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第二个十年文学运动与思潮(1928一1937) 1927-1930年(左联成立):政治事变驱动下文学的重新分化组合的过渡期: 1930-1937年:文学阵营的确立与发展期。 (二)总体概 六次论争":关于"革命文学”:关于新月派”:关于"大众文艺":关于"民族主义文学":关于”自由 人 :左联内部关于“两个口号” 阶级三 文学:民主主义文学:自由主义文学:民族主义文学:大众通俗文学。 两大社国 派”、 ”一份杂志” 《现代 无产阶级文学: 以左联为核心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是将大金化作为文学津设的主票 民主主义文学:继承和发扬五四新文学的平民主义与人道主义精神传统,示社会黑暗,批判现 是无产阶级文学的同盟者」 自由主义文学:继承五四新文学的个性解放精神和思想自由原则,在政治上处于中立状态,期望建 种以民主自由、个性主义为核心的资产阶级文化范型。 (三 的空前政治化 时代 会的特果) 文学的内在规律) 4. 元走向多元 从共名走向无名 四)与第一个十年文学之比较 第一个十年文学 第二个十年文圣 思想启蒙主 社会苹命主题 个性解放 社会解放 人性论的价值尺度阶级论的社会 度 社 题 发现 大众” 文学的 的事时 1."革命文学的提: 1923-1924年 邓中夏、挥代英、沈泽民、蒂光等从命工作的需要出发鼓吹苹命文学,但轻诗文 而重实际工作 1926年郭沫若发表《革命与文学》 《文艺家的觉悟》 指出时代所需要的文学"是替被压迫阶级 说话的文学 是同情于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的写实主义的文学”, ”是站在第四阶级说话的文艺" 2关于“革命文学"的论争 太阳社 后期创造社关于革命文学的侣导: e: 末若 文艺青年要当一个无产阶级革命的"留声机”: 果要 我们还得把自己否定一鸿 我们要努 我们今后的文学运动应该进步 语,我们要以 蒋光慈《关于革命文学》 ”什么是革命文学呢?革命文学的内容是怎样的呢?“,“革命文学是以被压迫的群众做出发点的文 学!革命文学的第一个条件,是具有反抗一切旧势力的精神!革命文学是反个人主义的文学!革命 是现代的生:指示出一条改造社会的新径! 金 -切的 是生活意志的表现。 文学,有它的 会 是宣传。普 而且不可逃进址 级的背景。文学,有它的组织机能 末盾的论争
第九章 第二个十年文学运动与思潮(1928—1937) 一、概述 (一)大致分期 1927-1930年(左联成立):政治事变驱动下文学的重新分化组合的过渡期; 1930-1937年:文学阵营的确立与发展期。 (二)总体概貌 "六次论争":关于"革命文学";关于"新月派";关于"大众文艺";关于"民族主义文学";关于"自由 人"、"第三种人";左联内部关于"两个口号"。 "五大形态":无产阶级革命文学;民主主义文学;自由主义文学;民族主义文学;大众通俗文学。 "两大流派":"京派"、"海派" "一个社团":左联 "一份杂志":《现代》 无产阶级文学:以左联为核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将大众化作为其文学建设的主要途径,。 民主主义文学:继承和发扬五四新文学的平民主义与人道主义精神传统,揭示社会黑暗,批判现 实,是无产阶级文学的同盟者。 自由主义文学:继承五四新文学的个性解放精神和思想自由原则,在政治上处于中立状态,期望建 立一种以民主自由、个性主义为核心的资产阶级文化范型。 (三)总体特征 1.文学思潮的空前政治化(时代、社会的结果); 2.无产阶级文学占主导地位和决定性作用; 3.文学阵营的分化重组与对立竞争(文学的内在规律); 4. 文学从一元走向多元,从共名走向无名。 (四)与第一个十年文学之比较 第一个十年文学 第二个十年文学 思想启蒙主题 社会革命主题 个性解放 社会解放 人性论的价值尺度 阶级论的社会尺度 个人、家庭婚姻题材 社会、阶级革命题材 在反封建中发现了"人" 在革命中发现了"大众" 文学的抒情时代 文学的叙事时代 二、文学思潮与论争 (一)"革命文学"论争: 1."革命文学"的提出: 1923-1924年,邓中夏、恽代英、沈泽民、蒋光慈等从革命工作的需要出发鼓吹革命文学,但轻诗文 而重实际工作。 1926年郭沫若发表《革命与文学》、《文艺家的觉悟》,指出时代所需要的文学 "是替被压迫阶级 说话的文学","是同情于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的写实主义的文学","是站在第四阶级说话的文艺"。 2.关于"革命文学"的论争: ① 太阳社、后期创造社关于革命文学的倡导: 麦克昂(郭沫若)《英雄树》:文艺青年要当一个无产阶级革命的"留声机"; 成仿吾《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 "我们如果要挑起革命的‘印贴利更追亚(intelligentsia)’的责任起来,我们还得把自己否定一遍 (否定之否定),我们要努力获得阶级意识,我们要使我们的媒质接近农工大众的用语,我们要以 农工大众为我们的对象","我们今后的文学运动应该进一步,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 蒋光慈《关于革命文学》: "什么是革命文学呢?革命文学的内容是怎样的呢?","革命文学是以被压迫的群众做出发点的文 学!革命文学的第一个条件,是具有反抗一切旧势力的精神!革命文学是反个人主义的文学!革命 文学是要认识现代的生活,而指示出一条改造社会的新途径!" 李初梨《怎样地建设革命文学?》 引用美国作家辛克莱《拜金艺术》:"一切的文学,都是宣传。普遍地,而且不可逃避地是宣 传","文学,是生活意志的表现。文学,有它的社会根据——阶级的背景。文学,有它的组织机能 ——一个阶级的武器。" ②倡导者与鲁迅、茅盾的论争: 成仿吾:《全部批判之必要》
钱杏邦: 《死去了的阿Q时代》 2时Q时代已 当地正传》的技 巧也 已元去引《0正传)的技巧,我们若以小资产阶 的 的作家的笔所能表现出的时 在的 作家所能表 代不是计巧 代1旧的皮不 老了的妇人永不能恢复地 春的望 《阿0正传》的技巧随着阿0 只有具着狂风暴雨的革命精神的作家才能表现出来] 只有忠实诚恳情绪在全身 燃烧,对于政治有亲切的认识自己站在革命的前线的作家才能表现出来!《阿Q正传》的技巧是力不 能及了!阿Q时代是早已死去了!我们不必再专事骸骨的迷恋,我们把阿Q的形骸与精神一同埋葬了 罢,我们把阿Q形骸与精神一同埋葬了罢…(一九二八,二, 一八于上海) 麦克吊(郭沫若): 《桌子的跳舞》 鲁迅:《"醉眼“中的朦胧》、《文学的阶级性》、《苹命时代的文学》 茅盾:《从牯岭到东京》 3.争论中主要针对两个问题而展开: ①在侣导 苹命文学"的时候如何认识和对待"五四"文学革命: 华方的 文学的本质及使命。 共产党的指示:团结"同路人”、共同斗争的需要:结束苹命文学的论 成立:1930年3月2日.在上海成立中国左翼作家联题 参加成立大会的有40多人 会汉选举鲁迅、沈端先、线杏怀、田汉、郑伯奇、洪灵菲等七人为常务委员,并且通过了左联的理 论钢领和行动纲领,决定成立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会等机构,鲁迅在左联成立大会上发表了 部分是要求左翼作家要克服脱离实 一注吴货零联般高误的部分提出对于今后红作的意见即要有战手精种、要确立为工 讲话分为两个部分: 好 等。 的艺 农不能不以无立 在这黑暗的阶 我们 艺术是反封建阶级的、反资产阶级的、 又反 助而且从事无产阶级艺术的产生。 c.出版物:《拓荒者》《萌芽月刊》《巴尔底山》《十字街头》《北斗》《前哨》《大众文艺》 2左联成产的 a标共产党对 3,左联主要的文艺实 价绍并运用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进行文学批评实践:程秋白《马克思恩格斯和文学上的现 实主义》《关于列宁论托尔斯泰两篇文章的注解》:冯雪峰主编科学的艺术论丛书”。 b.推进文艺大众化: c,借鉴和探讨无产阶级文学创作方法」 新写实主义 物牌证法创作方法 一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写新月文学观与自由主义文学观的论争: 度以人性论为中心 不伟大的文学乃是基于定的普遍的 文学的难一的标准" ②文学家必须保持自由的人格。 合”, 文学家的心目中并不含有固定的阶级观念,更不含有为某一阶级谍利益的成见”, ”以理性驾驭情感,以理性节制想象。 林语 华和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道为格调的小品文,无关社会学 国鸟事 从。刘西渭》 京浪强调学与时代、或治的距离,追求人性的、永久的文学价值
