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阅读 《读书八得》自学指导 语文基础知识达标 1.生字 储量 )沮丧( )拾人余唾 )不可遏制( )踮起脚( 2.词语 拾人余唾 不可遏制: 3、作者 朱苏进,1953年生于南京,16岁从军。1977年调至福州军区创作室从事专业创作,现任南 京军区创作室主任,为中国作家协会理事。成名作《射天狼》获当年全国最佳中篇小说奖。 《凝眸》,中篇小说,1984,获当年全国最佳中篇小说奖。《绝望中诞生》,中篇小说,1989 获当年全国最佳中篇小说奖。《接近于无限透明》,中篇小说集,1993,获当年全国最佳中篇 小说奖。朱苏进和历史剧名导陈家林合作创作了电视剧《康熙王朝》。 课文理解达标 一)文章主旨 文章从学和思的辩证关系切入论题。学习而不思考,如学习书本知识,书本知识有正确 的,有不正确的,不加思考,把不正确的知识也接受了,这就受到欺骗,所以称罔。正确的 知识,如科学一定要由浅入深、按部就班去学习。不学习而光思考,不按照科学知识去思考 容易陷入迷误。只有学习与思考结合,才能学到正确的知识,不致胡思乱想,陷于迷误。 (二)重点语句 个教授问他的学生。今天你做什么?学生的回答是:读书,教授又问:明天做什 么?学生的回答仍然是:读书。教授愤怒了:那你还用什么时间去思索呢? 解析:此句话阐述了学和思的相结合。学而不思,学了知识不会分别知识的正确与否, 不会从中得到启发,不会活用,不行。思而不学,只是空想,不知道自己想的问题是否前人 已经解决,倘前人已经解决了,那再去想不是白费了?倘前人没有解决,不知道从前人已经 研究过处继续前进,再从头开始,是再走前人已经走过的路,也是浪费。所以一定要学与思 结合才行 (三)写作特点 文章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即设立比喻论述某种道理。例如第三段用“读书是花朵, 思索是果实”比喻来论证“学而不思,学了知识不会分别知识的正确与否,不会从中得到启 发,不会活用,不行。思而不学,只是空想”的论点。这样写,使论述的道理通俗易懂,语 言表达具体生动。本文还运用了归纳论证的方法:第一段先列举“一个教授问他的学生。今 天你做什么?学生的回答是:读书,教授又问:明天做什么?学生的回答仍然是:读书。 教授愤怒了:那你还用什么时间去思索呢?”一句引出论述,之后层层阐述,最后归纳出论 点。由于前面列举的内容丰富翔实,最后得出的论断就令人信服。 提示总结 《读书八得》选自《面对无限的寂静》,这是一本谈读书的随笔。书中有那么多的独特的、 挑战性格言式的句子,无情地向我们这些以读书为业的人,发动着冲击。读书是为了求知, 从培根以来就是这样说的。“开卷有益”,更是成了我国民间的成语。在这样现成的话语面 前,我们思维的触角像裹上了塑料一样丧失了一切活力。但本文作者却对此发出勇敢的挑战 他提出读书的目的就是为了自己思考,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作者的思想。他提出来的问题是, 思考和求学的关系。他的观点是,思考比接受更加重要 附1:《孔孟论学习》参考译文: 第一则:学过了,然后按一定时间去实习它,不也高兴吗? 第二则:温习旧的知识,不断吸取新的知识,就可以做老师了。或“温习旧知识时, 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做老师了
比较阅读: 《读书八得》自学指导 一、语文基础知识达标 1. 生字 储量( )沮丧( )拾人余唾( ) 不可遏制( ) 踮起脚( ) 2. 词语 拾人余唾: 不可遏制: 3、作者 朱苏进,1953 年生于南京,16 岁从军。1977 年调至福州军区创作室从事专业创作,现任南 京军区创作室主任,为中国作家协会理事。成名作《射天狼》获当年全国最佳中篇小说奖。 《凝眸》,中篇小说,1984,获当年全国最佳中篇小说奖。《绝望中诞生》,中篇小说,1989, 获当年全国最佳中篇小说奖。《接近于无限透明》,中篇小说集,1993,获当年全国最佳中篇 小说奖。朱苏进和历史剧名导陈家林合作创作了电视剧《康熙王朝》。 二、课文理解达标 (一)文章主旨 文章从学和思的辩证关系切入论题。学习而不思考,如学习书本知识,书本知识有正确 的,有不正确的,不加思考,把不正确的知识也接受了,这就受到欺骗,所以称罔。正确的 知识,如科学一定要由浅入深、按部就班去学习。不学习而光思考,不按照科学知识去思考, 容易陷入迷误。只有学习与思考结合,才能学到正确的知识,不致胡思乱想,陷于迷误。 (二)重点语句 一个教授问他的学生。今天你做什么?学生的回答是:读书,教授又问: 明天做什 么?学生的回答仍然是:读书。教授愤怒了:那你还用什么时间去思索呢? 解析: 此句话阐述了学和思的相结合。学而不思,学了知识不会分别知识的正确与否, 不会从中得到启发,不会活用,不行。思而不学,只是空想,不知道自己想的问题是否前人 已经解决,倘前人已经解决了,那再去想不是白费了?倘前人没有解决,不知道从前人已经 研究过处继续前进,再从头开始,是再走前人已经走过的路,也是浪费。所以一定要学与思 结合才行。 (三)写作特点 文章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即设立比喻论述某种道理。例如第三段用“读书是花朵, 思索是果实”比喻来论证“学而不思,学了知识不会分别知识的正确与否,不会从中得到启 发,不会活用,不行。思而不学,只是空想”的论点。这样写,使论述的道理通俗易懂,语 言表达具体生动。本文还运用了归纳论证的方法:第一段先列举“一个教授问他的学生。今 天你做什么?学生的回答是:读书,教授又问: 明天做什么?学生的回答仍然是:读书。 教授愤怒了:那你还用什么时间去思索呢?”一句引出论述,之后层层阐述,最后归纳出论 点。由于前面列举的内容丰富翔实,最后得出的论断就令人信服。 提示总结: 《读书八得》选自《面对无限的寂静》,这是一本谈读书的随笔。书中有那么多的独特的、 挑战性格言式的句子,无情地向我们这些以读书为业的人,发动着冲击。读书是为了求知, 从培根以来就是这样说的。“开卷有益”,更是成了我国民间的成语。 在这样现成的话语面 前,我们思维的触角像裹上了塑料一样丧失了一切活力。但本文作者却对此发出勇敢的挑战, 他提出读书的目的就是为了自己思考,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作者的思想。他提出来的问题是, 思考和求学的关系。他的观点是,思考比接受更加重要。 附 1:《孔孟论学习》参考译文: 第一则:学过了,然后按一定时间去实习它,不也高兴吗? 第二则:温习旧的知识,不断吸取新的知识,就可以做老师了。或“温习旧知识时, 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做老师了
