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中国(大陆)广播电视的发展 民国时期广播事业的发展 人民广播事业的诞生与发展 新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与发展 第一节民国时期广播事业的发展 中国的无线电广播事业发端于本世纪20年代,基本与世界广播发展同步。 1923年,外国人首先在上海办起了广播电台。1926年,中国人在哈尔滨办起了 一座自己的广播电台。到今天广播事业取得巨大成就,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历程。 一、民国早期的广播 早期的广播: 清朝末年,随着无线电通信在我国的出现,帝国主义国家驻我国的使馆、商 人等为其通信上的便利,竞相在我国境内私设无线电台。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中国的无线电事业,己基本上成为帝国主义通过中国 封建官僚买办之手进行控制的一项垄断事业。随着世界广播事业的兴起,中国境 内出现了最早的由外国人办的广播电台。 1923年,美国人奥斯邦创办的中国无线电公司与英文《大陆报》馆合作, 开办“大陆报一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电台”,并于当年1月23日晚首次播音, 呼号为XRO,存在约3个月。 之后,外国人接二连三地在上海开办广播电台,其中时间最长、影响较大的 是美商开洛电话材料公司的广播电台。它于1924年5月开播,呼号KRC,前后 播音5年多。 1924年8月公布了《装用广播无线电接收机暂行规则》,这是中国第一个关 于广播的法规。《规则》改原来严加禁止为有限制地允许民间装设收音机,并对 装设范围、收听内容、缴纳收音机执照费等问题作了具体规定。此《规则》的颁 布,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早期广播事业的发展和我国自办广播电台的早日问世。 中国人自己筹办广播电台始于1923年。东三省无线电总台等。其中较大的 有1926年10月1日,由我国早期的无线电专家刘瀚主持筹建的哈尔滨广播无
第二章 中国(大陆)广播电视的发展 民国时期广播事业的发展 人民广播事业的诞生与发展 新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与发展 第一节 民国时期广播事业的发展 中国的无线电广播事业发端于本世纪 20 年代,基本与世界广播发展同步。 1923 年,外国人首先在上海办起了广播电台。1926 年,中国人在哈尔滨办起了 一座自己的广播电台。到今天广播事业取得巨大成就,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历程。 一、民国早期的广播 早期的广播: 清朝末年,随着无线电通信在我国的出现,帝国主义国家驻我国的使馆、商 人等为其通信上的便利,竟相在我国境内私设无线电台。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中国的无线电事业,已基本上成为帝国主义通过中国 封建官僚买办之手进行控制的一项垄断事业。随着世界广播事业的兴起,中国境 内出现了最早的由外国人办的广播电台。 1923 年,美国人奥斯邦创办的中国无线电公司与英文《大陆报》馆合作, 开办“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电台”,并于当年 1 月 23 日晚首次播音, 呼号为 XRO,存在约 3 个月。 之后,外国人接二连三地在上海开办广播电台,其中时间最长、影响较大的 是美商开洛电话材料公司的广播电台。它于 1924 年 5 月开播,呼号 KRC,前后 播音 5 年多。 1924 年 8 月公布了《装用广播无线电接收机暂行规则》,这是中国第一个关 于广播的法规。《规则》改原来严加禁止为有限制地允许民间装设收音机,并对 装设范围、收听内容、缴纳收音机执照费等问题作了具体规定。此《规则》的颁 布,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早期广播事业的发展和我国自办广播电台的早日问世。 中国人自己筹办广播电台始于 1923 年。东三省无线电总台等。其中较大的 有 1926 年 10 月 1 日,由我国早期的无线电专家刘瀚主持筹建的哈尔滨广播无
线电台率先开始播音,呼号为XOH. 二、国民党统治时期的广播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国民党南京政府成立。为了维护其反动 统治,并对进步思想文化进行“围剿”,国民党政府不断建立和强化它的宣传机 构,于1928年8月1日在南京建立“中央广播电台”(简称“中央台”) 继“中央台”建立之后,国民党在全国一些主要城市和地方建立起一批地方 性广播电台,它们分别属于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处,交通部以及各省、市地方政府 和国民党地方党部管辖。到1937年6月,国民党的广播电台有23座。全国收音 机总数约有20万架。1936年国民党政府规定,全国各地的广播电台必须转播中 央台晚间1小时的新闻节目。这是中国广播史上新闻联播节目的开端。 