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医大护理学院《健康评估》第一十七次课教案 授课章节 第四章实验室检查 第三节体液实验室检查 授课时数 3学时 出版社 教材名称 健康评估 主编 吕探云 人卫3版 及版本 课 型 理论课 主要教学方法 启发讲授,举例,指导 自学 05 护 授课班级 授课班 52 授课时间 12月11日 授课时间 月日 级 -5 授课班 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 级 授课时间 月日 1.掌握:尿液一般性状检查的有关项目、 尿液显微镜检查内容及临床意义 教 学 2.熟悉:尿液一般性状检查异常的临床意义,尿液化学检查,尿蛋白定量、尿 糖定量检验正常参考值及异常的临床意义,粪便隐血检查的临床意义 目 2.了解:尿酮体检验的临床意义,粪便常规检验内容及临床意义 的 重点 尿液一般性状检查的有关项目、尿液显微镜检查内容及临床意义 难 点 尿蛋白定量、尿糖定量检验正常参考值及异常的临床意义 教学 时间 过程 分配 【组织教学】 宣布上课,查学生出勤 2. 【复习旧课】 提问:1红细胞及血红蛋白的参考值? 2.中性粒细胞增多的临床意义? 3 【讲授新课】 第六章 实验室检查 (启发讲授) 第三节体液实验室检查 >提问:尿量多 一、尿液 少的影响因 ,尿液理学检查★(见详案) 35' 素? (一)尿量 (二)外观
安医大护理学院《健康评估》第 一十七次课教案 授课章节 第四章 实验室检查 第三节 体液实验室检查 授课时数 3学时 教材名称 健康评估 主 编 吕探云 出版社 及版本 人卫3版 课 型 理论课 主要教学方法 启发讲授,举例,指导 自学 授课班级 05 护 理 52 - 55 授课时间 12月11 日 授课班 级 授课时间 月 日 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 授课班 级 授课时间 月 日 教 学 目 的 1.掌握:尿液一般性状检查的有关项目、尿液显微镜检查内容及临床意义 2.熟悉:尿液一般性状检查异常的临床意义,尿液化学检查,尿蛋白定量、尿 糖定量检验正常参考值及异常的临床意义,粪便隐血检查的临床意义 2.了解:尿酮体检验的临床意义,粪便常规检验内容及临床意义 重 点 尿液一般性状检查的有关项目、尿液显微镜检查内容及临床意义 难 点 尿蛋白定量、尿糖定量检验正常参考值及异常的临床意义 教 学 过 程 时间 分配 【组织教学】 【复习旧课】 【讲授新课】 (启发讲授) Ø 提问:尿量多 少的影响因 素? 宣布上课,查学生出勤 提问:1.红细胞及血红蛋白的参考值? 2.中性粒细胞增多的临床意义? 第六章 实验室检查 第三节 体液实验室检查 一、尿液 一.尿液理学检查★(见详案) (一)尿量 (二)外观 2’ 3’ 35’
》举例尿液气味 (三)气味 (四)比重 的影响因素 二.尿液化学检查 (一)尿PH测定(二)尿蛋白质测定 (三)尿糖测定 (四)尿酮体测定 >举例:尿糖变 三.尿液显微镜检查★(见详案) 35' 化 (一)细胞 (二)管型 (三)结晶 (四)尿沉渣定量检测 二、 粪便检查 一.粪便理学检查 (一)量 (二)性状和颜色★ 20' (三)气味 (四)寄生虫虫体 二.粪便化学检查(见详案) (一)隐血试验★ (二)胆色素检验 三.粪便显微镜检查 20' (一)细胞 (二)其他 巩固本节重点内容 【课堂小结】 1.结合护理学基础总结各种尿液标本的采集与保存方法 5' 【布置作业】 2.预习第六节肾功能检查中肾小球功能检查的指标及临床意 课后小结: 参考资料: 《诊断学》 人卫出版第四版戚仁铎主编 《护理学基础》人卫出版第二版李小萍主编 第六章 实验室检查 尿液是经过肾脏滤过、肾小管的重吸收、释放等形成的终末代谢产物而排出体外:所以通过尿检可 以了解肾脏的情况及药物治疗情况。 第三节体液实验室检查 一、尿液检查 一,尿液理学检查★