第三则:学习却不思考就不能解决疑难问题。只思考却不学习也不能解决疑难问题 第四则: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聪明 第五则:聪敏而又热爱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辱 第六则:对于一件事,了解它不如热爱它,热爱它不如发自内心地喜欢研究它 第七则:不到他苦苦思索而仍然领会不了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又说不 出的时候,不去启发他。教他一个方面,他不能推知其它三个方面,就不再教他 第八则:接受教育,注重请教,怎么会不顺利成功? 第九则:诵读《诗经》《尚书》,就好像与古人生活在一起:诵读《诗经》《尚书》,就好 像与古人一起商讨,交谈 第十则:君子遵循正确的方法以获得很深的学问,并想自己找到正确的方法。自己找到了正 确方法,所学的东西就能掌握牢固:知识掌握得牢固了,那么学问积累就多:学问积累得多, 就用之不尽,取之不竭。所以,君子都想自己找到正确的方法 第十一则:即使有天下最容易生长的植物,如果一会儿晒它,一会儿冰冻它,没有能够生存 下去的。……现在,围棋作为一种技能,是小的技能:如果不专心致志地学习,也学不会。 位名叫秋的围棋手,是全国最擅长下围棋的。让他教导两个人学习围棋,其中一个人专心 致志,只听从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也听从秋的教导,但心里却总是想着天鹅将要飞来 想着拿弓箭来射它,虽然和另一个人一起学习,但不如另一个人学得好。是因为这个人的智 力不如另一个人吗?答案是:不是这样的。 第十二则:做学问就像挖井,井挖得很深了,还没有泉水,还是一口废井 第十三则:完全相信《尚书》上所说的道理,还不如没有读过《尚书》这本书。我读《武成》, 只是选择读其中的二三页罢了。仁道之君挥无敌于天下,以周武王这样极为仁道的人去讨伐 商纣这样极为不仁的人,怎么会使血流得把春米的木槌都漂起来了呢? 附2.孔孟的名言警句及写作素材 孔子论学习: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3、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6、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7、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矣。 二、做人格言: 1、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4、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 5、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6、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三、作文素材 话题1:(尽善尽美 孔子对音乐的内容与形式是非常重视的,它赞美古代乐舞《韶》及《九辩》完善的艺术 形式。《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孔子评价《韶》乐尽善尽美 而对周朝乐舞《大武》的艺术表现形式给以高度赞扬外,对其表现周武工伐纣灭商的战争功 绩的内容却给予批评:“《大武》,尽美未尽善也。” 话题2:(安贫乐道) 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孔子心目中,行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 在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他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但他的安贫乐道并不能看作是不求 富贵,只求维护道。孔子也曾说:“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
第三则:学习却不思考就不能解决疑难问题。只思考却不学习也不能解决疑难问题。 第四则: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聪明。 第五则:聪敏而又热爱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辱。 第六则:对于一件事,了解它不如热爱它,热爱它不如发自内心地喜欢研究它。 第七则:不到他苦苦思索而仍然领会不了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又说不 出的时候,不去启发他。教他一个方面,他不能推知其它三个方面,就不再教他。 第八则:接受教育,注重请教,怎么会不顺利成功? 第九则:诵读《诗经》《尚书》,就好像与古人生活在一起;诵读《诗经》《尚书》,就好 像与古人一起商讨,交谈。 第十则:君子遵循正确的方法以获得很深的学问,并想自己找到正确的方法。自己找到了正 确方法,所学的东西就能掌握牢固;知识掌握得牢固了,那么学问积累就多;学问积累得多, 就用之不尽,取之不竭。所以,君子都想自己找到正确的方法。 