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医学教育管理 学习目标 1.掌握医学教育管理的概念和主要任务,了解我国医学教育发展的基本经验; 2.熟悉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形式与措施,掌握髙等医学院校教学管 理的基本环节 3.了解我国中等医学教育的发展历程、历史功绩,熟悉我国中等医学教育的改革与发 展方向; 4.掌握毕业后医学教育、继续医学教育、卫生管理千部岗位培训、成人学历教育和乡 村医生培训等医学成人教育的基本内涵与任务; 5.了解医学教育规划在医学教育管理中的意义与作用,掌握制定医学教育规划的基本 步骤; 6.了解医学教育评估在医学教育管理中的目的、作用及类型,掌握制订医学教育评估 指标体系的方法。 第一节医学教育管理概述 教育、医学教育与医学教育管理 “教育”是人类传递社会经验的重要手段和方式,其目的是促进受教育者适应社会、发 展自己,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推动社会不断前进。“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 育”,泛指对人有影响的一切人类活动,包括人类占绝大多数的无意识的活动。这些活动对 人的发展都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都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的教育作用。狭义的“教育”,指 的是人类为了传递社会经验而专门安排的有计划、有目的、有意识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医学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卫生人力资源开发、卫生事业发展 的基础。医学教育泛指以医学科学为主要教育内容、以培养各种类型的医学专业人才为目标 的教育活动。整个医学教育系统是建立在普通教育基础之上的,它一般由“学校医学教育 毕业后医学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三个阶段组成,这三个阶段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毕 业后医学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这两个阶段又可以统称为“医学成人教育
1 第十七章 医学教育管理 学习目标 1.掌握医学教育管理的概念和主要任务,了解我国医学教育发展的基本经验; 2.熟悉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形式与措施,掌握高等医学院校教学管 理的基本环节; 3.了解我国中等医学教育的发展历程、历史功绩,熟悉我国中等医学教育的改革与发 展方向; 4.掌握毕业后医学教育、继续医学教育、卫生管理干部岗位培训、成人学历教育和乡 村医生培训等医学成人教育的基本内涵与任务; 5.了解医学教育规划在医学教育管理中的意义与作用,掌握制定医学教育规划的基本 步骤; 6.了解医学教育评估在医学教育管理中的目的、作用及类型,掌握制订医学教育评估 指标体系的方法。 第一节 医学教育管理概述 一、教育、医学教育与医学教育管理 “教育”是人类传递社会经验的重要手段和方式,其目的是促进受教育者适应社会、发 展自己,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推动社会不断前进。“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 育”,泛指对人有影响的一切人类活动,包括人类占绝大多数的无意识的活动。这些活动对 人的发展都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都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的教育作用。狭义的“教育”,指 的是人类为了传递社会经验而专门安排的有计划、有目的、有意识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医学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卫生人力资源开发、卫生事业发展 的基础。医学教育泛指以医学科学为主要教育内容、以培养各种类型的医学专业人才为目标 的教育活动。整个医学教育系统是建立在普通教育基础之上的,它一般由“学校医学教育、 毕业后医学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三个阶段组成,这三个阶段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毕 业后医学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这两个阶段又可以统称为“医学成人教育
医学教育管理是对医学教育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时间、信息、技术等)进 行合理组合,使之有效运转,以实现医学教育管理目标的协调活动过程。作为一门学科,它 是研究医学教育的基本活动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医学教育管理,主要管理学校医学教育 毕业后医学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三个阶段的医学教育工作及各种形式的医学教育活动。医学 教育管理研究的主要内容有:医学教育管理体制、医学教育层次结构、医学教育发展规划和 医学教育评估等 医学教育管理的任务 医学教育管理的任务,就是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医学教育管理体制、层次结构、发展 规划和积极有效的医学教育评估,努力开发卫生人力资源,保证为卫生事业的发展提供数量 适中、质量优良的医疗卫生人才,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具体来说,医学教育管理的任务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在宏观层次 上,把医学教育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这一专业性系统的组织结构、布局、规模和发展方向等 在微观层次上,把医学教育过程本身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研究和改革,从理论上阐明医 学教育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考试评价等教学环节,使之更加符合现代教育思 想的要求。卫生部早在1985年就设立了医学教育司。机构改革后,医学教育司与科技司合 并成立科教司,主管全国的医学教育工作。医学教育管理的主要任务有: 调查了解医学教育有关方针、政策执行情况,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制定医学教育的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并监督检查执行 对全国医学院校、进修基地的设置、调整和撤销提出意见和建议 ●制定和修订医学教育的有关规章制度和条例,并监督检查执行。 协同国家教育部管理医学院校的专业设置和学制;制定和修订医学院校各专业的 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组织编写教材 负责管理高等医学院校和医学科研机构的研究工作。 组织实施卫生系统的学位工作,办理有关授予学者荣誉称号事宜 管理师资、技术骨干、卫生管理干部的进修培训工作,管理继续医学教育工作 负责组织出国进修生、研究生的选拔工作和来华外国留学生的管理工作 负责医学教育软件的鉴定、评选、奖励和推广工作。 ●组织全国性医学教育研究与经验交流 我国医学教育发展的现状 解放初期,我国仅有高等医药院校44所,其中22所附设于综合大学。在中等医学教育 方面,仅办了一些护士学校和助产学校,且规模小、招生少、专业不配套。医学教育的发展 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健康的需求 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我国的医学教育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我国医学 教育事业的发展,既受到国家教育方针的指导,同时也受国家卫生工作方针的指导。50多 年来,我国医学教育事业逐步形成了一套中国自己的医学教育模式,根据我国的国情和我国 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有计划、按比例、分阶段地发展了高、中、初等医学教育和进修教育, 形成了医学教育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初步建立了包括学校基础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 教育的连续统一的医学教育体系。医学教育的规模、质量、效益有了明显提高。高等医学院
