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卫生科技管理 学习目标 1.了解卫生科技管理的概念与内容,熟悉我国“十五”期间卫生科技发展目标及卫生 科技改革内容 2.理解卫生科技计划管理的概念,熟悉制定卫生科技计划的原则,掌握卫生科技课题 管理的具体内容; 3.了解卫生科技成果的概念、特征及分类,熟悉卫生科技成果评价方式,掌握卫生科 技成果奖励与申报 4.了解卫生国际科学技术合作与交流的进展与成效,熟悉其形式、内容及管理。 第一节卫生科技管理概述 卫生科技管理的概念 卫生科技管理就是将现代管理学原理、方法应用于卫生科技活动中,以实现卫生科技活 动中各要素的最佳配合和发挥出最佳效能 改革开放以来,在“科教兴国”战略的指导下,我国卫生科技工作为促进经济建设和社 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科技自身实力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是,21世纪是科学技术 日新月异、迅猛发展的世纪,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纳米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及其产业 的发展对卫生科技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同时,科技体制改革、教育体制改革和卫生体制改革 的不断深化,也对卫生科技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卫生科技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 加强卫生科技管理在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等战略抉择中的作用是卫生科技管 理的重要内容。 卫生科技管理的范围 卫生科技计划管理 卫生科技成果、专利、知识产权管理 卫生科技奖励管理 卫生科技人员管理 卫生科技经费管理 卫生科技信息管理 卫生科技档案管理 ●卫生科技统计 卫生科技的评估体系
1 第十七章 卫生科技管理 学习目标 1.了解卫生科技管理的概念与内容,熟悉我国“十五”期间卫生科技发展目标及卫生 科技改革内容; 2.理解卫生科技计划管理的概念,熟悉制定卫生科技计划的原则,掌握卫生科技课题 管理的具体内容; 3.了解卫生科技成果的概念、特征及分类,熟悉卫生科技成果评价方式,掌握卫生科 技成果奖励与申报; 4.了解卫生国际科学技术合作与交流的进展与成效,熟悉其形式、内容及管理。 第一节 卫生科技管理概述 一、卫生科技管理的概念 卫生科技管理就是将现代管理学原理、方法应用于卫生科技活动中,以实现卫生科技活 动中各要素的最佳配合和发挥出最佳效能。 改革开放以来,在“科教兴国”战略的指导下,我国卫生科技工作为促进经济建设和社 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科技自身实力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是,21 世纪是科学技术 日新月异、迅猛发展的世纪,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纳米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及其产业 的发展对卫生科技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同时,科技体制改革、教育体制改革和卫生体制改革 的不断深化,也对卫生科技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卫生科技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 加强卫生科技管理在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等战略抉择中的作用是卫生科技管 理的重要内容。 二、卫生科技管理的范围 ⚫ 卫生科技计划管理; ⚫ 卫生科技成果、专利、知识产权管理; ⚫ 卫生科技奖励管理; ⚫ 卫生科技人员管理; ⚫ 卫生科技经费管理; ⚫ 卫生科技信息管理; ⚫ 卫生科技档案管理; ⚫ 卫生科技统计; ⚫ 卫生科技的评估体系;
卫生科技活动中的交流与合作; 卫生科技活动中的伦理学 卫生科技管理中的法制: 卫生科技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学。 我国卫生科技工作的形势与现状 建国50余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科教兴国”战略的指导下,我国卫生科技 工作为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科技自身实力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已 在全国建立起卫生科技的组织体系,扩大了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和造就出一支优秀的 卫生科技队伍,取得了许多重大成果,卫生科技的重点工作与防病治病的实际需要紧密结合, 为我国实现用较少的投入解决世界上最多人口的健康问题提供了坚实的科技支撑。 经过多年的建设,我国目前己拥有遍布全国、承担不同类型科研任务的县级以上独立卫 生科研机构408所,高等医学院校附设的科硏机构414所,专职科硏人员67690人,兼职参 与科研活动的科技人员229260余人。在现有机构的基础上,先后建设了10个国家级重点实 验室,46个卫生部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国家级工业性试验基地 3个卫生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20世纪80年代,成功证明EB病 毒在鼻咽癌发病中的重要作用,并确立鼻咽癌的早期诊断方法:发现新轮状病毒,证明它是 成人流行性腹泻的病原并得到国际认可: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新药联苯双脂的发明,为慢性 肝炎的治疗提供了手段,目前该药品已进军国际市场:90年代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分化治疗 白血病的硏究,开创治疗恶性肿瘤病的新思维:对食管癌高发现场综合防治研究获得突破, 使早期癌症患者术后生存率达90%以上;基因工程干扰素率先研制成功并投入生产:单克隆 抗体体外诊断试剂盒的研制成功,为传染病的控制提供了有力手段;乙肝疫苗的研制成功 不仅为解决乙肝预防做出决定性贡献,也成为80-90年代的生物制品支柱产业;开展阻断淋 巴丝虫病传播的策略和技术措施的系列研究,为1994年实现全国基本消灭丝虫病(即阻断 传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预计到“十五”期末,可实现全国消灭丝虫病;神经性高频耳 聋基因的成功克隆,实现了我国在疾病基因研究中零的突破,目前,我国已完成全长CDNA 及基因组DNA克隆、测序的新基因20多个:针对多发于贫困地区的地方病开展了卓有成效 的研究工作,有效遏制了克山病、大骨节病等地方病的发展;“科技成果十年百项推广计划” 提高了基层和农村医疗卫生单位的科技水平 在产出重大成果的同时,也造就了一批大师级的科学家。到目前为止,医药卫生行业有 中国科学院院士3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87人。 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极大促进了卫生科技工作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改革开放以来,卫 生系统派出留学人员约5万人次,其中半数以上归国效力。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不仅缩小了 我国与先进国家间的差距,也拓展了我国卫生科技人员活动的舞台,为世界人类健康做出应 有的贡献 四、我国“十五”期间卫生科技发展目标 “十五”期间,我国卫生科技发展总的目标是: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深化科技体制 改革,初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卫生科技自身发展规律的卫生科技创新体系, 使我国卫生领域重要学科和关键技术的科技实力接近或达到国际同类学科先进水平,自主创 新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使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主要疾病的防治技术明显改善,疾病的治愈
