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营养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共十九章)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DOC,文档页数:128,文件大小:1.23MB,团购合买
绪论 第一章 动物与饲料 第二章 动物对饲料消化与利用 第三章 水的营养 第四章 蛋白质营养 第五章 碳水化合物营养 第六章 脂类营养 第七章 矿物质营养 第八章 维生素营养 第九章 能量与动物营养 第十章 动物营养学的研究方法 第十一章 动物的采食量 第十二章 营养与环境 第十三章 动物营养需要与饲养标准 第十四章 维持需要 第十五章 生长育肥的营养需要 第十六章 繁殖的营养 第十七章 泌乳营养需要 第十八章 产蛋的营养需要 第十九章 产毛的营养需要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物 养学 教景 动物营养与环镜工程教研室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动 物 营 养 学 教 案 动物营养与环境工程教研室

绪论 一、基本概念 1.营养学(utrition):是沟通动物生物化学和生理学的桥梁,是应用生物化学、生物学、生理学 生物统计学等手段研究养分的营养生理功能、消化吸收、饲料营养价值以及养分需要量的一门基础 学科 2.动物饲养学(feeding):是动物营养学原理在动物饲养实践中的应用。研究和阐明如何正确应 用营养标准和饲料营养价值表配制全价日粮,以满足动物各种养分需要量,同时研究饲料加工生产 技术及动物饲喂技术,以充分发挥动物生产性能和饲料营养价值的一门学科。 3.饲料(feed/feedstuff):即动物的食物,是指一切能被动物采食、消化、吸收、利用并对动物无 毒害作用的物质。 「厂饲料是相对的,有量的区别和畜种的区别 饲料可以是简单的、单一的,也可以是配合的 4.营养(nutrition) :指动物摄取、消化、吸收和利用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以维持生命、生产产品的 过程。 5.营养素(nutricnts):即养分,指饲料中凡能被动物用以维持生命、生产产品及具有类似化学成 分性质的物质。 必需养分((nutrients)):指动物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很慢,不能满足动物需要,必须 由饲料中提供的养分。 非必需养分((indespensible nutrients)):指虽然具有一定的生理功能,但动物体内可以合成,不是必 需由饲料中提供的养分。 6.营养价值(utritive value)):饲料或养分完成一定营养或营养生理功能作用的大小。 二、动物营养学的内容与地位 1.内容 ()研究动物所需养分的种类,并阐明营养素的摄取、消化、吸收及代谢的量变规律及特点: (2)研究和估计养分的需要量。 环境对养分利用的影响 2.地位 ()动物营养学是动物饲养学的两大主干之一,主要闲明动物所需养分的种类、数量及其功能 (目前己证明各种动物均不同程度地需要约50种以上的必需营养素) 励物饲养学Feeding Science 营养学网 同料学feed science] 傣分、养分的需要量 同料营养价值评定:饲料加工、饲啊 管养需要量/饲养标湘 饲料营养价值表

2 绪 论 一、基本概念 1.营养学(nutrition):是沟通动物生物化学和生理学的桥梁,是应用生物化学、生物学、生理学、 生物统计学等手段研究养分的营养生理功能、消化吸收、饲料营养价值以及养分需要量的一门基础 学科。 2.动物饲养学(feeding):是动物营养学原理在动物饲养实践中的应用。研究和阐明如何正确应 用营养标准和饲料营养价值表配制全价日粮,以满足动物各种养分需要量,同时研究饲料加工生产 技术及动物饲喂技术,以充分发挥动物生产性能和饲料营养价值的一门学科。 3.饲料(feed/feedstuff):即动物的食物,是指一切能被动物采食、消化、吸收、利用并对动物无 毒害作用的物质。 饲料是相对的,有量的区别和畜种的区别; 饲料可以是简单的、单一的,也可以是配合的; 4.营养(nutrition):指动物摄取、消化、吸收和利用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以维持生命、生产产品的 过程。 5.营养素(nutrients):即养分,指饲料中凡能被动物用以维持生命、生产产品及具有类似化学成 分性质的物质。 必需养分(essential nutrients):指动物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很慢,不能满足动物需要,必须 由饲料中提供的养分。 非必需养分(indespensible nutrients):指虽然具有一定的生理功能,但动物体内可以合成,不是必 需由饲料中提供的养分。 6.营养价值(nutritive value):饲料或养分完成一定营养或营养生理功能作用的大小。 二、动物营养学的内容与地位 1.内容 (1)研究动物所需养分的种类,并阐明营养素的摄取、消化、吸收及代谢的量变规律及特点; (2) 研究和估计养分的需要量。 动物对环境的影响 (3) 研究养分与动物内外环境间的关系。 环境对养分利用的影响 2.地位 (1) 动物营养学是动物饲养学的两大主干之一,主要阐明动物所需养分的种类、数量及其功能。 (目前已证明各种动物均不同程度地需要约 50 种以上的必需营养素) 动物饲养学,Feeding Science 营养学 nutrition 饲料学,feed science 养分、养分的需要量 饲料营养价值评定;饲料加工、饲喂 营养需要量/饲养标准 饲料营养价值表

