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活动技术 学习要点 影响关节活动的因素、改善关节活动的技术与方法、临床应用:肩部关 节、肘部关节、腕部关节、手指关节、髖部关节、膝部关节、踝及足关节 躯干的被动运动、主动助力运动与主动运动。 第一节概述 关节活动技术是指利用各种方法来维持和恢复因组织粘连或肌肉痉挛等多 种因素引起的关节功能障碍的运动治疗技术。 一、影响关节活动的因素 (一)生理因素 关节活动范围受骨性限制、软组织限制、韧带限制、肌肉的肌张力以及失神 经支配等生理因素的影响。 1.拮抗肌的肌张力如髋关节的外展受到内收肌张力的限制,一些痉挛型 脑瘫患儿因内收肌张力过高导致外展困难而呈剪刀步态。 2.软组织接触如做髋膝关节屈曲时,与胸腹部接触而影响髋膝关节的过 度屈曲。 3.关节的韧带张力关节周围宽厚坚韧的韧带会限制关节的活动范围,如 膝关节伸展时会受到前交叉韧带、侧副韧带等的限制。 4.关节周围组织的弹性情况关节囊薄而松弛的关节,其活动度较大,如 肩关节,它的活动非常灵活:反之,其活动度较小,如胸锁关节。 5.骨组织的限制当骨与骨相接触时,会限制其关节的过度活动。如肘关 节伸展时,会因尺骨鹰嘴与肱骨滑车的接触,而限制肘关节过伸展, (二)病理因素 1.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疼痛如骨折、手术后、关节炎症等引起的疼痛导致 关节主动活动和被动活动的减少。 2.关节周围软组织的痉李、李缩或粘连锥体系损伤导致肌肉痉挛,造成 肢体肌群张力的不平衡,使肢体主动活动减少,常被动活动大于主动活动。关节 或韧带损伤引起的肌肉痉李,可致主动活动和被动活动均减少。烧伤、肌腱修复 术后关节周围的肌肉、肌腱、韧带、关节囊等软组织挛缩、粘连,以及严重的肌
关节活动技术 第一节 概述 关节活动技术是指利用各种方法来维持和恢复因组织粘连或肌肉痉挛等多 种因素引起的关节功能障碍的运动治疗技术。 一、影响关节活动的因素 (一)生理因素 关节活动范围受骨性限制、软组织限制、韧带限制、肌肉的肌张力以及失神 经支配等生理因素的影响。 1.拮抗肌的肌张力 如髋关节的外展受到内收肌张力的限制,一些痉挛型 脑瘫患儿因内收肌张力过高导致外展困难而呈剪刀步态。 2.软组织接触 如做髋膝关节屈曲时,与胸腹部接触而影响髋膝关节的过 度屈曲。 3.关节的韧带张力 关节周围宽厚坚韧的韧带会限制关节的活动范围,如 膝关节伸展时会受到前交叉韧带、侧副韧带等的限制。 4.关节周围组织的弹性情况 关节囊薄而松弛的关节,其活动度较大,如 肩关节,它的活动非常灵活;反之,其活动度较小,如胸锁关节。 5.骨组织的限制 当骨与骨相接触时,会限制其关节的过度活动。如肘关 节伸展时,会因尺骨鹰嘴与肱骨滑车的接触,而限制肘关节过伸展。 (二)病理因素 1.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疼痛 如骨折、手术后、关节炎症等引起的疼痛导致 关节主动活动和被动活动的减少。 2.关节周围软组织的痉挛、挛缩或粘连 锥体系损伤导致肌肉痉挛,造成 肢体肌群张力的不平衡,使肢体主动活动减少,常被动活动大于主动活动。关节 或韧带损伤引起的肌肉痉挛,可致主动活动和被动活动均减少。烧伤、肌腱修复 术后关节周围的肌肉、肌腱、韧带、关节囊等软组织挛缩、粘连,以及严重的肌 学习要点 影响关节活动的因素、改善关节活动的技术与方法、临床应用;肩部关 节、肘部关节、腕部关节、手指关节、髋部关节、膝部关节、踝及足关节、 躯干的被动运动、主动助力运动与主动运动
痉挛而致的关节挛缩,导致关节的主动活动和被动活动均减少。 3.关节的长时间制动肢体长时间制动后,使关节周围软组织的疏松结缔 组织发生短缩变成致密结缔组织,使之失去弹性和伸缩性能,造成关节挛缩,使 关节主动活动和被动活动均减少。长时间制动后导致肌肉肌力下降和废用性萎 缩,使关节主动活动减少。 4.肌肉瘫痪或无力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周围神经损伤、肌肉或肌腱的断 裂引起的肌肉瘫痪或无力,导致关节主动活动的减少。 5.关节本身病变关节炎症、异位骨化、关节内渗出或有游离体,关节的 主动活动和被动活动均减少。关节僵硬时主动活动和被动活动丧失。 二、改善关节活动的技术与方法 关节活动技术根据是否借助外力分为被动运动、主动助力运动和主动运动三 种。 (一)被动运动 患者完全不用力,全靠外力来完成的运动。根据力量的来源分为两种:一种 是由经过专门培训的治疗人员来完成的被动运动,如关节活动范围内的运动和关 节松动技术:一种是借助外力由患者自己来完成的被动运动,如滑轮练习、关节 牵引、持续性被动活动等。外力主要来自治疗师、患者健侧肢体或各种康复训练 器械。 通过关节的被动活动训练,可保持肌肉的生理长度和张力、牵伸挛缩或粘连 的肌腱和韧带、增强瘫痪肢体的本体感觉,维持或改善关节的活动范围。关节的 被动活动是维护关节正常形态和功能不可缺少的方法之一,特别是对有轻度的关 节粘连和肌痉李的患者。肌肉瘫痪的患者,应尽早进行关节的被动活动,以维持 关节的正常活动范围。 1.关节活动范围内的运动治疗师根据关节运动学原理对关节各个轴各个 方向进行的被动活动。 操作时要求缓慢、匀速、有控制地进行,避免冲击性运动和暴力:固定肢体 近端,托住肢体远端,避免替代运动:应在无痛范围内进行,活动范围逐渐增加, 以免造成损伤:每一动作重复10一30次,2一3次/天。 2.关节松动技术治疗师利用较大的振幅、低速的手法在关节的可动范围