2 ⚫ 卫生科技活动中的交流与合作; ⚫ 卫生科技活动中的伦理学; ⚫ 卫生科技管理中的法制; ⚫ 卫生科技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学。 三、我国卫生科技工作的形势与现状 建国 50 余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科教兴国”战略的指导下,我国卫生科技 工作为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科技自身实力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已 在全国建立起卫生科技的组织体系,扩大了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和造就出一支优秀的 卫生科技队伍,取得了许多重大成果,卫生科技的重点工作与防病治病的实际需要紧密结合, 为我国实现用较少的投入解决世界上最多人口的健康问题提供了坚实的科技支撑。 经过多年的建设,我国目前已拥有遍布全国、承担不同类型科研任务的县级以上独立卫 生科研机构 408 所,高等医学院校附设的科研机构 414 所,专职科研人员 67690 人,兼职参 与科研活动的科技人员 229260 余人。在现有机构的基础上,先后建设了 10 个国家级重点实 验室,46 个卫生部重点实验室,2 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 个国家级工业性试验基地, 3 个卫生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20 世纪 80 年代,成功证明 EB 病 毒在鼻咽癌发病中的重要作用,并确立鼻咽癌的早期诊断方法;发现新轮状病毒,证明它是 成人流行性腹泻的病原并得到国际认可;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新药联苯双脂的发明,为慢性 肝炎的治疗提供了手段,目前该药品已进军国际市场;90 年代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分化治疗 白血病的研究,开创治疗恶性肿瘤病的新思维;对食管癌高发现场综合防治研究获得突破, 使早期癌症患者术后生存率达 90%以上;基因工程干扰素率先研制成功并投入生产;单克隆 抗体体外诊断试剂盒的研制成功,为传染病的控制提供了有力手段;乙肝疫苗的研制成功, 不仅为解决乙肝预防做出决定性贡献,也成为 80-90 年代的生物制品支柱产业;开展阻断淋 巴丝虫病传播的策略和技术措施的系列研究,为 1994 年实现全国基本消灭丝虫病(即阻断 传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预计到“十五”期末,可实现全国消灭丝虫病;神经性高频耳 聋基因的成功克隆,实现了我国在疾病基因研究中零的突破,目前,我国已完成全长 CDNA 及基因组 DNA 克隆、测序的新基因 20 多个;针对多发于贫困地区的地方病开展了卓有成效 的研究工作,有效遏制了克山病、大骨节病等地方病的发展;“科技成果十年百项推广计划” 提高了基层和农村医疗卫生单位的科技水平。 在产出重大成果的同时,也造就了一批大师级的科学家。到目前为止,医药卫生行业有 中国科学院院士 33 人,中国工程院院士 87 人。 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极大促进了卫生科技工作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改革开放以来,卫 生系统派出留学人员约 5 万人次,其中半数以上归国效力。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不仅缩小了 我国与先进国家间的差距,也拓展了我国卫生科技人员活动的舞台,为世界人类健康做出应 有的贡献。 四、我国“十五”期间卫生科技发展目标 “十五”期间,我国卫生科技发展总的目标是: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深化科技体制 改革,初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卫生科技自身发展规律的卫生科技创新体系, 使我国卫生领域重要学科和关键技术的科技实力接近或达到国际同类学科先进水平,自主创 新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使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主要疾病的防治技术明显改善,疾病的治愈
率和城乡居民的健康水平显著提高。 “十五”期间,卫生科技重点发展疾病预防控制、重大疫情和职业危害快速救治、血 液安全、社区卫生保健和健康促进、控制出生缺陷等新生儿疾病、环境与健康以及医药生物 技术七大领域。各个领域的发展目标如下: )疾病预防控制领域 未来五年在重大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与机理研究中,力争取得三个方面的突破,即在疾 病与遗传背景的关系上有所突破、疾病与环境的关系上有所突破、疾病与心理和行为的关系 上有所突破;在重大疾病防治手段上有三项创新,即微创和无创技术的创新、综合防治方案 的创新、治疗手段和药物(包括生物制品)的创新,为常见病的诊治提供新的方法和手段, 全面提升我国疾病防治的技术水平 (二)重大疫情和职业危害快速救治领域 5年内构建重大疫情快速反应系统的框架,提出意外事故的首选快速救治标准化方案 建立不明病原微生物快速鉴别基地;对重大洪涝灾害和退田还湖工程造成的寄生虫等疫情新 变化提供长远防治方案;对工农业职业危害提供低费用、高效率的防治方案,并有2~3种 特殊解毒剂研制成功:;提供高水平的寄生虫诊断试剂2-3种和寄生虫病治疗药物2~3种; 开发控制某些传染病的疫苗1~2种 (三)血液安全领域 5年内在我国全面实现无偿献血的基础上,完成全国一体化的输血机构现代化体系,以 及相关的网络化及电子信息中心化管理。要在显著降低输血风险、减少和防止传染性和非传 染性相关的输血反应、发展新的输血和血液治疗技术及相关产品、发展新的血型鉴定技术和 相关产品等理论和和实践的研究中,取得6~8项有较大影响的研究成果,相关制品实现产 业化。要制定出我国输血医学工作者的输血医学基础教育和再教育方案,制定出全民的血液 和安全输血的知识普及和宣传教育方案 (四)社区卫生保健和健康促进领域 5年内提供城市和农村不同社区、不同模式的综合防治优选方案;在社区内控制重大疾 病上升趋势,力争实现稳中有降的目标:提供可供不同人群选择的、易接受的2~3套健康 促进方法;提供社区保健的目标、策略、技术、标准、规范和评价指标。 (五)控制出生缺陷等新生儿疾病,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领域 年内脑瘫、先天性心脏病、神经管畸形等缺陷儿出生率下降2个百分点;提供无创性 产前诊断试剂方法2~3种:为残疾儿童提供有效的治疗和康复方案:提供少年儿童心理卫 生教育和综合失调训练方案;制订适合我国儿童生长发育的评价标准 (六)环境与健康领域 5年内阐明我国环境污染对人群健康危害的基本状况,确定我国主要健康危害的环境污 染因素:探索重要环境化学污染物的致病机理,寻找有效的预防、监测、诊断与治疗的方法 和技术:建立和发展环境与健康关系研究的新方法和新技术,提高环境卫生领域的科研水平 逐步建立我国主要环境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并开发相关的 监测技术和设备。 (七)医药生物技术领域 5年内取得8~10项创新性的、可在临床上实施的基因治疗方案:1~2项在国际上有较 大影响的基因治疗研究成果;1~2项接近国际先进水平的体细胞基因治疗研究成果;每年 增加2~3个基因工程药物新品种,有10个左右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上市:在艾滋病 病毒性肝炎、出血热、流感等基因工程疫苗和联合多价疫苗硏究方面,进入小规模人群试用 阶段,为研制出新型有效的基因工程疫苗打下基础
