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机械设计 课程英文名称:Machine Design 课程编号:Z16108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学时:总学时40(理论课学时36、实验课学时4) 学分:2 适用对象:机电技术教育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公差和互换性 测量、机械工程材料 课程简介: 机械设计是机电技术教有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在专业培养体系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 用。它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堂探机城设计的基木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通讨该课程的学习,可 以使学生掌握通用机械零件的设计原理、方法和机械设计的一般规律,具有运用标准、 规范、手册 和查阅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 初步具有设计一般通用零部件的能力,为后继专业课程学习和今后从 事设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教学目标及任务 机械设计是机电技术教育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 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使学生掌通用机械零件的设 设计的 律,具有运用标准、规范、手册和查阅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初步具有设计一般通用零部件的能力, 为学生后继专业课程学习和今后从事设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时分配 章节 理论教学内容 理论学时 实验项目 实验学时 第一 机械设计总论 1 第一章 螺纹联接 6 第三章 健和销联接 1 第四章 带传动 4 带传动实验 第五章 链传动 2 第六章 齿轮传动 8 第七章 蜗杆传动 4 / 第八章 滚动轴承 6 第九章 4 减速器拆装实验 2 合 计 36 合计 4
《机械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机械设计 课程英文名称:Machine Design 课程编号:ZJ16108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学 时:总学时 40(理论课学时 36、实验课学时 4) 学 分:2 适用对象:机电技术教育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公差和互换性 测量、机械工程材料 课程简介: 机械设计是机电技术教育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在专业培养体系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 用。它的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 以使学生掌握通用机械零件的设计原理、方法和机械设计的一般规律,具有运用标准、规范、手册 和查阅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初步具有设计一般通用零部件的能力,为后继专业课程学习和今后从 事设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教学目标及任务 机械设计是机电技术教育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 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使学生掌握通用机械零件的设计原理、方法和机械设计的一般规 律,具有运用标准、规范、手册和查阅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初步具有设计一般通用零部件的能力, 为学生后继专业课程学习和今后从事设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时分配 章 节 理论教学内容 理论学时 实验项目 实验学时 第一章 机械设计总论 1 第二章 螺纹联接 6 第三章 键和销联接 1 第四章 带传动 4 带传动实验 2 第五章 链传动 2 第六章 齿轮传动 8 第七章 蜗杆传动 4 / 第八章 滚动轴承 6 / 第九章 轴 4 减速器拆装实验 2 合 计 36 合计 4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第一章机械设计总论(1学时) 教学重点:机械零件的失效形式和计算准则。 