(Nutrient Requirement/Feeding Standard) (Nutritive Values (2)动物营养学是动物生产过程或组织动物生产不可缺少的基本知识。(饲料成本占养殖成本的 70%左右). (3)动物营养学是现代饲料工业的基础或饲料工业的发展后盾。 (④)动物营养学是开辟新饲料资源的有力工具。 三、动物营养学与饲料学的成果 1.基本搞清了动物生产所需养分的种类、数量,极大地提高了动物的生产力。 表1动物生产性能的提高 猪:全世界平均日增重1911年:220g1955:600g 1985:800g Now:850-900g 猪料肉比 7:1 4:1 3.5:1 3:1 蛋鸡年产蛋数(枚) 1954:80 1980:240 1990:250 现在:300 料蛋比 351 2.7:1 2.31 2:1/1.8:1 注:肉鸡1.8一2:1:淡水鱼1:1:肉牛5~6:1。 2.扩大了饲料资源。(开发食品、化工、制药等副产品) 3.丰富了营养学理论。 在以下方面发展较快: ()确切地规范了动物的营养需要量(准确地、规范地、动态地): (2)模型动物和试验动物大量应用于营养学研究: (③)养分种类不断扩大(尤其是微量养分: (4)动物营养学、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相互渗透,出现了许多交叉学科如分子营养学、生态营养 学、营养生理学、免疫营养学、营养遗传学等。 四、动物营养学的发展趋势 1.生物技术、计算机技术将向营养科学渗透,现阶段如何提高动物生产效率、保证畜牧业可持续 发展: 2.寻求更加简单、准确、有效的饲料营养价值评定新方法: 3.高新技术将逐步饲料资源的开发及提高动物养分消化、吸收方面的研究: 4.进一步开展营养与环境的研究,随者人们对动物生存环境的认识和对畜产品质量要求的提高, 生态和环保营养学将有明显发展: 5.饲料添加剂及饲料加工工艺学将有快速发展: 6.进一步开展营养与基因表达、营养与代谢调控之间的关系研究。 世界动物营养需要研究的权威机构: NRC: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 ARC:Agricultural Research Council,英国农业研究委员会 AEC:法国营养平衡委员会 生产中常见的与营养有关的问题 3

3 (Nutrient Requirement/Feeding Standard) (Nutritive Values) (2) 动物营养学是动物生产过程或组织动物生产不可缺少的基本知识。(饲料成本占养殖成本的 70%左右)。 (3) 动物营养学是现代饲料工业的基础或饲料工业的发展后盾。 (4) 动物营养学是开辟新饲料资源的有力工具。 三、动物营养学与饲料学的成果 1. 基本搞清了动物生产所需养分的种类、数量,极大地提高了动物的生产力。 表 1 动物生产性能的提高 猪:全世界平均日增重 1911 年:220g 1955:600g 1985:800g Now:850~900g 猪料肉比 7:1 4:1 3.5:1 3:1 蛋鸡年产蛋数(枚) 1954:80 1980:240 1990:250 现在:300 料蛋比 3.5:1 2.7:1 2.3:1 2:1/1.8:1 注:肉鸡 1.8~2:1;淡水鱼 1:1;肉牛 5~6:1。 2. 扩大了饲料资源。(开发食品、化工、制药等副产品) 3. 丰富了营养学理论。 在以下方面发展较快: (1) 确切地规范了动物的营养需要量(准确地、规范地、动态地); (2) 模型动物和试验动物大量应用于营养学研究; (3) 养分种类不断扩大 (尤其是微量养分); (4) 动物营养学、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相互渗透,出现了许多交叉学科如分子营养学、生态营养 学、营养生理学、免疫营养学、营养遗传学等。 四、动物营养学的发展趋势 1. 生物技术、计算机技术将向营养科学渗透,现阶段如何提高动物生产效率、保证畜牧业可持续 发展; 2. 寻求更加简单、准确、有效的饲料营养价值评定新方法; 3. 高新技术将逐步饲料资源的开发及提高动物养分消化、吸收方面的研究; 4. 进一步开展营养与环境的研究,随着人们对动物生存环境的认识和对畜产品质量要求的提高, 生态和环保营养学将有明显发展; 5. 饲料添加剂及饲料加工工艺学将有快速发展; 6. 进一步开展营养与基因表达、营养与代谢调控之间的关系研究。 世界动物营养需要研究的权威机构: NRC: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 ARC: Agricultural Research Council ,英国农业研究委员会 AEC:法国营养平衡委员会 生产中常见的与营养有关的问题