钱杏邨:《死去了的阿Q时代》: 不但阿Q时代已经死去了,《阿Q正传》的技巧也已死去了!《阿Q正传》的技巧,我们若以小资产阶 级的文艺的规律去看,它当然有不少的相当的好处,有不少的值得我们称赞的地方,然而也已死去 了,也已死去了!现在的时代不是阴险刻毒的文艺表现者所能抓住的时代,现在的时代不是忏巧俏皮 的作家的笔所能表现出的时代,现在的时代不是没有政治思想的作家所能表现出的时代!旧的皮囊不 能盛新的酒浆,老了的妇人永不能恢复她青春的美丽,《阿Q正传》的技巧随着阿Q一同死亡了,这 个狂风暴雨的时代,只有具着狂风暴雨的革命精神的作家才能表现出来,只有忠实诚恳情绪在全身 燃烧,对于政治有亲切的认识自己站在革命的前线的作家才能表现出来!《阿Q正传》的技巧是力不 能及了!阿Q时代是早已死去了!我们不必再专事骸骨的迷恋,我们把阿Q的形骸与精神一同埋葬了 罢,我们把阿Q形骸与精神一同埋葬了罢……(一九二八,二,一七——一八于上海) 麦克昂(郭沫若):《桌子的跳舞》 鲁迅:《"醉眼"中的朦胧》、《文学的阶级性》、《革命时代的文学》 茅盾:《从牯岭到东京》 3.争论中主要针对两个问题而展开: ① 在倡导"革命文学"的时候如何认识和对待"五四"文学革命; ② 在确立革命文学观念的时候,如何阐释文学的本质及使命。 (二)"左联"及关于无产阶级文学创作方法的借鉴: 1."左联"(1930-1936)的成立 a.背景:国民党的文化围剿;共产党的指示;团结"同路人"、共同斗争的需要;结束革命文学的论 争。 b.成立:1930年3月2日,在上海成立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参加成立大会的有40多人, 会议选举鲁迅、沈端先、钱杏邨、田汉、郑伯奇、洪灵菲等七人为常务委员,并且通过了左联的理 论纲领和行动纲领,决定成立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会等机构,鲁迅在左联成立大会上发表了 《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讲话,讲话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要求左翼作家要克服脱离实 际斗争和个人高于群众的错误;第二部分提出对于今后工作的意见,即要有战斗精神、要确立为工 农兵大众服务的目的等等。 理论纲领: 我们的艺术不能不呈现给"胜利不然就死"的血腥的斗争。艺术如果以人类之悲喜哀乐为内容,我们 的艺术不能不以无产阶级在这黑暗的阶级社会之"中世纪"里面所感觉的情感为内容。因此,我们的 艺术是反封建阶级的、反资产阶级的、又反‘失掉社会地位’的小资产阶级的倾向。我们不能不援 助而且从事无产阶级艺术的产生。 c.出版物:《拓荒者》《萌芽月刊》《巴尔底山》《十字街头》《北斗》《前哨》《大众文艺》 等。 2.左联成立的意义: a.标志着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文学的关系进入到了新阶段; b.中国共产党对新文学的影响与指导从思想领域推进到实践领域。 3.左联主要的文艺实践: a.翻译、介绍并运用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进行文学批评实践;瞿秋白《马克思恩格斯和文学上的现 实主义》《关于列宁论托尔斯泰两篇文章的注解》;冯雪峰主编"科学的艺术论丛书"。 b.推进文艺大众化; c.借鉴和探讨无产阶级文学创作方法。 新写实主义——唯物辩证法创作方法——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d.吸引和培养左翼文学青年。 (三)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观与自由主义文学观的论争: 1.与"新月派"的论争 梁实秋、徐志摩以人性论为中心,张扬理性,鼓吹自由。 ①伟大的文学乃是基于固定的普遍的人性。"人性是测量文学的唯一的标准",认为无产阶级文学"错 误在把阶级的束缚加在文学上面,错误在把文学当做阶级争斗的工具而否认其本身的价值。" ②文学家必须保持自由的人格。"文学家没有任何使命,除了他自己内心对于真善美的要求的使 命","文学家的心目中并不含有固定的阶级观念,更不含有为某一阶级谋利益的成见","文学家永 远不失掉他的独立"。 ③ 倡导文学的节制和理性 。"以理性驾驭情感,以理性节制想象。" 2.与"性灵派"的论争(林语堂、周作人); 林语堂声称"不问政治",倡导"幽默文学"和"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的小品文,"无关社会学 意识形态鸟事,亦不关兴国亡国鸟事"。 3.与"京派"作家的论争(朱光潜、沈从文、刘西渭) "京派"强调文学与时代、政治的"距离",追求人性的、永久的文学价值
沈文注重文鞭的的垫使园北人他香追商品意义和“低级趣味的所谓”新海 派之河。 第三种人的论争(胡秋原 我并不想站在政治立场特香民族文艺”与普罗文艺 个自由人 发表 《钱杏邦理论之清算与民族文 就为我是一个于政治外行的人,我是 苏汶(杜衡)《"第三种人的出路》: 在"知识阶级的自由人"和"不自由的, 有党派的"阶级争着文坛霸权的时候,最吃苦的却是这第三种 人。因为"文学不再是文学了,变为连环图画之类,而作者也不再是作者了,变成了煽动家之类"。 (四)"左联"及以其为核心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评价 ①政治上激进盲动。不注意利用合法斗争方式,采用"飞行集会"等形式给革命文艺造成重大损失, ⑦组织的茶派上义。1936年左联内部关于”国防文学”与民族苹命战争的大众文学两个口号的争 ③创作上的教条主义倾向。盲目照撒苏联、日本无产阶级文学的方法以政治代替艺术的公式化 模式化创作 三、文学创作的潮流与趋向: 左翼文学、京派、海派等文学潮流的对峙与渗透 上世纪30年代中国社会的大变动,以及由此产生的现代都市与传统农村的对立、相互冲突与渗 透,引发与激化了知识分子在传统农业文明与现代工业文明、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之间选择的矛盾 "京派"、 )因惑,反映在文学与审美层面上,便形成了这一时期“左雾 ”海派”三大文学派别(潮 常有左翼文艺运动十年的说法 农的手命斗量到1936年左联宣告解散, 就开始算起, 因此 左翼作家自觉以现代大工业中的产业工人代言人的身份 对封建的传统农业文明与资本主义工业文 明以及西方殖民主义同时展开批评,要求文学更自觉地成为夺取政权为中心的无产阶级斗争的工 代表作家:蒋光慈(写作较早、影响较大)、茅盾、丁玲、张天翼(专事写小市民灰色人生和部分 知识分子庸俗虚伪、矛盾可笑的心理状态)、艾芜(以我国西南边境的特丽风光和殖民地人民苦难 真 端木蕻良、 于年、 京派学 京浪是批学者型的文人 如非职业的作家 们陶辞千传统文化的精美博大 又置身于自由、散 漫的校园文化氛围之中,天然地追求文学(学术)的独立与自由,既反对从属于政治,也反对文学 的商业化。是一群维护文学的理想主义者 代表作家:废名、沈从文、芦焚、萧乾、杨振声、林徽因、李健吾等。 3:海派文学 派“是 依北高不盾心境, 使他们 都中 的”新”与”变 代表作家:张资平、叶灵风、"新感觉派"等。 4、其他独立作家的创作:巴金、李劫人等 第十章第二个十年的小说创作 、概述 30年代的中国小说盛一时。在广大农村破产的同时,东南沿海一带的局部资本主义化、现代都市 海的勃兴以及 相应的出放 的发达 给小说的 月 社会 手现风 涌之势 左翼文学创作 成立于1930年的"左翼作家联盟"并不是一个纯文学流派 它是文学与政治兼有的社团。左置作家的 文学创作是颇有特色的,最显著的是它的现实性、社会性,亦即内容上的巨大变化,写工农的革命 斗争。 (一)左翼文学的理论建设 但帆的风羽秋白出车喜文宝理论路家在左第 部分 瞿秋白为代表的思想家和理论家在左翼文学理论建设的发展中起到了指导者和
沈从文注重文学"趣味"的纯正和道德感,因此,他否定只追逐"商品意义"和"低级趣味"的所谓"新海 派"作品,而且把肤浅的"革命的罗曼蒂克"也纳入"新海派"之列。 4.与"自由人"、"第三种人"的论争(胡秋原、苏汶) 胡秋原:"我并不想站在政治立场赞否民族文艺与普罗文艺,因为我是一个于政治外行的人,我是一 个自由人" 。并发表了《钱杏邨理论之清算与民族文学之批判》。 苏汶(杜衡)《"第三种人"的出路》: 在"知识阶级的自由人"和"不自由的,有党派的"阶级争着文坛霸权的时候,最吃苦的却是这第三种 人。因为"文学不再是文学了,变为连环图画之类,而作者也不再是作者了,变成了煽动家之类"。 (四)"左联"及以其为核心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评价 ①政治上激进盲动。不注意利用合法斗争方式,采用"飞行集会"等形式给革命文艺造成重大损失, 也吓跑了民主作家; ②组织上的宗派主义。1936年左联内部关于"国防文学"与"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两个口号的争 论。 ③创作上的教条主义倾向。盲目照搬苏联、日本无产阶级文学的方法,以政治代替艺术的公式化、 模式化创作。 三、文学创作的潮流与趋向:左翼文学、京派、海派等文学潮流的对峙与渗透 上世纪30年代中国社会的大变动,以及由此产生的现代都市与传统农村的对立、相互冲突与渗 透,引发与激化了知识分子在传统农业文明与现代工业文明、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之间选择的矛盾 与困惑,反映在文学与审美层面上,便形成了这一时期"左翼"、"京派"、"海派"三大文学派别(潮 流)之间的对峙与渗透。 1、左翼文学:最显著的特点是现实性、社会性,即写工农的革命斗争。 习惯上常常把左翼文艺运动从左联成立前的1927年就开始算起,一直到1936年左联宣告解散,因此 常有左翼文艺运动十年的说法。 左翼作家自觉以现代大工业中的产业工人代言人的身份,对封建的传统农业文明与资本主义工业文 明以及西方殖民主义同时展开批评,要求文学更自觉地成为夺取政权为中心的无产阶级斗争的工 具。 代表作家:蒋光慈(写作较早、影响较大)、茅盾、丁玲、张天翼(专事写小市民灰色人生和部分 知识分子庸俗虚伪、矛盾可笑的心理状态)、艾芜(以我国西南边境的绮丽风光和殖民地人民苦难 与斗争生活为背景)、沙汀(展现四川农村,真实地揭露和有力地鞭挞旧中国农村的黑暗现 实)、"东北作家群"(萧军、萧红、端木蕻良、舒群、白朗等,作品多描绘沦陷区人民的苦难和斗 争)。 2、京派文学 京派是一批学者型的文人,即非职业的作家。