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广播电视发明与技术基础 广播的发明与早期发展 电视的发明与发展 广播电视的主要技术标准 广播电视新闻在时代的进程中不断交替着行进,它们不可避免地介入到社会 的各个阶层中。从刚发展时对社会的展望到发展初期对社会的监督,从发展中期 对社会的控制到后期对社会的调整,广播电视新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它们 参与了二战时期对世界政治格局的权衡,参与了50年代对人权运动的追求,参 与了60年代对越战的评判,参与了70年代对“水门事件”的揭露,参与了80 年代对海湾战争的报道,参与了90年代对欧洲局势的剖析,在这一系列的演变 中,逐渐形成了自己所特有的发展脉络。 第一节广播发明与早期发展 一、声音的特性 广播通过声音传递信息,诉诸人们的听觉。 1、物理性 2、立体感与空间感 3、心理性 二、广播的发明与早期发展 广播是在现代电子技术特别是有线电声技术和无线电通讯技术发明的基础 上发明和产生的。先有有线广播,后有无线广播(或叫无线电广播)。 有线广播在技术上源于1876年诞生的有线电话。这一年美国人亚历山大格 雷厄姆·贝尔(1847-1922)发明了有线电话机。1876年取得电话专利权,第 二年创办贝尔电话公司。 有线广播的发明与诞生虽然较早,但当时人们的兴趣和注意力似乎更集中在 无线电广播的发明上
第一章 广播电视发明与技术基础 广播的发明与早期发展 电视的发明与发展 广播电视的主要技术标准 广播电视新闻在时代的进程中不断交替着行进,它们不可避免地介入到社会 的各个阶层中。从刚发展时对社会的展望到发展初期对社会的监督,从发展中期 对社会的控制到后期对社会的调整,广播电视新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它们 参与了二战时期对世界政治格局的权衡,参与了 50 年代对人权运动的追求,参 与了 60 年代对越战的评判,参与了 70 年代对“水门事件”的揭露,参与了 80 年代对海湾战争的报道,参与了 90 年代对欧洲局势的剖析,在这一系列的演变 中,逐渐形成了自己所特有的发展脉络。 第一节 广播发明与早期发展 一、声音的特性 广播通过声音传递信息,诉诸人们的听觉。 1、物理性 2、立体感与空间感 3、心理性 二、 广播的发明与早期发展 广播是在现代电子技术特别是有线电声技术和无线电通讯技术发明的基础 上发明和产生的。先有有线广播,后有无线广播(或叫无线电广播)。 有线广播在技术上源于 1876 年诞生的有线电话。这一年美国人亚历山大·格 雷厄姆·贝尔(1847-1922)发明了有线电话机。1876 年取得电话专利权,第 二年创办贝尔电话公司。 有线广播的发明与诞生虽然较早,但当时人们的兴趣和注意力似乎更集中在 无线电广播的发明上
无线电广播在技术上源于现代无线电子学和无线电通讯的发明。它是好几个 国家的许多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经过长期的探索、研究、实验而创造出来的。 在它的发明过程中,无线电波的发现、无线电通讯的实现和无线电波负载声波的 成功这三件事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广播的发明及运用,是大工业和信息技术发展的结果,是社会生产力水平高 度发展的标志,也是社会物质文明成就的重要体现。广播是时代的产物。电子技 术的进步,是广播事业产生和发展的重要的物质条件。但广播事业产生和发展的 历史表明,它又不是一个单纯的自然科学发达的现象。作为一种新型的文化事业 和意识形态工具、大众传播工具,它又是社会的产物。广播事业的形成取决于各 种社会条件和多方面直接的、间接的原因,电子技术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使广播 事业的产生成为可能,而广播事业兴起的最直接、最根本的动因是社会生活的需 要,是当时社会经济、政治和思想诸方面的需要。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中,广播事 业的产生动因有明显不同。在资本主义社会里,首先是商业利益的需要,是资本 所有者借以谋利的需要。而在进行社会革命的因家里,则首先是社会革命的需要, 是革命者借以推动社会改革的需要。所以,广播事业在20世纪20年代产生时期, 在己经建立了人民政权的苏联就和在美国具有完全不同的发展历程。 补充:无产阶级广播事业的诞生 广播事业的全面兴盛 就世界范围来讲,20年代是广播事业的开创时期,30年代广播事业蓬勃兴 盛大发展。 在各国争办广播的热潮中,美国的广播事业有较为突出的发展。 1)是美国政府制定了最早的广播管理法规:20年代初期,美国政府规定, 一个城市中的商业广播电台只许使用一个频率。 2)是新兴广播在与报纸、通讯社的抗争中,赢得了历史性的独立地位。 3)是广播网逐渐形成:1926年6月,美国成立了“全国广播公司”(NBC),并 为联播节目分别组建了“蓝色”(WJZ,包括14座电台)和“红色”(EAF,包括 26座电台)两个广播网。 其他广播形式的发展