1.蛋鸡的蛋壳质量、蛋的大小、重量、破损率、蛋黄色泽: 2.猪鸡的异食癖问题:啄羽、啄肛、咬尾、咬耳: 3.猪鸡的敏感性问题:炸群、躁动: 4,猪鸡的外观问题:羽毛、鸡冠、腿的色泽: 5.猪过肥问题: 6.肉鸡三大顽症:猝死症、腿病、腹水症: 7.夏季、冬季饲料针对季节饲料配方的调整: 8.饲料原料水分含量高,如何与原料供应商谈价: 9.不合格饲料,氨基酸虚假现象: 10. 尿素饲喂反刍动物,但不能饲喂单胃动物: 11. 猪鸡稀粪(饮水过波、食盐含量、细菌感染、便秘(母猪脱肛问题 12. 奶牛到脂率寸过低: 13. 饲料原料价格上升,畜产品价格下降,如何调整配方: 14. 特殊情况下小麦、谷子、大米、糜子作饲料原料的可能性: 15. 猪鸡采食量过低时如何刺激采食量

4 1.蛋鸡的蛋壳质量、蛋的大小、重量、破损率、蛋黄色泽; 2.猪鸡的异食癖问题:啄羽、啄肛、咬尾、咬耳; 3.猪鸡的敏感性问题:炸群、躁动; 4.猪鸡的外观问题:羽毛、鸡冠、腿的色泽; 5.猪过肥问题; 6.肉鸡三大顽症:猝死症、腿病、腹水症; 7.夏季、冬季饲料针对季节饲料配方的调整; 8.饲料原料水分含量高,如何与原料供应商谈价; 9.不合格饲料,氨基酸虚假现象; 10. 尿素饲喂反刍动物,但不能饲喂单胃动物; 11. 猪鸡稀粪(饮水过渡、食盐含量、细菌感染)、便秘(母猪)、脱肛问题; 12. 奶牛乳脂率过低; 13. 饲料原料价格上升,畜产品价格下降,如何调整配方; 14. 特殊情况下小麦、谷子、大米、糜子作饲料原料的可能性; 15. 猪鸡采食量过低时如何刺激采食量

第一章动物与饲料 §1.1动植物体的化学组成 一、化学元素分类 自然界有100多种,动物体可监测到的有60多种,常见化学元素有: H O N Ca P S CI Mg K Na Fe Cu Zn I 占90%~95% 有机元素:C、H、O、N多存在于有机体: 无机元素:又称矿物元素,一般以无机形式供给:分为: 常量矿物元素(macro--element):动物体含量>0.01%的矿物元素,有Ca、P、S、C, Mg、K、Na7种) 微量矿物元素(micro-element):动物体含量≤0.01%的矿物元素,常见的有Fe、Cu、Zn、Mn I、Se、Co、F(8种) 二、养分分类: 1.概略养分分析方案(Feed proximate analysis)):德国,Hanneberg(I864)提出的常规饲料分析方案 至今有100多年时间,大多数国家都在采用,是国际通用的方法。此方案将饲料养分分为六大类: HO、CP、CA、EE、CA、NFE 厂初水分--65士5℃烘干3~4h--风干样 了水分 吸附水--105士2℃烘干2~3h一-绝干样 无机物(CA)--550~600C高温灼烧后的残渣 物 含氮化合物(CP)一一凯氏定氮法 有机物 乙醚浸出物(EE)一一索氏抽提法/噜氏残留法 无氯化合物 一粗纤维(CF)--1.25%酸碱各煮沸 碳水化合物 30min后的残渣 无氮浸出物NFE)=1一其它养分 图概略养分分析方案与饲料组成间的关系及常规测定方法 水分--moisture 初水分-一primary moisture 吸附水一一absorption water DM--dry mater CA--crude ash CP--crude protein EE--ether extract CF--crude fiber NPN --non-protein nitrogen 常规养分定义: C:常规分析法中指样品在550~600℃灼烧氧化所有有机物后剩余的残渣,主要为矿物质的氧 化物和盐类等无机物,有时含有少量泥沙,故称CA。 CP:指样品中一切含氮物质的总称,包括TP和NPN两部分,其计算方法为样品含氮量X6.25。 EE:指样品中所有溶于乙醚等有机溶剂中的有机物,包括真脂肪甘油三酯、类脂、脂溶性维 生素、色素、有机酸等。 5

