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医大护理学院《健康评估》第十六次课教案 第七章心电图检查第一节临床心电学基本 授课章节 授课时数 3学时 知识 第二节正常心电图 教材名称 健康评估 主 出版社 编 吕探云 人卫3版 及版本 课 型 理论课 主要教学方法 启发讲授 图示 07 护 理 授课时 月 授课班级 52 12月25日 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 间 日 55 1熟悉常规心电图导联联接方式、导联轴: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与命名 学 2.了解心肌细胞的电生理学基础、心电向量概念 3.掌握心电图测量方法:电压、时间的测量,心率的计算;正常心电图的波形特点 目 的 与正常值 重 点 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与命名,正常心电图的波形特点 难 点 正常心电图的波形特点 时间 教学过程 分配 2' 【组织教学】 宣布上课,查学生出勤 3 总结身体评估的注意事项,希望加强练习: 【复习旧课】 第七章 心电图检查 10 第一节临床心电学基本知识 【讲授新课】 一.心电图产生原理 窦房结形成起搏后,迅速将冲动通过传导系统传至心脏各部形成心肌 >启发讲授 整体的电活动,然后心肌形成机械性收缩。 (结合幻 按照心脏激动的时间顺序,将此体表电位的变化记录下来,形成 灯图片) 条连续曲线,即为心电图
安医大护理学院《健康评估》第 十六次课教案 授课章节 第七章 心电图检查 第一节 临床心电学基本 知识 第二节 正常心电图 授课时数 3学时 教材名称 健康评估 主 编 吕探云 出版社 及版本 人卫3版 课 型 理论课 主要教学方法 启发讲授 图示 授课班级 07 护 理 52 - 55 授课时 间 12月25 日 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 月 日 教 学 目 的 1熟悉常规心电图导联联接方式、导联轴;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与命名 2.了解心肌细胞的电生理学基础、心电向量概念 3.掌握心电图测量方法:电压、时间的测量,心率的计算;正常心电图的波形特点 与正常值 重 点 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与命名,正常心电图的波形特点 难 点 正常心电图的波形特点 教 学 过 程 时间 分配 【组织教学】 【复习旧课】 【讲授新课】 Ø 启发讲授 (结合幻 灯图片) 宣布上课,查学生出勤 总结身体评估的注意事项,希望加强练习; 第七章 心电图检查 第一节 临床心电学基本知识 一. 心电图产生原理 窦房结形成起搏后,迅速将冲动通过传导系统传至心脏各部形成心肌 整体的电活动,然后心肌形成机械性收缩。 按照心脏激动的时间顺序,将此体表电位的变化记录下来,形成 一条连续曲线,即为心电图。 2’ 3’ 10’
>图示讲解 二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和命名★ 10' 心脏的特殊传导系统: 由窦房结、结间束(分为前、中、后结间束)、房间束(起自前 结间束,称Bachmann束)、房室束、束支(分为左、右束支, 左束支又分前分支和后分支)以及普肯耶纤维)构成。 心脏的传导系统与每一心动周期顺序出现的心电变化密切相关。 1、P波:反映心房肌除极过程的电位变化: 2、P-R间期: 代表激动从窦房结通过房室交界区到心室肌开始除极的时 限; (实为P-Q间期,传统称为P-R间期)反映心房除极过程及房室结、 希氏束、束支的电活动;P波与P-R段合计为P-R间期,反映自心房开 始除极至心室开始除极的时间; 3、QRS波群:反映心室肌除极过程的电位变化: 4、T波: 代表心室肌复极过程所引起的电位变化: 5、S-T段:从QRS波群终点到达T波起点间的一段水平线: 6、Q-T间期: 从QRS波群终点到达T波终点间的时限;Q-T间期为 心室开始除极至心室复极完毕全过程的时间 7、U波:代表动作电位的后电位。 