无线电广播在技术上源于现代无线电子学和无线电通讯的发明。它是好几个 国家的许多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经过长期的探索、研究、实验而创造出来的。 在它的发明过程中,无线电波的发现、无线电通讯的实现和无线电波负载声波的 成功这三件事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广播的发明及运用,是大工业和信息技术发展的结果,是社会生产力水平高 度发展的标志,也是社会物质文明成就的重要体现。广播是时代的产物。电子技 术的进步,是广播事业产生和发展的重要的物质条件。但广播事业产生和发展的 历史表明,它又不是一个单纯的自然科学发达的现象。作为一种新型的文化事业 和意识形态工具、大众传播工具,它又是社会的产物。广播事业的形成取决于各 种社会条件和多方面直接的、间接的原因,电子技术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使广播 事业的产生成为可能,而广播事业兴起的最直接、最根本的动因是社会生活的需 要,是当时社会经济、政治和思想诸方面的需要。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中,广播事 业的产生动因有明显不同。在资本主义社会里,首先是商业利益的需要,是资本 所有者借以谋利的需要。而在进行社会革命的国家里,则首先是社会革命的需要, 是革命者借以推动社会改革的需要。所以,广播事业在 20 世纪 20 年代产生时期, 在已经建立了人民政权的苏联就和在美国具有完全不同的发展历程。 补充: 无产阶级广播事业的诞生 广播事业的全面兴盛 就世界范围来讲,20 年代是广播事业的开创时期,30 年代广播事业蓬勃兴 盛大发展。 在各国争办广播的热潮中,美国的广播事业有较为突出的发展。 1)是美国政府制定了最早的广播管理法规:20 年代初期,美国政府规定, 一个城市中的商业广播电台只许使用一个频率。 2)是新兴广播在与报纸、通讯社的抗争中,赢得了历史性的独立地位。 3)是广播网逐渐形成:1926 年 6 月,美国成立了“全国广播公司”(NBC),并 为联播节目分别组建了“蓝色”(WJZ,包括 14 座电台)和“红色”(WEAF,包括 26 座电台)两个广播网。 其他广播形式的发展
1).调频广播、 2).有线广播 3).国际广播 4).教育广播 第二节电视的发明与发展 电视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在电视发明和运用的过程中,凝聚了众 多科学家的心血。除了人们有希望远距离也能看到影像的客观要求外,推动电视 发明的直接动力和重要原因是对硒元素光电作用的发现和扫描技术、传真技术的 发明。 电视:处理画面和声音。人眼的视觉暂留原理。 1817年,瑞典科学家布尔兹列斯发现了化学元素硒。 1884年,德国科学家保罗尼普柯发明了扫描板,这是电视的雏形。 1923年,俄裔美国物理学家瓦地密尔兹沃里金发明光电发射管,采用电子 扫描技术摄取图像,取代了尼普柯的机械扫描技术。 1927年,他通过了电话线路把电视画面由伦敦发射到格拉斯哥,全程640 多公里。 1928年,贝尔德利用大西洋中的汽船,把图像从伦敦传送到纽约。由于贝 尔德的杰出贡献,英国人自豪地被他为“电视之父”。 1936年11月2日,英国广播公司在伦敦亚历山大宫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 正规电视台,这一天被公认为是世界事业的诞生日。 小结:20世纪20年代是电视事业的萌芽时期,30年代是电视事业的成型时 期。英、美、苏、法等国先后建立电视台并播出节目。第二次世界大战阻碍了电 视事业的发展,许多国家的电视台被迫停播。这期间,美国有6家电视台照常播 出。1945年5月7日以后,世界各国的电视事业逐渐恢复和兴盛起来。 1954年,美国全国广播公司播出彩色电视节目,美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开 办彩色电视节目的国家。 1962年7月10日,美国太空总署发射卫星“电星一号”,进入环绕地球运 行轨道运行,揭开了电视进入太空时代的新纪元
1).调频广播、 2).有线广播 3).国际广播 4).教育广播 第二节 电视的发明与发展 电视是 20 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在电视发明和运用的过程中,凝聚了众 多科学家的心血。除了人们有希望远距离也能看到影像的客观要求外,推动电视 发明的直接动力和重要原因是对硒元素光电作用的发现和扫描技术、传真技术的 发明。 电视:处理画面和声音。人眼的视觉暂留原理。 1817 年,瑞典科学家布尔兹列斯发现了化学元素硒。 1884 年,德国科学家保罗尼普柯发明了扫描板,这是电视的雏形。 1923 年,俄裔美国物理学家瓦地密尔兹沃里金发明光电发射管,采用电子 扫描技术摄取图像,取代了尼普柯的机械扫描技术。 