5 第一章 动物与饲料 §1.1 动植物体的化学组成 一、化学元素分类 自然界有 100 多种,动物体可监测到的有 60 多种,常见化学元素有: C H O N Ca P S Cl Mg K Na Fe Cu Zn I 占 90%~95% 有机元素:C、H、O、N 多存在于有机体; 无机元素:又称矿物元素,一般以无机形式供给;分为: 常量矿物元素(macro-element):动物体含量>0.01%的矿物元素,有 Ca、 P、S、Cl、 Mg、 K、Na(7 种) 微量矿物元素(micro-element):动物体含量≤0.01%的矿物元素,常见的有 Fe、Cu、Zn、Mn、 I、Se、Co、F(8 种) 二、养分分类: 1.概略养分分析方案(Feed proximate analysis):德国,Hanneberg(1864)提出的常规饲料分析方案, 至今有 100 多年时间,大多数国家都在采用,是国际通用的方法。此方案将饲料养分分为六大类: H2O、CP、CA、EE、CA、NFE 初水分――65±5℃烘干 3~4h――风干样 水分 吸附水――105±2℃烘干 2~3h――绝干样 饲料 无机物(CA)――550~600℃高温灼烧后的残渣 干物质 含氮化合物(CP)――凯氏定氮法 有机物 乙醚浸出物(EE)――索氏抽提法/鲁氏残留法 无氮化合物 粗纤维(CF)――1.25%酸碱各煮沸 碳水化合物 30min 后的残渣 无氮浸出物(NFE)=1-其它养分 图 概略养分分析方案与饲料组成间的关系及常规测定方法 水分――moisture 初水分――primary moisture 吸附水――absorption water DM――dry mater CA-―crude ash CP――crude protein EE―― ether extract CF――crude fiber NPN ――non-protein nitrogen 常规养分定义: CA:常规分析法中指样品在 550~600℃灼烧氧化所有有机物后剩余的残渣,主要为矿物质的氧 化物和盐类等无机物,有时含有少量泥沙,故称 CA。 CP:指样品中一切含氮物质的总称,包括 TP 和 NPN 两部分,其计算方法为样品含氮量×6.25。 EE:指样品中所有溶于乙醚等有机溶剂中的有机物,包括真脂肪(甘油三酯)、类脂、脂溶性维 生素、色素、有机酸等

C℉: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和角质等成分。常规分析法中 指饲料样品中经1.25%稀酸、稀碱各煮沸30min不溶的碳水化合物。 NFE:主要由淀粉、双糖、单糖等易被动物利用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组成,常规分析法中其含 量经计算而来:NFE=100%-(CP+EE+CA+CF+HO)% 由饲料概略养分分析方案可知: ()饲料含水量越高,营养价值越低。饲料供给动物的是有形物质,所以应尽量选择含水量低 的饲制。 (2)无机物含量越高,饲料能值越低。 (3)CP含量越高,蛋白质含量越高,但不能以CP或含氨量为依据判断饲料蛋白质的营养价值。 (4)EE含量越高能值越高。 三大有机物的能量含量:蛋白质23.64kJ/g、碳水化合物17.5kJ/g、脂肪39.54kJ/g(完全燃烧), 但在体内氧化后,蛋白质提供的能量与碳水化合物相当,因此,说EE的能值是蛋白质和碳水 化合物的2.25倍。 (⑤)碳水化合物中C℉含量越高,动物对饲料的消化率越低。 2.nSoc过粗纤维分析方案 概略养分分析方案的不足之处主要是测定C℉时造成一些半纤维素、纤维素和木质素溶解于稀 酸、稀碱,从而使测定的CF含量偏低,同时增加了FE的计算误差,不能真实反映饲料的营养价 值,为了改进粗纤维分析方案,n Soest((1976)提出了新的分析方案。 中性洗涤可溶物(细胞内容物,植物的营养主体,包括脂类、C卫、糖、维生素) (NDS) 饲料中性洗涤 酸性洗涤可溶物(ADS)[伴纤维制 剂处理7 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剂 (NDE) 处理 酸性洗涤纤维(ADF) KMnO:处理pHB.0 2%HS04处理 纤维素和残余矿物质 木质素氧化损失 纤维素被溶解 木质素和矿物质 灰分 纤维素被燃烧 灰分 木质素被燃烧 图Van Soest(1976)粗纤维分析方案 符号注释: NDS:neutral detergent soluble NDF:neutral detergent fiber ADF:acid detergent fiber ADL:acid detergent lignin 6