3 率和城乡居民的健康水平显著提高。 “十五”期间,卫生科技重点发展疾病预防控制、重大疫情和职业危害快速救治、血 液安全、社区卫生保健和健康促进、控制出生缺陷等新生儿疾病、环境与健康以及医药生物 技术七大领域。各个领域的发展目标如下: (一)疾病预防控制领域 未来五年在重大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与机理研究中,力争取得三个方面的突破,即在疾 病与遗传背景的关系上有所突破、疾病与环境的关系上有所突破、疾病与心理和行为的关系 上有所突破;在重大疾病防治手段上有三项创新,即微创和无创技术的创新、综合防治方案 的创新、治疗手段和药物(包括生物制品)的创新,为常见病的诊治提供新的方法和手段, 全面提升我国疾病防治的技术水平。 (二)重大疫情和职业危害快速救治领域 5 年内构建重大疫情快速反应系统的框架,提出意外事故的首选快速救治标准化方案; 建立不明病原微生物快速鉴别基地;对重大洪涝灾害和退田还湖工程造成的寄生虫等疫情新 变化提供长远防治方案;对工农业职业危害提供低费用、高效率的防治方案,并有 2~3 种 特殊解毒剂研制成功;提供高水平的寄生虫诊断试剂 2-3 种和寄生虫病治疗药物 2~3 种; 开发控制某些传染病的疫苗 1~2 种。 (三)血液安全领域 5 年内在我国全面实现无偿献血的基础上,完成全国一体化的输血机构现代化体系,以 及相关的网络化及电子信息中心化管理。要在显著降低输血风险、减少和防止传染性和非传 染性相关的输血反应、发展新的输血和血液治疗技术及相关产品、发展新的血型鉴定技术和 相关产品等理论和和实践的研究中,取得 6~8 项有较大影响的研究成果,相关制品实现产 业化。要制定出我国输血医学工作者的输血医学基础教育和再教育方案,制定出全民的血液 和安全输血的知识普及和宣传教育方案。 (四)社区卫生保健和健康促进领域 5 年内提供城市和农村不同社区、不同模式的综合防治优选方案;在社区内控制重大疾 病上升趋势,力争实现稳中有降的目标;提供可供不同人群选择的、易接受的 2~3 套健康 促进方法;提供社区保健的目标、策略、技术、标准、规范和评价指标。 (五)控制出生缺陷等新生儿疾病,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领域 5 年内脑瘫、先天性心脏病、神经管畸形等缺陷儿出生率下降 2 个百分点;提供无创性 产前诊断试剂方法 2~3 种;为残疾儿童提供有效的治疗和康复方案;提供少年儿童心理卫 生教育和综合失调训练方案;制订适合我国儿童生长发育的评价标准。 (六)环境与健康领域 5 年内阐明我国环境污染对人群健康危害的基本状况,确定我国主要健康危害的环境污 染因素;探索重要环境化学污染物的致病机理,寻找有效的预防、监测、诊断与治疗的方法 和技术;建立和发展环境与健康关系研究的新方法和新技术,提高环境卫生领域的科研水平; 逐步建立我国主要环境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并开发相关的 监测技术和设备。 (七)医药生物技术领域 5 年内取得 8~10 项创新性的、可在临床上实施的基因治疗方案;1~2 项在国际上有较 大影响的基因治疗研究成果;1~2 项接近国际先进水平的体细胞基因治疗研究成果;每年 增加 2~3 个基因工程药物新品种,有 10 个左右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上市;在艾滋病、 病毒性肝炎、出血热、流感等基因工程疫苗和联合多价疫苗研究方面,进入小规模人群试用 阶段,为研制出新型有效的基因工程疫苗打下基础
五、我国“十五”期间卫生科技体制改革 “十五”期间通过体制改革,建立起以科研机构,高等医学院校为主体的科学研究体系 以企业、医疗卫生单位为主体的技术开发体系和以中介机构为主的科技服务体系,实现医、 教、研、产更广泛、更紧密的联合,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科研机构、高校、中介服务机构和 政府部门连动的卫生科技创新体系 (一)引入竞争机制,完善项目管理 要充分发挥政府决策作用,加强管理创新,进一步加大“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 力度,建立和完善以竞争机制、评价机制、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为核心的运行机制。大力推 行项目招投标制度,对国家科技计划的实施逐步实行课题制管理,进一步激发科技人员的积 极性,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通过建立中介评估和监理制度,加强对项目的监管 (二)培养高水平科技人才,建设整体优化的卫生科技队伍 加强宏观调控和政策引导,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人才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建立人才 激励、合作竞争的有效机制,鼓励人才合理流动和创业创新。实施优秀人才培养计划,选拔 培养一批杰出学术学科带头人、创新型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特别是要加强对有重大项目组 织协调能力和专业领域发展前沿开拓引导能力的将帅型人才的培养。“十五”期间,通过专 门培养和重点支持,使一大批中青年科技人才成长起来,培养出一批在国际学术界有影响的 优秀科学家,在抓好髙水平科技人才培养的同时,还要注重提高科技队伍的整体素质,优化 科技队伍结构,建设好技术创新、科学研究、科技企业、科技管理、科技中介服务等几支队 (三)拓宽投入渠道,加大全社会科技投入 建立和完善科技创新的投资机制和激励机制,努力拓宽科技投入渠道,形成政府、单 位、企业及全社会多元化的投资体制。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大卫生科技投入力度,在“十 五”期间要把科技投入引入预算,并力争科技投入高于同年事业费的增长幅度。有条件的省 市可从医疗卫生单位结构调整后技术性收入的提高部分,划出一定的比例集中用于当地科技 重点建设,各单位要加大自筹经费投入,从业务总收入或财务预算中支出一定比例,用于单 位科技开发、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建设、科技人才培养和其它科技活动,为单位科技创新 与科技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要面向市场,以需求为导向,加强政策性引导的支持, 扩大卫生科技与企业和社会的联合协作,利用融资、风险投资、科技信贷等资本市场,建立 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产权明晰的双边、多边协作机制,实现卫生技术资本、人才资本、产 业资本的优化组合,逐步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和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 (四)加速卫生科技成果转化及推广应用,提高成果转化效益 强化卫生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和转化意识,有效地组织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工 作,加快卫生科技成果由潜在生产力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实现卫生科技与防病治病和卫生 保健工作的有机结合。科研机构要把成果开发、转化和推广应用作为重要任务,将科学研究 与成果转化结合起来,使科研成果尽快得到开发转化,进入市场,发挥应有的社会效益,各 级各地卫生科技发展服务中心等科技中介机构要在成果转化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卫生科技 主管部门指导下,积极从事科技成果转化、验收和评估工作。卫生部门要制定进一步促进成 果转化的政策措施,加大成果转化工作力度,设立成果转化专项资金支持科技成果转化和推 广应用。国家卫生科技成果转化推广要以中西部科技发展为重点,落实西部开发战略,在“十 年百项”科技成果中筛选适合农村和基层的适宜技术,向西部推广和倾斜。组织和支持卫生 科学技术和成果向有较大需求的中西部省市推广,加快西部卫生科技水平的普及、提高和科 技进步。各省市要面向农业和社区大力开展成果转化推广工作,将成果转化推广作为基层卫 生科技工作的首要任务抓实抓好,要制订卫生科技成果转化的激励政策,实施成果转化的制
4 五、我国“十五”期间卫生科技体制改革 “十五”期间通过体制改革,建立起以科研机构,高等医学院校为主体的科学研究体系, 以企业、医疗卫生单位为主体的技术开发体系和以中介机构为主的科技服务体系,实现医、 教、研、产更广泛、更紧密的联合,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科研机构、高校、中介服务机构和 政府部门连动的卫生科技创新体系。 (一)引入竞争机制,完善项目管理 要充分发挥政府决策作用,加强管理创新,进一步加大“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 力度,建立和完善以竞争机制、评价机制、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为核心的运行机制。大力推 行项目招投标制度,对国家科技计划的实施逐步实行课题制管理,进一步激发科技人员的积 极性,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通过建立中介评估和监理制度,加强对项目的监管。 (二)培养高水平科技人才,建设整体优化的卫生科技队伍 加强宏观调控和政策引导,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人才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建立人才 激励、合作竞争的有效机制,鼓励人才合理流动和创业创新。