1927 年,他通过了电话线路把电视画面由伦敦发射到格拉斯哥,全程 640 多公里。 1928 年,贝尔德利用大西洋中的汽船,把图像从伦敦传送到纽约。由于贝 尔德的杰出贡献,英国人自豪地被他为“电视之父”。 1936 年 11 月 2 日,英国广播公司在伦敦亚历山大宫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 正规电视台,这一天被公认为是世界事业的诞生日。 小结:20 世纪 20 年代是电视事业的萌芽时期,30 年代是电视事业的成型时 期。英、美、苏、法等国先后建立电视台并播出节目。第二次世界大战阻碍了电 视事业的发展,许多国家的电视台被迫停播。这期间,美国有 6 家电视台照常播 出。1945 年 5 月 7 日以后,世界各国的电视事业逐渐恢复和兴盛起来。 1954 年,美国全国广播公司播出彩色电视节目,美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开 办彩色电视节目的国家。 1962 年 7 月 10 日,美国太空总署发射卫星“电星一号”,进入环绕地球运 行轨道运行,揭开了电视进入太空时代的新纪元
1981年,日本广播公司首次推出高清晰电视。它由1125行扫描线组成,每 秒钟60幅画面,其清晰度和逼真程度与电影相差无几。缺陷是无法使用现行的 电视机。研究工作重点:能兼容的高清晰度电视系统。 1982年9月5日,美苏两国首次利用卫星传送“电视桥”节目,两国音乐 工作者通过电视屏幕对话,开创了世界电视史上电视节目即时双向传播的历史。 21世纪,电视传播在全球进一步普及,从技术应用到节目制作,发展中国 家的电视传播水平已迫近发达国家。 从电视发展的过程可以看出:广电技术的发展有互相联系的方面,一是不断 提高传播信息的质量:加快速度、准确性、扩大范围、简便传输方法:二是不 断改变人们获得各种信息的手段和方法一一携带方便、操作简单、信号逼真清晰、 内容丰富等、技术的每一次进步都与社会需要形成互动的关系,技术不断地满 足社会的需要,同时也为产生新的社会需要创造出许多的想象平台。电视既是 种社会的文化事业,同时也是带有经济色彩的产业,这种身份的两重性将影响电 视的发展。 第三节广播电视的主要技术标准 一、无线电频率的指配与使用 《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指配和使用频率,必须遵守国家频率管理的规 定。”这是各级无线电管理机构进行频率指配的单位及个人使用无线电频率的总 原则。只有认真遵守和严格按照这一原则办事,才能保障频谱资源充分、合理 有效地利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频率划分规定》已经2010年8月13日中华 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第13次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0年 12月1日起施行。为了充分、合理、有效地利用无线电频谱资源,保证无线电 业务的正常运行,防止各种无线电业务、无线电台站和系统之间的相互干扰,根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国际电信联盟《无线电规则》(2008年 版)和我国无线电业务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原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 业部2006年10月16日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频率划分规定》(中华人 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令第40号)同时废止。 二、彩色电视的制式标准
1981 年,日本广播公司首次推出高清晰电视。它由 1125 行扫描线组成,每 秒钟 60 幅画面,其清晰度和逼真程度与电影相差无几。缺陷是无法使用现行的 电视机。研究工作重点:能兼容的高清晰度电视系统。 1982 年 9 月 5 日,美苏两国首次利用卫星传送“电视桥”节目,两国音乐 工作者通过电视屏幕对话,开创了世界电视史上电视节目即时双向传播的历史。 21 世纪,电视传播在全球进一步普及,从技术应用到节目制作,发展中国 家的电视传播水平已迫近发达国家。 从电视发展的过程可以看出:广电技术的发展有互相联系的方面,一是不断 提高传播信息的质量:加快速度、准确性、扩大范围、简便传输方法;二是不 断改变人们获得各种信息的手段和方法——携带方便、操作简单、信号逼真清晰、 内容丰富等、技术的每一次进步都与 社会需要形成互动的关系,技术不断地满 足社会的需要,同时也为产生新的社会需要创造出许多的想象平台。电视既是一 种社会的文化事业,同时也是带有经济色彩的产业,这种身份的两重性将影响电 视的发展。 第三节 广播电视的主要技术标准 一、 无线电频率的指配与使用 《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指配和使用频率,必须遵守国家频率管理的规 定。”