抗日战争初期,国民党的广播事业遭受挫折,东北、华北和上海等地的广播 电台相继落入日寇手中:福州、西安、长沙、江西、浙江等地的广播电台则离开 城市迁往边远地区。到1938年底,国民党的广播电台仅存六七座。其中“中央 台”在从南京西迁重庆的过程中曾一度停播,由汉口广播电台等台接替播音,到 重庆后才恢复播音。 抗战相持阶段,在英美的援助下,国民党的广播事业有所恢复,并于1939 年2月6日在重庆建成中央短波广播电台对国外正式播音。1940年1月该台定 名为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英文简称为V0C,意为“中国之声”)。该台开办了6 套节目,使用英、德、法、荷兰、西班牙、俄、日、马来、泰、缅甸等语言以及 汉语普通话和厦门话、广州话等语种,向欧洲、北美、苏联、日本、东南亚和我 国东北、华南等地区播音,每天达10多个小时。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处到各地去接收广播电台,之后, 其广播事业又有所发展。到1947年9月,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处所属广播电台达 41座,总发射功率为406千瓦。但随着解放战争的进程,国民党的广播电台陆 续被人民解放军夺取和接管。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国民党的广播管理机 构及“中央台”迁逃台湾。到年底,大陆上国民党的广播电台除被破坏的外,均 被掌握在人民手中。 三、民营广播 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座民营广播电台,是创办于1927年3月的上海新新公司 广播电台。之后,在上海、北京等地出现了几座民营广播电台。 1928年12月,国民党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广播无线电台条例》,次年8
线电台率先开始播音,呼号为 XOH。 二、国民党统治时期的广播 1927 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国民党南京政府成立。为了维护其反动 统治,并对进步思想文化进行“围剿”,国民党政府不断建立和强化它的宣传机 构,于 1928 年 8 月 1 日在南京建立“中央广播电台”(简称“中央台”)。 继“中央台”建立之后,国民党在全国一些主要城市和地方建立起一批地方 性广播电台,它们分别属于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处,交通部以及各省、市地方政府 和国民党地方党部管辖。到 1937 年 6 月,国民党的广播电台有 23 座。全国收音 机总数约有 20 万架。1936 年国民党政府规定,全国各地的广播电台必须转播中 央台晚间 1 小时的新闻节目。这是中国广播史上新闻联播节目的开端。 抗日战争初期,国民党的广播事业遭受挫折,东北、华北和上海等地的广播 电台相继落入日寇手中;福州、西安、长沙、江西、浙江等地的广播电台则离开 城市迁往边远地区。到 1938 年底,国民党的广播电台仅存六七座。其中“中央 台”在从南京西迁重庆的过程中曾一度停播,由汉口广播电台等台接替播音,到 重庆后才恢复播音。 抗战相持阶段,在英美的援助下,国民党的广播事业有所恢复,并于 1939 年 2 月 6 日在重庆建成中央短波广播电台对国外正式播音。 1940 年 1 月该台定 名为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英文简称为 VOC,意为“中国之声”)。该台开办了 6 套节目,使用英、德、法、荷兰、西班牙、俄、日、马来、泰、缅甸等语言以及 汉语普通话和厦门话、广州话等语种,向欧洲、北美、苏联、日本、东南亚和我 国东北、华南等地区播音,每天达 10 多个小时。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处到各地去接收广播电台,之后, 其广播事业又有所发展。到 1947 年 9 月,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处所属广播电台达 41 座,总发射功率为 406 千瓦。但随着解放战争的进程,国民党的广播电台陆 续被人民解放军夺取和接管。1949 年 4 月 23 日南京解放,国民党的广播管理机 构及“中央台”迁逃台湾。到年底,大陆上国民党的广播电台除被破坏的外,均 被掌握在人民手中。 三、民营广播 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座民营广播电台,是创办于 1927 年 3 月的上海新新公司 广播电台。之后,在上海、北京等地出现了几座民营广播电台。 1928 年 12 月,国民党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广播无线电台条例》,次年 8
