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第三次月考试题 8、请你利用中小学生都很熟悉的一首古诗,使上下联完整。(1分) 一、基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30 某餐馆门口贴着一副对联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4分) 之可惜杯里酒口口都香甜,量力而行 pmg()然大物chi()想h)轻ying 9、仿照下面两个例句,用恰当的词语完成两个句子,要求前后语意关联。(4分) 碧瓦飞党()( 攥()住菡萏( 例句:(1)钱可以买到宽敵的房屋,但不一定能买到家庭的温馨 2、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4分) (2)钱可以买到书本,但不一定能买到智慧 (1)钱可以买到 苦心孤()()首挺立 更胜-() 海枯石() 3、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 (2)钱可以买到 A、不亦说乎(“说”通“悦”,高兴)裁如星点(“裁”通“才”,只有) 10、根据课文填空(6分) B、项为之强(“强”通“僵”僵硬)是知也(“知”通“智”,聪明) (1)、学而不思则罔 (1分) C、诲女知之(“女”通“汝”,你)尊君在不(“不”通“否”,在不在) (2)、《观沧海》中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D、三省吾身(三,多次) 与儿女讲论文议(儿女:儿子和女儿) 4、下列句子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2分) (4)、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江春入旧年。(1分) (1分) A、“我在开花!”它们在笑。/“我在开花!”它们嚷嚷。(拟人) (5)、夕阳西下 B、理想是罗盘,给船舶导引方向。(比喻) 浅草才能没马蹄。(1分 C、蝈蝈十分喜欢吃肉,但不像螳螂一样只吃肉。(比喻) 二、阅读理解(40分) D、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比喻) (一)(17分) 5、下面对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 A、《走一步,在走一步》的作者是美国作家莫顿、亨特,文章写“童年时一次脱险”的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经历,蕴含了丰富的生活哲理 B、《看云识天气》是一篇科普文,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从两个方面介绍了云和天气的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 关系: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光彩的 过,一切都①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②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 《春》是一篇抒情散文,作者朱自清,文中写 人景色,语言夸张,充满 习惯听从他③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想象力 我想找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 D、《散步》写了一家人祖孙三代,和和美美,相亲相爱,是一个奉福的家庭,表达了作意。我④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间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 者关于伦理的思想。 我说:“走大路” 6、下列关于作家作品搭配有误的一项是()(2分) 但是母亲抚摸着孙儿的小脑瓜,改变了注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顺着小路望 A、《济南的冬天》一老舍—原名舒庆春一北京人 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路的尽头有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 B、《风筝》—鲁 原名周作人一一浙江绍兴人 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C、《理想》——流 四川金堂人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 D、《荷叶母亲 名谢婉莹一福建长乐人 7、将下列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的序号填入括号。(3分) 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 A、打比方B、作比较C、列数字 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 E、举例子 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每年地球上空会出现31亿多次闪电 100次。() 1、请给文中加点字注音。(2分) (2)、云就像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 见什么样的天气( (3)、天空中的云大多很美丽,如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等等。() 霎时()波光粼粼()蹲 2、请给文中①——④处选出一组恰当的词语()(2分)
七年级语文上第三次月考试题 一、基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30 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4分) páng( )然大物 chī( )想 hái( )骨 轻 yíng( ) 碧瓦飞甍.( ) 憔.( )悴 攥.( )住 菡萏. ( ) 2、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 4 分 ) 苦心孤( ) ( )首挺立 更胜一( ) 惊( )失措 海枯石( ) ( )然长逝 心旷神( ) 忍俊不( ) 3、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不亦说.乎(“说”通“悦”,高兴 ) 裁.如星点(“裁”通“才”,只有 ) B、项为之强.(“强”通“僵”,僵硬 ) 是知.也( “知”通“智”,聪明 ) C、诲女.知之(“女”通“汝”,你 ) 尊君在不.(“不”通“否”,在不在 ) D、三.省吾身( 三,多次 ) 与儿女..讲论文议(儿女:儿子和女儿 ) 4、下列句子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我在开花!”它们在笑。/“我在开花!”它们嚷嚷。(拟人) B、理想是罗盘,给船舶导引方向。(比喻) C、蝈蝈十分喜欢吃肉,但不像螳螂一样只吃肉。(比喻) D、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比喻) 5、下面对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走一步,在走一步》的作者是美国作家莫顿、亨特,文章写“童年时一次脱险”的 经历,蕴含了丰富的生活哲理。 B、《看云识天气》是一篇科普文,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从两个方面介绍了云和天气的 关系: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光彩的云和天气的关系。 