成果?进入近代后中国科学技术为何又落后了 引入: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曾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世界领先:但自1840年以后,备受欺凌,科技远 远落后于西方先进水平;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迅速制定了正确的科学技术发展战略,从此,中 国人民开始了科学技术振兴的伟大历程。古代(辉煌)一一近代(衰弱)一一新中国(振兴 【自主学习】带着下列问题,阅读教材P92-95,在书上进行圈、勾、划,对知识点进行记忆与思考。 1.阅读教材第一目“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A:(1)新中国成立后,在核能和航天方面分别取得了哪些成就(请注意阅读第92、93页图片资料及注释 综合思考)? 【4组学生板演预测】核能: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原子弹的 国家:1967年,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拥有原子弹的国家:建立秦山和大亚湾核电 站,和平利用核能:1964年,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实验成功 航天: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 家,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杨利伟)发射成功并顺利返回,中国成为世界 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点评:视学生回答情况进行知识讲解与思维方法指导。 【合作探究1】什么是“两弹一星”?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领导人为什么要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作出发展“两 弹一星”的战略决策? 【5组学生板演预测】“两弹一星”指核弹(原子弹、氢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 原因:美国敌视中国,中苏关系恶化:美苏争霸:第三次科技革命:百业待兴、百废待举、一穷二白。 历史学习资料
历史巩固学习资料 历史学习资料 第 19 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A) 课标要求 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教学目标 1.阅读教材,识记“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技术、袁隆平与“南优二号”、“银河一号”、人工合成结晶 牛胰岛素等科技成就。 2.依据教材及导学案中的材料,通过生生共议、师生互议、学生质疑,引导学生全面分析建国以来不 同历史时期科技发展的原因;理解科技进步对一个国家的现代化进程、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所能产生的影 响,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中国自主创新的科技要领先世界的价值观念。 学法指导 1.采用设置情境、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模式,由浅入深,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帮 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采用比较法,通过比较建国前后我国科技方面的变化,揭示新中国取得巨大建设成 重点难点 1.重点:建国后的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 2.难点:科技的发展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如何深入浅出、准确简炼的讲述本节课文所涉及的 科学知识。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设备 多媒体教学设备;自制本课课件;相关图文资料。 教学方法 以“四导一评”教学模式为主,辅以其它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 【有机引入】 问题:中国古代在科技领域里取得哪些重大成果?进入近代后中国科学技术为何又落后了? 引入: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曾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世界领先;但自 1840 年以后,备受欺凌,科技远 远落后于西方先进水平;1949 年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迅速制定了正确的科学技术发展战略,从此,中 国人民开始了科学技术振兴的伟大历程。古代(辉煌)——近代(衰弱)——新中国(振兴)。 【自主学习】带着下列问题,阅读教材 P92—95,在书上进行圈、勾、划,对知识点进行记忆与思考。 1.阅读教材第一目“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A:(1)新中国成立后,在核能和航天方面分别取得了哪些成就(请注意阅读第 92、93 页图片资料及注释 综合思考)? 【4 组学生板演预测】核能:1964 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原子弹的 国家;1967 年,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拥有原子弹的国家;建立秦山和大亚湾核电 站,和平利用核能;1964 年,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实验成功。 航天:1970 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 家,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2003 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杨利伟)发射成功并顺利返回,中国成为世界 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点评:视学生回答情况进行知识讲解与思维方法指导。 【合作探究 1】什么是“两弹一星”?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领导人为什么要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作出发展“两 弹一星”的战略决策? 【5 组学生板演预测】“两弹一星”指核弹(原子弹、氢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 原因:美国敌视中国,中苏关系恶化;美苏争霸;第三次科技革命;百业待兴、百废待举、一穷二白