2 医学教育管理是对医学教育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时间、信息、技术等)进 行合理组合,使之有效运转,以实现医学教育管理目标的协调活动过程。作为一门学科,它 是研究医学教育的基本活动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医学教育管理,主要管理学校医学教育、 毕业后医学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三个阶段的医学教育工作及各种形式的医学教育活动。医学 教育管理研究的主要内容有:医学教育管理体制、医学教育层次结构、医学教育发展规划和 医学教育评估等。 二、医学教育管理的任务 医学教育管理的任务,就是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医学教育管理体制、层次结构、发展 规划和积极有效的医学教育评估,努力开发卫生人力资源,保证为卫生事业的发展提供数量 适中、质量优良的医疗卫生人才,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具体来说,医学教育管理的任务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在宏观层次 上,把医学教育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这一专业性系统的组织结构、布局、规模和发展方向等; 在微观层次上,把医学教育过程本身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研究和改革,从理论上阐明医 学教育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考试评价等教学环节,使之更加符合现代教育思 想的要求。卫生部早在 1985 年就设立了医学教育司。机构改革后,医学教育司与科技司合 并成立科教司,主管全国的医学教育工作。医学教育管理的主要任务有: ⚫ 调查了解医学教育有关方针、政策执行情况,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 制定医学教育的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并监督检查执行。 ⚫ 对全国医学院校、进修基地的设置、调整和撤销提出意见和建议。 ⚫ 制定和修订医学教育的有关规章制度和条例,并监督检查执行。 ⚫ 协同国家教育部管理医学院校的专业设置和学制;制定和修订医学院校各专业的 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组织编写教材。 ⚫ 负责管理高等医学院校和医学科研机构的研究工作。 ⚫ 组织实施卫生系统的学位工作,办理有关授予学者荣誉称号事宜。 ⚫ 管理师资、技术骨干、卫生管理干部的进修培训工作,管理继续医学教育工作。 ⚫ 负责组织出国进修生、研究生的选拔工作和来华外国留学生的管理工作。 ⚫ 负责医学教育软件的鉴定、评选、奖励和推广工作。 ⚫ 组织全国性医学教育研究与经验交流。 三、我国医学教育发展的现状 解放初期,我国仅有高等医药院校 44 所,其中 22 所附设于综合大学。在中等医学教育 方面,仅办了一些护士学校和助产学校,且规模小、招生少、专业不配套。医学教育的发展 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健康的需求。 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我国的医学教育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我国医学 教育事业的发展,既受到国家教育方针的指导,同时也受国家卫生工作方针的指导。50 多 年来,我国医学教育事业逐步形成了一套中国自己的医学教育模式,根据我国的国情和我国 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有计划、按比例、分阶段地发展了高、中、初等医学教育和进修教育, 形成了医学教育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初步建立了包括学校基础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 教育的连续统一的医学教育体系。医学教育的规模、质量、效益有了明显提高。高等医学院
校数量和在校生由建国初期的44所、1.52万人,发展到2000年的177所、7148万人。普 通中等卫生学校由1949年的181所,发展到2000年的489所。医学教育师资队伍不断加强, 教学条件逐步改善 50年来,医学教育为我国卫生事业输送了一大批合格的医药卫生人才。2000年卫生队 伍总量已超过559万人,其中卫技人员449万人,医生207.6万人(医师1603万人)、护士 126.7万人。每千人口医师数从建国初期的01上升到1.30,接近世界平均水平。这支队伍 为满足人民群众的卫生服务需求,保证人民的身体健康,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做出了重 要贡献。 四、我国医学教育发展的基本经验 建国50多年来,我国的医学教育事业得到了迅速地发展,较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不断 增长的卫生服务需求和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绩,同时也积累 了许多宝贵的医学教育管理经验,这些经验集中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发展医学教育必须从实际出发,与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医学教育必 须服从并服务于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和卫生事业发展的要求,做到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 同时,还必须注意到医学教育的内部和外部关系,因为它既要受外部的制约,也要受自身规 律的制约。要处理好数量与质量的关系,需要与可能的关系,普及与提高的关系 (二)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和又红又专的方向,使受教育者在德、智、 体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现代医学科技知识的卫生人才。 (三)正确贯彻党的知识分子政策,依靠广大教师,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是办好医 学院校和发展医学教育的关键。 (四)调动各方面办学的积极性,是加速我国医学教育发展的途径。实行多层次、多规 格、多形式办学,才能为国家早出人才。 (五)必须坚持正确的教育教学规律和教学指导原则。在教学工作上,我国曾先后提出 过以下一些主要原则:贯彻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原则,也就是说用历史的、发展变 化的、实事求是的观点去进行教学:贯彻少而精、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贯彻打好基本功(即 搞好基本训练)的原则:贯彻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结合的原则:;贯彻启发式的教学方法 贯彻中、西医结合的原则: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卫生工作方针,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贯彻总结我国自己的经验并与移植世界先进科学技术知识相结合的原则。 第二节高等医学教育管理 高等医学教育通常是指高等医学院校中普通本科、专科教育及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教育, 还包括为在职卫生技术人员举办的各种形式的本科和专科学历教育。 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高等医学教育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高等医学教育的规模、 质量和效益有了明显提高。高等医学院校的数量由建国初期的44所发展到2000年的177 所,在校生的数量由建国初期的1.52万人发展到2000年的71.48万人。50多年来,我国
3 校数量和在校生由建国初期的 44 所、1.52 万人,发展到 2000 年的 177 所、71.48 万人。普 通中等卫生学校由 1949 年的 181 所,发展到 2000 年的 489 所。医学教育师资队伍不断加强, 教学条件逐步改善。 50 年来,医学教育为我国卫生事业输送了一大批合格的医药卫生人才。2000 年卫生队 伍总量已超过 559 万人,其中卫技人员 449 万人,医生 207.6 万人(医师 160.3 万人)、护士 126.7 万人。每千人口医师数从建国初期的 0.1 上升到 1.30,接近世界平均水平。这支队伍 为满足人民群众的卫生服务需求,保证人民的身体健康,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做出了重 要贡献。 四、我国医学教育发展的基本经验 建国 50 多年来,我国的医学教育事业得到了迅速地发展,较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不断 增长的卫生服务需求和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绩,同时也积累 了许多宝贵的医学教育管理经验,这些经验集中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发展医学教育必须从实际出发,与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医学教育必 须服从并服务于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和卫生事业发展的要求,做到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 同时,还必须注意到医学教育的内部和外部关系,因为它既要受外部的制约,也要受自身规 律的制约。要处理好数量与质量的关系,需要与可能的关系,普及与提高的关系。 (二)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和又红又专的方向,使受教育者在德、智、 体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现代医学科技知识的卫生人才。 (三)正确贯彻党的知识分子政策,依靠广大教师,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是办好医 学院校和发展医学教育的关键。 (四)调动各方面办学的积极性,是加速我国医学教育发展的途径。实行多层次、多规 格、多形式办学,才能为国家早出人才。 (五)必须坚持正确的教育教学规律和教学指导原则。在教学工作上,我国曾先后提出 过以下一些主要原则:贯彻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原则,也就是说用历史的、发展变 化的、实事求是的观点去进行教学;贯彻少而精、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贯彻打好基本功(即 搞好基本训练)的原则;贯彻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结合的原则;贯彻启发式的教学方法; 贯彻中、西医结合的原则;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卫生工作方针,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贯彻总结我国自己的经验并与移植世界先进科学技术知识相结合的原则。 第二节 高等医学教育管理 高等医学教育通常是指高等医学院校中普通本科、专科教育及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教育, 还包括为在职卫生技术人员举办的各种形式的本科和专科学历教育。 一、 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高等医学教育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高等医学教育的规模、 质量和效益有了明显提高。高等医学院校的数量由建国初期的 44 所发展到 2000 年的 177 所,在校生的数量由建国初期的 1.52 万人发展到 2000 年的 71.48 万人。50 多年来,我国
的高等医学院校为我国卫生事业输送了一大批合格的医药卫生技术人才,每千人口医师数从 建国初期的0.1上升到1.3,接近世界平均水平。高等医学院校培养出来的这批人才为满足 人民群众的卫生服务需求,保证人民的身体健康,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 献 虽然我国高等医学教育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与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卫生 事业改革的需要仍不适应。20世纪90年代,我国高等医学教育贯彻调整结构、强化管理、 提高质量、稳步发展的方针,根据卫生事业发展对卫生人力的需求,统一调整规划高等医学 教育的发展,开始了高等医学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在学校内部管理方面,围绕医学模式转 变及医学教育的服务方向和卫生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了教育体制改革,调整和改进办学模式 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及临床实习组织管理等,建立了在校生参加防病治病、 社会实践制度,大力加强医学生在校期间的思想政治和职业道德教育。同时,优化教育环境, 努力增加智力投资,优先保证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 1999年卫生部与教育部共同组织制定的《中国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明确规定了 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针,即:优化结构,深化改革,稳步发展,提高质量。在高等医学 教育方面,《纲要》明确要求,调整医学教育总体规模,扩大高等医学教育,压缩中等医 教育,使其与人民群众卫生服务需求及卫生人力发展需要相适应。这无疑为我国高等医学教 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二、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形式与措施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颁布后,我国的医学教育体制在改革办学体制、管理体制 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的突破。政府开始改变高度集中和部门包揽办学的做法,对高等医学教 育的管理也逐渐由微观管理转向宏观管理,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增强学校办学活力。其主 要形式和措施有: (一)共建 中央部门与地方政府共同建设、共同管理学校,淡化学校单一的隶属关系,拓宽学校的 服务面向,加强条块结合。这种共建是实行中央部门与省、直辖市人民政府双重领导,共同 建设、共同管理:学校主管部门保证教育事业费、基本建设费的正常投入:地方政府对共建 学校给予多方面的支持,将中央部门所属的高等医学院校的发展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之 中,医学院校为区域卫生服务做出贡献。 (二)合作 不同类型、不同科类的学校之间,在原行政管理体制和隶属关系、经费渠道不变、保持 高校原有独立性的情况下,在同一地区有条件的高等学校之间实行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学科交叉、协同发展,共同提高学术水平和办学效益。合作办学的高等学校,通过教师互 聘、课程互选、互相承认学分、科硏合作和技术开发、联合培养长学制硏究生班,实行计 算机联网、共用图书、共办产业等,充分挖掘潜力,做到互惠、互利、互补,共同发展, 共同提高 (三)合并 这是近年来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改革的主要形式,是我国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一种重要形 式。这种形式是将学科、科类单一、设置重复的医学院校与综合性大学进行合并,优化高等 教育的结构和布局、合理使用有限的教育资源和经费,提高办学效益和办学水平。如浙江大 学与浙江医科大学的合并、北京大学与北京医科大学的合并、复旦大学与上海医科大学的合
4 的高等医学院校为我国卫生事业输送了一大批合格的医药卫生技术人才,每千人口医师数从 建国初期的 0.1 上升到 1.3,接近世界平均水平。高等医学院校培养出来的这批人才为满足 人民群众的卫生服务需求,保证人民的身体健康,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 献。 虽然我国高等医学教育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与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卫生 事业改革的需要仍不适应。20 世纪 90 年代,我国高等医学教育贯彻调整结构、强化管理、 提高质量、稳步发展的方针,根据卫生事业发展对卫生人力的需求,统一调整规划高等医学 教育的发展,开始了高等医学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在学校内部管理方面,围绕医学模式转 变及医学教育的服务方向和卫生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了教育体制改革,调整和改进办学模式、 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及临床实习组织管理等,建立了在校生参加防病治病、 社会实践制度,大力加强医学生在校期间的思想政治和职业道德教育。同时,优化教育环境, 努力增加智力投资,优先保证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 1999 年卫生部与教育部共同组织制定的《中国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明确规定了 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针,即:优化结构,深化改革,稳步发展,提高质量。在高等医学 教育方面,《纲要》明确要求,调整医学教育总体规模,扩大高等医学教育,压缩中等医学 教育,使其与人民群众卫生服务需求及卫生人力发展需要相适应。这无疑为我国高等医学教 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二、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形式与措施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颁布后,我国的医学教育体制在改革办学体制、管理体制 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的突破。政府开始改变高度集中和部门包揽办学的做法,对高等医学教 育的管理也逐渐由微观管理转向宏观管理,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增强学校办学活力。其主 要形式和措施有: (一)共建 中央部门与地方政府共同建设、共同管理学校,淡化学校单一的隶属关系,拓宽学校的 服务面向,加强条块结合。这种共建是实行中央部门与省、直辖市人民政府双重领导,共同 建设、共同管理;学校主管部门保证教育事业费、基本建设费的正常投入;地方政府对共建 学校给予多方面的支持,将中央部门所属的高等医学院校的发展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之 中,医学院校为区域卫生服务做出贡献。 (二)合作 不同类型、不同科类的学校之间,在原行政管理体制和隶属关系、经费渠道不变、保持 高校原有独立性的情况下,在同一地区有条件的高等学校之间实行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学科交叉、协同发展,共同提高学术水平和办学效益。合作办学的高等学校,通过教师互 聘、课程互选、互相承认学分、科研合作和技术开发、联合培养长学制研究生班,实行计 算机联网、共用图书、共办产业等,充分挖掘潜力,做到互惠、互利、互补,共同发展, 共同提高。 (三)合并 这是近年来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改革的主要形式,是我国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一种重要形 式。这种形式是将学科、科类单一、设置重复的医学院校与综合性大学进行合并,优化高等 教育的结构和布局、合理使用有限的教育资源和经费,提高办学效益和办学水平。如浙江大 学与浙江医科大学的合并、北京大学与北京医科大学的合并、复旦大学与上海医科大学的合
