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情境实施方案 课程名称 运动系统伤病康复 学习情境 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治疗 评定与治疗 授课班级 授课学时 授课时间 授课形式 混合教学 授课载师丁文超 学习内容 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治疗 专业能力 能按《康复医学与治疗技术考试大纲》的要求,掌握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治 疗的原则、目标、教育、训练 方法能力 学习目标 能依据任务要求在查阅相关图书资料及网络学习的过程中,学会自主学习和 获取信息的方法和途径,初步了解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治疗的原则、目标、教 音、训练 社会能力 1.具有爱心、耐心、自信心与责任心 2.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法律意识、妥协能力、团队协作、人际交流 学习重点 学习重点与 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治疗的原则、目标、训练 难点 学习难点 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治疗的训练 1.典型案例、标准化病人 学习条件 子食能奔路装内实是】 名越休 教学视频资源库、教学PPT。 教学方法 流提:斋老新法品收两买向华奇爱动· 教学组织 教学活动 时间 步聚 学习内容 教师 学生 1.在网上领取学习任 掌握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治 前预 疗的原则、目标、教育、训 3.明确学习重点、难 3网络平台 习任务 占 提供学习资 4.交流互动,提出疑 染堂款 1.PPT课件讲解 1.情景创1.观看课件及视颜 课堂45分钟 2.案例分析 思考、提出疑间: 3.重点讲解重点、难点 2.案例分3.明确教学内容。 4.师生互动,展开讨论 析 引导思
教学情境实施方案 课程名称 运动系统伤病康复 评定与治疗 学习情境 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治疗 授课班级 授课学时 授课时间 授课形式 混合教学 授课教师 丁文超 学习内容 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治疗 学习目标 专业能力 能按《康复医学与治疗技术考试大纲》的要求,掌握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治 疗的原则、目标、教育、训练 方法能力 能依据任务要求在查阅相关图书资料及网络学习的过程中,学会自主学习和 获取信息的方法和途径,初步了解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治疗的原则、目标、教 育、训练 社会能力 1.具有爱心、耐心、自信心与责任心。 2.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法律意识、妥协能力、团队协作、人际交流。 学习重点与 难点 学习重点 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治疗的原则、目标、训练 学习难点 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治疗的训练 学习条件 1.典型案例、标准化病人。 2.多媒体、教学视频资源库、教学PPT。 3.设施齐备的校内实训基地。 教学方法 宏观:基于工作过程,项目导向、任务驱动。 微观:角色扮演法、校内实训、教学视频。 