痉挛而致的关节挛缩,导致关节的主动活动和被动活动均减少。 3.关节的长时间制动 肢体长时间制动后,使关节周围软组织的疏松结缔 组织发生短缩变成致密结缔组织,使之失去弹性和伸缩性能,造成关节挛缩,使 关节主动活动和被动活动均减少。长时间制动后导致肌肉肌力下降和废用性萎 缩,使关节主动活动减少。 4.肌肉瘫痪或无力 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周围神经损伤、肌肉或肌腱的断 裂引起的肌肉瘫痪或无力,导致关节主动活动的减少。 5.关节本身病变 关节炎症、异位骨化、关节内渗出或有游离体,关节的 主动活动和被动活动均减少。关节僵硬时主动活动和被动活动丧失。 二、改善关节活动的技术与方法 关节活动技术根据是否借助外力分为被动运动、主动助力运动和主动运动三 种。 (一)被动运动 患者完全不用力,全靠外力来完成的运动。根据力量的来源分为两种:一种 是由经过专门培训的治疗人员来完成的被动运动,如关节活动范围内的运动和关 节松动技术;一种是借助外力由患者自己来完成的被动运动,如滑轮练习、关节 牵引、持续性被动活动等。外力主要来自治疗师、患者健侧肢体或各种康复训练 器械。 通过关节的被动活动训练,可保持肌肉的生理长度和张力、牵伸挛缩或粘连 的肌腱和韧带、增强瘫痪肢体的本体感觉,维持或改善关节的活动范围。关节的 被动活动是维护关节正常形态和功能不可缺少的方法之一,特别是对有轻度的关 节粘连和肌痉挛的患者。肌肉瘫痪的患者,应尽早进行关节的被动活动,以维持 关节的正常活动范围。 1.关节活动范围内的运动 治疗师根据关节运动学原理对关节各个轴各个 方向进行的被动活动。 操作时要求缓慢、匀速、有控制地进行,避免冲击性运动和暴力;固定肢体 近端,托住肢体远端,避免替代运动;应在无痛范围内进行,活动范围逐渐增加, 以免造成损伤;每一动作重复 10~30 次,2~3 次/天。 2.关节松动技术 治疗师利用较大的振幅、低速的手法在关节的可动范围
内进行的一种针对性很强的手法操作技术。对疼痛、受限、僵硬等关节功能障碍 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3.关节牵引通过固定挛缩关节的近端肢体,对其远端肢体进行持续拉力 牵引,使关节产生一定的分离,牵伸李缩的周围软组织,以扩大关节活动范围的 训练方法。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关节及关节周围软组织李缩或粘连所致的四肢 和脊柱关节功能障碍患者。 4.牵伸技术是指拉长挛缩或短缩软组织,改善关节活动范围的治疗方法, 常利用治疗师的手法、训练器械、患者自身重量或体位等方法进行牵张。 5.持续被动活动(CPM)是利用专用的持续被动活动训练器械,使手术 后的肢体进行早期、持续性、无疼痛范围内的被动活动。CPM的应用越来越广 泛,主要用于防治制动引起的关节挛缩,促进周围软组织的修复,改善局部血液 和淋巴循环,促进肿胀的消退,缓解疼痛等。 (1)CPM的适用范围:四肢骨折术后(特别是关节内或干骺端骨折切开复 位内固定术后)、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关节软骨损伤、关节囊切除或关节李缩粘 连松解术后、关节成形及引流术后、关节滑膜切除术后、关节镜术后、韧带重建 术后等。 (2)仪器设备:选用各关节专用的持续被动运动训练仪器,该仪器由活动 关节的托架和控制运动的装置两部分组成。常用的有针对上肢、下肢、手指等外 周关节的专门仪器。 (3)操作方法与步骤:①开始训练的时间:可在术后即刻进行,即便手术 部位敷料较厚时,也应在术后3天内开始:②将要训练的肢体放置在训练器械的 托架上,固定:③开机,选择活动范围、运动速度和训练时间:④关节活动范围 在术后早期先从小角度开始活动,多从20°~30°开始,可根据患者的耐受程 度每日渐增,直至最大关节活动范围:⑤确定运动速度:开始时运动速度为每1~ 2分钟作一个运动周期:⑥训练时间:根据不同的程序,使用的训练时间不同, 每次训练1~2小时,也可连续训练更长时间,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选定,1~3 次天:⑦训练中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及持续被动运动训练器械的运转情况:⑧ 训练结束后,关机,去除固定,将肢体从训练器械的托架上放下。 (4)注意事项:①术后伤口内如有引流管时,要注意运动时不要影响引流