教学难点:失效形式和计算准则。 教学要求:了解本课程的内容、性质和任务:了解设计机器和机械零件时应满足的基本要求和 一般程序:掌握机械零件的主要失效形式和设计准则。 第一节机 械设计课程 的性质及任务 第二节机械设计的主要失效形式、计算准则和设计步骤 1.机械设计的主要失效形式和计算准则 2.机械零件的设计方法与一般步骤 第二章螺纹联接(6学时) 教学重点:螺纹联接的基本类型和结构:螺纹的预紧和防松:螺栓组联接的受力分析:紧螺栓 承受预紧力和工作拉力的强度计算: 教学难点:螺栓组联接的受力分析:紧螺栓承受预紧力和工作拉力的强度计算: 教学要求:了解常用螺纹的特点和应用,掌握螺纹联接的类型和结构特点:理解螺纹联接的预 紧和防松:掌握螺栓组联接的结构设计和受力分析:掌握单个螺栓的强度计算:理解提高螺栓联接 强度的措施 第一节螺纹和螺纹联接的类型 1.螺纹的类型和应用 2.螺纹联接的基本类型 第二节螺纹联接的预紧和防松 1.螺纹联接的预紧 2.螺纹联接的防松 第三节螺栓组联接的设计 1.螺栓组联接的结构设计 2。螺栓组联接的受力分析 第四节单个螺栓的强度计算 1松螺栓联接强度计算 2.紧螺栓联接强度计算 第五节提高螺纹链接强度的措施 本章习题要点: 1.四种载荷(横向载荷、转矩、轴向载荷和倾覆力矩)作用下蝶栓组的受力分析。(教材 习题5-4、56) 2。单个螺栓的强度计算,特别是同时承受预紧力和工作拉力的情况。(教材习愿-7、5-9 3.螺纹联接件的结构特点(教材习题5-1) 第三章键和销联接(1学时) 教学重点:键的选择和键的强度计算 教学难点:健的强度计算: 教学要求:了解键联接的种类、构造特点和应用:掌握键的选择和健的强度计算方法:了解销 的类型和应用。 第一节键联接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第一章 机械设计总论(1 学时) 教学重点:机械零件的失效形式和计算准则。 教学难点:失效形式和计算准则。 教学要求:了解本课程的内容、性质和任务;了解设计机器和机械零件时应满足的基本要求和 一般程序;掌握机械零件的主要失效形式和设计准则。 第一节 机械设计课程的性质及任务 第二节 机械设计的主要失效形式、计算准则和设计步骤 1.机械设计的主要失效形式和计算准则 2.机械零件的设计方法与一般步骤 第二章 螺纹联接(6 学时) 教学重点:螺纹联接的基本类型和结构;螺纹的预紧和防松;螺栓组联接的受力分析;紧螺栓 承受预紧力和工作拉力的强度计算; 教学难点:螺栓组联接的受力分析;紧螺栓承受预紧力和工作拉力的强度计算; 教学要求:了解常用螺纹的特点和应用,掌握螺纹联接的类型和结构特点;理解螺纹联接的预 紧和防松;掌握螺栓组联接的结构设计和受力分析;掌握单个螺栓的强度计算;理解提高螺栓联接 强度的措施; 第一节 螺纹和螺纹联接的类型 1.螺纹的类型和应用 2.螺纹联接的基本类型 第二节 螺纹联接的预紧和防松 1.螺纹联接的预紧 2.螺纹联接的防松 第三节 螺栓组联接的设计 1.螺栓组联接的结构设计 2.螺栓组联接的受力分析 第四节 单个螺栓的强度计算 1.松螺栓联接强度计算 2.紧螺栓联接强度计算 第五节 提高螺纹链接强度的措施 本章习题要点: 1.四种载荷(横向载荷、转矩、轴向载荷和倾覆力矩)作用下螺栓组的受力分析。(教材 习题 5-4、5-6) 2.单个螺栓的强度计算,特别是同时承受预紧力和工作拉力的情况。(教材习题 5-7、5-9) 3.螺纹联接件的结构特点(教材习题 5-1) 第三章 键和销联接(1 学时) 教学重点:键的选择和键的强度计算。 教学难点:键的强度计算。 教学要求:了解键联接的种类、构造特点和应用;掌握键的选择和键的强度计算方法;了解销 的类型和应用。 第一节 键联接