月又公布了《电信条例》,允许民间公私团体和个人经营广播电台。 它们大致可以分成三种类型: 第一类是救育性广播电台 第二类是商业性广播电台 第三类是宗教性广播电台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政府严格进行新闻检查,加紧对民营 广播电台的管理和对节目内容的控制,以纳入其反动宜传的轨道。 抗日战争爆发后,民营广播电台曾进行过抗战宜传。 抗战胜利后,民营广播希望重整旧业,上海的民营台纷纷恢复,1946年初 达43座。 在上海民营台中,有一座以民营台名义出现的中共上海地下党主持经办的 “中联广播电台”,它是中共在国统区唯一的一座广播电台,创办于1946年3 月。它报道了国统区人民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斗争消息和一些重要新闻, 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同年7月便被国民党政府查封了。 第二节人民广播事业的诞生与发展 发展阶段: 1、起步时期(1949年之前) 2、初步发展时期(1949-1965年) 3、挫折、停滞时期(1966-1976年) 4、复苏、振兴时期(1977-1980年) 5、发展、繁荣时期(1980年代中后期至今) 一、人民广播事业的诞生 人民广播: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广播事业。开端于1940年延安革命根据 地的广播事业。 中国人民的广播事业发端于新中国建立前解放区的广播事业,是在抗日战争 中诞生、在解放战争中发展的。 1929年冬,党建立了第一个秘密电台。1931年初,中央红军在第一次反“围 剿”胜利后,利用起义的敌军无线电人员与缴获的一部半无线电收发报机,建立 起红军中最早的无线电台,并沟通了中央根据地和上海党中央的无线电联络
月又公布了《电信条例》,允许民间公私团体和个人经营广播电台。 它们大致可以分成三种类型: 第一类是教育性广播电台 第二类是商业性广播电台 第三类是宗教性广播电台 1931 年“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政府严格进行新闻检查,加紧对民营 广播电台的管理和对节目内容的控制,以纳入其反动宣传的轨道。 抗日战争爆发后, 民营广播电台曾进行过抗战宣传。 抗战胜利后,民营广播希望重整旧业,上海的民营台纷纷恢复,1946 年初 达 43 座。 在上海民营台中,有一座以民营台名义出现的中共上海地下党主持经办的 “中联广播电台”,它是中共在国统区唯一的一座广播电台,创办于 1946 年 3 月。它报道了国统区人民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斗争消息和一些重要新闻, 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同年 7 月便被国民党政府查封了。 第二节 人民广播事业的诞生与发展 发展阶段: 1、 起步时期(1949 年之前) 2、 初步发展时期(1949-1965 年) 3、 挫折、停滞时期(1966-1976 年) 4、 复苏、振兴时期(1977-1980 年) 5、 发展、繁荣时期(1980 年代中后期至今) 一、人民广播事业的诞生 人民广播: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广播事业。开端于 1940 年延安革命根据 地的广播事业。 中国人民的广播事业发端于新中国建立前解放区的广播事业,是在抗日战争 中诞生、在解放战争中发展的。 1929 年冬,党建立了第一个秘密电台。1931 年初,中央红军在第一次反“围 剿”胜利后,利用起义的敌军无线电人员与缴获的一部半无线电收发报机,建立 起红军中最早的无线电台,并沟通了中央根据地和上海党中央的无线电联络
1931年冬通过无线电台办起了红色中华通讯社(简称红中社,系新华通讯社前 身)。 抗战爆发后,党很重视宣传工作。由于日军和国民党顽固派对解放区的封锁, 向全因人民进行抗日宣传受到很大限制。在此情况下,党中央提出在延安建立人 民的广播电台。1940年春,党中央成立广播委员会,领导筹建广播电台。广播 委员会主任为周恩来同志,成员有军委三局局长王铮和新华社社长向仲华等。周 恩来赴重庆工作后,由朱德同志主持广播电台的筹建工作。 1940年12月30日晚上,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开始播音,呼号为XNCR。中 国人民广播事业从此诞生。 1943年春,因发射机零件损坏,无法修复,延安新华广播电台被迫暂时停 止播音。 1945年8月中旬,在解放区和全国人民欢庆抗日战争胜滞的日子里,延安新 华广播电台重建并恢复播音。1946年5月,新华社加强和充实编辑部门,原口 语广播组改为语言编辑部。 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进攻延安,党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撤离延安转战陕 北。延安台从跟随党中央撤出延安到进入北平,在两年多的时间里,随着解放战 争形势的发展,延安台曾进行4次大的迁移,并坚持不中断播音。 9月27日,政协会议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定都北平,并改北平为北京 同一天,北平新华广播电台也改名为北京新华广播电台。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各解放区也逐步兴办起人民广播事 业。