内进行的一种针对性很强的手法操作技术。对疼痛、受限、僵硬等关节功能障碍 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3.关节牵引 通过固定挛缩关节的近端肢体,对其远端肢体进行持续拉力 牵引,使关节产生一定的分离,牵伸挛缩的周围软组织,以扩大关节活动范围的 训练方法。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关节及关节周围软组织挛缩或粘连所致的四肢 和脊柱关节功能障碍患者。 4.牵伸技术 是指拉长挛缩或短缩软组织,改善关节活动范围的治疗方法, 常利用治疗师的手法、训练器械、患者自身重量或体位等方法进行牵张。 5.持续被动活动(CPM) 是利用专用的持续被动活动训练器械,使手术 后的肢体进行早期、持续性、无疼痛范围内的被动活动。CPM 的应用越来越广 泛,主要用于防治制动引起的关节挛缩,促进周围软组织的修复,改善局部血液 和淋巴循环,促进肿胀的消退,缓解疼痛等。 (1)CPM 的适用范围:四肢骨折术后(特别是关节内或干骺端骨折切开复 位内固定术后)、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关节软骨损伤、关节囊切除或关节挛缩粘 连松解术后、关节成形及引流术后、关节滑膜切除术后、关节镜术后、韧带重建 术后等。 (2)仪器设备:选用各关节专用的持续被动运动训练仪器,该仪器由活动 关节的托架和控制运动的装置两部分组成。常用的有针对上肢、下肢、手指等外 周关节的专门仪器。 (3)操作方法与步骤:①开始训练的时间:可在术后即刻进行,即便手术 部位敷料较厚时,也应在术后 3 天内开始;②将要训练的肢体放置在训练器械的 托架上,固定;③开机,选择活动范围、运动速度和训练时间;④关节活动范围: 在术后早期先从小角度开始活动,多从 20°~30°开始,可根据患者的耐受程 度每日渐增,直至最大关节活动范围;⑤确定运动速度:开始时运动速度为每 1~ 2 分钟作一个运动周期;⑥训练时间:根据不同的程序,使用的训练时间不同, 每次训练 1~2 小时,也可连续训练更长时间,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选定,1~3 次/天;⑦训练中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及持续被动运动训练器械的运转情况;⑧ 训练结束后,关机,去除固定,将肢体从训练器械的托架上放下。 (4)注意事项:①术后伤口内如有引流管时,要注意运动时不要影响引流
管:②手术切口如与肢体长轴垂直,早期不宜采用器械被动关节活动训练,以免 影响伤口愈合:③训练中如同时使用抗凝治疗,应适当减少训练时间,以免出现 局部血肿:④训练程序的设定应根据外科手术方式、患者反应及身体情况加以调 整。 (5)CPM的优点:CPM与一般被动运动相比,其特点是作用时间长、运 动缓慢、持续稳定、可控无痛。与主动运动相比,CPM不引起肌肉疲劳,可长 时间持续进行,且关节受力小,可在关节损伤或炎症的早期应用。 知识链接 CPM理论的提出 在CPM理论提出之前,绝大多数人,主张病损肢体应以制动为主,以利于 组织修复。20世纪70年代后,发现长期制动会带来诸多有害于关节功能的负作 用。人们逐渐认识到间断主动活动对骨科创伤疾病的恢复和关节损伤的修复可产 生有益的作用。 骨损伤可通过骨组织自身修复,而关节软骨损伤自身修复能力很有限。大量 的动物实验研究表明:兔膝关节制动6周,软骨基质即可出现纤维化、软骨表面 现裂隙及溃疡,软骨坏死,滑膜与软骨粘连。1970年,加拿大骨科医师Salter 等人在软骨再生及关节周围组织修复的研究中发现,早期间断活动效果优于制 动,而持续被动活动又优于间断活动。由于骨骼肌易疲劳,不能坚持长时间的主 动活动故提出了持续被动运动。 (二)主动助力运动 在一定的外力辅助下,患者主动收缩肌肉来完成的运动。助力可以来自治疗 师、器械、患者健侧肢体、水的浮力或引力等。此运动是由被动运动向主动运动 的过渡形式。 训练时,助力常加于运动的开始和终末,并随病情好转逐渐减少:训练中应 以患者主动用力为主,并作最大努力,任何时间均只给予完成动作的最小助力, 以免助力替代主动用力:关节的各方向依次进行运动:每一动作重复10一30次, 2~3次/天。 主动助力运动训练可逐步增强肢体的肌力,建立协调动作模式。常用的有器 械练习、悬吊练习和滑轮练习
