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机械原理 课程英文名称:Machine Theory and mechanisms 课程编号:Z16107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学时:总学时50(理论课学时44、实验课学时6) 学分:2 适用对像:机电技术教育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机械制图、理论力学 课程简介: 机械原理是机械类专业中研究机械共性问恶的一门主干专业基础课。它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机 构学和机械动力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初步具有拟定机械运动方案、分析和设计 机构的能力。对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全局中,具有增强学生对机械技术工作的适应能力和开发创 能力的作用。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机构的结构分析。主要包括机构的结构分析、常用 机构的工作原理、运动特性及其设计。第二部分为机构和机器的动力学,包括机构的力分析和惯性 力的平衡问题、机械效率和速度波动调节等。 一、教学目标及任务 机械原理课程是机电技术教有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具有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 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和掌握专业知识以及新的科学技术打下基础。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 掌握机构学和机械动力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初步具有拟定机械运动方案、分析 和设计机构的能力。 二、学时分配 音节 理论教学内容 理论学时 实验项目 实验学时 第一章 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 8 机构运动简图绘制 2 第二章 平面连杆机构及其设计 6 第三章 凸轮机构及其设计 4 第四章 齿轮机构及其设计 齿轮参数测定实验/ 10 齿轮范成实验 22 第五章 轮系及其设计 4 第六章 其他常用机构 第七章 平面机构的力分析 2 第八章 平面机构的平衡 2 第九章 机器的机械效率
《机械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机械原理 课程英文名称:Machine Theory and mechanisms 课程编号:ZJ16107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学 时:总学时 50(理论课学时 44、实验课学时 6) 学 分:2 适用对象:机电技术教育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机械制图、理论力学 课程简介: 机械原理是机械类专业中研究机械共性问题的一门主干专业基础课。它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机 构学和机械动力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初步具有拟定机械运动方案、分析和设计 机构的能力。对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全局中,具有增强学生对机械技术工作的适应能力和开发创造 能力的作用。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机构的结构分析。主要包括机构的结构分析、常用 机构的工作原理、运动特性及其设计。第二部分为机构和机器的动力学,包括机构的力分析和惯性 力的平衡问题、机械效率和速度波动调节等。 一、教学目标及任务 机械原理课程是机电技术教育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具有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 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和掌握专业知识以及新的科学技术打下基础。