截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全国的各级人民广播电台共有39座。 1947年9月11日,陕北新华广播电台在河北涉县沙河村开办了第一种外语 广播一一英语新闻节目,这一天成为中国人民对外广播的诞生纪念日。 二、新中国成立后的广播事业(1949一一) 新中国广播事业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文革 前17年,文革时期,改革开放以后。 文革前17年:初步建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广播网。 文革期间实行军事管制,遭受很大摧残,也进行了一些正确、真实的报道宣 传。 文革后,广播恢复了正常发展。数量、技术、语种、覆盖面都有了很大程度 的提高
1931 年冬通过无线电台办起了红色中华通讯社(简称红中社,系新华通讯社前 身)。 抗战爆发后,党很重视宣传工作。由于日军和国民党顽固派对解放区的封锁, 向全国人民进行抗日宣传受到很大限制。在此情况下,党中央提出在延安建立人 民的广播电台。 1940 年春,党中央成立广播委员会,领导筹建广播电台。广播 委员会主任为周恩来同志,成员有军委三局局长王铮和新华社社长向仲华等。周 恩来赴重庆工作后,由朱德同志主持广播电台的筹建工作。 1940 年 12 月 30 日晚上,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开始播音,呼号为 XNCR。中 国人民广播事业从此诞生。 1943 年春,因发射机零件损坏,无法修复,延安新华广播电台被迫暂时停 止播音。 1945 年 8 月中旬,在解放区和全国人民欢庆抗日战争胜滞的日子里,延安新 华广播电台重建并恢复播音。1946 年 5 月,新华社加强和充实编辑部门,原口 语广播组改为语言编辑部。 1947 年 3 月,国民党军队进攻延安,党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撤离延安转战陕 北。延安台从跟随党中央撤出延安到进入北平,在两年多的时间里,随着解放战 争形势的发展,延安台曾进行 4 次大的迁移,并坚持不中断播音。 9 月 27 日,政协会议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定都北平,并改北平为北京。 同一天,北平新华广播电台也改名为北京新华广播电台。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各解放区也逐步兴办起人民广播事 业。截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全国的各级人民广播电台共有 39 座。 1947 年 9 月 11 日,陕北新华广播电台在河北涉县沙河村开办了第一种外语 广播——英语新闻节目,这一天成为中国人民对外广播的诞生纪念日。 二、新中国成立后的广播事业(1949―― ) 新中国广播事业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文革 前 17 年,文革时期,改革开放以后。 文革前 17 年:初步建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广播网。 文革期间实行军事管制,遭受很大摧残,也进行了一些正确、真实的报道宣 传。 文革后,广播恢复了正常发展。数量、技术、语种、覆盖面都有了很大程度 的提高
进行了广播改革:1986年珠江广播电台的改苹和随后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 改革是新时期中国广播改革的第一声号角,1992年上海东方广播电台的创办和 改革则是第二声号角:1)把为听众服务作为办好广播的出发点和归宿:我播 一你听变为你听一一我播。2)确立以新闻为主体的综合型栏目结构:3)将热线 电话引人广播,并与直播相结合:4)加强新闻队伍建设,注重节目主持人的培 养。 第三节新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与发展 我国电视新闻事业起步于1958年,经过初创期、发展期进入繁荣期。 一、初创期:1958年—1965年 1958年5月1日,我国第一座电视台一北京电视台成立。 二、停滞期:1966年一1976年 1960年,全国电视台由23座减少到5座。文革期间,虽也受严重阻碍,但 是电视传播技术,还是有一定的进步。 三、恢复期:1977年—1978年 1977年,停滞已久的我国电视新闻事业开始复苏。这期间,停播的栏目得 到了恢复,新的栏目不断出现,我国电视新闻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1978年1月1日,北京电视台开办了《全国电视台新闻联播》,简称《新闻 联播》,同年5月更名后的《新闻联播》成为中央电视台的新闻栏目。 197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正是改名为中因中央电视台。 四、发展期:1979年至今 80年代改革开放的推进使得电视新闻传播已经成为社会生活中一个不可缺 少的部分,电视也就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一系列促进电视新闻事业发展 的政策纷纷出台。主要表现在: 1、电视的传播规模迅速扩大。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合覆盖:电视台数量、 节目套数及播出时间均大幅增加。 2、电视制作条件和传播手段的进步。ENG技术普及,直播技术改善,有线 电视发展,卫星转播应用扩大。 3、播出节目的内容和形式更加丰富。新闻、纪实类节目的发展:综艺节目 的发展与繁荣:电视剧生产逐步走向繁荣:体育类节目发展:与海外业者的合作