教学组织 步骤 学习内容 教学活动 时间 教师 学生 课 前 预 习 1.案例导入 2.新知识点 掌握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治 疗的原则、目标、教育、训 练 3.重点难点分析 4.能力目标介绍 1.在网上提 前布置学习 任务; 2. 交 流 互 动; 3.网络平台 提供学习资 源。 1.在网上领取学习任 务; 2.根据学习任务查阅 教材、平台资源; 3.明确学习重点、难 点; 4.交流互动,提出疑 问 提前预习1-2 天发布的学 习任务 课 堂 教 学 1.PPT课件讲解 2.案例分析 3.重点讲解重点、难点 4.师生互动,展开讨论 1. 情 景 创 设; 2. 案 例 分 析; 3. 引 导 思 考; 1.观看课件及视频; 2.思考、提出疑问; 3.明确教学内容。 课堂45分钟
4.讲授教学 L.围绕知识 分器 学生6-8人/组,分组讨论学 进行讲 解 生果擊促营经餐质 出月 课堂10分钟 结果 1.教师讲解重点、难点 1.现场点 评: 1.汇报讨论结果: 汇报 2学生回答问题,提出问 题。 2总结归 2.提出疑间。 课堂10分钟 纳。 总结归 学习 总结 对学习内容进行总结 便爽学习内 课堂5分钟 个学习任 容 1.课后布置 课后布置作业、提出问 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 总结评 完成作 课后复习 价,师生平 3.课后布置新的学习任务。 台互动答 疑 学习任务 布置新的 相关知识链接 案例导入: 者赵女士 65岁 以左 痛2年 重伴肿胀1个月 ,包括止痛药物、针灸 但效果不佳。约1个月前患 者左漆疼痛圆烈,不能步行,且出现左膝关节肿胀,无发热。双下肢麻木等症状,入院后行左膝关节X线片及MR提示·左膝关节严重 退行性变”,诊断为左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拟择期行全膝关节置换术。 如何实施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系统康复治疗? 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治疗 采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TKR)手术后康复基于对患者全面检查和对术肢功能评估的基础 上,制订科学合理的个体康复治疗计划。依据术后全身和局部病情变化、关节引流监测情况,进 步修订康复程序,增减功能训练项目,制订并发症预防等问题的对策,力求拟定确实可行的康复治 疗措施。 一、康复原则 康复原则有:①个体化:根据每个患者的全身体质情况、关节病变程度,合并其他病情、心理 素质、主观要求、手术操作、假体类型、固定方式等情况,客观地设计TKR的康复治疗计划,应因 人而异;②全面训练:TKR术后患者大多数为高龄体弱者,要全面评估患者身体状况,关注心肺功 能变化 同时针 对双侧膝关节的功能 h 全 循序渐进: 设TKR病人的膝关节 本身及其周围组织都有不同程度的病变,切忌操之过急,避免康复治疗不当发生再损伤
4.讲授教学 内容; 5.答疑。 分组 讨论 学生6-8人/组,分组讨论学 习 1.围绕知识 点 进 行 讲 解; 2. 提 出 问 题。 1.围绕问题,根据课 堂所学及信息查阅展 开讨论; 2.提出疑问 课堂10分钟 结果 汇报 1.教师讲解重点、难点 2. 学 生 回 答 问 题 , 提 出 问 题。 1. 现 场 点 评; 2. 总 结 归 纳。 1.汇报讨论结果; 2.提出疑问。 课堂10分钟 学习 总结 对学习内容进行总结 1. 总 结 归 纳; 2.引出下一 个 学 习 任 务。 1.自我评价; 2. 反 思 回 顾 学 习 内 容。 课堂5分钟 课后 复习 1. 课 后 布 置 作 业 、 提 出 问 题。 2.布置任务希望学生拓展网 上资源,自已查资料学习, 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 养。 3.课后布置新的学习任务。 