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终南山
游终南山
关于终南山 西安市风景名胜区。位于西安城南30公里处。 终南山是秦岭西自武功县东至蓝田县的总称,包 括翠华山、南五台、圭峰山、沣峪口等。古亦称 中南山、太一山、地肺山、周南山等。青翠秀丽 的山峦像一道锦绣画屏屹立于长安城南。登临其 间,美妙胜境令人流连忘返。自古以来就是游览 休憩的胜地,为历代诗人所吟咏赞叹。群山之中, 以翠华山和南五台为最佳。南五台在翠华山西北, 五峰拔起,故称五台。山泉清冽,竹木苍翠,山 中有甘露堂、胜宝泉、五佛殿、竹森寺、梅花洞 等名胜古迹。顶峰之上原有圆光寺,现已不存, 但在此可远眺终南诸峰,北瞰秦川胜景,视野旷 洞,境界清幽
西安市风景名胜区。位于西安城南30公里处。 终南山是秦岭西自武功县东至蓝田县的总称,包 括翠华山、南五台、圭峰山、沣峪口等。古亦称 中南山、太一山、地肺山、周南山等。青翠秀丽 的山峦像一道锦绣画屏屹立于长安城南。登临其 间,美妙胜境令人流连忘返。自古以来就是游览 休憩的胜地,为历代诗人所吟咏赞叹。群山之中, 以翠华山和南五台为最佳。南五台在翠华山西北, 五峰拔起 ,故称五台。山泉清冽,竹木苍翠,山 中有甘露堂、胜宝泉、五佛殿、竹森寺、梅花洞 等名胜古迹。顶峰之上原有圆光寺,现已不存, 但在此可远眺终南诸峰,北瞰秦川胜景,视野旷 阔,境界清幽。 关于终南山
关于作者 孟郊(751-814),字东野,武康人。唐 朝著名诗人,与当时著名诗人,哲学家韩 愈结为“忘年交”。韩愈曾以“我愿身为 云,东野变成龙”来形容和他的交情之深。 孟郊两次参加会试不中,直到46岁才中进 士。他欣喜至极,其中“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句,常为后人所引用。他50岁任溧阳县 尉,56岁时由河南尹郑余庆推荐为水陆转 运判官。元和九年(814年),郑余庆再次 荐他任兴元府参军。他带着妻子前往,走 到河南阌乡县时突然得疾而死,时年64岁, 葬在洛阳。韩愈撰写了墓志铭
关于作者 孟郊(751-814),字东野,武康人。唐 朝著名诗人,与当时著名诗人,哲学家韩 愈结为“忘年交”。韩愈曾以“我愿身为 云,东野变成龙”来形容和他的交情之深。 孟郊两次参加会试不中,直到46岁才中进 士。他欣喜至极,其中“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句,常为后人所引用。他50岁任溧阳县 尉,56岁时由河南尹郑余庆推荐为水陆转 运判官。元和九年(814年),郑余庆再次 荐他任兴元府参军。他带着妻子前往,走 到河南阌乡县时突然得疾而死,时年64岁, 葬在洛阳。韩愈撰写了墓志铭
与韩愈并称“韩孟诗派”,主要是因为 他们都尚古好奇,多写古体诗。但孟郊 所作,多为句式短截的五言古体,用语 刻琢而不尚华丽,擅长寓奇特于古拙 如韩愈所谓“横空盘硬语,妥帖力排奡” (《荐士》)。而韩愈的七言古体最具 特色,气势雄放而怪奇瑰丽。他们的诗 都很有力度,但韩愈的力度是奔放的, 孟郊的力度则是内敛的
• 与韩愈并称“韩孟诗派”,主要是因为 他们都尚古好奇,多写古体诗。但孟郊 所作,多为句式短截的五言古体,用语 刻琢而不尚华丽,擅长寓奇特于古拙, 如韩愈所谓“横空盘硬语,妥帖力排奡” (《荐士》)。而韩愈的七言古体最具 特色,气势雄放而怪奇瑰丽。他们的诗 都很有力度,但韩愈的力度是奔放的, 孟郊的力度则是内敛的
孟郊性格耿直倔强,在官场上失意,终身清贫。 但诗作享有盛名,被人称为苦吟诗人。他的自 我写照的诗“夜学晓不休。苦吟神鬼愁,如何 不得闲。心与身为仇”,表明他作诗态度极为 谨,往往苦思力锤,反复推敲。他以亲身经 历。创作了不少反映世态炎凉、民间苦难的诗 篇,如《择交》:“虽笑未必笑,虽哭未必戚 面结口头交,胆里生荆棘”。《伤时》:“有 财有势即相识,无财无势即路人。”孟郊的诗 立意新颖,具有独创风格。韩愈称他是继唐朝 大诗人陈子昂、李白、杜甫而起的优秀诗人。 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称他:“诗从肺腑出,出 辄肺腑。”他的诗当时流传到远方,对后世也 很有影响,著名《孟东野集十卷》
