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期末复习教学案(五-1)一—文言文 班级 姓名 学号 等第 复习内容:《古代寓言二则》、《幼时记趣》 《三峡》、《梦溪笔谈》二则 复习目标:1、掌握文言实词、虚词的意思 正确熟练地翻译课文,掌握重点句子 3、理解文章的内容 复习安排:第一阶段:掌握文言实词、虚词、句子的意思 第二阶段:归类复习、语段阅读、整体把握 复习方法:课堂讲解、理解识记、反复检査、强化练习、纠错巩固、语段测试 《古代寓言二则》 、解释加点的实词 郑人有欲买履者()()自度其足()置之其坐()() 至之市()( 而忘操之()() 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试之以足( )宁信度 )( )涉江()遽契( ))) ()是吾剑之所从坠()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解释加点的虚词 自度其足( 置之其坐( 其:置之其坐 至之市(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而忘操之( 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反归取之( 自度其足( 试之以足( 自:无自信也( 是吾剑之所从坠( 自舟中坠于水( 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翻译句子 1、至之市,而忘操之 2、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3、何不试之以足 4、宁信度,无自信也 5、是吾剑之所从坠 6、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7、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 初一语文期末复习教学案(五-1)——文言文 班级 姓名 学号 等第 复习内容: 《古代寓言二则》、《幼时记趣》 《三峡》、《梦溪笔谈》二则 复习目标:1、掌握文言实词、虚词的意思 2、正确熟练地翻译课文,掌握重点句子 3、理解文章的内容 复习安排:第一阶段:掌握文言实词、虚词、句子的意思 第二阶段:归类复习、语段阅读、整体把握 复习方法:课堂讲解、理解识记、反复检查、强化练习、纠错巩固、语段测试 《古代寓言二则》 一、解释加点的实词 郑人有欲.买履者( )( ) 自度.其足( ) 置之其坐.( )( ) 至.之市.( )( ) 而.忘操.之( )( ) 吾忘持度.( ) 反.归取之( ) 及.反( ) 市罢.( ) 遂.不得履( ) 试之以.足( ) 宁.信度.( )( ) 涉.江( ) 遽契..( ) ( ) 是.吾剑之所从坠( ) 求.剑若.此( )( ) 不亦惑.乎( ) 二、解释加点的虚词 自度其.足( ) 置之.其坐 ( ) 其: 置之其.坐 ( ) 至之.市( )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 而忘操之.( ) 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 之: 反归取之.( ) 自.度其足( ) 试之.以足( ) 自: 无自.信也( ) 是吾剑之.所从坠( ) 自.舟中坠于水( ) 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 三、翻译句子。 1、至之市,而忘操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及反,市罢,遂不得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何不试之以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宁信度,无自信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是吾剑之所从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一语文期末复习教学案(五2)—文言文 班级 姓名 学号 等第 《幼时记趣》 、解释文言实词 、余忆童稚时( )()2、明察秋毫()( 3、见藐小微物( 4、故时有物外之趣( 5、心之所向( 6、项为之强( 7、果如鹤唳云端()()8、怡然称快( )( 9、以土砾凸者为邱( )10、凹者为壑 ll、神游其中( 12、拔山倒树而来( 13、盖一癞蛤蟆也( 4、余年幼,立出神( 15、捉蛤蟆,鞭数十 )16、私拟作群鹤舞空( 17、常蹲其身( 、解释文言虚词 故时有物外之趣() 以丛草为林( 心之所向( 以徐喷以烟( 项为之强( 何不试之以足( 昂首观之( 二虫尽为所吞() 观之正浓( 为「以虫蚁为兽( 项为之强( 、翻译句子 1、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故时有物外之趣 3、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5、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鹤也 6、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7、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8、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 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四、课文内容填空 代作家,著有 2、从全篇看,开头总说 ,文字简洁。主体部分写得详尽具体,记叙了 件事 描绘了四幅图 突出了“ 这一中心。作者之所以能观蚊如鹤,神游山林,是因为
2 初一语文期末复习教学案(五-2)——文言文 班级 姓名 学号 等第 《幼时记趣》 一、 解释文言实词 1、余忆童稚时( )( ) 2、 明察秋毫( )( ) 3、见藐小微物( ) 4、 故时有物外之趣( )( ) 5、心之所向 ( ) 6、 项为之强( )( ) 7、果如鹤唳云端( )( ) 8、 怡然称快( )( ) 9、以土砾凸者为邱( ) 10、凹者为壑( ) 11、神游其中( ) 12、拔山倒树而来( ) 13、盖一癞蛤蟆也( ) 14、余年幼,方出神( ) 15、 捉蛤蟆,鞭数十( ) 16、私拟作群鹤舞空 ( ) 17、常蹲其身( ) 二、 解释文言虚词 故时有物外之趣( ) 以丛草为林( ) 心之所向 ( ) 以 徐喷以烟 ( ) 之 项为之强( ) 何不试之以足( ) 昂首观之( ) 二虫尽为所吞( ) 观之正浓( ) 为 以虫蚁为兽 ( ) 项为之强 ( ) 三、 翻译句子 1、 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2、 故时有物外之趣 3、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4、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5、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鹤也 6、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7、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8、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 9、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四、 课文内容填空 1、作者: ,字 , 代作家,著有《 》。 2、从全篇看,开头总说“ ”,文字简洁。主体部分写得详尽具体,记叙了 三件事: , , ;描绘了四幅图 画: , , , ,突出了“ ” 这一中心。作者之所以能观蚊如鹤,神游山林,是因为“