实施优秀人才培养计划,选拔 培养一批杰出学术学科带头人、创新型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特别是要加强对有重大项目组 织协调能力和专业领域发展前沿开拓引导能力的将帅型人才的培养。“十五”期间,通过专 门培养和重点支持,使一大批中青年科技人才成长起来,培养出一批在国际学术界有影响的 优秀科学家,在抓好高水平科技人才培养的同时,还要注重提高科技队伍的整体素质,优化 科技队伍结构,建设好技术创新、科学研究、科技企业、科技管理、科技中介服务等几支队 伍。 (三)拓宽投入渠道,加大全社会科技投入 建立和完善科技创新的投资机制和激励机制,努力拓宽科技投入渠道,形成政府、单 位、企业及全社会多元化的投资体制。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大卫生科技投入力度,在“十 五”期间要把科技投入引入预算,并力争科技投入高于同年事业费的增长幅度。有条件的省 市可从医疗卫生单位结构调整后技术性收入的提高部分,划出一定的比例集中用于当地科技 重点建设,各单位要加大自筹经费投入,从业务总收入或财务预算中支出一定比例,用于单 位科技开发、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建设、科技人才培养和其它科技活动,为单位科技创新 与科技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要面向市场,以需求为导向,加强政策性引导的支持, 扩大卫生科技与企业和社会的联合协作,利用融资、风险投资、科技信贷等资本市场,建立 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产权明晰的双边、多边协作机制,实现卫生技术资本、人才资本、产 业资本的优化组合,逐步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和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 (四)加速卫生科技成果转化及推广应用,提高成果转化效益 强化卫生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和转化意识,有效地组织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工 作,加快卫生科技成果由潜在生产力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实现卫生科技与防病治病和卫生 保健工作的有机结合。科研机构要把成果开发、转化和推广应用作为重要任务,将科学研究 与成果转化结合起来,使科研成果尽快得到开发转化,进入市场,发挥应有的社会效益,各 级各地卫生科技发展服务中心等科技中介机构要在成果转化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卫生科技 主管部门指导下,积极从事科技成果转化、验收和评估工作。卫生部门要制定进一步促进成 果转化的政策措施,加大成果转化工作力度,设立成果转化专项资金支持科技成果转化和推 广应用。国家卫生科技成果转化推广要以中西部科技发展为重点,落实西部开发战略,在“十 年百项”科技成果中筛选适合农村和基层的适宜技术,向西部推广和倾斜。组织和支持卫生 科学技术和成果向有较大需求的中西部省市推广,加快西部卫生科技水平的普及、提高和科 技进步。各省市要面向农业和社区大力开展成果转化推广工作,将成果转化推广作为基层卫 生科技工作的首要任务抓实抓好,要制订卫生科技成果转化的激励政策,实施成果转化的制
度。对在卫生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应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及管理人员予以重奖。加 强卫生技术评估,通过对重大、高新技术成果科学评估进行市场准入,对落后的诊疗技术予 以淘汰、更新,不断提高卫生服务的科技水平,根据卫生科技成果转化的需要,支持科技企 业开发、转化、推广卫生科技成果,形成有市场需求和竞争力的产品,提高卫生科技成果转 化的规模效益。 (五)转换科技支撑体系运行机制,加强卫生科技支撑条件建设 要加强对重点实验室、重点学科、技术开发中心等科研基地建设,引入竞争机制,有重 点地对现有研究基地进行优化,实施跨部门、跨地区共建,提高重点科研基地的装备水平和 科研能力。紧密结合卫生科技发展需要,加强医学实验动物、基因库、细胞库等资源性条件 建设:支持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发展,进一步加快卫生科技信息网络系统和数据库建设,建 立统一的信息采集、处理、贮存和传输网络,实现国内外科技信息的共享和交流。卫生科技 支撑体系的建设与运营要强化市场意识,转换运行机制,转变服务方式,扩展服务功能,提 高服务水平,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实现功能社会化、服务产业化、管理企业化,通过向社会 提供高标准、高水平的服务,取得社会认可和支持。 (六)加强卫生科技法制建设,完善卫生科技法制体系 围绕贯彻落实《科技进步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和《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 实现产业化的决定》等法律法规,结合卫生科技发展实际,制订相应的卫生科技政策、法规 和规章,进一步完善卫生科技法制体系,提高卫生科技科学化、法制化管理水平。建立重点 实验室、重点学科、开发中心等重点科研机构的审定认可和定期评估制度,不断提高重点机 构的建设水平;实施卫生技术准入管理,推行卫生技术评估制度,完善科技成果评估、成果 转化激励政策,健全科技进步评价指标体系,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和执法力度,制订更为积极 有效的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政策,创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 环境,吸引海外人才回国工作,发挥好回国人员的作用,鼓励留居海外科技人才以多种形式 为卫生科技创新服务。各级卫生科技管理部门要进一步转变职能,依法行政,提高执法水平, 确保卫生科技活动中的公平竞争和卫生科技事业的快速发展 (七)扩大对外开放,广泛开展卫生科技国际合作与交流 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与国际组织、世界各国及民间的科技合作关系,不断扩展新的合作 渠道,多形式、全方位、多层次地推进国际卫生科技合作与交流,积极参与全球性、区域性、 科学研究合作项目 优先支持以我国为主、国际协同的科技项目:加强有一定实力、国际合作开展较好的国 际科技合作基地建设:开发国际卫生科技人才资源,特别是海外华人智力资源;支持国内科 研机构与海外科研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合作:要进一步拓宽与发达国家及国际医学学术 组织的交流渠道,扩大共同研究领域;加强科技信息交流,鼓励和支持卫生科技人员特别是 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参加国际学术交流和国外专业培训,提高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跟踪国际 卫生科技发展前沿,努力赶超国际卫生科技先进水平。 第二节卫生科研计划管理 卫生科技计划管理的概念 卫生科技计划是根据国家科技发展计划(纲要),结合国际、国内卫生科技发展的特点和 我国卫生科技发展战略而预先确定一定时间内的奋斗目标、实现途径以及实施程序 卫生科技计划一旦制定,即是指导各级政府、部门和单位进行卫生科技工作的指导方针