他们陶醉于传统文化的精美博大,又置身于自由、散 漫的校园文化氛围之中,天然地追求文学(学术)的独立与自由,既反对从属于政治,也反对文学 的商业化。是一群维护文学的理想主义者。 代表作家:废名、沈从文、芦焚、萧乾、杨振声、林徽因、李健吾等。 3、海派文学 "海派"是二十世纪30年代以上海为中心的东南沿海城市商业文化与消费文化畸形繁荣的产物,他们 依托于文学市场,既享受着现代都市文明,又感染着都市"文明病"。他们对都市文明既留恋又充满 幻灭感的矛盾心境,使他们更接近于西方现代派艺术,有着较为自觉的先锋意识,追求艺术 的"新"与"变"。 代表作家:张资平、叶灵风、"新感觉派"等。 4、其他独立作家的创作:巴金、李劼人等。 第十章 第二个十年的小说创作 一、概述 30年代的中国小说繁盛一时。在广大农村破产的同时,东南沿海一带的局部资本主义化、现代都市 上海的勃兴以及相应的出版业的发达、城市阅读现代小说的新读者群的形成,无不给小说的发展带 来新的契机。同时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社会矛盾加剧,阶级斗争呈现风起云涌之势,由此造成了 政治和商业对小说的介入日益明显,形成了写实小说和抒情小说流派,而这两大主流创作流派下又 衍生出了以"左联"为核心的左翼、远离文学党派性和商业性的"京派"和最接近读书市场的"海派"。 二、左翼文学创作 成立于1930年的"左翼作家联盟"并不是一个纯文学流派,它是文学与政治兼有的社团。左翼作家的 文学创作是颇有特色的,最显著的是它的现实性、社会性,亦即内容上的巨大变化,写工农的革命 斗争。 (一)左翼文学的理论建设 前期的革命文学倡导者的理论是左翼文学理论建设当然的一部分。 但以鲁迅、冯雪峰、瞿秋白为代表的思想家和理论家在左翼文学理论建设的发展中起到了指导者和 组织者的巨大作用
(二)左翼文学的总体风貌: 情绪和 的文学体式。 (图解政治模式、 左联早期剑 1光惑早期创作具有强利的空传动性 《裤》 《环》 《冲出云围的月亮》 经历 不断写作探索写成了代表作长搞《咆哮了的土地》(后改名《田野的风》):洪灵菲的创作以充满 浪漫气息的流亡小说和刻画革命流亡者形象而闻名(带有自传色彩的表现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型革 命者的《流亡》,表现农民斗争的《在洪流中》 描写工人悲惨境遇的《气力出卖者》)。 (2)柔石:平 月》 长篇《旧时代 他的 《高》、 中篇《到莫斯科去》、 长篇《光明在我们前 面 丁玲 “左联”青年作家的涌现 标志著现代文学在创作上直正结了"革命文学"的时代而向前迈讲了 丁玲、张天翼等人为代表的左联新人,努力扫除概念化的描写身边琐事创作风气,逐渐摆脱了初期 的”唯物辩证法创作方法",力图把政治倾向与艺术真实性较好地结合起来,以革命现实主义的创作 万法,努力型造人物典型 也主义环境描写的典型化,开始在作品中体现出独特的生活藏量、语言 储备与艺术个性,形成了小说风格的多样化。 壁平羟历 (1904年10月12日 1986年3月 4日),现代女作家。原名蒋伟,字冰之 又名蒋炜 1918年就读于桃源 1022年初游 曾在陈独秀、 季达等创办的平民女子学校学习。在长沙等地上中学时,受到五四 运动思潮的影响 923年经理秋白等介绍。入中国共产背制办的上海大学中国文学系学习。次年原转赴北京.曾在北 京大宇男听文学课程。 1925 报2B年10月 又锅常日中莎菲女士的日记》,引起文坛的热烈反响。 版第 1020年 部长篇小说《韦 1930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出任左联机关利物《北十,主编及左联园书记(1932年加入中 国共产党)。这时期她创作的《水》《母亲》等作品 “显示了左翼革命文学的实绩。 1933年5月,丁玲被国民党特务绑架,拘禁在南京。宋庆龄、蔡元培、鲁迅、罗受·罗兰等国内外著名 人士,曾发起抗议和营救活动。敌人对她威胁、利诱、欺骗,企图利用她的名望为国民党做事,都 遭到拒绝 寿调将青南净楚陕老成为到达中失茶区的一位知名、一 中央警卫围政治部副 北战列 服有 团主任 1948年 1986年逝世 ②丁玲的创作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19271 -1929年. "莎菲"时期的早期创作 带着‘五四’以来时代的培印的”,她笔下的人物“是心灵上负着时代苦闷的青 作品: 梦菲女士的日记》、《在黑暗中》、 里中的间小房里 《自杀日记》、《一个女人》、 《阿毛姑 《莎菲女士的日记》: 以描写 个痛若的女性为主让人看到一个单微痛苦,没有自主性的女性 开形象 这也是当时的女性形象的真实写照.莎菲生活在痛苦和无边无际的静扎之中 有意塑造女性 的软弱,不自立,也符合当时社会给女性的定位。小说通过身惑肺病的莎菲写日记的方式,细致地 刻画了莎菲的心理,叙述了莎菲耳闻目睹的人和事。莎菲身上存在的问题也是”五四"后一些青年普 遍存在的问题。文章以其大胆的女性意识、敏锐的文学感觉和细腻的叙述风格和毫不遮掩的笔触 细腻真实地刻划出女方角莎菲倔强的个性和反叛精神,同时明确地表露出脱离社会的个人主义者的
(二)左翼文学的总体风貌: 1.浓郁的以阶级论为核心的历史哲学和意识形态色彩。 2.肆意绽放的青春激情。(年轻、青春、激情,并受革命情绪和无政府主义思潮的影响。) 3.从单一走向丰富多样的文学体式。(图解政治模式、"革命+恋爱"→多样化) (三)左翼文学创作 1、左联早期创作(杨义的《中国现代小说史》把其划入"普罗文学流派"): (1)蒋光慈早期创作具有强烈的宣传鼓动性。《短裤党》、《野祭》、《冲出云围的月亮》,经历 不断写作探索写成了代表作长篇《咆哮了的土地》(后改名《田野的风》);洪灵菲的创作以充满 浪漫气息的流亡小说和刻画革命流亡者形象而闻名(带有自传色彩的表现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型革 命者的《流亡》,表现农民斗争的《在洪流中》,描写工人悲惨境遇的《气力出卖者》)。 (2)柔石:早期——《疯人》集、长篇《旧时代之死》、中篇《三姊妹》 后期——中篇《二月》、短篇《人鬼和他的妻的故事》、《为奴隶的母亲》 (3)胡也频:短篇《圣徒》、《诗稿》、《北风里》、中篇《到莫斯科去》、长篇《光明在我们前 面》 2、丁玲 "左联"青年作家的涌现,标志着现代文学在创作上真正结束了"革命文学"的时代而向前迈进了。以 丁玲、张天翼等人为代表的左联新人,努力扫除概念化的描写身边琐事创作风气,逐渐摆脱了初期 的"唯物辩证法创作方法",力图把政治倾向与艺术真实性较好地结合起来,以革命现实主义的创作 方法,努力塑造人物典型,也主义环境描写的典型化,开始在作品中体现出独特的生活藏量、语言 储备与艺术个性,形成了小说风格的多样化。 丁玲 ①生平经历:(1904年10月12日—1986年3月4日),现代女作家。原名蒋伟,字冰之,又名蒋炜、 蒋玮、丁冰之。笔名彬芷、从喧等。湖南临澧人。 1918年就读于桃源第二女子师范学校预科,次年转入长沙周南女子中学。 1922年初赴上海,曾在陈独秀、李达等创办的平民女子学校学习。在长沙等地上中学时,受到五四 运动思潮的影响。 1923年经瞿秋白等介绍,入中国共产党创办的上海大学中国文学系学习。次年夏转赴北京,曾在北 京大学旁听文学课程。 1925年与胡也频结婚。 1927年开始发表揭露旧中国黑暗现实的小说作品。处女作《梦珂》于同年年底发表于《小说月 报》,不久又完成代表作《莎菲女士的日记》,引起文坛的热烈反响。 1928年10月,出版第一本小说集《在黑暗中》。 1929年冬,完成第一部长篇小说《韦护》。 1930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后出任左联机关刊物《北斗》主编及左联党团书记(1932年加入中 国共产党)。这时期她创作的《水》《母亲》等作品,显示了左翼革命文学的实绩。 1933年5月,丁玲被国民党特务绑架,拘禁在南京。宋庆龄、蔡元培、鲁迅、罗曼•罗兰等国内外著名 人士,曾发起抗议和营救活动。敌人对她威胁、利诱、欺骗,企图利用她的名望为国民党做事,都 遭到拒绝。 1936年9月在党组织的帮助下逃离南京,奔赴陕北,成为到达中央苏区的第一位知名作家,受到毛泽 东、周恩来等领导同志的欢迎。 在苏区期间,丁玲历任"中国文艺协会"主任、中央警卫团政治部副主任、西北战地服务团主任、 《解放日报》文艺副刊主编、陕甘宁边区文协副主席等职务。创作出《我在霞村的时候》、《在医 院中》等许多思想深刻的作品。1948年,丁玲写成著名的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1952年 荣获苏联斯大林文艺奖金。 解放后任作协副主席。 1986年逝世。 ②丁玲的创作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1927—1929年,"莎菲"时期的早期创作。 茅盾评价:丁玲是"满带着‘五四’以来时代的烙印的",她笔下的人物"是心灵上负着时代苦闷的青 年女性的叛逆的绝叫者"。 作品:《梦珂》、《莎菲女士的日记》、《在黑暗中》、《自杀日记》、《一个女人》、《阿毛姑 娘》、《庆云里中的一间小房里》 《莎菲女士的日记》:以描写一个痛苦的女性为主,让人看到一个卑微,痛苦,没有自主性的女性 形象,这也是当时的女性形象的真实写照.莎菲生活在痛苦和无边无际的挣扎之中,有意塑造女性 的软弱,不自立,也符合当时社会给女性的定位.小说通过身患肺病的莎菲写日记的方式,细致地 刻画了莎菲的心理,叙述了莎菲耳闻目睹的人和事。莎菲身上存在的问题也是"五四"后一些青年普 遍存在的问题。文章以其大胆的女性意识、敏锐的文学感觉和细腻的叙述风格和毫不遮掩的笔触, 细腻真实地刻划出女方角莎菲倔强的个性和反叛精神,同时明确地表露出脱离社会的个人主义者的