1.课后布置 作业,提出 问题,引导 学生课后反 思回顾学习 内容; 2. 总 结 评 价,师生平 台 互 动 答 疑; 3.布置新的 学习任务。 1.领取课后作业; 2.汇报学习心得; 2.反思回顾,完成作 业。 课后复习 相关知识链接 案例导入: 患者赵女士, 65岁,退休工人。以"左膝关节疼痛2年、加重伴肿胀1个月"收住骨科住院。约2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逐渐出现左 膝关节疼痛,开始时疼痛程度轻、间歌性,步行后明 显,休息后减轻,后疼痛程度加重,持续性,劳作或夜间明显,不能上下楼梯, 只能扶拐短距 离平地步行。曾经长期就诊于当地医院,予对症治疗,包括"止痛药物、针灸、超短波"等, 但效果不佳。约1个月前患 者左膝疼痛剧烈,不能步行,且出现左膝关节肿胀,无发热、双 下肢麻木等症状。入院后行左膝关节X线片及MR提示"左膝关节严重 退行性变",诊断 为"左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拟择期行全膝关节置换术。 如何实施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系统康复治疗? 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治疗 一、采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TKR)手术后康复基于对患者全面检查和对术肢功能评估的基础 上,制订科学合理的个体康复治疗计划。依据术后全身和局部病情变化、关节引流监测情况,进一 步修订康复程序,增减功能训练项目,制订并发症预防等问题的对策,力求拟定确实可行的康复治 疗措施。 一、康复原则 康复原则有:①个体化:根据每个患者的全身体质情况、关节病变程度,合并其他病情、心理 素质、主观要求、手术操作、假体类型、固定方式等情况,客观地设计TKR的康复治疗计划,应因 人而异;②全面训练:TKR术后患者大多数为高龄体弱者,要全面评估患者身体状况,关注心肺功 能变化,同时针对双侧膝关节的功能,做出全面的治疗方案;③循序渐进:一般TKR病人的膝关节 本身及其周围组织都有不同程度的病变,切忌操之过急,避免康复治疗不当发生再损伤
二、康复目标 术前康复治疗的目的是缓解疼痛症状、增强关节功能。康复治疗的目标是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制 座,九水膏观为努力恢复正常日常生活活动,最大限度地减轻德痛症状。恢复关节活动一 三、康复教育 康复训练直接影响膝关节功能。要求教育患者使其充分了解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手术后康复的重 要性。了解术后康复基本程序和注意事项,正确预计康复治疗日标,正确对待康复过程中可能遇到 的问题。帮助患者缓解心理压力,使患者建立较好的依从性。 四、康复训练 (一)术前康复训练 术前功能训练有助于术后康复。多数全膝关节置换者为高龄患者,其中约35%有不同程度的膝关 节运动功能障碍,故康复计划应从术前就开始。 1.术前详细询问病情,全面查体,特别注意患者心肺功能、感染、对高龄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 要注意观察。 2.向患者讲解康复的重要性,制订出适合患者个体术前加强肌力和关节活动度的训练计划,术 前尽可能将关节活动度获得最大限度的改善 3.指导患者使用步行器或拐杖的方法。 4.进行深呼吸和咳嗽技巧的训练。 5.指导病人进行患肢肌力训练 6.指导肥胖患者减肥 (二)术后康复训练 1.第阶段(术后1天1周) (1)康复目标:控制疼痛、肿胀、预防感染和血栓形成,促进伤口正常愈合 (2)一般治疗:深呼吸和咳痰训练。下肢穿弹力袜,抬高肢体,患膝冰敷,防止水肿。第1天 控制出血,适量活动 不引起 痛的状态下进行膝部 上动或被 动踝关节活动 即背屈 跖屈每小时15次,踝关节和足趾关节主动屈伸活动。