历史巩固学习资料 点评:视学生回答情况进行知识讲解与思维方法指导 特别提示: 1.毛泽东对制造原子弹的决策是这样形成的 1945年8月13日,美国人在广岛投下了原子弹。几天以后,毛泽东在延安的一次干部会议上说:“原 子弹能不能解决战争?不能!原子弹不能使日本投降,只有原子弹而没有人民的斗争,原子弹只是空的 1946年8月6日,美国记者安娜.刘易斯.斯特朗女士在延安枣园树下采访了毛泽东,毛泽东说出了流 传于世的一句话:“原子弹是美国反动派用来吓人的一只纸老虎,看样子可怕,实际上并不可怕。” 1951年下半年,法国科学院院长、世界著名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约里奥.居里(居里夫人的女婿, 法国共产党员)让人传话,“请转告毛泽东同志,你们要反对核武器,自己就应该先拥有核武器”。随着时 间的推移,国际形势的变化,毛泽东对原子弹在战略上蔑视,而在战术上逐渐重视起来 1954年,毛泽东对来访的赫鲁晓夫提出,能否在制造核武器方面给中国以援助。 1956年,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说:“我们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欺负 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1958年,毛泽东正式表态:“那么好吧,搞一点原子弹、氢弹,我看有十年工夫完全可能。” 中国的核工业正式上马了。原子弹正式开始确定研制了。 2.赫鲁晓夫翻脸不认账,却给中国制造原子弹燃起了自力更生之火 1957年,中国与苏联经过多次谈判协商,10月份,两国正式签订了国防新技术协议。该协议明文规定 为援助中国制造原子弹,苏联向中国提供原子弹的教学模型和图纸数据,并派专家来中国帮助研制。但是 情况发展却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1959年初来了一位苏联专家,但是他对原子弹的技术问题只字不提。 他口袋里装了一本资料,上班拿出来看看,下班装着就走,从不让中国人接触。 1960年7月16日,赫鲁晓夫完全翻脸不认账了,决定撤走在华全部专家。8月23日,在核工业部系 统工作的200多名苏联专家全部撤回国,并把重要的图纸数据全部带走,原来应该供应的设备也不供应了 中央果断决定,自力更生,自己动手搞出原子弹。核武器研究院很快组成三大部——一理论部、试验部、 总体部,排列出原子弹的各项技术关,分工到各研究小组,分配到每个人,全面开始攻关;在长城外面很 快建立了小型爆炸物理试验场,迅速开展了试验工作;在青海草原建立大型爆炸物理试验场和特种炸药浇 注车间,以及其它相应配套的自动控制、机械加工等场地,各项理论研究和实际试验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原子弹的研制工作、攻关如此有成就,进展如此之快,出乎国内、国际上的预料。 ②1991年和1994年,我国先后建成秦山核电站和大亚湾核电站并投入商业运行,标志着中国核工业的 发展上了一个新台阶。 A:(2)新中国成立后,一系列科技成就的取得对新中国的发展有哪些重要影响(请注意结合“学思之窗” 综合思考)? 【6组学生板演预测】增强了国防力量,提高了国际地位: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加强中外交流 培养了大量科技人才,促进了科技的进一步发展: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点评:视学生回答情况进行知识讲解与思维方法指导 阅读教材第二目“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A:(1)新中国成立后,在农业技术方面有何成就?是什么因素推动新中国在农业领域取得如此突出的成就? 这一方面的技术进步对中国和世界发展有何重要意义(请注意阅读“历史纵横”、图片资料及注释综合思 考)? 1组学生板演预测】成就:1973年,袁隆平选育出“南优2号”(2001年,获中国国家最高奖项:“国 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原因:中国国情:农业大国,人口众多,粮食问题关乎国计民生:袁隆平等科学家的努力;国家和政 府的重视等。 意义:提高了国家水稻的产量,推动了农业发展;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提高了中国的国 际地位。 历史学习资料
历史巩固学习资料 历史学习资料 点评:视学生回答情况进行知识讲解与思维方法指导。 特别提示: 1.毛泽东对制造原子弹的决策是这样形成的 1945 年 8 月 13 日,美国人在广岛投下了原子弹。几天以后,毛泽东在延安的一次干部会议上说:“原 子弹能不能解决战争?不能!原子弹不能使日本投降,只有原子弹而没有人民的斗争,原子弹只是空的。” 1946 年 8 月 6 日,美国记者安娜.刘易斯.斯特朗女士在延安枣园树下采访了毛泽东,毛泽东说出了流 传于世的一句话:“原子弹是美国反动派用来吓人的一只纸老虎,看样子可怕,实际上并不可怕。” 1951 年下半年,法国科学院院长、世界著名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约里奥.居里(居里夫人的女婿, 法国共产党员)让人传话,“请转告毛泽东同志,你们要反对核武器,自己就应该先拥有核武器”。随着时 间的推移,国际形势的变化,毛泽东对原子弹在战略上蔑视,而在战术上逐渐重视起来。 1954 年,毛泽东对来访的赫鲁晓夫提出,能否在制造核武器方面给中国以援助。 