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城市卫生管理 学习目标 1.了解城市卫生管理的含义,熟悉城市卫生管理的主要特点; 2.掌握城市卫生管理的主要内容和工作职能; 3.了解城市卫生管理的分类及其方法、内容与特点 4.熟悉城市卫生管理改革的背景、主要目标、基本原则及主要内容。 第一节城市卫生管理概述 、城市卫生管理的特点 城市卫生是指社会公共卫生,是社会公共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后,根据“预防为 主”的卫生方针和爱国卫生运动及创建卫生城市的工作需要,城市卫生具体包括了环境市容卫生、 环境保护、生产生活卫生、社区卫生、公共场所卫生、饮食饮水卫生、疾病控制、妇幼保健、健康 教育、健康促进以及政府对卫生的组织管理和城市居民的卫生文明意识与卫生习惯等。 城市卫生管理是一门多学科、多层次、多形式的综合管理科学、它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一)目标计划性 目标是预期要达到的目的。计划是管理的基本职能,是实现目标的一种手段。具有目标计划是 我国城市卫生管理的最大特点,是实现对城市卫生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的前提。城市卫生管理工作 必须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依法制定科学的、切合实际的、详尽的目标计划。 (二)系统性 城市卫生管理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主要表现在:(1)组织的系统性。从政府、卫生职能部门 到各单位、社区及公民个人,形成城市卫生管理的组织系统。(2)行业的系统性。城市卫生涉及到 城市的各个行业,如工业、商贸、交通、旅游、文化、教育、科技、市政、市容卫生等。(3)内容 的系统性。环境卫生、环境保护、市容市貌、饮食饮水、疾病控制与预防、妇幼保健、卫生服务 医疗保障、卫生监督与执法等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构成有机的城市卫生系统 (三)群众性与社会协调性 城市卫生是涉及到千家万户、各行各业和每个城市居民健康的卫生事业,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 同时,城市卫生的系统性决定了城市卫生管理不仅仅是卫生职能部门的事,需要动员和依靠全社会 的力量,在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协调合作,才能搞好城市卫生管理。 (四)政策性与法制性 政策与法制是城市卫生管理的重要手段和必然趋势。随着法制的加强,我国政府制定和颁发了 许多有关城市卫生管理工作的政策、法规、条例、标准等政策性、法令性文件,为城市卫生管理提 供了政策性与法律性依据。 (五)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性 城市卫生管理的服务对象是社会人群,最终目标是为人民群众创造清洁、整齐、优美的生活环 境,促进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城市卫生管理的效益由全社会共享,覆盖面大,见效周期长,但其
第十九章 城市卫生管理 学习目标 1.了解城市卫生管理的含义,熟悉城市卫生管理的主要特点; 2.掌握城市卫生管理的主要内容和工作职能; 3.了解城市卫生管理的分类及其方法、内容与特点; 4.熟悉城市卫生管理改革的背景、主要目标、基本原则及主要内容。 第一节 城市卫生管理概述 一、城市卫生管理的特点 城市卫生是指社会公共卫生,是社会公共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后,根据“预防为 主”的卫生方针和爱国卫生运动及创建卫生城市的工作需要,城市卫生具体包括了环境市容卫生、 环境保护、生产生活卫生、社区卫生、公共场所卫生、饮食饮水卫生、疾病控制、妇幼保健、健康 教育、健康促进以及政府对卫生的组织管理和城市居民的卫生文明意识与卫生习惯等。 城市卫生管理是一门多学科、多层次、多形式的综合管理科学、它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一)目标计划性 目标是预期要达到的目的。计划是管理的基本职能,是实现目标的一种手段。具有目标计划是 我国城市卫生管理的最大特点,是实现对城市卫生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的前提。城市卫生管理工作 必须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依法制定科学的、切合实际的、详尽的目标计划。 (二)系统性 城市卫生管理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主要表现在:(1)组织的系统性。从政府、卫生职能部门 到各单位、社区及公民个人,形成城市卫生管理的组织系统。(2)行业的系统性。城市卫生涉及到 城市的各个行业,如工业、商贸、交通、旅游、文化、教育、科技、市政、市容卫生等。(3)内容 的系统性。环境卫生、环境保护、市容市貌、饮食饮水、疾病控制与预防、妇幼保健、卫生服务、 医疗保障、卫生监督与执法等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构成有机的城市卫生系统。 (三)群众性与社会协调性 城市卫生是涉及到千家万户、各行各业和每个城市居民健康的卫生事业,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 同时,城市卫生的系统性决定了城市卫生管理不仅仅是卫生职能部门的事,需要动员和依靠全社会 的力量,在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协调合作,才能搞好城市卫生管理。 (四)政策性与法制性 政策与法制是城市卫生管理的重要手段和必然趋势。随着法制的加强,我国政府制定和颁发了 许多有关城市卫生管理工作的政策、法规、条例、标准等政策性、法令性文件,为城市卫生管理提 供了政策性与法律性依据。 (五)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性 城市卫生管理的服务对象是社会人群,最终目标是为人民群众创造清洁、整齐、优美的生活环 境,促进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城市卫生管理的效益由全社会共享,覆盖面大,见效周期长,但其
经济效益十分惊人。卫生防病的费用仅是治病费用的几十分之一。因而城市卫生管理具有很强的社 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六)社会福利性 我国卫生事业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城市卫生事业作为国家卫生事业的一 个重要组成部分,决定了城市卫生管理是一项具有一定社会福利性的公益事业 二、城市卫生管理的发展 城市卫生管理作为一种社会公共卫生事业管理,是适应社会需要而产生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 展的,其内容也在不断地更新与丰富 20世纪50年代,我国的城市卫生管理主要是以防治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急性传染病为重点的 防疫管理。在“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指导下,在以预防和控制主要急性传染病的基础上,开 展了爱国卫生运动,同时积极开展妇幼卫生保健工作并进行科学管理。1953年召开的第三届全国卫 生工作会议指出:今后卫生工作首先加强工业卫生工作和城市卫生工作,并继续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防治对人民危害最大的疾病,有步骤地结合互助合作运动开展农村卫生工作,加强公共卫生管理, 为增进人民健康,加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国民建设而奋斗,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我国经济建设有较大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 提高,人们健康状况不断改善,人口平均寿命大大延长,在爱国卫生运动的基础上,开展了创建卫 生城市活动。城市卫生管理主要是对环境卫生、市容市貌、环境保护、单位卫生、饮食饮水卫生 公共场所卫生、急性和新发传染病控制及慢性病的预防等的管理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健康的认识和对健康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人们不仅要求生理的 健康,还要求心理的健康,因而精神卫生和心理卫生成为社会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并逐步提到公共 卫生管理议事日程上。199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人人享有 卫生保健,全民族健康素质的不断提高,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是人民生活质量改善 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随着经 济发展、科技进步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改善卫生服务和提高生活质量将有更多更 高的要求。