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 掌握机构学和机械动力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初步具有拟定机械运动方案、分析 和设计机构的能力。 二、学时分配 章 节 理论教学内容 理论学时 实验项目 实验学时 第一章 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 8 机构运动简图绘制 2 第二章 平面连杆机构及其设计 6 第三章 凸轮机构及其设计 4 第四章 齿轮机构及其设计 10 齿轮参数测定实验/ 齿轮范成实验 2/2 第五章 轮系及其设计 4 第六章 其他常用机构 2 第七章 平面机构的力分析 2 第八章 平面机构的平衡 2 第九章 机器的机械效率 2
第十章机器的运转及其速度波动的调节 合计 AA 合计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第一章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8学时) 教学重点: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自由度的计算: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和虚约束的判断方法。 高副低代方法,机构的结构分析。 教学难点: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自由度的计算:机构的结构分析。 教学要求:了解课程研究的对象、内容:理解运动副、运动僻、约束和自由度等基本概念:掌 握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方法:掌握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方法:理解高副低代的方法,掌握机构的 结构分析 第一节绪论 1.机械原理课程的研究对象、地位和作用 2.机械原理学科的发展趋势 第二节运动副、运动链和机构 运动副 2.运动链和机构 第三节平面机构运动简图 1,机构运动简图的定义 2.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 第四节平面机构的自由度 1.平面机构自由度的定义 2。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 3.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和虚约束 第五节平面机构的组成原理和结构分析 1.平面机构的高副低代 平面机村 3。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 本章习题要点: 1,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习怒1-1、1-3) 2.机构白由度的计算(习颗1-5、1-6、1-14) 3.高刷低代和杆组分析(习题1-7、1-8、1-9) 实验和实践环节的主要内容: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实验, 第二章平面连杆机构及其设计(6学时) 教学重点:曲柄存在的条件,平面四杆机构的主要工作特性:图解法设计平面四杆机构。 教学难点:平面连杆机构的演化:曲柄存在的条件:机构的图解法设计方法。 教学要求:了解平面连杆机构的特点 理解平面连杆机构的基本型式及其演化和应用:掌握曲 柄存在条件、急回运动、行程速比系数、压力角、传动角、死点等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掌握图解 法设计平面四杆机构的方法。 第一节平面连杆机构的特点及其设计的基本问题 第二节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型式及其演化 1.铰链四杆机构