管;②手术切口如与肢体长轴垂直,早期不宜采用器械被动关节活动训练,以免 影响伤口愈合;③训练中如同时使用抗凝治疗,应适当减少训练时间,以免出现 局部血肿;④训练程序的设定应根据外科手术方式、患者反应及身体情况加以调 整。 (5)CPM 的优点:CPM 与一般被动运动相比,其特点是作用时间长、运 动缓慢、持续稳定、可控无痛。与主动运动相比,CPM 不引起肌肉疲劳,可长 时间持续进行,且关节受力小,可在关节损伤或炎症的早期应用。 知识链接 CPM 理论的提出 在 CPM 理论提出之前,绝大多数人,主张病损肢体应以制动为主,以利于 组织修复。20 世纪 70 年代后,发现长期制动会带来诸多有害于关节功能的负作 用。人们逐渐认识到间断主动活动对骨科创伤疾病的恢复和关节损伤的修复可产 生有益的作用。 骨损伤可通过骨组织自身修复,而关节软骨损伤自身修复能力很有限。大量 的动物实验研究表明:兔膝关节制动 6 周,软骨基质即可出现纤维化、软骨表面 现裂隙及溃疡,软骨坏死,滑膜与软骨粘连。1970 年,加拿大骨科医师 Salter 等人在软骨再生及关节周围组织修复的研究中发现,早期间断活动效果优于制 动,而持续被动活动又优于间断活动。由于骨骼肌易疲劳,不能坚持长时间的主 动活动故提出了持续被动运动。 (二)主动助力运动 在一定的外力辅助下,患者主动收缩肌肉来完成的运动。助力可以来自治疗 师、器械、患者健侧肢体、水的浮力或引力等。此运动是由被动运动向主动运动 的过渡形式。 训练时,助力常加于运动的开始和终末,并随病情好转逐渐减少;训练中应 以患者主动用力为主,并作最大努力,任何时间均只给予完成动作的最小助力, 以免助力替代主动用力;关节的各方向依次进行运动;每一动作重复 10~30 次, 2~3 次/天。 主动助力运动训练可逐步增强肢体的肌力,建立协调动作模式。常用的有器 械练习、悬吊练习和滑轮练习
1.器械练习以器械为助力,利用杠杆原理,带动活动受限的关节进行活 动。应用时应根据病情及治疗目的,选择相应器械,如体操棒、火棒、肩轮、肩 梯、肋木,以及针对四肢关节活动障碍而专门设计的练习器械,如肩关节练习器、 肘关节及前臂练习器、腕关节练习器、踝关节练习器等。器械练习可以提高患者 治疗的兴趣,提高患者治疗的积极性和疗效。 2.悬吊练习利用挂钩、绳索和吊带组合将拟活动的肢体悬吊起来,使其在 去除肢体重力的前提下进行主动运动,类似于钟摆样运动。悬吊练习的固定方式 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垂直固定,固定点位于肢体重心的上方,主要用于支持肢 体:另一种是轴向固定,主要是是肢体易于活动。 3.滑轮练习利用滑轮和绳索,以健侧肢体帮助对侧肢体的活动。 (三)主动运动 患者主动用力收缩肌肉完成的关节运动或动作,以维持关节活动范围的训 练。主动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有温和的牵拉作用,能松解疏松的粘连组织, 牵拉李缩不严重的组织,主要用于治疗和防止关节周围软组织李缩与粘连,保持 关节活动度。最常用的是各种徒手体操,根据患者关节活动受限的方向和程度, 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动作,比如颈椎活动操等,可以个人练习,也可以把有相同 关节障碍的患者分组集体练习。 在康复医师或治疗师指导下由患者自行完成所需的关节活动:主动运动时动 作宜平稳缓慢,尽可能达到最大幅度,用力到引起轻度疼痛为最大限度,达最大 活动范围后维持数秒:关节的各方向依次进行运动:每一动作重复10一30次,2~ 3次天。 三、临床应用 (一)适应证 1.被动运动能引起关节李缩等关节活动受限的伤病,如骨折复位固定后、 关节脱位复位后、关节炎:患者不能主动活动的肢体,如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 周围神经损伤后、长期完全卧床休息、主动活动导致疼痛。 2.主动助力运动肌力低于3级,能主动运动的患者:各种原因所致的关 节粘连或肌张力增高造成关节活动受限,能进行主动运动的患者:用于改善心肺 功能的有氧训练等
1.器械练习 以器械为助力,利用杠杆原理,带动活动受限的关节进行活 动。应用时应根据病情及治疗目的,选择相应器械,如体操棒、火棒、肩轮、肩 梯、肋木,以及针对四肢关节活动障碍而专门设计的练习器械,如肩关节练习器、 肘关节及前臂练习器、腕关节练习器、踝关节练习器等。器械练习可以提高患者 治疗的兴趣,提高患者治疗的积极性和疗效。 2.悬吊练习利用挂钩、绳索和吊带组合将拟活动的肢体悬吊起来,使其在 去除肢体重力的前提下进行主动运动,类似于钟摆样运动。悬吊练习的固定方式 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垂直固定,固定点位于肢体重心的上方,主要用于支持肢 体;另一种是轴向固定,主要是是肢体易于活动。 3.滑轮练习利用滑轮和绳索,以健侧肢体帮助对侧肢体的活动。 (三)主动运动 患者主动用力收缩肌肉完成的关节运动或动作,以维持关节活动范围的训 练。