Ø 举例尿液气味 的影响因素 Ø 举例:尿糖变 化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三)气味 (四)比重 二.尿液化学检查 (一)尿PH测定(二)尿蛋白质测定 (三)尿糖测定 (四)尿酮体测定 三.尿液显微镜检查★(见详案) (一)细胞 (二)管型 (三)结晶 (四)尿沉渣定量检测 二、 粪便检查 一.粪便理学检查 (一)量 (二)性状和颜色★ (三)气味 (四)寄生虫虫体 二.粪便化学检查(见详案) (一)隐血试验★ (二)胆色素检验 三.粪便显微镜检查 (一)细胞 (二)其他 巩固本节重点内容 1.结合护理学基础总结各种尿液标本的采集与保存方法 2.预习第六节肾功能检查中肾小球功能检查的指标及临床意 义 35’ 20’ 20’ 5’ 课后小结: 参考资料: 《诊断学》 人卫出版 第四版 戚仁铎主编 《护理学基础》人卫出版 第二版 李小萍主编 第六章 实验室检查 尿液是经过肾脏滤过、肾小管的重吸收、释放等形成的终末代谢产物而排出体外;所以通过尿检可 以了解肾脏的情况及药物治疗情况。 第三节 体液实验室检查 一、尿液检查 一.尿液理学检查★
(一)尿量 1.正常人:一昼夜的尿量1000~2000ml,平均1500ml, 尿量的多少取决于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管的重吸收、浓缩、稀释功能,同时也受气温、出汗、精神 因素、活动量、饮水量、食物中的水分及药物的影响。 举例:临床上应用利尿剂的病人尿量也会增多。 2.异常尿量的意义: (1)多尿:>2500ml 举例:临床 上输液病人上厕所的频率会增加(暂时性多尿) (2)少尿:3个/HP℉。 2.脓尿或菌尿:因尿内含有大量的脓细胞或细菌等炎性渗出物,尿液常呈云雾状混浊,菌尿静置后 不下沉:脓尿静置后可有白色云絮状沉淀。此两种尿液加热或加酸均不能使混浊消失。。 3.血红蛋白尿:因血管内溶血所致,尿液呈酱油色或红葡萄酒色。 4.胆红素尿:因尿中含有大量结合胆红素所致,外观呈深黄色,振荡后出现黄色泡沫且不易消失。 5.乳糜尿:因尿内含有大量脂肪微粒所致,外观呈乳白色,见于丝虫病、肾周淋巴管阻塞等。 (三)气味 1.正常:新鲜尿液呈现挥发性的酸的味道,久置尿液呈氨臭味。 2.异常:糖尿病患者尿中因含有大量的酮体,呈现烂苹果味。 慢性膀胱炎、尿滞留病人:排出新鲜的尿即有氨味。 进食葱蒜过多时呈相应的特殊气味。 举例:生活中进食过多的蒜,洋葱等都会使得尿液气味改变。 (四)比重 1.参考值:1.015~1.025 2.临床意义: 补充:尿比重高低受尿液中水分、所含盐类、无机物的影响很大;病理情况又受Pr、糖、c等多种 因素的影响;临床上无重大意义,只作参考指标。 举例:大量饮水后可低至1.003以下。尿比重的高低可粗略判断肾小管的浓缩稀释功能。 ·尿比重↑:心衰、高热、脱水、高尿、糖尿病(尿液中含有大量的葡萄糖)。 ·尿比重↓:尿崩症、慢肾衰
(一)尿量 1.正常人:一昼夜的尿量1000~2000ml,平均1500ml, 尿量的多少取决于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管的重吸收、浓缩、稀释功能,同时也受气温、出汗、精神 因素、活动量、饮水量、食物中的水分及药物的影响。 举例:临床上应用利尿剂的病人尿量也会增多。 2.异常尿量的意义: ⑴ 多尿:>2500ml 举例:临床 上输液病人上厕所的频率会增加(暂时性多尿) ⑵少尿:<400ml/24h,或<17ml/h (3)无尿 <100ml/24h称为无尿。