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卫生工作方针与卫生发展战略 学习目标 1.了解卫生工作方针的形成、基本内容以及卫生工作方针执行中的成就与问题; 2.理解我国不同时期卫生工作方针所产生的政策效果与理论基础 3.掌握我国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的内容 4.熟悉卫生发展战略的概念与内容,了解卫生发展战略的社会经济背景,理解卫生发 展战略的原则及改革方向。 卫生工作方针是政府领导卫生工作的基本指导思想。卫生发展战略是一定历史时期内卫 生事业优先发展的工作思路。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卫生工作方针和卫生发展战略都 是对一个较长时期内我国宏观卫生发展趋势和存在的全局性问题做出总体判断而提出的工 作指导思想、优先发展重点、基本要求与对策措施,并用简明的语言高度概括之。卫生发展 战略则从属于卫生工作方针并体现卫生工作方针阶段性重点目标和内容 第一节卫生工作方针的概述 卫生工作方针的形成 1949年9月,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委员会卫生部召开了全国卫 生行政会议,确定了全国卫生建设的总方针:“预防为主,卫生工作的重点应放在保证生产 建设和国防建设方面,面向农村、工矿,依靠群众,开展卫生保健工作 1950年8月,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和军委卫生部联合召开了第一届全国卫生会议,讨 论确定全国卫生工作的总方针和总任务。毛泽东主席给会议题了词:“团结新老中西各部分 医药卫生人员,组织巩固的统一战线,为开展伟大的人民卫生工作而奋斗”。毛主席的题词 给会议指明了方向。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亲临大会,做了重要 讲话,指出:“政府和军队的医药卫生工作,应当确定为群众服务的方针,并依靠群众去推 动和发展人民的卫生事业,过去23年的人民军队和人民政权,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是正确 地执行了这一方针的,因此,我们卫生部门的医务工作者,能在困难条件下完成任务 中西医务人员要团结起来,互相学习,共同发挥所长,为群众服务。”最后,会议在交流和 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确定了我国卫生工作三大原则为“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 1950年9月,中央人民政务院第49次政务会议正式批准了卫生工作三大原则 1952年12月,第二届全国卫生会议总结了当时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经验,根据周恩来 总理的提议,将“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列入我国卫生工作原则之一,并经过167 次政务会议正式批准。从此,我国卫生工作“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卫生工 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的四大原则正式形成。这四大原则以后也被称为卫生工作的四大方针
第三章 卫生工作方针与卫生发展战略 学习目标 1.了解卫生工作方针的形成、基本内容以及卫生工作方针执行中的成就与问题; 2.理解我国不同时期卫生工作方针所产生的政策效果与理论基础; 3.掌握我国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的内容; 4.熟悉卫生发展战略的概念与内容,了解卫生发展战略的社会经济背景,理解卫生发 展战略的原则及改革方向。 卫生工作方针是政府领导卫生工作的基本指导思想。卫生发展战略是一定历史时期内卫 生事业优先发展的工作思路。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卫生工作方针和卫生发展战略都 是对一个较长时期内我国宏观卫生发展趋势和存在的全局性问题做出总体判断而提出的工 作指导思想、优先发展重点、基本要求与对策措施,并用简明的语言高度概括之。卫生发展 战略则从属于卫生工作方针并体现卫生工作方针阶段性重点目标和内容。 第一节 卫生工作方针的概述 一、卫生工作方针的形成 1949 年 9 月,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委员会卫生部召开了全国卫 生行政会议,确定了全国卫生建设的总方针:“预防为主,卫生工作的重点应放在保证生产 建设和国防建设方面,面向农村、工矿,依靠群众,开展卫生保健工作。” 1950 年 8 月,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和军委卫生部联合召开了第一届全国卫生会议,讨 论确定全国卫生工作的总方针和总任务。毛泽东主席给会议题了词:“团结新老中西各部分 医药卫生人员,组织巩固的统一战线,为开展伟大的人民卫生工作而奋斗”。毛主席的题词 给会议指明了方向。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亲临大会,做了重要 讲话,指出:“政府和军队的医药卫生工作,应当确定为群众服务的方针,并依靠群众去推 动和发展人民的卫生事业,过去 23 年的人民军队和人民政权,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是正确 地执行了这一方针的,因此,我们卫生部门的医务工作者,能在困难条件下完成任务。…… 中西医务人员要团结起来,互相学习,共同发挥所长,为群众服务。”最后,会议在交流和 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确定了我国卫生工作三大原则为“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 1950 年 9 月,中央人民政务院第 49 次政务会议正式批准了卫生工作三大原则。 1952 年 12 月,第二届全国卫生会议总结了当时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经验,根据周恩来 总理的提议,将“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列入我国卫生工作原则之一,并经过 167 次政务会议正式批准。从此,我国卫生工作“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卫生工 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的四大原则正式形成。这四大原则以后也被称为卫生工作的四大方针
二、卫生工作方针的基本内容 (一)面向工农兵 面向工农兵是我国卫生工作的方向。卫生工作必须为人民群众服务,这是一个重大原则 问题。1950年8月19日,卫生部副部长贺诚同志在第一届全国卫生会议的总结报告中指出: 为人民服务,首先为工农兵服务,这是我们工作的唯一出发点。为什么首先为工农兵服务 呢?因为工人、农民人数最多,又是人民民主政权的基础和生产建设的基本力量。他们所受 疾病的灾难最深,得到卫生保障也最少。兵是武装了的工农,是国防建设的基本力量,没有 它,生产建设与和平生活就无从获得保障。”这一方针的确立,保证我国卫生事业沿着正确 的方向健康发展 (二)预防为主 预防为主是卫生工作方针的核心。它是最经济、最人道、最主动、最有效的防治疾病的 方针,符合人民群众的最高利益。预防为主应贯穿在医疗、预防、保健工作的全过程,所有 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和全体人员都必须做预防工作。 (三)团结中西医 团结中西医是指把中西医药卫生人员团结起来,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当时全国卫生 人员只有50多万,中医师占了54.6%,而西医师只占7.5%。中医人数比西医多,且大部 分在农村,广大的农民主要依靠他们防治疾病,但是中医在解放以前,却受到国民党的歧视 和排斥,造成中西医之间的隔阂。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在老解放区就积累了重视团结中西医 务人员的经验。因此,确定“团结中西医”的方针是非常必要的。 (四)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 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是指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自己行动起来向疾病作斗争 1952年为了反对美国在朝鲜和我国东北施行的细菌战而开展的“爱国卫生运动”,对改变我 国的环境卫生,提高人民群众的卫生知识水平,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等方面都起到了十分显 著的作用。另一方面发动和依靠群众,还可以加快卫生事业的建设,如对基层卫生机构的建 立和卫生人员的培养,都需要人民群众的支持。因此,卫生工作必须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广 泛参与,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卫生工作方针执行所取得的成就 由于卫生工作方针的确立,并得到了广泛的宣传和贯彻,促使20世纪50年代以后我国 卫生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 (一)统一了认识,明确了方向 卫生工作四大方针成为全国卫生工作的强大动力,全体卫生人员都自觉地贯彻卫生工作 原则。 (二)出现了中西医药人员大团结的局面 卫生工作四大方针的执行,调动了广大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促进了中西医药两类人员的 团结,使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发挥了重大作用 (三)迅速组建了防疫机构 卫生工作四大方针的贯彻,推动了预防工作的开展,对急性传染病及地方病的防治在短 期内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四)改造旧产婆,推广新法接生 卫生工作四大方针的贯彻,推动了妇幼保健工作的开展。广泛开展改造旧产婆,实行新 法接生,很快地推动了妇幼保健工作的开展,建立了妇幼保健机构,对孕产妇和婴幼儿的保