第十章 机器的运转及其速度波动的调节 4 合 计 44 合计 6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第一章 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8 学时) 教学重点: 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自由度的计算;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和虚约束的判断方法。 高副低代方法,机构的结构分析。 教学难点: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自由度的计算;机构的结构分析。 教学要求:了解课程研究的对象、内容;理解运动副、运动链、约束和自由度等基本概念;掌 握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方法;掌握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方法;理解高副低代的方法,掌握机构的 结构分析。 第一节 绪论 1.机械原理课程的研究对象、地位和作用 2.机械原理学科的发展趋势 第二节 运动副、运动链和机构 1.运动副 2.运动链和机构 第三节 平面机构运动简图 1.机构运动简图的定义 2.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 第四节 平面机构的自由度 1.平面机构自由度的定义 2.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 3.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和虚约束 第五节 平面机构的组成原理和结构分析 1.平面机构的高副低代 2.平面机构的组成原理 3.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 本章习题要点: 1.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习题 1-1、1-3) 2.机构自由度的计算(习题 1-5、1-6、1-14) 3.高副低代和杆组分析(习题 1-7、1-8、1-9) 实验和实践环节的主要内容: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实验。 第二章 平面连杆机构及其设计(6 学时) 教学重点: 曲柄存在的条件,平面四杆机构的主要工作特性;图解法设计平面四杆机构。 教学难点:平面连杆机构的演化;曲柄存在的条件;机构的图解法设计方法。 教学要求:了解平面连杆机构的特点,理解平面连杆机构的基本型式及其演化和应用;掌握曲 柄存在条件、急回运动、行程速比系数、压力角、传动角、死点等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掌握图解 法设计平面四杆机构的方法。 第一节 平面连杆机构的特点及其设计的基本问题 第二节 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型式及其演化 1.铰链四杆机构
2.含有移动副的机构 3。偏心轮机构 第三节平面四杆机构的主要工作特性 1.曲柄存在 条名 2,急回特性和行程速比系数 3。压力角和传动角 4.死点位置 功力件行程和行程速度变化系数设计四杆机构 2.按给定连杆位置设计四杆机构 本章习题要点: 1.曲柄存在的条件(习题3-1、3-3) 2.四杆机构的设计(习题3-6、3-7、3-8、3-9) 第三章凸轮机构及其设计(4学时) 教学重点:凸轮轮廓曲线的图解法设计:凸轮基本尺寸的选择原则。 教学难点:反转法原理:凸轮机构的图解法设计:压力角和基圆半径的定量关系式。 教学要求:了解凸轮机构的分类及应用,理解凸轮机构有关术语的基本概念,理解推杆常用的 运动规律及冲击类型理解反转法原理,掌握图解法设计凸轮轮席曲线的方法:掌握凸轮机构的基 本尺寸的选择原则,包括基圆半径和凸轮机构压力角之间的关系,运动失真的产生原因和避免方法 滚子半径和平底尺寸的选择原则等。 第一节凸轮机构的应用和分类 ,凸轮机构的应用场合 2几轮机构的分 第二节从动件的运 动规律 1,从动件常用运动规律 2.运动规律的选择和冲击类型 第三节图解法设计凸轮轮廓曲线 1。反转法原理 2。直动对心盘形凸轮机构的设计 3.直动偏心盘形凸轮机构的设计 第四节凸轮机构基本尺寸的确定 1.凸轮机构的压力角和自锁 2.基圆半径、滚子半径和平底尺寸的选择原则 本章习题要点: 1.凸轮轮廓曲线的设计(习题4-1、4-2 2.综合运用各种概念和原理(习题4-9) 第四章齿轮机构及其设计(10学时) 教学重点:凸轮轮哪曲线的图解法设计:凸轮基本尺寸的选择原则 教学难点:反转法原理凸轮机构的图解法设计:压力角和基圆半径的定量关系式。 教学要求: 了解齿轮机构的类型和 用 理解平面齿轮机构的齿啮合基本定律 掌握渐开线 的性质:掌握渐开线齿轮各部分的名称、基本参数及各部分几何尺寸的计算:掌握渐开线直齿圆柱 齿轮的啮合特性及渐开线齿轮传动的正确啮合条件和连续传动条件:了解渐开线齿廓的展成切齿原 理及根切现象:了解斜齿圆柱齿轮齿廓曲面的形成、啮合特点,理解标准斜齿圆柱齿轮的几何尺寸
