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情境实施方案 专业领域 康复治疗技术 学习情境 骨折 学时 72 学习领域 运动系统疾病康复 年级 学期 第二学期 授课日期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林成杰 1 ,骨折的定义、分类、临床表现、诊断、临床处理方法。 2.临床常见的骨折。 学习内容 3.骨折后常见的功能障碍。 4.骨折的康复评定与治疗。 5.骨折的康复教育。 专业能力 1.能按《康复医学与治疗技术考试大纲》的要求,掌握骨折基础知识 康复评定、康复治疗与康复教育。 2.能正确制定并实施骨折的康复诊疗方案。 方法能力 学习目标 1.能依据任务要求在查阅相关图书资料及网络学习的过程中,学会自主 学习和获取信息的方法和途径。 2. 具有分析与处置骨折功能问题的能力, 社会能力 1.具有爱心、耐心、自信心与责任心。 2,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法律意识、妥协能力、团队协作、人际交流。 1
1 教学情境实施方案 专业领域 康复治疗技术 学习情境 骨折 学时 72 学习领域 运动系统疾病康复 年级 学期 第二学期 授课日期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林成杰 学习内容 1.骨折的定义、分类、临床表现、诊断、临床处理方法。 2.临床常见的骨折。 3.骨折后常见的功能障碍。 4.骨折的康复评定与治疗。 5.骨折的康复教育。 学习目标 专业能力 1.能按《康复医学与治疗技术考试大纲》的要求,掌握骨折基础知识、 康复评定、康复治疗与康复教育。 2.能正确制定并实施骨折的康复诊疗方案。 方法能力 1.能依据任务要求在查阅相关图书资料及网络学习的过程中,学会自主 学习和获取信息的方法和途径。 2.具有分析与处置骨折功能问题的能力。 社会能力 1.具有爱心、耐心、自信心与责任心。 2.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法律意识、妥协能力、团队协作、人际交流
学习重点 1.骨折的病因、临床表现及诊断。 2.骨折的康复问题。 学习重点与 3. 骨折的康复评定与治疗。 难点 4.骨折的康复教育。 学习难点 1.骨折的康复评定与治疗。 2.骨折康复诊疗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1.典型案例、标准化病人。 学习条件 2.多媒体、教学视频资源库、教学PPT、网络教学平台。 3.设施齐备的校内外实训基地。 宏观:基于工作过程,项目导向、任务驱动。 教学方法 微观:案例分析法、角色拌演法、临床技能模拟实训、教学视频。 教学组织 步骤 学习内容 教学方法时间(分钟) 案例导入 2.新知识点 (1)骨折定义、病因、临床表现及诊断 线上学习(课 课前 (2)骨折患者的康复功能评定 前) 20 导学 (3)骨折患者的康复训练 案例导入 (4)骨折患者的康复教育 3 重点难点分析 2
2 学习重点与 难点 学习重点 1.骨折的病因、临床表现及诊断。 2.骨折的康复问题。 3.骨折的康复评定与治疗。 4.骨折的康复教育。 学习难点 1.骨折的康复评定与治疗。 2.骨折康复诊疗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学习条件 1.典型案例、标准化病人。 2.多媒体、教学视频资源库、教学 PPT、网络教学平台。 3.设施齐备的校内外实训基地。 教学方法 宏观:基于工作过程,项目导向、任务驱动。 微观:案例分析法、角色拌演法、临床技能模拟实训、教学视频。 教学组织 步骤 学习内容 教学方法 时间(分钟) 1 课前 导学 1.案例导入 2.新知识点 (1)骨折定义、病因、临床表现及诊断 (2)骨折患者的康复功能评定 (3)骨折患者的康复训练 (4)骨折患者的康复教育 3.重点难点分析 线 上 学 习( 课 前) 案例导入 20