6 CF: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和角质等成分。常规分析法中 指饲料样品中经 1.25%稀酸、稀碱各煮沸 30min 不溶的碳水化合物。 NFE:主要由淀粉、双糖、单糖等易被动物利用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组成,常规分析法中其含 量经计算而来:NFE=100%-(CP+EE+CA+CF+H2O)% 由饲料概略养分分析方案可知: (1) 饲料含水量越高,营养价值越低。饲料供给动物的是有形物质,所以应尽量选择含水量低 的饲料。 (2) 无机物含量越高,饲料能值越低。 (3) CP 含量越高,蛋白质含量越高,但不能以 CP 或含氮量为依据判断饲料蛋白质的营养价值。 (4) EE 含量越高能值越高。 三大有机物的能量含量:蛋白质 23.64kJ/g、碳水化合物 17.5kJ/g、脂肪 39.54kJ/g(完全燃烧), 但在体内氧化后,蛋白质提供的能量与碳水化合物相当,因此,说 EE 的能值是蛋白质和碳水 化合物的 2.25 倍。 (5) 碳水化合物中 CF 含量越高,动物对饲料的消化率越低。 2.Van Soest 粗纤维分析方案 概略养分分析方案的不足之处主要是测定 CF 时造成一些半纤维素、纤维素和木质素溶解于稀 酸、稀碱,从而使测定的 CF 含量偏低,同时增加了 NFE 的计算误差,不能真实反映饲料的营养价 值,为了改进粗纤维分析方案,Van Soest(1976)提出了新的分析方案。 中性洗涤可溶物(细胞内容物,植物的营养主体,包括脂类、CP、糖、维生素) (NDS) 饲料 中性洗涤 酸性洗涤可溶物(ADS)[半纤维素] 剂处理 pH7.0 中性洗涤纤维 酸性洗涤剂 (NDF) 处理 酸性洗涤纤维(ADF) KMnO4处理 pH3.0 72%H2SO4处理 纤维素和残余矿物质 木质素氧化损失 纤维素被溶解 木质素和矿物质 灰分 纤维素被燃烧 灰分 木质素被燃烧 图 Van Soest(1976)粗纤维分析方案 符号注释: NDS:neutral detergent soluble NDF:neutral detergent fiber ADF:acid detergent fiber ADL:acid detergent lignin

ADL:植物中最难消化的部分,属负养因子,动物基本不能消化 3.按养分生理功能划分 (I)机体构成物:水分、CP、EE、碳水化合物、CA: (2)合成或分解代谢的中间产物:AA、FA、尿素、尿酸、铵盐: (③)活性物质或调节物质:酶、激素、抗体、维生素。 4精细养分分析法 新的分析方法和现代化分析设备使养分的分类更家精细、准确。如AA液(气)相色谱分析法、原 子吸收法、红外线/远红外分析法等,都能更准确地衡量饲料的营养价值。(见教材P10) 三、动植物体的化学组成比较 1.化学组成: 元素组成:()植物体化学成分含量受生长期、地区、气候影响较大,动物体则相对稳定。 (2)豆科牧草钙、磷含量大于禾本科牧草,K、Na含量小于禾本科。 (3)钙、磷是动物体的主要无机元素,K、Si是植物体的主要无机元素。(给动物注意补充钙磷) (4)动物体钠含量大于植物体,所以动物饲料中一般用氯化钠或碳酸氢钠补充钠。 (⑤)动物体K含量小于植物体,一般不补充,但热应激条件下补充KC1有利 化合物组成:()植物体含CF,动物体不含 (2)植物体含有氨化物,动物体含有AA,是中间代谢产物。 (3)植物体含有色素和蜡质,动物体不含。 (4)植物体的NFE主婴是淀粉,而动物体主要是糖元和葡萄糖。 2.含量特点: (1)植物体碳水化合物含量占总养分的23左右,而动物体则在1%以下。 提示:说明动物对碳水化合物没有特别的需要,饲料中的碳水化合物仅是能量的提供者: 此外,碳水化合物有一定的体积结构,在饲养实践中对动物安静有一定作用,饲料中一定量的 CF可以给动物以饱腹感,防止动物躁动。 (2)植物体水分含量变化范围大,在5%~95%之间:动物体含水量变化范围在45%一75%之 间,动物越小,体能含水量越高,越肥,含水量越低:饲料含水量越高,DM含量越低,越 难保存。 (3)植物体CP含量在1%~40%左右,变化大,动物体相对稳定,在1025%之间。 提示:CP是动物体的结构物质和最主要的干物质来源:饲料是动物体CP来源的主体, 对猪、鸡、犊牛、羔羊来说,AA比CP更能准确地衡量饲料的营养价值。 (4)植物体EE衡量小于动物体,EE是动物体最主要的储备物质。 (⑤)植物细胞壁主要是粗纤维,动物体细胞膜主要是类脂和蛋白质, (6)动物体多以脂肪、植物体多以碳水化合物形式贮存能量,植物体可以合成维生素,动物体 合成有限。 提示:饲养实践中应补充维生素,尤其对高产动物和处于应激状态的动物。 >