2.含有移动副的机构 3.偏心轮机构 第三节平面四杆机构的主要工作特性 1.曲柄存在条件 2.急回特性和行程速比系数 3.压力角和传动角 4.死点位置 第四节 用图解法设计平面四杆机构 1.按给定从动件行程和行程速度变化系数设计四杆机构 2.按给定连杆位置设计四杆机构 本章习题要点: 1.曲柄存在的条件(习题 3-1、3-3) 2.四杆机构的设计(习题 3-6、3-7、3-8、3-9) 第三章 凸轮机构及其设计(4 学时) 教学重点:凸轮轮廓曲线的图解法设计;凸轮基本尺寸的选择原则。 教学难点:反转法原理;凸轮机构的图解法设计;压力角和基圆半径的定量关系式。 教学要求:了解凸轮机构的分类及应用,理解凸轮机构有关术语的基本概念,理解推杆常用的 运动规律及冲击类型;理解反转法原理,掌握图解法设计凸轮轮廓曲线的方法;掌握凸轮机构的基 本尺寸的选择原则,包括基圆半径和凸轮机构压力角之间的关系,运动失真的产生原因和避免方法, 滚子半径和平底尺寸的选择原则等。 第一节 凸轮机构的应用和分类 1.凸轮机构的应用场合 2.凸轮机构的分类 第二节 从动件的运动规律 1.从动件常用运动规律 2.运动规律的选择和冲击类型 第三节 图解法设计凸轮轮廓曲线 1.反转法原理 2.直动对心盘形凸轮机构的设计 3.直动偏心盘形凸轮机构的设计 第四节 凸轮机构基本尺寸的确定 1.凸轮机构的压力角和自锁 2.基圆半径、滚子半径和平底尺寸的选择原则 本章习题要点: 1.凸轮轮廓曲线的设计(习题 4-1、4-2) 2.综合运用各种概念和原理(习题 4-9) 第四章 齿轮机构及其设计(10 学时) 教学重点:凸轮轮廓曲线的图解法设计;凸轮基本尺寸的选择原则。 教学难点:反转法原理;凸轮机构的图解法设计;压力角和基圆半径的定量关系式。 教学要求:了解齿轮机构的类型和应用;理解平面齿轮机构的齿廓啮合基本定律;掌握渐开线 的性质;掌握渐开线齿轮各部分的名称、基本参数及各部分几何尺寸的计算;掌握渐开线直齿圆柱 齿轮的啮合特性及渐开线齿轮传动的正确啮合条件和连续传动条件;了解渐开线齿廓的展成切齿原 理及根切现象;了解斜齿圆柱齿轮齿廓曲面的形成、啮合特点,理解标准斜齿圆柱齿轮的几何尺寸
的计算:了解标准直齿圆维齿轮的传动特点及其基本尺寸的计算:了解蜗轮蜗杆的传动特点。 第一节齿轮机构的应用和分类 平面齿轮机树 2.空间齿轮机构 第二节齿廓啮合基本定律 第三节渐开线及渐开线齿廊 1.渐开线及其性质 2 渐开线齿廓的特 第四节渐开线齿轮的各部分名称和尺寸计算 1.齿轮各部分名称 2。标准齿轮的基本参城 3.标准齿轮的几何尺计计算 第五节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 合传动 1.喃合过程和正确啮合条 2.连续传动条件 3.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 第六节渐开线齿廓的展成加工及根切现象 1展成加工原理 2。根切现象和最少不根切齿数 第七节平行轴斜齿圆柱齿轮机构 1.斜齿轮的啮合特点 2.基本参数和尺寸计算 第八节其它齿轮机构 圆锥齿轮村 2。蜗杆机构 本章习题要点: 1.渐开线的性质(习题5-4) 2.齿轮尺寸计算(习题5-5、5-7) 3.齿轮啮合过程和重合度(习题5-8) 实验和实践环节的主 要内容 1.齿轮参数测绘实验: 2.齿轮范成实验。 第五章轮系及其设计(4学时) 教学重点:定轴轮系传动比的计算:周转轮系和复合轮系传动比的计算 教学难点:反转法原理:周转轮系和复合轮系传动比的计算。 教学要求:了解轮系的分类和功用:掌握定轴轮系传动比的计算:理解反转法原理:掌握周转 轮系和复合轮系传动比的计算方法。 第一节轮系及其分类 第二节定轴轮系的传动比及应用 1.定轴轮系的传 2.定轴轮系的应用 第三节周转轮系的组成及传动比 1.周转轮系的组成和分类
的计算;了解标准直齿圆锥齿轮的传动特点及其基本尺寸的计算;了解蜗轮蜗杆的传动特点。 第一节 齿轮机构的应用和分类 1.平面齿轮机构 2.空间齿轮机构 第二节 齿廓啮合基本定律 第三节 渐开线及渐开线齿廓 1.渐开线及其性质 2.渐开线齿廓的特点 第四节 渐开线齿轮的各部分名称和尺寸计算 1.齿轮各部分名称 2.标准齿轮的基本参数 3.标准齿轮的几何尺寸计算 第五节 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啮合传动 1.啮合过程和正确啮合条件 2.连续传动条件 3.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 第六节 渐开线齿廓的展成加工及根切现象 1.展成加工原理 2.根切现象和最少不根切齿数 第七节 平行轴斜齿圆柱齿轮机构 1.斜齿轮的啮合特点 2.基本参数和尺寸计算 第八节 其它齿轮机构 1.圆锥齿轮机构 2.蜗杆机构 本章习题要点: 1.渐开线的性质(习题 5-4) 2.齿轮尺寸计算(习题 5-5、5-7) 3.齿轮啮合过程和重合度(习题 5-8) 实验和实践环节的主要内容: 1.齿轮参数测绘实验; 2.齿轮范成实验。 第五章 轮系及其设计(4 学时) 教学重点:定轴轮系传动比的计算;周转轮系和复合轮系传动比的计算。 教学难点:反转法原理;周转轮系和复合轮系传动比的计算。 教学要求:了解轮系的分类和功用;掌握定轴轮系传动比的计算;理解反转法原理;掌握周转 轮系和复合轮系传动比的计算方法。 第一节 轮系及其分类 第二节 定轴轮系的传动比及应用 1.定轴轮系的传动比 2.定轴轮系的应用 第三节 周转轮系的组成及传动比 1.周转轮系的组成和分类