二、卫生工作方针的基本内容 (一)面向工农兵 面向工农兵是我国卫生工作的方向。卫生工作必须为人民群众服务,这是一个重大原则 问题。1950 年 8 月 19 日,卫生部副部长贺诚同志在第一届全国卫生会议的总结报告中指出: “为人民服务,首先为工农兵服务,这是我们工作的唯一出发点。为什么首先为工农兵服务 呢?因为工人、农民人数最多,又是人民民主政权的基础和生产建设的基本力量。他们所受 疾病的灾难最深,得到卫生保障也最少。兵是武装了的工农,是国防建设的基本力量,没有 它,生产建设与和平生活就无从获得保障。”这一方针的确立,保证我国卫生事业沿着正确 的方向健康发展。 (二)预防为主 预防为主是卫生工作方针的核心。它是最经济、最人道、最主动、最有效的防治疾病的 方针,符合人民群众的最高利益。预防为主应贯穿在医疗、预防、保健工作的全过程,所有 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和全体人员都必须做预防工作。 (三)团结中西医 团结中西医是指把中西医药卫生人员团结起来,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当时全国卫生 人员只有 50 多万,中医师占了 54.6%,而西医师只占 7.5%。中医人数比西医多,且大部 分在农村,广大的农民主要依靠他们防治疾病,但是中医在解放以前,却受到国民党的歧视 和排斥,造成中西医之间的隔阂。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在老解放区就积累了重视团结中西医 务人员的经验。因此,确定“团结中西医”的方针是非常必要的。 (四)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 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是指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自己行动起来向疾病作斗争。 1952 年为了反对美国在朝鲜和我国东北施行的细菌战而开展的“爱国卫生运动”,对改变我 国的环境卫生,提高人民群众的卫生知识水平,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等方面都起到了十分显 著的作用。另一方面发动和依靠群众,还可以加快卫生事业的建设,如对基层卫生机构的建 立和卫生人员的培养,都需要人民群众的支持。因此,卫生工作必须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广 泛参与,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三、卫生工作方针执行所取得的成就 由于卫生工作方针的确立,并得到了广泛的宣传和贯彻,促使 20 世纪 50 年代以后我国 卫生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 (一) 统一了认识,明确了方向 卫生工作四大方针成为全国卫生工作的强大动力,全体卫生人员都自觉地贯彻卫生工作 原则。 (二)出现了中西医药人员大团结的局面 卫生工作四大方针的执行,调动了广大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促进了中西医药两类人员的 团结,使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发挥了重大作用。 (三)迅速组建了防疫机构 卫生工作四大方针的贯彻,推动了预防工作的开展,对急性传染病及地方病的防治在短 期内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四)改造旧产婆,推广新法接生 卫生工作四大方针的贯彻,推动了妇幼保健工作的开展。广泛开展改造旧产婆,实行新 法接生,很快地推动了妇幼保健工作的开展,建立了妇幼保健机构,对孕产妇和婴幼儿的保
健取得了明显的成绩 (五)加强了工矿企业的卫生建设 卫生工作四大方针贯彻后,加强了对工矿企业卫生工作的领导,工矿企业卫生改由工业 部门和地方卫生部门双重领导,有些省、市设有职业病防治所,各类卫生防疫站设立了劳动 卫生科,有些医院也设立了职业病科,在工矿企业的内部也设置了职工医院或卫生所等基层 卫生组织,大大地改善了工矿企业职工的健康保障条件 (六)加强了防治寄生虫病和地方病的领导和组织措施 贯彻卫生工作四大方针,加强了对寄生虫病和地方病防治的领导。设置了各种专科防治 机构,如血吸虫病防治所(站)、寄生虫病防治所(站)等,组织专家,发动群众,很快取得 良好效果 (七)推行了全国范围内的医疗保健制度 在卫生工作四大方针的指引下,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医疗保健制度。包括干部的公费医疗、 工人的劳保医疗和农民的合作医疗,对保护和增进广大劳动人民的健康和社会安定,发挥了 极其重要的作用 (八)推动了卫生事业的全面发展 卫生工作四大方针的贯彻推动了各项卫生事业的全面发展。调整了医学院校的布局,发 展了医学教育事业:促进了祖国医学的发展,完善了中医的教育、科研体系:重视和加强了 少数民族地区的卫生建设;重视了医学科学研究工作和组织机构的建设,发展了化学制药工 业和生物药品的科研生产,加强了宣传和卫生出版工作,完善和充实了《健康报》,成立了 人民卫生出版社:加强了医药学术团体的组织和活动:颁发了一批《决定》、《办法》、《条例》 和卫生法令、规章,使各项卫生工作的开展有法可依 由于卫生工作四大方针的贯彻执行,我国的卫生状况在较短的时间内有了明显的改善 例如在三年经济恢复时期(1949年—1952年),很快废除了娼妓制度,依靠和发动社会力量 同性病作斗争,使性病很快得到控制,最后达到了基本消灭。在全国有效范围内禁绝吸食鸦 片,也是发动群众在短期内完成的。天花、鼠疫、霍乱等烈性传染病也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 控制或消灭,其他如血吸虫病、黑热病等地方病的防治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在卫生工作四大方针指导下,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卫生工作取得了巨大成绩,人民 的健康水平已经进入了国际先进行列。据1990年统计,人口死亡率由解放前25‰降低到 6.3‰,农村婴儿死亡率由解放前的200‰下降到25.4‰:城市婴儿死亡率由解放前的120‰ 下降到16.5‰;孕产妇死亡率由150/万下降到9.4/万:平均期望寿命已由解放前的35 岁提高到70岁。这些健康指标,有的已经接近当时的国际先进水平 回顾我国卫生工作的发展历程,也发生过一些失误,主要表现在建国初期对待祖国医学 的民族虚无主义。1954年以前,卫生行政领导部门由于思想上认识不足,中医工作未得到 应有重视,并制定了一些错误条例和规定,对中医进行了限制,受到党中央的批评,以后才 改变歧视中医的状态。60年代至70年代的“十年动乱”期间,极左的路线干扰,使卫生工 作受到丁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农村卫生工作。在拨乱反正时,对农村合作医疗的错误认识及 政策,又加速了合作医疗的解体,严重影响了对农民健康的保障 第二节卫生工作方针改革的政策与理论背景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卫生工作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国实行 改革开放政策以来,特别是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卫生事业领域里进行了深入 的改革,20世纪50年代初期形成的卫生工作四大方针,已不能完全适应新时期卫生工作发
健取得了明显的成绩。 (五)加强了工矿企业的卫生建设 卫生工作四大方针贯彻后,加强了对工矿企业卫生工作的领导,工矿企业卫生改由工业 部门和地方卫生部门双重领导,有些省、市设有职业病防治所,各类卫生防疫站设立了劳动 卫生科,有些医院也设立了职业病科,在工矿企业的内部也设置了职工医院或卫生所等基层 卫生组织,大大地改善了工矿企业职工的健康保障条件。 (六)加强了防治寄生虫病和地方病的领导和组织措施 贯彻卫生工作四大方针,加强了对寄生虫病和地方病防治的领导。设置了各种专科防治 机构,如血吸虫病防治所(站)、寄生虫病防治所(站)等,组织专家,发动群众,很快取得 良好效果。 (七)推行了全国范围内的医疗保健制度 在卫生工作四大方针的指引下,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医疗保健制度。包括干部的公费医疗、 工人的劳保医疗和农民的合作医疗,对保护和增进广大劳动人民的健康和社会安定,发挥了 极其重要的作用。 (八)推动了卫生事业的全面发展 卫生工作四大方针的贯彻推动了各项卫生事业的全面发展。调整了医学院校的布局,发 展了医学教育事业;促进了祖国医学的发展,完善了中医的教育、科研体系;重视和加强了 少数民族地区的卫生建设;重视了医学科学研究工作和组织机构的建设,发展了化学制药工 业和生物药品的科研生产,加强了宣传和卫生出版工作,完善和充实了《健康报》,成立了 人民卫生出版社;加强了医药学术团体的组织和活动;颁发了一批《决定》、《办法》、《条例》 和卫生法令、规章,使各项卫生工作的开展有法可依。 由于卫生工作四大方针的贯彻执行,我国的卫生状况在较短的时间内有了明显的改善。 例如在三年经济恢复时期(1949 年—1952 年),很快废除了娼妓制度,依靠和发动社会力量 同性病作斗争,使性病很快得到控制,最后达到了基本消灭。在全国有效范围内禁绝吸食鸦 片,也是发动群众在短期内完成的。