工业化、城市化、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与生态环境、生活方式相关的卫生问题日益加 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率上升,一些传染病、地方病仍危害着人民健康,有些新的传染病对人 民健康构成重大威胁。所以,在21世纪,城市卫生管理的内容更为广泛和复杂,主要包括:(1)城 市公共卫生管理,包括环境卫生管理、环境保护管理、单位卫生管理、社区卫生管理、饮食饮水卫 生管理、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及其它社会性卫生保健管理等:(2)城市医药管理,包括医政管理、药 政管理、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等;(3)城市妇幼保健管理,包括婚前保健、妇女保健、儿童保健等 4)城市疾病控制管理,包括传染病、地方病、职业病及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与控制等:;(5)卫 生监督与执法;(6)医学教育与医学科技管理,等等。从爱国卫生运动和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活动的 工作目标和工作实践需要的角度来说,城市卫生管理的重点是城市公共卫生管理。 三、城市卫生管理内容 从社会公共卫生的角度而言,城市卫生管理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贯彻落实并组织实施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法规、技术标准 2.研究拟定并组织实施城市卫生事业发展的总体规划、战略目标和重大疾病防治规划以及城 市有关卫生工作的法规、技术标准 3.进行城市卫生状况、医疗保障、疾病控制与预防、妇幼保健、卫生监督与执法、城市医疗 体制改革的研究分析评价,为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经济效益十分惊人。卫生防病的费用仅是治病费用的几十分之一。因而城市卫生管理具有很强的社 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六)社会福利性 我国卫生事业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城市卫生事业作为国家卫生事业的一 个重要组成部分,决定了城市卫生管理是一项具有一定社会福利性的公益事业。 二、城市卫生管理的发展 城市卫生管理作为一种社会公共卫生事业管理,是适应社会需要而产生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 展的,其内容也在不断地更新与丰富。 20 世纪 50 年代,我国的城市卫生管理主要是以防治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急性传染病为重点的 防疫管理。在“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指导下,在以预防和控制主要急性传染病的基础上,开 展了爱国卫生运动,同时积极开展妇幼卫生保健工作并进行科学管理。1953 年召开的第三届全国卫 生工作会议指出:今后卫生工作首先加强工业卫生工作和城市卫生工作,并继续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防治对人民危害最大的疾病,有步骤地结合互助合作运动开展农村卫生工作,加强公共卫生管理, 为增进人民健康,加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国民建设而奋斗。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我国经济建设有较大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 提高,人们健康状况不断改善,人口平均寿命大大延长,在爱国卫生运动的基础上,开展了创建卫 生城市活动。城市卫生管理主要是对环境卫生、市容市貌、环境保护、单位卫生、饮食饮水卫生、 公共场所卫生、急性和新发传染病控制及慢性病的预防等的管理。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健康的认识和对健康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人们不仅要求生理的 健康,还要求心理的健康,因而精神卫生和心理卫生成为社会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并逐步提到公共 卫生管理议事日程上。1997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人人享有 卫生保健,全民族健康素质的不断提高,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是人民生活质量改善 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随着经 济发展、科技进步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改善卫生服务和提高生活质量将有更多更 高的要求。工业化、城市化、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与生态环境、生活方式相关的卫生问题日益加 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率上升,一些传染病、地方病仍危害着人民健康,有些新的传染病对人 民健康构成重大威胁。所以,在 21 世纪,城市卫生管理的内容更为广泛和复杂,主要包括:(1)城 市公共卫生管理,包括环境卫生管理、环境保护管理、单位卫生管理、社区卫生管理、饮食饮水卫 生管理、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及其它社会性卫生保健管理等;(2)城市医药管理,包括医政管理、药 政管理、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等;(3)城市妇幼保健管理,包括婚前保健、妇女保健、儿童保健等; (4)城市疾病控制管理,包括传染病、地方病、职业病及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与控制等;(5)卫 生监督与执法;(6)医学教育与医学科技管理,等等。从爱国卫生运动和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活动的 工作目标和工作实践需要的角度来说,城市卫生管理的重点是城市公共卫生管理。 三、城市卫生管理内容 从社会公共卫生的角度而言,城市卫生管理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贯彻落实并组织实施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法规、技术标准。 2. 研究拟定并组织实施城市卫生事业发展的总体规划、战略目标和重大疾病防治规划以及城 市有关卫生工作的法规、技术标准。 3. 进行城市卫生状况、医疗保障、疾病控制与预防、妇幼保健、卫生监督与执法、城市医疗 体制改革的研究分析评价,为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4.依据卫生法律法规、标准对城市医疗机构、公共卫生、劳动卫生、食品及医疗器械使用、 医用生物制品和生物材料等健康相关产品及专业机构和人员行使综合卫生监督执法。 5.实施卫生技术人员资格认定和医疗机构从业许可的管理工作 6.制定城市重点医学科学研究、医学教育、人才培养、发展规划,并进行技术指导、有关咨 询等工作。 7.对中医、中西医结合的医疗、护理、康复、保健等工作实行业务指导。 8.制定城市妇幼卫生、优生优育工作的发展规划,协同有关部门做好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质 量监督和业务指导。 9.组织实施、统筹协同各有关部门的爱国卫生工作 10.建立健全必要的卫生管理机构和组织,保证编制、人员、经费与任务的落实,建立和完善 城市卫生统计、信息系统,最大限度地利用人、财、物、时间、信息等资源,保证城市卫生目标的 实现 l].建立健全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开展融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 服务为一体的卫生服务。 12.制定卫生技术人员职业道德规范,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促进城市卫生行业的社 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第二节城市卫生管理分类 由于城市医药管理、妇幼保健管理、疾病控制管理、卫生监督与执法、医学教育与医学科技管 理等内容将在本书有关章节详细阐述,本章节重点介绍城市公共卫生管理的分类 、环境卫生管理 )环境卫生管理概述 环境卫生管理也是一项社会公共卫生管理,是一项科学管理工作。环境卫生管理主要包括以下 三个方面: 1.环境卫生的立法管理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立法的形式,制定环境卫生法规。制定环境 卫生法规的目的在于:使环境卫生法制化,从而体现社会公民的环境卫生意识,摒弃不讲卫生的恶 习:强化环境卫生的制约作用,形成人民群众的统一行为准则,从而建立良好的环境卫生秩序 2.环境卫生的行政管理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和各地人民政府以宪法和法律为依据,制定和颁布 环境卫生规范性文件或条例,这是法的一种补充,具有一定的约束力。以这种方式对环境卫生的遵 守和维护,通过行政手段进行干预,这是介于立法管理和群众性管理之间的一种管理形式 环境卫生的群众性管理我国各城市有各种群众性环境卫生管理的形式和方法,如《卫生公 约》等。这是由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等部门发起或倡导的群众自己管理自己的一种管理方法。 (二)环境卫生管理规定、标准和执法队伍 环境卫生管理规定是一种具有约束力的文件,一经政府颁布后,各部门、各单位和广大人民群 众都需遵守执行。环境卫生管理标准是指环境卫生管理要达到的实际效果。环境卫生管理标准对环 境卫生的各项效果做岀衡量和检验,以明确环境卫生工作的目标。环境卫生管理标准与管理规定不 同,不应包括一般原则要求、作法和措施,而应确切地表明环境卫生要达到的客观效果。 城市环境卫生管理执法队伍基本有两种形式,一是城市建设管理队伍,二是环境卫生管理队伍