并、青岛医学院与青岛大学的合并、延边医学院与延边农学院、延边大学的合并等,就是这 种类型的体制改革 高等医学教育的教学管理 高等医学院校培养卫生人才主要是通过教学过程来完成的。教学是学校一切工作的中心 工作,因而教学管理自然成了高等医药院校管理的中心内容。 高等医药院校教学管理的任务是根据确定的目标,按照一定的管理原则、程序和方法去 组织管理教学过程中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和信息,建立正常的、相对稳定的教学秩序 保持教学过程的通畅,使教学过程达到协调化、高效率与最优化,确保教学任务完成,以培 养得、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的卫生人才。教学管理必须紧紧围绕这样一个功能目标,加 强对从招生至毕业分配的全过程中每个环节的管理,处理好教学系统与整个学校系统之间的 关系,实现教学工作全过程和全系统的质量管理,才能最终保证教学质量 (一)教学管理的特点 1.综合性高等医学教育具有多学科、多层次和办学形式多样化的特点,教学工作呈 现多样化和复杂性。教学管理不仅要管教,又要管学,还要管工作任务和承担任务的思想工 作 2.连续性由于教学工作具有循序渐进和周期长的特点,在教学全过程中每个阶段、 每个环节的管理要连续进行,不可中断,不可脱节。坚持教学的计划性与保持教学秩序的稳 定性十分重要。 3.及时性与教育性教学是一个多因素的动态发展过程,教学管理系统是一个多变的 复杂的系统。因此,要建立强有力的指挥系统,不断获取教学过程的信息,根据反馈原理及 时调节各方面的工作关系,使整个系统调节运转,提高管理效能。 另外,教学管理的重要对象之一是对人的管理。调动教师、学生与各级各类管理干部的 积极性,合力推动教学过程,是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 (二)教学管理的基本环节 教学管理的一般过程是按计划-执行一检查-总结的基本步骤展开。 1.计划制定教学工作计划是教学管理的首要环节。一个学校制定教学计划以后,再 围绕全校教学工作计划制定各系统各职能部门的工作计划。教学工作计划的内容包括教学工 作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工作任务、工作重点、工作进度、工作方法和如何分工协作等 学校领导要善于通过计划统一大家的认识,明确各个部门及其成员的具体教学任务和责任。 2.执行执行是实现教学计划的中心环节,在合理组织人、材、物的过程中,通过指 导和调节,使全校教职员工都为培养卫生人才服务,切实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3.检査检査是对实施计划的督促环节,也是对各级管理人员的考核措施 4.总结总结是对计划本身和执行结果的评价
5 并、青岛医学院与青岛大学的合并、延边医学院与延边农学院、延边大学的合并等,就是这 种类型的体制改革。 三、高等医学教育的教学管理 高等医学院校培养卫生人才主要是通过教学过程来完成的。教学是学校一切工作的中心 工作,因而教学管理自然成了高等医药院校管理的中心内容。 高等医药院校教学管理的任务是根据确定的目标,按照一定的管理原则、程序和方法去 组织管理教学过程中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和信息,建立正常的、相对稳定的教学秩序 保持教学过程的通畅,使教学过程达到协调化、高效率与最优化,确保教学任务完成,以培 养得、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的卫生人才。教学管理必须紧紧围绕这样一个功能目标,加 强对从招生至毕业分配的全过程中每个环节的管理,处理好教学系统与整个学校系统之间的 关系,实现教学工作全过程和全系统的质量管理,才能最终保证教学质量。 (一)教学管理的特点 1.综合性 高等医学教育具有多学科、多层次和办学形式多样化的特点,教学工作呈 现多样化和复杂性。教学管理不仅要管教,又要管学,还要管工作任务和承担任务的思想工 作。 2.连续性 由于教学工作具有循序渐进和周期长的特点,在教学全过程中每个阶段、 每个环节的管理要连续进行,不可中断,不可脱节。坚持教学的计划性与保持教学秩序的稳 定性十分重要。 3.及时性与教育性 教学是一个多因素的动态发展过程,教学管理系统是一个多变的、 复杂的系统。因此,要建立强有力的指挥系统,不断获取教学过程的信息,根据反馈原理及 时调节各方面的工作关系,使整个系统调节运转,提高管理效能。 另外,教学管理的重要对象之一是对人的管理。调动教师、学生与各级各类管理干部的 积极性,合力推动教学过程,是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 (二)教学管理的基本环节 教学管理的一般过程是按计划-执行-检查-总结的基本步骤展开。 1.计划 制定教学工作计划是教学管理的首要环节。一个学校制定教学计划以后,再 围绕全校教学工作计划制定各系统各职能部门的工作计划。教学工作计划的内容包括教学工 作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工作任务、工作重点、工作进度、工作方法和如何分工协作等。 学校领导要善于通过计划统一大家的认识,明确各个部门及其成员的具体教学任务和责任。 2.执行 执行是实现教学计划的中心环节,在合理组织人、材、物的过程中,通过指 导和调节,使全校教职员工都为培养卫生人才服务,切实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3.检查 检查是对实施计划的督促环节,也是对各级管理人员的考核措施。 4.总结 总结是对计划本身和执行结果的评价
(三)学制与专业 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现行学制:医学专业为5年,少数学校为6年或7年,有一所为 年(即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医学专科学校为3年;中医专业为5年,少数学校为7年;儿 科、卫生、口腔专业为5年,少数为6年;中药、药学专业为4年,少数为5年。改革开放 以前,我国高等医药院校设有医学、卫生、口腔、儿科、中医、中药、药学7种通用专业 设置专业是国家统一管理的。改革开放以后,根据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和国家教育主管 部门的有关政策,高等医学院校设置了一些新的专业,如医学检验、影像、生物医学工程、 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全科医学、高级护理等,以满足各级各类卫生机构对卫生人才的 新的、更高的需求。国家确定了基本学制以后,各地在执行时允许有一定的灵活性,即允许 进行基本学制以外的实验工作,如有的专业学制定为4年、6年或7年。 (四)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 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的教学计划、大纲和教材由卫生部统一制定和颁布。制定的原则是少 而精,理论联系实际,在加强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学习的同时,加强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 坚持教育同社会生产劳动相结合,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现在我国高等医药院校执行的教学计划、教育大纲由卫生部于1978年颁布。教材方面,我 国曾于1956年开始组织编写自己的教材,到1964年大学本科和专科教材基本出齐。教材工 作在“文革”时期遭到破坏,1977年重新组织编写。到1980年止,大学本科92种,大学 专科19种,共111种教材,都已出齐。1981年10月,卫生部成立医学专业教材审编委员 会,相继又成立了中医专业和中药专业及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教材编审委员会,卫生、口腔 儿科、医药专业教材编审委员会陆续成立,开始有计划地对以前各种版本的教材进行修订 同时在全国各院校也推广了电化教学。近年来,为了更新教学内容,卫生部又积极组织编写 面向21世纪规划教材,临床医学专业的新教材已经出版并投入使用,预防医学和社会医学 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新教材正在编写和出版中 (五)课程设置 高等医学院校各专业的课程均按传统方法,以学科为基础来开设。