主动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有温和的牵拉作用,能松解疏松的粘连组织, 牵拉挛缩不严重的组织,主要用于治疗和防止关节周围软组织挛缩与粘连,保持 关节活动度。最常用的是各种徒手体操,根据患者关节活动受限的方向和程度, 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动作,比如颈椎活动操等,可以个人练习,也可以把有相同 关节障碍的患者分组集体练习。 在康复医师或治疗师指导下由患者自行完成所需的关节活动;主动运动时动 作宜平稳缓慢,尽可能达到最大幅度,用力到引起轻度疼痛为最大限度,达最大 活动范围后维持数秒;关节的各方向依次进行运动;每一动作重复 10~30 次,2~ 3 次/天。 三、临床应用 (一)适应证 1.被动运动 能引起关节挛缩等关节活动受限的伤病,如骨折复位固定后、 关节脱位复位后、关节炎;患者不能主动活动的肢体,如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 周围神经损伤后、长期完全卧床休息、主动活动导致疼痛。 2.主动助力 运动肌力低于 3 级,能主动运动的患者;各种原因所致的关 节粘连或肌张力增高造成关节活动受限,能进行主动运动的患者;用于改善心肺 功能的有氧训练等
3.主动运动肌力3级以上,能主动运动的患者:需要改善心肺、神经协 调功能的患者等。 (二)禁忌证 各种原因导致的关节不稳,关节恶性肿瘤,关节旁有异位骨化,骨折未愈合 又未做内固定,肌肉、肌腱、韧带有撕裂及修复术后早期,深静脉血栓,全身状 况极差病情不稳定等。 (三)注意事项 1.选择合适体位在进行关节活动技术之前要向患者解释其目的、操作方 法、作用及可能出现的情况,以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患者和治疗师的体位选 择要合适,以患者舒适和操作方便为宜。 2.熟悉关节结构在进行关节活动技术之前要熟练掌握关节的解剖结构 运动方向、运动平面以及各关节的正常活动范围。 3.早期活动在不引起病情、疼痛加重的情况下,为了防止关节活动度受 限,应早期进行关节活动训练。有条件的可选择关节持续被动运动治疗方法:如 条件不具备则要缓慢、平稳、不引起疼痛地进行关节的被动运动、主动助力运动 或无阻力的主动运动。 4.全范围活动关节活动范围的维持训练应包括身体的各个关节,每个关 节必须进行各个方向全范围的活动(如:肘关节的屈曲、伸展:肩关节的屈曲 伸展、内收、外展、内旋和外旋等)。每次活动只针对一个关节。 5.多种方法综合应用为了改善和维持关节活动范围,关节活动技术应与 关节松动技术、肌肉牵伸技术、关节牵引、神经生理学疗法、物理因子疗法等多 种治疗方法综合应用。 第二节人体关节活动技术 一、肩部关节 (一)解剖及运动学概要 广义的肩关节包括盂肱关节、肩锁关节、胸锁关节、肩胛胸壁关节、肩峰下 关节和喙锁关节。 1,盂肱关节为狭义的肩关节,由肩胛骨的关节盂和肱骨头组成,属球窝
3.主动运动 肌力 3 级以上,能主动运动的患者;需要改善心肺、神经协 调功能的患者等。 (二)禁忌证 各种原因导致的关节不稳,关节恶性肿瘤,关节旁有异位骨化,骨折未愈合 又未做内固定,肌肉、肌腱、韧带有撕裂及修复术后早期,深静脉血栓,全身状 况极差病情不稳定等。 (三)注意事项 1.选择合适体位 在进行关节活动技术之前要向患者解释其目的、操作方 法、作用及可能出现的情况,以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患者和治疗师的体位选 择要合适,以患者舒适和操作方便为宜。 2.熟悉关节结构 在进行关节活动技术之前要熟练掌握关节的解剖结构、 运动方向、运动平面以及各关节的正常活动范围。 3.早期活动 在不引起病情、疼痛加重的情况下,为了防止关节活动度受 限,应早期进行关节活动训练。有条件的可选择关节持续被动运动治疗方法;如 条件不具备则要缓慢、平稳、不引起疼痛地进行关节的被动运动、主动助力运动 或无阻力的主动运动。 4.全范围活动 关节活动范围的维持训练应包括身体的各个关节,每个关 节必须进行各个方向全范围的活动(如:肘关节的屈曲、伸展;肩关节的屈曲、 伸展、内收、外展、内旋和外旋等)。每次活动只针对一个关节。 5.多种方法综合应用 为了改善和维持关节活动范围,关节活动技术应与 关节松动技术、肌肉牵伸技术、关节牵引、神经生理学疗法、物理因子疗法等多 种治疗方法综合应用。 第二节 人体关节活动技术 一、肩部关节 (一)解剖及运动学概要 广义的肩关节包括盂肱关节、肩锁关节、胸锁关节、肩胛胸壁关节、肩峰下 关节和喙锁关节。 1.盂肱关节 为狭义的肩关节,由肩胛骨的关节盂和肱骨头组成,属球窝