4.能力目标介绍 学生 自愿78人一组,分组查阅教材、参考书和网络,获取 线上自主学习 课前 本任务相关的疾病基础知识、康复评定技术、康复治疗 自学 线上 840 技术及注意事项 查阅资料 学习 教师 小组讨论法 辅导、答疑 学生 3 线下课堂教学 课中 每小组根据查阅的信息,相互讨论,团结协作,共同制 理论 定骨折患者的康复诊疗方案 提问、讲授、启 205 教学 教师 发 辅导、答疑、讲解重难点 教师 线下课堂教学 课中 讲授骨折的诊疗方案,评价学生制定的方案 实训 学生 方案展示 360 教、学 根据同学展示的治疗方案进行点评,进行规范动作示 启发式 范,纠正同学展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示范法
3 4.能力目标介绍 2 课前 线上 学习 学生 自愿 7~8 人一组,分组查阅教材、参考书和网络,获取 本任务相关的疾病基础知识、康复评定技术、康复治疗 技术及注意事项 教师 辅导、答疑 线上自主学习 自学 查阅资料 小组讨论法 840 3 课中 理论 教、学 学生 每小组根据查阅的信息,相互讨论,团结协作,共同制 定骨折患者的康复诊疗方案 教师 辅导、答疑、讲解重难点 线下课堂教学 提问、讲授、启 发 205 4 课中 实训 教、学 教师 讲授骨折的诊疗方案,评价学生制定的方案 学生 根据同学展示的治疗方案进行点评,进行规范动作示 范,纠正同学展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线下课堂教学 方案展示 启发式 示范法 360
学生 5 线下实训 课中 分组模拟实训,进行骨折评定与治疗技术的操作 1780 实训 教师 模拟病人法 指导与学生互动、纠正错误操作 小组练习 学生 线下课堂教学 根据实训结果,汇报学习心得,自评组间相互交流、提 6 问,互评 实训结果演示 评价 小组自评 60 总结 教师 组间互评 根据实训结果,总结评价,填写教师评价表,布置新任 数 教师评价 相关知识链接 案例导入: 女性患者52岁,右肘关节活动障碍6周。患者6周前外伤致右舷骨内棵骨折,石 膏固定4周,固定去除后出现肘关节屈伸不利。体征:右肘关节关节周围无明显压痛, 无纵向叩击痛,关节活动度主动40-85,被动30-90,前臂旋前旋后正常,肘关节屈伸 肌群肌力3级,X线示骨折线模糊,肘关节间隙变窄。 1.请问患者目前是否达到临床愈合标准? 2.请为患者进行康复评定与治疗及注意事项。 任务一认知骨折 一、骨折的定义 二、骨折的病因 三、骨折的分类 4
4 5 课中 实训 学生 分组模拟实训,进行骨折评定与治疗技术的操作 教师 指导与学生互动、纠正错误操作 线下实训 模拟病人法 小组练习 1780 6 评价 总结 学生 根据实训结果,汇报学习心得,自评组间相互交流、提 问,互评。 教师 根据实训结果,总结评价,填写教师评价表,布置新任 务。 线下课堂教学 实 训 结 果演 示 小组自评 组间互评 教师评价 60 相关知识链接 案例导入: 女性患者 52 岁,右肘关节活动障碍 6 周。患者 6 周前外伤致右舷骨内棵骨折,石 膏固定 4 周,固定去除后出现肘关节屈伸不利。体征:右肘关节关节周围无明显压痛, 无纵向叩击痛,关节活动度主动 40~85,被动 30~90,前臂旋前旋后正常,肘关节屈伸 肌群肌力 3 级,X 线示骨折线模糊,肘关节间隙变窄。 1.请问患者目前是否达到临床愈合标准? 2.请为患者进行康复评定与治疗及注意事项。 任务一 认知骨折 一、骨折的定义 二、骨折的病因 三、骨折的分类
(一)按皮肤、粘膜的完整性分类 (二)按骨折的程度和形态分类 (三)按骨折端稳定程度分类 (四)按骨折发生的原因分类 (五)按骨折线形态分类 四、骨折段移位 (一)骨折段移位分类 (二)骨折段移位原因 五、骨折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一)全身表现 (二)局部表现 六、骨折的并发症 (一)早期并发症 (二)晚期并发症 七、治疗原则 八、康复问题 九、骨折患者常采用的评定与治疗技术 (一)康复评定技术 (二)康复治疗技术 任务二上肢骨折的康复评定与治疗 子任务一骨折固定期的康复治疗 1.患肢抬高 5
5 (一)按皮肤、粘膜的完整性分类 (二)按骨折的程度和形态分类 (三)按骨折端稳定程度分类 (四)按骨折发生的原因分类 (五)按骨折线形态分类 四、骨折段移位 (一)骨折段移位分类 (二)骨折段移位原因 五、骨折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一)全身表现 (二)局部表现 六、骨折的并发症 (一)早期并发症 (二)晚期并发症 七、治疗原则 八、康复问题 九、骨折患者常采用的评定与治疗技术 (一)康复评定技术 (二)康复治疗技术 任务二 上肢骨折的康复评定与治疗 子任务一 骨折固定期的康复治疗 1.患肢抬高