大体可分为三类即共 同的普通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各专业的共同基础课有政治、体育、外语、数学、 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专业基础课就各专业的需要而有所不同,医学、儿科、口腔和卫生 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基本相同,主要有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 寄生虫学、病理解剖学、病理生理学和药物学。专业课根据各专业的培养目标而定,上述各 专业除设中医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皮肤科学、神经病学、精神病学、 核医学和卫生学等课程外,儿科专业尚有儿童保健、小儿内科、小儿外科、小儿传染病学等 专业课;口腔专业有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组织学与病理学、口腔内科学、口腔颌面外科学 口腔矫形学等专业课:卫生专业有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环境卫生学、劳动卫生学与职业 病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少年儿童卫生学等专业课。药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主要有无机化 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解剖生理学、药用植物学、中 医学基础,主要专业课有药物化学、生物学、植物化学、药理学、药物分析、药剂学。中药 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与药学专业基本相同,重要的专业课有中药学、药剂学、药用植物学、药 用植物栽培学、中药炮制学和制剂学 根据医学科学发展及医学模式转变的需要和可能,各院校还设置了医学心理学、医学伦 理学、社会医学、卫生管理学、卫生经济学等选修课或讲座。 (六)教学方法 在医学教育中,不少院校从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注意教学法的研究,贯彻启发式教学 6
6 (三)学制与专业 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现行学制:医学专业为 5 年,少数学校为 6 年或 7 年,有一所为 8 年(即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医学专科学校为 3 年;中医专业为 5 年,少数学校为 7 年;儿 科、卫生、口腔专业为 5 年,少数为 6 年;中药、药学专业为 4 年,少数为 5 年。改革开放 以前,我国高等医药院校设有医学、卫生、口腔、儿科、中医、中药、药学 7 种通用专业, 设置专业是国家统一管理的。改革开放以后,根据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和国家教育主管 部门的有关政策,高等医学院校设置了一些新的专业,如医学检验、影像、生物医学工程、 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全科医学、高级护理等,以满足各级各类卫生机构对卫生人才的 新的、更高的需求。国家确定了基本学制以后,各地在执行时允许有一定的灵活性,即允许 进行基本学制以外的实验工作,如有的专业学制定为 4 年、6 年或 7 年。 (四)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 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的教学计划、大纲和教材由卫生部统一制定和颁布。制定的原则是少 而精,理论联系实际,在加强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学习的同时,加强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 坚持教育同社会生产劳动相结合,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现在我国高等医药院校执行的教学计划、教育大纲由卫生部于 1978 年颁布。教材方面,我 国曾于 1956 年开始组织编写自己的教材,到 1964 年大学本科和专科教材基本出齐。教材工 作在“文革”时期遭到破坏,1977 年重新组织编写。到 1980 年止,大学本科 92 种,大学 专科 19 种,共 111 种教材,都已出齐。1981 年 10 月,卫生部成立医学专业教材审编委员 会,相继又成立了中医专业和中药专业及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教材编审委员会,卫生、口腔、 儿科、医药专业教材编审委员会陆续成立,开始有计划地对以前各种版本的教材进行修订。 同时在全国各院校也推广了电化教学。近年来,为了更新教学内容,卫生部又积极组织编写 面向 21 世纪规划教材,临床医学专业的新教材已经出版并投入使用,预防医学和社会医学 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新教材正在编写和出版中。 (五)课程设置 高等医学院校各专业的课程均按传统方法,以学科为基础来开设。大体可分为三类即共 同的普通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各专业的共同基础课有政治、体育、外语、数学、 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专业基础课就各专业的需要而有所不同,医学、儿科、口腔和卫生 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基本相同,主要有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 寄生虫学、病理解剖学、病理生理学和药物学。专业课根据各专业的培养目标而定,上述各 专业除设中医学、内科学 、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皮肤科学、神经病学、精神病学、 核医学和卫生学等课程外,儿科专业尚有儿童保健、小儿内科、小儿外科、小儿传染病学等 专业课;口腔专业有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组织学与病理学、口腔内科学、口腔颌面外科学、 口腔矫形学等专业课;卫生专业有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环境卫生学、劳动卫生学与职业 病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少年儿童卫生学等专业课。药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主要有无机化 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解剖生理学、药用植物学、中 医学基础,主要专业课有药物化学、生物学、植物化学、药理学、药物分析、药剂学。中药 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与药学专业基本相同,重要的专业课有中药学、药剂学、药用植物学、药 用植物栽培学、中药炮制学和制剂学。 根据医学科学发展及医学模式转变的需要和可能,各院校还设置了医学心理学、医学伦 理学、社会医学、卫生管理学、卫生经济学等选修课或讲座。 (六)教学方法 在医学教育中,不少院校从 20 世纪 50 年代就开始注意教学法的研究,贯彻启发式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但仍没有摆脱传统教学方法的束缚,有待在深化教改中逐步解决。 随着现代教学技术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日益普及,医学教育的方式与方法正在不断地得 到改进,医学教育网络化与远程医学教育正在不断地得到发展。 同时由于医学教育的实践性强,这就要求医学教育要特别注重实践性教学环节,因而应 进一步加强实验室建设,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加强对学生基本功训练,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 能力与实际操作能力。 第三节中等医学教育管理 中等医学教育是以培养中等医药卫生人才为目标的中等专业教育领域,其培养的人才 是在我国城乡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第一线工作的中等层次的卫生技术人才。目前我国中等医学 教育专业类别包括:医疗保健类、中医类、医学技术类、药剂类、计划生育类5大类30个 专业,主要为农村、基层培养医疗保健人员(各类医士);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培养护理人 员(护士)和其他类型辅助卫生技术人员(药剂士、检验士、放射技士等各类技士) 中等医学教育发展概况 中等医学教育在我国医学教育体系中受到特别重视。建国初期,由于我国经济基础非常 薄弱,基础教育严重不发达,再加上我国广大的基层和农村地区又非常缺乏基本的医疗卫生 技术人才。因此,在这种客观形势的迫切要求下,为了多出人才、快出人才,我国高度重视 中等医学教育的发展,1950年9月8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第四十九次会议听取了卫生 部长李德全关于全国卫生会议情况的报告,确定建立高、中、初三级医学教育体系,并优先 发展中等医学教育,同年9月18日,卫生部召开中级医学教育会议,制定了中级医学教育 发展计划,这是全国解放初期采取的一项有力措施。 