主要见于严重的急性肾功能衰竭及肾移植术后发生排异反应。 (二)外观 正常尿液多呈淡黄色,主要由尿胆原尿胆素及多肽所结合的尿色素所致。 1.血尿:尿液中含有一定量的红细胞。 肉眼血尿: 每升尿液中含血量超过1ml时,即可呈淡红色、洗肉水样、血红色,甚至混有凝血块。 镜下血尿: 尿液离心测定后,镜检红细胞>3个/HPF。 2.脓尿或菌尿:因尿内含有大量的脓细胞或细菌等炎性渗出物,尿液常呈云雾状混浊,菌尿静置后 不下沉;脓尿静置后可有白色云絮状沉淀。此两种尿液加热或加酸均不能使混浊消失。。 3.血红蛋白尿:因血管内溶血所致,尿液呈酱油色或红葡萄酒色。 4.胆红素尿:因尿中含有大量结合胆红素所致,外观呈深黄色,振荡后出现黄色泡沫且不易消失。 5.乳糜尿:因尿内含有大量脂肪微粒所致,外观呈乳白色,见于丝虫病、肾周淋巴管阻塞等。 (三)气味 1.正常:新鲜尿液呈现挥发性的酸的味道,久置尿液呈氨臭味。 2.异常:糖尿病患者尿中因含有大量的酮体,呈现烂苹果味。 慢性膀胱炎、尿滞留病人:排出新鲜的尿即有氨味。 进食葱蒜过多时呈相应的特殊气味。 举例:生活中进食过多的蒜,洋葱等都会使得尿液气味改变。 (四)比重 1.参考值:1.015~1.025 2.临床意义: 补充:尿比重高低受尿液中水分、所含盐类、无机物的影响很大;病理情况又受Pr、糖、cell等多种 因素的影响;临床上无重大意义,只作参考指标。 举例:大量饮水后可低至1.003以下。尿比重的高低可粗略判断肾小管的浓缩稀释功能。 ·尿比重↑:心衰、高热、脱水、高尿、糖尿病(尿液中含有大量的葡萄糖)。 ·尿比重↓:尿崩症、慢肾衰
二.尿液化学检查 (一)尿PH测定 1.参考值正常尿液多呈弱酸性,pH约6.5,波动在4.5~8.0间。 2.临床意义 (1)尿pH降低:见于酸中毒、糖尿病、高热、痛风及口服氯化胺、维生素C等酸性药物。 (2)尿H增高:见于碱中毒、膀胱炎、肾小管性酸中毒及用碱性药物等。 (二)尿蛋白质测定 正常人尿蛋白含量甚微,成人为0^80mg/24h尿。 若尿中蛋白质含量>150mg/24h尿,或尿蛋白定性试验阳性,称为蛋白尿。 临床上用阴性(-)与阳性(+)表示定性结果,同时用(+)~(++++)表示尿蛋白阳性的程度。 尿蛋白定性及定量试验有一定的相关性,粗略供参考的相关性见表7-4。 表7-4尿蛋白定性结果 反应结果 表示符号 尿蛋白含量 无混浊 (-) 20-80mg/24h 微混浊 (±) 10000mg/24h 1.参考值 尿蛋白定性试验阴性,定量试验0~80mg/24h尿。 2.临床意义 (1)生理性蛋白尿:当剧烈运动、精神紧张、寒冷、直立较久、高温环境下,可出现暂时性蛋白 尿,尿蛋白定性一般不超过(+)。 (2)病理性蛋白尿:系指器质性病变,尿蛋白定性试验持续阳性。 ①肾小球性蛋白尿:见于急、慢性肾小球肾炎及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继发性肾小球疾病: ②肾小管性蛋白尿:见于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肾小管性酸中毒等: ③混合性蛋白尿:指肾小球和肾小管同时受累所致的蛋白尿,如肾小球肾炎或肾盂肾炎后期,糖尿 病肾病等: ④溢出性蛋白尿:见于急性溶血、多发性骨髓瘤等。 (三)尿糖测定 正常人尿内葡萄糖含量甚微,含糖量8.88mmol/L(160mg/d1),尿糖定性试验阳性,称糖尿。 临床上用阴性(-)与阳性(+)表示定性试验的结果,用(+)~(++++)表示尿糖阳性程度 或大致的含量变化 1.参考值尿糖定性试验阴性,定量为0.56~5.0mmol/24h