关节、多轴关节,是人体最灵活的一个关节。肩关节可绕冠状轴做屈伸运动,绕 矢状轴做内收外展运动,绕垂直轴做内旋外旋运动,还可做环转运动。 2.肩锁关节由锁骨的肩峰端与肩胛骨的肩峰关节面构成。关节有三个轴 和三个自由度,可做上提、外展和旋转运动 3.胸锁关节由锁骨的胸骨端前下半与胸骨柄上角和第一肋软骨组成,它 是唯一连接上肢与胸廓的关节。胸锁关节参与肩带各种运动,包括上举、下降、 向前、向后及环行运动。 肩锁和胸锁关节运动结合的作用是允许肩胛骨运动,当肩胛骨的肋面保持紧 贴胸壁时,关节盂就可按其需要向前、向上或向下。肩锁关节和胸锁关节运动范 围的总和等于肩胛骨的运动范围。 4,肩胛胸壁关节由肩胛骨与肋骨构成的胸壁组成,虽不具关节的结构, 但在功能上也应视为肩关节的一部分。肩胛胸壁关节的正常功能对上肢的灵活性 和稳固性十分重要。肩胛胸壁关节为肱骨运动提供了一个可移动的基础,增加了 臂的运动范围:当臂上举或用手倒立时,提高了盂肱关节的稳定性,吸收震动。 5.肩峰下关节由肩峰和肱骨头组成,盂肱关节的运动需要喙肩弓和肱骨 头之间较大的运动。 6.喙锁关节由喙骨和锁骨的外侧端组成,喙锁间运动幅度不大,与肩锁 关节和胸锁关节共同组成联合关节。 7.肩带运动主要是肩胛骨和锁骨的运动,包括提肩和降肩、前突和后缩、 环转运动以及上旋和下旋等。 知识链接 肩关节的解剖特点 肩关节是多轴关节,关节面大小相差较大,关节囊薄而松弛,关节本身的韧 带少而弱,因而肩关节是人体中最灵活的一个关节,也是稳定性最差的一个关节。 由于肩关节前下方没有肌肉和肌腱加固,较薄弱,因此,在暴力作用下,在此处 容易造成肱骨头向前、下、后等方位的脱位。肩关节周围的肌肉、肌腱、滑膜囊 和关节囊等软组织发生炎症,导致肩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等临床表现,临床上称 肩周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有助于增强关节的辅助结构和周围肌肉的力量,使 关节既灵活又牢固
关节、多轴关节,是人体最灵活的一个关节。肩关节可绕冠状轴做屈伸运动,绕 矢状轴做内收外展运动,绕垂直轴做内旋外旋运动,还可做环转运动。 2.肩锁关节 由锁骨的肩峰端与肩胛骨的肩峰关节面构成。关节有三个轴 和三个自由度,可做上提、外展和旋转运动。 3.胸锁关节 由锁骨的胸骨端前下半与胸骨柄上角和第一肋软骨组成,它 是唯一连接上肢与胸廓的关节。胸锁关节参与肩带各种运动,包括上举、下降、 向前、向后及环行运动。 肩锁和胸锁关节运动结合的作用是允许肩胛骨运动,当肩胛骨的肋面保持紧 贴胸壁时,关节盂就可按其需要向前、向上或向下。肩锁关节和胸锁关节运动范 围的总和等于肩胛骨的运动范围。 4.肩胛胸壁关节 由肩胛骨与肋骨构成的胸壁组成,虽不具关节的结构, 但在功能上也应视为肩关节的一部分。肩胛胸壁关节的正常功能对上肢的灵活性 和稳固性十分重要。肩胛胸壁关节为肱骨运动提供了一个可移动的基础,增加了 臂的运动范围;当臂上举或用手倒立时,提高了盂肱关节的稳定性,吸收震动。 5.肩峰下关节 由肩峰和肱骨头组成,盂肱关节的运动需要喙肩弓和肱骨 头之间较大的运动。 6.喙锁关节 由喙骨和锁骨的外侧端组成,喙锁间运动幅度不大,与肩锁 关节和胸锁关节共同组成联合关节。 7.肩带运动 主要是肩胛骨和锁骨的运动,包括提肩和降肩、前突和后缩、 环转运动以及上旋和下旋等。 知识链接 肩关节的解剖特点 肩关节是多轴关节,关节面大小相差较大,关节囊薄而松弛,关节本身的韧 带少而弱,因而肩关节是人体中最灵活的一个关节,也是稳定性最差的一个关节。 由于肩关节前下方没有肌肉和肌腱加固,较薄弱,因此,在暴力作用下,在此处 容易造成肱骨头向前、下、后等方位的脱位。肩关节周围的肌肉、肌腱、滑膜囊 和关节囊等软组织发生炎症,导致肩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等临床表现,临床上称 肩周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有助于增强关节的辅助结构和周围肌肉的力量,使 关节既灵活又牢固
(二)关节活动技术 1.被动运动 (1)肩关节前屈:患者仰卧位,治疗师立于患侧,一手握住患侧肘关节稍 上方,另一手握住腕关节处,然后缓慢地将患侧上肢沿矢状面向上高举过头。 (2)肩关节后伸:患者俯卧位或健侧卧位,治疗师立于患侧,一手握住患 侧肘关节稍上方,另一手握住腕关节处,然后缓慢地将患侧上肢沿矢状面向上举 起(图2-6) (3)肩关节外展:患者仰卧位,治疗师立于患侧,一手握住患侧肘关节稍 上方,另一手握住腕关节处,然后缓慢地将患侧上肢沿额状面外展,当患侧上肢 被移动到外展90时,应将患肢外旋(掌心朝上)后再继续缓慢移动直至接近同 侧耳部。 (4)肩关节水平外展和内收:患者仰卧位,肩位于床沿,上肢外展90°,治疗 师立于患侧身体及外展的上肢之间,一手握住患侧肘关节稍上方,另一手握住腕 关节处,然后缓慢地将患侧上肢沿水平面做外展,再做内收。 (5)肩关节内旋和外旋:患者仰卧位,患侧肩关节外展90°,肘关节屈曲 90°,治疗师立于患侧,一手固定其肘关节,另一手握住腕关节,缓慢地将患侧 前臂向足的方向运动(内旋)、向头的方向运动(外旋)。 (6)肩胛骨被动活动:患者健侧卧位,患肢在上,肘关节屈曲,前臂置于 上腹部。治疗师面向患者站立,一手从患侧上臂下方穿过,拇指与四肢分开,虎 口置于肩胛下角,以固定肩胛下角和内缘,一手放在肩峰部以控制运动方向。两 手同时向各个方向活动肩胛骨,使肩胛骨做上提、下降、前突、后缩运动,也可 以将上述运动结合起来,做旋转运动。 2.主动助力运动 (1)自我辅助关节活动技术:患侧上肢可在健侧上肢的帮助下上举过头, 直至屈曲最大限度再还原,以训练肩关节前屈活动度:患侧肩关节外展90°, 由健侧上肢带动患侧上肢做水平外展和内收至最大限度再还原,以训练肩关节水 平外展和内收活动度:患侧肩关节外展90°,肘关节屈曲90°,由健侧上肢帮 助患侧前臂活动,至最大限度后还原,以训练肩关节内旋和外旋活动度。 (2)器械辅助关节活动技术:改善肩关节活动度的常用器械有吊环、肩轮
(二)关节活动技术 1.被动运动 (1)肩关节前屈:患者仰卧位,治疗师立于患侧,一手握住患侧肘关节稍 上方,另一手握住腕关节处,然后缓慢地将患侧上肢沿矢状面向上高举过头。 (2)肩关节后伸:患者俯卧位或健侧卧位,治疗师立于患侧,一手握住患 侧肘关节稍上方,另一手握住腕关节处,然后缓慢地将患侧上肢沿矢状面向上举 起(图 2-6)。 (3)肩关节外展:患者仰卧位,治疗师立于患侧,一手握住患侧肘关节稍 上方,另一手握住腕关节处,然后缓慢地将患侧上肢沿额状面外展,当患侧上肢 被移动到外展 90°时,应将患肢外旋(掌心朝上)后再继续缓慢移动直至接近同 侧耳部。 (4)肩关节水平外展和内收:患者仰卧位,肩位于床沿,上肢外展 90°,治疗 师立于患侧身体及外展的上肢之间,一手握住患侧肘关节稍上方,另一手握住腕 关节处,然后缓慢地将患侧上肢沿水平面做外展,再做内收。 (5)肩关节内旋和外旋:患者仰卧位,患侧肩关节外展 90°,肘关节屈曲 90°,治疗师立于患侧,一手固定其肘关节,另一手握住腕关节,缓慢地将患侧 前臂向足的方向运动(内旋)、向头的方向运动(外旋)。 (6)肩胛骨被动活动:患者健侧卧位,患肢在上,肘关节屈曲,前臂置于 上腹部。治疗师面向患者站立,一手从患侧上臂下方穿过,拇指与四肢分开,虎 口置于肩胛下角,以固定肩胛下角和内缘,一手放在肩峰部以控制运动方向。两 手同时向各个方向活动肩胛骨,使肩胛骨做上提、下降、前突、后缩运动,也可 以将上述运动结合起来,做旋转运动。 2.主动助力运动 (1)自我辅助关节活动技术:患侧上肢可在健侧上肢的帮助下上举过头, 直至屈曲最大限度再还原,以训练肩关节前屈活动度;患侧肩关节外展 90°, 由健侧上肢带动患侧上肢做水平外展和内收至最大限度再还原,以训练肩关节水 平外展和内收活动度;患侧肩关节外展 90°,肘关节屈曲 90°,由健侧上肢帮 助患侧前臂活动,至最大限度后还原,以训练肩关节内旋和外旋活动度。 (2)器械辅助关节活动技术:改善肩关节活动度的常用器械有吊环、肩轮
肩关节旋转器、肩梯、肋木、体操棒等。 3.主动运动肩关节的基本运动有屈曲-伸展、外展-内收、水平外展-内收、 内旋外旋和环转。主动活动时要求动作平稳,对关节的各个方向进行最大范围 的活动,每天多次重复练习 二、肘部关节 (一)解剖及运动学概要 肘关节是一个复合关节,由肱尺关节、肱桡关节、桡尺近侧关节三个单关节, 共同包在一个关节囊内所构成。 1.肱尺关节由肱骨滑车与尺骨滑车切迹组成。属滑车关节,可绕额状轴 做屈、伸运动。 2.肱桡关节由肱骨小头与桡骨头关节凹组成。是球窝关节,可做屈、伸 运动和回旋运动。因受肱尺关节的制约,其外展、内收运动不能进行。 3.桡尺近侧关节由桡骨环状关节面与尺骨的桡切迹组成。为圆柱形关节, 只能做旋内、旋外运动。 三个单关节被包在一个关节囊内,形成一个关节腔,因而构成了一个复合关 节。无论在结构上,还是在功能上,肱尺关节都是肘关节的主导关节。所以肘关 节的主要运动形式是屈、伸运动,其次是由桡尺近侧关节与桡尺远侧关节联合运 动,完成前臂的旋前、旋后运动。 (二)关节活动技术 1.被动运动 (1)肘关节屈曲和伸展:患者仰卧位,治疗师一手固定肱骨远端,一手握 住腕关节上方,缓慢地做时关节的屈曲和伸展运动。 (2)前臂旋前和旋后:患者仰卧位,患侧肩关节外展位,肘关节屈曲90°, 前臂中立位,治疗师一手托住患侧肘后部,一手握住前臂远端,沿前臂骨干轴线 做旋前(向内转动)和旋后(向外转动)运动。 2.主动助力运动 (1)自我辅助关节活动技术:患者用健侧手握住患侧前臂远端,帮助患侧 肘关节屈曲至手靠近肩关节处,然后还原至伸展位,以训练肘关节的屈伸活动度: 患侧前臂在健侧手的帮助下,做桡骨绕尺骨的旋转运动,以训练前臂旋转活动度