1956 年,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说:“我们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欺负, 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1958 年,毛泽东正式表态:“那么好吧,搞一点原子弹、氢弹,我看有十年工夫完全可能。” 中国的核工业正式上马了。原子弹正式开始确定研制了。 2.赫鲁晓夫翻脸不认账,却给中国制造原子弹燃起了自力更生之火 1957 年,中国与苏联经过多次谈判协商,10 月份,两国正式签订了国防新技术协议。该协议明文规定, 为援助中国制造原子弹,苏联向中国提供原子弹的教学模型和图纸数据,并派专家来中国帮助研制。但是 情况发展却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1959 年初来了一位苏联专家,但是他对原子弹的技术问题只字不提。 他口袋里装了一本资料,上班拿出来看看,下班装着就走,从不让中国人接触。 1960 年 7 月 16 日,赫鲁晓夫完全翻脸不认账了,决定撤走在华全部专家。8 月 23 日,在核工业部系 统工作的 200 多名苏联专家全部撤回国,并把重要的图纸数据全部带走,原来应该供应的设备也不供应了。 中央果断决定,自力更生,自己动手搞出原子弹。核武器研究院很快组成三大部──理论部、试验部、 总体部,排列出原子弹的各项技术关,分工到各研究小组,分配到每个人,全面开始攻关;在长城外面很 快建立了小型爆炸物理试验场,迅速开展了试验工作;在青海草原建立大型爆炸物理试验场和特种炸药浇 注车间,以及其它相应配套的自动控制、机械加工等场地,各项理论研究和实际试验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原子弹的研制工作、攻关如此有成就,进展如此之快,出乎国内、国际上的预料。 ②1991 年和 1994 年,我国先后建成秦山核电站和大亚湾核电站并投入商业运行,标志着中国核工业的 发展上了一个新台阶。 A:(2)新中国成立后,一系列科技成就的取得对新中国的发展有哪些重要影响(请注意结合“学思之窗” 综合思考)? 【6 组学生板演预测】增强了国防力量,提高了国际地位;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加强中外交流; 培养了大量科技人才,促进了科技的进一步发展;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点评:视学生回答情况进行知识讲解与思维方法指导。 2.阅读教材第二目“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A:(1)新中国成立后,在农业技术方面有何成就?是什么因素推动新中国在农业领域取得如此突出的成就? 这一方面的技术进步对中国和世界发展有何重要意义(请注意阅读“历史纵横”、图片资料及注释综合思 考)? 【1 组学生板演预测】成就:1973 年,袁隆平选育出“南优 2 号”(2001 年,获中国国家最高奖项:“国 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原因:中国国情:农业大国,人口众多,粮食问题关乎国计民生;袁隆平等科学家的努力;国家和政 府的重视等。 意义:提高了国家水稻的产量,推动了农业发展;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提高了中国的国 际地位
历史巩固学习资料 点评:视学生回答情况进行知识讲解与思维方法指导。 3.阅读教材第三目“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 A:(1)请概括新中国成立后在计算机和生物学领域取得的主要成就,这些成就分别具有什么历史地位和意 义(请注意阅读“历史纵横”、图片资料及注释综合思考)? 【2组学生板演预测】计算机领域:1983年,“银河1号”研制成功,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1993年 “银河2号”研制成功,每秒运算速度10亿次:高性能巨型计算机硏制技术位于世界前列,加速国家信息 化发展。 生物学领域:1965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中国首次实现,世界上第一个蛋白质全合成:参与 人类基因研究,20世纪末,依靠转基因工程技术改良动植物品种、治疗人类重大疾病的药物研究等达到国 际先进水平。 点评:视学生回答情况进行知识讲解与思维方法指导。 【合作探究2】除教材所陈述的相关成就外,在这些领域你还知道哪些成就?新中国成立后,我们为什么能 取得如此突出的科技成就(请注意阅读“前言”、“历史纵横”和第93页图片资料及注释综合思考)? 【3组学生板演预测】载人航天 神舟六号2005年费俊龙、聂海胜 神舟七号2008年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 神舟八号2011年|搭载模拟人 神舟九号2012年景海鹏、刘旺、刘洋(女) 神舟十号|2013年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女) 探月工程:嫦娥卫星;2013年,神舟十号飞船与天宫一号成功实现自动交会对接 原因:新中国成立,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为科技事业发展创造前提:党和政府对科技发展的重视和正 确决策,为科技事业发展提供保证;优秀科学家和广大科技工作者在科技事业中的开拓创新和无私奉献 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推动,中国积极吸收人类文明成就,创新发展: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为科技发展培养 人才:改革开放,经济实力增强,为科技发展奠定基础:超级大国对我国的威胁客观上起了推动作用。 点评:视学生回答情况进行知识讲解与思维方法指导。 特别提示: 1.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历程 新中国科技发展大致可以分三个阶段:(1)新中国成立到“文化大革命”以前,科技事业有了较全面 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工作,建立了科研机构和科学研究体系,制定科技发展规 划,为我国科学技术现代化奠定了基础。(2)“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国的科学技术事业遭受严重破坏,但 也取得了一定进展,如第一颗导弹和氢弹爆炸成功等。