7 ADL:植物中最难消化的部分,属负养因子,动物基本不能消化 3.按养分生理功能划分 (1) 机体构成物:水分、CP、EE、碳水化合物、CA; (2) 合成或分解代谢的中间产物:AA、FA、尿素、尿酸、铵盐; (3) 活性物质或调节物质:酶、激素、抗体、维生素。 4 精细养分分析法 新的分析方法和现代化分析设备使养分的分类更家精细、准确。如 AA 液(气)相色谱分析法、原 子吸收法、红外线/远红外分析法等,都能更准确地衡量饲料的营养价值。(见教材 P10) 三、动植物体的化学组成比较 1.化学组成: 元素组成:(1) 植物体化学成分含量受生长期、地区、气候影响较大,动物体则相对稳定。 (2) 豆科牧草钙、磷含量大于禾本科牧草,K、Na 含量小于禾本科。 (3) 钙、磷是动物体的主要无机元素,K、Si 是植物体的主要无机元素。(给动物注意补充钙磷) (4) 动物体钠含量大于植物体,所以动物饲料中一般用氯化钠或碳酸氢钠补充钠。 (5) 动物体 K 含量小于植物体,一般不补充,但热应激条件下补充 KCl 有利。 化合物组成:(1) 植物体含 CF,动物体不含; (2) 植物体含有氨化物,动物体含有 AA,是中间代谢产物。 (3) 植物体含有色素和蜡质,动物体不含。 (4) 植物体的 NFE 主要是淀粉,而动物体主要是糖元和葡萄糖。 2.含量特点: (1) 植物体碳水化合物含量占总养分的 2/3 左右,而动物体则在 1%以下。 提示:说明动物对碳水化合物没有特别的需要,饲料中的碳水化合物仅是能量的提供者; 此外,碳水化合物有一定的体积结构,在饲养实践中对动物安静有一定作用,饲料中一定量的 CF 可以给动物以饱腹感,防止动物躁动。 (2) 植物体水分含量变化范围大,在 5%~95%之间;动物体含水量变化范围在 45%~75%之 间,动物越小,体能含水量越高,越肥,含水量越低;饲料含水量越高,DM 含量越低,越 难保存。 (3) 植物体 CP 含量在 1%~40%左右,变化大,动物体相对稳定,在 10~25%之间。 提示:CP 是动物体的结构物质和最主要的干物质来源;饲料是动物体 CP 来源的主体, 对猪、鸡、犊牛、羔羊来说,AA 比 CP 更能准确地衡量饲料的营养价值。 (4) 植物体 EE 衡量小于动物体,EE 是动物体最主要的储备物质。 (5) 植物细胞壁主要是粗纤维,动物体细胞膜主要是类脂和蛋白质。 (6) 动物体多以脂肪、植物体多以碳水化合物形式贮存能量,植物体可以合成维生素,动物体 合成有限。 提示:饲养实践中应补充维生素,尤其对高产动物和处于应激状态的动物

3.饲料中常规养分含量的一般范围 饲料种类 碳水化合物% CP% EE% 谷实类 75-80 812 1-5 油籽、豆实 60 25~30 1513 压榨饼粕类 50 35-40 6左右 块根 80~90 051.0 1左右 干草、秸秆类 70~80 415 14 动物性饲料 极少小于 60-90 3-6 4.饲料中的未知促生长因子 ()鱼因子:含于鱼粉、鱼油、肉粉、肝粉: (2)发酵因子:含于酵母、药渣、酒糟(在鱼饲料中影响较大): ()乳清因子:含于酪蛋白、脱脂乳、乳清粉在幼畜尤其是体重小于5kg乳猪中效果显著): (4)青草因子:含于青草中 §1.2饲料中养分衡量的表示方法及其功能 一、表示方法 1.表示方法 (①饲喂基础[as fed--basi问:亦称湖湿基础或新鲜基础,在此基础上含水0~100%。 如:成年奶牛饲粮BW500650kg产奶25kg/d 了青饲料10kgh080% CP3% 青贮饲料25kgH075%CP4% 干草 5kg (2)风干基础[air-dry basis):实际的或采食干物质含量基础。一般以DM含量为90%进行 比较,此基础生产中常用。 (3)绝干基础dry-matter basis:以DM为100%表示,研究中应用。 2.有关单位 %%。g/kg mg/kg g(ppm)表示微量元素 mg/t(ppb)常表示痕量元素 IU[interationalunit]ICU[international chickenunit]表示维生素μgkg Eg:奶牛干物质采食量(DM)占体重4%(3~5%),BW550kg的奶牛,当日粮含铜8ppm时, 问每天需补充商品CuS04·5H20多少?(含Cu25.5%,纯度85%) DM1=550kg×4%=22kg需铜量=22kg×8mg/kg=176mg 需纯盐=176mg÷25.5%=690mg需商品盐=690÷85%=812mg 二、养分的一般营养生理功能 1,作为建造和维持动物体的结果物质。 2.作为产热、做功、生产产品及脂肪沉积的能量来源,即作为能源物质。 动物体主要的能源物质是碳水化合物,脂肪是特殊情况下的必要能量补充,以蛋白质作为 8