4. 依据卫生法律法规、标准对城市医疗机构、公共卫生、劳动卫生、食品及医疗器械使用、 医用生物制品和生物材料等健康相关产品及专业机构和人员行使综合卫生监督执法。 5. 实施卫生技术人员资格认定和医疗机构从业许可的管理工作。 6. 制定城市重点医学科学研究、医学教育、人才培养、发展规划,并进行技术指导、有关咨 询等工作。 7. 对中医、中西医结合的医疗、护理、康复、保健等工作实行业务指导。 8. 制定城市妇幼卫生、优生优育工作的发展规划,协同有关部门做好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质 量监督和业务指导。 9. 组织实施、统筹协同各有关部门的爱国卫生工作。 10. 建立健全必要的卫生管理机构和组织,保证编制、人员、经费与任务的落实,建立和完善 城市卫生统计、信息系统,最大限度地利用人、财、物、时间、信息等资源,保证城市卫生目标的 实现。 11.建立健全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开展融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 服务为一体的卫生服务。 12. 制定卫生技术人员职业道德规范,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促进城市卫生行业的社 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第二节 城市卫生管理分类 由于城市医药管理、妇幼保健管理、疾病控制管理、卫生监督与执法、医学教育与医学科技管 理等内容将在本书有关章节详细阐述,本章节重点介绍城市公共卫生管理的分类。 一、环境卫生管理 (一)环境卫生管理概述 环境卫生管理也是一项社会公共卫生管理,是一项科学管理工作。环境卫生管理主要包括以下 三个方面: 1.环境卫生的立法管理 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立法的形式,制定环境卫生法规。制定环境 卫生法规的目的在于:使环境卫生法制化,从而体现社会公民的环境卫生意识,摒弃不讲卫生的恶 习;强化环境卫生的制约作用,形成人民群众的统一行为准则,从而建立良好的环境卫生秩序。 2.环境卫生的行政管理 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和各地人民政府以宪法和法律为依据,制定和颁布 环境卫生规范性文件或条例,这是法的一种补充,具有一定的约束力。以这种方式对环境卫生的遵 守和维护,通过行政手段进行干预,这是介于立法管理和群众性管理之间的一种管理形式。 3.环境卫生的群众性管理 我国各城市有各种群众性环境卫生管理的形式和方法,如《卫生公 约》等。这是由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等部门发起或倡导的群众自己管理自己的一种管理方法。 (二)环境卫生管理规定、标准和执法队伍 环境卫生管理规定是一种具有约束力的文件,一经政府颁布后,各部门、各单位和广大人民群 众都需遵守执行。环境卫生管理标准是指环境卫生管理要达到的实际效果。环境卫生管理标准对环 境卫生的各项效果做出衡量和检验,以明确环境卫生工作的目标。环境卫生管理标准与管理规定不 同,不应包括一般原则要求、作法和措施,而应确切地表明环境卫生要达到的客观效果。 城市环境卫生管理执法队伍基本有两种形式,一是城市建设管理队伍,二是环境卫生管理队伍
但也有的城市是统一设置。不管设置如何,两者都有环境卫生执法任务。城市环境卫生管理执法队 伍的主要职责是负责检査、监督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各项法规的实施,并进行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各项 法规的宣传教育 环境保护管理 )环境保护概述 环境保护和环境卫生是两个既有联系、又各不相同的概念。环境保护就是运用现代环境科学的 理论和方法,在更好地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深入认识并掌握污染和破坏环境的根源及危害,有计 划地保护环境,预防环境质量的恶化,促进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造福人类,贻惠后代。环境卫生 是指及时清理城市中人民群众的生活活动而产生的垃圾、污水、粪便、秽物等,以及为了美化环境 所做的各项工作 (二)环境保护管理部门及其职责 我国环境保护管理部门按照国家、省(直辖市、自治区)、市、县(区)进行分级设置,其主要 职责是:(1)贯彻监督执行国家关于保护环境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令。(2)会同有关部门拟定 环境保护的条例、规定、标准和经济技术政策,制定环境保护的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并督促检査 实施情况。(3)统一组织环境监测,调査和掌握全国或区域环境状况和发展趋势。(4)会同有关部 门组织协调环境科学研究和环境教育事业,积极推广国内外环境保护的先进经验和技术;组织和协 调环境保护的国际合作和交流 (三)城市环境综合整治 综合整治是环境保护的一项基本原则。综合整治是在环境调査、环境监测、环境质量评价工作 的基础上,将这些工作成果运用到环境污染防治工作中,把环境规划、布局及管理与环境污染防治, 环境治理与人体健康及生态平衡,环境治理与经济因素,环境保护与发展生产等緊密结合起来,开 展环境问题的系统整治,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内容有:(1)根据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环境保 护规划,制定出年度城市综合整治计划。(2)合理调整城市产业结构和建设布局。(3)综合整治大 气污染,防治城市水源和水系的污染,城市垃圾的无害化处理以及综合整治各类噪声。(4)大力开 展植树、种草活动,绿化美化街道、厂区、庭院和一切可利用的空地。(5)落实城市环境综合整治 的资金来源,对综合整治城市环境的项目实行优惠扶持的经济政策,等等。 三、工厂卫生管理 (一)工厂卫生管理概述 劳动创造财富,生产劳动是促进人类健康的必要条件之一。但在一定条件下,生产环境和劳动 过程中存在的某些因素也可对劳动者的健康及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所以,工厂卫生管理工作是 一项政策性、综合性和科学性很强的工作。工厂卫生管理的主要任务是: 第一,动员广大职工,搞好环境卫生、除“四害”、讲卫生、推动各项预防工作的开展。 第二,做好生产车间的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和“三废”治理工作。对车间有害因素如高温、粉 尘、化学毒物、放射性物质等,做好防护措施。对工人要进行就业前体检和定期的体格检査。对“三 废”要实行卫生监测,“三废”的排放要符合国家卫生标准,防止污染大气和水源,危害人民群众 第三,做好设计卫生工作。凡厂房设计、工艺流程布局、工艺路线的确定,都要从预防职业病、 保护环境出发来进行设计施工。预防职业病与“三废”治理的措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 施工、同时投产 第四,开展对多发病、慢性病的防治。应根据季节特点做好多发病的预防工作,如在夏秋季做
