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胸科手术的麻醉
第十七章 胸科手术的麻醉
第一节 剖胸和侧卧位对呼吸、循环的影响 2
2 第一节 剖胸和侧卧位对呼吸、循环的影响
一、剖胸引起的病理生理改变: 剖胸→胸腔内压力失衡 →神经血管反射 (一)剖胸对呼吸影响: *剖胸侧肺萎陷 *纵隔移位和摆动 *反常呼吸与摆动气 *肺泡通气与血流比率(V/Q)失调
3 一、剖胸引起的病理生理改变: 剖胸 → 胸腔内压力失衡 → 神经血管反射 (一)剖胸对呼吸影响: * 剖胸侧肺萎陷 * 纵隔移位和摆动 * 反常呼吸与摆动气 * 肺泡通气与血流比率(VA/Q)失调
大气压 1. 剂胸侧肺萎陷 胸廓弹性 *肺泡通气面积↓ 弹州 大气 *肺循环阻力 图321肺萎陷示意图
4 1. 剖胸侧肺萎陷 * 肺泡通气面积↓ * 肺循环阻力↑
2.纵隔移位和摆动 *正常状态: 胸内压 两侧相等 纵隔一 中间位 *剖胸后: 剖胸侧:胸内压、肺内压=大气压(吸、呼) 健侧:胸内压随呼、吸↑or↓呈交替变化
5 2.纵隔移位和摆动 * 正常状态: 胸内压 —— 两侧相等 纵 隔 —— 中间位 * 剖 胸 后: 剖胸侧:胸内压、肺内压=大气压(吸、呼) 健 侧: 胸内压随呼、吸↑or↓呈交替变化
(1)纵隔移位: 双侧胸内压力差将纵隔推向低压侧。 即吸气时向健侧,呼气向剖胸侧。 (2) 纵隔摆动: 双侧胸内压力差的变化,使纵隔随呼 吸周期的变动向左右两侧来回摆动。 纵隔摆动导致呼吸困难、低氧; 呼吸动作愈大,摆动愈明显。若胸腔粘连,摆动较轻
6 ‧纵隔摆动导致呼吸困难、低氧; ‧呼吸动作愈大,摆动愈明显。若胸腔粘连,摆动较轻。 (1)纵隔移位: ——双侧胸内压力差将纵隔推向低压侧。 即吸气时向健侧,呼气向剖胸侧。 (2)纵隔摆动: ——双侧胸内压力差的变化,使纵隔随呼 吸周期的变动向左右两侧来回摆动
3.反常呼吸与摆动气 (I)反常呼吸(Paradoxical respiration) 肺膨胀与回缩动作与正常呼吸时完全相 反。即剖胸侧肺吸气时萎陷、呼气时膨胀的现象。 (2)摆动气 往返于两侧肺之间的反常性气流。 *摆动气未与大气进行交换→缺氧,C02蓄积 *摆动气量大小与胸壁开口的大小成正比
7 (1)反常呼吸( Paradoxical respiration ) —— 肺膨胀与回缩动作与正常呼吸时完全相 反。即剖胸侧肺吸气时萎陷、呼气时膨胀的现象。 (2)摆动气 —— 往返于两侧肺之间的反常性气流。 * 摆动气未与大气进行交换 → 缺氧,CO2蓄积 * 摆动气量大小与胸壁开口的大小成正比 3.反常呼吸与摆动气
4. 肺泡通气与血流比率(V/Q)失调 剖胸侧: 肺萎陷→肺泡通气↓,而肺血流正常 → Va/Q比值↓,肺内分流↑,静脉血搀杂 →缺氧,C02蓄积。 肺血流正常原因? 麻醉状态下缺氧性肺血管收缩(PV)机制减弱或受抑制!
8 4. 肺泡通气与血流比率(VA/Q)失调 剖胸侧: 肺萎陷→肺泡通气↓,而肺血流正常 → VA/Q比值↓,肺内分流↑,静脉血搀杂 →缺氧,CO2蓄积。 肺血流正常原因? 麻醉状态下缺氧性肺血管收缩(HPV)机制减弱或受抑制!
缺氧性肺血管收缩 (hypoxic pulmonary vasoconstriction,HPV) 一人体肺因急性低氧产生的一种代偿性保护机制。 ·发生机理不明,体液机制起重要作用。 低氧作用于肺组织细胞(血管内皮、肥大细胞等) 合成、释放血管活性物质→肺动脉收缩,阻力增高。 HPV对提高麻醉安全性有重要意义(减少肺内分流)。 吸入麻醉药、肺血管扩张药等抑制HPV机制。 9
9 缺氧性肺血管收缩 (hypoxic pulmonary vasoconstriction , HPV) • 发生机理不明,体液机制起重要作用。 低氧 作用于 肺组织细胞(血管内皮、肥大细胞等) 合成、释放 血管活性物质→肺动脉收缩,阻力增高。 • HPV 对提高麻醉安全性有重要意义(减少肺内分流)。 • 吸入麻醉药、肺血管扩张药等抑制HPV机制。 ——人体肺因急性低氧产生的一种代偿性保护机制
(二) 剖胸对循环的影响: 1、心排出量降低 ·剖胸侧负压消失→回心血量↓ ·纵隔摆动→回心血量↓ ·剖胸侧肺萎缩→肺血管阻力↑→左心回流↓ ·纵隔N受牵拉→反射性血流动力学改变 2、心律失常 ·BP↓ ·缺氧,C02蓄积 ·手术操作 10
10 (二)剖胸对循环的影响: • 剖胸侧负压消失→回心血量↓ • 纵隔摆动→回心血量↓ • 剖胸侧肺萎缩→肺血管阻力↑→左心回流↓ • 纵隔N受牵拉→反射性血流动力学改变 1、心排出量降低 2、心律失常 • BP↓ • 缺氧,CO2蓄积 • 手术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