天花、鼠疫、霍乱等烈性传染病也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 控制或消灭,其他如血吸虫病、黑热病等地方病的防治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在卫生工作四大方针指导下,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卫生工作取得了巨大成绩,人民 的健康水平已经进入了国际先进行列。据 1990 年统计,人口死亡率由解放前 25‰降低到 6.3‰,农村婴儿死亡率由解放前的 200‰下降到 25.4‰;城市婴儿死亡率由解放前的 120‰ 下降到 16.5‰;孕产妇死亡率由 150/万下降到 9.4/万;平均期望寿命已由解放前的 35 岁提高到 70 岁。这些健康指标,有的已经接近当时的国际先进水平。 回顾我国卫生工作的发展历程,也发生过一些失误,主要表现在建国初期对待祖国医学 的民族虚无主义。1954 年以前,卫生行政领导部门由于思想上认识不足,中医工作未得到 应有重视,并制定了一些错误条例和规定,对中医进行了限制,受到党中央的批评,以后才 改变歧视中医的状态。60 年代至 70 年代的“十年动乱”期间,极左的路线干扰,使卫生工 作受到丁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农村卫生工作。在拨乱反正时,对农村合作医疗的错误认识及 政策,又加速了合作医疗的解体,严重影响了对农民健康的保障。 第二节 卫生工作方针改革的政策与理论背景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卫生工作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国实行 改革开放政策以来,特别是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卫生事业领域里进行了深入 的改革,20 世纪 50 年代初期形成的卫生工作四大方针,已不能完全适应新时期卫生工作发
展的形势。因此,必须对卫生工作方针进行调整,制定新时期的卫生工作方针 我国两个时期卫生工作方针的政策与效果比较 )50年代,我国制订了卫生工作四大方针:“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 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在这一方针指导下,我国主要采取了以下重大福利性卫生政 策措施。 第一,明确了卫生机构所有制政策,以公有制为主体,个体私有制为补充,对全民所有 制和集体所有制分别实行全额补助和差额补助。这些机构承担政府的医疗卫生保健福利分配 职能。 第二,明确制订了医疗、保障制度政策,实行了干部的公费医疗、工人的劳保医疗和农 民的合作医疗,使绝大多数人民群众得到了基本的卫生保健服务,卫生经费来源的主渠道和 支渠道都有了保证。 第三,国家规定在基本的医疗项目中实行低于成本的收费标准,为了使实行低于成本的 收费标准的医疗机构能够维持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国家对医疗机构采取政府拨款,不 缴纳利税,供应计划物资政策。 第四,对特殊疾病实行免费治疗,对低收入者的医疗费用,可由民政部门给予一定的救 济。 第五,政府对儿童免费提供基础免疫接种。 在四大卫生工作方针指导下,我国卫生工作综合实力得到加强,卫生工作发展迅速,成 效显著,低投入、高效益,成为国际上的典范:一些健康指标已经接近或超过美国、日本等 发达国家的水平;这一时期的卫生工作都比较满意 (二)90年代,我国制订了新时期六大卫生工作方针:“预防为主,依靠科技进步,动 员全社会参与,中西医并重,为人民健康服务,同时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在 这一方针政策指导下,我国采取了重大的商品性卫生政策调整。 第一,开放了所有制制度,提出全民、集体和个人一齐上,允许医务人员从事有偿服务, 包括社会兼职、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改变了过去国家为主,个体为补充的政策 第二,引进了农村的承包制,工商业的股份制、租赁制和卫生机构的企业化管理等,强 调自我造血,自我发展。 第三,医疗卫生服务收费可拉开档次,实行优质优价。开展特殊医疗,实行高收费,向 社会开放。利用新技术、新设备开展医疗服务项目,实行按成本收费。 第四,对公费医疗采取分级管理,多方共管。对劳保医疗,实行大病统筹。公费,劳保 医疗费用同个人适当挂钩 第五,卫生防疫、妇幼保健、药品检验实行有偿服务。 这一时期卫生工作取得的显著成就是: 1)具有一定竞争力的大型医疗机构的经济状况有了明显改善,卫生人员的福利待遇有 了相应提高,医疗机构和病床增加,医疗设备更新快。 医院分级管理与评审,促进了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医院标准化管理和综合目标管 3)逐步完善医疗服务补偿机制,调整部分不合理的医疗收费标准,通过允许卫生系统 兴办工副业,部分弥补了卫生经费不足。 4)简政放权,转换职能,以转换医疗卫生内部经营机制为重点,推动了劳动人事及工 资制度改革 5)全国城乡初级卫生保健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农村初级卫生保健达标进展顺利
展的形势。因此,必须对卫生工作方针进行调整,制定新时期的卫生工作方针。 一、我国两个时期卫生工作方针的政策与效果比较 (一)50 年代,我国制订了卫生工作四大方针:“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 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在这一方针指导下,我国主要采取了以下重大福利性卫生政 策措施。 第一,明确了卫生机构所有制政策,以公有制为主体,个体私有制为补充,对全民所有 制和集体所有制分别实行全额补助和差额补助。这些机构承担政府的医疗卫生保健福利分配 职能。 第二,明确制订了医疗、保障制度政策,实行了干部的公费医疗、工人的劳保医疗和农 民的合作医疗,使绝大多数人民群众得到了基本的卫生保健服务,卫生经费来源的主渠道和 支渠道都有了保证。 第三,国家规定在基本的医疗项目中实行低于成本的收费标准,为了使实行低于成本的 收费标准的医疗机构能够维持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国家对医疗机构采取政府拨款,不 缴纳利税,供应计划物资政策。 第四,对特殊疾病实行免费治疗,对低收入者的医疗费用,可由民政部门给予一定的救 济。 第五,政府对儿童免费提供基础免疫接种。 在四大卫生工作方针指导下,我国卫生工作综合实力得到加强,卫生工作发展迅速,成 效显著,低投入、高效益,成为国际上的典范;一些健康指标已经接近或超过美国、日本等 发达国家的水平;这一时期的卫生工作都比较满意。 (二)90 年代,我国制订了新时期六大卫生工作方针:“预防为主,依靠科技进步,动 员全社会参与,中西医并重,为人民健康服务,同时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在 这一方针政策指导下,我国采取了重大的商品性卫生政策调整。 第一,开放了所有制制度,提出全民、集体和个人一齐上,允许医务人员从事有偿服务, 包括社会兼职、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改变了过去国家为主,个体为补充的政策。 第二,引进了农村的承包制,工商业的股份制、租赁制和卫生机构的企业化管理等,强 调自我造血,自我发展。 第三,医疗卫生服务收费可拉开档次,实行优质优价。开展特殊医疗,实行高收费,向 社会开放。利用新技术、新设备开展医疗服务项目,实行按成本收费。 第四,对公费医疗采取分级管理,多方共管。对劳保医疗,实行大病统筹。公费,劳保 医疗费用同个人适当挂钩。 第五,卫生防疫、妇幼保健、药品检验实行有偿服务。 这一时期卫生工作取得的显著成就是: 1)具有一定竞争力的大型医疗机构的经济状况有了明显改善,卫生人员的福利待遇有 了相应提高,医疗机构和病床增加,医疗设备更新快。 2)医院分级管理与评审,促进了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医院标准化管理和综合目标管 理。 3)逐步完善医疗服务补偿机制,调整部分不合理的医疗收费标准,通过允许卫生系统 兴办工副业,部分弥补了卫生经费不足。 4)简政放权,转换职能,以转换医疗卫生内部经营机制为重点,推动了劳动人事及工 资制度改革。 5)全国城乡初级卫生保健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农村初级卫生保健达标进展顺利
这一时期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 1)医疗费用急剧上涨,造成公费医疗、劳保医疗出现难以支持的局面 2)医疗秩序陷于混乱,医德医风严重滑波,在经济利益的刺激下,出现了各种不规范 医疗行为,如收受红包、索取回扣、“倒卖”病人等 3)城乡之间、上层与基层之间、医疗与预防之间的差别逐步扩大。陷入了城市大医院 过度利用卫生资源,农村中小医院则卫生资源利用不足的恶性循环之中 4)农村合作医疗大面积解体,至今恢复无力,农民缺乏应有的健康保障 二、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产生的社会思想基础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卫生系统必然受到市场经济体制 的影响。因此,在卫生改革的初期,卫生领域有照搬照套市场经济理论的趋向。似乎卫生改 革只有走市场经济的发展道路才有出路。卫生工作笼罩在市场经济改革的包围之中,人们在 卫生改革的认识上进入了盲端 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这种社会意识成了人们认识卫生改革的思 想基础。受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思想的影响,任何改革思路都要统一在“市场经济 的意志下。卫生改革同样摆脱不了要用市场经济的思维方式考虑解决卫生工作中的问题,这 种思想基础对各项卫生政策的制订产生了重大影响。