肩关节旋转器、肩梯、肋木、体操棒等。 3.主动运动肩关节的基本运动有屈曲-伸展、外展-内收、水平外展-内收、 内旋-外旋和环转。主动活动时要求动作平稳,对关节的各个方向进行最大范围 的活动,每天多次重复练习。 二、肘部关节 (一)解剖及运动学概要 肘关节是一个复合关节,由肱尺关节、肱桡关节、桡尺近侧关节三个单关节, 共同包在一个关节囊内所构成。 1.肱尺关节 由肱骨滑车与尺骨滑车切迹组成。属滑车关节,可绕额状轴 做屈、伸运动。 2.肱桡关节 由肱骨小头与桡骨头关节凹组成。是球窝关节,可做屈、伸 运动和回旋运动。因受肱尺关节的制约,其外展、内收运动不能进行。 3.桡尺近侧关节 由桡骨环状关节面与尺骨的桡切迹组成。为圆柱形关节, 只能做旋内、旋外运动。 三个单关节被包在一个关节囊内,形成一个关节腔,因而构成了一个复合关 节。无论在结构上,还是在功能上,肱尺关节都是肘关节的主导关节。所以肘关 节的主要运动形式是屈、伸运动,其次是由桡尺近侧关节与桡尺远侧关节联合运 动,完成前臂的旋前、旋后运动。 (二)关节活动技术 1.被动运动 (1)肘关节屈曲和伸展:患者仰卧位,治疗师一手固定肱骨远端,一手握 住腕关节上方,缓慢地做肘关节的屈曲和伸展运动。 (2)前臂旋前和旋后:患者仰卧位,患侧肩关节外展位,肘关节屈曲 90°, 前臂中立位,治疗师一手托住患侧肘后部,一手握住前臂远端,沿前臂骨干轴线 做旋前(向内转动)和旋后(向外转动)运动。 2.主动助力运动 (1)自我辅助关节活动技术:患者用健侧手握住患侧前臂远端,帮助患侧 肘关节屈曲至手靠近肩关节处,然后还原至伸展位,以训练肘关节的屈伸活动度; 患侧前臂在健侧手的帮助下,做桡骨绕尺骨的旋转运动,以训练前臂旋转活动度
(2)器械辅助关节活动技术:改善肘关节及前臂运动的器械常用的有肘屈 伸牵引椅和前臂旋转器等。 3.主动运动肘关节的基本运动有屈曲-伸展,前臂的旋前-旋后。患者双 上肢靠近身体自然下垂,弯曲手臂触肩后再伸直:两上臂靠近身体两侧,肘关节 屈曲90°,做掌心向上和向下运动。要求同肩关节主动活动。 三、腕部关节 (一)解剖及运动学概要 从功能上讲,腕关节应包括桡腕关节、腕骨间关节、腕掌关节。 1.桡腕关节是腕部的主要关节,由桡骨远端关节面和三角纤维软骨与手 舟骨、月骨、三角骨组成,呈椭圆形关节。有两个运动轴,绕额状轴可做屈、伸 运动,绕矢状轴可做内收和外展运动,还可以做环转运动。 2.腕骨间关节由近侧列腕骨(豌豆骨除外)与远侧列腕骨组成。在机能 上与桡腕关节组成联合关节,该联合关节称为手关节。手关节的运动同桡腕关节, 但增大了运动幅度。 3.腕掌关节由远排腕骨与第1~5掌骨底组成。拇指腕掌关节是典型的鞍 状关节。可做屈、伸运动和外展、内收运动,但上述运动都不典型。而常常做的 是对掌运动,对掌运动是拇指与其余四指的相对运动。其余各个腕掌关节都是平 面关节。 (二)关节活动技术 1.被动运动患者仰卧位或坐位,肘关节屈曲,治疗师一手握住患侧前臂 远端,一手握住患侧手掌,做腕关节的屈曲、伸展、尺偏和桡偏运动。 2.主动助力运动 (1)自我辅助关节活动技术:患者用健侧手握住患者手背,帮助患侧手做 屈曲、伸展、尺偏、桡偏训练。 (2)器械辅助关节活动技术:改善腕关节活动的器械常选择腕屈伸练习器 旋转练习器、体操球等。 3.主动运动腕关节的基本运动有屈曲伸展、尺偏桡偏。主动活动要求 同肩关节主动活动。 四、手指关节
(2)器械辅助关节活动技术:改善肘关节及前臂运动的器械常用的有肘屈 伸牵引椅和前臂旋转器等。 3.主动运动 肘关节的基本运动有屈曲-伸展,前臂的旋前-旋后。患者双 上肢靠近身体自然下垂,弯曲手臂触肩后再伸直;两上臂靠近身体两侧,肘关节 屈曲 90°,做掌心向上和向下运动。要求同肩关节主动活动。 三、腕部关节 (一)解剖及运动学概要 从功能上讲,腕关节应包括桡腕关节、腕骨间关节、腕掌关节。 1.桡腕关节 是腕部的主要关节,由桡骨远端关节面和三角纤维软骨与手 舟骨、月骨、三角骨组成,呈椭圆形关节。有两个运动轴,绕额状轴可做屈、伸 运动,绕矢状轴可做内收和外展运动,还可以做环转运动。 2.腕骨间关节 由近侧列腕骨(豌豆骨除外)与远侧列腕骨组成。在机能 上与桡腕关节组成联合关节,该联合关节称为手关节。手关节的运动同桡腕关节, 但增大了运动幅度。 3.腕掌关节 由远排腕骨与第 1~5 掌骨底组成。拇指腕掌关节是典型的鞍 状关节。可做屈、伸运动和外展、内收运动,但上述运动都不典型。而常常做的 是对掌运动,对掌运动是拇指与其余四指的相对运动。其余各个腕掌关节都是平 面关节。 (二)关节活动技术 1.被动运动 患者仰卧位或坐位,肘关节屈曲,治疗师一手握住患侧前臂 远端,一手握住患侧手掌,做腕关节的屈曲、伸展、尺偏和桡偏运动。 2.主动助力运动 (1)自我辅助关节活动技术:患者用健侧手握住患者手背,帮助患侧手做 屈曲、伸展、尺偏、桡偏训练。 (2)器械辅助关节活动技术:改善腕关节活动的器械常选择腕屈伸练习器、 旋转练习器、体操球等。 3.主动运动 腕关节的基本运动有屈曲-伸展、尺偏-桡偏。主动活动要求 同肩关节主动活动。 四、手指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