5 度。对在卫生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应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及管理人员予以重奖。加 强卫生技术评估,通过对重大、高新技术成果科学评估进行市场准入,对落后的诊疗技术予 以淘汰、更新,不断提高卫生服务的科技水平,根据卫生科技成果转化的需要,支持科技企 业开发、转化、推广卫生科技成果,形成有市场需求和竞争力的产品,提高卫生科技成果转 化的规模效益。 (五)转换科技支撑体系运行机制,加强卫生科技支撑条件建设 要加强对重点实验室、重点学科、技术开发中心等科研基地建设,引入竞争机制,有重 点地对现有研究基地进行优化,实施跨部门、跨地区共建,提高重点科研基地的装备水平和 科研能力。紧密结合卫生科技发展需要,加强医学实验动物、基因库、细胞库等资源性条件 建设;支持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发展,进一步加快卫生科技信息网络系统和数据库建设,建 立统一的信息采集、处理、贮存和传输网络,实现国内外科技信息的共享和交流。卫生科技 支撑体系的建设与运营要强化市场意识,转换运行机制,转变服务方式,扩展服务功能,提 高服务水平,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实现功能社会化、服务产业化、管理企业化,通过向社会 提供高标准、高水平的服务,取得社会认可和支持。 (六)加强卫生科技法制建设,完善卫生科技法制体系 围绕贯彻落实《科技进步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和《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 实现产业化的决定》等法律法规,结合卫生科技发展实际,制订相应的卫生科技政策、法规 和规章,进一步完善卫生科技法制体系,提高卫生科技科学化、法制化管理水平。建立重点 实验室、重点学科、开发中心等重点科研机构的审定认可和定期评估制度,不断提高重点机 构的建设水平;实施卫生技术准入管理,推行卫生技术评估制度,完善科技成果评估、成果 转化激励政策,健全科技进步评价指标体系,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和执法力度,制订更为积极 有效的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政策,创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 环境,吸引海外人才回国工作,发挥好回国人员的作用,鼓励留居海外科技人才以多种形式 为卫生科技创新服务。各级卫生科技管理部门要进一步转变职能,依法行政,提高执法水平, 确保卫生科技活动中的公平竞争和卫生科技事业的快速发展。 (七)扩大对外开放,广泛开展卫生科技国际合作与交流 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与国际组织、世界各国及民间的科技合作关系,不断扩展新的合作 渠道,多形式、全方位、多层次地推进国际卫生科技合作与交流,积极参与全球性、区域性、 科学研究合作项目。 优先支持以我国为主、国际协同的科技项目;加强有一定实力、国际合作开展较好的国 际科技合作基地建设;开发国际卫生科技人才资源,特别是海外华人智力资源;支持国内科 研机构与海外科研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合作;要进一步拓宽与发达国家及国际医学学术 组织的交流渠道,扩大共同研究领域;加强科技信息交流,鼓励和支持卫生科技人员特别是 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参加国际学术交流和国外专业培训,提高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跟踪国际 卫生科技发展前沿,努力赶超国际卫生科技先进水平。 第二节 卫生科研计划管理 一、卫生科技计划管理的概念 卫生科技计划是根据国家科技发展计划(纲要),结合国际、国内卫生科技发展的特点和 我国卫生科技发展战略而预先确定一定时间内的奋斗目标、实现途径以及实施程序。 卫生科技计划一旦制定,即是指导各级政府、部门和单位进行卫生科技工作的指导方针
作为科技计划管理人员,理解和执行国家卫生科技计划,并以此制订本部门、本单位科技发 展计划是最重要的工作。只有科学、合理、可行的计划,充分利用资源,调动科技人员的积 极性,才能充分发挥出管理的效益 卫生科技计划的作用 (一)动员、组织和协调的作用 通过上下结合的科技计划制订过程,可以把有关的研究单位和研究人员动员、组织到实 现这一科技计划的各项任务中。一个科技计划的完成,通常需要多部门的配合,需要调动大 量的人力物力和一定的研究时间,没有有效的组织管理和协调,计划的完成通常较困难,质 量和效率也不会很高 (二)合理利用资源的作用 科技计划的制订需对科技任务、客观环境和内部条件进行分析,以确定优先发展领域和 科研项目,这样可以使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用于最重要、最急需的关键科研项目上去, (三)检查和考核的作用 科技计划具有指令性,为了保证科技计划的完成,在科技计划执行过程中进行进度的检 查和考核是最重要的环节。科研计划本身就是一把尺子,具有检查和考核的作用 制订卫生科技计划的原则 (一)把握全局,协调发展 制订科技计划,必须从全局出发,考虑到国家目标、本地区与本部门需要以及各层次、 各方面的协调发展,认真调査分析需求与发展。例如,如何确定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 发展研究的发展比例,不同层次科研机构的研究重心,科研经费投入方向和比例等。 (二)突出重点、兼顾一般 同一时期内,要安排的科研项目很多,许多大型科研项目涉及多个学科,并需要大量的 人力、物力、财力。但是一个部门、一个地区、一个单位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因此,在制 订计划时要分清主次、突出重点。但是,没有一般就没有重点,而且,一般和重点不可能是 成不变的,那些孕育着新苗头的一般项目一旦有所突破就可能变成重点。因此,也不能只 强调重点而忽略一般。 (三)着眼发展,远近结合 科研计划的任务是预先确定未来的目标和科研项目,在制订科技计划时,经济建设和社 会发展迫切需要的项目,要予以优先安排,某些带头学科和作为知识、技术储备的项目也应 积极支持,还要考虑计划的稳定性、连续性和可持续性 (四)留有余地,灵活机动 科学研究具有很强的探索性、风险性,要求科技计划留有一定余地,保持一定的灵活机 动性,以便及时支持一些有新苗头、新发展的项目。对于已有突破的在研项目,也应加大投 入,使其尽快发展。 四、卫生科技计划的实施与管理 制定科技计划不是科技管理的目的,只有实现了预定的目标,才完成了计划管理的任务。 为确保科技计划的实现,就要抓好科技计划实施的管理。 (一)卫生科技计划的执行 6
6 作为科技计划管理人员,理解和执行国家卫生科技计划,并以此制订本部门、本单位科技发 展计划是最重要的工作。只有科学、合理、可行的计划,充分利用资源,调动科技人员的积 极性,才能充分发挥出管理的效益。 二、卫生科技计划的作用 (一)动员、组织和协调的作用 通过上下结合的科技计划制订过程,可以把有关的研究单位和研究人员动员、组织到实 现这一科技计划的各项任务中。一个科技计划的完成,通常需要多部门的配合,需要调动大 量的人力物力和一定的研究时间,没有有效的组织管理和协调,计划的完成通常较困难,质 量和效率也不会很高。 (二)合理利用资源的作用 科技计划的制订需对科技任务、客观环境和内部条件进行分析,以确定优先发展领域和 科研项目,这样可以使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用于最重要、最急需的关键科研项目上去。 (三)检查和考核的作用 科技计划具有指令性,为了保证科技计划的完成,在科技计划执行过程中进行进度的检 查和考核是最重要的环节。科研计划本身就是一把尺子,具有检查和考核的作用。 三、制订卫生科技计划的原则 (一)把握全局,协调发展 制订科技计划,必须从全局出发,考虑到国家目标、本地区与本部门需要以及各层次、 各方面的协调发展,认真调查分析需求与发展。例如,如何确定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 发展研究的发展比例,不同层次科研机构的研究重心,科研经费投入方向和比例等。 (二)突出重点、兼顾一般 同一时期内,要安排的科研项目很多,许多大型科研项目涉及多个学科,并需要大量的 人力、物力、财力。但是一个部门、一个地区、一个单位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因此,在制 订计划时要分清主次、突出重点。但是,没有一般就没有重点,而且,一般和重点不可能是 一成不变的,那些孕育着新苗头的一般项目一旦有所突破就可能变成重点。因此,也不能只 强调重点而忽略一般。 (三)着眼发展,远近结合 科研计划的任务是预先确定未来的目标和科研项目,在制订科技计划时,经济建设和社 会发展迫切需要的项目,要予以优先安排,某些带头学科和作为知识、技术储备的项目也应 积极支持,还要考虑计划的稳定性、连续性和可持续性。 (四)留有余地,灵活机动 科学研究具有很强的探索性、风险性,要求科技计划留有一定余地,保持一定的灵活机 动性,以便及时支持一些有新苗头、新发展的项目。对于已有突破的在研项目,也应加大投 入,使其尽快发展。 四、卫生科技计划的实施与管理 制定科技计划不是科技管理的目的,只有实现了预定的目标,才完成了计划管理的任务。 为确保科技计划的实现,就要抓好科技计划实施的管理。 (一)卫生科技计划的执行