第十一则:即使有天下最容易生长的植物,如果一会儿晒它,一会儿冰冻它,没有能够生存 下去的。……现在,围棋作为一种技能,是小的技能;如果不专心致志地学习,也学不会。 一位名叫秋的围棋手,是全国最擅长下围棋的。让他教导两个人学习围棋,其中一个人专心 致志,只听从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也听从秋的教导,但心里却总是想着天鹅将要飞来, 想着拿弓箭来射它,虽然和另一个人一起学习,但不如另一个人学得好。是因为这个人的智 力不如另一个人吗?答案是:不是这样的。 第十二则:做学问就像挖井,井挖得很深了,还没有泉水,还是一口废井。 第十三则:完全相信《尚书》上所说的道理,还不如没有读过《尚书》这本书。我读《武成》, 只是选择读其中的二三页罢了。仁道之君挥无敌于天下,以周武王这样极为仁道的人去讨伐 商纣这样极为不仁的人,怎么会使血流得把舂米的木槌都漂起来了呢? 附 2. 孔孟的名言警句及写作素材 一、孔子论学习: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3、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6、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7、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矣。 二、做人格言: 1、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4、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 5、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6、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三、作文素材 话题 1: (尽善尽美) 孔子对音乐的内容与形式是非常重视的,它赞美古代乐舞《韶》及《九辩》完善的艺术 形式。《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孔子评价《韶》乐尽善尽美。 而对周朝乐舞《大武》的艺术表现形式给以高度赞扬外,对其表现周武工伐纣灭商的战争功 绩的内容却给予批评:“《大武》,尽美未尽善也。” 话题 2: (安贫乐道) 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孔子心目中,行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 在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他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但他的安贫乐道并不能看作是不求 富贵,只求维护道。孔子也曾说:“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
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 从吾所好 话题3:(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孔子63岁时,曾这样形容自己:“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当时孔子 已带领弟子周游列国9个年头,历尽艰辛,不仅未得到诸侯的信任,还险些丧命,但孔子并 不灰心,仍然乐观向上,坚持白己的理想,甚至是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话题4:(君子固穷 孔子到达陈国,寄居在司城贞子家,居住了三年。楚国听说孔子在陈蔡之间,便使人聘 请孔子,准备把有户籍的民社方圆七百里之地封给孔子。孔子前往拜见回礼,从陈地往蔡地 迁徒被围闲,没法行路,断绝了粮食。随从的弟子疲惫不堪,饿得站不起来。但孔子仍“讲 诵弦歌不绝”(讲习诵读,演奏歌唱,传授诗书礼乐毫不间断)。子路生气,来见孔子说 君子亦有穷乎?”孔子说:“君子同穷,小人穷斯滥矣(君子能固守穷困而不动摇,小人 穷闲就胡作非为了)。”告诫君子任何艰难的时候,不管发生什么事情,也应该维护自己的 操守和道德。 话题5:(逝者如斯夫) 孔子伫立于尼山脚下,望着滚滚辽河,触景生情,禁不住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 夜!”孔子于司空见惯的流水绿波之中发现了深奥的道理,懊丧的情绪也如水般流去了。后 来庄子在《庄子·知北游》中也有类似感叹:“人生天地间,如白驹之过隙,忽忽而过 形容时间流逝得非常快,这也是“白驹过隙”的来历。 话题6:(苛政猛于虎) 孔子路过泰山,见有一位妇女在坟莹旁痛哭哀号,于是询问。妇女回答说:“我的公爹 被老虎吃了!”孔子让子路问道:“为什么不离开这个地方呢?”妇人回答道:“因为这里 没有苛捐杂税的暴政。”孔子对随从的弟子们说:“苛政对人的危害,有甚于猛虎啊!”话 题7:(待价而沽) 孔子游说诸侯,想得到重用,却四处碰壁,十分感伤,常暗中自怨自艾。某日,子贡 得一美玉,来问孔子,是要收藏,还是找个识货的卖掉。孔子大声叹道:“沽之哉,沽之哉! 我待贾者也!”意为:卖掉吧,卖掉吧,我正等着识货的人哩。比喻等待有了赏识自己的人 才会出来效劳出力 话题8:(幽默) 材料加工: 公元前496年,焦急的子贡四下询问走失了的老师孔丘,这时候有一个郑国人对他说: “东门口有一个人,他的额头像唐尧,他的脖子像皋陶,他的肩膀像子产,可是从腰以下比 夏禹差三寸,瘦弱疲惫的样子好似丧家之犬。”子贡找到孔子后把这话告诉他。孔子笑着说: 他说的形状,那倒未必。但说我像丧家之犬,是啊!是啊!”这就是孔子,一个浑身上下 充满幽默细胞的老头儿,全然不是千百年来端坐在画像中,端坐在中国人意识深处的“大成 至圣先师”的形象。在孔子眼里,要想真正不朽,不在于权力,而在于文化与教育。所以后 来儒家称誉孔子为“素王”。没有土地、没有人民,只要文化存在,他的王位就永远存在。 (《亲切随和的“大成至圣”》节选) 话题9:(源泉) 材料加工 了解孔子的人都知道,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是什么样的处境。他所宣扬的仁爱和礼教, 有时候被抛在一边,可有时候,又搞得登峰造极。不是吗?直到今天,几乎是全世界都有研 究儒学的人,可研究什么?我想:不过是为我所用罢了。可是,无论如何,孔子是伟大的 是的,绝对是伟大的。他的经典的论述,是人性,是人伦。有人说:地球上的万物是共生的