2.用反转法来计算周转轮系的传动比 第四节复合轮系的传动比和应用 1复合轮系传动比的计算方法和步骤 2.周转轮系和复合轮系的应用 本章习题要点: 1.定轴齿轮传动比计算(习题6-1、6-2) 2.周转轮系和复合轮系传动比计算(习题6-6、6-8、6-13) 第六章其它常用机构(2学时) 教学重点:螺旋机构:棘轮机构:槽轮机构。 教学难点:机构的尺寸计算。 教学要求:了解螺旋机构、棘轮机构和槽轮机构的类型和应用场合,掌握其尺寸计算方法: 第一节螺旋机 1.工作 理和类型 2.螺旋机构的特点和应用 第二节棘轮机构 1.工作原理和类型 2.自动啮紧条件和尺寸计算 3.棘轮机构的应用场合 第三节槽轮机构 1.工作原理和类型 2.槽轮机构的运动特性和尺寸计算 3,槽轮机构的应用场合 木章习题要点: 1.螺旋机构的计算(习题7-2 2.槽轮机构的设计(习题7-5) 第七章平面机构的力分析(2学时) 教学重点:移动剧申摩擦力的确定:转动副中摩擦力的确定 教学难点:当量摩擦角与当量摩擦圆 教学要求:了解机构中作用力的类型:掌握移动副和转动副中摩擦力的求解方法。 第一节研究机构力分析的目的和方法 第二节运动副中摩擦力的确定 1.转动副中摩擦力的确定 2.移动副中摩擦力的确定 木章习题要点: 1.转动副中摩擦力的确定(习题9-5) 2.移动副中摩擦力的确定(习题9-6) 第八章平面机构的平衡(2学时) 教学重点:静平衡和动平衡 教学难点:动平衡的平衡计算。 教学要求:掌握刚性转子静、动平衡的原理和方法。 第一节平衡的目的和分类
2.用反转法来计算周转轮系的传动比 第四节 复合轮系的传动比和应用 1.复合轮系传动比的计算方法和步骤 2.周转轮系和复合轮系的应用 本章习题要点: 1.定轴齿轮传动比计算(习题 6-1、6-2) 2.周转轮系和复合轮系传动比计算(习题 6-6、6-8、6-13) 第六章 其它常用机构(2 学时) 教学重点:螺旋机构;棘轮机构;槽轮机构。 教学难点:机构的尺寸计算。 教学要求:了解螺旋机构、棘轮机构和槽轮机构的类型和应用场合,掌握其尺寸计算方法; 第一节 螺旋机构 1.工作原理和类型 2.螺旋机构的特点和应用 第二节 棘轮机构 1.工作原理和类型 2.自动啮紧条件和尺寸计算 3.棘轮机构的应用场合 第三节 槽轮机构 1.工作原理和类型 2.槽轮机构的运动特性和尺寸计算 3.槽轮机构的应用场合 本章习题要点: 1.螺旋机构的计算(习题 7-2) 2.槽轮机构的设计(习题 7-5) 第七章 平面机构的力分析(2 学时) 教学重点:移动副中摩擦力的确定;转动副中摩擦力的确定。 教学难点:当量摩擦角与当量摩擦圆。 教学要求:了解机构中作用力的类型;掌握移动副和转动副中摩擦力的求解方法。 第一节 研究机构力分析的目的和方法 第二节 运动副中摩擦力的确定 1.转动副中摩擦力的确定 2.移动副中摩擦力的确定 本章习题要点: 1.转动副中摩擦力的确定(习题 9-5) 2.移动副中摩擦力的确定(习题 9-6) 第八章 平面机构的平衡(2 学时) 教学重点:静平衡和动平衡。 教学难点:动平衡的平衡计算。 教学要求:掌握刚性转子静、动平衡的原理和方法。 第一节 平衡的目的和分类
第二节刚体回转件的平衡 1质量分布在同一回转面内(静平衡) 质量分布不在同一回转面内(动平衡》 本章习题要点: 1.静平衡的计算(习题10-1) 第九章机器的机械效率(2学时) 教学重点:机械效率和自锁的关系: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和自债条件的计算 教学难点:效率和自锁的计算 教学要求: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掌握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和自锁条件的求解方法。 第一节机器的运动和功能关系 第二节机器的机械效率和自锁 。机器的机械效率 2.机器的自锁 本章习题要点: 1.效率的计算(习题11-2) 第十章机器的运转及其速度波动的调节(4学时) 教学重点:掌握飞轮的设计方法 教学难点:机器运动方程式的建立和求解。 教学要求:了解等效力(力矩)、等效质量(转动惯量入、等效构件和等效动力学模型等基本概 念和方法:了解机器运动方程式的两种表达形式的建立和适用情况:掌握求解在己知力作用下机器 的真实运动情况:了解机器两种速度波动调节方法:掌握飞轮转动惯量的计算方法。 第一节研究目的 第二节机器等效动力学模型 1,等效力和等效力矩 2.等效质量和等效转动惯量 3。