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体温(Temperature): 机体进行生命活动、新陈代谢必要条件 正常体温:37℃土0.4℃ 体温调节:自主性体温调节 行为性体温调节 ·体温失衡: 产热 散热 2
• 体温(Temperature): 机体进行生命活动、新陈代谢必要条件 正常体温:37℃±0.4℃ • 体温调节: 自主性体温调节 行为性体温调节 • 体温失衡: 产热 散热 2 一、概述
二、围术期体温下降 原因 围术期保温 年龄:老人、小儿 术前评估与预热 手术操作影响 体表加热 室温低 输入液体加温 麻醉影响 病人产热不足
二、围术期体温下降 原因 • 年龄:老人、小儿 • 手术操作影响 • 室温低 • 麻醉影响 • 病人产热不足 3 围术期保温 • 术前评估与预热 • 体表加热 • 输入液体加温
三、围术期体温升高 原因 防治 病人情况 监测体温 手术因素 合理选择抗胆碱药 室温高 ·适宜的室温、湿度 麻醉影响 避免医源性体温升高 恶性高热 适时降温
三、围术期体温升高 原因 • 病人情况 • 手术因素 • 室温高 • 麻醉影响 • 恶性高热 4 防治 • 监测体温 • 合理选择抗胆碱药 • 适宜的室温、湿度 • 避免医源性体温升高 • 适时降温
四、人工低温 人工低温 用物理降温的方法使体温降至正常温 度以下预定范围,以降低组织代谢, 提高机体对缺氧耐受力,满足治疗或 手术需要的一种医疗措施。 实施条件:避免御寒反应 肌肉完全松弛 全麻+药物 末梢血管扩张良好
四、人工低温 人工低温 —— 用物理降温的方法使体温降至正常温 度以下预定范围,以降低组织代谢, 提高机体对缺氧耐受力,满足治疗或 手术需要的一种医疗措施。 5 实施条件: 避免御寒反应 肌肉完全松弛 全麻+药物 末梢血管扩张良好
(一)低温的生理影响(特点): ①BMR↓,氧耗量↓,提高缺氧耐受力 ②心脏作功减少 ③麻醉药用量↓ ④抑制酶的活性和细菌的活力 ⑤有抗凝作用(不延长出血时间?) 6
(一)低温的生理影响(特点): ①BMR↓,氧耗量↓,提高缺氧耐受力 ②心脏作功减少 ③麻醉药用量↓ ④抑制酶的活性和细菌的活力 ⑤有抗凝作用(不延长出血时间?) 6
(二) 低温适应证(Indication of hypothermia): 。心、血管手术 ·神经外科手术 ·其它:肝、肾手术 创伤大、出血多手术 控制术中高热 脑复苏 7
(二) 低温适应证(Indication of hypothermia) : • 心、血管手术 • 神经外科手术 • 其 它:肝、肾手术 创伤大、出血多手术 控制术中高热 脑复苏 7
(三)降温(Cooling): 低温分级: 浅低温(shallow hypothermia):35-32C 中低温(middle hypothermia):32-28C 深低温(deep hypothermia)):<28C 降温方法: 体表降温 体腔降温 血液降温 8
(三)降温(Cooling ): 低温分级: 浅低温(shallow hypothermia) :35~32 ℃ 中低温(middle hypothermia) :32~28℃ 深低温( deep hypothermia) :< 28 ℃ 降温方法: 体表降温 体腔降温 血液降温 8
1、体表降温(Surface cooling method): 方法: 冰水浴或冰屑降温法 冰袋、冰帽降温法 变温毯降温法 特点:操作简单 降温效果较好 初降速度慢 适于浅、中低温 9
1、体表降温 (Surface cooling method): 方法: 冰水浴或冰屑降温法 冰袋、冰帽降温法 变温毯降温法 特点: 操作简单 降温效果较好 初降速度慢 适于浅、中低温 9
2、体腔降温(Body cavity cooling method): 方法:04C无菌生理盐水灌洗胸、腹腔, 通过体腔大血管进行冷、热交换。 特点: 耗时长(1~2h);需暂停手术 需大量无菌盐水 心律失常(冰水与心脏接触) 体腔手术时低温的辅助手段 10
2、体腔降温(Body cavity cooling method) : 方法: 0~4 0C无菌生理盐水灌洗胸、腹腔, 通过体腔大血管进行冷、热交换。 特点: 耗时长(1~2h);需暂停手术 需大量无菌盐水 心律失常(冰水与心脏接触) 体腔手术时低温的辅助手段 10
3、体外循环血液降温: (Blood cooling by cardiopulmonary bypass) 方法: 体外循环时人工心肺机将血流引至体 外,经热交换机降温→泵血回体内
3、体外循环血液降温: (Blood cooling by cardiopulmonary bypass) 方法: 体 外 循 环 时 人 工 心 肺 机 将 血 流 引 至 体 外,经热交换机降温→泵血回体内。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