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 从吾所好。 话题 3: (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 孔子 63 岁时,曾这样形容自己:“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当时孔子 已带领弟子周游列国 9 个年头,历尽艰辛,不仅未得到诸侯的信任,还险些丧命,但孔子并 不灰心,仍然乐观向上,坚持白己的理想,甚至是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话题 4: (君子固穷) 孔子到达陈国,寄居在司城贞子家,居住了三年。楚国听说孔子在陈蔡之间,便使人聘 请孔子,准备把有户籍的民社方圆七百里之地封给孔子。孔子前往拜见回礼,从陈地往蔡地 迁徒被围闲,没法行路,断绝了粮食。随从的弟子疲惫不堪,饿得站不起来。但孔子仍“讲 诵弦歌不绝”(讲习诵读,演奏歌唱,传授诗书礼乐毫不间断)。子路生气,来见孔子说: “君子亦有穷乎?”孔子说:“君子同穷,小人穷斯滥矣(君子能固守穷困而不动摇,小人 穷闲就胡作非为了)。”告诫君子任何艰难的时候,不管发生什么事情,也应该维护自己的 操守和道德。 话题 5:(逝者如斯夫) 孔子伫立于尼山脚下,望着滚滚辽河,触景生情,禁不住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 夜!”孔子于司空见惯的流水绿波之中发现了深奥的道理,懊丧的情绪也如水般流去了。后 来庄子在《庄子•知北游》中也有类似感叹:“人生天地间,如白驹之过隙,忽忽而过。” 形容时间流逝得非常快,这也是“白驹过隙”的来历。 话题 6:(苛政猛于虎) 孔子路过泰山,见有一位妇女在坟莹旁痛哭哀号,于是询问。妇女回答说:“我的公爹 被老虎吃了!”孔子让子路问道:“为什么不离开这个地方呢?”妇人回答道:“因为这里 没有苛捐杂税的暴政。”孔子对随从的弟子们说:“苛政对人的危害,有甚于猛虎啊!”话 题 7:(待价而沽) 孔子游说诸侯,想得到重用,却四处碰壁,十分感伤,常暗中自怨自艾。某日,子贡 得一美玉,来问孔子,是要收藏,还是找个识货的卖掉。孔子大声叹道:“沽之哉,沽之哉! 我待贾者也!”意为:卖掉吧,卖掉吧,我正等着识货的人哩。比喻等待有了赏识自己的人 才会出来效劳出力。 话题 8:(幽默) 材料加工: 公元前 496 年,焦急的子贡四下询问走失了的老师孔丘,这时候有一个郑国人对他说: “东门口有一个人,他的额头像唐尧,他的脖子像皋陶,他的肩膀像子产,可是从腰以下比 夏禹差三寸,瘦弱疲惫的样子好似丧家之犬。”子贡找到孔子后把这话告诉他。孔子笑着说: “他说的形状,那倒未必。但说我像丧家之犬,是啊!是啊!”这就是孔子,一个浑身上下 充满幽默细胞的老头儿,全然不是千百年来端坐在画像中,端坐在中国人意识深处的“大成 至圣先师”的形象。在孔子眼里,要想真正不朽,不在于权力,而在于文化与教育。所以后 来儒家称誉孔子为“素王”。没有土地、没有人民,只要文化存在,他的王位就永远存在。 (《亲切随和的“大成至圣”》节选) 话题 9:(源泉) 材料加工: 了解孔子的人都知道,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是什么样的处境。他所宣扬的仁爱和礼教, 有时候被抛在一边,可有时候,又搞得登峰造极。不是吗?直到今天,几乎是全世界都有研 究儒学的人,可研究什么?我想:不过是为我所用罢了。可是,无论如何,孔子是伟大的。 是的,绝对是伟大的。他的经典的论述,是人性,是人伦。有人说:地球上的万物是共生的
是平等的。所有的报应,是因为人类打破了生态平衡,不顾一切地满足人类自己的欲望。所 以,人类呼唤人性,呼唤平等。两千年前的孔子,就是在呼唤人性。是的,封建的历代王朝 都在以儒学治国还是以法治国上,显现一个天子的抉择的。是的,直到今日,孔子的伦理道 德观念仍不过时。道德沦丧,必然是四面楚歌:理智的时候,就会向孔子讨教。(《驻足孔 子墓前》节选) 话题10:(诚信) 材料加工: 诚信是治政之道。古人认为,治理国家,掌握政权,必须得到人民的信任和拥护,否则 就会自取灭亡。孔子讲:“民无信不立。”是说人民不信任政府,政府就无法立足。孔子的 学生子贡问孔子说,足食、足兵、民信这三项,让你去掉一项,你先去掉哪一项,孔子说首 先去掉军备。子贡又问在两项中再去掉一项,还去掉哪一项?孔子说去掉粮食。因为没有粮 食最多不过死亡,自古以来人就难免一死,而人民对政府没有了信心,政府就站不起来。(《论 诚实守信》节选) 话题11:(寻觅) 材料加工: 从那一簇蓝瓦黄墙的村庄里传来,余音绵长,和那一条并不知名的河,在暮色苍茫里蜿 蜒而来又蜿蜒而去,弥漫着,如麦田上浓得化也化不开的雾气,我听见了在泗水岸上,有了 “逝者如斯夫”的声音,从孔子一直说到了现在。 我的祖先,那个秦赢政,在他的生前是曾经焚过书坑过儒的。如今,他的后人如我者 却千里迢迢来拜孔子了。我来山东,除了拜孔子,当然也得去登泰山,只是祈求上天给我以 艺术上的想象和力量。接待我的济宁市的朋友说:哈,你终于来了!我是来了,孔门弟子 千,我算不算三千零一呢?我没有给伟大的先师带一束干肉,当年的苏武可以唱“执瓢从之 忽焉在后”,我带来的惟有一颗头颅,在孔子的墓前叩一个重响。