C、《春》是一篇抒情散文,作者朱自清,文中写出了春天的动人景色,语言夸张,充满 想象力。 D、《散步》写了一家人祖孙三代,和和美美,相亲相爱,是一个幸福的家庭,表达了作 者关于伦理的思想。 6、下列关于作家作品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济南的冬天》——老舍——原名舒庆春——北京人 B、《风筝》——鲁迅——原名周作人——浙江绍兴人 C、《理想》——流沙河——原名余勋坦——四川金堂人 D、《荷叶 母亲》——冰心——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 7、将下列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的序号填入括号。(3 分) A、打比方 B、作比较 C、列数字 D、下定义 E、举例子 (1)、每年地球上空会出现 31 亿多次闪电,平均每秒钟 100 次。( ) (2)、云就像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 (3)、天空中的云大多很美丽,如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等等。( ) 8、请你利用中小学生都很熟悉的一首古诗,使上下联完整。(1 分) 某餐馆门口贴着一副对联: ,弃 之可惜 杯里酒口口都香甜,量力而行 9、仿照下面两个例句,用恰当的词语完成两个句子,要求前后语意关联。(4 分) 例句:⑴钱可以买到宽敞的房屋,但不一定能买到家庭的温馨。 ⑵钱可以买到书本,但不一定能买到智慧。 ⑴钱可以买到 , 但不一定能买到 。 ⑵钱可以买到 , 但不一定能买到 。 10、根据课文填空(6 分) (1)、学而不思则罔, (1 分) (2)、《观沧海》中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1 分) (3)、 ,江春入旧年。(1 分) (4)、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1 分) (5)、夕阳西下, (1 分) (6)、 ,浅草才能没马蹄。(1 分) 二、阅读理解(40 分) (一)(17分)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 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 过,一切都①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②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 习惯听从他③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我想找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 意。我④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间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 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抚摸着孙儿的小脑瓜,改变了注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顺着小路望 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路的尽头有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 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 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 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 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请给文中加点字注音。(2 分) 分歧.( ) 一霎.时( ) 波光粼.粼( ) 蹲.( )下 2、请给文中①——④处选出一组恰当的词语( )(2 分)
A、取决高大强壮决定 决定强壮高大取决 5、翻译句子(3分) 决定高大强壮取决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3、第二段,对“我”主要用的描写方法是( )(2分) 4、一家人在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分歧,“分歧”是什么意思?发生了怎样的分歧?(36、通过学习这则故事你受到哪些启发?(2分) 分 (三)文成公主进藏〔9分) 文成公主出发到吐蕃去了。她带去了各种庄稼的种子,带去了牛羊和鸡鸭,还带去 5、“我”与“妻子”的动作都是“蹲下来”“背起了”“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了许多工匠。传说临行时,唐朝皇帝怕文成公主到那里后想念家乡,便叫工匠制作了两 但含义是否相同呢?为什么?(4分) 面能照见内地风光的日月宝镜,送给公主。文成公主来到了青海,前方是广阔的草原 帐篷点点,牛羊成群。她取出日月宝镜一看,镜子里出现了长安的热闹情景,她伤心地 6、你怎样理解文中“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所包含的意义?哭了。但是她又想到自己的使命是伟大而神圣的,于是毅然将日月宝镜扔到草原上,向 (4分) 西进入了吐蕃。据说,日月宝镜很快变成了两座大山,就是现在的日月山 就这样,文成公主和她的随从们,跨过了一条条大河,翻过了一座座高山,走了 程又一程,终于来到了拉萨。 解释文中画线的词语。(2分) (14分)(二)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 使命 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 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2.文成公主来到了青海,看到了怎样的景象?(请用原文回答)(2分) 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友人十分惭愧,下车引导陈元方。陈元方进入家门后不顾反 3.文成公主进藏的旅途艰难吗?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2分) 友人感到惭愧,下车引导陈元方。陈元方进门后不再看他 C、友人感到惭愧,下车去拉陈元方(表示好感)。陈元方进入家门后没有回头看他。 4.文成公主为什么要扔掉日月宝镜?你能想象一下她当时的心情吗?(3分) D、友人十分惭愧,下车去拉陈元方。陈元方不顾友人自己进入家门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期(日期)去(离开)委(委托)信(信用) 题目:我有这样一个好 C、期(日期)去(到……若)委(舍弃)信(相信) 要求:①在题目的横线上填写一个自己要写的人(例如:妈妈、爸爸、老师、叔叔 D、友人期(约定日期)去(去往)委(委托)信(相信) 3、指出以下称呼所指代的对象(3分) ②写一篇记叙文,在记叙的基础上适当运用议论或抒情等表达方式。 (1)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尊君: 2)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君: ④字数500字以上 ⑤文中不得暴露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A、陈元方反驳友人,可见他明白事理,聪明机智。 B、友人迟到在先,责骂陈太丘在后,可见友人既是个“无信”又“无礼”的人。 C、陈太丘不与友人打招呼就独自上路,陈太丘不讲信用 D、陈元方的言行可看出,其父陈太丘应是个守信懂礼的人