这是各级无线电管理机构进行频率指配的单位及个人使用无线电频率的总 原则。只有认真遵守和严格按照这一原则办事,才能保障频谱资源充分、合理、 有效地利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频率划分规定》已经 2010 年 8 月 13 日中华 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第 13 次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 2010 年 12 月 1 日起施行。为了充分、合理、有效地利用无线电频谱资源,保证无线电 业务的正常运行,防止各种无线电业务、无线电台站和系统之间的相互干扰,根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国际电信联盟《无线电规则》(2008 年 版)和我国无线电业务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原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 业部 2006 年 10 月 16 日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频率划分规定》(中华人 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令第 40 号)同时废止。 二、彩色电视的制式标准
电视制式指一个国家在播放电视节目时采用的特定的制度和技术标准。在电 视信号的传递过程中,将彩色的三基色红、绿、黄分解与组合为电信号时,一些 国家各自采用了不同的方式,这就导致了彩色电视制式的不同。目前,世界上 使用的彩色电视制式有三种:NTSC制式、PAL制式、SECAM制式。 NTSC(National television standards'commission)制式又叫“点描制”,是美国 于1953年批准的美国彩色电视的制式标准。优点:电视机成本低、兼容性好: 缺点是彩色不稳定。30帧秒。使用国家集中在美洲、日本。 法国于1956年提出“塞康”制,1967年使用。电视机性能比NTSC制式好 但成本高、且兼容性差。讲法语的国家、原法殖民国家,苏联、东欧国家。25 帧秒。 1962年德国吸收美国制式和法国制式的优点研制成“帕尔”制式。25帧/ 秒。这种制式的电视机性能最佳,收看效果最好,缺点是成本较高。 除了以上三种制式外,还有其他一些国家也进行过彩电制式的研究实验,先 后提出过20多种制式,但都被淘汰。1966年7月,因际无线电咨询委员会在奥 斯陆会议上投票,确定了三种制式。 这三种制式反映了20世纪50、60年代美、德、法在科技上的竞争。它给现 在的节目交流带来了许多不便,增加了节目交换的繁琐,如果不同中制式的彩色 节目不经过制式的转换处理,彩色会全部失落,变成黑白图像,而且噪音波也多。 一录像机 虽然以上三种制式各有千秋,也各有自己适用的范围,但面对日新月异的厂 电领域仍出现了不适应的状态,如现行的这三种制式都不能真正适应卫星和电缆 所提供的新的传播方式而将被淘汰:21世纪将推行数字高清晰度技术又带来了 新的传播制式问题
电视制式指一个国家在播放电视节目时采用的特定的制度和技术标准。在电 视信号的传递过程中,将彩色的三基色红、绿、黄分解与组合为电信号时,一些 国家 各自采用了不同的方式,这就导致了彩色电视制式的不同。目前,世界上 使用的彩色电视制式有三种:NTSC 制式、PAL 制式、SECAM 制式。 NTSC(National television standards’ commission)制式又叫“点描制”,是美国 于 1953 年批准的美国彩色电视的制式标准。优点:电视机成本低、兼容性好; 缺点是彩色不稳定。30 帧/秒。使用国家集中在美洲、日本。 法国于 1956 年提出“塞康”制,1967 年使用。电视机性能比 NTSC 制式好, 但成本高、且兼容性差。讲法语的国家、原法殖民国家,苏联、东欧国家。25 帧/秒。 1962 年德国吸收美国制式和法国制式的优点研制成“帕尔”制式。25 帧/ 秒。这种制式的电视机性能最佳,收看效果最好,缺点是成本较高。 除了以上三种制式外,还有其他一些国家也进行过彩电制式的研究实验,先 后提出过 20 多种制式,但都被淘汰。1966 年 7 月,国际无线电咨询委员会在奥 斯陆会议上投票,确定了三种制式。 这三种制式反映了 20 世纪 50、60 年代美、德、法在科技上的竞争。它给现 在的节目交流带来了许多不便,增加了节目交换的繁琐,如果不同中制式的彩色 节目不经过制式的转换处理,彩色会全部失落,变成黑白图像,而且噪音波也多。 ——录像机 虽然以上三种制式各有千秋,也各有自己适用的范围,但面对日新月异的广 电领域仍出现了不适应的状态,如现行的这三种制式都不能真正适应卫星和电缆 所提供的新的传播方式而将被淘汰;21 世纪将推行数字高清晰度技术又带来了 新的传播制式问题