》结合图片示 三.心电图导联体系 20' 教肢体导 在长期临床心电图实践中,已形成了一个由Einthoven创设而目前广 联及心前 泛采纳的国际通用导联体系,称为常规12导联体系 区导联的 (一)肢体导联 连接方法 1、标准导联I、Ⅱ、。 标准导联为双极肢体导联,反映其中两个肢体之间电位差变化。 2.加压单极肢体导联aVR、aVL、aVF 加压单极肢体导联属单极导联,基本上代表检测部位电位变化。肢体 导联主要放置于右臂(R)、左臂(L)、左腿(F),连接此三点即 成为所谓Einthoven.三角。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Ø 图示讲解 Ø 结合图片示 教肢体导 联及心前 区导联的 连接方法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二.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和命名★ 心脏的特殊传导系统: 由窦房结、结间束(分为前、中、后结间束)、房间束(起自前 结间束,称Bachmann束)、房室束、束支(分为左、右束支, 左束支又分前分支和后分支)以及普肯耶纤维)构成。 心脏的传导系统与每一心动周期顺序出现的心电变化密切相关。 1、P波:反映心房肌除极过程的电位变化; 2、P-R间期: 代表激动从窦房结通过房室交界区到心室肌开始除极的时 限; (实为P-Q间期,传统称为P-R间期)反映心房除极过程及房室结、 希氏束、束支的电活动;P波与P-R段合计为P-R间期,反映自心房开 始除极至心室开始除极的时间; 3、QRS波群:反映心室肌除极过程的电位变化; 4、T波: 代表心室肌复极过程所引起的电位变化; 5、S-T段:从QRS波群终点到达T波起点间的一段水平线; 6、Q-T间期: 从QRS波群终点到达T波终点间的时限;Q-T间期为 心室开始除极至心室复极完毕全过程的时间 7、U波:代表动作电位的后电位。 三.心电图导联体系 在长期临床心电图实践中,已形成了一个由Einthoven创设而目前广 泛采纳的国际通用导联体系,称为常规12导联体系 (一)肢体导联 1、标准导联Ⅰ、Ⅱ、Ⅲ。 标准导联为双极肢体导联,反映其中两个肢体之间电位差变化。 2.加压单极肢体导联aVR、aVL、aVF 加压单极肢体导联属单极导联,基本上代表检测部位电位变化。肢体 导联主要放置于右臂(R)、左臂(L)、左腿(F),连接此三点即 成为所谓Einthoven三角。 10’ 20’
(二)心前区导联(胸导联) 包括V1~V6导联。检测之正电极应安放于胸壁固定的部位,另将肢 体导联3个电极各串一5千欧电阻,然后将三者连接起来,构成“无干 电极”或称中心电端。如此连接可使该处电位接近零电位且较稳定, 故设为导联的负极。 胸导联检测电极具体安放的位置为: V1位于胸骨右缘第4肋间: V2位于胸骨左缘第4肋间: V3位于V2与V4两点连线的中点: V4位于左锁骨中线与第五肋间相交处: V5位于左腋前线V4水平处: V6位于左腋中线V4水平处。 (三)导联轴 在每一个标准导联正负极间均可画出一假想的直线,称为导联轴。为 便于表明6个导联轴之间的方向关系,将I、Ⅱ、Ⅲ导联的导联轴平 行移动,使之与aVR、aVL、aVF的导联轴一并通过坐标图的轴中心 点,便构成额面六轴系统。此坐标系统采用士180°的角度标志。以 左侧为0°,顺钟向的角度为正,逆钟向者为负。每个导联从中心点 被分为正负两半,每个相邻导联间的夹角为30°。对此测定心脏额面 心电轴颇有帮助