实现科技计划的全面完成,需要管理部门做大量的工作,其中最主要的有 1.组织要执行既定的科技计划,就必需有效地组织相关部门、相关单位的人力、财 力、物力及其他必要的条件,分解计划的研究单元并与承担单位和责任人签署协议或合同书 使计划任务成为一个统筹协调的整体以及可调控的系统 2.论证制定的计划可能会由于种种原因在可行性方面存在不足,组织相关专家对计 划的可行性以及计划实施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论证,可保证计划完美的实现,甚至有事半 功倍的作用 3.协调协调是科技计划管理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科技计划管理中有着特别重 要的地位。现代科技活动多数是跨学科、跨单位、跨地区的合作项目,没有有效的协调配合, 往往会延误进展或造成资源浪费 协调可分为纵向协调、横向协调、对内协调和对外协调。纵向协调是指上下级计划管 理部门之间的协调;横向协调是指各合作单位、学科、相关部门之间的协调 (二)卫生科技计划的检查 对科技计划的定期检查是保证计划进度和质量的重要管理环节。计划在实施时总会遇 到种种因素的干扰,有人为因素,也有非人为因素:有可预料因素,也有不可预料因素。检 查可以及时发现这些干扰因素,通过干预进行解决 科技计划的检査可以通过会议、现场进行检査,也可通过书面材料汇报检查,但是以 现场检査和会议检査为好,可以及时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解决。书面材料汇报 往往由于资料的完整性、可靠性等问题,往往难以评估并难以发现实质性问题。 检查的主要内容应包括:计划进度指标、质量指标和经济指标。 检查可分中期检查、年度检查、半年检查或季度检查 (三)卫生科技计划的调整 为保证科技计划的严肃性,计划一经下达就应该努力贯彻执行,不能轻易改变。但是 由于科研工作的探索性,不可预料因素的影响或人为因素影响导致计划明显推迟或可能引起 重大经济损失,就必须对计划进行调整。 无论什么原因,对计划的调整必须慎重,并履行一定的程序。对自上而下的调整,上 级主管部门应下达调整指令:对自下而上的调整,下级单位必须提出申请,经主管部门批准 后才能按调整后的计划执行。 (四)卫生科技计划完成后的验收和评估 卫生科技计划完成后总结验收的方式主要有:文字总结验收形式;成果鉴定形式:现 场验收形式。 对于基础性研究计划、管理学硏究计划、大规模调研计划,一般验收方式为文字资料 验收。按主管部门要求提供总结报告、研究数据、研究结果以及在执行计划中产生的论文 影像和计算机数据资料。 对于产出为技术和方法学等方面的计划,应先进行现场验收、考核,然后再提交相关 文字资料 对于产出为实物的计划(如新药、大型医疗器械等)计划,应组织包括管理人员、科技 人员和企业在内的鉴定委员会进行鉴定验收。 计划的评估可分为:计划目标的评估、计划管理过程的评估和该计划执行质量的评估。 五、医学科技课题管理
7 实现科技计划的全面完成,需要管理部门做大量的工作,其中最主要的有: 1.组织 要执行既定的科技计划,就必需有效地组织相关部门、相关单位的人力、财 力、物力及其他必要的条件,分解计划的研究单元并与承担单位和责任人签署协议或合同书, 使计划任务成为一个统筹协调的整体以及可调控的系统。 2.论证 制定的计划可能会由于种种原因在可行性方面存在不足,组织相关专家对计 划的可行性以及计划实施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论证,可保证计划完美的实现,甚至有事半 功倍的作用。 3.协调 协调是科技计划管理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科技计划管理中有着特别重 要的地位。现代科技活动多数是跨学科、跨单位、跨地区的合作项目,没有有效的协调配合, 往往会延误进展或造成资源浪费。 协调可分为纵向协调、横向协调、对内协调和对外协调。纵向协调是指上下级计划管 理部门之间的协调;横向协调是指各合作单位、学科、相关部门之间的协调。 (二)卫生科技计划的检查 对科技计划的定期检查是保证计划进度和质量的重要管理环节。计划在实施时总会遇 到种种因素的干扰,有人为因素,也有非人为因素;有可预料因素,也有不可预料因素。检 查可以及时发现这些干扰因素,通过干预进行解决。 科技计划的检查可以通过会议、现场进行检查,也可通过书面材料汇报检查,但是以 现场检查和会议检查为好,可以及时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解决。书面材料汇报 往往由于资料的完整性、可靠性等问题,往往难以评估并难以发现实质性问题。 检查的主要内容应包括:计划进度指标、质量指标和经济指标。 检查可分中期检查、年度检查、半年检查或季度检查。 (三)卫生科技计划的调整 为保证科技计划的严肃性,计划一经下达就应该努力贯彻执行,不能轻易改变。但是 由于科研工作的探索性,不可预料因素的影响或人为因素影响导致计划明显推迟或可能引起 重大经济损失,就必须对计划进行调整。 无论什么原因,对计划的调整必须慎重,并履行一定的程序。对自上而下的调整,上 级主管部门应下达调整指令;对自下而上的调整,下级单位必须提出申请,经主管部门批准 后才能按调整后的计划执行。 (四)卫生科技计划完成后的验收和评估 卫生科技计划完成后总结验收的方式主要有:文字总结验收形式;成果鉴定形式;现 场验收形式。 对于基础性研究计划、管理学研究计划、大规模调研计划,一般验收方式为文字资料 验收。按主管部门要求提供总结报告、研究数据、研究结果以及在执行计划中产生的论文、 影像和计算机数据资料。 对于产出为技术和方法学等方面的计划,应先进行现场验收、考核,然后再提交相关 文字资料。 对于产出为实物的计划(如新药、大型医疗器械等)计划,应组织包括管理人员、科技 人员和企业在内的鉴定委员会进行鉴定验收。 计划的评估可分为:计划目标的评估、计划管理过程的评估和该计划执行质量的评估。 五、医学科技课题管理
(一)课题、项目的概念 课题是为解决一个科学技术问题,先提出有科学依据的设想,经论证可行后,通过利用 已有的科学手段,分步骤、分阶段进行实施,达到预期研究目标的最基本研究单元。 项目是指为了解决一个科学技术目标,组织若干个有联系的课题从不同方向、不同区域 协同完成这一研究目标的研究单元。一个科研项目往往涉及多个学科或多个地区,比课题规 模大、周期长,但有时这两个术语的区分并不严格 (二)项目、课题的分类 1.按任务来源分 1)纵向课题、项目:指各级政府主管部门下达的课题、项目,其多数已纳入各级政府 主管部门的科技计划 2)横向课题、项目:指由企、事业单位委托进行的课题、项目,研究目标和经费一般 由委托单位提供 3)自选课题、项目:为研究人员自己提出的课题,一般为单位内部科研基金资助或通 过自筹经费实施 2.按科技活动类型分 1)基础研究课题、项目:探索未知或已知的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变化的现象和本质(规 律、原理、特性)的硏究。研究结果通常为一些科学发现,并形成基础科学的基本原理 2)应用研究课题、项目:为某种实用目的,运用基础研究成果,开辟新的技术途径的 研究。研究结果通常是技术发明 3)发展研究课题、项目:运用新的研究成果,为某项具体的应用目标寻求具体的技术 解决方案。如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新设计的研究。 (三)卫生科研课题申请的主要渠道 1.中国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又称“863″计划)中国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是由中央财 政单列专款支持的一项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指令性计划,属中长期计划,也是跨世纪的计划 其选题原则是:有限目标,突出重点。内容包括: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 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和新材料技术等七个领域16个主题,其中生物技术领域包括三 个主题20个专题。生物技术领域中与医学有关的近10年的7个研究重点是:防治主要传染 病、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的新型多肽药物;预防严重疾病的新技术疫苗:快速、简便、敏 感的诊断检测试剂:抗体工程和导向药物;基因治疗:蛋白质分离纯化技术:严重疾病的基 础研究 2.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计划(又称“973″计划)按照"统观全局、突出 重点,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指导思想,鼓励优秀的科学家和研究集体面向我国未来经济建设 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围绕农业、能源、信息、资源环境、人口与健康及材料等领域国民 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科学问题,开展多学科综合性研究,提出解决重大关键问题的理论 依据和形成未来重大新技术的科学基础,并藉以做出高水平的成果,培养有创新能力的高素 质人才,推动我国基础研究乃至科学技术事业的全面发展 3.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攻关计划是面向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重点解决国民经济建 设和社会发展中重大科技问题的科技发展计划,是国家科技计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 促进产业技术升级、解决社会公益性重大技术问题为主攻方向,通过关键共性技术的突破