使用下肢肢体循环治疗仪,从肢体远端至近端 循环充气与放气,压力治疗促进下肢循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采用各种有效的镇痛措施包 括镇痛泵或非甾体类药物有利减轻疼痛及炎症反应。给予物理治疗控制疼痛和肿胀。必要时佩戴膝 关节支具。 (3)负重训练:要根据手术医生的要求给予控制性负重,即部分负重。术后第2天开始下地扶 助行器站立,部分负重。骨水泥性假体可以术后24天下地,非骨水泥性假体的负荷时间不同,要6 周后才可负重;需要与手术医生讨论具体下地负荷行走时间! (4)关节活动度训练:训练时必须注意:每种假体屈曲限值。术后立即固定在完全伸直位。术 后第2天开始缓慢术膝屈曲训练: ①滑板训练:即膝部屈曲训练的 一种方式, 患者侧卧 位,患侧下肢 顺墙面或木板向下滑行,逐渐增加膝部屈曲度训练,②膝屈曲训练:仰卧位,患侧足向臀部缓慢滑 行屈曲。③拔除引流管后,开始加大主动活动髌股关节,膝关节主动屈伸,ROM训练。患者主动伸 膝关节,在控制范围内被动屈曲膝关节。④使用CPM治疗,以屈曲训练为主。术后2周膝关节活动度 达到90°。 (5)肌力训练:被动或者鼓励主动做直腿抬高,10~15次,每天2~3次。股四头肌和䐃绳肌的等 长收缩运动,维持肌纤维之间的活动度及减轻肌肉痉挛和疼痛。 2.第阶段(术后1-2周) (1)康复目标:术后早期最主要的目标是增加关节活动度。重点加强患侧肢体关节活动度,膝 关节活动范围达到0~90°。鼓励不负重状态下的主动运动,促进全身体能恢复。继续消除疼痛、促进
二、康复目标 术前康复治疗的目的是缓解疼痛症状、增强关节功能。康复治疗的目标是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制 定,力求客观,最终为了努力恢复正常日常生活活动,最大限度地减轻疼痛症状,恢复关节活动 度、肌力和减轻疼痛症状。 三、康复教育 康复训练直接影响膝关节功能。要求教育患者使其充分了解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手术后康复的重 要性。了解术后康复基本程序和注意事项,正确预计康复治疗日标,正确对待康复过程中可能遇到 的问题。帮助患者缓解心理压力,使患者建立较好的依从性。 四、康复训练 (一)术前康复训练 术前功能训练有助于术后康复。多数全膝关节置换者为高龄患者,其中约35%有不同程度的膝关 节运动功能障碍,故康复计划应从术前就开始。 1.术前详细询问病情,全面查体,特别注意患者心肺功能、感染、对高龄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 要注意观察。 2.向患者讲解康复的重要性,制订出适合患者个体术前加强肌力和关节活动度的训练计划,术 前尽可能将关节活动度获得最大限度的改善。 3.指导患者使用步行器或拐杖的方法。 4.进行深呼吸和咳嗽技巧的训练。 5.指导病人进行患肢肌力训练。 6.指导肥胖患者减肥。 (二)术后康复训练 1.第I阶段(术后1天~1周) (1)康复目标:控制疼痛、肿胀、预防感染和血栓形成,促进伤口正常愈合。 (2)一般治疗:深呼吸和咳痰训练。下肢穿弹力袜,抬高肢体,患膝冰敷,防止水肿。第1天 控制出血,适量活动。在不引起疼痛的状态下进行膝部主动或被动踝关节活动,踝泵运动:即背屈- 跖屈每小时15次,踝关节和足趾关节主动屈伸活动。使用下肢肢体循环治疗仪,从肢体远端至近端 循环充气与放气,压力治疗促进下肢循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采用各种有效的镇痛措施包 括镇痛泵或非甾体类药物有利减轻疼痛及炎症反应。给予物理治疗控制疼痛和肿胀。必要时佩戴膝 关节支具。 (3)负重训练:要根据手术医生的要求给予控制性负重,即部分负重。术后第2天开始下地扶 助行器站立,部分负重。骨水泥性假体可以术后2~4天下地,非骨水泥性假体的负荷时间不同,要6 周后才可负重;需要与手术医生讨论具体下地负荷行走时间。 (4)关节活动度训练:训练时必须注意:每种假体屈曲限值。术后立即固定在完全伸直位。