1.健的类型和应用 2.键的选择和键的强度计算 第二节销联接 本章习题要点: 1.键的强度校核(教材习题6-3) 第四章带传动(4学时) 教学重点:带的弹性滑动和打滑:带传动的设计 数学难点:弹性打滑和打滑 的力分布 教学要求 「解带传动的类型 特点和应用:理解和掌握带传动的工作原理和理论基础,包 带传动的几何关系,带传动的力分析、应力分析,带的弹性滑动和打滑,带传动的最大有效圆周力, 带传动的失效分析和设计准则,单根三角带所能传递的功率:V带传动设计计算。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带传动的工作情况的分析 1。 带传动的力分析 2,带的应力分村 3。带的弹性滑动和打滑 第三节V带传动的设计计算 1。设计准测 2.设计方法 第四节V带轮的设计和张紧 1.V带轮的机构设计 2.V带传动的张紧方法 本章习题要点: 1.带传动的受力分析。(教材习题8-1、8-2) 2.带传动的设计(教材习题8-3 实验和实践环节的主要内容: 1.带传动实验。 第五章链传动(2学时) 教学重点:链运动不均匀性和动载荷:失效形式和设计方法 教学难点:链运动不均匀性和动载荷。 教学要求:了解链传动的类型特点和应用:理解链传动的运动特性:理解链传动的主要参数及 其选择:理解传动比、链轮齿数、链节距、中心距、链条节数的概念和确定方法:掌握套筒滚子链 传动的设计计算。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链传动的工作特性 1.运动特性 2.受力分析 第三节滚子链传动的设计计算 1.失效形式 2。设计步骤和方法 本章习题要点: 1.链传动的张紧方法。(教材习题9-1) 2.链传动的设计(教材习题9-2)
1.键的类型和应用 2.键的选择和键的强度计算 第二节 销联接 本章习题要点: 1.键的强度校核(教材习题 6-3) 第四章 带传动(4 学时) 教学重点:带的弹性滑动和打滑;带传动的设计。 教学难点:弹性打滑和打滑;带的应力分布。 教学要求:了解带传动的类型、特点和应用;理解和掌握带传动的工作原理和理论基础,包括 带传动的几何关系,带传动的力分析、应力分析,带的弹性滑动和打滑,带传动的最大有效圆周力, 带传动的失效分析和设计准则,单根三角带所能传递的功率;V 带传动设计计算。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带传动的工作情况的分析 1.带传动的力分析 2.带的应力分析 3.带的弹性滑动和打滑 第三节 V 带传动的设计计算 1.设计准则 2.设计方法 第四节 V 带轮的设计和张紧 1.V 带轮的机构设计 2.V 带传动的张紧方法 本章习题要点: 1.带传动的受力分析。(教材习题 8-1、8-2) 2.带传动的设计(教材习题 8-3) 实验和实践环节的主要内容: 1.带传动实验。 第五章 链传动(2 学时) 教学重点:链运动不均匀性和动载荷;失效形式和设计方法。 教学难点:链运动不均匀性和动载荷。 教学要求:了解链传动的类型特点和应用;理解链传动的运动特性;理解链传动的主要参数及 其选择:理解传动比、链轮 齿数、链节距、中心距、链条节数的概念和确定方法;掌握套筒滚子链 传动的设计计算。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链传动的工作特性 1.运动特性 2.受力分析 第三节 滚子链传动的设计计算 1.失效形式 2.设计步骤和方法 本章习题要点: 1.链传动的张紧方法。(教材习题 9-1) 2.链传动的设计(教材习题 9-2)
第六章齿轮传动(8学时) 教学重点:轮齿主要失效形式:载荷系数:齿轮受力分析(直齿、斜齿、锥齿):齿面接触 劳强度和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计算: 教学难点:齿轮受力分析(直齿、斜齿、锥齿):齿面接触疲劳强度和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计算。 教学要求:了解齿轮传动的特点、分类和应用:掌握齿轮传动的失效形式和设计准则:了解常 用的齿轮材料及其热处理:掌握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方法,掌握受力分析的方法和确定计 算载荷和载荷系数:掌据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计算及许用接触应力的确定方法:掌握齿根弯曲疲劳强 度计算和齿形系数和许用弯曲应力的确定方法:理解斜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受力分析及计算:了解 齿圆锥齿轮传动的受力分析及计算。 第一节齿轮传动的失效形式和设计准则 1。失效形式 2.设计准则 第二节齿轮传动的载荷系数 1.齿轮材料的选择 2.齿轮传动的载荷系数 第三节标准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 1.轮齿的受力分析 2.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计算 3.齿面接触强度计算 4.设计参数选择 第四节其他齿轮传动的设计计算 1.斜齿轮 2.锥齿轮 第五节齿轮的结构设计和润滑 1.齿轮的结构设计 2。齿轮传动的润滑 本章习题要点: 1.直齿轮、斜齿轮和锥齿轮的受力分析,特别是圆周力、径向力和轴向力方向的判断方法 以及螺旋方向的合理选取(教材习题10-1 2.直齿轮、斜齿轮和锥齿轮的设计。(教材习题10-6、10-7、10-9) 第七章蜗杆传动(4学时) 数学重点:娱杆传动特点、类型:主要参数和尺寸计算:误杆传动的受力分析:锅杆传动强度 计算:热平衡计算。 教学难点:蜗杆传动的受力分析:蜗杆传动强度计算:热平衡计算 教学要求:了解蜗杆传动的特点和类型:掌握普通蜗杆传动的主要参数和尺寸的计算:掌握蜗 杆传动的受力分析及强度计算:理解蜗杆传动的润滑、效率和热平衡计算: 第一节妈杆传动的类型 第二节普通圆柱蜗杆传动的主要参数和尺寸计算 主要参数及选择 2.几何尺寸计算 第三节普通圆柱蜗杆传动的承载能力计算 1.蜗杆传动的失效形式和设计准则 2.蜗杆传动的受力分析