此后,在改造旧中国医学教育的同时,兴建了一批新的医药卫生学校和专业,调整了学 校和专业布局,明确了管理体制,更新了教学内容,把中等医学教育纳入国家计划轨道。经 过我国医学教育战线广大教职员工的积极努力,我国中等医学教育发展很快,普通中等卫生 学校由1949年的181所发展到2000年的489所。所有这些加速了大批初、中级卫生技术人 才的培养,满足了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及卫生事业发展的紧迫需要。 客观地说,中等医学教育的发展,为我国医疗卫生机构、特别是为广大的基层和农村地 区的大批卫生机构输送了大量的初、中级卫生技术人才,对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和我国人民 健康水平的提高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这是不容置疑的。改革开放以来,中等医学教育更 是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基本形成了适应社会发展、满足卫生服务需求、专业设置齐全、学校 布局合理的中等医学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因此,中等卫校在我国医学教育发展史上具有举足 轻重的历史作用 中等医学教育面临的挑战 随着社会卫生服务需求的变化和人民生活水平、健康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卫生技术 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使得中等医学教育逐渐显露出一些不适应的方面。卫生服务作 为知识、技术密集性的行业,在人才培养的规格上要求越来越高,中专医士等中专专业已不
7 提高教学质量。但仍没有摆脱传统教学方法的束缚,有待在深化教改中逐步解决。 随着现代教学技术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日益普及,医学教育的方式与方法正在不断地得 到改进,医学教育网络化与远程医学教育正在不断地得到发展。 同时由于医学教育的实践性强,这就要求医学教育要特别注重实践性教学环节,因而应 进一步加强实验室建设,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加强对学生基本功训练,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 能力与实际操作能力。 第三节 中等医学教育管理 中等医学教育是以培养中等医药卫生人才为目标的中等专业教育领域,其培养的人才 是在我国城乡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第一线工作的中等层次的卫生技术人才。目前我国中等医学 教育专业类别包括:医疗保健类、中医类、医学技术类、药剂类、计划生育类 5 大类 30 个 专业,主要为农村、基层培养医疗保健人员(各类医士);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培养护理人 员(护士)和其他类型辅助卫生技术人员(药剂士、检验士、放射技士等各类技士)。 一、中等医学教育发展概况 中等医学教育在我国医学教育体系中受到特别重视。建国初期,由于我国经济基础非常 薄弱,基础教育严重不发达,再加上我国广大的基层和农村地区又非常缺乏基本的医疗卫生 技术人才。因此,在这种客观形势的迫切要求下,为了多出人才、快出人才,我国高度重视 中等医学教育的发展,1950 年 9 月 8 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第四十九次会议听取了卫生 部长李德全关于全国卫生会议情况的报告,确定建立高、中、初三级医学教育体系,并优先 发展中等医学教育,同年 9 月 18 日,卫生部召开中级医学教育会议,制定了中级医学教育 发展计划,这是全国解放初期采取的一项有力措施。 此后,在改造旧中国医学教育的同时,兴建了一批新的医药卫生学校和专业,调整了学 校和专业布局,明确了管理体制,更新了教学内容,把中等医学教育纳入国家计划轨道。经 过我国医学教育战线广大教职员工的积极努力,我国中等医学教育发展很快,普通中等卫生 学校由 1949 年的 181 所发展到 2000 年的 489 所。所有这些加速了大批初、中级卫生技术人 才的培养,满足了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及卫生事业发展的紧迫需要。 客观地说,中等医学教育的发展,为我国医疗卫生机构、特别是为广大的基层和农村地 区的大批卫生机构输送了大量的初、中级卫生技术人才,对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和我国人民 健康水平的提高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这是不容置疑的。改革开放以来,中等医学教育更 是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基本形成了适应社会发展、满足卫生服务需求、专业设置齐全、学校 布局合理的中等医学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因此,中等卫校在我国医学教育发展史上具有举足 轻重的历史作用。 二、中等医学教育面临的挑战 随着社会卫生服务需求的变化和人民生活水平、健康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卫生技术 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使得中等医学教育逐渐显露出一些不适应的方面。卫生服务作 为知识、技术密集性的行业,在人才培养的规格上要求越来越高,中专医士等中专专业已不
能适应逐渐富裕的人民群众对卫生服务的需求,护理、检验等中专专业也逐渐不能适应医疗 卫生机构发展的需要,中专卫校毕业生在知识层次和能力培养上都应有大的发展和提高。 另一方面,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我国卫生服务的质量与水平与国外发达国家 或地区医疗卫生事业的差距明显地显露出来,特别是卫生技术人员的素质和规格与国外医疗 卫生技术人员的差距更是十分明显,我们必须大力提高医学教育的层次和质量,以解决这 关键的问题。特别是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允许国外医疗卫生机构参与我国医疗 卫生服务市场的竞争,我国医疗卫生事业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我们应该正视我国卫生技 术人员与国外发达国家卫生技术人员在专业知识水平与素质上的差异,因此,必须努力提高 中专卫校毕业生在知识层次和能力上的要求 这两方面的形势和情况,对我国医学教育规模、结构、布局的调整和医学教育质量的 提高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使得中等医学教育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中国医学教育 改革与发展纲要》明确要求,调整医学教育总体规模,扩大高等医学教育,压缩中等医学教 育,使其与人民群众卫生服务需求及卫生人力发展需要相适应。普通医学教育年招生总量保 持相对稳定,研究生和本专科招生数量大幅度增长,中等教育招生数量大幅度压缩。《纲要》 规定,到2005年,本专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年招生总量较1999年增长50%以上,专科教育 和研究生教育年招生总量占总体的比例达到60%以上,2005年以后,高等医学教育的招生规 模稳中有进,到2015年增长到70%以上。这无疑对我国中等医学教育的发展提出了严峻的 挑战。因此,中等卫生学校必须通过深化改革来获得生存与发展的空间。 三、中等医学教育的改革方向 首先,要做好中等医学教育的专业和结构调整工作。《决定》和《纲要》都要求,在压 缩中等卫生学校规模的同时,大力推进中等医学教育资源的优化重组,建立与区域卫生规划 相适应的学校布局。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和学校具备的条件,可以保留部分中等卫生学 校;按照国家教育部在我国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总体设想,在发达地区重点卫生学校开办高 等职业教育;一些条件较好的中等卫生学校可以并入有关高等医学院校或独立升格为普通高 等医学院校,培养大专层次的护士和医学技术人才;在中等卫生学校较多的地区,对办学规 模小、服务面窄的学校应予以撤并调整。 另一方面,要继续深化中等医学教育的内部改革,按照《决定》和《纲要》的精神,认 真做好中等医学教育人才培养和课程调整两方面的工作,加强中等医学教育的教学改革,推 动以目标教学为代表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改革,使中专卫生学校毕业生在知识层次和能力 培养上都能适应社会和卫生事业发展对卫生技术人才的要求 第四节医学成人教育管理 医学成人教育是医学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的学校教育向终生教育发展的新 型教育制度的表现形式。它主要包括毕业后医学教育、继续医学教育、卫生管理干部岗位培 训、成人学历教育和乡村医生培训等方面 毕业后医学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制度 毕业后医学教育是指对医学院校毕业后的卫生技术人员进行的正规化培训,包括建立临