进行了广播改革:1986 年珠江广播电台的改革和随后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 改革是新时期中国广播改革的第一声号角,1992 年上海东方广播电台的创办和 改革则是第二声号角:1)把为听众服务作为办好广播的出发点和归宿;我播— —你听变为你听――我播。2)确立以新闻为主体的综合型栏目结构;3)将热线 电话引人广播,并与直播相结合;4)加强新闻队伍建设,注重节目主持人的培 养。 第三节 新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与发展 我国电视新闻事业起步于 1958 年,经过初创期、发展期进入繁荣期。 一、初创期:1958 年——1965 年 1958 年 5 月 1 日,我国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成立。 二、停滞期:1966 年——1976 年 1960 年,全国电视台由 23 座减少到 5 座。文革期间,虽也受严重阻碍,但 是电视传播技术,还是有一定的进步。 三、恢复期:1977 年——1978 年 1977 年,停滞已久的我国电视新闻事业开始复苏。这期间,停播的栏目得 到了恢复,新的栏目不断出现,我国电视新闻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1978 年 1 月 1 日,北京电视台开办了《全国电视台新闻联播》,简称《新闻 联播》,同年 5 月更名后的《新闻联播》成为中央电视台的新闻栏目。 1978 年 5 月 1 日,北京电视台正是改名为中国中央电视台。 四、发展期:1979 年至今 80 年代改革开放的推进使得电视新闻传播已经成为社会生活中一个不可缺 少的部分,电视也就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一系列促进电视新闻事业发展 的政策纷纷出台。主要表现在: 1、电视的传播规模迅速扩大。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合覆盖;电视台数量、 节目套数及播出时间均大幅增加。 2、电视制作条件和传播手段的进步。ENG 技术普及,直播技术改善,有线 电视发展,卫星转播应用扩大。 3、播出节目的内容和形式更加丰富。新闻、纪实类节目的发展;综艺节目 的发展与繁荣;电视剧生产逐步走向繁荣;体育类节目发展;与海外业者的合作
进一步深化:出现新兴电视节目形式:受众的参与性与互动性增强。 4、电视机构数量不断增加。 补充: ).全国电视网的建立及“要闻总汇”的形成 1982年6月1日,新疆电视台维吾尔语台正式开播,内容包括新闻、娱乐 节目等,这是我国首次开办的独立的少数民族语频道。 2小栏目多样化,时效性强 80年代的电视新闻除了栏目加强多样性、内容加强深度性外,还加强了时 效性,这种对时效性的追求大大地改变了人们对电视新闻的收视态度,到了80 年代末,各级电视台中“今日”新闻的比重在不断上升,所以有80%的观(听) 众先从电视中获得最新的消息。 90年代,电视新闻的地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巩固,这一时期电视新闻事业 的主要特点在于: ).栏目形式更加多样 2.栏目包装更加精美 3).新闻传播更具时效性 4)频道专业化 电视节目制作的新生力量 1、“民间”制作公司 1)光线传播 2)嘉实广告文化公司 3)唐龙国际 4)银汉传播 2、“第三势力” 1)赛迪影视 2)中信文化体育产业有限公司 3)电广传媒
进一步深化;出现新兴电视节目形式;受众的参与性与互动性增强。 4、电视机构数量不断增加。 补充: 1).全国电视网的建立及“要闻总汇”的形成 1982 年 6 月 1 日,新疆电视台维吾尔语台正式开播,内容包括新闻、娱乐 节目等,这是我国首次开办的独立的少数民族语频道。 2)、栏目多样化,时效性强 80 年代的电视新闻除了栏目加强多样性、内容加强深度性外,还加强了时 效性,这种对时效性的追求大大地改变了人们对电视新闻的收视态度,到了 80 年代末,各级电视台中“今日”新闻的比重在不断上升,所以有 80%的观(听) 众先从电视中获得最新的消息。 90 年代,电视新闻的地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巩固,这一时期电视新闻事业 的主要特点在于: 1).栏目形式更加多样 2).栏目包装更加精美 3).新闻传播更具时效性 4)频道专业化 电视节目制作的新生力量 1、“民间”制作公司 1)光线传播 2)嘉实广告文化公司 3)唐龙国际 4)银汉传播 2、“第三势力” 1)赛迪影视 2)中信文化体育产业有限公司 3)电广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