第六章 齿轮传动(8 学时) 教学重点:轮齿主要失效形式;载荷系数;齿轮受力分析(直齿、斜齿、锥齿);齿面接触疲 劳强度和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计算; 教学难点:齿轮受力分析(直齿、斜齿、锥齿);齿面接触疲劳强度和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计算。 教学要求:了解齿轮传动的特点、分类和应用;掌握齿轮传动的失效形式和设计准则;了解常 用的齿轮材料及其热处理;掌握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方法,掌握受力分析的方法和确定计 算载荷和载荷系数;掌握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计算及许用接触应力的确定方法;掌握齿根弯曲疲劳强 度计算和齿形系数和许用弯曲应力的确定方法;理解斜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受力分析及计算;了解直 齿圆锥齿轮传动的受力分析及计算。 第一节 齿轮传动的失效形式和设计准则 1.失效形式 2.设计准则 第二节 齿轮传动的载荷系数 1.齿轮材料的选择 2.齿轮传动的载荷系数 第三节 标准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 1.轮齿的受力分析 2.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计算 3.齿面接触强度计算 4.设计参数选择 第四节 其他齿轮传动的设计计算 1.斜齿轮 2.锥齿轮 第五节 齿轮的结构设计和润滑 1.齿轮的结构设计 2.齿轮传动的润滑 本章习题要点: 1.直齿轮、斜齿轮和锥齿轮的受力分析,特别是圆周力、径向力和轴向力方向的判断方法 以及螺旋方向的合理选取(教材习题 10-1) 2.直齿轮、斜齿轮和锥齿轮的设计。(教材习题 10-6、10-7、10-9) 第七章 蜗杆传动(4 学时) 教学重点:蜗杆传动特点、类型;主要参数和尺寸计算;蜗杆传动的受力分析;蜗杆传动强度 计算;热平衡计算。 教学难点:蜗杆传动的受力分析;蜗杆传动强度计算;热平衡计算。 教学要求:了解蜗杆传动的特点和类型;掌握普通蜗杆传动的主要参数和尺寸的计算;掌握蜗 杆传动的受力分析及强度计算;理解蜗杆传动的润滑、效率和热平衡计算; 第一节 蜗杆传动的类型 第二节 普通圆柱蜗杆传动的主要参数和尺寸计算 1.主要参数及选择 2.几何尺寸计算 第三节 普通圆柱蜗杆传动的承载能力计算 1.蜗杆传动的失效形式和设计准则 2.蜗杆传动的受力分析
3.蜗杆传动的强度计算 第四节普通圆柱蜗杆传动的效率、润滑和热平衡计算 蜗杆传动的失效形式和设计准则 3.蜗杆传动的强度计算 本章习题要点: 1,蜗杆传动的受力分析,特别是螺旋线方向的合理选取(教材习题11-1) 2.蜗杆传动的设计。 (教材习题11-2) 第八章滚动轴承(6学时) 教学重点:轴承的类型代号:轴承当量动载荷的计算:派生轴向力的计算:轴承的寿命计算: 轴承的润滑和密封。 教学难点:轴承当量动载荷的计算:派生轴向力的计算:轴承的寿命计算 里解滚动轴承的类 、代号,主要轴承类型 点和选择 岸握滚动轴承的额定寿 命、额定动负荷、当量动负荷及其寿命计算:滚动轴承的组合设计:理解轴承的润滑和密封。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滚动轴承的主要类型和代号 1。主要类型和代号 2.米型的洗择 第三节滚动轴承的工作情况和尺寸选择 1.工作情况 2.失效形式和设计准则 3,轴承寿命计算 第四节轴承装置的设计 1.结构配置和设计 2.轴承的润滑和密封 本章习题要点: 1.轴承代号和类型(教材习题13-1) 2.轴承当量动载荷的计算。(教材习题13-3) 3.轴承寿命的计算。 (教材习题13-4) 第九章轴(4学时) 教学重点:轴的定位方法:轴的结构设计方法:轴的强度计算:轴系的结构特点。 教学难点:轴的强度计算方法:轴系的结构。 教学要求:了解轴的分类和轴的材料:掌握轴的结构设计方法:掌握轴强度计算方法:掌握轴 系结构的特点。 第一节概述 1.轴的作用和分类 2.轴的选材 第二节轴的结构设计 1.装配方案的拟定 2.定位方法 第三节轴的计算 1.轴的强度计算