但也有的城市是统一设置。不管设置如何,两者都有环境卫生执法任务。城市环境卫生管理执法队 伍的主要职责是负责检查、监督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各项法规的实施,并进行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各项 法规的宣传教育。 二、环境保护管理 (一)环境保护概述 环境保护和环境卫生是两个既有联系、又各不相同的概念。环境保护就是运用现代环境科学的 理论和方法,在更好地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深入认识并掌握污染和破坏环境的根源及危害,有计 划地保护环境,预防环境质量的恶化,促进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造福人类,贻惠后代。环境卫生 是指及时清理城市中人民群众的生活活动而产生的垃圾、污水、粪便、秽物等,以及为了美化环境 所做的各项工作。 (二)环境保护管理部门及其职责 我国环境保护管理部门按照国家、省(直辖市、自治区)、市、县(区)进行分级设置,其主要 职责是:(1)贯彻监督执行国家关于保护环境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令。(2)会同有关部门拟定 环境保护的条例、规定、标准和经济技术政策,制定环境保护的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并督促检查 实施情况。(3)统一组织环境监测,调查和掌握全国或区域环境状况和发展趋势。(4)会同有关部 门组织协调环境科学研究和环境教育事业,积极推广国内外环境保护的先进经验和技术;组织和协 调环境保护的国际合作和交流。 (三)城市环境综合整治 综合整治是环境保护的一项基本原则。综合整治是在环境调查、环境监测、环境质量评价工作 的基础上,将这些工作成果运用到环境污染防治工作中,把环境规划、布局及管理与环境污染防治, 环境治理与人体健康及生态平衡,环境治理与经济因素,环境保护与发展生产等紧密结合起来,开 展环境问题的系统整治。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内容有:(1)根据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环境保 护规划,制定出年度城市综合整治计划。(2)合理调整城市产业结构和建设布局。(3)综合整治大 气污染,防治城市水源和水系的污染,城市垃圾的无害化处理以及综合整治各类噪声。(4)大力开 展植树、种草活动,绿化美化街道、厂区、庭院和一切可利用的空地。(5)落实城市环境综合整治 的资金来源,对综合整治城市环境的项目实行优惠扶持的经济政策,等等。 三、工厂卫生管理 (一)工厂卫生管理概述 劳动创造财富,生产劳动是促进人类健康的必要条件之一。但在一定条件下,生产环境和劳动 过程中存在的某些因素也可对劳动者的健康及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所以,工厂卫生管理工作是 一项政策性、综合性和科学性很强的工作。工厂卫生管理的主要任务是: 第一,动员广大职工,搞好环境卫生、除“四害”、讲卫生、推动各项预防工作的开展。 第二,做好生产车间的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和“三废”治理工作。对车间有害因素如高温、粉 尘、化学毒物、放射性物质等,做好防护措施。对工人要进行就业前体检和定期的体格检查。对“三 废”要实行卫生监测,“三废”的排放要符合国家卫生标准,防止污染大气和水源,危害人民群众。 第三,做好设计卫生工作。凡厂房设计、工艺流程布局、工艺路线的确定,都要从预防职业病、 保护环境出发来进行设计施工。预防职业病与“三废”治理的措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 施工、同时投产。 第四,开展对多发病、慢性病的防治。应根据季节特点做好多发病的预防工作,如在夏秋季做
好饮食、饮水的卫生工作,防止食物中毒和肠道传染病的发生:在冬春季应做好为防寒保暖、通风 换气、防止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生。有条件的工厂还可以开展工间广播操等体育活动,以增强职工体 质 第五,做好托儿所卫生和女工“四期”保护以及计划生育和晚婚晚育工作 (二)工厂卫生管理的方法与内容 1.建立健全卫生管理组织体系建立有厂领导和车间、部门负责人组成的,有工人、医务人员 参加的除害防病领导小组,指定专人负责日常卫生工作。在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和“三废”治理 方面,也必须由领导干部、安全部门、工人与医务人员组成工厂卫生和“三废”治理小组。其它如 计划生育、晩婚晩育工作也必须有工会、妇联、共青团组织积极参与、配合工作。只有明确工厂内 部各方在卫生方面的责任、权利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相互协调的方式,才能使工厂卫生管理 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2.建立工厂卫生规章制度企业卫生管理在有了明确的管理体系和有效的职能机构以后,还应 建立健全体现集中领导和民主管理的、科学的规章制度,使其与企业其它各项生产经营管理相协调, 使企业卫生管理有章可循。由于企业卫生工作的广泛性、综合性和专业技术的特点较突出,因此, 应针对不同的方面制定相应完善的规章制度,可分以下几类:(1)企业卫生管理总规定,这是企业 制定的卫生管理条例。(2)工厂卫生管理专业技术规程,包括企业卫生质量管理规程,卫生专业技 术管理规程,卫生监测制度等。(3)环保及卫生工作业务管理制度,包括卫生计划管理制度,卫生 统计规定、基本建设技术改造项目的卫生管理规定,业务培训与人员考核制度、情报资料管理制度 等。(4)企业卫生责任制度,包括事故责任制度、岗位责任制、专业责任制、经济责任制等。 3.制定企业卫生标准制定企业卫生标准,应根据工厂实际情况,针对环境卫生、环境保护、 职工保健等制定相应的标准。其分类有以下几种:(1)工矿企业卫生标准。(2)建筑工地卫生标准。 (3)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4.执行考核与监督制度严格考核是企业卫生工作得以提高的保证。考核要体现经济责任,保 证责任制积极作用的充分发挥。加强监督,是执行考核的重要业务。通过监督,掌握情况,发现问 题,及时解决,保证卫生制度的有效实施。监督的办法有监测监督、统计监督和群众监督。通过考 核与监督、随时注意企业卫生状况和职工健康状况,同时做好传染病、职业病、工伤等登记统计, 不断积累资料、掌握企业卫生工作的规律 5.学习专业知识、开展卫生宣传随着卫生科学的发展和卫生工作的深入进行,需要大量高素 质的卫生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所以要加强企业卫生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的学习,有计划地开展专 业知识的培训,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同时,应根据季节特点、生产特点以及本企业特点,通过广播 多媒体、黑板报等广泛开展卫生宣传,把知识传播给广大职工,以提高他们的卫生意识。 四、学校卫生管理 (一)学校卫生管理概述 学校是普及基础教育和培养人才的基地,也是人员相对集中的地方,学习环境与卫生条件的好 坏,直接影响着学生身体的发育和健康。学校卫生工作是一项环境卫生、医疗、预防和卫生教育相 结合的综合性工作,其主要任务是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卫 生习惯、改进学校环境,加强防病措施,使学生的身体得到正常的发育成长
好饮食、饮水的卫生工作,防止食物中毒和肠道传染病的发生;在冬春季应做好为防寒保暖、通风 换气、防止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生。有条件的工厂还可以开展工间广播操等体育活动,以增强职工体 质。 第五,做好托儿所卫生和女工“四期”保护以及计划生育和晚婚晚育工作。 (二)工厂卫生管理的方法与内容 1.建立健全卫生管理组织体系 建立有厂领导和车间、部门负责人组成的,有工人、医务人员 参加的除害防病领导小组,指定专人负责日常卫生工作。在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和“三废”治理 方面,也必须由领导干部、安全部门、工人与医务人员组成工厂卫生和“三废”治理小组。其它如 计划生育、晚婚晚育工作也必须有工会、妇联、共青团组织积极参与、配合工作。只有明确工厂内 部各方在卫生方面的责任、权利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相互协调的方式,才能使工厂卫生管理 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2.建立工厂卫生规章制度 企业卫生管理在有了明确的管理体系和有效的职能机构以后,还应 建立健全体现集中领导和民主管理的、科学的规章制度,使其与企业其它各项生产经营管理相协调, 使企业卫生管理有章可循。由于企业卫生工作的广泛性、综合性和专业技术的特点较突出,因此, 应针对不同的方面制定相应完善的规章制度,可分以下几类:(1)企业卫生管理总规定,这是企业 制定的卫生管理条例。(2)工厂卫生管理专业技术规程,包括企业卫生质量管理规程,卫生专业技 术管理规程,卫生监测制度等。(3)环保及卫生工作业务管理制度,包括卫生计划管理制度,卫生 统计规定、基本建设技术改造项目的卫生管理规定,业务培训与人员考核制度、情报资料管理制度 等。(4)企业卫生责任制度,包括事故责任制度、岗位责任制、专业责任制、经济责任制等。 3.制定企业卫生标准 制定企业卫生标准,应根据工厂实际情况,针对环境卫生、环境保护、 职工保健等制定相应的标准。其分类有以下几种:(1)工矿企业卫生标准。(2)建筑工地卫生标准。 (3)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4.执行考核与监督制度 严格考核是企业卫生工作得以提高的保证。考核要体现经济责任,保 证责任制积极作用的充分发挥。加强监督,是执行考核的重要业务。通过监督,掌握情况,发现问 题,及时解决,保证卫生制度的有效实施。监督的办法有监测监督、统计监督和群众监督。通过考 核与监督、随时注意企业卫生状况和职工健康状况,同时做好传染病、职业病、工伤等登记统计, 不断积累资料、掌握企业卫生工作的规律。 5.学习专业知识、开展卫生宣传 随着卫生科学的发展和卫生工作的深入进行,需要大量高素 质的卫生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所以要加强企业卫生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的学习,有计划地开展专 业知识的培训,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同时,应根据季节特点、生产特点以及本企业特点,通过广播、 多媒体、黑板报等广泛开展卫生宣传,把知识传播给广大职工,以提高他们的卫生意识。 四、学校卫生管理 (一)学校卫生管理概述 学校是普及基础教育和培养人才的基地,也是人员相对集中的地方,学习环境与卫生条件的好 坏,直接影响着学生身体的发育和健康。学校卫生工作是一项环境卫生、医疗、预防和卫生教育相 结合的综合性工作,其主要任务是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卫 生习惯、改进学校环境,加强防病措施,使学生的身体得到正常的发育成长