8 (一)课题、项目的概念 课题是为解决一个科学技术问题,先提出有科学依据的设想,经论证可行后,通过利用 已有的科学手段,分步骤、分阶段进行实施,达到预期研究目标的最基本研究单元。 项目是指为了解决一个科学技术目标,组织若干个有联系的课题从不同方向、不同区域, 协同完成这一研究目标的研究单元。一个科研项目往往涉及多个学科或多个地区,比课题规 模大、周期长,但有时这两个术语的区分并不严格。 (二)项目、课题的分类 1.按任务来源分 1)纵向课题、项目:指各级政府主管部门下达的课题、项目,其多数已纳入各级政府 主管部门的科技计划。 2)横向课题、项目:指由企、事业单位委托进行的课题、项目,研究目标和经费一般 由委托单位提供。 3)自选课题、项目:为研究人员自己提出的课题,一般为单位内部科研基金资助或通 过自筹经费实施。 2.按科技活动类型分 1)基础研究课题、项目:探索未知或已知的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变化的现象和本质(规 律、原理、特性)的研究。研究结果通常为一些科学发现,并形成基础科学的基本原理。 2)应用研究课题、项目:为某种实用目的,运用基础研究成果,开辟新的技术途径的 研究。研究结果通常是技术发明。 3)发展研究课题、项目:运用新的研究成果,为某项具体的应用目标寻求具体的技术 解决方案。如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新设计的研究。 (三)卫生科研课题申请的主要渠道 1.中国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又称“863”计划) 中国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是由中央财 政单列专款支持的一项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指令性计划,属中长期计划,也是跨世纪的计划。 其选题原则是:有限目标,突出重点。内容包括: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 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和新材料技术等七个领域 16 个主题,其中生物技术领域包括三 个主题 20 个专题。生物技术领域中与医学有关的近 10 年的 7 个研究重点是:防治主要传染 病、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的新型多肽药物;预防严重疾病的新技术疫苗;快速、简便、敏 感的诊断检测试剂;抗体工程和导向药物;基因治疗;蛋白质分离纯化技术;严重疾病的基 础研究。 2.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计划(又称“973”计划) 按照"统观全局、突出 重点,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指导思想,鼓励优秀的科学家和研究集体面向我国未来经济建设 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围绕农业、能源、信息、资源环境、人口与健康及材料等领域国民 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科学问题,开展多学科综合性研究,提出解决重大关键问题的理论 依据和形成未来重大新技术的科学基础,并藉以做出高水平的成果,培养有创新能力的高素 质人才,推动我国基础研究 乃至科学技术事业的全面发展。 3. 国家科技攻关计划 攻关计划是面向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重点解决国民经济建 设和社会发展中重大科技问题的科技发展计划,是国家科技计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 促进产业技术升级、解决社会公益性重大技术问题为主攻方向,通过关键共性技术的突破
引进技术的创新、高新技术的应用,为产业结构调整、人民生活质量提高及社会可持续发展 提供技术支撑。攻关计划坚持市场导向、需求牵引的原则,实行产学研相结合,坚持自主开 发、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并重,实行课题制管理 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自然科学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以 促进国家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繁荣。资助项目类别包括: 1)重大项目:一种定向研究课题,主要针对我国科学技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 些重大科学技术问题,组织跨学科、跨单位、跨部门研究,具有相应研究能力和条件的研 究集体或科技工作者均可针对《重大项目指南》定向申请 2)重点项目:主要针对我国学科发展布局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和学科领域的新生长点 开展深入研究,并给予高强度的支持,也是定向硏究课题,具备相应研究能力和条件的研究 集体或科技工作者均可按项目指南做定向申请 3)面上项目:(1)自由申请项目:是科学基金资助工作的主体,占各类资助项目经费 总额的60%以上。(2)青年科学基金:在选题和申请程序上与自由申请项目相同,但第 申请人年龄必须在35岁以下,已取得博士学位(或具有中级以上专业职称)能独立开展研 究工作,学术思想活跃,有开拓创新精神的青年科学工作者。(3)地区科学基金:是为支持 边远少数民族和科学基础薄弱地区所属研究机构或高等院校的科学研究工作而专门设立的 基金。 4)高技术新概念、新构思探索课题专项基金:高技术新概念、新构思探索课题是“863” 计划的组成部分,要求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和探索性,它的范围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根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目标,开展科学思想独特、新颖的研究探索,为高技 术计划目标的实现,提供新理论和新技术。这类课题一经突破,有可能列入“863”计划。 (2)根据国家高技术研究长远发展方向,瞄准世界科学前沿,进行新的理论探索,为 2000年以后的高技术研究发展提供科学储备 (3)服务于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目标,能支持和促进有关主导领域的学科发展 但尚不具备条件在高技术计划中安排的基础性课题 5)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是为促进青年科技人才的成长,并鼓励海外学者回国工作, 加速培养跨世纪的优秀学术带头人,由中央财政拨专款设立的基金。凡在受理申请当年1 月1日未满45周岁,获博士学位或具有相当副教授级(含副教授)以上的专业技术职务 在自然科学基础性研究中已取得国内外同行公认突出的创新性成绩者可申请该基金 6)海外青年学者合作研究基金:为鼓励部分海外优秀青年学者每年能在国内进行一定 期限的自然科学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而设立。 7)创新研究群体:为稳定地支持基础科学的前沿研究,培养和造就具有创新能力的人 才和群体,自然科学基金委于2000年开始试行设立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该基金资助国 内以优秀中青年科学家为学术带头人和骨干的研究群体,围绕某一重要研究方向在国内进行 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参加评审和遴选的候选创新研究群体由相关部委及自然科学基金 委科学部推荐产生,不受理自由申请。 7)其他:有优秀研究成果专著出版基金、国际合作研究项目、重大国际(地区)合作研 究项目、资助留学人员短期回国工作讲学专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普项目等。 六、科硏项目(课题的申请 (一)选题的原则 1.需要性原则以国家目标为首要原则,解决国家在经济建设上急需解决的问题