(3)1978年“文化大革命”以后,我国的科技事业 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党和政府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制定了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科 学技术取得巨大成就,科技进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发展也推动科技事业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2.正确理解科技进步在新中国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科技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在原子能技术、生物科学 运载火箭等方面已经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科技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1) 增强了国防力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中国的科技进步,尤其是“两弹一星”的成 功,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2)科技进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 高。科学与技术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科技发展直接影响着国家经济的发展。(3)袁隆平培育成功的杂交水 稻,不但解决了中国人的粮食问题,而且为解决世界性粮食短缺问题作出了重大贡献。 【知识梳理】【师生互动小结】 核技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打破美苏核垄断,维护了世界和平 历史学习资料
历史巩固学习资料 历史学习资料 点评:视学生回答情况进行知识讲解与思维方法指导。 3.阅读教材第三目“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 A:(1)请概括新中国成立后在计算机和生物学领域取得的主要成就,这些成就分别具有什么历史地位和意 义(请注意阅读“历史纵横”、图片资料及注释综合思考)? 【2 组学生板演预测】计算机领域:1983 年,“银河 1 号”研制成功,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1993 年, “银河 2 号”研制成功,每秒运算速度 10 亿次;高性能巨型计算机研制技术位于世界前列,加速国家信息 化发展。 生物学领域:1965 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中国首次实现,世界上第一个蛋白质全合成;参与 人类基因研究,20 世纪末,依靠转基因工程技术改良动植物品种、治疗人类重大疾病的药物研究等达到国 际先进水平。 点评:视学生回答情况进行知识讲解与思维方法指导。 【合作探究 2】除教材所陈述的相关成就外,在这些领域你还知道哪些成就?新中国成立后,我们为什么能 取得如此突出的科技成就(请注意阅读“前言”、“历史纵横”和第 93 页图片资料及注释综合思考)? 【3 组学生板演预测】载人航天 神舟六号 2005 年 费俊龙、聂海胜 神舟七号 2008 年 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 神舟八号 2011 年 搭载模拟人 神舟九号 2012 年 景海鹏、刘旺、刘洋(女) 神舟十号 2013 年 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女) 探月工程:嫦娥卫星;2013 年,神舟十号飞船与天宫一号成功实现自动交会对接;...... 原因:新中国成立,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为科技事业发展创造前提;党和政府对科技发展的重视和正 确决策,为科技事业发展提供保证;优秀科学家和广大科技工作者在科技事业中的开拓创新和无私奉献; 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推动,中国积极吸收人类文明成就,创新发展;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为科技发展培养 人才;改革开放,经济实力增强,为科技发展奠定基础;超级大国对我国的威胁客观上起了推动作用。 点评:视学生回答情况进行知识讲解与思维方法指导。 特别提示: 1.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历程。 新中国科技发展大致可以分三个阶段:(1)新中国成立到“文化大革命”以前,科技事业有了较全面 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工作,建立了科研机构和科学研究体系,制定科技发展规 划,为我国科学技术现代化奠定了基础。(2)“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国的科学技术事业遭受严重破坏,但 也取得了一定进展,如第一颗导弹和氢弹爆炸成功等。(3)1978 年“文化大革命”以后,我国的科技事业 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党和政府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制定了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科 学技术取得巨大成就,科技进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发展也推动科技事业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2.