学校卫生工作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第一,搞妤环境卫生、注意教学环境与教学设备的卫生 第二,搞好教育过程的卫生,力求使教学过程符合卫生原则,包括合理安排不同年级学生的学 时、假期以及学习生活制度;精简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定期检查、掌握并研 究学生的健康状况:加强学校的饮食卫生指导:做好学生体育锻炼的卫生指导等 第三,开展卫生教育和性健康教育。对学生进行卫生教育和性健康教育是整个学校教育中的重 要组成部分。应从小学一年级起,通过课内和课外的卫生教育,系统地普及卫生知识,使学生从小 健康地发育,养成各种良好的卫生习惯与生活习惯。并应根据学生不同的发育阶段,开展适宜的性 健康教育,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性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性伦理道德。使学生能精力充沛地进行学习、 工作和劳动,这对学生一生的健康及全社会的卫生文明意识都具有重要意义。 般而言,学校卫生工作包括校舍配置卫生、教学卫生、教室卫生、体育锻炼卫生以及卫生教 育和性健康教育等 (二)学校卫生管理的方法 1.建立健全学校卫生管理体系建立和健全学校卫生组织,成立学校卫生委员会或相应的领导 小组,学校应有一名领导分工负责此项工作。在其领导下,可设立卫生工作小组,如学校环境工作 组、饮食卫生组、体育卫生组等,各年级应配备兼职卫生保健教师,自上而下形成一套完整的学校 卫生管理工作体系 2完善各类卫生规章制度与检査评比标准建立与完善学校各类卫生工作规章制度与检査评比 标准,使学校卫生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进行严格考核和监督,使学校卫生工作深入持久地开 展下去。 3.培养学校卫生工作骨干有计划地开展卫生保健教师和系、班级卫生委员会的培训工作,建 立起一支高素质的卫生工作骨干队伍。 4.开展卫生教育,建立健康档案有计划地开展卫生教育与性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 习惯与高尚的性伦理道德。建立全面的师生卫生健康档案,注意卫生保健资料的统计分析和总结工 作 5建立明确的医疗转诊关系学校医院或卫生室应与当地卫生防疫部门和综合性医院取得密切 联系,争取在业务技术上给予协助和指导。同时应与学校附近的综合性医院建立明确而畅通的医疗 转诊关系。 五、社区卫生管理 (一)社区卫生管理概述 城市社区人群聚集,是城市居民工作、劳动、学习之余不可缺少的休息场所,是城市居民生活 环境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居民的大部分居住、饮食、娱乐、社交活动都在社区进行,社区与居民 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所以,社区卫生是与居民身心健康密切相关的大事,是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 的重要内容。因此,加强对社区的卫生管理和监督,是改善人民群众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保 障市民身体健康的需要。 社区卫生管理具有以下特点: 1.社区所属单位同一性与分散性并存在我国,社区住宅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由单位集中修
学校卫生工作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第一,搞好环境卫生、注意教学环境与教学设备的卫生。 第二,搞好教育过程的卫生,力求使教学过程符合卫生原则,包括合理安排不同年级学生的学 时、假期以及学习生活制度;精简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定期检查、掌握并研 究学生的健康状况;加强学校的饮食卫生指导;做好学生体育锻炼的卫生指导等。 第三,开展卫生教育和性健康教育。对学生进行卫生教育和性健康教育是整个学校教育中的重 要组成部分。应从小学一年级起,通过课内和课外的卫生教育,系统地普及卫生知识,使学生从小 健康地发育,养成各种良好的卫生习惯与生活习惯。并应根据学生不同的发育阶段,开展适宜的性 健康教育,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性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性伦理道德。使学生能精力充沛地进行学习、 工作和劳动,这对学生一生的健康及全社会的卫生文明意识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般而言,学校卫生工作包括校舍配置卫生、教学卫生、教室卫生、体育锻炼卫生以及卫生教 育和性健康教育等。 (二)学校卫生管理的方法 1.建立健全学校卫生管理体系 建立和健全学校卫生组织,成立学校卫生委员会或相应的领导 小组,学校应有一名领导分工负责此项工作。在其领导下,可设立卫生工作小组,如学校环境工作 组、饮食卫生组、体育卫生组等,各年级应配备兼职卫生保健教师,自上而下形成一套完整的学校 卫生管理工作体系。 2.完善各类卫生规章制度与检查评比标准 建立与完善学校各类卫生工作规章制度与检查评比 标准,使学校卫生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进行严格考核和监督,使学校卫生工作深入持久地开 展下去。 3.培养学校卫生工作骨干 有计划地开展卫生保健教师和系、班级卫生委员会的培训工作,建 立起一支高素质的卫生工作骨干队伍。 4.开展卫生教育,建立健康档案 有计划地开展卫生教育与性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 习惯与高尚的性伦理道德。建立全面的师生卫生健康档案,注意卫生保健资料的统计分析和总结工 作。 5.建立明确的医疗转诊关系 学校医院或卫生室应与当地卫生防疫部门和综合性医院取得密切 联系,争取在业务技术上给予协助和指导。同时应与学校附近的综合性医院建立明确而畅通的医疗 转诊关系。 五、社区卫生管理 (一)社区卫生管理概述 城市社区人群聚集,是城市居民工作、劳动、学习之余不可缺少的休息场所,是城市居民生活 环境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居民的大部分居住、饮食、娱乐、社交活动都在社区进行,社区与居民 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所以,社区卫生是与居民身心健康密切相关的大事,是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 的重要内容。因此,加强对社区的卫生管理和监督,是改善人民群众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保 障市民身体健康的需要。 社区卫生管理具有以下特点: 1.社区所属单位同一性与分散性并存 在我国,社区住宅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由单位集中修
建,分配给本单位职工居住,社区居民同属一个单位:另一种情况是随着住房商品化的发展,住宅 区内的居民各属不同单位。这样,就使社区卫生管理的难度不一样,前者由于居民同属一个单位, 彼此较为熟悉,卫生管理就较为方便;后者情况则相反,增加了卫生管理的难度 2.社区家庭及成员的卫生意识存在差异社区由形形式式的家庭组成,而这些家庭又由不同特 点的成员组成。由于出身、年龄、经历、职业、文化、经济、性格以及品质修养等方面的差异,使 每个家庭、每个居民的卫生意识、卫生习惯大不一样,对卫生的要求也存在着很大差异 3.社区公共卫生与家庭卫生的双重性社区是众多居民共同生活的场所,因而具有公共场所的 特点,社区卫生也就是公共卫生。而社区内的每一户家庭又有各自的卫生问题。所以社区卫生与家 庭卫生既有很大的区别,又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一般而言,居民对搞好家庭卫生有自觉性,而对 公共卫生则须组织发动和监督:公共卫生较易组织监督,家庭卫生则不易组织和监督。 社区卫生管理的组织从宏观上说有如下几个层次:(1)城市政府统一规划,下达总体任务:(2) 街道办事处或镇政府下达具体任务,组织检査督促;(3)社区管委会组织辖区内动员、布置、落实、 督促检查等 )社区卫生管理的内容 1卫生与健康教育社区管委会要充分重视卫生与健康教育,应采用一定的形式进行宣传鼓动 使居民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与社会公德,从而自觉维护社区公共卫生,使讲清洁、爱卫生形成 风气 2.总体布置整洁规范社区的各种卫生设施应纳入总体清洁卫生来考虑。绿化地整洁、规范 阳台安装应尽量统一规范,自行车与机动车辆排放整齐有序,走廊过道不堆放杂物,摆摊设点应在 指定的位置。 3.垃圾管理社区垃圾应分类收集、储存、运输和处理,并注意倾倒垃圾时不能抛撒,以利于 垃圾资源的回收利用。社区垃圾处理决不能造成恶臭、多蝇、多虫、多鼠等不良后果。 4.污水和粪便的处理各种污水和粪便都应经下水道输送至污水处理场。无下水道时,则要进 行单独处理,如粪便净化池或化粪池处理。 5.社区环境绿化社区的绿化与卫生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社区绿化本身就是城市绿化的一部 分。绿化保护可以减轻“三废”及噪音污染和程度,并可借助绿化美化社区环境。 6.社区个人家庭卫生社区居民应执行有关部门制定的“楼群及住户卫生标准”和“社区住宅 卫生标准”,搞好个人家庭卫生。 7.除“四害”与禁养动物社区居民应树立卫生大局观念、弘扬社会公德、积极参加除“四害” 活动,住宅区内禁养猪、狗、羊、鸡、鸭等动物,共同营造社区卫生大环境。 六、饮水卫生管理 (一)饮水卫生管理概述 饮用水被致病微生物污染时,可引起肠道传染病发生和流行。饮用水如含有有毒化学物质,可