对当时卫生工作方针的制订也是如此。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完善,人们逐步认识到市场经济并不是对任何领 域都是万能的。卫生行业是一个特殊的市场垄断性行业,卫生改革不能完全置入市场经济改 革中去找发展位置,必须加强政府宏观调控作用,走以计划、规划为导向的发展路子。卫生 理论界也开始从认识的盲端中回悟,重新审视过去卫生改革的一些误区,认识到必须还给卫 生事业福利性的本质特征,必须以计划,规划为导向来确定卫生改革目标,建立改革新模式 三、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应吸取国际卫生改革的理论和教训 中国卫生改革一开始是在借鉴国际卫生改革理论和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具体地说是借 鉴了美国的卫生改革理论和经验。美国的卫生服务模式是完全靠市场机制配置卫生资源的模 式。医疗服务完全市场化,无计划、无干预,强调自由发展、自由竞争。这种服务模式具有 市场调节灵敏的优点。但是,经济条件较低的国家实行这种模式,穷人将不能获得必要的医 疗保健,医疗费上涨速度过快,难以控制。当前,美国卫生服务面临以下几个问题:社会公 平程度差:医疗费用持续上升:基本是单纯医疗型,预防,特别是妇幼保健工作薄弱,专科 医生过剩,通科医生不足;资源浪费巨大:健康水平指标落后于英国、加拿大和日本。上述 这些原因迫使克林顿政府曾试图改革他们一直引以为自豪的“世界上质量最好”的卫生服务 系统。 通过对美国卫生服务模式分析可以得出结论:中国卫生改革一开始祟尚的这种卫生服务 模式已被美国自身否定。英国、加拿大、瑞典采用“有控制的市场”,把改革思路维持在国 家卫生服务体制下,卫生工作同样取得了投入少、其公平程度和健康水平相对较高的效果 因此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中国走美国卫生发展的路子是行不通的.中国在进行卫生工作方 针的改革时必须吸取这一教训 四、调整卫生工作方针需坚持的原则 (一)要明确建立社会主义的卫生事业
这一时期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 1)医疗费用急剧上涨,造成公费医疗、劳保医疗出现难以支持的局面。 2)医疗秩序陷于混乱,医德医风严重滑波,在经济利益的刺激下,出现了各种不规范 医疗行为,如收受红包、索取回扣、“倒卖”病人等。 3)城乡之间、上层与基层之间、医疗与预防之间的差别逐步扩大。陷入了城市大医院 过度利用卫生资源,农村中小医院则卫生资源利用不足的恶性循环之中。 4)农村合作医疗大面积解体,至今恢复无力,农民缺乏应有的健康保障。 二、 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产生的社会思想基础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卫生系统必然受到市场经济体制 的影响。因此,在卫生改革的初期,卫生领域有照搬照套市场经济理论的趋向。似乎卫生改 革只有走市场经济的发展道路才有出路。卫生工作笼罩在市场经济改革的包围之中,人们在 卫生改革的认识上进入了盲端。 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这种社会意识成了人们认识卫生改革的思 想基础。受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思想的影响,任何改革思路都要统一在“市场经济” 的意志下。卫生改革同样摆脱不了要用市场经济的思维方式考虑解决卫生工作中的问题,这 种思想基础对各项卫生政策的制订产生了重大影响。对当时卫生工作方针的制订也是如此。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完善,人们逐步认识到市场经济并不是对任何领 域都是万能的。卫生行业是一个特殊的市场垄断性行业,卫生改革不能完全置入市场经济改 革中去找发展位置,必须加强政府宏观调控作用,走以计划、规划为导向的发展路子。卫生 理论界也开始从认识的盲端中回悟,重新审视过去卫生改革的一些误区,认识到必须还给卫 生事业福利性的本质特征,必须以计划,规划为导向来确定卫生改革目标,建立改革新模式。 三、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应吸取国际卫生改革的理论和教训 中国卫生改革一开始是在借鉴国际卫生改革理论和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具体地说是借 鉴了美国的卫生改革理论和经验。美国的卫生服务模式是完全靠市场机制配置卫生资源的模 式。医疗服务完全市场化,无计划、无干预,强调自由发展、自由竞争。这种服务模式具有 市场调节灵敏的优点。但是,经济条件较低的国家实行这种模式,穷人将不能获得必要的医 疗保健,医疗费上涨速度过快,难以控制。当前,美国卫生服务面临以下几个问题:社会公 平程度差;医疗费用持续上升;基本是单纯医疗型,预防,特别是妇幼保健工作薄弱,专科 医生过剩,通科医生不足;资源浪费巨大;健康水平指标落后于英国、加拿大和日本。上述 这些原因迫使克林顿政府曾试图改革他们一直引以为自豪的“世界上质量最好”的卫生服务 系统。 通过对美国卫生服务模式分析可以得出结论:中国卫生改革一开始祟尚的这种卫生服务 模式已被美国自身否定。英国、加拿大、瑞典采用“有控制的市场”,把改革思路维持在国 家卫生服务体制下,卫生工作同样取得了投入少、其公平程度和健康水平相对较高的效果。 因此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中国走美国卫生发展的路子是行不通的.中国在进行卫生工作方 针的改革时必须吸取这一教训。 四、 调整卫生工作方针需坚持的原则 (一)要明确建立社会主义的卫生事业
社会主义卫生事业是同人类的疾病作斗争的公益性福利事业,它以满足居民的防病治病 需要为目的,是一种非营利的经济活动。这个定义中指出了社会主义卫生事业是属于满足居 民的生存和生活需要的经济活动,是同人类疾病作斗争的公益福利事业,是不以盈利为目的 的福利性事业性质。这是卫生事业质的规定性中最主要、最根本的内涵,这个质的规定性是 我们认识和实践的起点,也是我们在卫生改革和建设实践中确定方向、目标和制订方针、政 策的基本依据。因此,卫生部门如果丢掉甚至淡化为人民群众防病治病这个根本宗旨,即使 创收效果再好,也不是改革的初衷。10余年卫生改革与发展的经验证明,任何歪曲和脱离 卫生事业福利性公益事业性质的行为,都会导致“左”和“右”的错误 (二)要突出卫生事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 在社会经济体系中,卫生部门是通过提供医疗、预防、保健服务来保护人们的生命和健 康,起到参与生产力的完善和劳动力的修复作用。具有保障人民健康,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 意义。这种功能是任何其它部门代替不了的,与教育、文化、科技、计划生育和体育占有同 等重要地位,只是上层建筑中分工不同的统一整体 在此应明确的是,卫生部门是提供卫生福利服务的部门,决不是福利的创造者和承担者 福利费用主要靠国家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以财政拨款的方式补偿给医疗卫生部门,然后由 医疗卫生单位通过无偿或低偿服务投入到人民群众的医疗保健需求上,从而保护和增进人民 健康,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即国富保民强,民强促国富。WHO把这种卫生与社会经济发 展具有双向作用称为“真理”;因此,我们必须有正确的舆论导向和卫生政策,认识到卫生 工作在维护社会安定,保障基本人权,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精神文明和反映社会公德等方 面的积极作用。把卫生事业看作是“卫生是经济建设保障”,与“教育是百年大计”和“计 划生育是基本国策”一样,列入政策和法制的轨道。 (三)要规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卫生改革的导向 卫生改革是以计划和规划为主的导向,还是以市场经济为主的导向成了卫生改革的焦 点。要搞淸卫生改革的真正导向,必须对现代市场经济特征有一个明确认识。现代市场经济 早已不是完全由市场调节的经济。即使是自由市场样板的美国,也早已不再是单纯的市场调 节机制,都有相当程度的政府干预,都提出市场机制与政府宏观调控机制有效结合。以市场 为导向的卫生改革会引发如下结果:一是社会上少部分人“过度”享用远远低于成本的卫生 服务,而低收入者由于经济困难,难以充分获得属于自己那部分卫生福利,卫生公平的实现 受到影响。一些老少边穷地区,10%~15%的人因经济原因有病不能看,15%~20%的人应 该住院而不能住院。二是一些医疗卫生机构自觉或不自觉地从维护自身利益出发选择改革措 施,片面追求创收,过分追求高技术医疗,引起卫生资源的不合理配置与使用,医疗市场秩 序混乱。三是医疗卫生单位由于没有福利义务和经济承受能力有限,对需要救济的患者难以 施行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四是把教育,科技和计划生育作为“保”的单位,而把卫生作 为“放”的单位,提出了“三个过渡”的不恰当财政投资模式(“三个过渡”是全额预算管 理单位向差额预算管理单位过渡,差额预算管理单位向自收自支单位过渡,自收自支向企业 化管理过渡),从而影响到卫生事业的正常发展 因此,正确的卫生改革导向应该是强化计划为主的调控职能,发挥市场机制微观调控功 能。无论卫生工作怎样改革,政府管人民的健康这个宗旨不能变。政府要通过制订一定的福 利政策实现维护劳动生产力的任务,使广大人民群众始终能得到优质廉价的卫生保健服务 第三节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 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的形成