Ø (二)心前区导联(胸导联) 包括V1~V6导联。检测之正电极应安放于胸壁固定的部位,另将肢 体导联3个电极各串一5千欧电阻,然后将三者连接起来,构成“无干 电极”或称中心电端。如此连接可使该处电位接近零电位且较稳定, 故设为导联的负极。 胸导联检测电极具体安放的位置为: V1位于胸骨右缘第4肋间; V2位于胸骨左缘第4肋间; V3位于V2与V4两点连线的中点; V4位于左锁骨中线与第五肋间相交处; V5位于左腋前线V4水平处; V6位于左腋中线V4水平处。 (三)导联轴 在每一个标准导联正负极间均可画出一假想的直线,称为导联轴。为 便于表明6个导联轴之间的方向关系,将Ⅰ、Ⅱ、Ⅲ导联的导联轴平 行移动,使之与aVR、aVL、aVF的导联轴一并通过坐标图的轴中心 点,便构成额面六轴系统。此坐标系统采用±180°的角度标志。以 左侧为0°,顺钟向的角度为正,逆钟向者为负。每个导联从中心点 被分为正负两半,每个相邻导联间的夹角为30°。对此测定心脏额面 心电轴颇有帮助
四.心电图的测量 30' (一)心电图记录纸 心电图是记录在一种布满间距为lmm的横线和纵线的特殊条状光电 敏感纸上的。 在走纸速度为25mm/s,定准电压为lmv时,横线上每小格代表 0.04s,纵线上每小格代表0.1mv。 (二)振幅的测量 P波起始前的水平线是测量P波振幅的参考水平线 QRS起始部是测量QRS波群,ST段,T波和U波振幅统一采用的参考水 平线 (三)时间的测量 测量各波的时间:从该波起始部的内缘至波型终末部分的内缘。 (四)心率的测量 常用两种方法: 1.测量15厘米(30大格)长心电图内P波或QRS波群出现的数目:该 数目乘以10 2.测量PP或R-R间期:测量5个或5个以上P-P或R-R间期,计算其平 均值,60除以该周期即为每分钟的心率 (五)心电轴的测量 心电轴一般指平均QRS电轴,是指心室除极过程中各瞬间综合向 量的综合,代表心室除极过程内的平均电动势方向和强度。 1.目测法根据I导联、Ⅲ导联QS波群主波方向可快速地初步判断 心电轴是否正常。 2.查表法查表法:测出I导和III导联QS波群的代数和后,查心电 轴表即可得出心电轴值
四.心电图的测量 (一)心电图记录纸 心电图是记录在一种布满间距为1mm的横线和纵线的特殊条状光电 敏感纸上的。 在走纸速度为25mm/s,定准电压为1mv时,横线上每小格代表 0.04s,纵线上每小格代表0.1mv。 (二)振幅的测量 P波起始前的水平线是测量P波振幅的参考水平线 QRS起始部是测量QRS波群,ST段,T波和U波振幅统一采用的参考水 平线 (三)时间的测量 测量各波的时间:从该波起始部的内缘至波型终末部分的内缘。 (四)心率的测量 常用两种方法: 1.测量15厘米(30大格)长心电图内P波或QRS波群出现的数目:该 数目乘以10 2.测量P-P或R-R间期:测量5个或5个以上P-P或R-R间期,计算其平 均值,60除以该周期即为每分钟的心率 (五)心电轴的测量 心电轴一般指平均QRS电轴,是指心室除极过程中各瞬间综合向 量的综合,代表心室除极过程内的平均电动势方向和强度。 1.目测法 根据Ⅰ导联、Ⅲ导联QRS波群主波方向可快速地初步判断 心电轴是否正常。 2.查表法 查表法:测出I导和III导联QRS波群的代数和后,查心电 轴表即可得出心电轴值。 30’
2.查表法查表法:测出I导和III导联QRS波群的代数和后,查心电 轴表即可得出心电轴值。 (六)钟向转位 10' 指心脏沿其长轴发生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转动,可通过心前区导联 中过渡区波型出现的位置来半段 第二节正常心电图的波形特点及正常值 (一)P波 1.时限:<0.12秒 2振幅:<0.25mV(肢导联) <0.2mV(胸导联) 3.方向:窦性心律 L、Ⅱ、aVF、V4-V6导联直立 aVR导联倒置 其它导联直立、倒置、或双相
2.查表法 查表法:测出I导和III导联QRS波群的代数和后,查心电 轴表即可得出心电轴值。 (六)钟向转位 指心脏沿其长轴发生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转动,可通过心前区导联 中过渡区波型出现的位置来半段 第二节 正常心电图的波形特点及正常值 (一)P波 1.时限:<0.12秒 2.振幅:<0.25mV(肢导联) <0.2mV(胸导联) 3.方向:窦性心律 Ⅰ、Ⅱ、aVF 、V4-V6导联 直立 aVR导联 倒置 其它导联直立、倒置、或双相 10’