建,分配给本单位职工居住,社区居民同属一个单位;另一种情况是随着住房商品化的发展,住宅 区内的居民各属不同单位。这样,就使社区卫生管理的难度不一样,前者由于居民同属一个单位, 彼此较为熟悉,卫生管理就较为方便;后者情况则相反,增加了卫生管理的难度。 2.社区家庭及成员的卫生意识存在差异 社区由形形式式的家庭组成,而这些家庭又由不同特 点的成员组成。由于出身、年龄、经历、职业、文化、经济、性格以及品质修养等方面的差异,使 每个家庭、每个居民的卫生意识、卫生习惯大不一样,对卫生的要求也存在着很大差异。 3.社区公共卫生与家庭卫生的双重性 社区是众多居民共同生活的场所,因而具有公共场所的 特点,社区卫生也就是公共卫生。而社区内的每一户家庭又有各自的卫生问题。所以社区卫生与家 庭卫生既有很大的区别,又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一般而言,居民对搞好家庭卫生有自觉性,而对 公共卫生则须组织发动和监督;公共卫生较易组织监督,家庭卫生则不易组织和监督。 社区卫生管理的组织从宏观上说有如下几个层次:(1)城市政府统一规划,下达总体任务;(2) 街道办事处或镇政府下达具体任务,组织检查督促;(3)社区管委会组织辖区内动员、布置、落实、 督促检查等。 (二)社区卫生管理的内容 1.卫生与健康教育 社区管委会要充分重视卫生与健康教育,应采用一定的形式进行宣传鼓动, 使居民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与社会公德,从而自觉维护社区公共卫生,使讲清洁、爱卫生形成 风气。 2.总体布置整洁规范 社区的各种卫生设施应纳入总体清洁卫生来考虑。绿化地整洁、规范, 阳台安装应尽量统一规范,自行车与机动车辆排放整齐有序,走廊过道不堆放杂物,摆摊设点应在 指定的位置。 3.垃圾管理 社区垃圾应分类收集、储存、运输和处理,并注意倾倒垃圾时不能抛撒,以利于 垃圾资源的回收利用。社区垃圾处理决不能造成恶臭、多蝇、多虫、多鼠等不良后果。 4.污水和粪便的处理 各种污水和粪便都应经下水道输送至污水处理场。无下水道时,则要进 行单独处理,如粪便净化池或化粪池处理。 5.社区环境绿化 社区的绿化与卫生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社区绿化本身就是城市绿化的一部 分。绿化保护可以减轻“三废”及噪音污染和程度,并可借助绿化美化社区环境。 6.社区个人家庭卫生 社区居民应执行有关部门制定的“楼群及住户卫生标准”和“社区住宅 卫生标准”,搞好个人家庭卫生。 7.除“四害”与禁养动物 社区居民应树立卫生大局观念、弘扬社会公德、积极参加除“四害” 活动,住宅区内禁养猪、狗、羊、鸡、鸭等动物,共同营造社区卫生大环境。 六、饮水卫生管理 (一)饮水卫生管理概述 饮用水被致病微生物污染时,可引起肠道传染病发生和流行。饮用水如含有有毒化学物质,可
造成人体急、慢性中毒等。某些地方病与水质有关,如氟骨症。饮用水中某些化学成份及微量元素 含量的多少也与健康密切相关。因此,生活饮用水卫生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是城市卫 生管理相当重要的一部分。 生活饮用水必须符合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8537-95)。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主要是 根据以下三项基本卫生学原则制定的:(1)感官性状良好,要求水的外观对人体的感官无不良刺激。 (2)所含化学物质不会使水的感官性状恶化,也不直接危害人体健康。(3)在流行病学上安全,即 要求饮用水中不含各种病原体,以防止介水传染病的传播。 (二)饮水卫生管理的一般要求 第一,认真贯彻执行各级政府制定的《生活饮用水管理试用办法》,以《饮用水卫生标准》为依 据,对饮用水的水源及处理工艺、运输、管网等各个环节严格监测把关。 第二,自来水厂及自来水管网的设计施工部门应严格依据饮水卫生要求,合理选址、科学设计、 文明施工,以保证饮用水的卫生安全。 第三,保证水源清洁。各级卫生防疫部门应对所管辖区内的工业废水、城市污水处理情况进行 监督,对饮用水的水源和水质必须定期检查,每年不得少于2次。 第四,城市生活饮用水取水站应设末梢监测站,建立监测资料档案,末梢水浑浊度、细菌总数、 大肠菌群、余氯合格率要达到标准要求。 第五,制定高层楼房二次供水卫生管理规章制度,加强城市二次供水的卫生管理 第六,水厂供水人员,应进行卫生知识培训,并持有效健康证上岗,患传染病者必须调离岗位 操作管理人员还应严格按操作管理规范进行工作 七、食品卫生管理 (一)食品卫生管理概述 食品是人类赖以生活的最基本条件,人体从摄取的食物中获得营养以维持生存。卫生的食品和 合理的营养可以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保证生长发育,提高抗病能力,促进人类健康。当食物 受污染或膳食营养不合理时,可以引起营养缺乏或营养不良症、食物中毒、肠道传染病或寄生虫病, 甚至致畸致癌 食品卫生管理是指各级人民政府的食品生产经营管理部门对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执行《中华人民 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的情况进行检査,建立健全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食品卫生管理制度、检验机构, 配备专业或兼职的食品卫生管理人员,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的有关内容:并 通过国家行政手段、经济手段、卫生法规、卫生宣传以及先进的技术方法对食品卫生问题进行科学 管理。 食品卫生管理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食品卫生管理工作具有政策性和技术性强、管理范围广等特点,它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 身体健康和国家与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财产的损失。食品卫生管理人员既要严格执行卫生法规、标准、 办法等食品卫生政策,又要协助经营部门改进生产流程、消除污染来源、减少经济损失 第三,食品卫生管理人员不但需要丰富的食品卫生知识和经验,而且还需要掌握先进的监测技 术和手段,并具备一定的基础医学、食品和工艺以及相关学科知识,才能协助、指导食品经营企业 来搞好食品卫生管理 第三,食品卫生管理工作涉及到各行各业,如商业、供销、工业、粮食、农业、运输、外贸 服务等。因此要协调好各部门、各行业之间的关系,既要坚持原则,又要争取支持,共同搞好食品 卫生管理。 )食品卫生管理的一般要求 1.建立健全食品经营企业的卫生档案通过建立食品企业卫生档案,掌握管辖范围内各产品生
造成人体急、慢性中毒等。某些地方病与水质有关,如氟骨症。饮用水中某些化学成份及微量元素 含量的多少也与健康密切相关。因此,生活饮用水卫生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是城市卫 生管理相当重要的一部分。 生活饮用水必须符合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8537-95)。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主要是 根据以下三项基本卫生学原则制定的:(1)感官性状良好,要求水的外观对人体的感官无不良刺激。 (2)所含化学物质不会使水的感官性状恶化,也不直接危害人体健康。(3)在流行病学上安全,即 要求饮用水中不含各种病原体,以防止介水传染病的传播。 (二)饮水卫生管理的一般要求 第一,认真贯彻执行各级政府制定的《生活饮用水管理试用办法》,以《饮用水卫生标准》为依 据,对饮用水的水源及处理工艺、运输、管网等各个环节严格监测把关。 第二,自来水厂及自来水管网的设计施工部门应严格依据饮水卫生要求,合理选址、科学设计、 文明施工,以保证饮用水的卫生安全。 第三,保证水源清洁。各级卫生防疫部门应对所管辖区内的工业废水、城市污水处理情况进行 监督,对饮用水的水源和水质必须定期检查,每年不得少于 2 次。 第四,城市生活饮用水取水站应设末梢监测站,建立监测资料档案,末梢水浑浊度、细菌总数、 大肠菌群、余氯合格率要达到标准要求。 第五,制定高层楼房二次供水卫生管理规章制度,加强城市二次供水的卫生管理。 第六,水厂供水人员,应进行卫生知识培训,并持有效健康证上岗,患传染病者必须调离岗位。 操作管理人员还应严格按操作管理规范进行工作。 七、食品卫生管理 (一)食品卫生管理概述 食品是人类赖以生活的最基本条件,人体从摄取的食物中获得营养以维持生存。卫生的食品和 合理的营养可以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保证生长发育,提高抗病能力,促进人类健康。