瓦抗带泰的悲剧结果 莎菲这种女性是具有代表意义的。她的不满是对着当时的社会的。反映了当 《阿毛姑娘》 人公是一个乡下姑娘 ● 产生 她受 -1033年 韦护"时期的革命文学创作 点: 政治与文学的联烟。“爱情"十"革命"模式 作品:长篇小说《韦护》、母亲,中篇《1930年春上海(之一)(之二)》、《水》,短篇集《一 个人的诞生》 《夜会》 《韦护》:1930年发表,标志着丁玲女性创作的转变。 幻的居在迪中电以设是上用心 党人韦护与浪漫的 玉破到东从事苹伞工作 金不能 指、 准备撑持起来 以秋白和王剑虹的爱情生 为去 《韦护》是革命的浪漫谛克的典 传达的现念是:为了革命 个人的需求应该压抑 丁玲在 里抒写的是爱情,而爱情的出路是革命 与其说为革命而栖牲爱情,不如说为爱情而走向革命。 《水》:转变标志。标志着丁玲革命浪漫谛味道的过渡期的终结。创作开始"从‘离’社 会 社会,从个人王义的虚无, 向工农大众的革命"转变。 以震动金具的士六省大水为斯居,将艺术的眼光向民遍野的农村地 渡口遇上了数十年 家国为成 为平位 个黑汉子站出来揭露官府 已心血凝成的粮食 的不是难瓦是来“他拼 图子 地主的人是 群饥饿的奴隶比洪水还要凶猛的向镇上扑去 注重群像描写 成了一系列场而辣写的连错 《水》的最高的价值, 是在最先着眼到大众自己的力量,其次相信大众是会转变的地方” ”不拘 它还有很多的缺点, 这无疑的已是我们的艺术的一点小小的现兑。我们所应当有的新的小说的一点 吗雪峰(何丹仁)《关于新的小说的诞生》 1933 936年被幽禁,只创作了五个短篇《松子》、 《一月二十三日》、 《 《陈伯祥》、《八月生 1936后 学创 的发解放自文的艺米 个性 使之与新的生活 斯的思想较空好地结合起来 短篇《我在霞村的时候》 三八节有感》 《在医院中》 长篇《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我在霞材的时候》:主人公贞贞 个性格倔强的女孩子, 个叫夏大宝的青年自由恋 决不服从家庭的包办婚姻。为此她进了修道院。但正遭日本人扫荡,贞贞不幸被掳走, 做了阳 妇 也因此成了我方的情报员。她受尽折磨,得了严重的妇科病。后被我方解救出来。 当她回乡 受到乡亲的蔑视和冷眼 在乡亲眼里,贞贞是 小说的叙述者是 作的知识女 (丁玲的代言人 她对贞负的处境,表现出极大的同情,对贞贞周 的 院中的 的 年 作 业 上海产科医院 一力热 来 了革命 院 专 不懂护理知识 医院对病人也衍寒青 轻率地就给病人费肢 病房的卫生渡人打扫 人的 苦痛没人过问。人们感兴趣的,倒是捕风捉影地制造谣言 传播绯闻。陆萍以一个医生的职业道德 和责任心, 向领导呼吁,却被领导认为她是知识分子的骄傲自大 看不起工农出身的领导和同事 结果曹来更多的误解和批评被和上小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的帽子。量后陆萍身心俱疲地离开这所 医院 阳在桑千河上 毛泽东《 在附近村子听到土改斗争的风声开始的 作者以 对争风暴的到来做了有声有色的描绘 张松民 程仁以及线 立 李子俊等。张裕民是暖水屯的第一个共产党员,作品突出了他沉着 忠心耿耿的品 他虽然有过 些缺点,发动群众斗地主时有一段时间思想模糊,怕斗不倒钱文贵自己不好办 冲锋在前, 思想明确, 下了决心, 便勇猛顽强, 因 他在群众中 有威信, 在部中有号及力 在村 和张 的 从小 地 T感到 的中还是 稳了 自己阶级
反抗带来的悲剧结果。莎菲这种女性是具有代表意义的。她的不满是对着当时的社会的。反映了当 时知识少女的苦闷与追求。 《阿毛姑娘》:主人公是一个乡下姑娘,家庭生活本来很幸福。后来阿毛姑娘接触到新的青年男 女,开了眼界,产生了新的生活追求,但为家庭所不容,她受毒打后服毒自杀。 ● 1930—1933年,"韦护"时期的革命文学创作。 特点:政治与文学的联姻。"爱情"+"革命"模式 作品:长篇小说《韦护》、母亲,中篇《1930年春上海(之一)(之二)》、《水》,短篇集《一 个人的诞生》、《夜会》 《韦护》:1930年发表,标志着丁玲女性创作的转变。 描写共产党人韦护与浪漫的女子丽嘉恋爱同居,由于沉溺在温柔乡中,荒疏了工作,别有用心的同 事把他们的居室当作"堕落的奢靡的销金窟",对他加以歧视和排斥。韦护反省了自己的怠惰、逸 乐,对信仰不可饶恕的不忠实,感到再也不能"永远睡在爱情的怀中呕歌一世",遂离开丽嘉,接受 组织派遣到广东从事革命工作。丽嘉也幡然悔悟,准备撑持起来,"好好做点事业"。小说的中篇是 以瞿秋白和王剑虹的爱情生活为素材。 《韦护》是"革命的浪漫谛克" 的典范,传达的观念是:为了革命,个人的需求应该压抑。丁玲在这 里抒写的是爱情,而爱情的出路是革命,与其说为革命而牺牲爱情,不如说为爱情而走向革命。 《水》:转变标志。标志着丁玲革命浪漫谛味道的过渡期的终结。创作开始"从‘离’社 会,‘向’社会,从个人主义的虚无,向工农大众的革命"转变。 以震动全国的十六省大水灾为背景,将艺术的眼光引向灾民遍野的农村大地。一渡口遇上了数十年 不遇的洪水,官府只知道年年收捐,不知道修堤,堤漏堵不胜堵,终于导致崩决。家破人亡的农民 开始由相信命运到怀疑人世。大水冲毁了家园,也冲毁了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小生产的狭隘圈子, 他们仍抱着幻想,成群结伙向官府讨粮济荒,然而成船运来的不是粮食,而是镇压民众的弹药,于 是忍耐化作愤火,一个黑汉子站出来揭露官府、地主的吃人罪行,呼唤难民起来"跟他拼",讨回自 己心血凝成的粮食。于是,一群饥饿的奴隶比洪水还要凶猛的向镇上扑去。 注重群像描写、促成了一系列场面速写的连缀。 "《水》的最高的价值,是在最先着眼到大众自己的力量,其次相信大众是会转变的地方", "不拘 它还有很多的缺点,这无疑的已是我们的艺术的一点小小的现兑。我们所应当有的新的小说的一点 萌芽。"——冯雪峰(何丹仁)《关于新的小说的诞生》。 ● 1933--1936年被幽禁,只创作了五个短篇《松子》、《一月二十三日》、《陈伯祥》、《八月生 活》、《团聚》。 ● 1936后的延安、解放区文学创作。 创作特点:充分发扬了自己的艺术个性,使之与新的生活、新的思想较完好地结合起来。 作品:短篇《我在霞村的时候》、《三八节有感》、《在医院中》,长篇《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我在霞村的时候》:主人公贞贞是一个性格倔强的女孩子,她与村里一个叫夏大宝的青年自由恋 爱,决不服从家庭的包办婚姻。为此她进了修道院。但正遭日本人扫荡,贞贞不幸被掳走,做了慰 安妇,也因此成了我方的情报员。她受尽折磨,得了严重的妇科病。后被我方解救出来。当她回乡 探亲时,受到乡亲的蔑视和冷眼。在乡亲眼里,贞贞是一个不知廉耻的破鞋。小说的叙述者是一个 到边区开展工作的知识女性(丁玲的代言人),她对贞贞的处境,表现出极大的同情,对贞贞周围 那些冷漠的群众、愚昧的言论,表现出强烈的不满和批判。 《在医院中》:描写延安医院中的官僚作风。陆萍毕业于上海产科医院,像一切热血青年一样,来 到了革命圣地延安,被分配到一所医院工作。医院管理混乱、不少医护人员没有受过任何专业训 练。不懂护理知识。医院对病人也敷衍塞责,轻率地就给病人截肢。病房的卫生没人打扫,病人的 苦痛没人过问。人们感兴趣的,倒是捕风捉影地制造谣言,传播绯闻。陆萍以一个医生的职业道德 和责任心,向领导呼吁,却被领导认为她是知识分子的骄傲自大,看不起工农出身的领导和同事, 结果遭来更多的误解和批评,被扣上小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的帽子。最后陆萍身心俱疲地离开这所 医院。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是毛泽东《延座讲话》精神在文艺创作上的表现,以农民、农村斗争为主 体创作的长篇小说,是典型的解放区作品。全书共五十八节,近四十个人物,写了一个农村土改斗 争从酝酿到发动群众,几经曲折终于斗倒地主的过程。 全书是从一个后来被错划成富农的富裕中农顾涌,在附近村子听到土改斗争的风声开始的。作者以 细腻的笔触写了暴风雨到来前暖水屯人们心理上的变化,对斗争风暴的到来做了有声有色的描绘。 作品以主要篇幅写了构成暖水屯基本矛盾的农民和地主两个方面的代表人物:张裕民、程仁以及钱 文贵、李子俊等。张裕民是暖水屯的第一个共产党员,作品突出了他沉着、老练、忠心耿耿的品 质,他虽然有过一些缺点,发动群众斗地主时有一段时间思想模糊,怕斗不倒钱文贵自己不好办, 但他大公无私,冲锋在前,一旦思想明确,下了决心,便勇猛顽强,坚决果敢。因此,他在群众中 有威信,在干部中有号召力,在村里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张裕民一样从小受地主剥削的长工程 仁,朴实憨厚,对地主阶级有本能的仇恨。因为和钱文忠的侄女黑妮的关系,他在斗争中也有思想 矛盾,总感到有什么东西"拉着他下垂"。但他在斗争的暴风雨中还是站稳了自己阶级的立场,坚决