正确理解科技进步在新中国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科技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在原子能技术、生物科学、 运载火箭等方面已经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科技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1) 增强了国防力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中国的科技进步,尤其是“两弹一星”的成 功,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2)科技进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 高。科学与技术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科技发展直接影响着国家经济的发展。(3)袁隆平培育成功的杂交水 稻,不但解决了中国人的粮食问题,而且为解决世界性粮食短缺问题作出了重大贡献。 【知识梳理】【师生互动小结】 领域 时间 成就 地位、意义 核技 1964 年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打破美苏核垄断,维护了世界和平
历史巩固学习资料 术|20世纪90秦山、大亚湾核电站建成 累计各发电260亿和1500亿千瓦 年代 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 效益 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 我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制机构 导弹19 仿制进程导弹成功 我国国防力量进一步加强 1964年自行设计的中进程导弹试验成功 1960年我国自行研制第一枚火箭发射成奔向太空卖出第一步 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宣 空间 红”1号发射成功 告中国进入航天时代 技术/至200年成功研制12种不同型号系列火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 箭,发射70多颗国内外卫星 2003年 神舟”5号载人航天飞行 世界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 神舟”6号载人航天飞行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世界上第一个蛋白质的全合成 生物/1973年 杂交水稻“南优2号”:研制成|比常规稻增产20% 技术 1990年参与人类基因研究 在改良品种、治疗重大疾病方面达 到国际先进水平 计算1983 “银河Ⅰ号”研制成功 中国第一台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计 机技 算机,此后越来越多高性能计算机 术 出现,技术已居世界先列 【检测反馈】 09年11月3日温家宝总理在中科院建院60周年纪念讲话中提出“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 发展”。下列科技成就属于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是() A.“南优2号”选育成功 B.“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 C.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 D.“载人航天”取得重大成果 【4组学生板演预测】D 点评:视学生回答情况进行知识讲解与思维方法指导 【解析】试题分析:“南优2号”选育成功是1973年;“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是1970年:成功 爆炸第一颗原子弹是在1964年。因此ABC三项都是在改革开放之前。“载人航天”重大成果是2003年以来 取得的。故选D。考点: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和文化·新中国的科技 2.邓小平说:“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 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对邓小平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两弹一星”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扩大了国际影响②当代国际间的经济、军事竞争实际上就 是科技的竞争③科技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④尖端科技的发展在国家建设和国际关系中影 响巨大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4组学生板演预测】A。 点评:视学生回答情况进行知识讲解与思维方法指导 【解析】试题分析:科技进步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1)加强了中国的国防力量,为社会主义建 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2)促进了我国生产力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3)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 活质量 历史学习资料
历史巩固学习资料 历史学习资料 术 20 世纪 90 年代 秦山、大亚湾核电站建成 累计各发电 260 亿和 1500 亿千瓦 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 效益 导弹 1956 年 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 我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制机构 1960 年 仿制进程导弹成功 我国国防力量进一步加强 1964 年 自行设计的中进程导弹试验成功 空间 技术 1960 年 我国自行研制第一枚火箭发射成 功 奔向太空卖出第一步 1970 年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 东 方 红”1 号发射成功 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宣 告中国进入航天时代 至 2001 年 成功研制 