术 后第2天开始缓慢术膝屈曲训练:①滑板训练:即膝部屈曲训练的一种方式,患者侧卧位,患侧下肢 顺墙面或木板向下滑行,逐渐增加膝部屈曲度训练。②膝屈曲训练:仰卧位,患侧足向臀部缓慢滑 行屈曲。③拔除引流管后,开始加大主动活动髌股关节,膝关节主动屈伸,ROM训练。患者主动伸 膝关节,在控制范围内被动屈曲膝关节。④使用CPM治疗,以屈曲训练为主。术后2周膝关节活动度 达到90°。 (5)肌力训练:被动或者鼓励主动做直腿抬高,10~15次,每天2~3次。股四头肌和腘绳肌的等 长收缩运动,维持肌纤维之间的活动度及减轻肌肉痉挛和疼痛。 2.第Ⅱ阶段(术后1~2周) (1)康复目标:术后早期最主要的目标是增加关节活动度。重点加强患侧肢体关节活动度,膝 关节活动范围达到0~90°。鼓励不负重状态下的主动运动,促进全身体能恢复。继续消除疼痛、促进
血液循环及减轻炎症反应,防止深静脉血栓。恢复股四头肌和腘绳肌肌力,能独立完成日常生活活 (2)一般治疗:继续上述运动训练项目。采用各种物理治疗控制疼痛和肿胀。保持运动后冷 敷。采用电刺激肌肉或生物反馈治疗,减缓肌肉萎缩。 (3)负重训练:在治疗人员的指导下,扶助行器站立,逐渐增加行走负荷,用双拐或助行器行 走 (4)关节活动度训练:主动、被动活动髌股关节,膝关节主、被动屈伸,ROM训练。膝屈曲挛 缩的患者,注意加强关节活动度的训练。术后3~4天开始膝关节连续被动活动(CPM)使用:初次活 动范围为045,每次连续活动30分钟或1小时,每天23次每天增加屈曲活动范围10°,1~2周后达 到90°膝关节屈曲。CPM可有效地增加膝关节屈曲度,减轻术后疼痛,减少深静脉血栓。 (5)肌力训练:继续股四头肌、圈绳肌等长收缩训练,直腿抬高训练。患者坐于床边,将膝部 屈曲,保持5秒钟,然后再将小腿伸直抬高,保持5秒钟,重复10-15次 (6)本体感觉训练:开始本体感觉训练。盲视下关节角度重复训练,各种平衡训练,双侧关节 感知训练。 3,第I阶段(术后2~4周)】 (1)康复目标:控制肿胀,保持关节活动范围,增加肌力与负重站立行走训练、身体平衡训 练、膝关节本体感觉训练。 (2)基本方法:ROM和肌力练习后,可给予局部冷敷。继续上述运动训练项目。采用各种物理 治疗如磁疗、脉冲短波、激光、低频调制中频电和超声波等,对控制肿胀,减轻疼痛很有效。采用 电刺激肌肉或生物反馈治疗,减缓肌肉菱缩。 (3)负重训练:扶拐或助行器行走,部分或完全负重。增加步行活动及上下楼梯的训练。 (4)关节活动度训练:膝关节ROM训练仍是重点。坐于轮椅内,术侧足触地,将双手轻轻地 向前方推动轮椅,使膝关节被动屈曲,保持10秒或者患者能够耐受的更长时间,然后恢复原位置, 再重复。府臣位,膝关节主动屈曲川练。屈膝川练:患者坐在床边,主动屈膝,健侧足帮助患技下 压屈曲,保持5~10秒,或者更长时问,然后放松,再重复以上动作 (5)肌力训练:渐进抗阻训练进行终未伸膝训练,15°、60°、90°的直腿抬高训练。主动辅助 和主动的膝关节屈伸运动训练。加强胭绳肌肌力训练。股四头肌伸膝训练:患者坐在床边,主动伸 膝,健侧足帮助患肢上抬尽量完全伸直膝部,保持5-0秒,或者更长时间,然后放松,再重复以上 动作. (6)本体感觉训练:盲视下关节角度重复训练,各种平衡训练,双侧关节感知训练 4.第V阶段(术后24周) (1)康复目标:恢复正常关节活动度,恢复患肢负重能力,加强行走步态训练,训练患者平衡 能力,获得最大的关节活动范围及最大肌力,加强下肢平衡功能、本体感觉训练。 (2)一般治疗:继续上述运动训练项目。采用各种物理治疗如磁疗、脉冲短波、激光、低频调 制中频电和超声波等控制水肿和瘢痕。增加器械训练。采用电刺激肌肉或生物反馈治疗,减缓肌肉 琴缩 (3)负重训练:术后第3周在静态自行车上通过调整座位高度,增加脚踏阻力达到训练目的。 术后3周在步行器上进行步态训练,纠正异常步态。最初的步态训练及平衡训练,先在平行杠内进 行,将重心逐渐完全转移到术膝,逐渐过渡到扶拐练习。3周后去助行器,使用拐杖行走。 (4)关节活动度训川练:①使膝关节的屈曲角度不同(例如90°,70°,50°,30°,10°条件下) ②仰卧位直腿抬高练习;®低强度的长时间牵张 ,逐渐降低 坐垫高度,以增加膝关节屈曲。 (5)肌力训练:股四头肌和胭绳肌的多角度等长运动和轻度的负荷训练,改善患肢的功能,其 他关节及肌群的,髋、踝关节肌力训练