二.尿液化学检查 (一)尿PH测定 1.参考值 正常尿液多呈弱酸性,pH约6.5, 波动在4.5~8.0间。 2.临床意义 (1)尿pH降低:见于酸中毒、糖尿病、高热、痛风及口服氯化胺、维生素C等酸性药物。 (2)尿pH增高:见于碱中毒、膀胱炎、肾小管性酸中毒及用碱性药物等。 (二)尿蛋白质测定 正常人尿蛋白含量甚微,成人为0~80mg/24h尿。 若尿中蛋白质含量>150mg/24h尿,或尿蛋白定性试验阳性,称为蛋白尿。 临床上用阴性(-)与阳性(+)表示定性结果,同时用(+)~(+ + + +)表示尿蛋白阳性的程度。 尿蛋白定性及定量试验有一定的相关性,粗略供参考的相关性见表7-4。 表7-4 尿蛋白定性结果 --------------------------------------------------------------------------------------- --------- 反应结果 表示符号 尿蛋白含量 --------------------------------------------------------------------------------------- --------- 无混浊 (-) 20~80mg/24h 微混浊 (±) 10000mg/24h --------------------------------------------------------------------------------------- --------- 1.参考值 尿蛋白定性试验阴性,定量试验0~80mg/24h尿。 2.临床意义 (1)生理性蛋白尿:当剧烈运动、精神紧张、寒冷、直立较久、高温环境下,可出现暂时性蛋白 尿,尿蛋白定性一般不超过(+)。 (2)病理性蛋白尿:系指器质性病变,尿蛋白定性试验持续阳性。 ①肾小球性蛋白尿:见于急、慢性肾小球肾炎及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继发性肾小球疾病; ②肾小管性蛋白尿:见于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肾小管性酸中毒等; ③混合性蛋白尿:指肾小球和肾小管同时受累所致的蛋白尿,如肾小球肾炎或肾盂肾炎后期,糖尿 病肾病等; ④溢出性蛋白尿:见于急性溶血、多发性骨髓瘤等。 (三)尿糖测定 正常人尿内葡萄糖含量甚微,含糖量8.88mmol/L(160mg/d1),尿糖定性试验阳性,称糖尿。 临床上用阴性(-)与阳性(+)表示定性试验的结果,用(+)~(+ + + +)表示尿糖阳性程度 或大致的含量变化 1.参考值 尿糖定性试验阴性,定量为0.56~5.0mmol/24h
2.临床意义 (1)生理性糖尿:饮食性糖尿,精神性糖尿,妊娠糖尿 举例:食糖过多或静脉注入大量葡萄糖后可出现暂时性血糖升高,尿糖阳性 (2)病理性糖尿 ①暂时性糖尿(应激性糖尿) 举例:临床上颅脑外伤、脑出血、急性心肌梗死时可出现的暂时性血糖和尿糖增高。 ②血糖正常性糖尿:血糖浓度正常,因肾小管对葡萄糖重吸收的功能减退,肾糖阈值降低产生的糖 尿,又称肾性糖尿。常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等。 ③血糖增高性糖尿:最常见于糖尿病。尿糖可用来间接判断血糖情况,监测病情变化和观察疗效。 其次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腺垂体功能亢进、嗜铬细胞瘤、库欣综合征等内分泌异常所致的继发性 高血糖症。 此外,某些药物如阿司匹林、链霉素、水杨酸、异烟肼等可出现尿糖假阳性反应。 (四)尿酮体测定 提问:结合生理提问什么事酮体,是什么的代谢产物? 酮体(KET)是乙酰乙酸、B羟丁酸和丙酮的总称,是体内脂肪代谢的中间产物。当糖代谢障碍或 脂肪分解加速时,产生的酮体量超过组织利用酮体的能力,血中酮体增多并从尿中排出形成酮尿。 1.