8 能适应逐渐富裕的人民群众对卫生服务的需求,护理、检验等中专专业也逐渐不能适应医疗 卫生机构发展的需要,中专卫校毕业生在知识层次和能力培养上都应有大的发展和提高。 另一方面,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我国卫生服务的质量与水平与国外发达国家 或地区医疗卫生事业的差距明显地显露出来,特别是卫生技术人员的素质和规格与国外医疗 卫生技术人员的差距更是十分明显,我们必须大力提高医学教育的层次和质量,以解决这一 关键的问题。特别是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允许国外医疗卫生机构参与我国医疗 卫生服务市场的竞争,我国医疗卫生事业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我们应该正视我国卫生技 术人员与国外发达国家卫生技术人员在专业知识水平与素质上的差异,因此,必须努力提高 中专卫校毕业生在知识层次和能力上的要求。 这两方面的形势和情况,对我国医学教育规模、结构、布局的调整和医学教育质量的 提高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使得中等医学教育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中国医学教育 改革与发展纲要》明确要求,调整医学教育总体规模,扩大高等医学教育,压缩中等医学教 育,使其与人民群众卫生服务需求及卫生人力发展需要相适应。普通医学教育年招生总量保 持相对稳定,研究生和本专科招生数量大幅度增长,中等教育招生数量大幅度压缩。《纲要》 规定,到 2005 年,本专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年招生总量较 1999 年增长 50%以上,专科教育 和研究生教育年招生总量占总体的比例达到 60%以上,2005 年以后,高等医学教育的招生规 模稳中有进,到 2015 年增长到 70%以上。这无疑对我国中等医学教育的发展提出了严峻的 挑战。因此,中等卫生学校必须通过深化改革来获得生存与发展的空间。 三、中等医学教育的改革方向 首先,要做好中等医学教育的专业和结构调整工作。《决定》和《纲要》都要求,在压 缩中等卫生学校规模的同时,大力推进中等医学教育资源的优化重组,建立与区域卫生规划 相适应的学校布局。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和学校具备的条件,可以保留部分中等卫生学 校;按照国家教育部在我国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总体设想,在发达地区重点卫生学校开办高 等职业教育;一些条件较好的中等卫生学校可以并入有关高等医学院校或独立升格为普通高 等医学院校,培养大专层次的护士和医学技术人才;在中等卫生学校较多的地区,对办学规 模小、服务面窄的学校应予以撤并调整。 另一方面,要继续深化中等医学教育的内部改革,按照《决定》和《纲要》的精神,认 真做好中等医学教育人才培养和课程调整两方面的工作,加强中等医学教育的教学改革,推 动以目标教学为代表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改革,使中专卫生学校毕业生在知识层次和能力 培养上都能适应社会和卫生事业发展对卫生技术人才的要求。 第四节 医学成人教育管理 医学成人教育是医学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的学校教育向终生教育发展的新 型教育制度的表现形式。它主要包括毕业后医学教育、继续医学教育、卫生管理干部岗位培 训、成人学历教育和乡村医生培训等方面。 一、毕业后医学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制度 毕业后医学教育是指对医学院校毕业后的卫生技术人员进行的正规化培训,包括建立临
床住院医生和专科医生培训以及研究生培养三个方面。 继续医学教育是对完成毕业后医学教育的中级及中级以上人员进行的以学习新理论、新 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为主的终身教育的一种形式 我国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相关规章制度,在发挥高等医学院校附属医院和省市级医院 的临床学科优势,推进临床住院医生、专科医生培训以及硏究生培养等改革方面取得了一定 的成绩。同时,逐步建立和完善了继续医学教育方面的规章制度,为选拔和培养学术骨干 学科带头人,提高我国医疗技术水平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中国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 明确要求,要进一步完善包括毕业后医学教育、继续医学教育在内的医学教育体系,加强住 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建立一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基地。这 表明,我国的毕业后医学教育、继续医学教育工作正在向规范化和制度化发展的轨道上迈进。 二、卫生管理干部教育与岗位培训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注重对卫生管理干部开展岗位必备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的正规化培 训,充分发挥卫生部卫生管理干部培训中心的作用,对在职卫生管理干部重点进行科学管理 知识培训:同时,按照卫生部颁布的医政、护理、科研、教育、防疫、监督、药政、妇幼、 爱国卫生、地方病、初级卫生保健等培训规范要求进行技术培训。通过培训,培养造就一批 适应新时期卫生事业发展的职业化管理队伍,为提高我国卫生事业的科学决策和管理水平做 出积极贡献。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提出的“高度重视卫 生管理人才的培养,造就一批适应卫生事业发展的职业化管理队伍”的要求,我们必须认识 到,当前,在现有的大批卫生管理干部中,仍然有相当数量的人没有经过卫生管理专业知识 的学习与培训,在职卫生管理干部的培训任务仍然相当艰巨,卫生管理人员的职业化进程仍 然与我国卫生事业的改革与发展不相适应 因此,在当前,应该在大力发展普通高等医学院校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普通本 科和研究生教育、培养高素质卫生管理人才后备队伍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在职卫生管理人员 的岗位培训工作,并结合我国的国情和在职卫生人员的实际,采取适宜的培训模式,提高其 卫生管理专业素质、技能和管理水平 三、医学成人学历教育 医学成人学历教育是针对我国国情,对大批已走上工作岗位但又未达到岗位规定要求的 文化程度和专业水平的卫生技术人员,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的中、高等医学学历教育,其 主要目标是为基层和农村培养医学专门人才。成人学历教育的形式有脱产、夜大学、函授和 自学考试等。办学层次以专科教育为重点,高等医学院校发挥师资和办学条件的优势,适当 发展成人本科医学教育,按国家有关规定授予符合条件的本科毕业生医学学士学位 医学成人学历教育应该贯彻因材施教、学以致用的原则,坚持结合卫生工作的实际, 教学上根据成人教育的特点,进行教学领域的改革,积极探索学分制和课程体系等方面改革 注重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多年来,医学成人教育的发展为我国基层和农村医疗卫生单位 培养了大批适用的医学专门人才,全面提高了我国卫生技术人员的素质 四、乡村医生培训工作
9 床住院医生和专科医生培训以及研究生培养三个方面。 继续医学教育是对完成毕业后医学教育的中级及中级以上人员进行的以学习新理论、新 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为主的终身教育的一种形式。 我国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相关规章制度,在发挥高等医学院校附属医院和省市级医院 的临床学科优势,推进临床住院医生、专科医生培训以及研究生培养等改革方面取得了一定 的成绩。同时,逐步建立和完善了继续医学教育方面的规章制度,为选拔和培养学术骨干、 学科带头人,提高我国医疗技术水平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中国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 明确要求,要进一步完善包括毕业后医学教育、继续医学教育在内的医学教育体系,加强住 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建立一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基地。这 表明,我国的毕业后医学教育、继续医学教育工作正在向规范化和制度化发展的轨道上迈进。 二、卫生管理干部教育与岗位培训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注重对卫生管理干部开展岗位必备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的正规化培 训,充分发挥卫生部卫生管理干部培训中心的作用,对在职卫生管理干部重点进行科学管理 知识培训;同时,按照卫生部颁布的医政、护理、科研、教育、防疫、监督、药政、妇幼、 爱国卫生、地方病、初级卫生保健等培训规范要求进行技术培训。通过培训,培养造就一批 适应新时期卫生事业发展的职业化管理队伍,为提高我国卫生事业的科学决策和管理水平做 出积极贡献。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提出的“高度重视卫 生管理人才的培养,造就一批适应卫生事业发展的职业化管理队伍”的要求,我们必须认识 到,当前,在现有的大批卫生管理干部中,仍然有相当数量的人没有经过卫生管理专业知识 的学习与培训,在职卫生管理干部的培训任务仍然相当艰巨,卫生管理人员的职业化进程仍 然与我国卫生事业的改革与发展不相适应。 因此,在当前,应该在大力发展普通高等医学院校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普通本 科和研究生教育、培养高素质卫生管理人才后备队伍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在职卫生管理人员 的岗位培训工作,并结合我国的国情和在职卫生人员的实际,采取适宜的培训模式,提高其 卫生管理专业素质、技能和管理水平。 三、医学成人学历教育 医学成人学历教育是针对我国国情,对大批已走上工作岗位但又未达到岗位规定要求的 文化程度和专业水平的卫生技术人员,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的中、高等医学学历教育,其 主要目标是为基层和农村培养医学专门人才。成人学历教育的形式有脱产、夜大学、函授和 自学考试等。办学层次以专科教育为重点,高等医学院校发挥师资和办学条件的优势,适当 发展成人本科医学教育,按国家有关规定授予符合条件的本科毕业生医学学士学位。 医学成人学历教育应该贯彻因材施教、学以致用的原则,坚持结合卫生工作的实际, 教学上根据成人教育的特点,进行教学领域的改革,积极探索学分制和课程体系等方面改革, 注重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多年来,医学成人教育的发展为我国基层和农村医疗卫生单位 培养了大批适用的医学专门人才,全面提高了我国卫生技术人员的素质。 四、乡村医生培训工作