9 引进技术的创新、高新技术的应用,为产业结构调整、人民生活质量提高及社会可持续发展 提供技术支撑。攻关计划坚持市场导向、需求牵引的原则,实行产学研相结合,坚持自主开 发、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并重,实行课题制管理 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自然科学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以 促进国家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繁荣。资助项目类别包括: 1)重大项目:一种定向研究课题,主要针对我国科学技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 一些重大科学技术问题,组织跨学科、跨单位、跨部门研究,具有相应研究能力和条件的研 究集体或科技工作者均可针对《重大项目指南》定向申请。 2)重点项目:主要针对我国学科发展布局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和学科领域的新生长点, 开展深入研究,并给予高强度的支持,也是定向研究课题,具备相应研究能力和条件的研究 集体或科技工作者均可按项目指南做定向申请。 3)面上项目:(1)自由申请项目:是科学基金资助工作的主体,占各类资助项目经费 总额的 60%以上。(2) 青年科学基金:在选题和申请程序上与自由申请项目相同,但第一 申请人年龄必须在 35 岁以下,已取得博士学位(或具有中级以上专业职称)能独立开展研 究工作,学术思想活跃,有开拓创新精神的青年科学工作者。(3)地区科学基金:是为支持 边远少数民族和科学基础薄弱地区所属研究机构或高等院校的科学研究工作而专门设立的 基金。 4)高技术新概念、新构思探索课题专项基金:高技术新概念、新构思探索课题是“863” 计划的组成部分,要求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和探索性,它的范围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根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目标,开展科学思想独特、新颖的研究探索,为高技 术计划目标的实现,提供新理论和新技术。这类课题一经突破,有可能列入“863”计划。 (2)根据国家高技术研究长远发展方向 ,瞄准世界科学前沿,进行新的理论探索,为 2000 年以后的高技术研究发展提供科学储备。 (3)服务于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目标 ,能支持和促进有关主导领域的学科发展, 但尚不具备条件在高技术计划中安排的基础性课题。 5)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是为促进青年科技人才的成长,并鼓励海外学者回国工作, 加速培养跨世纪的优秀学术带头人,由中央财政拨专款设立的基金。凡在受理申请当年 1 月 1 日未满 45 周岁,获博士学位或具有相当副教授级(含副教授)以上的专业技术职务, 在自然科学基础性研究中已取得国内外同行公认突出的创新性成绩者可申请该基金。 6)海外青年学者合作研究基金:为鼓励部分海外优秀青年学者每年能在国内进行一定 期限的自然科学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而设立。 7)创新研究群体:为稳定地支持基础科学的前沿研究,培养和造就具有创新能力的人 才和群体,自然科学基金委于 2000 年开始试行设立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该基金资助国 内以优秀中青年科学家为学术带头人和骨干的研究群体,围绕某一重要研究方向在国内进行 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参加评审和遴选的候选创新研究群体由相关部委及自然科学基金 委科学部推荐产生,不受理自由申请。 7)其他:有优秀研究成果专著出版基金、国际合作研究项目、重大国际(地区)合作研 究项目、资助留学人员短期回国工作讲学专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普项目等。 六、科研项目(课题)的申请 (一)选题的原则 1.需要性原则 以国家目标为首要原则,解决国家在经济建设上急需解决的问题
2.创新性原则必须有创新且为实质性创新,选择前人未解决的或未完全解决的问题 研究,可以在研究对象、研究目标、研究手段三方面选择创新点。 3.先进性原则创新和先进是并存的,有创新必然有先进性,先进性主要指技术方面, 有时间、地理的比较,在应用和开发研究中是最重要的评价指标。 4.科学性原则一是选题有科学依据,应根据实践经验和前人经验选题:二是选题符 合科学的客观规律,违背已成定论的科学规律往往难有科学性,但也有例外, 5.可行性原则指课题主要指标实现的可能性。对完成课题需要的人才、知识结构, 研究条件和必需的时间能否保证 6.效能性原则指科研投入与科研成果综合效能是否相当。但这并不重要,一些科研 项目明知经济上投入大,也必须资助 除了以上选题原则以外,还有两个重要因素要考虑:伦理学,环境因素 (二)申请书填写 首先认真理解分析申请指南,弄清资助范围、项目类型、申请条件,按要求和自己的 实力选好课题,然后査阅有关文献或检索。 认真进行研究设计,组织必需的研究研究人员,落实必需的研究设备(已有的、可借 或租用的、必需用研究经费购买的),弄清规格、用量、价格 对申报材料的要求 按申请书要求认真填写每一项内容,不要漏填和错填,术语使用规范准确、语言表述 清楚、流畅,不要有错别字,申请材料齐全、装帧美观 1.简表要求 1)标题要简明扼要、确切反映研究的主题,一般不超过25个汉字,尽量不用缩略词、 化学分子式 2)送审学科和代码一定要慎重选择,它关系到是否会送审到同行专家学科组 3)对于有限项要求的申请项目,课题组成员中具有高级职称的主要研究成员承担或参 加此类项目的数量必须在限项范围内,否则形式审查即可淘汰。签名不要代签,不能弄虚作 4)摘要一般在200字左右,必须能真实反映研究内容,创新之处,项目特色 2.国内外研究动态清楚一般在图书馆进行近5年文件检索,然后在因特网检索 必须说明国内外近年同类研究概况,包括国内外同类实验室目前正在从事的工作情况,本课 题与之比较有何特色。本项目研究的意义和创新点要讲清楚,引文脚注不要弄错。要仔细了 解资助部门已经资助的项目,一般情况下,资助部门不可能对同类项目重复资助 3.研究目标明确尽管国家一些部门单项资助强度达到几十万元或数百万元经费, 但仍然要求申请项目具有有限的研究目标,可以在预定的时间内,在有限的经费下完成预定 的硏究目标。对于一个项目内含有多个目标或者系列性研究(俗称大口袋项目)是不可能获得 资助的 研究内容应阐述清楚,由浅及深,由表及里,让人理解,起码让大同行专家看懂,缩
10 2.创新性原则 必须有创新且为实质性创新,选择前人未解决的或未完全解决的问题 研究,可以在研究对象、研究目标、研究手段三方面选择创新点。 3.先进性原则 创新和先进是并存的,有创新必然有先进性,先进性主要指技术方面, 有时间、地理的比较,在应用和开发研究中是最重要的评价指标。 4.科学性原则 一是选题有科学依据,应根据实践经验和前人经验选题;二是选题符 合科学的客观规律,违背已成定论的科学规律往往难有科学性,但也有例外。 5.可行性原则 指课题主要指标实现的可能性。对完成课题需要的人才、知识结构, 研究条件和必需的时间能否保证。 6.效能性原则 指科研投入与科研成果综合效能是否相当。但这并不重要,一些科研 项目明知经济上投入大,也必须资助。 除了以上选题原则以外,还有两个重要因素要考虑:伦理学,环境因素。 (二)申请书填写 首先认真理解分析申请指南,弄清资助范围、项目类型、申请条件,按要求和自己的 实力选好课题,然后查阅有关文献或检索。 认真进行研究设计, 组织必需的研究研究人员, 落实必需的研究设备(已有的、可借 或租用的、必需用研究经费购买的),弄清规格、用量、价格。 对申报材料的要求: 按申请书要求认真填写每一项内容,不要漏填和错填,术语使用规范准确、语言表述 清楚、流畅,不要有错别字,申请材料齐全、装帧美观。 1.简表要求 1)标题要简明扼要、确切反映研究的主题,一般不超过 25 个汉字,尽量不用缩略词、 化学分子式。 2)送审学科和代码一定要慎重选择,它关系到是否会送审到同行专家学科组。 3)对于有限项要求的申请项目,课题组成员中具有高级职称的主要研究成员承担或参 加此类项目的数量必须在限项范围内,否则形式审查即可淘汰。签名不要代签,不能弄虚作 假。 4)摘要一般在 200 字左右,必须能真实反映研究内容,创新之处,项目特色。 2.国内外研究动态清楚 一般在图书馆进行近 5 年文件检索,然后在因特网检索。 必须说明国内外近年同类研究概况,包括国内外同类实验室目前正在从事的工作情况,本课 题与之比较有何特色。本项目研究的意义和创新点要讲清楚,引文脚注不要弄错。要仔细了 解资助部门已经资助的项目,一般情况下,资助部门不可能对同类项目重复资助。 3.研究目标明确 尽管国家一些部门单项资助强度达到几十万元或数百万元经费, 但仍然要求申请项目具有有限的研究目标,可以在预定的时间内,在有限的经费下完成预定 的研究目标。对于一个项目内含有多个目标或者系列性研究(俗称大口袋项目)是不可能获得 资助的。 研究内容应阐述清楚,由浅及深,由表及里,让人理解,起码让大同行专家看懂,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