参考值 定性试验呈阴性。 2.临床意义阳性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严重呕吐、腹泻、剧烈运动、饥饿及应激状态等。 三.尿液显微镜检查★ (一)细胞 1.红细胞 (1)参考值:正常人尿沉渣镜检红细胞0~偶见HP (2)临床意义:如平均>3个HP,尿外观正常者,称为镜下血尿。 2.白细胞和脓细胞 (1)参考值:正常人尿内白细胞平均05个/P (2)临床意义:如>5个HP,称镜下脓尿。各种肾脏疾病均可引起尿中白细胞轻度增加,如有大量 白细胞, 3.上皮细胞正常尿液中可见少量扁平上皮细胞和移行上皮细胞,泌尿道炎症时可大量出现。尿中 出现肾小管上皮细胞,常提示肾小管病变,见于急性或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移植后排异反应期。 (二)管型 管型是蛋白质、细胞或碎片在肾小管、集合管中凝固而成的圆柱状蛋白聚体。管型的出现往往提示 有肾实质损害。管型可有多种类型。 常见的有: (1)透明管型:正常人0~偶见P,老年人清晨浓缩尿中也可见到。数量增多见于急、慢性肾小球 肾炎、急性肾盂肾炎、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剧烈运动后、发热、全身麻醉时可暂时出现。 (2)细胞管型:管型内细胞量超过管型体积的1/3时称为细胞管型。可按其所含细胞的种类命名。① 红细胞管型:见于急性肾炎、慢性肾炎急性发作、肾小管环死等;②白细胞管型:常见于肾盂肾 炎、间质性肾炎等:③上皮细胞管型:提示肾小管有病变,见于急性肾小管坏死、急性肾炎、慢性 肾炎等。 (3)颗粒管型:管型中崩解产物颗粒量超过管型体积的1/3时称为颗粒管型。①粗颗粒管型:见于慢 性肾炎、肾盂孟肾炎或药物中毒所致的肾小管损伤:②细颗粒管型:见于慢性肾炎或急性肾小球肾炎 后期。 (4)蜡样管型:其出现提示肾小管病变严重,预后差。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晚期、肾衰竭等
2.临床意义 (1)生理性糖尿:饮食性糖尿 ,精神性糖尿,妊娠糖尿 举例:食糖过多或静脉注入大量葡萄糖后可出现暂时性血糖升高,尿糖阳性 (2)病理性糖尿 ①暂时性糖尿(应激性糖尿) 举例:临床上颅脑外伤、脑出血、急性心肌梗死时可出现的暂时性血糖和尿糖增高。 ②血糖正常性糖尿:血糖浓度正常,因肾小管对葡萄糖重吸收的功能减退,肾糖阈值降低产生的糖 尿,又称肾性糖尿。常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等。 ③血糖增高性糖尿:最常见于糖尿病。尿糖可用来间接判断血糖情况, 监测病情变化和观察疗效。 其次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腺垂体功能亢进、嗜铬细胞瘤、库欣综合征等内分泌异常所致的继发性 高血糖症。 此外,某些药物如阿司匹林、链霉素、水杨酸、异烟肼等可出现尿糖假阳性反应。 (四)尿酮体测定 提问:结合生理提问什么事酮体,是什么的代谢产物? 酮体(KET)是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的总称,是体内脂肪代谢的中间产物。当糖代谢障碍或 脂肪分解加速时,产生的酮体量超过组织利用酮体的能力,血中酮体增多并从尿中排出形成酮尿。 1.参考值 定性试验呈阴性。 2.临床意义 阳性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严重呕吐、腹泻、剧烈运动、饥饿及应激状态等。 三.尿液显微镜检查★ (一)细胞 1.