2.主被动运动 3.物理治疗促进康复 4.药物应用 5.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 6.注意病情观察,定期复诊。通常于伤后2周、6-8周等不同时间拍片,以明确骨 折对位及愈合情况。 康复治疗技术一维持关节活动范围技术 1.被动运动 2.主动运动 3.持续被动活动(CPM) 康复治疗技术二肌肉等长收缩练习 固定区域的肌肉在复位基本稳定,无明显疼痛时可进行等长收缩,每日2~3次,每 次约5~10分钟。 子任务二骨折恢复期的康复评定与训练 康复评定技术一关节活动度评定 一、关节活动度的定义与分类 二、影响关节活动的因素 三、关节活动度评定的目的 四、关节活动度评定工具及方法 五、测量结果的记录 六、测量结果分析 康复治疗技术一关节松动技术 6
6 2.主被动运动 3.物理治疗促进康复 4.药物应用 5.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 6.注意病情观察,定期复诊。通常于伤后 2 周、6-8 周等不同时间拍片,以明确骨 折对位及愈合情况。 康复治疗技术一 维持关节活动范围技术 1.被动运动 2.主动运动 3.持续被动活动(CPM) 康复治疗技术二 肌肉等长收缩练习 固定区域的肌肉在复位基本稳定,无明显疼痛时可进行等长收缩,每日 2~3 次,每 次约 5~10 分钟。 子任务二 骨折恢复期的康复评定与训练 康复评定技术一 关节活动度评定 一、关节活动度的定义与分类 二、影响关节活动的因素 三、关节活动度评定的目的 四、关节活动度评定工具及方法 五、测量结果的记录 六、测量结果分析 康复治疗技术一 关节松动技术
一、定义 二、关节松动技术的基本手法 三、关节松动技术手法等级 (一)手法等级 (二)手法应用 四、关节松动术作用 五、临床应用 六、操作程序 七、上肢各主要关节的松动技术 康复治疗技术二牵伸技术 一、定义 二、牵伸技术的分类 三、牵伸的作用 四、牵伸程序 康复评定技术二肌力评定 一、肌力与肌耐力 二、影响肌收缩的因素 1.肌的生理横断面 2.肌肉的初长度 3,运动单位募集程度和神经冲动发放频率 4.杠杆效率 5.肌肉收缩的类型
7 一、定义 二、关节松动技术的基本手法 三、关节松动技术手法等级 (一)手法等级 (二)手法应用 四、关节松动术作用 五、临床应用 六、操作程序 七、上肢各主要关节的松动技术 康复治疗技术二 牵伸技术 一、定义 二、牵伸技术的分类 三、牵伸的作用 四、牵伸程序 康复评定技术二 肌力评定 一、肌力与肌耐力 二、影响肌收缩的因素 1.肌的生理横断面 2.肌肉的初长度 3.运动单位募集程度和神经冲动发放频率 4.杠杆效率 5.肌肉收缩的类型
6.中枢神经系统调动功能的协调性 7.年龄与性别 三、肌力评定方法 (一)手法肌力评定 (二)器械肌力评定 康复治疗技术三肌力与耐力训练 一、肌力下降的原因 二、肌力训练的目的与种类 (一)肌力训练的目的 (二)肌力训练的种类 1.根据不同训练目的分类。 2.根据肌力大小不同分类 3.根据肌肉收缩方式不同分类。 三、肌力训练的原则 1.阻力原则 2.超常负荷原则 3.肌肉收缩的疲劳度原则。 四、肌力训练的方法 1.等长抗阻训练 2.等张抗阻训练可改善肢体的血液循环,提高肌肉运动的神经控制,有效地增 五、肌耐力训练 (一)肌耐力训练方法 8
8 6.中枢神经系统调动功能的协调性 7.年龄与性别 三、肌力评定方法 (一)手法肌力评定 (二)器械肌力评定 康复治疗技术三 肌力与耐力训练 一、肌力下降的原因 二、肌力训练的目的与种类 (一)肌力训练的目的 (二)肌力训练的种类 1.根据不同训练目的分类。 2.根据肌力大小不同分类。 3.根据肌肉收缩方式不同分类。 三、肌力训练的原则 1.阻力原则 2.超常负荷原则 3.肌肉收缩的疲劳度原则。 四、肌力训练的方法 1.等长抗阻训练 2.等张抗阻训练 可改善肢体的血液循环,提高肌肉运动的神经控制,有效地增 五、肌耐力训练 (一)肌耐力训练方法