和广大群众 i 至于恶霸地主钱文贵,作者突出了写他的谋略见 老信, 作者没有 的能力 有低估他的淫成 除钱文贵外 作老还写了此他几 不同特点的地主 胆小绝望的李子 江世] 对农民根得咬牙切齿的侯殿魁等: 子俊的老婆更是写得维妙维肖 开始地 得百依百 想以此软化欺骗前来清算她家的贫雇农们: 当这一着失灵时, 虽然表面上还要强装笑 特别是地在果树因中的心理活动,把一个地主婆在土改中的 出了 -个具有解明阶级性和 个性的人物 已独特的。 在80 议:在0年代:周扬等 有那 政治性 多 这部 了这位女们 彻底的消失 作为《桑千河上》的作者 地自己独特 括地作 为 个女作家的那些独特的禀赋。“从整体上讲,只能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是符合当时左的文学 范的。小说是按照阶级斗争的理论进行写作的。 张天翼的社会讽刺小说 .1900 985)现 当代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原名元定, 另有笔名张无诤、铁 20年代写 了不 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学 在 《新诗 1924年中号 《居报副 《黑的颤动》 辑等。 始使用张天年的 天翼的 技深程学 父后当过家庭教师、职员和 1020年发表了领 1931年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参加它的文艺大众化研究会的工作 协助编辑《十字街头》等刊 物。期间创作发表了短高集《从空虚到充实》 《小彼得》 《密蜂》、 《反政》 《移行》 《团圆》 《万仞约》、《春风》 《追》:长篇小说《鬼土日记》、 《齿轮》 《一年》、 《洋 泾奇快》 《在城市里》 小 《清明时节》 中篇小说《奇怪的地方》 等。 学运动以来"量好的作 参加发起上海市文艺界救亡协会, 任《救亡日报》编委、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 1942年因患病报笔多年 解放后除忙于编辑刊 培养青年文艺工作外 还从事儿音文学创作 《罗文应的故事》 《他们和我们》,童话《不动脑筋的故事》 《宝葫苦的缺》 在家里》 《大本狼》等 左翼文坛也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 种克服脱节的思维焦点和心理定势】 1931年3月 张天翼在《文学生活》上了连载 个》 被当时的评论家认为是克服文学理想与文学实际不相协调的转机。之后又创作了农民遭受兵 流离失所的《仇恨》, 以及类似《猫城记》的怪诞、讽喻性的,带有强烈的象征性的《鬼土日 记 十年代中期以后 他的讽刺作品逐渐走向成熟 基本讽刺主题 反虚伪、反庸俗、反仿徨 背与以敏锐 受化眼光宽见传统道德的虚伪性和残忍性, 。小人物的恋喜:勾勒市井小人物的要小聪明、趋爽附梦 当猫当狗的丑态,以及美梦破灭后的 《一年》 《陆宝田》 我们常见阿Q这种人,现代中国的作品里有许多都是在重写《阿Q正 张天翼 《包氏父子》 ●中西相撞后的文化喜剧: 以喜剧眼光谛视处在中西学撞击中的知识分子 发现了某些时型的新学 在旧环境包围下的左右失据, 或者某些旧文化行为被涂上不调和的”西洋文化雪花膏” 《出走以后》:探索娜拉出走之后问题的作品。何太太因为同情被丈夫何伯峻克扣工钱的工人,也 学着拉离家出走。然而回到娘家后 她的上流社会生活方式和娘家的破败处处相悖。正当她感到 重返何府"太丢面子"时,丈夫打来电报要接她回家,于是皆大欢喜。何太太的出走和被接回表面上
和广大群众一道,向地主阶级进行了勇敢的斗争。至于恶霸地主钱文贵,作者突出了写他的谋略见 识:土改之前就让儿子钱义去参军,土改时又搞美人计逼迫侄女黑妮去找农会主任程仁;他伙同白 娘娘、任国忠搞迷信,播谣言,利用女婿张正典欺压贫农,妄图转移斗争目标;就在被押上台斗争 时,开始还故作镇静,想用"威严"的目光压制农民的控诉。他无恶不作,一手遮天,的确是几千年 来统治中国农村的封建势力的代表人物。作者没有夸大他的能力,也没有低估他的淫威,分寸掌握 得比较适当。除钱文贵外,作者还写了其他几个不同特点的地主:胆小绝望的李子俊,凶险厉害的 江世荣,对农民恨得咬牙切齿的侯殿魁等;李子俊的老婆更是写得维妙维肖,入木三分。开始她装 得百依百顺,想以此软化欺骗前来清算她家的贫雇农们;当这一着失灵时,虽然表面上还要强装笑 脸,内心却恶毒咒骂斗争她的农民——特别是她在果树园中的心理活动,把一个地主婆在土改中的 阴暗心理揭示得淋漓尽致,写出了一个具有鲜明阶级性和个性的人物。 评价:是一部具有争议性的小说。不仅在当时有争议,到现在也还有争议。在40年代,周扬等人从 左的立场上腹诽这本小说。在80年代,这部小说又被认为是一部左的作品。有人认为:"那里面简直 看不到丁玲自己独特的感受,只有那一个纯粹政治性的主题,而这样的主题是其他许多作家都已经 写过,以后还有更多的作家将要来写的。如果说在《我在霞村的时候》和《在医院中》里,我们还 能感受到那个写作《莎菲女士的日记》的独特的女作家,这部长篇小说却明白地宣告了这位女作家 的彻底的消失,作为《桑干河上》的作者,丁玲几乎完全丧失了她自己独特的艺术个性,包括她作 为一个女作家的那些独特的禀赋。"从整体上讲,只能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是符合当时左的文学 规范的。小说是按照阶级斗争的理论进行写作的。 3、张天翼的社会讽刺小说 ①生平:(1906~1985)现、当代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原名元定,号一之,另有笔名张无诤、铁 池翰等。祖籍湖南湘乡,生于江苏南京。上小学和中学期间,读了不少中外文学作品。 20年代写作滑稽和侦探小说,曾在《礼拜六》杂志发表过《新诗》、《怪癖》等作品。1924年中学 毕业后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学画一年。1925年考入进北京大学预科,年底在《晨报副刊》上发表散 文《黑的颤动》,开始使用张天翼的笔名。翌年不满于学校课程退学,之后当过家庭教师、职员和 编辑等。1929年发表了短篇《三天半的梦》。 1931年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参加它的文艺大众化研究会的工作,协助编辑《十字街头》等刊 物。期间创作发表了短篇集《从空虚到充实》、《小彼得》、《蜜蜂》、《反攻》、《移行》、 《团圆》、《万仞约》、《春风》、《追》;长篇小说《鬼土日记》、《齿轮》、《一年》、《洋 泾浜奇侠》、《在城市里》,中篇小说《清明时节》,儿童文学作品有长篇童话《大林和小林》、 《秃秃大王》,中篇小说《奇怪的地方》等。被鲁迅评价为新文学运动以来"最好的作家"和"最优秀 的左翼作家"之一。 抗日战争开始后,参加发起上海市文艺界救亡协会,任《救亡日报》编委、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 会理事。1942年因患病辍笔多年。 解放后除忙于编辑刊物、培养青年文艺工作者外,还从事儿童文学创作,发表小说《去看电影》、 《罗文应的故事》、《他们和我们》,童话《不动脑筋的故事》、《宝葫芦的秘密》,剧本《蓉生 在家里》、《大灰狼》等。 ②左翼文学时期的创作: 针对"革命文学"理论与公式化的罗曼蒂克文学现状脱节,左翼文坛也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 种克服脱节的思维焦点和心理定势。1931年3月,张天翼在《文学生活》上了连载了小说《二十一 个》,被当时的评论家认为是克服文学理想与文学实际不相协调的转机。之后又创作了农民遭受兵 祸,流离失所的《仇恨》,以及类似《猫城记》的怪诞、讽喻性的,带有强烈的象征性的《鬼土日 记》。三十年代中期以后,他的讽刺作品逐渐走向成熟。 基本讽刺主题:反虚伪、反庸俗、反彷徨。 作者在喜剧讽刺领域的作品: ●道德的喜剧:以敏锐的文化眼光窥见传统道德的虚伪性和残忍性。 《脊背与奶子》、《砥柱》 ●小人物的悲喜剧:勾勒市井小人物的耍小聪明、趋炎附势、当猫当狗的丑态,以及美梦破灭后的 哀伤和绝望的窘态。 《一年》 、《陆宝田》 ●探究国民性悲喜剧:"我们常见阿Q这种人,现代中国的作品里有许多都是在重写《阿Q正 传》"(张天翼)。 《包氏父子》 ●中西相撞后的文化喜剧:以喜剧眼光谛视处在中西学撞击中的知识分子,发现了某些时髦的新学 在旧环境包围下的左右失据,或者某些旧文化行为被涂上不调和的"西洋文化雪花膏"。 《出走以后》:探索娜拉出走之后问题的作品。何太太因为同情被丈夫何伯峻克扣工钱的工人,也 学着娜拉离家出走。然而回到娘家后,她的上流社会生活方式和娘家的破败处处相悖。正当她感到 重返何府"太丢面子"时,丈夫打来电报要接她回家,于是皆大欢喜。何太太的出走和被接回表面上
套秀的制但务的袋的歌:使人在开怀一之外有所品,看到外 解制小 小说主人公国民党官吏华威整天忙碌于开会 其所作所为遭到人们的鄙 拉 他不得不为此感到害怕」 刚愎自用的国民党官僚形象。这部漫画小品式的中篇小说,是抗战前 期著名的暴露国统区弊端的讽刺文学作品。 ③讽刺性人物的塑造: 日接动、收新的地主官终形象:缘背与机韵长大链 钙酸少形公调多价大宝女人中的长主奶:《包氏父 公贝、 《陆宝田》 ● 作当 上海 创造出新鲜流动的口语化 语言 、他的小说注重写 勾勒人物的线条明净而不驳杂 善于提炼习惯动作和用语】 抓住人物的 灵魂中的细小特点,写出大的性格。他的讽刺与鲁迅的博大精深、老舍的温婉不同,有其锋利劲捷 之初 泼辣豪放的夸张风格十分鲜明。 元对立的因果关系来表现复杂的社会斗争,在左翼文学内部成为主流的小 体茅盾《见后独主 纪中国现实主义小说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2)沙 "印式的写法 讽刺的手法采用接近茅盾的叙述体式,把笔锋转到极为 上 展露出讽刺的光 代表作: 《法律外的航线》 《丁公》 《代理县长》 《凶手》 《在祠堂里》 他的社会剖 析小说特别能写出一批农村基层政权中的反动角色:流氓市侩型的《代理县长》,昏庸官僚型的 《龚老法团》里的旧派钟士。 他用白描手法抓住反面人物充满丑与恶的性格要害,如伪善、 凶狠、颟预而不自知等,精选细节, 加上一点点适量的人物历史回 笔 非“左联”成 但剑作向与左翼相沂 坚持用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反映30年代破败的农村,被称为 他的农村小说是用知识分子经过锺炼的"白话“写成 观察冷静、细 不动声色 写平几的人 偏能高度集中,深入开掘。小说集《西柳集》 。代表作《类家 《一千八百担》、《林山房》 (4)叶紫 迪的天就性若称:代表作 工农红军的反"围剿"为重大背景,描写亟待农民的性格及其成长。 作品大多 命失败前后洞庭湖畔农民的生活与斗 收》 山的 《 的事:并以 笔 他将生活强化 文种 合法”的人物设 要 的与说有重 5、抒情类小说创作 艾芜的边地漂泊者小说:以特异的边地人民传奇生活为题材, 开拓了现代文学反映现实的新领域 在左翼革命现实主义流派之内,发展起一种充满明丽清新的浪漫主义色调与感情的、主观抒情国素 很强的小说代表作: 《人生哲的 一课》、《山峡中》、短篇集《南行记》。 6、萧红 军为代表的东北 后, 嘱起的"东北作家群", 包括萧红、萧军、端木蕻良、舒群、骆宾基、罗烽、白 多描绘了沦陷区人民的苦难和斗争,形成了一种浓郝的春恋 乡上的爱国主义情绪和 (2)作家作品:萧红的长篇《生死场》 《呼兰河传》、拉篇集《牛车上》、《狂野的呼喊》,短 篇《小城三月》:萧军的长篇《八月的乡村》 端木蕻良的《科尔沁旗草原》、《鹭鸳湖的忧 郁》、《憎恨》集,舒群的《没有祖国的孩子》,骆宾基的《边隆线上》等都是具有代表性的。 书红 。代表作兰河传)创作少小说时正是找日战量苦的阶段, 这使远在香港的萧红更加 利作 部比较独特的:
