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分析 人类的步行能力是通过不断的运动学习而获得的,分析其运动包括了运动 学和动力学的特征。运动学是分析步行时肢体运动时间和空间变化规律的方 法,即参与运动关节的角度变化,肌肉节律的收缩与舒张,从而形成一定的步 幅和步速。动力学是分析步行时作用力、反作用力强度、方向和时间之间关系 的研究方法。 一、人体重心的移动 人体重心位于第二骶骨前缘,两髋关节中央。人在步行时,重心随着身体 上下、左右的摆动和向前移动而变化。 1.纵向摆动人体重心垂直方向的摆动,在一个步行周期中出现两次,最 高点在单足支撑相,最低点在双足支撑相,上下摆动幅度一般约5cm。 2.侧向移动人体重心侧向移动,在一个步行周期中左、右各出现一次, 最大移动度是在左、右足处于支撑中期时出现,其振幅约3Cm。 二、廓清机制 廓清是指步行摆动相时,下肢适当离开地面,以保证肢体向前行进。包括 摆动相早期一中期髋关节屈曲:摆动相早期膝关节屈曲(60°左右):摆动相中 期一后期踝关节背屈。骨盆稳定性参与廓清机制。支撑相对廓清机制的影响因 素包括:支撑相中期踝跖屈控制(防止胫骨过分向前行进):中期一末期膝关节 伸展和末期足跟抬起(踝跖屈)。 三、骨盆的运动 1.骨盆旋转步行周期中,骨盆在水平面上有左右旋转的运动。摆动腿一 侧的骨盆有旋前运动,对侧骨盆有旋后运动。旋前、旋后角度大约分别为 4°,两侧旋转角度可达8°。这种旋转可加大步长,减少骨盆的上下移动。 2.骨盆倾斜步行周期中,骨盆在额状面上有左右倾斜的运动。摆动腿一 侧的骨盆下降,骨盆向摆动腿倾斜,倾斜的角度为5°左右。这样可以减少重 心的上下移动。 3.骨盆侧向移动步行周期中,骨盆向支撑腿方向移动,髋关节内收,维 持身体平衡。移动的幅度约45cm。骨盆的这种侧移,可以减少重心的侧向 移动
运动分析 人类的步行能力是通过不断的运动学习而获得的,分析其运动包括了运动 学和动力学的特征。运动学是分析步行时肢体运动时间和空间变化规律的方 法,即参与运动关节的角度变化,肌肉节律的收缩与舒张,从而形成一定的步 幅和步速。动力学是分析步行时作用力、反作用力强度、方向和时间之间关系 的研究方法。 一、人体重心的移动 人体重心位于第二骶骨前缘,两髋关节中央。人在步行时,重心随着身体 上下、左右的摆动和向前移动而变化。 1.纵向摆动 人体重心垂直方向的摆动,在一个步行周期中出现两次,最 高点在单足支撑相,最低点在双足支撑相,上下摆动幅度一般约 5cm。 2.侧向移动 人体重心侧向移动,在一个步行周期中左、右各出现一次, 最大移动度是在左、右足处于支撑中期时出现,其振幅约 3cm。 二、廓清机制 廓清是指步行摆动相时,下肢适当离开地面,以保证肢体向前行进。包括 摆动相早期—中期髋关节屈曲;摆动相早期膝关节屈曲(60°左右);摆动相中 期—后期踝关节背屈。骨盆稳定性参与廓清机制。支撑相对廓清机制的影响因 素包括:支撑相中期踝跖屈控制(防止胫骨过分向前行进);中期—末期膝关节 伸展和末期足跟抬起(踝跖屈)。 三、骨盆的运动 1.骨盆旋转 步行周期中,骨盆在水平面上有左右旋转的运动。摆动腿一 侧的骨盆有旋前运动,对侧骨盆有旋后运动。旋前、旋后角度大约分别为 4°,两侧旋转角度可达 8°。这种旋转可加大步长,减少骨盆的上下移动。 2.骨盆倾斜 步行周期中,骨盆在额状面上有左右倾斜的运动。摆动腿一 侧的骨盆下降,骨盆向摆动腿倾斜,倾斜的角度为 5°左右。这样可以减少重 心的上下移动。 3.骨盆侧向移动 步行周期中,骨盆向支撑腿方向移动,髋关节内收,维 持身体平衡。移动的幅度约 4~5cm。骨盆的这种侧移,可以减少重心的侧向 移动
4.下肢关节角度的变化在步行周期中,人体主要依靠髋、膝、踝关节角 度的不断变化,使双侧下肢产生持续、交替的运动来完成步行动作。而髋、 膝、踝关节的运动主要在矢状面中进行。因此,在步态分析中是观察的重点。 四、动态肌电图 动态肌电图是指在活动状态下同步测定多块肌肉电活动,揭示肌肉活动与 步态关系的肌肉电生理研究,是临床步态分析必不可少的环节。人体步行的动 力主要来源于肌肉的收缩。在步行周期中,多组肌肉的协调收缩,起到保持身 体平衡、吸收震荡、加速、减速和推动肢体向前的作用,从而使关节运动与肌 肉活动之间呈现出非常密切和复杂的关系。步态异常,可以是原发性的神经肌 肉功能障碍所造成的结果,也可能是骨关节功能的障碍,导致继发性的肌肉活 动异常。因此,动态肌电图在鉴别诊断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五、能量消耗 实验证明,平地正常速度行走时,即60^75m/min,能量消耗约为 3.347J/m.kg。步行速度增加及步态改变时,能量消耗增加
4.下肢关节角度的变化 在步行周期中,人体主要依靠髋、膝、踝关节角 度的不断变化,使双侧下肢产生持续、交替的运动来完成步行动作。而髋、 膝、踝关节的运动主要在矢状面中进行。因此,在步态分析中是观察的重点。 四、动态肌电图 动态肌电图是指在活动状态下同步测定多块肌肉电活动,揭示肌肉活动与 步态关系的肌肉电生理研究,是临床步态分析必不可少的环节。人体步行的动 力主要来源于肌肉的收缩。在步行周期中,多组肌肉的协调收缩,起到保持身 体平衡、吸收震荡、加速、减速和推动肢体向前的作用,从而使关节运动与肌 肉活动之间呈现出非常密切和复杂的关系。步态异常,可以是原发性的神经肌 肉功能障碍所造成的结果,也可能是骨关节功能的障碍,导致继发性的肌肉活 动异常。因此,动态肌电图在鉴别诊断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五、能量消耗 实验证明,平地正常速度行走时,即 60~75m/min,能量消耗约为 3.347J/m.kg。步行速度增加及步态改变时,能量消耗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