孟郊性格耿直倔强,在官场上失意,终身清贫。 但诗作享有盛名,被人称为苦吟诗人。他的自 我写照的诗“夜学晓不休,苦吟神鬼愁,如何 不得闲,心与身为仇”,表明他作诗态度极为 严谨,往往苦思力锤,反复推敲。他以亲身经 历,创作了不少反映世态炎凉、民间苦难的诗 篇,如《择交》:“虽笑未必笑,虽哭未必戚; 面结口头交,胆里生荆棘” 。《伤时》:“有 财有势即相识,无财无势即路人。”孟郊的诗 立意新颖,具有独创风格。韩愈称他是继唐朝 大诗人陈子昂、李白、杜甫而起的优秀诗人。 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称他:“诗从肺腑出,出 辄肺腑。”他的诗当时流传到远方,对后世也 很有影响,著名《孟东野集十卷》
游终南山 孟郊 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 高峰夜留景,深谷昼未明。 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 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 即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
游终南山 南山塞天地, 日月石上生。 高峰夜留景, 深谷昼未明。 山中人自正, 路险心亦平。 长风驱松柏, 声拂万壑清。 即此悔读书, 朝朝近浮名。 孟郊
语句解释 终南山巍峨雄伟,好象充塞于田地之间;日月似乎是从 危耸的山石上生出. 终南山的高峰上尚有落日的余晖,可有深谷中还是 阴暗无光。 人游于中正广大的终南山中。自然正直无邪;山路虽 险心里却异常平静 大风吹过松柏枝叶都向一边倾斜松涛阵阵,万壑俱 响,更显山谷清幽. 此时我后悔走读书从仕之路,终日为一些名禄而奔 波
终南山巍峨雄伟,好象充塞于田地之间;日月似乎是从 危耸的山石上生出. 人游于中正广大的终南山中。自然正直无邪;山路虽 险,心里却异常平静. 大风吹过松柏,枝叶都向一边倾斜;松涛阵阵,万壑俱 响,更显山谷清幽. 语句解释 终南山的高峰上尚有落日的余晖,可有深谷中还是 阴暗无光。 此时我后悔走读书从仕之路,终日为一些名禄而奔 波
语句鉴 南山塞天地,。日石上生。 这是作者写他“游”终南山的感受。身在深山,仰 望,则山与天连;环顾,则视线为千岩万壑所遮,压根 儿看不见山外还有什么空间。用“南山塞天地”概括这 种独特的感受,虽“险”而不“怪”,虽“夸”而非 诞 日和月,当然不是“石上生”的,更不是同时从 石上生”的。“日月石上生”一句,的确“硬”得出 奇,“险”得惊人。日月并提,不是说日月并“生”; 而是说作者来到终南,既见日升,又见月出,已经度过 了几个昼夜。身在终南深处,朝望日,夕望月,都从南 山高处初露半轮然后这不就像从有上“生形 出来一样吗?
语句鉴赏 南山塞天地, 日月石上生。 这是作者写他“游”终南山的感受。身在深山,仰 望,则山与天连;环顾,则视线为千岩万壑所遮,压根 儿看不见山外还有什么空间。用“南山塞天地”概括这 种独特的感受,虽“险”而不“怪”,虽“夸”而非 “诞” 。 日和月,当然不是“石上生”的,更不是同时从 “石上生”的。“日月石上生”一句,的确“硬”得出 奇,“险”得惊人。日月并提,不是说日月并“生” ; 而是说作者来到终南,既见日升,又见月出,已经度过 了几个昼夜。身在终南深处,朝望日,夕望月,都从南 山高处初露半轮,然后冉冉升起,这不就象从石上“生” 出来一样吗?
高峰谷9 夜”与“景”(日光)应不能同时出现, 诗人却写在一起,确有“奇”的感觉,但 仔细分析,诗人不过是说山下已是不见阳 光的夜幕之时,终南山的高峰上尚有落日 的余晖。“深谷昼未明”,写终南山千岩 万壑,高低悬殊,高处已是白昼,低处尚 阴暗无光
高峰夜留景,深谷昼未明。 “夜”与“景”(日光)应不能同时出现, 诗人却写在一起,确有“奇”的感觉,但 仔细分析,诗人不过是说山下已是不见阳 光的夜幕之时,终南山的高峰上尚有落日 的余晖。 “深谷昼未明”,写终南山千岩 万壑,高低悬殊,高处已是白昼,低处尚 阴暗无光
险 诗人抒发自己在山中游玩的感受。“中” 与“正”同义,山“居中”无偏,人 “正”而不邪,由山及人,运用类比方 法,抒发诗人对山及人的赞颂之情 “险”与“平”义相反,因为人“正” 所以路再“险”,心态仍是“平”的 这是以“路险”反衬出诗人心地平坦
山中人自正, 路险心亦平。 诗人抒发自己在山中游玩的感受。 “中” 与“正”同义,山“居中”无偏,人 “正”而不邪,由山及人,运用类比方 法,抒发诗人对山及人的赞颂之情。 “险”与“平”义相反,因为人“正” , 所以路再“险”,心态仍是“平”的。 这是以“路险”反衬出诗人心地平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