社会主义卫生事业是同人类的疾病作斗争的公益性福利事业,它以满足居民的防病治病 需要为目的,是一种非营利的经济活动。这个定义中指出了社会主义卫生事业是属于满足居 民的生存和生活需要的经济活动,是同人类疾病作斗争的公益福利事业,是不以盈利为目的 的福利性事业性质。这是卫生事业质的规定性中最主要、最根本的内涵,这个质的规定性是 我们认识和实践的起点,也是我们在卫生改革和建设实践中确定方向、目标和制订方针、政 策的基本依据。因此,卫生部门如果丢掉甚至淡化为人民群众防病治病这个根本宗旨,即使 创收效果再好,也不是改革的初衷。10 余年卫生改革与发展的经验证明,任何歪曲和脱离 卫生事业福利性公益事业性质的行为,都会导致“左”和“右”的错误。 (二)要突出卫生事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 在社会经济体系中,卫生部门是通过提供医疗、预防、保健服务来保护人们的生命和健 康,起到参与生产力的完善和劳动力的修复作用。具有保障人民健康,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 意义。这种功能是任何其它部门代替不了的,与教育、文化、科技、计划生育和体育占有同 等重要地位,只是上层建筑中分工不同的统一整体。 在此应明确的是,卫生部门是提供卫生福利服务的部门,决不是福利的创造者和承担者。 福利费用主要靠国家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以财政拨款的方式补偿给医疗卫生部门,然后由 医疗卫生单位通过无偿或低偿服务投入到人民群众的医疗保健需求上,从而保护和增进人民 健康,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即国富保民强,民强促国富。WHO 把这种卫生与社会经济发 展具有双向作用称为“真理”;因此,我们必须有正确的舆论导向和卫生政策,认识到卫生 工作在维护社会安定,保障基本人权,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精神文明和反映社会公德等方 面的积极作用。把卫生事业看作是“卫生是经济建设保障”,与“教育是百年大计”和“计 划生育是基本国策”一样,列入政策和法制的轨道。 (三)要规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卫生改革的导向 卫生改革是以计划和规划为主的导向,还是以市场经济为主的导向成了卫生改革的焦 点。要搞清卫生改革的真正导向,必须对现代市场经济特征有一个明确认识。现代市场经济 早已不是完全由市场调节的经济。即使是自由市场样板的美国,也早已不再是单纯的市场调 节机制,都有相当程度的政府干预,都提出市场机制与政府宏观调控机制有效结合。以市场 为导向的卫生改革会引发如下结果:一是社会上少部分人“过度”享用远远低于成本的卫生 服务,而低收入者由于经济困难,难以充分获得属于自己那部分卫生福利,卫生公平的实现 受到影响。一些老少边穷地区,10%~15%的人因经济原因有病不能看,15%~20%的人应 该住院而不能住院。二是一些医疗卫生机构自觉或不自觉地从维护自身利益出发选择改革措 施,片面追求创收,过分追求高技术医疗,引起卫生资源的不合理配置与使用,医疗市场秩 序混乱。三是医疗卫生单位由于没有福利义务和经济承受能力有限,对需要救济的患者难以 施行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四是把教育,科技和计划生育作为“保”的单位,而把卫生作 为“放”的单位,提出了“三个过渡”的不恰当财政投资模式(“三个过渡”是全额预算管 理单位向差额预算管理单位过渡,差额预算管理单位向自收自支单位过渡,自收自支向企业 化管理过渡),从而影响到卫生事业的正常发展。 因此,正确的卫生改革导向应该是强化计划为主的调控职能,发挥市场机制微观调控功 能。无论卫生工作怎样改革,政府管人民的健康这个宗旨不能变。政府要通过制订一定的福 利政策实现维护劳动生产力的任务,使广大人民群众始终能得到优质廉价的卫生保健服务。 第三节 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 一、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的形成
1990年,卫生部和中医药管理局起草的《中国卫生发展与改革纲要》,提出了卫生工作 的基本方针是:贯彻预防为主,依靠科技进步,动员全社会参与,中西医协调发展,为人民 健康服务。经中央同意列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 划的建议》之中,1991年4月,全国人大七届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 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将卫生工作基本方针修改为:贯彻预防为主,依靠科技进步 动员全社会参与,中西医并重,为人民健康服务。从而确定了我国卫生工作方针的基本框架。 此后,在卫生管理学界和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中,对我国卫生工作方针及与之相关的我国卫生 事业的性质以及卫生工作在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仍在进行着讨论。特别为准 备全国卫生工作会议所进行的一系座谈讨论,为制定卫生工作方针起到了集思广益的作用。 1996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了全国卫生工作会议。1997年1月,发布 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了新时期的卫生工作的方针: 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依靠科技与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健康服 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至此,新时期的卫生工作方针正式形成。 二、卫生工作方针的基本内容 新时期卫生工作指导方针的七句话,可以划分为三个组成部分:第一部分是卫生工作的 战略重点,包括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第二部分是卫生工作的基本策略 包括依靠科技与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第三部分是卫生工作的根本宗旨,包括为人民健康 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卫生工作方针的基本内容如下: (一)以农村为重点 农村卫生工作是我国卫生工作三大战略重点的第一个重点。农村卫生工作历来受到了 我们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毛泽东同志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提出“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 放到农村去”。近年来,我国政府又提出农村卫生是卫生工作的三大战略重点之一。在党和 政府的关怀下,农村卫生工作有了很大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县乡村三级医疗预防保 健网、乡村医生队伍、合作医疗制度曾是我国农村卫生工作的“三大支柱”。但是,农村卫 生工作依然是个薄弱环节,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是制约农村经济和 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大力加强农村卫生工作。 1.做好农村卫生工作,保护和增进农民健康是各级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农村卫 生工作关系到九亿农民健康、振兴农村经济的大局,是卫生工作的战略重点。农村卫生工作 对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加强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各级党组织和政府要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予以加 2初级卫生保健是农村卫生工作的关键,是农村卫生工作的“龙头工程”各地区要把 实现初级卫生保健目标纳人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作为小康县、乡、村的考核指 标。要切实加强对初级卫生保健工作的领导,实行目标管理,全面推动农村卫生工作的发展 到2010年,努力使我国农村卫生工作整体水平有较大提高 3积极、稳妥地发展和完善合作医疗制度合作医疗对于保证农民获得基本医疗服务、 落实预防保健任务、防止因病致贫具有重要作用。举办合作医疗,要坚持民办公助和自愿参 加的原则,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农民自我保健和互助共济意识,动员农民积极参加。合作医 疗基金的筹集,坚持农民个人投入为主,集体经济加以扶持,地方财政适当支持的筹资机制