红细胞 (1)参考值:正常人尿沉渣镜检红细胞0~偶见/HP (2)临床意义:如平均>3个/HP,尿外观正常者,称为镜下血尿。 2.白细胞和脓细胞 (1)参考值:正常人尿内白细胞平均0~5个/HP (2)临床意义:如>5个/HP,称镜下脓尿。各种肾脏疾病均可引起尿中白细胞轻度增加,如有大量 白细胞, 3.上皮细胞 正常尿液中可见少量扁平上皮细胞和移行上皮细胞,泌尿道炎症时可大量出现。尿中 出现肾小管上皮细胞,常提示肾小管病变,见于急性或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移植后排异反应期。 (二)管型 管型是蛋白质、细胞或碎片在肾小管、集合管中凝固而成的圆柱状蛋白聚体。管型的出现往往提示 有肾实质损害。管型可有多种类型。 常见的有: (1)透明管型:正常人0~偶见/HP,老年人清晨浓缩尿中也可见到。数量增多见于急、慢性肾小球 肾炎、急性肾盂肾炎、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剧烈运动后、发热、全身麻醉时可暂时出现。 (2)细胞管型:管型内细胞量超过管型体积的1/3时称为细胞管型。可按其所含细胞的种类命名。① 红细胞管型:见于急性肾炎、慢性肾炎急性发作、肾小管环死等;②白细胞管型:常见于肾盂肾 炎、间质性肾炎等;③上皮细胞管型:提示肾小管有病变,见于急性肾小管坏死、急性肾炎、慢性 肾炎等。 (3)颗粒管型:管型中崩解产物颗粒量超过管型体积的1/3时称为颗粒管型。①粗颗粒管型:见于慢 性肾炎、肾盂肾炎或药物中毒所致的肾小管损伤;②细颗粒管型:见于慢性肾炎或急性肾小球肾炎 后期。 (4)蜡样管型:其出现提示肾小管病变严重,预后差。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晚期、肾衰竭等
(5)脂肪管型:见于肾病综合征、中毒性肾病等。 (6)肾衰竭管型:常见于慢性肾衰竭少尿期,提示预后不良 (三)结晶 尿液中常见的结晶体如尿酸、草酸钙、磷酸盐类多无临床意义但当结晶伴随较多红细胞出现于新 鲜尿液时,多为尿路结石所致。 (四)尿沉渣定量检测 尿沉渣定量检测,多收集一段时间的全部尿液后,计数尿液中有形成分的定量排出情况 二、粪便检查 一.粪便理学检查 (一)量 正常人大多每天排便一次,量约100300g,可随进食量、食物种类及消化器官功能状态而变化。如 大量进食粗纤维食物,胃、肠、胰腺功能紊乱或炎症时排便量增加。 (二)颜色和性状 正常粪便多为黄褐色成形软便,其颜色可随进食和服药不 同而发生变化。病理情况下,粪便颜色和性状可有以下改变: 1.稀糊状或水样便:常因肠蠕动增快或肠粘膜分泌过多所致。见于各种感染性和非感染性腹泻,最 常见于急性肠炎。伪膜性肠炎可排出大量含有膜状物的黄绿色稀汁样便。艾滋病伴肠道隐孢子虫感 染时可见大量稀水样便。 2.粘液便:正常粪便可含少量粘液因与粪便均匀混合不易察见,小肠炎症时粘液增多,均匀混在粪 便中,来自大肠的粘液不易与粪便混合,来自直肠的粘液多附着于粪便表面。 3.米泔样便:粪便呈白色淘米水状,含粘液片块,且量大。见于重症霍乱、副霍乱。 4.柏油样便:呈稀薄、粘稠、发亮的黑色粪便,如柏油状。见于上消化道出血,因红细胞破坏后, 血红蛋白的铁和肠道内的硫化物结合成硫化铁呈黑色,其光泽为硫化铁刺激小肠分泌过多粘液所 致。服用活性炭、铋剂、铁剂时粪便也可呈黑色,但无光泽且隐血试验阴性。 5.白陶土样便:因粪便中粪胆素减少或缺如所致。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阻塞性黄疸。 6.脓性及脓血便:提示肠道下段病变。见于痢疾、溃疡性结肠炎、局限性肠炎、结肠及直肠癌等。 阿米巴痢疾以血为主,血中带脓,呈暗红色果酱样;细菌性痢疾则以粘液和脓为主,脓中带血。 7.