血液循环及减轻炎症反应,防止深静脉血栓。恢复股四头肌和腘绳肌肌力,能独立完成日常生活活 动。 (2)一般治疗:继续上述运动训练项目。采用各种物理治疗控制疼痛和肿胀。保持运动后冷 敷。采用电刺激肌肉或生物反馈治疗,减缓肌肉萎缩。 (3)负重训练:在治疗人员的指导下,扶助行器站立,逐渐增加行走负荷,用双拐或助行器行 走。 (4)关节活动度训练:主动、被动活动髌股关节,膝关节主、被动屈伸,ROM训练。膝屈曲挛 缩的患者,注意加强关节活动度的训练。术后3~4天开始膝关节连续被动活动(CPM)使用:初次活 动范围为0~45°,每次连续活动30分钟或1小时,每天2~3次。每天增加屈曲活动范围10°,1~2周后达 到90°膝关节屈曲。CPM可有效地增加膝关节屈曲度,减轻术后疼痛,减少深静脉血栓。 (5)肌力训练:继续股四头肌、腘绳肌等长收缩训练,直腿抬高训练。患者坐于床边,将膝部 屈曲,保持5秒钟,然后再将小腿伸直抬高,保持5秒钟,重复10~15次。 (6)本体感觉训练:开始本体感觉训练。盲视下关节角度重复训练,各种平衡训练,双侧关节 感知训练。 3.第Ⅲ阶段(术后2~4周) (1)康复目标:控制肿胀,保持关节活动范围,增加肌力与负重站立行走训练、身体平衡训 练、膝关节本体感觉训练。 (2)基本方法:ROM和肌力练习后,可给予局部冷敷。继续上述运动训练项目。采用各种物理 治疗如磁疗、脉冲短波、激光、低频调制中频电和超声波等,对控制肿胀,减轻疼痛很有效。采用 电刺激肌肉或生物反馈治疗,减缓肌肉萎缩。 (3)负重训练:扶拐或助行器行走,部分或完全负重。增加步行活动及上下楼梯的训练。 (4)关节活动度训练:膝关节ROM 训练仍是重点。坐于轮椅内,术侧足触地,将双手轻轻地 向前方推动轮椅,使膝关节被动屈曲,保持10秒或者患者能够耐受的更长时间,然后恢复原位置, 再重复。俯卧位,膝关节主动屈曲训练。屈膝训练:患者坐在床边,主动屈膝,健侧足帮助患肢下 压屈曲,保持5~10秒,或者更长时问,然后放松,再重复以上动作。 (5)肌力训练:渐进抗阻训练进行终末伸膝训练,15°、60°、90°的直腿抬高训练。主动-辅助 和主动的膝关节屈伸运动训练。加强腘绳肌肌力训练。股四头肌伸膝训练:患者坐在床边,主动伸 膝,健侧足帮助患肢上抬尽量完全伸直膝部,保持5~10秒,或者更长时间,然后放松,再重复以上 动作。 (6)本体感觉训练:盲视下关节角度重复训练,各种平衡训练,双侧关节感知训练。 4.第Ⅳ阶段(术后2~4周) (1)康复目标:恢复正常关节活动度,恢复患肢负重能力,加强行走步态训练,训练患者平衡 能力,获得最大的关节活动范围及最大肌力,加强下肢平衡功能、本体感觉训练。 (2)一般治疗:继续上述运动训练项目。采用各种物理治疗如磁疗、脉冲短波、激光、低频调 制中频电和超声波等控制水肿和瘢痕。增加器械训练。采用电刺激肌肉或生物反馈治疗,减缓肌肉 萎缩。 (3)负重训练:术后第3周在静态自行车上通过调整座位高度,增加脚踏阻力达到训练目的。 术后3周在步行器上进行步态训练,纠正异常步态。最初的步态训练及平衡训练,先在平行杠内进 行,将重心逐渐完全转移到术膝,逐渐过渡到扶拐练习。3周后去助行器,使用拐杖行走。 (4)关节活动度训练:①使膝关节的屈曲角度不同(例如90°,70°,50°,30°,10°条件下), 然后分别在这种不同的角度上进行等长肌力训练。②仰卧位直腿抬高练习;③低强度的长时间牵张 或收缩-放松运动以持续增加膝关节ROM。固定式自行车练习。开始时坐垫尽可能地抬高,逐渐降低 坐垫高度,以增加膝关节屈曲。 (5)肌力训练:股四头肌和胭绳肌的多角度等长运动和轻度的负荷训练,改善患肢的功能,其 他关节及肌群的,髋、踝关节肌力训练