1990 年,卫生部和中医药管理局起草的《中国卫生发展与改革纲要》,提出了卫生工作 的基本方针是:贯彻预防为主,依靠科技进步,动员全社会参与,中西医协调发展,为人民 健康服务。经中央同意列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 划的建议》之中,1991 年 4 月,全国人大七届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 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将卫生工作基本方针修改为:贯彻预防为主,依靠科技进步, 动员全社会参与,中西医并重,为人民健康服务。从而确定了我国卫生工作方针的基本框架。 此后,在卫生管理学界和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中,对我国卫生工作方针及与之相关的我国卫生 事业的性质以及卫生工作在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仍在进行着讨论。特别为准 备全国卫生工作会议所进行的一系座谈讨论,为制定卫生工作方针起到了集思广益的作用。 1996 年 12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了全国卫生工作会议。1997 年 1 月,发布 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了新时期的卫生工作的方针: 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依靠科技与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健康服 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至此,新时期的卫生工作方针正式形成。 二、卫生工作方针的基本内容 新时期卫生工作指导方针的七句话,可以划分为三个组成部分:第一部分是卫生工作的 战略重点,包括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第二部分是卫生工作的基本策略, 包括依靠科技与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第三部分是卫生工作的根本宗旨,包括为人民健康 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卫生工作方针的基本内容如下: (一) 以农村为重点 农村卫生工作是我国卫生工作三大战略重点的第一个重点。 农村卫生工作历来受到了 我们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毛泽东同志早在 20 世纪 60 年代就提出“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 放到农村去”。近年来,我国政府又提出农村卫生是卫生工作的三大战略重点之一。在党和 政府的关怀下,农村卫生工作有了很大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县乡村三级医疗预防保 健网、乡村医生队伍、合作医疗制度曾是我国农村卫生工作的“三大支柱”。但是,农村卫 生工作依然是个薄弱环节,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是制约农村经济和 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大力加强农村卫生工作。 1.做好农村卫生工作,保护和增进农民健康是各级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 农村卫 生工作关系到九亿农民健康、振兴农村经济的大局,是卫生工作的战略重点。农村卫生工作 对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加强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各级党组织和政府要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予以加 强。 2.初级卫生保健是农村卫生工作的关键,是农村卫生工作的“龙头工程” 各地区要把 实现初级卫生保健目标纳人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作为小康县、乡、村的考核指 标。要切实加强对初级卫生保健工作的领导,实行目标管理,全面推动农村卫生工作的发展。 到 2010 年,努力使我国农村卫生工作整体水平有较大提高。 3.积极、稳妥地发展和完善合作医疗制度 合作医疗对于保证农民获得基本医疗服务、 落实预防保健任务、防止因病致贫具有重要作用。举办合作医疗,要坚持民办公助和自愿参 加的原则,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农民自我保健和互助共济意识,动员农民积极参加。合作医 疗基金的筹集,坚持农民个人投入为主,集体经济加以扶持,地方财政适当支持的筹资机制
要因地制宜确定合作方式、筹资标准、报销比例,逐步提高保障水平。要加强科学管理和 民主监督,使农民真正受益。力争在我国农村多数地区建立起各种形式的合作医疗制度,并 逐步提高社会化程度,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向社会医疗保险过渡 4加强农村卫生组织建设,完善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网合理确定卫生机构的规模 和布局,调整结构和功能。切实办好县医院,提高其综合服务能力。继续加强县级卫生防疫、 妇幼保健机构和乡镇卫生院的建设,基本实现“一无三配套”(无危房、房屋、人员、设备 配套)的目标。乡镇卫生院要切实做好预防保健工作,努力提高医疗质量,重点加强急救和 产科建设。村级卫生组织以集体办为主。乡村卫生组织的经营管理形式可根据各地实际情况 确定。 5巩固与提高农村基层卫生队伍合理解决农村卫生人员待遇,村集体卫生组织的乡村 医生的收入不低于当地村干部的收入水平。要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大专以上毕业生到县、乡 卫生机构工作。禁止非卫生技术人员进入卫生机构的业务技术岗位。通过多种形式培训,使 绝大多数乡村医生达到中专水平。医药卫生院校要做好定向招生和在职培训工作,为农村培 养留得住、用得上的人才 高度重视和做好贫困地区的卫生工作各级政府要把卫生扶贫纳入当地扶贫计划,安 排必要的扶贫资金,帮助贫困地区重点解决基础卫生设施、改善饮水条件和防治地方病、传 染病。鼓励发达地区对口支援贫困地区的卫生工作 (二)预防为主 预防保健是我国卫生工作三大战略重点的第二个重点。预防为主是建国初期所制定的卫 生工作四大方针之一;新时期的卫生工作方针继续把预防为主确定为主要内容,不仅是我国 建国以来卫生工作宝贵经验的总结,也是世界卫生工作发展的潮流 1预防为主是我国控制疾病形势的需要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以急性传染病、寄 生虫病和地方病为主要防治对象的第一次卫生革命,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但是,由于影 响疾病流行的社会环境因素依然存在,特别是新的经济体制带来的人口和物资大量流动,促 成部分疾病的播散,原来一些局部性的传染病,发病日趋广泛化;某些已经消灭的传染也死 灰复燃,传染病、寄生虫病和地方病的防治任务依然十分严峻,第一次卫生革命的任务尚未 完成。同时,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退行性疾病为主要防治对象的第二次卫生革命也已经来 临,任务非常艰巨。但是,目前我国的防治力量尚不能适应防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需要, 更缺乏群体性防治的系统经验。两次卫生革命的艰巨任务,要求卫生工作必须坚持预防为主 的方针 2各级政府对公共卫生和预防保健工作要全面负责加强预防保健机构的建设,给予必 要的投入,对重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要保证必需的资金。预防保健机构要做好社会群体 的预防保健工作。医疗机构也要密切结合自身业务积极开展预防保健工作。要宣传动员群众, 采取综合措施,集中力量消灭或控制一些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传染病、地方病和慢性非传染 性疾病。 3认真做好“五大卫生”工作改善生活、生产、工作、学习、娱乐场所的卫生条件, 加强环境卫生监测和职业病防治,保护人们的健康权益。 4依法保护妇女儿童健康努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降低婴幼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
要因地制宜确定合作方式、 筹资标准、报销比例,逐步提高保障水平。要加强科学管理和 民主监督,使农民真正受益。力争在我国农村多数地区建立起各种形式的合作医疗制度,并 逐步提高社会化程度,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向社会医疗保险过渡。 4.加强农村卫生组织建设,完善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网 合理确定卫生机构的规模 和布局,调整结构和功能。切实办好县医院,提高其综合服务能力。继续加强县级卫生防疫、 妇幼保健机构和乡镇卫生院的建设,基本实现“一无三配套”(无危房、房屋、人员、设备 配套)的目标。乡镇卫生院要切实做好预防保健工作,努力提高医疗质量,重点加强急救和 产科建设。村级卫生组织以集体办为主。乡村卫生组织的经营管理形式可根据各地实际情况 确定。 5.巩固与提高农村基层卫生队伍 合理解决农村卫生人员待遇,村集体卫生组织的乡村 医生的收入不低于当地村干部的收入水平。要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大专以上毕业生到县、乡 卫生机构工作。禁止非卫生技术人员进入卫生机构的业务技术岗位。通过多种形式培训,使 绝大多数乡村医生达到中专水平。医药卫生院校要做好定向招生和在职培训工作,为农村培 养留得住、用得上的人才。 6.高度重视和做好贫困地区的卫生工作 各级政府要把卫生扶贫纳入当地扶贫计划,安 排必要的扶贫资金,帮助贫困地区重点解决基础卫生设施、改善饮水条件和防治地方病、传 染病。鼓励发达地区对口支援贫困地区的卫生工作。 (二) 预防为主 预防保健是我国卫生工作三大战略重点的第二个重点。预防为主是建国初期所制定的卫 生工作四大方针之一;新时期的卫生工作方针继续把预防为主确定为主要内容,不仅是我国 建国以来卫生工作宝贵经验的总结,也是世界卫生工作发展的潮流。 1.