(《论诚实守信》节选) 四、《孟子》中的成语: 缘木求鱼杯水车薪事半功倍自暴自弃暴十寒与人为善赤子之心当务之 急 知人论世出类拔萃 舍生取义 五、有关孟子的典故:孟母三迁孟母断机 六、《孟子》中的名言 (1)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2)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3)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4)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 生者也 (5)其进锐者,其退速 (6)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7)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8)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9)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 不保四体。 (10)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11)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12)仁者无 敌 (13)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 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 不负戴于道路矣 (14)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15)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 不正 (16)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17)仁则荣,不仁则辱。 (18)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是平等的。所有的报应,是因为人类打破了生态平衡,不顾一切地满足人类自己的欲望。所 以,人类呼唤人性,呼唤平等。两千年前的孔子,就是在呼唤人性。是的,封建的历代王朝, 都在以儒学治国还是以法治国上,显现一个天子的抉择的。是的,直到今日,孔子的伦理道 德观念仍不过时。道德沦丧,必然是四面楚歌:理智的时候,就会向孔子讨教。(《驻足孔 子墓前》节选) 话题 10:(诚信) 材料加工: 诚信是治政之道。古人认为,治理国家,掌握政权,必须得到人民的信任和拥护,否则 就会自取灭亡。孔子讲:“民无信不立。”是说人民不信任政府,政府就无法立足。孔子的 学生子贡问孔子说,足食、足兵、民信这三项,让你去掉一项,你先去掉哪一项,孔子说首 先去掉军备。子贡又问在两项中再去掉一项,还去掉哪一项?孔子说去掉粮食。因为没有粮 食最多不过死亡,自古以来人就难免一死,而人民对政府没有了信心,政府就站不起来。(《论 诚实守信》节选) 话题 11:(寻觅) 材料加工: 从那一簇蓝瓦黄墙的村庄里传来,余音绵长,和那一条并不知名的河,在暮色苍茫里蜿 蜒而来又蜿蜒而去,弥漫着,如麦田上浓得化也化不开的雾气,我听见了在泗水岸上,有了 “逝者如斯夫”的声音,从孔子一直说到了现在。 我的祖先,那个秦嬴政,在他的生前是曾经焚过书坑过儒的。如今,他的后人如我者, 却千里迢迢来拜孔子了。我来山东,除了拜孔子,当然也得去登泰山,只是祈求上天给我以 艺术上的想象和力量。接待我的济宁市的朋友说:哈,你终于来了!我是来了,孔门弟子三 千,我算不算三千零一呢?我没有给伟大的先师带一束干肉,当年的苏武可以唱“执瓢从之, 忽焉在后”,我带来的惟有一颗头颅,在孔子的墓前叩一个重响。(《论诚实守信》节选) 四、《孟子》中的成语: 缘木求鱼 杯水车薪 事半功倍 自暴自弃 一暴十寒 与人为善 赤子之心 当务之 急 知人论世 出类拔萃 舍生取义 五、有关孟子的典故: 孟母三迁 孟母断机 六、《孟子》中的名言 (1)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2)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3)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4)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 生者也。 (5)其进锐者,其退速。 (6)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7)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8)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9)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 不保四体。 (10)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 (11)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 (12)仁者无 敌。 (13)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 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 不负戴于道路矣。 (14)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15)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 不正。 (16)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17)仁则荣,不仁则辱。 (18)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19)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 (20)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 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2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 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2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5)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26)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未闻弑 君也 (27)贤者在位,能者在职。 (28)尊贤使能,俊杰在位。 (29)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30)民事不可缓也。 (31)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 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 (32)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殍,此率兽而食人也 (33)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 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34)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35)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36)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宝珠玉者,殃必及身。 (37)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曰其助上帝宠之 (38)人皆可以为尧舜 (39)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40)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 (41)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4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9)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 (20)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 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2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 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2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5)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26)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未闻弑 君也。 (27)贤者在位,能者在职。 (28)尊贤使能,俊杰在位。 (29)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30)民事不可缓也。 (31)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 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 (32)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殍,此率兽而食人也。 (33)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 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34)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35)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36)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宝珠玉者,殃必及身。 (37)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曰其助上帝宠之。 (38)人皆可以为尧舜。 (39)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40)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 (41)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4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