当食物 受污染或膳食营养不合理时,可以引起营养缺乏或营养不良症、食物中毒、肠道传染病或寄生虫病, 甚至致畸致癌。 食品卫生管理是指各级人民政府的食品生产经营管理部门对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执行《中华人民 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的情况进行检查,建立健全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食品卫生管理制度、检验机构, 配备专业或兼职的食品卫生管理人员,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的有关内容;并 通过国家行政手段、经济手段、卫生法规、卫生宣传以及先进的技术方法对食品卫生问题进行科学 管理。 食品卫生管理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食品卫生管理工作具有政策性和技术性强、管理范围广等特点,它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 身体健康和国家与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财产的损失。食品卫生管理人员既要严格执行卫生法规、标准、 办法等食品卫生政策,又要协助经营部门改进生产流程、消除污染来源、减少经济损失。 第三,食品卫生管理人员不但需要丰富的食品卫生知识和经验,而且还需要掌握先进的监测技 术和手段,并具备一定的基础医学、食品和工艺以及相关学科知识,才能协助、指导食品经营企业 来搞好食品卫生管理。 第三,食品卫生管理工作涉及到各行各业,如商业、供销、工业、粮食、农业、运输、外贸、 服务等。因此要协调好各部门、各行业之间的关系,既要坚持原则,又要争取支持,共同搞好食品 卫生管理。 (二)食品卫生管理的一般要求 1.建立健全食品经营企业的卫生档案 通过建立食品企业卫生档案,掌握管辖范围内各产品生
产、经营单位的卫生状况,掌握食品生产、加工、运输、贮藏及销售企业的现状,对食品生产各环 节的设备、工艺、食品原料、添加剂、食品容器、包装材料进行监测管理,提高食品卫生管理质量 2.开展食品卫生监测工作通过预防和经常性食品卫生抽查、鉴别、监督,掌握食品合格率及 不合格项目、性质和严重程度,认真执行食品卫生法规、办法、条例和标准,对食品卫生监测结果 进行统计分析并向有关部门报告,确保食品卫生质量,促进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3.加强对食物中毒的控制对食品中毒事件、食品污染事件及影响食品质量、危害人民健康的 事件,进行卫生学及流行病学调查和处理,防止事件的蔓延与扩散。 4.制定食品卫生标准,开展食品卫生研究食品卫生标准和食品卫生管理办法是保证食品卫生 质量和维护人民健康的前提。因此,要制定和完善食品卫生标准,促进食品卫生科学管理。对食品 卫生工作进行科学研究,也是食品卫生管理的一项重大任务 5加强对食品从业人员的健康管理和培训对食品从业人员进行健康检査和控制传染源是预防 食品污染、控制食源性疾病发生的重要途径。食品从业人员必须每年进行一次体格检査,健康检查 由食品卫生监督机构指定的医疗单位进行,并建立发放《健康合格证》制度,凡无《健康合格证》 者一律不得上岗。对食品从业人员每年进行一次培训,进行食品卫生知识宣讲、法制教育和卫生宣 传 第三节城市卫生管理改革 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颁布后,经过几年的实践和探索,我国卫 生改革和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在这一改革与发展的新时期,城市卫生管理作为我国卫生事业的 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改革的内容和任务也更趋丰富和复杂,除除害防病等传统大卫生理念外,还 涵盖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药品生产流通体制改革。其中城镇医 药卫生体制改革,包括了城镇医疗机构改革、卫生监督和疾病预防控制体制改革、卫生事业单位人 事制度改革等医疗卫生体制的各个领域。 、城市卫生管理改革的背景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卫生事业为保护和增进人民群众的健康,促进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暴露出一些深层次问题,这些问题在城市尤为突出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城市卫生事业的发展与经济建设、社会进步的要求还不相适应,地区间卫生发展不平衡。 第二,城市卫生资源配置和结构不合理,利用效率不高。 第三,医药费用增长过快,但卫生服务质量和服务态度同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有差距。 第四,城市化、工业化及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与生态环境、生活方式相关的卫生问题日益加 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率上升 第五,预防保健工作存在薄弱环节,一些传染病、地方病仍危害着人民群众的健康,有些新的 传染病对人民群众的健康构成重大威胁 第六,卫生服务尤其是基层卫生服务同人民群众卫生服务需求的变化及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 保险制度不相适应 因此,进行城市卫生改革已成为一项紧迫任务,亟待通过城市卫生改革的深化,使我国城市卫
产、经营单位的卫生状况,掌握食品生产、加工、运输、贮藏及销售企业的现状,对食品生产各环 节的设备、工艺、食品原料、添加剂、食品容器、包装材料进行监测管理,提高食品卫生管理质量。 2.开展食品卫生监测工作 通过预防和经常性食品卫生抽查、鉴别、监督,掌握食品合格率及 不合格项目、性质和严重程度,认真执行食品卫生法规、办法、条例和标准,对食品卫生监测结果 进行统计分析并向有关部门报告,确保食品卫生质量,促进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3.加强对食物中毒的控制 对食品中毒事件、食品污染事件及影响食品质量、危害人民健康的 事件,进行卫生学及流行病学调查和处理,防止事件的蔓延与扩散。 4.制定食品卫生标准,开展食品卫生研究 食品卫生标准和食品卫生管理办法是保证食品卫生 质量和维护人民健康的前提。因此,要制定和完善食品卫生标准,促进食品卫生科学管理。对食品 卫生工作进行科学研究,也是食品卫生管理的一项重大任务。 5.加强对食品从业人员的健康管理和培训 对食品从业人员进行健康检查和控制传染源是预防 食品污染、控制食源性疾病发生的重要途径。食品从业人员必须每年进行一次体格检查,健康检查 由食品卫生监督机构指定的医疗单位进行,并建立发放《健康合格证》制度,凡无《健康合格证》 者一律不得上岗。对食品从业人员每年进行一次培训,进行食品卫生知识宣讲、法制教育和卫生宣 传。 第三节 城市卫生管理改革 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颁布后,经过几年的实践和探索,我国卫 生改革和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在这一改革与发展的新时期,城市卫生管理作为我国卫生事业的 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改革的内容和任务也更趋丰富和复杂,除除害防病等传统大卫生理念外,还 涵盖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药品生产流通体制改革。其中城镇医 药卫生体制改革,包括了城镇医疗机构改革、卫生监督和疾病预防控制体制改革、卫生事业单位人 事制度改革等医疗卫生体制的各个领域。 一、城市卫生管理改革的背景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卫生事业为保护和增进人民群众的健康,促进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暴露出一些深层次问题,这些问题在城市尤为突出,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城市卫生事业的发展与经济建设、社会进步的要求还不相适应,地区间卫生发展不平衡。 第二,城市卫生资源配置和结构不合理,利用效率不高。 第三,医药费用增长过快,但卫生服务质量和服务态度同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有差距。 第四,城市化、工业化及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与生态环境、生活方式相关的卫生问题日益加 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率上升。 第五,预防保健工作存在薄弱环节,一些传染病、地方病仍危害着人民群众的健康,有些新的 传染病对人民群众的健康构成重大威胁。 第六,卫生服务尤其是基层卫生服务同人民群众卫生服务需求的变化及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 保险制度不相适应。 因此,进行城市卫生改革已成为一项紧迫任务,亟待通过城市卫生改革的深化,使我国城市卫