8 3.饲料中常规养分含量的一般范围 饲料种类 碳水化合物% CP% EE% 谷实类 75~80 8~12 1~5 油籽、豆实 60 25~30 1.5~13 压榨饼粕类 50 35~40 6 左右 块根 80~90 05~1.0 1 左右 干草、秸秆类 70~80 4~15 1~4 动物性饲料 极少小于 1 60~90 3~6 4.饲料中的未知促生长因子 (1) 鱼因子:含于鱼粉、鱼油、肉粉、肝粉; (2) 发酵因子:含于酵母、药渣、酒糟(在鱼饲料中影响较大); (3) 乳清因子:含于酪蛋白、脱脂乳、乳清粉(在幼畜尤其是体重小于 5kg 乳猪中效果显著); (4) 青草因子:含于青草中。 §1.2 饲料中养分衡量的表示方法及其功能 一、表示方法 1. 表示方法 (1) 饲喂基础[as fed-basis]:亦称潮湿基础或新鲜基础,在此基础上含水 0~100%。 如:成年奶牛饲粮 BW500~650kg 产奶 25kg/d 青饲料 10kg H2O 80% CP3% 青贮饲料 25kg H2O75% CP4% 干草 5kg (2) 风干基础[air-dry basis]:实际的或采食干物质含量基础。一般以 DM 含量为 90%进行 比较,此基础生产中常用。 (3) 绝干基础[dry-matter basis]:以 DM 为 100%表示,研究中应用。 2.有关单位 % ‰ g/kg mg/kg g/t (ppm) 表示微量元素 mg/t(ppb)常表示痕量元素 IU[international unit] ICU[international chicken unit] 表示维生素 μg/kg Eg:奶牛干物质采食量(DMI)占体重 4%(3~5%),BW550kg 的奶牛,当日粮含铜 8ppm 时, 问每天需补充商品 CuSO4·5H2O 多少?(含 Cu25.5%,纯度 85%) DMI=550kg×4%=22kg 需铜量=22kg×8mg/kg=176mg 需纯盐=176mg÷25.5%=690mg 需商品盐=690÷85%=812mg 二、养分的一般营养生理功能 1. 作为建造和维持动物体的结果物质。 2. 作为产热、做功、生产产品及脂肪沉积的能量来源,即作为能源物质。 动物体主要的能源物质是碳水化合物,脂肪是特殊情况下的必要能量补充,以蛋白质作为

能源物质既不经济也不科学 3.作为动物机体活动和畜产品形成的调控物质。 如酶、维生素、激素、和矿物元素、氨基酸、脂肪酸等,含量少,不是日粮养分的主体,但 却是宏量养分的增效剂。 4.作为畜产品合成原料 养分的一般功能表 养分 机体构成物 能源储备 调控功能 畜产品合成原料 蛋白质 某些氨基酸 是 形成脂肪后进入 (CH2O)n 是 是 细胞生长组织 脂肪 是 是 某些脂肪酸 是 矿物质 是 是 维生素 是 是 水 是 否 是 是 习题:1养分的一般功能? 2经测定饲喂态玉米含水8%,CP9.6%、EE3.6%、CF13%、CA1.1%、Ca0.03%、P0.29% 问饲喂态时NFE含量?绝干状态时CP、Ca? 3生产猪全价饲料时,每吨配合饲料加入了600 e FeSO4·7H0、200gMSO4·H0、 700 gZnSO4·7H0、700gCuS04·5H0,问此饲料中分别添加了多少ppm的Fe、Cu、Mn、Zn?(纯 度85%)

9 能源物质既不经济也不科学。 3. 作为动物机体活动和畜产品形成的调控物质。 如酶、维生素、激素、矿物元素、氨基酸、脂肪酸等,含量少,不是日粮养分的主体,但 却是宏量养分的增效剂。 4.作为畜产品合成原料。 养分的一般功能表 养分 机体构成物 能源储备 调控功能 畜产品合成原料 蛋白质 是 是 某些氨基酸 是 (CH2O)n 形成脂肪后进入 细胞生长组织 是 是 是 脂肪 是 是 某些脂肪酸 是 矿物质 是 否 是 是 维生素 否 否 是 是 水 是 否 是 是 习题:1 养分的一般功能? 2 经测定饲喂态玉米含水 8%,CP9.6%、EE3.6%、CF1.3%、CA1.1%、Ca0.03%、P0.29%, 问饲喂态时 NFE 含量?绝干状态时 CP、Ca? 3 生产猪全价饲料时,每吨配合饲料加入了 600g FeSO4·7H2O、200gMnSO4·H2O、 700gZnSO4·7H2O、700gCuSO4·5H2O,问此饲料中分别添加了多少 ppm 的 Fe、Cu、Mn、Zn?(纯 度 85%)