A、取决 高大 强壮 决定 B、决定 强壮 高大 取决 C、取决 强壮 高大 决定 D、决定 高大 强壮 取决 3、第二段,对“我”主要用的描写方法是( )(2 分) A、语言 动作 B、心理 语言 C、环境 动作 D、景物 心理 4、一家人在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分歧,“分歧”是什么意思?发生了怎样的分歧?(3 分) 5、“我”与“妻子”的动作都是“蹲下来”“背起了”“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 但含义是否相同呢?为什么?(4 分) 6、你怎样理解文中“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所包含的意义? (4 分) (14 分)(二)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 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 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 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对划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A、友人十分惭愧,下车引导陈元方。陈元方进入家门后不顾反。 B、友人感到惭愧,下车引导陈元方。陈元方进门后不再看他。 C、友人感到惭愧,下车去拉陈元方(表示好感)。陈元方进入家门后没有回头看他。 D、友人十分惭愧,下车去拉陈元方。陈元方不顾友人自己进入家门。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2 分) A、期(日期) 去(离开) 委(委托) 信(信用) B、期(约定日期) 去(离开) 委(舍弃) 信(信用) C、期(日期)去(到……去)委(舍弃) 信(相信) D、友人期(约定日期)去(去往)委(委托)信(相信) 3、指出以下称呼所指代的对象 (3 分) (1)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尊君: (2)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君: 家君: 4、对这段短文理解有误的一项( ) (2 分) A、陈元方反驳友人,可见他明白事理,聪明机智。 B、友人迟到在先,责骂陈太丘在后,可见友人既是个“无信”又“无礼”的人。 C、陈太丘不与友人打招呼就独自上路,陈太丘不讲信用。 D、陈元方的言行可看出,其父陈太丘应是个守信懂礼的人。 5、翻译句子(3 分)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6、通过学习这则故事你受到哪些启发? (2 分) (三)文成公主进藏(9 分) 文成公主出发到吐蕃去了。她带去了各种庄稼的种子,带去了牛羊和鸡鸭,还带去 了许多工匠。传说临行时,唐朝皇帝怕文成公主到那里后想念家乡,便叫工匠制作了两 面能照见内地风光的日月宝镜,送给公主。文成公主来到了青海,前方是广阔的草原, 帐篷点点,牛羊成群。她取出日月宝镜一看,镜子里出现了长安的热闹情景,她伤心地 哭了。但是她又想到自己的使命是伟大而神圣的,于是毅然将日月宝镜扔到草原上,向 西进入了吐蕃。据说,日月宝镜很快变成了两座大山,就是现在的日月山。 就这样,文成公主和她的随从们,跨过了一条条大河,翻过了一座座高山,走了一 程又一程,终于来到了拉萨。 1.解释文中画线的词语。(2 分) 使命: 毅然: 2.文成公主来到了青海,看到了怎样的景象?(请用原文回答)(2 分) 3.文成公主进藏的旅途艰难吗?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2 分) 4.文成公主为什么要扔掉日月宝镜?你能想象一下她当时的心情吗?(3 分) 三、作文(30 分) 题目:我有这样一个好______ 要求:①在题目的横线上填写一个自己要写的人(例如:妈妈、爸爸、老师、叔叔、 伙伴、同学、邻居等),构成自己的作文题目。 ②写一篇记叙文,在记叙的基础上适当运用议论或抒情等表达方式。 ③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④字数 500 字以上。 ⑤文中不得暴露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七年级语文上第三次月考参考答案 基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30分) 庞痴骸盈 meng qiao zuan dan 3、 C 6.B CA E 盘中餐粒粒皆辛苦9、10、略 二、阅读理解 4、“分歧”意见不一致。围绕着如何走的问题,母亲与儿子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 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4、不相同。因为“我”背的是年迈的母亲,“我”的动作中薤含的是对母亲的爱、对母 亲养育之恩的感激以及“我”对母亲不可推卸的责任.“妻子”背的是我年幼的儿子,她 的动作透露出的是对孩子的怜爱、呵护以及作为一个母亲的责任 6、“我”和妻子都是中年人,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对生活有一种使命感与责任感 二)1、C 2、B3、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君:您 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4 5、远方说:“您和家父约定在中午,中午您没到,就是您不守信用:您在儿子面前骂父 亲,就是无礼。” 6、做人要方正,要明礼守信。(言之成理即可) (三)略
七年级语文上第三次月考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30 分) 1、庞 痴 骸 盈 meng qiáo zuàn dàn 2、诣 昂 筹 慌 烂 猝 怡 禁 3、D 4.C 5. C 6.B 7.C A E 7、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9、10、略 二、阅读理解 (一)1、qí shà lín dūn 2、C 3、B 4、“分歧”意见不一致。围绕着如何走的问题,母亲与儿子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 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4、不相同。因为“我”背的是年迈的母亲,“我”的动作中蕴含的是对母亲的爱、对母 亲养育之恩的感激以及“我”对母亲不可推卸的责任.“妻子”背的是我年幼的儿子,她 的动作透露出的是对孩子的怜爱、呵护以及作为一个母亲的责任。 6、“我”和妻子都是中年人,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对生活有一种使命感与责任感。 (二) 1、C 2、B 3、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君:您。 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4、 C 5、远方说:“您和家父约定在中午,中午您没到,就是您不守信用;您在儿子面前骂父 亲,就是无礼。” 6、做人要方正,要明礼守信。(言之成理即可) (三)略 三、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