看是无足轻重的家庭纠纷,但作家以讽刺的刀锋深入其中,使人在开怀一笑之外若有所思,看到外 来的妇女个性解放思潮后面,晃动着中国封建家规的暗影。 ●其他类型的讽刺小说: 《华威先生》1938年发表。小说主人公国民党官吏华威整天忙碌于开会、演说、吃饭,企图操纵一 切群众活动。其所作所为遭到人们的鄙视和抵制,最后,他不得不为此感到害怕。作品以夸张讽刺 手法,刻画了一个自命不凡、刚愎自用的国民党官僚形象。这部漫画小品式的中篇小说,是抗战前 期著名的暴露国统区弊端的讽刺文学作品。 ③讽刺性人物的塑造: ● 虚伪、狡诈的地主官僚形象:《脊背与奶子》中的长太爷。 ● 摇动、庸俗的小知识分子、小公务员、小市民形象:《陆宝田》 ● 愚昧不幸的城乡底层人民形象:《同乡们》中的长丰大叔;《善女人》中的长生奶奶;《包氏父 子》中的门房老包。 ④创作成就: 张天翼的创作不仅致力于作品题材多方面的开拓,而且进行着短篇小说体式的多种试验,作品尝试 糅合了各类方言(杭州、南京、上海、苏北、东北、湖南等方言),创造出新鲜流动的口语化文学 语言。他的小说注重写人,勾勒人物的线条明净而不驳杂,善于提炼习惯动作和用语,抓住人物的 灵魂中的细小特点,写出大的性格。他的讽刺与鲁迅的博大精深、老舍的温婉不同,有其锋利劲捷 之初,泼辣豪放的夸张风格十分鲜明。 4、社会剖析小说:采用二元对立的因果关系来表现复杂的社会斗争,在左翼文学内部成为主流的小 说体式,并对整个20世纪中国现实主义小说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1)茅盾(见后独立章) (2)沙汀 创作转变轨迹:"印象式的写法" → 讽刺的手法采用接近茅盾的叙述体式,把笔锋转到极为 熟悉的四川农村社会上去,展露出讽刺的光芒。 代表作:《法律外的航线》、《丁跛公》、《代理县长》、《凶手》、《在祠堂里》。他的社会剖 析小说特别能写出一批农村基层政权中的反动角色:流氓市侩型的《代理县长》,昏庸官僚型的 《龚老法团》里的旧派绅士。 他用白描手法抓住反面人物充满丑与恶的性格要害,如伪善、凶狠、颟顸而不自知等,精选细节, 从深处挖掘人物带有心理内容的谈吐与动作细节,重复地深化人物,加上一点点适量的人物历史回 叙,结尾又添一笔余味深长的点染,这便是"沙汀式"的刻写人物的技法。 (3)吴组缃 非"左联"成员,但创作倾向与左翼相近。坚持用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反映30年代破败的农村,被称为 善于进行社会分析的小说家。他的农村小说是用知识分子经过锤炼的"白话"写成,观察冷静、细 腻,不动声色,写平凡的人、事,偏能高度集中,深入开掘。小说集《西柳集》。代表作《樊家 铺》、《一千八百担》、《箓竹山房》。 (4)叶紫 小说以土地革命风暴、工农红军的反"围剿"为重大背景,描写亟待农民的性格及其成长。作品大多 都是真实表现大革命失败前后洞庭湖畔农民的生活与斗争,是火和血的事实,并以能揭露农村阶级 压迫的尖锐性著称。代表作《丰收》、《山村一夜》、《星》等。他的小说被成为"黑白分明的铅 画":故事总是描写地主与农民之间必可调和的阶级对立,笔下的人物也只具有强烈的爱与憎两种感 情,他将生活强化了,也简化了,这种"两分法"的人物设置、结构方式,对以后农村题材小说有重 要影响。 5、抒情类小说创作 艾芜的边地漂泊者小说:以特异的边地人民传奇生活为题材,开拓了现代文学反映现实的新领域。 在左翼革命现实主义流派之内,发展起一种充满明丽清新的浪漫主义色调与感情的、主观抒情因素 很强的小说。代表作:《人生哲学的一课》、《山峡中》、短篇集《南行记》。 6、萧红、萧军为代表的东北作家群的小说 九一八事变之后,崛起的"东北作家群",包括萧红、萧军、端木蕻良、舒群、骆宾基、罗烽、白 朗、李辉英等。 (1)创作特色:他们的作品富于激情,多描绘了沦陷区人民的苦难和斗争,形成了一种浓郁的眷恋 乡土的爱国主义情绪和粗犷的地方风格。 (2)作家作品:萧红的长篇《生死场》、《呼兰河传》、短篇集《牛车上》、《狂野的呼喊》,短 篇《小城三月》;萧军的长篇《八月的乡村》,端木蕻良的《科尔沁旗草原》、《鹭鸶湖的忧 郁》、《憎恨》集,舒群的《没有祖国的孩子》,骆宾基的《边陲线上》等都是具有代表性的。 萧红: ①代表作《呼兰河传》:创作此小说时,正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阶段,这使远在香港的萧红更加怀 念自己的故乡和童年,于是,萧红以自己的家乡与童年生活为原型,创作了这部小说。它在艺术形 式上是一部比较独特的:它从街头巷尾的情景写到喜庆病灾的种种盛典,从祖父的后花园写到家中
再写到几家邻居。虽然写了人物,但没有主角:虽也叙述故事,却没有主轴:全书七 :"安点不 《呼兰河传》不像 部将意义的小 而在它于这‘不像 小 更有 计有 的风还有些 可是,仍然有美」 也仍然不能不使你炫惑。 越丁论清红的《兰 ②创作特色:小说内容展现了本真、原始的文化形态,表现了传统的落后文化对人的戕害,从深层 次上展现了关于生与死、 关干零间的 永存、时间的永东等生命体验。她注重打开小说和其他非小 说之间的厚障壁,创作出了介于小说与散文及诗之间的新型小说样式 自由地出入于现实与回忆、 并融进作者强烈的感情气质,风格明丽、凄 将小说文体加以强化 市作为玫治斗争寿台来的都小说 不仅创作农村破产的乡土小说,也产生了将城 热释芳主流奇餐作受界对香公中冕的清推货收司斋在原的派魔磨好营食物微奖是秀青 翼小说家对30年代中国小说文体也做了多方面的探索 试 相对于40年代的解放区小说创作,30年代的左翼小说在形式方面偏于向外国小说学习,它虽然提侣 大交按的文中国传钱之周支学以纯色民众肉共的运长」 创 其 《水星》为 代表作家有沈 萧乾 李健吾、 芦 林徽因 卡批 何其芳、 林庚等等。 其中最重要的小说家是沈从 这一文学派系的命名与30年代初发生于上海和北京两个城市作家之间的一场论争直接相关,当时双 方互相攻击的主要人物是北京的沈从文和上海的苏汶,后来又加进了鲁迅等人。 1933年10月,沈从文在《大公报》文艺副刊发表了《文学者的态度》一文,批评那些主要在上海的 新派的作家 ,指页他们对创作缺之 1934年1月10日 看似偶然公捉 从根本 无意间引 其中蕴含着20世乾中国支堂的 西万, 与都市 海与内陆等等 「折射着古老的农业中国在向现代文明转换过程中的丰富景观 曾经追求过革命 后来又倾向文学价值独立的苏 上 文中就指出,所谓上 海气其实就是现代的都市气, 建现代机城文纳传播的产物,在相信必将声理更广高费路 京派作家创作的三个特点: (1)抒写我国传统的乡土文明: (2) 深含着传统文化底蕴的“学院背景“:(京派作家大都是北大 清华、燕京的师生) 凉派作 和月两 京派文 一种共同的特征 我们需要指出的是:京派作家不是以狭隘的心态去拒斥现代文明,但是对于都市文明又保持着反思 的立场。 这一切都作用于京派作家的文学观念和主张 年实上 京派和海派都是带着开放的眼光,而且处在不断衍变分化之中的流派。 (一)废名:京派小说的鼻祖,他的小说形式对于京派作家的影响很大。 :废名(1901-1967),原名冯文炳,字蕴仲,湖北黄梅 热人男种林的可 人,1922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两 大学期间开始创作, 1922年就在胡适主细 1925)、《桃园》(1928)、《枣》 是周作人四大弟子之 冯文炳(废名) 这计为具作人商网态食 逐出师门(即所谓"破门") 2、 小说: 废名是京派小说的鼻祖,又自成一家,文学史研究者也把他看作是一个田园小说作家。 《竹林的故事》:作品以真挚、友好的感情,描写 个纯洁而有生气的乡村少女三姑娘,是新文 品更像是 一小说 三姑娘已经融为