鲜血便:多附着于粪便表面,见于直肠癌、肛裂等,痔疮时常在排便后鲜血滴落在粪便上。 8.乳凝块便:乳儿粪便中夹杂着黄白色乳凝块,提示脂肪、蛋白质等消化不完全。见于婴儿消化不 良。 9.硬结便:粪便呈圆球状或羊粪状,干硬秘结,多见于便秘者,可同时伴有肛裂出血。 10.细条状便:粪便常呈细条状或扁条状,常提示直肠狭窄,多见于直肠癌。 (三)气味 正常粪便中含有蛋白质分解产物如吲哚及粪臭素等,因而有臭味,食肉者味重,素食者味轻。患慢 性肠炎、胰腺疾病及直肠癌溃烂时呈恶臭味。 (四)寄生虫体 肉眼可见蛔虫、蛲虫、绦虫等较大虫体及片段,钩虫体须将粪便冲洗过滤后才 能发现。服用驱虫剂者应检验粪便中有无排出的死虫体以判断驱虫效果,特别是驱绦虫后应该仔细 寻找绦虫头部。 二.粪便化学检查 (一)隐血试验★ (OBT) 当消化道少量出血时,红细胞被消化破坏,粪便颜色无变化,肉眼及显微镜检均不能发现出血,但 隐血试验可呈阳性(用化学或免疫的方法)。 补充介绍:目前检测方法主要有两种:①化学方法:如联苯胺法,虽然简单易行,但缺乏特异性, 为避免出现假阳性,病人应禁食动物血、瘦肉、肝脏、铁剂、以及大量绿叶蔬菜3天,然后再留取标
(5)脂肪管型:见于肾病综合征、中毒性肾病等。 (6)肾衰竭管型:常见于慢性肾衰竭少尿期,提示预后不良 (三)结晶 尿液中常见的结晶体如尿酸、草酸钙、磷酸盐类多无临床意义 但当结晶伴随较多红细胞出现于新 鲜尿液时,多为尿路结石所致。 (四)尿沉渣定量检测 尿沉渣定量检测,多收集一段时间的全部尿液后,计数尿液中有形成分的定量排出情况 二、粪便检查 一.粪便理学检查 (一)量 正常人大多每天排便一次,量约100~300g,可随进食量、食物种类及消化器官功能状态而变化。如 大量进食粗纤维食物,胃、肠、胰腺功能紊乱或炎症时排便量增加。 (二)颜色和性状 正常粪便多为黄褐色成形软便,其颜色可随进食和服药不 同而发生变化。病理情况下,粪便颜色和性状可有以下改变: 1.稀糊状或水样便:常因肠蠕动增快或肠粘膜分泌过多所致。见于各种感染性和非感染性腹泻,最 常见于急性肠炎。伪膜性肠炎可排出大量含有膜状物的黄绿色稀汁样便。艾滋病伴肠道隐孢子虫感 染时可见大量稀水样便。 2.粘液便:正常粪便可含少量粘液因与粪便均匀混合不易察见,小肠炎症时粘液增多,均匀混在粪 便中,来自大肠的粘液不易与粪便混合,来自直肠的粘液多附着于粪便表面。 3.米泔样便:粪便呈白色淘米水状,含粘液片块,且量大。见于重症霍乱、副霍乱。 4.柏油样便:呈稀薄、粘稠、发亮的黑色粪便,如柏油状。见于上消化道出血,因红细胞破坏后, 血红蛋白的铁和肠道内的硫化物结合成硫化铁呈黑色,其光泽为硫化铁刺激小肠分泌过多粘液所 致。服用活性炭、铋剂、铁剂时粪便也可呈黑色,但无光泽且隐血试验阴性。 5.白陶土样便:因粪便中粪胆素减少或缺如所致。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阻塞性黄疸。 6.脓性及脓血便:提示肠道下段病变。见于痢疾、溃疡性结肠炎、局限性肠炎、结肠及直肠癌等。 阿米巴痢疾以血为主, 血中带脓, 呈暗红色果酱样;细菌性痢疾则以粘液和脓为主, 脓中带血。 7.鲜血便:多附着于粪便表面,见于直肠癌、肛裂等,痔疮时常在排便后鲜血滴落在粪便上。 8.乳凝块便:乳儿粪便中夹杂着黄白色乳凝块,提示脂肪、蛋白质等消化不完全。见于婴儿消化不 良。 9.硬结便:粪便呈圆球状或羊粪状,干硬秘结,多见于便秘者,可同时伴有肛裂出血。 10.细条状便:粪便常呈细条状或扁条状,常提示直肠狭窄,多见于直肠癌。 (三)气味 正常粪便中含有蛋白质分解产物如吲哚及粪臭素等,因而有臭味,食肉者味重,素食者味轻。患慢 性肠炎、胰腺疾病及直肠癌溃烂时呈恶臭味。 (四)寄生虫体 肉眼可见蛔虫、蛲虫、绦虫等较大虫体及片段,钩虫体须将粪便冲洗过滤后才 能发现。服用驱虫剂者应检验粪便中有无排出的死虫体以判断驱虫效果,特别是驱绦虫后应该仔细 寻找绦虫头部。 二.粪便化学检查 (一)隐血试验★ (OBT) 当消化道少量出血时,红细胞被消化破坏,粪便颜色无变化,肉眼及显微镜检均不能发现出血, 但 隐血试验可呈阳性(用化学或免疫的方法)。 补充介绍:目前检测方法主要有两种:① 化学方法:如联苯胺法,虽然简单易行,但缺乏特异性, 为避免出现假阳性,病人应禁食动物血、瘦肉、肝脏、铁剂、以及大量绿叶蔬菜3天,然后再留取标