预防为主是我国控制疾病形势的需要 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我国以急性传染病、寄 生虫病和地方病为主要防治对象的第一次卫生革命,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但是,由于影 响疾病流行的社会环境因素依然存在,特别是新的经济体制带来的人口和物资大量流动,促 成部分疾病的播散,原来一些局部性的传染病,发病日趋广泛化;某些已经消灭的传染也死 灰复燃,传染病、寄生虫病和地方病的防治任务依然十分严峻,第一次卫生革命的任务尚未 完成。同时,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退行性疾病为主要防治对象的第二次卫生革命也已经来 临,任务非常艰巨。但是,目前我国的防治力量尚不能适应防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需要, 更缺乏群体性防治的系统经验。两次卫生革命的艰巨任务,要求卫生工作必须坚持预防为主 的方针。 2.各级政府对公共卫生和预防保健工作要全面负责 加强预防保健机构的建设,给予必 要的投入,对重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要保证必需的资金。预防保健机构要做好社会群体 的预防保健工作。医疗机构也要密切结合自身业务积极开展预防保健工作。要宣传动员群众, 采取综合措施,集中力量消灭或控制一些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传染病、地方病和慢性非传染 性疾病。 3.认真做好“五大卫生”工作 改善生活、生产、工作、学习、娱乐场所的卫生条件, 加强环境卫生监测和职业病防治,保护人们的健康权益。 4.依法保护妇女儿童健康 努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降低婴幼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
实现《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和《中国妇女发展纲要》的目标,积极推行计划免 疫保偿制和妇幼保健保偿制。同时,积极开展老年人保健和老年病防治工作。 5各级医疗、预防、保健机构都要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要切实做好三级预防工作 级预防,是病因预防,针对病因及相关因素,采取増进健康和特殊防护措施,使健康人免受 感染和发病;二级预防,是发病学预防,针对发病早期,采取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措施 以控制疾病的发展和恶化,防止疾病复发或转为慢性病患;三级预防,是病残预防,针对发 病后期,采取合理的康复治疗措施,做到病而不残,残而不废,恢复劳动能力,延长寿命 6加强卫生宣传,开展健康教育,是贯彻预防为主方针的重要措施为适应医学模式的 转变和两次卫生革命的需要,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全民健康教育,提高广大群众的健康意 识和自我保健能力。普及医药科学知识,教育和引导人民群众破除迷信,摒弃陋习,养成良 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三)中西医并重 振兴中医药是我国卫生工作三大战略重点的第三个重点。建国以来,在党的团结中西医 方针的指导下,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取得了伟大的成就。新时期提出中西并重的方针,是以往 团结中西医方针的继承和发展,是振兴中医药和中医药走向世界的政策保证。 1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独具的特色 与优势中医药与现代医药互相补充,共同承担保护人民健康的任务。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 强对中医药工作的领导,认真贯彻中西医并重的方针,逐步增加对中医药的投入,为中医药 发展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中西医要加强团结,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发挥各自 的优势,积极探索中西医结合的途径和方法 2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既要认真继承,又要勇于创新。要努力发挥中医药在医 疗卫生保健服务方面的特色和优势,遵循中医药理论体系,积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 医理论和实践,拓宽中医药服务领域和服务功能,提高防治疾病水平。充分利用现代高科技, 在中医药基础理论、传统技术挖掘、疾病防治手段开发等方面加强硏究,力争有新的突破, 实现中医药现代化。要坚持双百方针,繁荣中医药学术 3加强中医医疗机构建设要改善技术装备条件,拓宽服务领域,加强优势专科和特色 科室建设,提高服务效率和效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的需求 4根据中医药发展需要,多种形式培养中医药专业人才,努力造就新一代名中医要认 真总结高等中医药院校的办学经验,深化中医药教育改革。继续做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 想和经验的继承工作。加强重大疾病防治、中药生产关键技术、中医复方以及基础理论的研 究,力争有新的突破。积极创造条件,使中医药更广泛地走向世界。 5改革、完善中药材生产组织管理形式实行优惠政策,保护和开发中药资源。积极进 行中药生产企业改革,推进中药生产现代化。中药和中药材经营按照少环节、多形式、渠道 清晰、行为规范的原则,逐步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流通体制。加快制订中药和中 药材的质量标准,促进中药、中药材生产和质量的科学管理 (四)依靠科技与教育
实现《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和《中国妇女发展纲要》的目标,积极推行计划免 疫保偿制和妇幼保健保偿制。同时,积极开展老年人保健和老年病防治工作。 5.各级医疗、预防、保健机构都要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 要切实做好三级预防工作:一 级预防,是病因预防,针对病因及相关因素,采取增进健康和特殊防护措施,使健康人免受 感染和发病;二级预防,是发病学预防,针对发病早期,采取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措施, 以控制疾病的发展和恶化,防止疾病复发或转为慢性病患;三级预防,是病残预防,针对发 病后期,采取合理的康复治疗措施,做到病而不残,残而不废,恢复劳动能力,延长寿命。 6.加强卫生宣传,开展健康教育,是贯彻预防为主方针的重要措施 为适应医学模式的 转变和两次卫生革命的需要,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全民健康教育,提高广大群众的健康意 识和自我保健能力。普及医药科学知识,教育和引导人民群众破除迷信,摒弃陋习,养成良 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三) 中西医并重 振兴中医药是我国卫生工作三大战略重点的第三个重点。建国以来,在党的团结中西医 方针的指导下,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取得了伟大的成就。新时期提出中西并重的方针,是以往 团结中西医方针的继承和发展,是振兴中医药和中医药走向世界的政策保证。 1.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独具的特色 与优势 中医药与现代医药互相补充,共同承担保护人民健康的任务。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 强对中医药工作的领导,认真贯彻中西医并重的方针,逐步增加对中医药的投入,为中医药 发展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中西医要加强团结,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发挥各自 的优势,积极探索中西医结合的途径和方法。 2.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既要认真继承,又要勇于创新。要努力发挥中医药在医 疗卫生保健服务方面的特色和优势,遵循中医药理论体系,积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 医理论和实践,拓宽中医药服务领域和服务功能,提高防治疾病水平。充分利用现代高科技, 在中医药基础理论、传统技术挖掘、疾病防治手段开发等方面加强研究,力争有新的突破, 实现中医药现代化。要坚持双百方针,繁荣中医药学术。 3.加强中医医疗机构建设 要改善技术装备条件,拓宽服务领域,加强优势专科和特色 科室建设,提高服务效率和效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的需求。 4.根据中医药发展需要,多种形式培养中医药专业人才,努力造就新一代名中医 要认 真总结高等中医药院校的办学经验,深化中医药教育改革。继续做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 想和经验的继承工作。加强重大疾病防治、中药生产关键技术、中医复方以及基础理论的研 究,力争有新的突破。积极创造条件,使中医药更广泛地走向世界。 5.改革、完善中药材生产组织管理形式 实行优惠政策,保护和开发中药资源。积极进 行中药生产企业改革,推进中药生产现代化。中药和中药材经营按照少环节、多形式、渠道 清晰、行为规范的原则,逐步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流通体制。加快制订中药和中 药材的质量标准,促进中药、中药材生产和质量的科学管理 (四)依靠科技与教育