生事业有一个大的发展与提高 二、城市卫生管理改革的主要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城市卫生管理改革的主要目标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坚持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深化城市卫生管理改革,建立适应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现代化城市卫生管理体系,促进城市卫生管理事 业良性发展,使城市居民能够享受到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卫生服务,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二)城市卫生管理改革的基本原则 第一,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依据城市人群的需求,正确处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第二,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服务,健康促进 第三,引进竞争机制,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现有卫生资源,努力提高卫生服务的可行性,做到 低成本、广覆盖、高效益,以方便人民群众。 第四,坚持改革与发展相结合,统筹安排,大胆创新,确保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医疗 卫生体制和药品生产流通体制改革的顺利推进 、城市卫生管理改革的内容 (一)转变政府职能,实行政事分开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正由计划体制下包揽一切社会事务,逐步转变为按照建立公 共财政体制的要求,履行社会公共管理的职能。政府在卫生领域的主要职能是依法管理社会卫生事 务,建立健康保障制度,促进健康水平,消除重大疾病危害,规范医疗服务市场和服务行为,鼓励 和维护竞争,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卫生行政部门是政府主管卫生工作的职能部门,担负 着社会卫生管理的主要职责。要逐步实现从“办卫生”到“管卫生”的转变。在新时期,卫生行政 部门的基本职能正向制定规划、准入管理、监督执法、政策调控、信息发布以及推动和维护市场竞 争等方面做出重大转变。 (二)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民健康需求的卫生服务体系 近年来,由于旧的管理体制限制,国家对医疗机构部门所有、条块分割、重复建设的现状,缺 乏有效的调控政策与措施,各级政府和部门都在举办医疗机构,造成城市卫生资源严重浪费,特别 是大型设备过度配置和无序设置重点专科的现象非常突出。城市医疗卫生机构重叠、人员臃肿、效 率下降的现象没有根本改变。城市卫生管理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要以区域卫生规划为导向, 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施区域卫生规划,优化卫 生资源配置,实行卫生工作全行业管理和医疗机构属地化管理, (三)进一步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 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职工获得基本医疗服务的一项基 础性保障,也是维护社会稳定、保证企业改革与发展的必要条件。进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改革,必须坚持保障水平要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各方面的承受能力相适应的原则和属地化管 理原则,在以用人单位为主并由用人单位与职工个人合理分担医疗保险费的基础上,建立合理使用 医疗资源的制约机制,使广大职工享受到基本医疗服务的保障,解决职工无力抵御由疾病带来的经 济风险。要切实加强对医疗保险基金的管理和监督,建立和完善基金收支平衡机制,确保医疗保险 制度平稳运行。要积极稳妥推进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健全职工的医疗保障 (四)深化城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公共卫生管理 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和公共财政的建立,必须加强公益事业,包括公共卫生的建设。公共卫生
生事业有一个大的发展与提高。 二、城市卫生管理改革的主要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城市卫生管理改革的主要目标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坚持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深化城市卫生管理改革,建立适应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现代化城市卫生管理体系,促进城市卫生管理事 业良性发展,使城市居民能够享受到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卫生服务,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二)城市卫生管理改革的基本原则 第一,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依据城市人群的需求,正确处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第二,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服务,健康促进。 第三,引进竞争机制,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现有卫生资源,努力提高卫生服务的可行性,做到 低成本、广覆盖、高效益,以方便人民群众。 第四,坚持改革与发展相结合,统筹安排,大胆创新,确保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医疗 卫生体制和药品生产流通体制改革的顺利推进。 三、城市卫生管理改革的内容 (一)转变政府职能,实行政事分开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正由计划体制下包揽一切社会事务,逐步转变为按照建立公 共财政体制的要求,履行社会公共管理的职能。政府在卫生领域的主要职能是依法管理社会卫生事 务,建立健康保障制度,促进健康水平,消除重大疾病危害,规范医疗服务市场和服务行为,鼓励 和维护竞争,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卫生行政部门是政府主管卫生工作的职能部门,担负 着社会卫生管理的主要职责。要逐步实现从“办卫生”到“管卫生”的转变。在新时期,卫生行政 部门的基本职能正向制定规划、准入管理、监督执法、政策调控、信息发布以及推动和维护市场竞 争等方面做出重大转变。 (二)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民健康需求的卫生服务体系 近年来,由于旧的管理体制限制,国家对医疗机构部门所有、条块分割、重复建设的现状,缺 乏有效的调控政策与措施,各级政府和部门都在举办医疗机构,造成城市卫生资源严重浪费,特别 是大型设备过度配置和无序设置重点专科的现象非常突出。城市医疗卫生机构重叠、人员臃肿、效 率下降的现象没有根本改变。城市卫生管理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要以区域卫生规划为导向, 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施区域卫生规划,优化卫 生资源配置,实行卫生工作全行业管理和医疗机构属地化管理。 (三)进一步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 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职工获得基本医疗服务的一项基 础性保障,也是维护社会稳定、保证企业改革与发展的必要条件。进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改革,必须坚持保障水平要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各方面的承受能力相适应的原则和属地化管 理原则,在以用人单位为主并由用人单位与职工个人合理分担医疗保险费的基础上,建立合理使用 医疗资源的制约机制,使广大职工享受到基本医疗服务的保障,解决职工无力抵御由疾病带来的经 济风险。要切实加强对医疗保险基金的管理和监督,建立和完善基金收支平衡机制,确保医疗保险 制度平稳运行。要积极稳妥推进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健全职工的医疗保障。 (四)深化城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公共卫生管理 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和公共财政的建立,必须加强公益事业,包括公共卫生的建设。公共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