初一语文期末复习教学案(五-3)—文言文 班级 姓名 学号 等第 《三峡》 、重要的文言字词 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自 略无 阙 2、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隐 隐天蔽日 3、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自 亭午 夜分 4、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至于 襄陵 沿 溯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朝 暮 间 虽 不以 6、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素湍 回清倒影 7、绝谳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溯其间,清容峻茂,良多趣味 绝谳 悬泉 溯 8、每至晴初霜旦,林寒间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晴初霜旦 属引 9、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渔者 解释加点的字 1、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绝谳多生怪柏 哀转久绝。 2、其间千二百里 悬泉瀑布,飞溯其间( 句子翻译。 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4、清容峻茂,良多趣味 5、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6、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四、文学常识 此文选自 的《》,是一篇描写的 (体 裁)
3 初一语文期末复习教学案(五-3)——文言文 班级 姓名 学号 等第 《三峡》 一、重要的文言字词。 1、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自 略无 阙 2、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重 嶂 隐 隐天蔽日 3、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自 亭午 夜分 曦 4、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至于 襄陵 沿 溯 5、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或 宣 朝 暮 间 虽 奔 御 不以 疾 6、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素湍 绿潭 回清倒影 7、 绝谳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溯其间,清容峻茂,良多趣味。 绝谳 悬泉 溯 清 容 峻 茂 良 8、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间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旦 晴初霜旦 肃 属引 绝 9、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故 渔者 歌 三 二、解释加点的字。 1、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 绝谳多生怪柏 ( ) 哀转久绝。 ( ) 2、其间千二百里 ( ) 悬泉瀑布,飞溯其间 ( ) 三、句子翻译。 1、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3、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4、 清容峻茂,良多趣味。 5、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6、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四、文学常识。 此文选自 的《 》,是一篇描写 的 (体 裁)
初一语文期末复习教学案(五4)—文言文 班级 姓名 学号 等第 《梦溪笔谈》二则 、解释加点的实词 庆州界生子方虫() 方为秋田之害()()()如土中狗蝎() 千万蔽地()旬旦子方皆尽()()()岁以大穰()( 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钱氏据两浙时() 方两三级() 患其塔动() 密使其妻()() 未布瓦,上轻,故如此()()( 贻以金钗() 问塔动之因() 但逐层布板讫()() 便实钉之() 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盖订板上下弥枣()()人履其板() 六幕相联如祛箧 )( )人皆伏其精练()()() 悉为两段( 二、解释加点的虚词 人履其板 以:/以虫治虫()其:其喙有钳() 方为秋田之害() 则以钳搏之() 其虫旧曾有之() 则以钳搏之() 岁以大穰() 患其塔动() 其虫旧曾有之() 乃以瓦布之() 密使其妻() 土人谓之“傍不肯”() 贻以金钗() 匠师如其言( 之〈便实钉之() 如:如土中狗蝎() 人皆伏其精练() 钱帅登之 匠师如其言()而:而动如初() 乃以瓦布之() 六幕相联如祛箧()1学而时习之( 喻皓之妻() 学而不思则罔() 塔动之因() 三、翻译句子 1方为秋田之害 2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 3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 4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 5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 6钱帅登之,患其塔动 7未布瓦,上轻,故如此 8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 9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 10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 ll匠师如其言,塔遂定 12盖订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祛箧 13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 14人皆伏其精练
4 初一语文期末复习教学案(五-4)——文言文 班级 姓名 学号 等第 《梦溪笔谈》二则 一、解释加点的实词 庆州界.生子方虫( ) 方为..秋田..之害( )( )( ) 如.土中狗蝎( ) 千万蔽.地( ) 旬日..子方皆尽..( )( )( ) 岁.以大穰..( )( ) 其虫旧曾..有之( )( ) 土人谓.之“傍.不肯”( )( ) 钱氏据.两浙时( ) 方.两三级( ) 患.其塔动( ) 密使..其妻( )( ) 未布.瓦,上轻,故.如此..( )( )( ) 贻.以金钗( ) 问塔动之因.( ) 但.逐层布板讫.( )( ) 便实钉.之( ) 匠师如.其言,塔遂.定( )( ) 盖.订板上下弥束..( )( ) 人履.其板( ) 六幕..相联如祛箧..( )( ) 人皆伏..其精练..( )( )( ) 悉.为两段 ( ) 二、解释加点的虚词 人履其板 以: 以虫治虫( ) 其:其喙有钳( ) 方为秋田之害( ) 则以钳搏之( ) 其虫旧曾有之( ) 则以钳搏之( ) 岁以大穰( ) 患其塔动( ) 其虫旧曾有之( ) 乃以瓦布之( ) 密使其妻( ) 土人谓之“傍不肯”( ) 贻以金钗( ) 匠师如其言( ) 之: 便实钉之( ) 如: 如土中狗蝎( ) 人皆伏其精练( ) 钱帅登之( ) 匠师如其言( ) 而: 而动如初( ) 乃以瓦布之( ) 六幕相联如祛箧( ) 学而时习之( ) 喻皓之妻 ( ) 学而不思则罔( ) 问塔动之因( ) 三、翻译句子 1 方为秋田之害 2 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 3 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 4 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 5 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 6 钱帅登之,患其塔动 7 未布瓦,上轻,故如此 8 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 9 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 10 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 11 匠师如其言,塔遂定 12 盖订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祛箧 13 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 14 人皆伏其精练
5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