农村卫生关系到保护农民健康和振兴农村经济的大局,做好乡村医生的培训工作对农村 卫生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多年来,我国医学教育部门认真落实卫生部颁发的《全 国乡村医生教育规划》(十年规划)的指标要求,巩固和完善了乡村医生教育体系,为农村培 养了一支素质优良、数量充足的乡村医生队伍,到2000年,平均每个行政村经卫生行政部 门注册的乡村医生数达到1.2人,在岗的乡村医生接受系统化正规化教育的比例达到80% 2000年以后新上岗的乡村医生基本达到中专学历。非卫生技术人员进入卫生技术岗位的现 象基本结束 第五节医学教育规划 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是与计划经济相适应的医学教育体系,医学教育机构主要按部门、 地方的行政隶属关系设置,实行多部门管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卫生事业 的发展,原有体制下形成的医学教育条块分割、结构不合理、效率不高等问题越来越突出。 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与卫生改革的要求,推动医学教育健康发展,1999年初,由教育 部与卫生部共同立项,首先开展了《2001-2005年中国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研究》,在 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中国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国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纲 要》的形成与颁布实施,为我国各地区医学教育规划的制定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和方向。 医学教育规划的意义 实施医学教育规划是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大举措,是政府对医学教育事业进行宏观 调控的重要手段,是实现医学教育发展与社会对卫生人力需求相协调的必然要求。推行医学 教育规划管理的意义是 (一)实施医学教育规划是医学教育事业适应我国人民对卫生人力需求的需要,符合国 际医学教育发展的趋势 医学教育规划有利于促使医学教育事业从偏重数量、规模、速度的粗放型增长模式转 向以内涵为主、注重质量和效益的集约型增长模式。由于医学教育事业的性质和卫生服务的 特殊性决定它不能单纯依赖市场机制使卫生人力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和调节供求关系,一些发 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医学教育规划是市场机制调节失灵下政府宏观调控、管理医学教育事业 的重要手段和管理模式。因此,推行医学教育规划管理模式不仅是医学教育发展的国际通行 做法,同时也完全符合我国的国情和医学教育发展的现实需要。 (二)实施医学教育规划是医学教育体制改革、结构调整的重大举措,是深化医学教育 改革的需要 长期以来,由于原有医学教育管理体制的制约和宏观管理不力,造成医学教育机构不是 按区域、人群健康需要设置,而是按部门、地方的行政隶属关系设置,由多部门举办与管理。 不同部门、地方的医学教育机构都在近年“大扩招”的政策下,盲目地追求数量和规模的发 展,造成条块分割、医学教育机构重叠的不合理格局,导致医学教育机构盲目、重复设置 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卫生技术人才供给与需求严重失衡。上述这些矛盾和问题,成为我国医 学教育事业发展到现阶段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医学教育规划管理能较 好地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通过规划,对医学教育进行结构调整,对现有医学教育机构的布 局、层次、招生规模和专业设置等进行改革,促进卫生技术人才供给与需求的基本平衡
10 农村卫生关系到保护农民健康和振兴农村经济的大局,做好乡村医生的培训工作对农村 卫生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多年来,我国医学教育部门认真落实卫生部颁发的《全 国乡村医生教育规划》(十年规划)的指标要求,巩固和完善了乡村医生教育体系,为农村培 养了一支素质优良、数量充足的乡村医生队伍,到 2000 年,平均每个行政村经卫生行政部 门注册的乡村医生数达到 1.2 人,在岗的乡村医生接受系统化正规化教育的比例达到 80%, 2000 年以后新上岗的乡村医生基本达到中专学历。非卫生技术人员进入卫生技术岗位的现 象基本结束。 第五节 医学教育规划 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是与计划经济相适应的医学教育体系,医学教育机构主要按部门、 地方的行政隶属关系设置,实行多部门管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卫生事业 的发展,原有体制下形成的医学教育条块分割、结构不合理、效率不高等问题越来越突出。 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与卫生改革的要求,推动医学教育健康发展,1999 年初,由教育 部与卫生部共同立项,首先开展了《2001—2005 年中国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研究》,在 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中国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国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纲 要》的形成与颁布实施,为我国各地区医学教育规划的制定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和方向。 一、医学教育规划的意义 实施医学教育规划是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大举措,是政府对医学教育事业进行宏观 调控的重要手段,是实现医学教育发展与社会对卫生人力需求相协调的必然要求。推行医学 教育规划管理的意义是: (一)实施医学教育规划是医学教育事业适应我国人民对卫生人力需求的需要,符合国 际医学教育发展的趋势 医学教育规划有利于促使医学教育事业从偏重数量、规模、速度的粗放型增长模式转 向以内涵为主、注重质量和效益的集约型增长模式。由于医学教育事业的性质和卫生服务的 特殊性决定它不能单纯依赖市场机制使卫生人力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和调节供求关系,一些发 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医学教育规划是市场机制调节失灵下政府宏观调控、管理医学教育事业 的重要手段和管理模式。因此,推行医学教育规划管理模式不仅是医学教育发展的国际通行 做法,同时也完全符合我国的国情和医学教育发展的现实需要。 (二)实施医学教育规划是医学教育体制改革、结构调整的重大举措,是深化医学教育 改革的需要 长期以来,由于原有医学教育管理体制的制约和宏观管理不力,造成医学教育机构不是 按区域、人群健康需要设置,而是按部门、地方的行政隶属关系设置,由多部门举办与管理。 不同部门、地方的医学教育机构都在近年“大扩招”的政策下,盲目地追求数量和规模的发 展,造成条块分割、医学教育机构重叠的不合理格局,导致医学教育机构盲目、重复设置, 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卫生技术人才供给与需求严重失衡。上述这些矛盾和问题,成为我国医 学教育事业发展到现阶段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医学教育规划管理能较 好地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通过规划,对医学教育进行结构调整,对现有医学教育机构的布 局、层次、招生规模和专业设置等进行改革,促进卫生技术人才供给与需求的基本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