依靠科技与教育是卫生工作的基本策略之一,是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和科教 兴国战略的具体表现,也是建国以来卫生工作长足发展基本经验的总结。发展科学技术和培 养医学人才是发展卫生事业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必须提高到卫生工作方针的高度予以重 视 1加强医学科学技术研究针对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疾病,在关键性应用研究、高 科技研究和医学基础性研究方面,突出重点,集中力量攻关,力求有所突破,使我国卫生领 域的主要学科和关键技术的科技实力逐步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深化卫生科技体制改革优化结构,分流人员,增强卫生科硏机构的活力。保证重点 卫生研究机构和重点学科、实验室的投入和建设,大力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推广适 宜技术,促进卫生科技与防病治病的有机结合。高度重视科技信息的有效利用和传播。 3办好医学教育,培养一支适应社会需求、结构合理、德才兼备的卫生专业队伍深化 高等医学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完善研究生培养和学位制度以及继续教育制 度。加快发展全科医学,培养全科医生。高度重视卫生管理人才的培养,造就一批适应卫生 事业发展的职业化管理队伍。重视学术带头人和技术带头人的培养,努力创造条件,使优秀 人才尤其是中青年人才脱颖而出。各级各类卫生专业教育,都要突出职业道德教育,为全面 提高卫生队伍素质打好基础 (五)动员全社会参与 动员全社会参与是卫生工作的又一项基本策略,它是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方针的 发展和完善。动员全社会参与,包括了各级党政领导重视、社会各部门协作配合和广大人民 群众积极参与。 1各级党政领导重视发展卫生事业,做好卫生工作,保护和增进人民健康,是各级 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职责。保护和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是发展经济、促进社会进步 的必要条件。卫生工作做好了,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提高了,就能创造较为良好的经济发展和 社会进步的条件。卫生工作是一个涉及面极广的工作,与人的生老病死密切相关.关系到每 个人的切身利益,也体现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的关怀。各级党政领导要深刻认识卫生工作的 重要性,切实加强对卫生工作的领导。一个地区卫生工作的好坏,人民健康水平提高的程度 要作为领导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和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2.社会各部门协作配合发展卫生事业,保护和增进人民健康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 程,单靠卫生部门的力量是不能取得成功的。必须坚持“大卫生”观点,在各级党委和政府 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动社会各有关部门协作配合,各尽其责,共同做好卫生工作。卫生部 是国务院卫生工作的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全国卫生工作统一规划,实行全行业管理和监督 各级计划、财税、物价、农业等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积极参与和支持卫生事业 努力为卫生改革和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宣传、教育、科普等部门,要广泛宣传卫生事业的 重要性,普及医学科学和卫生保健知识,提高全社会的文明卫生意识 3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卫生工作,是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的成功经 验。只有把广大人民群众发动起来了,各项社会卫生活动才能开展起来,各项卫生工作任务 才能落到实处,从环境卫生的改善到改水、改厕任务的落实,都要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 参与。同时,只有把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性调动起来,自觉学习卫生知识,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依靠科技与教育是卫生工作的基本策略之一,是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和科教 兴国战略的具体表现,也是建国以来卫生工作长足发展基本经验的总结。发展科学技术和培 养医学人才是发展卫生事业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必须提高到卫生工作方针的高度予以重 视。 1.加强医学科学技术研究 针对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疾病,在关键性应用研究、高 科技研究和医学基础性研究方面,突出重点,集中力量攻关,力求有所突破,使我国卫生领 域的主要学科和关键技术的科技实力逐步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深化卫生科技体制改革 优化结构,分流人员,增强卫生科研机构的活力。保证重点 卫生研究机构和重点学科、实验室的投入和建设,大力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推广适 宜技术,促进卫生科技与防病治病的有机结合。高度重视科技信息的有效利用和传播。 3.办好医学教育,培养一支适应社会需求、结构合理、德才兼备的卫生专业队伍 深化 高等医学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完善研究生培养和学位制度以及继续教育制 度。加快发展全科医学,培养全科医生。高度重视卫生管理人才的培养,造就一批适应卫生 事业发展的职业化管理队伍。重视学术带头人和技术带头人的培养,努力创造条件,使优秀 人才尤其是中青年人才脱颖而出。各级各类卫生专业教育,都要突出职业道德教育,为全面 提高卫生队伍素质打好基础。 (五) 动员全社会参与 动员全社会参与是卫生工作的又一项基本策略,它是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方针的 发展和完善。动员全社会参与,包括了各级党政领导重视、社会各部门协作配合和广大人民 群众积极参与。 1.各级党政领导重视 发展卫生事业,做好卫生工作,保护和增进人民健康,是各级 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职责。保护和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是发展经济、促进社会进步 的必要条件。卫生工作做好了,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提高了,就能创造较为良好的经济发展和 社会进步的条件。卫生工作是一个涉及面极广的工作,与人的生老病死密切相关.关系到每 个人的切身利益,也体现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的关怀。各级党政领导要深刻认识卫生工作的 重要性,切实加强对卫生工作的领导。一个地区卫生工作的好坏,人民健康水平提高的程度, 要作为领导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和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2.社会各部门协作配合 发展卫生事业,保护和增进人民健康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 程,单靠卫生部门的力量是不能取得成功的。必须坚持“大卫生”观点,在各级党委和政府 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动社会各有关部门协作配合,各尽其责,共同做好卫生工作。卫生部 是国务院卫生工作的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全国卫生工作统一规划,实行全行业管理和监督。 各级计划、财税、物价、农业等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积极参与和支持卫生事业, 努力为卫生改革和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宣传、教育、科普等部门,要广泛宣传卫生事业的 重要性,普及医学科学和卫生保健知识,提高全社会的文明卫生意识。 ’ 3.人民群众积极参与 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卫生工作,是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的成功经 验。只有把广大人民群众发动起来了,各项社会卫生活动才能开展起来,各项卫生工作任务 才能落到实处,从环境卫生的改善到改水、改厕任务的落实,都要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 参与。同时,只有把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性调动起来,自觉学习卫生知识,提高自我保健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