本送检。②免疫学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好,一般血红蛋白为0.2mg/L或0.03g/g粪便就可得到阳性 结果。同时不受动物血红蛋白干扰,因而不需限制饮食。 1.参考值阴性。 2.临床意义粪便隐血试验对消化道出血有重要价值。①消化性溃疡活动期阳性率为40%70%,呈间 断阳性;②消化道恶性肿瘤,如胄癌、结肠癌,阳性率可达95%,呈持续阳性:③其他疾病所致的消 化道出血,如急性胃粘膜病变、钩虫病、肠结核等,均可呈阳性反应。 (二)胆色素检验 包含三个指标:粪胆红素、粪胆原及粪胆素。 1.参考值:粪胆红素(-),粪胆原及粪胆素(+) 2.临床意义:胆红素(+):肠蠕动加快或婴幼儿。 粪胆原,粪胆素(一):胆道梗阻 三.粪便显微镜检查 1.细胞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及数量是粪便显微镜检验的基本内容。 (1)红细胞:正常粪便中无红细胞,肠道下段炎症或出血时可见到,如细菌性痢疾、肠炎、结肠 癌、直肠息肉等。 (2)白细胞:正常粪便中无或偶见白细胞,主要为中性粒细胞。肠炎时白细胞增多,数量一般<15 个P:细菌性痢疾时可见大量白细胞及脓细胞,常成堆存在。 (3)巨噬细胞:为一种吞噬较大异物的单核细胞,常见于细菌性痢疾和直肠炎症。 2.寄生虫卵和原虫患肠道寄生虫病时,从粪便中能见到相应的病原体。粪便中可见到的寄生虫卵 有蛔虫卵、钩虫卵、鞭虫卵、血吸虫卵、姜片虫卵等。原虫主要是阿米巴滋养体及其包囊
本送检。②免疫学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好,一般血红蛋白为0.2mg/L或0.03mg/g粪便就可得到阳性 结果。同时不受动物血红蛋白干扰,因而不需限制饮食。 1.参考值 阴性。 2.临床意义 粪便隐血试验对消化道出血有重要价值。①消化性溃疡活动期阳性率为40%~70%,呈间 断阳性;②消化道恶性肿瘤,如胄癌、结肠癌,阳性率可达95%,呈持续阳性;③其他疾病所致的消 化道出血,如急性胃粘膜病变、钩虫病、肠结核等,均可呈阳性反应。 (二)胆色素检验 包含三个指标:粪胆红素、粪胆原及粪胆素。 1.参考值:粪胆红素(-),粪胆原及粪胆素(+) 2.临床意义:胆红素(+):肠蠕动加快或婴幼儿。 粪胆原,粪胆素(-):胆道梗阻 三.粪便显微镜检查 1.细胞 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及数量是粪便显微镜检验的基本内容。 (1)红细胞:正常粪便中无红细胞,肠道下段炎症或出血时可见到,如细菌性痢疾、肠炎、结肠 癌、直肠息肉等。 (2)白细胞:正常粪便中无或偶见白细胞,主要为中性粒细胞。肠炎时白细胞增多,数量一般<15 个/HP;细菌性痢疾时可见大量白细胞及脓细胞,常成堆存在。 (3)巨噬细胞:为一种吞噬较大异物的单核细胞,常见于细菌性痢疾和直肠炎症。 2.寄生虫卵和原虫 患肠道寄生虫病时,从粪便中能见到相应的病原体。粪便中可见到的寄生虫卵 有蛔虫卵、钩虫卵、鞭虫卵、血吸虫卵、姜片虫卵等。原虫主要是阿米巴滋养体及其包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