3.蜗杆传动的强度计算 第四节 普通圆柱蜗杆传动的效率、润滑和热平衡计算 1.蜗杆传动的失效形式和设计准则 2.蜗杆传动的受力分析 3.蜗杆传动的强度计算 本章习题要点: 1.蜗杆传动的受力分析,特别是螺旋线方向的合理选取(教材习题 11-1) 2.蜗杆传动的设计。(教材习题 11-2) 第八章 滚动轴承(6 学时) 教学重点:轴承的类型代号;轴承当量动载荷的计算;派生轴向力的计算;轴承的寿命计算; 轴承的润滑和密封。 教学难点:轴承当量动载荷的计算;派生轴向力的计算;轴承的寿命计算。 教学要求:理解滚动轴承的类型、代号,主要轴承类型、特点和选择;掌握滚动轴承的额定寿 命、额定动负荷、当量动负荷及其寿命计算;滚动轴承的组合设计;理解轴承的润滑和密封。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滚动轴承的主要类型和代号 1.主要类型和代号 2.类型的选择 第三节 滚动轴承的工作情况和尺寸选择 1.工作情况 2.失效形式和设计准则 3.轴承寿命计算 第四节 轴承装置的设计 1.结构配置和设计 2.轴承的润滑和密封 本章习题要点: 1.轴承代号和类型(教材习题 13-1) 2.轴承当量动载荷的计算。(教材习题 13-3) 3.轴承寿命的计算。(教材习题 13-4) 第九章 轴(4 学时) 教学重点:轴的定位方法;轴的结构设计方法;轴的强度计算;轴系的结构特点。 教学难点:轴的强度计算方法;轴系的结构。 教学要求:了解轴的分类和轴的材料;掌握轴的结构设计方法;掌握轴强度计算方法;掌握轴 系结构的特点。 第一节 概述 1.轴的作用和分类 2.轴的选材 第二节 轴的结构设计 1.装配方案的拟定 2.定位方法 第三节 轴的计算 1.轴的强度计算
2.轴的刚度计算 本章习题要点: 1.轴上零件的定位方法:轴的结构分析和政错。(教材习题15-4 2.轴的结构设计和强度计算。(教材习题15-5、15-6) 四、考核方式及要求 考核方式:上课考勤和作业(20%)、实验报告(20%)、期末闭卷考试(60%) 要求:侧重考核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综 析和解决实际 加大平时作业的灵活性和 应用性,加大对实验和实践环节成绩评定的力度和要求,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和完成实验。 五、教材及教学主要参考书 [1]濮良贵,纪名刚.机械设计.高等教有出版社,2001 邱怀宜主编。 机械设计 高等 教育出版社,2000 B川张策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0 [4]M.F.SPOTTS,T.E.SHOUP.Design of Machine Elements(8th edition)china machine press,2007 六、说明 此部分可做一些补充说明,若无需说明则可省略该项, 大纲制定人: 姚智华 大纲审定人: 制定时间: 2011.7
2.轴的刚度计算 本章习题要点: 1.轴上零件的定位方法;轴的结构分析和改错。(教材习题 15-4) 2.轴的结构设计和强度计算。(教材习题 15-5、15-6) 四、考核方式及要求 考核方式:上课考勤和作业(20%)、实验报告(20%)、期末闭卷考试(60%) 要求:侧重考核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大平时作业的灵活性和 应用性,加大对实验和实践环节成绩评定的力度和要求,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和完成实验。 五、教材及教学主要参考书 [1]濮良贵,纪名刚.机械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邱怀宣主编.机械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张策.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0 [4] M.F.SPOTTS, T.E.SHOUP. Design of Machine Elements(8th edition).china machine press,2007 六、说明 此部分可做一些补充说明,若无需说明则可省略该项。 大纲制定人: 姚智华 大纲审定人: 制定时间: 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