12 种不同型号系列火 箭,发射 70 多颗国内外卫星 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 2003 年 “神舟”5 号载人航天飞行 世界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 家 2005 年 “神舟”6 号载人航天飞行 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生物 技术 1965 年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世界上第一个蛋白质的全合成 1973 年 杂交水稻“南优 2 号”;研制成 功 比常规稻增产 20% 1999 年 参与人类基因研究 在改良品种、治疗重大疾病方面达 到国际先进水平 计算 机技 术 1983 “银河Ⅰ号”研制成功 中国第一台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计 算机,此后越来越多高性能计算机 出现,技术已居世界先列 【检测反馈】 1.2009 年 11 月 3 日温家宝总理在中科院建院 60 周年纪念讲话中提出“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 发展”。下列科技成就属于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是( ) A. “南优 2 号”选育成功 B. “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 C. 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 D.“载人航天”取得重大成果 【4 组学生板演预测】D。 点评:视学生回答情况进行知识讲解与思维方法指导。 【解析】试题分析:“南优 2 号”选育成功是 1973 年;“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是 1970 年;成功 爆炸第一颗原子弹是在 1964 年。因此 ABC 三项都是在改革开放之前。“载人航天”重大成果是 2003 年以来 取得的。故选 D。考点: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和文化·新中国的科技 2.邓小平说:“如果 60 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 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对邓小平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两弹一星”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扩大了国际影响 ②当代国际间的经济、军事竞争实际上就 是科技的竞争 ③科技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④尖端科技的发展在国家建设和国际关系中影 响巨大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4 组学生板演预测】A。 点评:视学生回答情况进行知识讲解与思维方法指导。 【解析】试题分析:科技进步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1)加强了中国的国防力量,为社会主义建 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2)促进了我国生产力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3)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 活质量
历史巩固学习资料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经济学家唐·帕尔伯格:袁(隆平)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丰衣足食的世界 材料二:美国、欧洲的一些航天专家纷纷对“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发表评论。“这表明中国已成为 21世纪世界舞台上科技与经济的强大参与者。”“中国已成为第三个将航天员送上天的国家,这令世界出现 太空新秩序。它向世界宣示,中国有技术和财力将航天员送上天 美国《纽约时报》发表评论:“中国的航天计划激发了中国人民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中国展示了强大的 航天技术能力。” 西班牙《世界报》评论说:“中国龙已经飞起来了,而且飞得很高,它使整个中国充满了自豪。”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现代中国科技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5组学生板演预测】①国际关系:生动地说明了尖端科技发展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国际关系中的巨 大影响和作用。当代社会激烈的经济竞争和军事政治角逐,实际是科技力量的竞争。②政治:“两弹一星” 的成功,打破了美、苏两国对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垄断,打击了大国强权主义,粉碎了它们遏制中国的企 图,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③军事:同时,也加强了中国的国防力量,为社 会主义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④经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事业的蓬勃发展,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 力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是我国繁荣昌盛的重要标志。⑤精神:激发了中国人民独立 自主、发愤图强的豪情壮志,培养和形成了一种“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 勇于攀登”的“两弹一星”精神,并使之成为中国各族人民在现代化建设道路上奋勇开拓的巨大推动力量。 ⑥科技:缩短了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在某些重要方面存在的差距,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独立掌握核 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国家之一,并在某些关键领域进入了世界高新技术发展的前沿阵地。 点评:视学生回答情况进行知识讲解与思维方法指导 教学反思 新课程改革要求要转变教学方式,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 力。此教学设计就是在这一精神的指导下设计而成的,本人认为有以下几点可取的地方:(1)重新整合教 材内容,用表格的形式展现,且由学生自己阅读教材填写,能迅速突破重点。(2)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 既能深化课堂教学,突破难点,又能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而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应该是历 史教学的本质所在。(3)在导入中结合了现实,注意课堂气氛的渲染;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大量图片,注重 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当然,在教学实践中也有些不足,如没有照顾到基础知识、思维能力相 对薄弱的学生,使得有少部分学生难以完成教学任务。以后在实践中将会注意分组,由学习能力相对强的 学生带动学习能力相对弱的学生,真正实现合作而有效的学生自主学习。 历史学习资料
历史巩固学习资料 历史学习资料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经济学家 唐·帕尔伯格:袁(隆平)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丰衣足食的世界。 材料二: 美国、欧洲的一些航天专家纷纷对“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发表评论。“这表明中国已成为 21 世纪世界舞台上科技与经济的强大参与者。”“中国已成为第三个将航天员送上天的国家,这令世界出现 太空新秩序。它向世界宣示,中国有技术和财力将航天员送上天。” 美国《纽约时报》发表评论:“中国的航天计划激发了中国人民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中国展示了强大的 航天技术能力。” 西班牙《世界报》评论说:“中国龙已经飞起来了,而且飞得很高,它使整个中国充满了自豪。”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现代中国科技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5 组学生板演预测】①国际关系:生动地说明了尖端科技发展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国际关系中的巨 大影响和作用。当代社会激烈的经济竞争和军事政治角逐,实际是科技力量的竞争。②政治:“两弹一星” 的成功,打破了美、苏两国对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垄断,打击了大国强权主义,粉碎了它们遏制中国的企 图,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③军事:同时,也加强了中国的国防力量,为社 会主义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④经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事业的蓬勃发展,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 力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是我国繁荣昌盛的重要标志。⑤精神:激发了中国人民独立 自主、发愤图强的豪情壮志,培养和形成了一种“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 勇于攀登”的“两弹一星”精神,并使之成为中国各族人民在现代化建设道路上奋勇开拓的巨大推动力量。 ⑥科技:缩短了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在某些重要方面存在的差距,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独立掌握核 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国家之一,并在某些关键领域进入了世界高新技术发展的前沿阵地。 点评:视学生回答情况进行知识讲解与思维方法指导。 教学反思 新课程改革要求要转变教学方式,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 力。此教学设计就是在这一精神的指导下设计而成的,本人认为有以下几点可取的地方:(1)重新整合教 材内容,用表格的形式展现,且由学生自己阅读教材填写,能迅速突破重点。(2)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 既能深化课堂教学,突破难点,又能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而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应该是历 史教学的本质所在。(3)在导入中结合了现实,注意课堂气氛的渲染;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大量图片,注重 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当然,在教学实践中也有些不足,如没有照顾到基础知识、思维能力相 对薄弱的学生,使得有少部分学生难以完成教学任务。以后在实践中将会注意分组,由学习能力相对强的 学生带动学习能力相对弱的学生,真正实现合作而有效的学生自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