鼓轮机构的应用场合 第三节机器运动方程式的建立及解法 1,机器运动方程式的建立 2.机器运动方程式的解法尺寸计算 第四节周期性速度波动的调节方法 第五节飞轮设计 1.基本问题 2.计算方法 3.飞轮尺寸的确定 本章习题要点: 1.机器运动方程式的运用(习题12-7) 2.飞轮的设计(习题12-12) 四、考核方式及要求 考核方式:上课考勤和作业(20%)、实验报告(20%)、期末闭卷考试(60%) 要求:侧重考核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大平时作业的灵活性和 应用性,加大对实验和实我环节成绩评定的力度和要求,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和完成实验
第二节 刚体回转件的平衡 1.质量分布在同一回转面内(静平衡) 2.质量分布不在同一回转面内(动平衡) 本章习题要点: 1.静平衡的计算(习题 10-1) 第九章 机器的机械效率(2 学时) 教学重点:机械效率和自锁的关系;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和自锁条件的计算。 教学难点:效率和自锁的计算。 教学要求: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掌握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和自锁条件的求解方法。 第一节 机器的运动和功能关系 第二节 机器的机械效率和自锁 1.机器的机械效率 2.机器的自锁 本章习题要点: 1.效率的计算(习题 11-2) 第十章 机器的运转及其速度波动的调节(4 学时) 教学重点:掌握飞轮的设计方法 教学难点:机器运动方程式的建立和求解。 教学要求:了解等效力(力矩)、等效质量(转动惯量)、等效构件和等效动力学模型等基本概 念和方法;了解机器运动方程式的两种表达形式的建立和适用情况;掌握求解在已知力作用下机器 的真实运动情况;了解机器两种速度波动调节方法;掌握飞轮转动惯量的计算方法。 第一节 研究目的 第二节 机器等效动力学模型 1.等效力和等效力矩 2.等效质量和等效转动惯量 3.棘轮机构的应用场合 第三节 机器运动方程式的建立及解法 1.机器运动方程式的建立 2.机器运动方程式的解法尺寸计算 第四节 周期性速度波动的调节方法 第五节 飞轮设计 1.基本问题 2.计算方法 3.飞轮尺寸的确定 本章习题要点: 1.机器运动方程式的运用(习题 12-7) 2.飞轮的设计(习题 12-12) 四、考核方式及要求 考核方式:上课考勤和作业(20%)、实验报告(20%)、期末闭卷考试(60%) 要求:侧重考核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大平时作业的灵活性和 应用性,加大对实验和实践环节成绩评定的力度和要求,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和完成实验
五、教材及教学主要参考书 [1】郑文炜,吴克坚,机械原理(第七版).高等教有出版社,1997 [孙恒,陈作模机械原理 (第六版) .高等教有出版社,2006 [3】申永胜.机械原理教程(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4)卢玉明.机械设计基础.北京:高等牧有出版社,1998.5 [5]Ye Zhonghe,Lan Zhaohui.Machine Theory and Mechanics.Higher Education Press, 2001 六、说明 此部分可做一些补充说明,若无需说明则可省略该项。 大纲制定人: 姚智华 大纲审定人: 制定时间: 2011.7
五、教材及教学主要参考书 [1] 郑文炜,吴克坚.机械原理(第七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2] 孙桓,陈作模.机械原理(第六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 申永胜.机械原理教程(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4] 卢玉明.机械设计基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5 [5] Ye Zhonghe, Lan Zhaohui.Machine Theory and Mechanics.Higher Education Press, 2001 六、说明 此部分可做一些补充说明,若无需说明则可省略该项。 大纲制定人: 姚智华 大纲审定人: 制定时间: 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