本体感觉训练:盲视下关节角度重复训练,各种平川练,双便侧关节感知训川练,踏板等 5.第V阶段(术后6-~12周) (1)康复目标:继续增强膝关节肌力和关节ROM练习,加强肌肉功能,改善膝部稳定性、功能 性控制和生活自理能力。 (2)一般治疗:继续上述练习内容。有针对性地适当选用物理治疗项目。 负重训练:渐渐增加步行活动及上下楼梯的训练。当允许完全负重时进行膝关节微蹲短弧度训 练。病人站立位 背靠墙,缓慢屈曲髓关节和膝关节, 双侧 关节屈曲控制在30°45°范围,背部靠 墙下滑,保持10秒,然后再向上移动使身体抬高,恢复站立位,重复以上动作。 铁養热语神管实餐,来特双足并拉,然后术圆足向前小号市击,使 外股水2品 ,以增强髋关节肌力,尤其是髋伸肌和 维持性康复训练:患者出院后继续督促进行康复训练,定期复查,直至获得较满意的效果,患 者的肌力及ROM均达到正常水平。以后仍然需要长时间终生维持康复锻炼,保持已获得的功能不减 退,以延长假体使用年限。 (三)物理治疗 1.冷疗法使用冰袋只用于患膝关节,每次1530分神,术后每/小时1次,至关节消种.疼痛减 经 2.电疗法①毫米波疗法:手术部位,每次20-30分种,每日1一2次。②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采 用频率为1002,双通路四电极分别置于手术伤口两侧治疗20分钟,每日1~2次。或者置于下肢肌 3.光疗法可用紫外线局部照射,消炎止痛,促进伤口愈合 4.蜡疗伤口愈合,无明显水肿者可以进行蜡疗。蜡疗有较好的控制瘢痕增生作用,增加纤维组 织的延展性,帮助增加关节活动度。可以应用刷蜡法或者蜡饼法,每次20-30分钟,每天1次。 (四)注意事项 1,引流膝关节置换术后,如果放置了引流管,通常在24小时内拔出。注意引流液性质、颜色 亮度和引流量,如液性混浊,应做细菌培养。 2.伤口愈合情况伤口不愈合的常见原因是局部继发感染。术后早期伤口的无菌消毒,保持干燥 都十分重要,若有感染征兆,应及时处理。 3.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术后穿戴加压弹力长袜,早期就开始下肢肌肉等长收缩训练, 按照医嘱 要求做踝泵运动,是防止深静脉血栓的有效方法,必要时应用肝素等抗凝药物预防深静脉血栓形 成 4.负重问题负重的时间和负重多少量,应该与外科医生商议后确定。术后允许立即负重,也可 以选择保护性负重,即术后6~12周渐进阶梯性负重,以保护骨折处的愈合或排骨水泥固定假体的骨 质等组织长入。 5.关节不稳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不稳定的发生率为7%~20%,通常多由于膝关节周围韧带 功能不全和肌力不足造成,修复和保存重要韧带,除注意术中正确操作避免再损伤外,可选择合适 的膝关节假体,来弥补韧带功能不足 6.假体松动TKR术后无菌性假体松动发生率为3%~5%。导致假体松动的主要原因是感染、肢 体对线不佳、股骨和胫骨平台假体对线不良、 一侧胫骨平台松动下沉所致。除手术医生要提高手术 ,康复治疗人员指导患者加强肌力训练,保持膝关节稳定性,同时要避免跑、跳、背重物 碑度一质缺损和骨质疏松患者应在实施康复训练中倍加注 7.每种假体都有屈曲限值,在关节活动度训陈时如超过该限值会有不良结果。 病室计诊
本体感觉训练:盲视下关节角度重复训练,各种平衡训练,双侧关节感知训练,踏板等。 5.第Ⅴ阶段(术后6~12周) (1)康复目标:继续增强膝关节肌力和关节ROM练习,加强肌肉功能,改善膝部稳定性、功能 性控制和生活自理能力。 (2)一般治疗:继续上述练习内容。有针对性地适当选用物理治疗项目。 负重训练:渐渐增加步行活动及上下楼梯的训练。当允许完全负重时进行膝关节微蹲短弧度训 练。病人站立位,背靠墙,缓慢屈曲髓关节和膝关节,双侧膝关节屈曲控制在30°~45°范围,背部靠 墙下滑,保持10秒,然后再向上移动使身体抬高,恢复站立位,重复以上动作。 关节活动度训练:膝关节小弧度屈曲微蹲训练。病人双足并立,然后术侧足向前小弓箭步,使 膝关节微屈,再伸直膝关节,接着术侧足收回置于原开始位。 肌力训练:仰卧位、俯卧位、侧卧位下的直腿抬高练习,以增强髋关节肌力,尤其是髋伸肌和 外展肌肌力。骑固定式自行车及水中运动(非冲撞性体能加强运动)。 维持性康复训练:患者出院后继续督促进行康复训练,定期复查,直至获得较满意的效果,患 者的肌力及ROM均达到正常水平。