的庭院厢房,再写到几家邻居。虽然写了人物,但没有主角;虽也叙述故事,却没有主轴;全书七 章虽可各自独立却又俨然是一整体。 茅盾评价:"要点不在《呼兰河传》不像是一部严格意义的小说,而在它于这‘不像’之外,还有些 别的东西——一些比像一部小说更为‘诱人’些的东西: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 串凄婉的歌谣。"小说中"有讽刺,也有幽默。开始读时有轻松之感,然而愈越下去心头就会一点一 点沉重起来。可是,仍然有美,即使这美有点病态,也仍然不能不使你炫惑。"(《论萧红的〈呼兰 河传〉》) ②创作特色:小说内容展现了本真、原始的文化形态,表现了传统的落后文化对人的戕害,从深层 次上展现了关于生与死、关于空间的、永存、时间的永东等生命体验。她注重打开小说和其他非小 说之间的厚障壁,创作出了介于小说与散文及诗之间的新型小说样式,自由地出入于现实与回忆、 现实与梦幻、成年与童年之间,善于捕捉人、景细节,并融进作者强烈的感情气质,风格明丽、凄 婉,又不失英武之气。因此,萧红的小说文体被称为诗化小说的精品。 7、左翼小说创作的意义 左翼小说继承了"五四"传统,将小说文体加以强化,不仅创作农村破产的乡土小说,也产生了将城 市作为政治斗争舞台来看的都市小说。 在此基础上,左翼小说家对30年代中国小说文体也做了多方面的探索。在以社会剖析小说的现实主 义创作为主流的创作之外,他们在小说的抒情性质、讽刺性质、心理性质方面做了细微而大胆的尝 试。 相对于40年代的解放区小说创作,30年代的左翼小说在形式方面偏于向外国小说学习,它虽然提倡 大众化,但在化解中国传统文学和民间文学,以适应民众阅读的层面还有所欠缺。 三、京派的文学创作 京派作家是指20世纪20年代末到30年代居住或求学于以北平和天津等地为中心的北方城市、坚守自 由主义立场的作家群体,其基本成员是大学教师和大学生,他们以《大公报》文艺副刊、《文学杂 志》、《水星》为主要阵地。代表作家有沈从文、废名、朱光潜、凌叔华、萧乾、李健吾、芦焚、 林徽因、卞之琳、何其芳、李广田、林庚等等。其中最重要的小说家是沈从文。 这一文学派系的命名与30年代初发生于上海和北京两个城市作家之间的一场论争直接相关,当时双 方互相攻击的主要人物是北京的沈从文和上海的苏汶,后来又加进了鲁迅等人。 1933年10月,沈从文在《大公报》文艺副刊发表了《文学者的态度》一文,批评那些主要在上海的 新派的作家,指责他们对创作缺乏尊严感的习气。 1934年1月10日,沈从文在《大公报》文艺副刊发表了《论"海派"》一文,无意间引了一场"京派"和 海派的论争。这场论争看似偶然,却从根本上反映了30年代的文学格局,是乡土与城市两种文化背 景的对峙在文学中的体现。其中蕴含着20世纪中国文学的诸多母题: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乡 土与都市,沿海与内陆等等,折射着古老的农业中国在向现代文明转换过程中的丰富景观。 曾经追求过革命文艺,后来又倾向文学价值独立的苏汶,在《文人与上海》一文中就指出,所谓上 海气其实就是现代的都市气,是现代机械文明传播的产物,相信必将产生更广的影响。 京派作家创作的三个特点: (1)抒写我国传统的乡土文明; (2)深含着传统文化底蕴的"学院背景";(京派作家大都是北大、清华、燕京的师生) 这一点赋予了京派作家新的文化内质——以传统文化的底蕴去对抗和消融西方文明和现代都市文 明。在这一点上,京派文化并不完全采取保守主义的文化立场和姿态,他们试图用另一种方式建立 现代性的文明景观。 (3)京派作家在文体上有一种共同的特征——带有抒情性。 我们需要指出的是:京派作家不是以狭隘的心态去拒斥现代文明,但是对于都市文明又保持着反思 的立场。这一切都作用于京派作家的文学观念和主张。 事实上,京派和海派都是带着开放的眼光,而且处在不断衍变分化之中的流派。 (一)废名:京派小说的鼻祖,他的小说形式对于京派作家的影响很大。 1、生平:废名(1901-1967),原名冯文炳,字蕴仲,湖北黄梅人,1922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两 年后转入北京大学英国文学系。大学期间开始创作,1922年就在胡适主编的《努力周报》上发表短 篇作品。著有小说集《竹林的故事》(1925)、《桃园》(1928)、《枣》(1931)、。及长篇小 说《莫须有先生传》、《桥》(1932)等等。 曾为语丝社成员,师从周作人的风格,是周作人四大弟子之一,一般认为周作人有四大弟子:俞平 伯、江绍原、冯文炳(废名)、沈启无(原名沈杨)。最后这一位也可以不算,因为他稍后已经被 逐出师门(即所谓"破门")。 2、小说: 废名是京派小说的鼻祖,又自成一家,文学史研究者也把他看作是一个田园小说作家。 《竹林的故事》:作品以真挚、友好的感情,描写了一个纯洁而有生气的乡村少女三姑娘,是新文 学初期最富有诗情和青春气息的作品之一,这部作品更像是一支牧歌,而不是一篇小说。 在小说中,竹林和三姑娘已经融为一体,二者之间达到了一种诗意的象征境界。三姑娘在这里唱
帮母买 但是后来在这片竹林里也有三姑娘父亲的坟堆 有着清洁的 去看赛龙灯,其性格是非常 像竹子] 小说里 一般新文学作品的人 可能也读不惯废名的小说 有时 连人物 十行的,急性子读者 更读不了废名的小说,因为废名小说必须静下心来仔细品味。 即使是长篇小说《桥》也是这样: 《桥》1925年开始创作,前后写了十年左右,这部小说没有总体上的情节构思和连贯的故事框架 通篇由片断性的场景组成,桥分为上下篇,上篇写男主人公程小林放学后出城郊游,在河畔见了 女史琴子: 多金银花送给这位少女, 史象奶奶按 多间古风 派长无 小林家送去一头小牛,挑去 四个天桃子,拉子干西垫看城黄的稻草,这种描 宁篇写十年后程小林学返乡 这时 史琴子的身边形影不离伴着 一个表妹细 史琴子是程小林 的未婚妻 细竹就是春天 《桥》中的三位主人公虽然构成了经典的三角恋爱模式,但被此间的关系却非常纯洁, 而且小小说的 章都是一个独立的段落,写的几乎都是读书作画、抚琴吹萧,这一切使《桥》超出了经典意义 上的小说 废名的《桥》是一 远离尘露的通往古朴 村的桥 潜说: 桥》里充满的是诗境,是画境,是禅趣。每境 发名承他在写作表现手法] 是”分明安 「中国诗词的影响 写小说同唐人写绝句一样,不肯浪费语 但读他作品的人却不多,因为他的文章曾被人们认为是第一的难懂,只 3、艺术成就: 诗化小说的开创与实践 诗化小说的概念可以追溯到法国象征派诗人古尔蒙在183年提出的原则:"小说是一首诗篇,不是诗 不存在。"从此, "诗化小说"作为融合了叙述方式和诗意方式的类型,在西方小说史上一 专化小现相具有文化历史指向 浓厚的文化意 独特的人情风俗的乡土内容,而不 废名的小说以"诗化"闻名,他将周作人的文艺观念引至小说领域加以实践 融西方现代小、说技法和 中国古典诗文笔调于 兼具平谈朴讷和生辣奇僻之美 这种独特的创作风格被 誉为"房名风"时其后的沈从文等京派作家立生了一定景影响。其至在50年代的汪曾淋身上,也可以 找到他的影子。 田园牧歌的风味和意境的创造 至个普通的生活情景,在废名笔下就化为一个充满了田园风味的情景,化为一种空灵的意境,充 第 点在其后期小说《莫须有先生传 《英须有先生坐收音机以后》(1937)得到了更充分的体 现。其诗歌也具有这一种色彩,如 《十二月十九夜》 (二)凌叔华(新月社、京派代表作家) 1、生平:凌叔华,(1900-1990)原名凌瑞棠,笔名叔华、瑞唐、瑞棠、SUH0A、素心,原籍广东省 仕度与书画世家 是其父第四位夫人所生 娇妹四 者十九年中举 与廉有 长芦盐运 任清朝户部 代 直隶布政使。1911年后曾任北洋政界约法 议 政员参政。 酷爱绘 与齐白石、姚茫父、 王云、萧厘泉、 围启 城、王梦伯、陈半丁、陈寅格等著名画过从甚 密,组织"北京画会",家里常有文人墨客出出进进。 这种家庭 生活环境,使凌从小便受到文学艺术的陶治,并首先爱上了绘画。但是与此同时,地对 文学亦有很强烈的兴趣:当她在天津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读书的时候,她的写作才华像第一枝出 水的美萃 人注目其作文常在校刊 发表 1919年 五四“运动爆发,天津成立"天津 地考入燕京大学预科, 一年,翌年升入本科外文
歌、玩,帮父亲捉鱼、帮母亲买盐,但是后来在这片竹林里也有三姑娘父亲的坟堆。 而竹林也蕴藏着三姑娘的青春与性格,她不愿意把母亲一个人扔在家里去看赛龙灯,其性格是非常 安静和娴淑的。三姑娘像竹子一样有着清洁的品性,也像竹子一样有节。 严家炎说:"只爱读故事的人,读不了废名的小说,因为废名的小说里少有扑朔迷离的故事。读惯了 一般新文学作品的人,可能也读不惯废名的小说,因为废名小说有时连人物也是隐隐约约的。一目 十行的急性子读者,更读不了废名的小说,因为废名小说必须静下心来仔细品味。" 即使是长篇小说《桥》也是这样: 《桥》1925年开始创作,前后写了十年左右,这部小说没有总体上的情节构思和连贯的故事框架, 通篇由片断性的场景组成,桥分为上下篇,上篇写男主人公程小林放学后出城郊游,在河畔遇见了 牧牛少女史琴子,他摘了许多金银花送给这位少女,然后与此少女联姻,史家奶奶按照乡间古风, 派长工三哑叔给程小林家送去一头小牛,挑去二十四个大桃子,担子下面垫着嫩黄的稻草,这种描 写都充满着田园意味。 下篇写十年后程小林辍学返乡。这时,史琴子的身边形影不离伴着一个表妹细竹。史琴子是程小林 的未婚妻子,这已经是宗法社会不可移易的定规,但细竹更为天真活泼,成了程小林一见倾心的乡 村美的化身。程小林虽然留恋温厚贤惠的史琴子,但更为喜欢天真聪颖的细竹,因为 在程小林的心 中,细竹就是春天。 《桥》中的三位主人公虽然构成了经典的三角恋爱模式,但彼此间的关系却非常纯洁,而且小说的 每一章都是一个独立的段落,写的几乎都是读书作画、抚琴吹箫,这一切使《桥》超出了经典意义 上的小说:废名的《桥》是一条远离尘嚣的通往古朴乡村的桥。 读者总觉得像是在读诗,而不是小说。朱光潜说:"《桥》里充满的是诗境,是画境,是禅趣。每境 自成一趣,可以离开前后所写的境界而独立。" 废名承认他在写作表现手法上是"分明受了中国诗词的影响,写小说同唐人写绝句一样,不肯浪费语 言。" 废名是个名气很大的作家,但读他作品的人却不多,因为他的文章曾被人们认为是第一的难懂,只 有周作人和俞平伯是他的知音。 3、艺术成就: 第一、诗化小说的开创与实践; 诗化小说的概念可以追溯到法国象征派诗人古尔蒙在1893年提出的原则:"小说是一首诗篇,不是诗 歌的小说并不存在。"从此,"诗化小说"作为融合了叙述方式和诗意方式的类型,在西方小说史上一 直绵延不绝。 诗化小说主要是指小说具有文化历史指向、浓厚的文化意蕴、独特的人情风俗的乡土内容,而不注 重小说的情节的曲折等。 废名的小说以"诗化"闻名,他将周作人的文艺观念引至小说领域加以实践,融西方现代小说技法和 中国古典诗文笔调于一炉,文辞简约幽深,兼具平淡朴讷和生辣奇僻之美。这种独特的创作风格被 誉为"废名风",对其后的沈从文等京派作家产生了一定影响,甚至在50年代的汪曾祺身上,也可以 找到他的影子。 