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 中国农业组织:演化、问 题与改进
第六讲 中国农业组织:演化、问 题与改进
W.配第说:土地是财富之母 毛泽东说:农民问题最根本的是土地问题
w.配第说:土地是财富之母 毛泽东说:农民问题最根本的是土地问题
新中国第一部土地法是土地私有化的法律 然而毕竞这不是长久之计,很快便走上了 合作化道路
新中国第一部土地法是土地私有化的法律 然而毕竟这不是长久之计,很快便走上了 合作化道路
集体劳作固然可以消除寂寞,但偷懒问题 却难以解决,道德抑制终究不能消除机会 主义,群体性偷懒是公社制的死结 erttnrtTspsy
集体劳作固然可以消除寂寞,但偷懒问题 却难以解决,道德抑制终究不能消除机会 主义,群体性偷懒是公社制的死结
6.1问题 口1、公社制为什么会解体 2、怎样看待近年来学界关于农村土地制 度之争 口3、农民“集体谈判”为什么会频繁出现 口4、减负与增收,谁更重要 口5、农业组织创新要解决什么问题
6.1 问题 1、公社制为什么会解体 2、怎样看待近年来学界关于农村土地制 度之争 3、农民“集体谈判”为什么会频繁出现 4、减负与增收,谁更重要 5、农业组织创新要解决什么问题
6.2农业组织形态转换过程 5.2.1从土地私有化到公社制 土地私有化的历史背景 汉唐的经验 明代初期的经验 中共在“根据地”的经验 口互助合作制 生产力的两种形式:自然生产力、社会生产力 互助合作的经济基础:生产资料严重短缺 互助合作的特征:私有制、管理成本低 初级合作社 初级生产合作、初级商业合作、初级信用合作 初级社为何有效 制度解释:生产资料所有、组织的规模边界 其他因素:英雄主义情绪淡化了人的私欲 国际经验与启示: 日本的农协、美国的行业协会、印度和孟加拉国的小额信贷
6.2 农业组织形态转换过程 5.2.1 从土地私有化 到公社制 土地私有化的历史背景 汉唐的经验 明代初期的经验 中共在“根据地”的经验 互助合作制 生产力的两种形式:自然生产力、社会生产力 互助合作的经济基础:生产资料严重短缺 互助合作的特征:私有制、管理成本低 初级合作社 初级生产合作、初级商业合作、初级信用合作 初级社为何有效 制度解释:生产资料所有、组织的规模边界 其他因素:英雄主义情绪淡化了人的私欲 国际经验与启示: 日本的农协、美国的行业协会、印度和孟加拉国的小额信贷
口高级社(大社):合作化的高潮 制度特征:公有制 毛泽东的“村社”思想 口公社制:
高级社(大社):合作化的高潮 制度特征:公有制 毛泽东的“村社”思想 公社制:
6.2.2承包制:一种自发秩序 1956年的试验 1961年的试验 1978年以后的承包制
6.2.2 承包制:一种自发秩序 1956年的试验 1961年的试验 1978年以后的承包制
第七讲农村需要组织创新 7.1农村社会最基本的制度性冲突 农业市场化与小生产方式的冲突 农业面临的双重不确定性: 自然的不确定性 市场的不确定性 产前、产中、产后的不确定性 案例:谁为农户提供可靠的公共服务 结论:组织是一种生产要素
第七讲 农村需要组织创新 7.1农村社会最基本的制度性冲突 农业市场化与小生产方式的冲突 农业面临的双重不确定性: 自然的不确定性 市场的不确定性 产前、产中、产后的不确定性 案例:谁为农户提供可靠的公共服务 结论:组织是一种生产要素
7.2农村社会整体转型:背景与经验 口背景之一:1983年后生产效率与农户货币收入的不一致性 第一个中央“一号文件” 多增产少增收:一个重要的制度信号。 邓小平的提法及其来历 后续的几个“一号文件” “定心丸”为何不足以定心。 从谷贱伤农到橘贱伤农、果贱伤农、猪贱伤农 背景之二:城市农民工社会的出现 民工潮的出现与扩大:经济学如何解释 经验:有趣的案例 1。以企业为核心的农村组织 例证:华西村、南街村
7.2 农村社会整体转型:背景与经验 背景之一:1983年后生产效率与农户货币收入的不一致性 第一个中央“一号文件” 多增产少增收:一个重要的制度信号。 邓小平的提法及其来历。 后续的几个“一号文件” “定心丸”为何不足以定心。 从谷贱伤农到橘贱伤农、果贱伤农、猪贱伤农。 背景之二:城市农民工社会的出现 民工潮的出现与扩大:经济学如何解释 经验:有趣的案例 1。以企业为核心的农村组织 例证:华西村、南街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