以后仍然需要长时间终生维持康复锻炼,保持已获得的功能不减 退,以延长假体使用年限。 (三)物理治疗 1.冷疗法 使用冰袋只用于患膝关节,每次15~30分钟,术后每小时1次,至关节消肿、疼痛减 轻。 2.电疗法 ①毫米波疗法:手术部位,每次20~30分钟,每日1~2次。②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采 用频率为100Hz,双通路四电极分别置于手术伤口两侧治疗20分钟,每日1~2次。或者置于下肢肌 肉。 3.光疗法 可用紫外线局部照射,消炎止痛,促进伤口愈合。 4.蜡疗 伤口愈合,无明显水肿者可以进行蜡疗。蜡疗有较好的控制瘢痕增生作用,增加纤维组 织的延展性,帮助增加关节活动度。可以应用刷蜡法或者蜡饼法,每次20~30分钟,每天1次。 (四)注意事项 1.引流 膝关节置换术后,如果放置了引流管,通常在24小时内拔出。注意引流液性质、颜色、 亮度和引流量,如液性混浊,应做细菌培养。 2.伤口愈合情况 伤口不愈合的常见原因是局部继发感染。术后早期伤口的无菌消毒,保持干燥 都十分重要,若有感染征兆,应及时处理。 3.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 术后穿戴加压弹力长袜,早期就开始下肢肌肉等长收缩训练,按照医嘱 要求做踝泵运动,是防止深静脉血栓的有效方法,必要时应用肝素等抗凝药物预防深静脉血栓形 成。 4.负重问题 负重的时间和负重多少量,应该与外科医生商议后确定。术后允许立即负重,也可 以选择保护性负重,即术后6~12周渐进阶梯性负重,以保护骨折处的愈合或非骨水泥固定假体的骨 质等组织长入。 5.关节不稳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不稳定的发生率为7%~20%,通常多由于膝关节周围韧带 功能不全和肌力不足造成,修复和保存重要韧带,除注意术中正确操作避免再损伤外,可选择合适 的膝关节假体,来弥补韧带功能不足。 6.假体松动 TKR术后无菌性假体松动发生率为3%~5%。导致假体松动的主要原因是感染、肢 体对线不佳、股骨和胫骨平台假体对线不良、―侧胫骨平台松动下沉所致。除手术医生要提高手术 精确度外,康复治疗人员指导患者加强肌力训练,保持膝关节稳定性,同时要避免跑、跳、背重物 等,对骨质缺损和骨质疏松患者应在实施康复训练中倍加注意。 7.每种假体都有屈曲限值,在关节活动度训练时如超过该限值会有不良结果。 病案讨论
康复训练应贯穿于人工镜关节直换术的术前与后术,因此,术前即可介入康复训练,加速术后 患者的恢复过程。术前准备包括心理上、全身状况、局部条件等多方面的准备。 (1)心理上帮助患者摆脱术前焦虑、紧张的情绪,建立信心。 (2)术前进行简单的肌力训练,如加强髓外展肌、股四头肌等肌肉的力量,同时也应注意加强 健倒下肢力量及双上肢力量,为术后使用拐杖与助行器行走做准备。 (3)教会患者如何在中立位及点地负重,如何使用拐杖及助行器进行患肢的不负重行走,这些 都有利于术后步行能力的恢复,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4)减轻肥胖有利于术后关节功能的恢复,减轻对人工关节的压力,延长假体的寿命,减少松 动等
康复训练应贯穿于人工镜关节直换术的术前与后术,因此,术前即可介入康复训练,加速术后 患者的恢复过程。术前准备包括心理上、全身状况、局部条件等多方面的准备。 (1)心理上帮助患者摆脱术前焦虑、紧张的情绪,建立信心。 (2)术前进行简单的肌力训练,如加强髓外展肌、股四头肌等肌肉的力量,同时也应注意加强 健倒下肢力量及双上肢力量,为术后使用拐杖与助行器行走做准备。 (3)教会患者如何在中立位及点地负重,如何使用拐杖及助行器进行患肢的不负重行走,这些 都有利于术后步行能力的恢复,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4)减轻肥胖有利于术后关节功能的恢复,减轻对人工关节的压力,延长假体的寿命,减少松 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