(二)全身耐力训练 六、临床应用 适应证与禁忌证参阅《物理治疗技术》。 子任务三上肢常见骨折的康复治疗 一、肩部骨折与脱位 (一)肩关节脱位 (二)锁骨骨折 (三)肩锁关节脱位 二、肱骨干骨折 三、肘部骨折与脱位 (一)肱骨远端骨折 (二)肘关节脱位 四、前臂骨折 (一)尺桡骨干双骨折 (二)桡骨远端骨折 任务三下肢骨折的康复评定与治疗 子任务一骨折固定期的康复治疗 康复治疗技术一维持关节活动范围技术 被动运动下肢肢体各关节被动运动方法请参阅林成杰主编《物理治疗技术》相关 内容。 康复治疗技术二肌肉等长收缩练习 固定区域的肌肉在复位基本稳定,无明显疼痛时可进行等长收缩,每日2~3次,每 9
9 (二)全身耐力训练 六、临床应用 适应证与禁忌证参阅《物理治疗技术》。 子任务三 上肢常见骨折的康复治疗 一、肩部骨折与脱位 (一)肩关节脱位 (二)锁骨骨折 (三)肩锁关节脱位 二、肱骨干骨折 三、肘部骨折与脱位 (一)肱骨远端骨折 (二)肘关节脱位 四、 前臂骨折 (一)尺桡骨干双骨折 (二)桡骨远端骨折 任务三 下肢骨折的康复评定与治疗 子任务一 骨折固定期的康复治疗 康复治疗技术一 维持关节活动范围技术 被动运动 下肢肢体各关节被动运动方法请参阅林成杰主编《物理治疗技术》相关 内容。 康复治疗技术二 肌肉等长收缩练习 固定区域的肌肉在复位基本稳定,无明显疼痛时可进行等长收缩,每日 2~3 次,每
次约5~10分钟。主动的肌肉收缩一方面可防止或减轻肌萎缩及肌力下降,另一方面能 使肌腹和肌腱向近端滑移,可防止或减轻粘连,亦可使骨折端相互靠近,有利于骨痂的 生长愈合。具体方法见后“增强肌力技术”。 子任务二骨折恢复期的康复评定与训练 对于下肢骨折患者,在固定424周去除固定物后,存在着程度不同的关节活动受 限、肌肉萎缩及肌力下降,康复治疗的主要目的是争取关节活动度及肌力的最充分和最 迅速的恢复,恢复日常生活、工作和运动能力。 康复评定技术一关节活动度评定 评定方法同上肢关节活动度评定。 康复治疗技术一关节松动技术 关节松动技术可用于疼痛、关节周围组织粘连及挛缩引起的关节活动范围受限。下 肢各关节的运动均包括生理运动与附属运动,其松动技术请参阅林成杰主编《物理治疗 技术》。 康复治疗技术二牵伸技术 牵伸技术主要针对格种软组织的挛缩、粘连或瘢痕的形成,引起肌、结缔组织和皮 肤短缩,关节活动范围受限。 康复评定技术二肌力评定 骨折后,由于肢体运动减少,常发生肌肉姜缩肌力下降。下肢的主要功能是负重站立 与行走,当其肌力降低后行走的稳定性、速度、步态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常用徒手肌 力评定法(MMT,主要检查髋周肌群、股四头肌、润绳肌、胫前肌、小腿三头肌肌力。 也可采用等速肌力测试。具体评定技术请参阅章稼主编《康复评定技术》。 康复治疗技术三肌力与耐力训练 10
10 次约 5~10 分钟。主动的肌肉收缩一方面可防止或减轻肌萎缩及肌力下降,另一方面能 使肌腹和肌腱向近端滑移,可防止或减轻粘连,亦可使骨折端相互靠近,有利于骨痂的 生长愈合。具体方法见后“增强肌力技术”。 子任务二 骨折恢复期的康复评定与训练 对于下肢骨折患者,在固定 4~24 周去除固定物后,存在着程度不同的关节活动受 限、肌肉萎缩及肌力下降,康复治疗的主要目的是争取关节活动度及肌力的最充分和最 迅速的恢复,恢复日常生活、工作和运动能力。 康复评定技术一 关节活动度评定 评定方法同上肢关节活动度评定。 康复治疗技术一 关节松动技术 关节松动技术可用于疼痛、关节周围组织粘连及挛缩引起的关节活动范围受限。下 肢各关节的运动均包括生理运动与附属运动,其松动技术请参阅林成杰主编《物理治疗 技术》。 康复治疗技术二 牵伸技术 牵伸技术主要针对各种软组织的挛缩、粘连或瘢痕的形成,引起肌、结缔组织和皮 肤短缩,关节活动范围受限。 康复评定技术二 肌力评定 骨折后,由于肢体运动减少,常发生肌肉萎缩,肌力下降。下肢的主要功能是负重站立 与行走,当其肌力降低后行走的稳定性、速度、步态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常用徒手肌 力评定法(MMT),主要检查髋周肌群、股四头肌、腘绳肌、胫前肌、小腿三头肌肌力。 也可采用等速肌力测试。具体评定技术请参阅章稼主编《康复评定技术》。 康复治疗技术三 肌力与耐力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