(二)P一R间期 30' 1.PR正常值0.12-0.20秒代表了房室传导时间 2年龄越大,心率越慢,P-R间期越长年龄越小,心率越快,P-R间 期越短 (三)QRS波群 1.时限:0.060.10秒,<0.11秒 2波形:根据主波方向和有无Q(q)波 L、IL、aVF、V4~V6导联主波:向上 avR、V1-V2导联主波:向下 V1、V2导联不应有Q(q)波,(可呈QS) V1至V6:R波逐渐变大,S波逐渐变小,R/S由小变大 Q波小于0.04秒,振幅不超过同导联R波的1/4 3.振幅:6个肢体导联的QRS波群振幅一般不应都小于0.5mv,6个胸导 联的QRS波群振幅一般不应都小于0.8mv. (四)ST段 代表心室除极结束到复极开始的过程。 ST段一—是指J点与T波起点之间的一段。ST段常呈水平或平缓 倾斜,并逐渐过渡为T波。 在任何导联中,ST段下移不应超过0.05mV
(二)P-R间期 1.PR正常值0.12~0.20秒 代表了房室传导时间 2.年龄越大,心率越慢,P-R间期越长 年龄越小,心率越快,P-R间 期越短 (三)QRS波群 1.时限: 0.06 ~ 0.10秒,<0.11秒 2.波形:根据主波方向和有无Q(q)波 I、II、aVF、V4 ~ V6导联主波:向上 avR、V1-V2导联主波:向下 V1、V2导联不应有Q(q)波,(可呈QS) V1至V6 :R波逐渐变大,S波逐渐变小,R/S由小变大 Q波小于 0.04秒,振幅不超过同导联R波的1/4 3.振幅:6个肢体导联的QRS波群振幅一般不应都小于0.5mv,6个胸导 联的QRS波群振幅一般不应都小于0.8mv. (四)ST段 代表心室除极结束到复极开始的过程。 ST段——是指J点与T波起点之间的一段。ST段常呈水平或平缓 倾斜,并逐渐过渡为T波。 在任何导联中,ST段下移不应超过0.05mV。 30’
(五)T波 1形态:两支不对称,上升支平缓,下降支陡 2.方向:一般与QRS主波方向一致 I、Ⅱ、V4-V6导联直立,aVR倒置,其余可直立、平坦、倒置、双相 3振幅:在以R波为主的导联中,T波高度不应低于同一导联R波的十 分之一 (六)Q-T间期 QRS波群开始 至T波结束的时间反映心室肌从开始除极至复极完 毕的时间。 一般为0.32~0.44s,与心率有密切关系,心率增快,Q-T间期缩短,反 之,延长。 (七)u波 心室的后继电位方向:大体与T波一致正常人可无U波 明显增高,见于血钾过低 【课堂小结】 小结重点内容,并要求学生掌握 3' 【布置作业】 1.总结正常心电图中P波及QRS波,T波特点 2. 预习心电图的描记 课后小结:ECG是学习的难点和重点,要具备一定的心脏解剖、生理知识。重点掌握心电图导 联联结方式、描记,掌握心电图测量与分析,熟悉正常心电图各波形代表意义及正常值。 参考资料: 《诊断学》人卫出版第四版戚仁铎主编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五)T波 1.形态:两支不对称,上升支平缓,下降支陡 2.方向:一般与QRS主波方向一致 I、II、V4-V6导联直立, aVR倒置,其余可直立、平坦、倒置、双相 3.振幅:在以R波为主的导联中,T波高度不应低于同一导联R波的十 分之一 (六)Q-T间期 QRS波群开始——至T波结束的时间反映心室肌从开始除极至复极完 毕的时间。 一般为0.32~0.44s,与心率有密切关系,心率增快,Q-T间期缩短,反 之,延长。 (七)u波 心室的后继电位方向:大体与T波一致正常人可无U波 明显增高,见于血钾过低 小结重点内容,并要求学生掌握 1. 总结正常心电图中P波及QRS波,T波特点 2. 预习心电图的描记 3’ 2’ 课后小结:ECG是学习的难点和重点,要具备一定的心脏解剖、生理知识。重点掌握心电图导 联联结方式、描记,掌握心电图测量与分析,熟悉正常心电图各波形代表意义及正常值。 参考资料: 《诊断学》 人卫出版 第四版 戚仁铎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