第二、田园牧歌的风味和意境的创造。 一个普通的生活情景,在废名笔下就化为一个充满了田园风味的情景,化为一种空灵的意境,充满 诗情画意。 废名的《桥》是一条远离尘嚣的通往古朴乡村的桥。 第三、独特的禅趣和玄学意味。 这一点在其后期小说《莫须有先生传》、《莫须有先生坐收音机以后》(1937)得到了更充分的体 现。其诗歌也具有这一种色彩,如:《十二月十九夜》。 (二)凌叔华(新月社、京派代表作家) 1、生平:凌叔华,(1900-1990)原名凌瑞棠,笔名叔华、瑞唐、瑞棠、SUHOA、素心,原籍广东省 番禺县,1900年3月25日生于文化古城北京的一个仕宦与书画世家,是其父第四位夫人所生,姊妹四 人,排行第三,在家里排行第十。古城的灿烂文化和环境启迪了她的天资才华,影响了她的爱好和 生活。 凌叔华的父亲凌福彭,字润台,出身翰苑,光绪十九年中举人,与康有为同榜进士,历任清朝户部 主事兼军机章京、天津知府兼天津工艺局及习艺所督办、保定知府、天津道长芦盐运使、顺天府尹 代理、直隶布政使。1911年后曾任北洋政界约法会议议员、参政员参政。他精于词章、酷爱绘画, 曾与齐白石、姚茫父、王云、萧厘泉、周启祥、金城、王梦伯、陈半丁、陈寅恪等著名画家过从甚 密,组织"北京画会",家里常有文人墨客出出进进。 这种家庭、生活环境,使凌从小便受到文学艺术的陶冶,并首先爱上了绘画。但是与此同时,她对 文学亦有很强烈的兴趣:当她在天津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读书的时候,她的写作才华像第一枝出 水的芙蓉,文采超众,引人注目,其作文常在校刊上发表。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天津成立"天津 爱国同志会",出版由许广平、蒋云主编的《醒世》周刊,她也受到影响。 1922年二十二岁那年,她考入燕京大学预科,曾与即将毕业的谢冰心同学一年,翌年升入本科外文
系 林的地 立的成 年《酒后》在《现代评论》(第 一卷第 ,引起 的注 文学在《 平花》 志汉文艺》 《国闻周刊》及《中国文艺》上发表作 1926年6月地从燕京大学外文系毕业】 优异成绩获该校金钥匙奖,任职北京故宫博物院书法绘画部 门。7月 地与陈极结婚,塑年初秋 夫妇同往日本作短期旅行】 后凌叔华留京都一年,研读菊池 宽、佐藤春夫、芥川龙之介、 谷崎润一哪、 夏目漱石的作品及日本艺术。 作为作家的凌叔华,其创作整整占据了她的一生。她的作品除了短篇小说集《花之寺》 《女 高小说省朵 《爱山 京多》 有限公 (1 《凌叔华小 文选集》 一1986年 、《凌 独刷 英文著作《古歌集》(由傅光明译成中文 又名《古韵》 得助馆亮新为疯修赛卓办家的虞 还具有作家与画家的双重身份:侨居异国三十多年。地曾先后在巴黎、伦敦、法土领等地 、陈二人对于文艺有着一样的爱好,写作绘画、评文论艺是其一生中共同的精神寄托。据一位记 《凌叔华谈陈源》 中说,他们婚后不在同 书房写作。凌叔华创作总是对陈源”保密”,生 [信这是不北:只有保发其才收相和 用冰冷的水将她的文思和创作激情之火浇灭;陈源写好文章 这是凌散华第一篇具有影响力的小说, 可以过是地的代表作之 它写一位少妇采技 在丈夫永境 的朋友子仪吃醉酒之后」 产生了想去吻他的强烈愿望 要求丈夫答应她 口要一他可以 夫说 “夫妻的爱和朋友的爱是不同的呀!“但最后还是允许地去吻醉中的朋友。 当地走到这位朋友 身边时,地却失却了勇气。这篇小说,当然不能说它有多么重大的社会意义,但它的技巧的熟练。 心理描写之细腻,堪称是凌叔华艺术风格的代表。 艺术特点: 鲜明的自省风格:凌的作 以及由此 导致的 E R 强烈戏刷性的小说叙事,呈现着内倾化趋势,情节淡化,少有 大开大合,更多地是着力于人物潜在的心灵世界表现 以文写画的创作特色:凌叔华通过场景描绘和人物描墓体现着她的以文写画的创作特色,其中 涌动着朦胧淡远的中国传统水墨画的意境,富有绘画美,透示出其人其文韵雅的气质。 四、海派文学创作 月黄 代表作 《品后的幸品》 《长涂》 别鲁讯以”三角多角迹,、" 你号 他的海派性爱小说创作, 滥,彻底地媚俗化。 2、十灵风 代表作:《女娲氏之遗孽》 小说集《菊子夫人》、 《鸠绿媚》 《红的天使》 《案丁香》 般都打着反禁欲 间有在基疼性技过 义和批评封建道德的旗子,于两情 不时有 的文字出现, 平的风 似。但 的理分新手法。国北, 校》、《内孩风是生国心理分析小说最早的 1931年以后,他追逐新的浪潮」 大幅度改变自己 伤成的悲情故事很快被对时整女性的动态刻画所 小说用跳动不定的充满感官刺激的意象 新奇的比喻,对话的暗示性、 名望母 甚至分镜头 剧本的直接插入等用醉现代的问题来写最现代的都市男女。如:“《紫丁香》、《第七号女性》 《忧郁解剖学》、 《朱古律的回忆》。 叶灵风凭他的都市敏感,知道上海出现了新的“族类",便发挥自己对英法文学了解的特长,吸收西 方现代派表现城市人的艺术经验,来开发新的小说品种,这类小说与"新感觉派"相当接近
系,主修英文、法文和日文,并听过周作人的"新文学"课。 1925年1月10日,凌叔华奠定她在文坛上的地位的成名之作《酒后》在《现代评论》(第一卷第五 期)上发表;3月21日,短篇小说《绣枕》又在同一刊物(第一卷第十五期)发表,引起了广泛的注 意。至此她创作的兴趣更浓,除在《现代评论》上发表小说外,也在《新月》月刊、《晨报》副 镌、《燕大周刊》、《文学杂志》、《大公文艺》、《武汉文艺》、《文学季刊》、《开明》、 《国闻周刊》及《中国文艺》上发表作品。 1926年6月她从燕京大学外文系毕业,以优异成绩获该校金钥匙奖,任职北京故宫博物院书法绘画部 门。7月,她与陈源结婚;翌年初秋,夫妇同往日本作短期旅行,后凌叔华留京都一年,研读菊池 宽、佐藤春夫、芥川龙之介、谷崎润一郎、夏目漱石的作品及日本艺术。 作为作家的凌叔华,其创作整整占据了她的一生。她的作品除了短篇小说集《花之寺》、《女 人》、《小哥儿俩》及散文集《爱山庐梦影》(1960年,新加坡星洲世界书局有限公司)外,还有 短篇小说自选集《凌叔华选集》(1960年,星洲世界书局有限公司)和香港文学研究社出版的《凌 叔华选集》(梅子编,1979年)、《凌叔华小说集》(一、二;1984年,台北洪范书店)、《凌叔 华小说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凌叔华散文选集》(1986年,百花文艺出版社),十二篇 独幕剧、英文著作《古歌集》(由傅光明译成中文,又名《古韵》,1994年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 及一些零篇散文。 同时,凌还具有作家与画家的双重身份:侨居异国三十多年,她曾先后在巴黎、伦敦、波士顿等地 博物馆和新加坡多次举办个人画展。 凌、陈二人对于文艺有着一样的爱好,写作绘画、评文论艺是其一生中共同的精神寄托。据一位记 者在《凌叔华谈陈源》一文中说,他们婚后不在同一书房写作。凌叔华创作总是对陈源"保密",生 怕这位批评家在她的作品尚未发表时,用冰冷的水将她的文思和创作激情之火浇灭;陈源写好文章 后,也不给她看,只有一俟发表,才彼此相示。 1990年5月22日凌于北京逝世。 2、《酒后》 这是凌叔华第一篇具有影响力的小说,可以说是她的代表作之一。它写一位少妇采苕,在丈夫永璋 的朋友子仪吃醉酒之后,产生了想去吻他的强烈愿望,要求丈夫答应她,只要一秒钟就可以了。丈 夫说:"夫妻的爱和朋友的爱是不同的呀!"但最后还是允许她去吻醉中的朋友。当她走到这位朋友 身边时,她却失却了勇气。这篇小说,当然不能说它有多么重大的社会意义,但它的技巧的熟练, 心理描写之细腻,堪称是凌叔华艺术风格的代表。 3、艺术特点: 第一、鲜明的自省风格;凌的作品中有两类别具特色的女性形象,即落寞的旧式女性和新型的知识 女性。这两类人物在各方面都有较大差异,但她们却在不同层次上共同体现了以男性为中心的女性 传统意识对其自身价值的影响以及由此而导致的女性的悲剧。 这种温和的创作风格有别于鲜明故事性,强烈戏剧性的小说叙事,呈现着内倾化趋势,情节淡化,少有 大开大合,更多地是着力于人物潜在的心灵世界表现。 第二、以文写画的创作特色;凌叔华通过场景描绘和人物描摹体现着她的以文写画的创作特色,其中 涌动着朦胧淡远的中国传统水墨画的意境,富有绘画美,透示出其人其文韵雅的气质。 四、海派文学创作 (一)初期的海派小说 随着30年代中国现代消费文化环境在上海的形成,一批作家的小说脱离了社会小说的轨道,创作发 生了操着新文学体向市民读者倾斜的变化,成就了最初了海派小说和海派作家。 1、张资平 代表作:《最后的幸福》、《长途》、《上帝的儿女们》等,别鲁迅冠以"三角多角恋爱小说家"的 称号。他的海派性爱小说创作,是将创造社本来就有的青年苦闷源于经济和性的双重压抑的主题用 滥,彻底地媚俗化。 2、叶灵凤 代表作:《女娲氏之遗孽》、小说集《菊子夫人》、《鸠绿媚》、《红的天使》、《紫丁香》 其创作是由感伤的恋情小说作为创作起点,一般都打着反禁欲主义和批评封建道德的旗子,于两情 描写中,不时有性暴露、性挑逗的文字出现,这与张资平的风格相似。但值得肯定的是叶灵凤已经 开始试用心理分析的手法来创作小说。如:《姊嘉之夜》、《内疚》、《摩伽的试探》都尝试运用 了弗洛伊德主义的心理分析手法。因此,在新感觉派形成之前,叶灵凤是中国心理分析小说最早的 推行者之一。 1931年以后,他追逐新的浪潮,大幅度改变自己,伤感的悲情故事很快被对时髦女性的动态刻画所 代替。小说用跳动不定的充满感官刺激的意象,新奇的比喻,对话的暗示性、多义性,甚至分镜头 剧本的直接插入等用醉现代的问题来写最现代的都市男女。如:《紫丁香》、《第七号女性》、 《忧郁解剖学》、《朱古律的回忆》。 叶灵凤凭他的都市敏感,知道上海出现了新的"族类",便发挥自己对英法文学了解的特长,吸收西 方现代派表现城市人的艺术经验,来开发新的小说品种,这类小说与"新感觉派"相当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