第二章动物对饲料消化与利用 §2.1消化 消化一一一指动物在采食饲料后,经过物理性、化学性、微生物性的作用,将大分子不可吸收 的物质分解为小分子可吸收物质的过程。 一、消化方式 1.物理性消化(又称机械性消化):指通过牙齿撕、咬,消化道壁磨压等方式,将食物由大分子状态 变成较小的形式。有利于在消化道内形成多水的食摩,增加饲料表面积,颗粒变小,为酶消化 和微生物消化提供条件。同时,通过消化道管壁的运动,把食糜研磨、搅拌并从一个部位运送 到另一个部位。特点:无化学性变化,产物不可吸收。 咀嚼、胃肠道蠕动的作用:1、使饲料颗粒变小。 2、将食物向消化道后端推动,排空 3、刺激消化酶分泌。 意义:对牛、羊应提供充足的反刍时间(不赶起来):以前西农兽药厂开发的反刍液,主要是促 进瘤胃运动的。 对于各类动物,均不提供粒度过细的饲料 饲料粉碎过细:①肠胃蠕动!,酶分泌能力, ②不利于酶与饲料混合,易形成食团 ③不利于吞咽,可引起呼吸道疾病 ④使畜舍空气变差,易滋生微生物 “商品料应适当地粗而均匀 如:反刍动物的粗饲料被粉碎过细,则会出现面部浮肿。家禽(鸡,鸭,鹅)主要通过肌胃收 缩的压力和饲料中的硬物质料的切搓,达到改变饲料粒度的作用。在禽类笼养的条件下,口粮中添 加硬质沙石的依据。 2.化学性消化(酶的消化) 要点1.是高等动物特有的消化方式,对非反刍动物犹为重要。 2.终产物是可以吸收的。Pr一AA淀粉-© 3越是高等的动物,消化器官分工越明确,消化酶的种类越多。 4.酶的消化作用具有专一性 5不同种类或同一种类不同生长阶段的动物所分泌的酶的种类、数量、活性不同。(这一点 是生产中设计配方最重要的依据) 乳猪:28一35日龄断奶,分泌乳糖酶较多,而饲料中以(CH0),为主,需要补充纤维酶,蛋 白酶。 肉鸡:生长迅速,酶的分泌不多,所以口粮中通常添加酶 雏鸡:添加纤维酶,蛋白酶,脂肪酶,复合酶 在大麦、小麦型日粮中加入B一葡聚糖酶。因为其中含有B一葡聚糖(是一种抗因子)单胃动物, 0

10 第二章 动物对饲料消化与利用 §2.1 消化 消化―――指动物在采食饲料后,经过物理性、化学性、微生物性的作用,将大分子不可吸收 的物质分解为小分子可吸收物质的过程。 一、消化方式 1.物理性消化(又称机械性消化):指通过牙齿撕、咬,消化道壁磨压等方式,将食物由大分子状态 变成较小的形式。有利于在消化道内形成多水的食糜,增加饲料表面积,颗粒变小,为酶消化 和微生物消化提供条件。同时,通过消化道管壁的运动,把食糜研磨、搅拌并从一个部位运送 到另一个部位。特点:无化学性变化,产物不可吸收。 咀嚼、胃肠道蠕动的作用:1、使饲料颗粒变小。 2、将食物向消化道后端推动,排空。 3、刺激消化酶分泌。 意义:对牛、羊应提供充足的反刍时间(不赶起来);以前西农兽药厂开发的反刍液,主要是促 进瘤胃运动的。 对于各类动物,均不提供粒度过细的饲料 饲料粉碎过细:①肠胃蠕动↓,酶分泌能力↓ ②不利于酶与饲料混合,易形成食团 ③不利于吞咽,可引起呼吸道疾病 ④使畜舍空气变差,易滋生微生物 ∴商品料应适当地粗而均匀 如:反刍动物的粗饲料被粉碎过细,则会出现面部浮肿。家禽(鸡,鸭,鹅)主要通过肌胃收 缩的压力和饲料中的硬物质料的切搓,达到改变饲料粒度的作用。在禽类笼养的条件下,口粮中添 加硬质沙石的依据。 2.化学性消化(酶的消化) 要点 1.是高等动物特有的消化方式,对非反刍动物犹为重要。 2.终产物是可以吸收的。 Pr→AA 淀粉--○G 3.越是高等的动物,消化器官分工越明确,消化酶的种类越多。 4.酶的消化作用具有专一性 5.不同种类或同一种类不同生长阶段的动物所分泌的酶的种类、数量、活性不同。(这一点 是生产中设计配方最重要的依据) 乳猪:28—35 日龄断奶,分泌乳糖酶较多,而饲料中以(CH2O)n为主,需要补充纤维酶,蛋 白酶。 肉鸡:生长迅速,酶的分泌不多,所以口粮中通常添加酶 雏鸡:添加纤维酶,蛋白酶,脂肪酶,复合酶 在大麦、小麦型日粮中加入β-葡聚糖酶。因为其中含有β-葡聚糖(是一种抗因子)单胃动物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共128页,可试读30页,点击继续阅读 ↓↓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